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考入大学,然而大学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就业机会变少、工作难找、竞争激烈等方面。

那么,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一问题?下面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毕业人数增加导致就业岗位不足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长,而就业岗位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就业岗位相对不足。

由于大学毕业生数量过多,毕业生就业求职难度增加,就业压力也不断加大。

对策:政府应该加强就业政策制定与落实,不断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

同时,学校应该更为注重培养实用性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降低就业难度。

二、就业市场供求矛盾突出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以服务业、创新型企业为主的新就业模式越来越普及。

然而,很多大学毕业生都选择传统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就业机会已经非常有限,造成了供求矛盾突出。

对策:学校要加强对就业市场状况、用人单位需求的深入了解和了解,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大学生也要调整自己的职业观念,合理把握就业市场趋势,把个人的职业选择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三、贫困地区面临的困难贫困地区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大学生就业困难,主要表现为家庭经济条件差,相对的求职决心和机会较少。

对策:政府应该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就业扶贫政策,增加贫困地区的就业机会,同时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回到本地区发展。

可以通过免息贷款、创新创业园建设、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鼓励和帮助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

四、大学教育与社会用人需求不匹配有些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用人需求不匹配,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从而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对策:大学应该加强与社会联系,了解市场需求,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8篇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8篇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8篇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一):当前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我国大学生占国民总数的比例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却很严峻,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如下:1用人单位误区不少用人单位在选取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首先,过分关注文凭。

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

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潜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

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潜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潜力不比研究生业务潜力差。

第二,存在性别歧视。

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思考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

同等状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第三,生源地域歧视。

不少用人单位思考到本单位的业务状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期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必须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思考本地人才。

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期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

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2大学毕业生误区大学生毕业生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必须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透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必须的损害。

第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潜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以及对策,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现状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就业率下降: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就业市场供求失衡,导致大学生就业率下降。

许多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就业压力巨大。

2. 找工作周期延长:随着技术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许多传统的工作岗位正在被自动化取代,大学生无法适应市场变化,从而导致找工作周期的延长。

特别是对于不少专业岗位的毕业生而言,找到与之相关的工作需要更长的时间。

3. 就业素质不足:许多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发现自己缺乏应聘所需的实际技能和工作经验。

在大学期间,以学历为主要参考标准的教育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存在一定的欠缺。

二、原因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教育改革滞后: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仍然以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主导,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在学校缺乏实践机会和真实工作环境,导致毕业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2. 就业市场结构不合理:部分地区和行业的就业市场供求结构不合理,导致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遇到了困难。

这一方面由于政府缺乏精确的就业市场预测和调控,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行业对高学历人才需求不足的情况。

3. 求职观念不合理:一些大学生求职观念存在偏差,只追求大城市和名企单位,过分追求高薪和舒适环境。

这种观念使得许多大学生放弃了一些实际就业机会,导致就业难。

三、对策研究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采取多方面的对策。

1. 教育改革:推进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改革,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创新意识。

开设更多实践课程,提供更多实习机会,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2. 优化就业市场:政府应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研究和预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引导大学生就业。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的数量也与日俱增。

与此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数百万大学生面临就业的压力,而就业率却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

那么,为什么大学生会面临如此严重的就业难题?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改善这一现状呢?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 教育体制的问题要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就必须从教育体制方面下手。

当前的教育体制以及教育教学手段,与社会需求和实际就业形势存在较大脱节。

传统的教育制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却相对不足。

这使得很多大学生在面临实际求职时,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

2. 就业观念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还在于个人就业观念的问题。

许多大学生对就业的准备和规划往往不够充分和成熟,他们过于理想化,并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市场需求,也缺乏在职场中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素养。

3. 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也变得愈发紧密。

许多行业和领域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实际能力,而新毕业的大学生在这些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二、改进措施1. 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实践能力培养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这一现状。

教育部门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场需求。

2. 完善职业规划教育,促进就业观念转变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或组织就业指导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就业形势、薪资待遇以及个人职业发展方向,促使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念和职业规划,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就业挑战。

3. 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增加就业经验政府和企业也应该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就业经验和机会。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2篇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2篇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2篇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第一、慎重选择创业项目选择什么样的创业项目很要害。

要选择有发展前景、投入少收益高、竞争不激烈的非传统行业。

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三个行业具有发展前景。

第一,互联网将来有很的发展前景,尤其是电子商务。

第二,农村市场有很的发展空间。

设想一下假如农村每家每户每年多花1000块钱,能够拉动几个GDP的增长?第三,新能源的前景仍抒阔的。

当前传统能源是一次性能源,对环境污染严重。

新能源不仅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且还对环境不产生破坏作用。

第二、选择项目别抛弃专业学生创业最好不要选择开饭店、卖菜。

因为开饭店卖菜之类的,普通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都能干,甚至会比你做得还好,不要与他们抢饭碗。

在学里学习了三、四年,已经具备了系统的专业知识,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项目创业,这是中学生所不具备的。

脱离自己的专业做一些常人都能做的项目,那就是浪费学三、四年所学的知识。

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专业元素,发挥特长,需要的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第三、提倡先打工后创业给学生们作讲座的时候,问到创业什么最重要,多数人回答都是“钱”。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学生创业应当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经验和能力,第二、人脉资源,第三、资金。

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是第一位而且是最重要的,没有经验,刚有想法就去干容易失败,即使别人给你资助,你也会赔。

学生靠什么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去打工。

打工时,积累了经验提升了能力,同时也能熟悉一些比你强的人,增加一些人脉关系,这样就为以后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注重人脉关系积累这个社会,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人在做,所以人脉关系的积累很重要。

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

入门票,人脉关系不好,你就不能募股。

扩展人脉关系,多结识比你能力强比你有钱的人,寻找他人给你投资时,对你认可的有钱人就会给你投资,这就是人脉关系作用的显现。

你拥有了能力经验而且选择的项目非常好,又结识了认可你的有钱人,自然有人会给你投资的。

2024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分析

2024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概述•大学生就业政策与措施•大学生就业行业与岗位分析•大学生求职过程与问题剖析•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讨与解决方案•校园招聘会活动组织与实施效果评估•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与实践支持体系构建•职场新人角色转变与适应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推动可持续发展观念普及•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大学生就业现状概述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01就业压力持续增大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

02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部分大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一些基层、艰苦行业和中小企业难以招聘到所需人才。

03多元化就业趋势明显除了传统的全职工作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等多元化就业方式。

就业市场需求与特点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01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新兴产业成为就业热点02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大学生求职心态及期望积极乐观与焦虑并存大部分大学生对就业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但也有部分学生因就业压力而感到焦虑。

期望值与现实存在差距部分大学生对薪资、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期望值过高,与现实存在较大的差距。

注重个人发展与职业规划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注重个人发展与职业规划,希望在工作中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大学生就业政策与措施鼓励创业政策提供创业扶持资金、税收减免、创业培训等支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就业见习政策建立见习基地,为大学生提供见习岗位,提高其就业能力。

招聘服务政策举办各类招聘会、人才交流活动等,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基层就业政策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到农村、到西部地区就业,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和优惠政策。

国家层面就业政策地方政府及高校支持措施地方政府出台本地化的就业政策,与高校合作建立就业实习基地,提供就业指导和帮扶服务。

2024年浅谈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2024年浅谈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2024年浅谈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现状及应对措施一、大学生就业质量现状分析1. 就业压力持续增加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大学生人数逐年攀升,而社会就业市场却未能同步增长,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

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困境,即使找到工作,也往往难以达到其心理预期。

2. 薪资水平普遍偏低当前,许多行业都存在薪资水平偏低的情况,尤其是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起薪往往较低。

这样的薪资水平不仅难以维持其基本生活,也限制了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

3. 工作内容与预期不符许多大学生在求职时,对自己的工作内容抱有过高的期望,而现实却往往与预期相去甚远。

一些大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被分配到了与所学专业不相关或是不感兴趣的工作岗位上,这导致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下降。

4. 职场适应困难大学生从学校到职场,需要经历一个角色的转变过程。

然而,由于大学生普遍缺乏职场经验,他们在初入职场时往往面临着适应困难的问题,如处理人际关系、应对工作压力等。

二、应对措施1. 加强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了解职业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高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帮助他们提前适应职场环境。

2. 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大学生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

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实习、志愿服务等,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如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创业扶持资金等。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防止就业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4. 企业应更加注重人才培养企业作为用人单位,应更加注重对大学生的培养和发展。

通过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提供丰富的培训资源,帮助大学生快速适应职场环境,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7篇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7篇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7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研究1、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和原因分析1.1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分析。

事实上就业难的原因还有大学生心态的问题,认为大学毕业就是精英。

有些学生认为到了大学里不用学习,大学四年过去了,等到找工作时,发现自己除了有一张毕业证外,什么都没有。

还有一些大学生认为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就是“精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

过度在意单位的规模性质、地理位置、起点待遇,往往失去了一些好的就业机会。

1.2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分析。

金融危机也是近年来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近几年金融市场的动荡也是引起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的方面,市场经过了一次大的整顿,有太多的企业倒闭,很多人失业,而事业的人群又具有极大的技能,而我们的大学生仅仅空有理论,在实际工作中要实行磨练,这个时期都是相当长的阶段对于很多的企业都是不喜欢的。

同时市场真正为我们留下的就业的岗位又是很少,这样对于就业来说更加的艰难了,这样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在未走出校园的时候就要积极的参加各类的社会的时间的工作,目的是当走入社会的时候更好的融入到社会这个大的群体当中来。

1.3大学人才培养定位脱节分析。

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关系到大学生就业的根本原因。

现在我国的大学生的心态有一定的问题,在他们的心里想的是如何能够做到学有所用,对于书本的知识过于依赖,对于自己未来从事工作的方向不够清晰,想的是如何管理别人的工作,而不是实行实际现场的经验的积累,绝大多数都是处于空想的阶段,如果真的顺着大学生的意愿出发,那么将来就会出现乱指挥的现象,对于实际的工作的方向上提供不了任何的协助。

所以,我们在定位的过程就要实行全面的分析,本着未来的发展前景,现阶段仅仅一个学习的阶段,要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

2、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及思路2.1高校大学生树立准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是就业率提升的关键动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就业与择业的认知和理解也在持续的变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持续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报告(大全5篇)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报告(大全5篇)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报告(大全5篇)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报告(大全)精选篇1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就业难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毕业就失业”似乎也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心理。

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

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展开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调查者都是在校大学生,其中专科学校的学生占64%。

专业有:传媒(新闻、文秘)语言类(商务英语、应用英语、日语、德语)经济类(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会计)设计类(建筑设计、动画设计)技术类(计算机科学技术、园林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管理类(旅游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调查形式:调查问卷共104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高达96%,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取,不定项选取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设计问卷。

调查数据分析: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十分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

而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取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的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这使大学生就业时缺乏足够信息,从而产生就业盲目性。

调查目的: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透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忙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带给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

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带给参考。

调查结论及推荐:一、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的比较少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只有24%的同学表示一向在关注就业信息,而71%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尤其是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他们不再满足于过去“毕业即就业”的局面,而是更加注重自身能力,期望能够从事与专业相符合的工作。

然而,现实却让很多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的状况分析1. 高校毕业生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近年来,中国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874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这一数据同时也表明,就业市场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2. 大学生就业难度较大与大学生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的情况相对的是,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相对较为严峻。

一些毕业生石沉大海,很难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

同时,一些企业在人才招聘方面也更倾向于聘请有工作经验的人员,这也使得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增加。

3. 就业岗位匮乏在当前就业市场上,对于大学生的职位与数量较为有限。

很多大学生不得不选择更加低薪甚至无关专业的工作,而对于大规模的本科毕业生群体来说,这种现状无疑是一个重大问题。

4. 向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就业的倾向较高传统制造业一直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但随着行业的疲软和调整,对于大学生毕业生的吸纳也越来越少。

而在新兴产业方面,对于大学生的聘用数量也相对有限。

这一方面,反映出了制造业及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尚未达成一个平衡。

二、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影响原因分析1.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尤其是在更加落后的地区,教育质量远远达不到最优水平,这也导致了就业市场上缺少专业人才的现象。

2. 大学生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上的不足也是导致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很多大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虽然能够达到一定水平,但在与企业对接的时候,却存在一些综合素质上的不足。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2000字(14篇)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2000字(14篇)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2000字(14篇)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14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不难发现,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

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未来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趋势1、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

多年来,各地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

在80年代初,每年的、中专毕业生仅为几万人;90年,全国学毕业生的数量为31.2万人;__年,这个数字将变为八、九百万人。

未来几年,虽然增幅会趋缓,但学生毕业数量仍处于上升通道。

2、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

据数据记载,截止到__年5月底,全国应届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没有找到工作;15.02%不想马上就业。

即目前全国应届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体在50%左右。

今后,以我们高邮为例,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3、就业理念亟待转变,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学毕业生。

人才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

未来社会,对学毕业生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就业。

我们现在还只是学在校生,求职、就业对我们来说,迟早将会面临。

在3年后,我们该何去何从,未来的路在哪里?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

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时,今后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要有一颗平常心。

二、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1、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

当前,市场需要的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学校园培养的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问题经济不景气,世界金融海啸加剧实际上,就业问题早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世界上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对国家就业失业问题一直很重视。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国与国之间和合作越来越频繁,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优化配置,有限的就业岗位在全球各国重新配置。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加紧与世界合作的步伐,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在分享世界经济资源的同时,还要肩负分化世界经济风险的责任。

我国关于就业的社会意识我国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大学生就业的偏见,表现在社会对大学生的不认可和大学生对择业的偏好。

经济危机下满街跑的大学生在很多企业看来与普通劳工无别,他们更乐于雇用有经验的往届大学生或者价钱更便宜的普通劳动者,这样能为企业迅速带来经济效益同时省下培训费用,这是其一,其二,由于往年应届大学生创造了毕业后频繁跳槽现象,企业在付出培训时间和金钱后,往往得到的结果是人才和技术的流失。

所以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首先,过分关注文凭。

第二,存在性别歧视。

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

第三,生源地域歧视。

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

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不完善的高等教育学校方面:培养质量普通下降,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就业指导的力度不够,就业工作的机构不健全、人员缺乏、经费不足、工作模式滞后等。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还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基本上仍然按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运作,这种教育与市场脱节的现象,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不适应社会需要。

《2024年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以湖北大学生就业调查为例》范文

《2024年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以湖北大学生就业调查为例》范文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以湖北大学生就业调查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湖北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其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对湖北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探讨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

二、湖北大学生就业现状1. 就业率与就业结构根据近期调查,湖北地区大学生的总体就业率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但就业结构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在本地或邻近地区就业,进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或教育机构。

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互联网及科技企业作为就业方向。

2. 行业分布与地域差异不同行业对大学生的需求有所不同,湖北地区大学生的行业分布以IT、教育、金融、制造业等为主。

地域差异上,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而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三、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1. 供需失衡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而市场需求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大学生就业的供需失衡。

此外,部分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匹配,也是导致毕业生难以找到满意工作的重要原因。

2. 综合素质不足一些学生可能在学校中过于偏重学术成绩,缺乏实践经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专业领域之外的知识储备,这在求职过程中成为他们竞争力不足的原因。

3. 求职心理压力与心态问题大学生面临激烈的求职竞争,有时会出现过于追求完美工作而忽略其他合适的职位的心理状况,造成时间延误和心理压力增加。

四、对策建议1. 加强校企合作,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学校应该与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习、实践项目中,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应完善课程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2. 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就业观政府、学校、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要盲目追求高收入或追求大城市的岗位,要综合考虑自身能力、兴趣以及长远发展目标来选择职业。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与趋势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与趋势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与趋势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和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现状1. 就业压力持续增加伴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就业市场逐渐供大于求,使得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

不仅如此,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新兴产业的兴起,都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 就业结构变化传统行业的萎缩和新兴产业的崛起使得就业结构逐渐发生变化。

大学生对职业选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加倾向于从事具有前景和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如互联网、人工智能和金融等领域。

3. 区域差异明显就业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在不同的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而二三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的就业形势则相对较为严峻。

这也导致了一些大学生为了就业而选择外地求职。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趋势1. 适应产业升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大学生就业市场需要适应新的行业和技术要求。

未来,对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更加旺盛,因此大学生在就业前应加强技能学习和专业知识的提升,以满足市场需求。

2. 创新创业迎来机遇新兴产业的兴起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和创业机遇。

政府的扶持政策以及创业创新的热潮,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因此,大学生应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3. 人才需求多元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才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大学生应在校期间培养综合素质,并注重自身的能力提升。

4. 就业服务的改善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就业服务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高校和政府应加强就业指导和培训,提供更全面的就业信息和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结语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和趋势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变的问题。

面对就业压力的增大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大学生应根据市场需求,积极拓宽自己的就业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大学生就业问题与社会民生改善

大学生就业问题与社会民生改善

大学生就业问题与社会民生改善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它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命运,也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正因如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社会民生改善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从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分析以及解决思路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改善社会民生作出贡献。

一、就业问题的现状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毕业生就业难愈演愈烈。

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都在增加,而就业岗位的数量却没有相应增加,导致了供需矛盾的日益加重。

许多大学生难以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或者只能接受一些低薪、低职位的工作,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发展和生活质量。

二、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1. 学历过剩导致竞争激烈: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形成了学历过剩的局面。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导致就业竞争愈发激烈。

2. 专业与岗位不匹配:一些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如文科类专业就业困难较大。

而部分专业的人才需求与供给不匹配,导致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无法找到合适的职位。

3. 就业观念与能力不足:一些大学生过于理想化,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缺乏实际性,选择过于狭隘,对于行业动态和用人需求了解不够。

同时,一些大学生在课外实践、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能力也相对欠缺。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路1. 教育改革:应加大对高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质量的监管力度,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实践经验。

2. 职业指导: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了解社会需求,掌握就业市场动态,并提供相关的就业信息和资源。

此外,学校还应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3. 创新创业支持:鼓励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领域,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大学生创业项目,并提供相关的创新创业培训和指导。

4. 就业市场调节:加大对企业的就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招收大学生,并提供更多培训机会。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对策分析三篇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对策分析三篇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对策分析三篇下面职场的我就给大家共享的关于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缘由对策分析,欢迎阅读!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及对策分析篇一本文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高校生就业难问题以及成因,提出了化解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对策,一是高校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力量以适应社会需求;二是高校应当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对同学综合素养力量的培育;三是政府要加大统筹高校生就业政策宣扬和优待政策落实的力度。

2022年毕业季立刻到来,新一批毕业生即将迈入社会,在他们迈入社会之前,首要的就是解决就业问题。

当前,高校生毕业人数呈不断递增态势,但是,数量浩大的毕业生军却不得不接受一个高毕业率低就业率的事实。

2022年,中国高校生毕业人数为212万人,而2022年则达到了680万人,十年时间,毕业人数猛增。

2022年毕业生就业率为70%,而到2022年,毕业生就业率却降到了令人咋舌的55.7%,如此巨大的差别让人不禁汗颜。

2022年毕业期将至,即将有699万毕业生走出校内,开头面临就业压力。

伴随着毕业生如潮水般地涌向就业市场,而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则是呈现一个缓慢增长趋势,毕业生与就业岗位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现象。

一、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分析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缘由:客观方面主要是结构性冲突突出,结构性冲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区域经济进展不平衡与大批毕业生涌入经济发达地区的冲突。

在我国,沿海城市及北京、上海等地经济进展快速,这些城市企业多,机会多,薪酬高,文化氛围浓,成为毕业生首选的抱负就业地。

依据我们的调查,选择到上海、北京和以深圳为代表的沿海地区就业者高达65%以上,而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条件较艰苦的地区人才奇缺,大城市的一些边远郊区、县、乡镇一级的民营企业、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也远未饱和。

地域经济进展不平衡导致的人才"扎堆'现象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缘由之一。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许多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1.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许多传统产业面临着淘汰的风险,大量工人被裁员或失业。

而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有限,无法承载大量大学生的就业需求。

2.人才供给过剩大学扩招导致每年毕业生数量激增,就业市场供给过剩。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相对薄弱,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导致就业形势严峻。

3.信息不对称许多大学生对就业市场了解不足,不清楚企业的需求和招聘信息,因此错失了很多就业机会。

同时,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不够明确,使得大学生难以满足招聘标准。

4.创业压力大学生承担着家庭的期望和自身的压力,许多人选择创业。

然而,创业的风险较大,许多创业者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市场洞察力,导致创业失败的风险增加。

二、对策建议1.调整教育理念大学需加强与企业合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2.加强就业指导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在毕业前进行职业规划和求职技巧培训。

大学设立就业指导中心,主动与企业对接,提供招聘信息和就业指导服务。

3.提高创业支持力度加强创业教育,提供创业导师和创业孵化基地等支持,帮助创业者规避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培养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加强职业实践大学应积极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让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实际工作,提升实践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扩大社会资源和人脉。

5.加强国家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大对就业市场的调控和引导力度,鼓励企业招聘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激励政策。

同时,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人才供给过剩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所致。

浅谈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

浅谈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

浅谈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也越来越复杂和严峻。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就业现状、原因分析和对策三个方面谈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就业现状根据最近的调查,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有以下特点:1.就业比例下降。

数据显示,尽管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长,但就业率却在逐年下降。

2019年,全国本科生就业率为89.6%。

2.就业形态丰富。

除了传统的招聘会和校园招聘,还有很多互联网和创业公司的新型招聘形式。

许多大学生也更愿意选择自己创业或者自由职业。

3.求职压力大。

竞争的激烈和就业前景的变幻不定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求职压力,许多毕业生不得不接受薪水较低的工作。

4.就业岗位不匹配。

由于不了解市场需求和自身职业规划不清晰,很多大学生选择的工作与专业不符,就业岗位匹配度不高。

二、原因分析1.高校就业观念落后。

大学生在校期间,大多数学校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实践和实习经验的培养,也缺乏启蒙性的就业指导。

2.市场需求和人才素质不匹配。

高校招生和培养与市场需求没有充分对接,有时候出现人才过剩和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情况。

3.科技变革和经济结构调整。

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结构调整导致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更为复杂。

新技术重构了传统行业的生产流程,许多之前的就业机会消失或者被削减。

4.社会竞争压力加大。

除了传统职业竞争,市场越来越需要具备创新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这对大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并需要不断提高自我素质。

三、对策1.加强职业规划和实践经验的培养。

大学应该增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组织实习和实践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就业市场。

2.吸收市场需求和优化专业设置。

大学应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紧密联系,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和行业的要求,考虑相应的专业设置和课程更新。

3.鼓励创新和终身学习。

学校应鼓励学生创新和创业的意识,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创业培训和资源。

大学应该鼓励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和综合性的课程。

2024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课件

2024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课件

01引言Chapter目的和背景课件范围探讨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包括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

介绍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02大学生就业现状概述Chapter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就业率就业质量就业结构和行业分布就业结构行业分布就业地域和薪资水平就业地域薪资水平大学生薪资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专业、学历、工作经验、行业等。

一般来说,高学历、热门专业和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薪资水平更高。

03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Chapter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经济增长放缓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增长也面临较大压力,导致就业岗位增长不足。

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一些传统行业就业岗位减少,而新兴行业对人才需求尚未完全释放。

国际贸易环境国际贸易摩擦和不确定性增加,对我国出口产业造成冲击,进而影响相关行业的就业。

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教育资源不均衡01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02实践教学不足03用人单位需求变化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部分毕业生难以满足新的用人标准。

就业信息不对称就业市场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导致毕业生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就业歧视现象部分用人单位存在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的歧视现象,限制了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就业市场供需失衡就业观念落后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市场的认识不够深入,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职业规划。

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部分大学生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就业准备不充分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充分的准备,如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方面存在不足。

大学生自身因素03020104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与措施Chapter制定就业优先政策政府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手段促进就业。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等服务。

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政府提供创业扶持政策,如创业贷款、创业培训、创业孵化等,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摘要:对目前的就业现状的分析,可以从就业人数、就业结果、就业观念、就业倾向、就业渠道、就业专业、就业学历、就业服务等方面进行切入,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具有多方面的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原因一、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情况面对全国每年有几十万、上百万的大学本科毕业生需要实现就业、准确找到适合自己工作岗位的就业问题。

多数人发出了“大学生就业难”的感叹,也有部分学者认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总量还是供不应求,大学生要找个工作并不难。

”事实上,从毕业到就业,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来说,要承受比过去更多的心理压力。

因此,我们既不能肆意扩大“大学生就业难”的事实,也不能盲目乐观“大学生找工作不难”的现状。

为了系统、全面地分析和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可以从就业人数、就业结果、就业观念、就业倾向、就业渠道、就业专业、就业学历、就业服务等方面进行管窥。

1.就业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竞争日渐激烈。

随着高校连续数年的扩招,近年来,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45万,2004年增加到280万,而2006年却增加到413万。

2006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是2002年的2.8倍多。

大学生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冲击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稳定机制,造成大学生就业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矛盾显现。

可见,在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竞争不断激烈。

2.就业结果:初次就业率持不断下降趋势,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有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为70%,其中本科生超过80%,专科生40%。

2002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为65%。

2003年,由于受非典影响,高校毕业生签约106万,签约率仅为50%,其中研究生约80%,本科生60%,专科生仅为30%[1]。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持不断下降趋势。

3.就业观念:(1)就业方式的非理性。

由于受传统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的影响,多数大学毕业生面对竞争日渐激烈的就业环境,难以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正确地选择各种带有时代价值和潮流意义的职业观念系统,茫然之中感到无所适从,甚至表现出一种随心所欲的非理性心态,一些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唯恐丧失良好的就业机遇,但面对风险,又犹豫不决,裹足不前,唯恐自己一次错误的选择造成终身遗憾。

(2)择业目标的“求稳攀富”。

“求稳”是指大学毕业生盲目寻求稳定性较强的职业岗位;“攀富”是指大学生热衷于工资高、津贴高、待遇高、地位高的职业岗位。

显然,大学毕业生求稳攀富的择业观念有悖于人力资源的公平公开的配置方式和合理有序的流动过程。

(3)就业价值的“个人主义”。

经济体制转型使一些大学生服务人民、贡献社会的心理防线日益崩溃,强调个体权力、权益维护的市场经济使其陷入本位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价值误区。

(4)就业过程的“盲目随意”。

一些大学生对就业程序一知半解,对用人单位的招聘过程全然不知,将求职过程简单地描述为“递简历、答问题”,甚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同视之,误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能顺利找到理想工作。

4.就业倾向:多数人希望到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大城市就业。

2003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及一些中心城市对毕业生需求旺盛,中西部地区的需求有所增加,而一些边远省区及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需求仍不足。

越来越多的学生把就业区域限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由此造成众人同挤“独木桥”现象非常严重,挤不上的学生对其他地区岗位则“不屑一顾”。

在被调查的毕业生中,选择大中城市的占44.7%,到县城的占20.2%,到乡镇和农村的分别占7.7%和0.9%,还有26.6%的毕业生表示对地点没有特别要求,而已经就业的毕业生中到大、中城市就业的比例达到76.6%[2]。

5.就业渠道:以参加就业招聘会为主。

有调查显示,在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方式中,参加招聘占51.1%,电话联系占17.1%,发E-mail占15.1%,邮寄简历占14.1%,登门拜访占10.0%。

大学生就业可以寻求的最主要的资源是招聘会(28.9%)、学校和老师(26.1%)以及家庭的力量(24.7%);而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络(9.1%)、同学与朋友(6.6%)、社会中介机构(2.0%)次之。

可见,招聘会在大学毕业生求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3]。

6.就业专业:冷热不均,需求有别。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国家对能源新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海洋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投资力度加大。

与此同时,社会对跟这些技术领域相关专业的需求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

例如,计算机类、通讯类、电子、机械、自动化等专业的需求量较大,而数学、物理等理科基础理论专业和文学、哲学等文科基础理论专业的需求量较少。

7.就业学历:本科学历基本持平,专科学历就业较难。

研究生教育的扩招直接带来了研究生毕业人数的增加,加大了本科生就业的竞争程度,提高了专科生就业的难度。

实际中,一些用人单位不顾及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盲目提高对从业者的学历要求,排斥专科毕业生,使诸多素质优秀、实践技能较高的专科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困境。

这不仅造成了单位人才结构的失衡,而且也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8.就业服务:学校就业指导开展时间较晚。

大学四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可以说是大学毕业生最为紧张的一个学期。

大学毕业生既要参加实习,又要准备毕业论文,还要联系工作单位。

然而,多数学校却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

这无疑造成了学生实习、毕业论文准备与就业之间的相互冲突。

二、目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出现的原因针对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理论界和学术界已经有过专门研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结构调整“快”与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慢”之间的矛盾。

“十一五”期间是中国劳动力增长和供给的高峰时期,大学生就业和全社会就业两股大潮汇集成规模宏大的就业潮流,冲击着劳动力就业市场。

与社会劳动力需求量相比,大学生数量还未达到供过于求的格局。

导致大学生就业现状不容乐观的原因,不仅仅是扩招所致,更主要在于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节拍落后于产业结构调整速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孕育生成了众多的高等教育新理念。

在这些新理念、新思想的感召下,国内多数高等学校紧紧围绕高等学校改革的方向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讨论和孜孜以求的探索,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大大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但改革的力度并没有触及到高等教育的神经末端,整体上看,高等学校内部结构与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之间的生态链接依然薄弱,高等学校内部结构各组分之间互相牵扯、互相妨害的情况仍比较严重,集中表现为专业结构狭隘、课程结构呆板、队伍结构失调、组织结构臃肿等方面。

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滞后直接导致人才培养模式的守旧,造成大学生理论知识涉猎面过窄,知识整合能力偏弱,工作经验不足,实践创新能力较低等。

面对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从业要求,多数大学生会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

2.就业政策的制定与落实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主要有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对企业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取消落户限制、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这些政策无疑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由于地方保护主义根深蒂固,户籍准入和管理制度依然存在,尤其是档案在地方和各城市间不能自由流动,缺乏毕业生人才代理服务机构;由于不能及时化解日渐增多的就业毕业生,加之常设性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缺失,各种人才市场和中介机构规范化管理的淡薄,进而造成一些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性人才招聘活动的出现[4]。

这样就使得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制度的良好初衷与预设目标大打折扣,反而不利于就业机制的完善、就业指导政策的落实、就业市场的优化、就业信息的透明以及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

3.大学生就业心态与就业制度改革之间的矛盾。

双向选择就业模式的实施,调动了学校办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能动性。

然而面对从过去社会精英身份向普通劳动者身份的快速转换,多数大学毕业生沉浸在身份转变的苦恼之中,而没有及时地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在心理上也承受了无比巨大的压力。

在教育经济学的理论视阈中,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最主要途径,而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形成的物质基础[5]。

教育层次越高,教育产品的生产周期相对越长,需要的个人教育投资越多,付出的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也就越大。

个人教育投资无论是消费意义上的判断,还是生产意义上的认识,或是消费生产兼容意义上的界定,都具有一定的对象指向性,即个人或家庭是教育投资行为的实施者。

高等教育学费作为个人教育投资的主要内容,已从1989年最初的100元~200元涨到了如今的5 000元~10 000元不等。

有统计资料显示,现在的大学学费比1989年增加了25~50倍,而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只增长了4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3倍,大学学费的涨幅几乎10倍于居民收入的增长。

面对高等教育学费逐年的持续攀升,多数家庭虽显得力不从心,但为了获得预期的高等教育产出——儿女成才,多数家庭都尽全力甚至举债供子女读大学。

当“希望子女毕业顺利就业,谋求高收入工作”的美好期望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事实发生冲突、碰撞之时,对于热衷于高等教育投资的大多数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一些大学毕业生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现状,既幻想回到上大学就有铁饭碗的时代,又希望得到社会精英的评价;既向往高收入、高福利的工作的获得,又苦恼于紧张的就业环境。

多重就业心理的交织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转变的滞后。

参考文献:[1]王建英,邹清.浅谈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0,(3):77-80.[2]金喜在,朱志强.中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5,(1):17-20.[3]李家华,吴庆.2001年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02,(1):11.[4]朱绵庆,黄金辉.大学生就业现状与观念的转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1-13.[5]马新力.当代教育经济学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00.[责任编辑陈丽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