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组歌》两首
《长征组歌两首》
◇人们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次新的长 征,你对这话怎么理解?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 [明确]: 一是处于历史转折时期;二是气势宏伟壮丽; 三是任重道远;四是影响深广。 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可以从大处着眼, 面对强敌时,必须发扬长征精神,审时度势,正确 决策,一往无前。
四渡赤水出奇兵
这首歌词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 手法表现主题,你能做点分析吗?
(体会修辞方法的作用。)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用拟人手法来表现红军战士翻越雪山时的感受, 使红军战士“不怕难”的精神跃然纸上。)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对偶,过雪山草地时天气变化无常,红军战士 穿着单衣,粮袋中已粒米皆无,许多战士饥寒交迫 牺牲在行军途中,但是,一个“更”字,一个“越” 字,再次突出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
1、歌词《过雪山草地》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因为红军官兵同甘共苦,充满革命理想,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明了红军过雪山草地无往而不胜的根本原因。 3、结合全诗,说说“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 炊 断粮”一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景象(略),作用:渲染自然环境恶劣、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军饥寒交迫、严重的生存危机。
过雪山草地
---长征组歌
雪皑皑(á i,洁白的样子,多形容霜雪), 野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高原寒, 炊(烧火煮熟食物)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这里比喻多次斗争和考验)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tǎn,毯子)泥毡扎营盘(即扎营,军队安 营驻扎。扎,驻扎。) 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
《长征组歌》两首
草毯泥毡——比喻战斗生活艰 苦。
扎营盘——即扎营,军队安营 驻扎。扎,驻扎。营盘,军营。
高于天——于,比。
– 创作背景
• 组歌是由内容上有联系但又有相对独立性 的一些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组歌的演唱 形式有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 本文选自《长征组歌· 红军不怕远征难》,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 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 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 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 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
如果把这两首歌编制成MTV电视 片,说说你的设计思路。
» 拓展赏析:
到吴起镇
锣鼓响,秧歌起。
黄河唱,长城喜。
腊子口上降神兵,
百丈悬崖当云梯。
六盘山上红旗展,
势如破竹扫敌骑。
陕甘军民传喜讯,
征师胜利到吴起。
南北兄弟手携手,
扩大前进根据地。
•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降神兵( ) 扫敌骑 ( ) 手携手( )
征途中前有杀敌,后有追兵,空 中有敌机盘旋,红军指战员连续 行军作战,缺少衣食,药品奇缺, 许多战士尤其是伤病员都倒在了 雪山草地。雪山草地,是长征途 中最难走的一段道路。丁甘如 (长征时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师师 部测绘员,援西军司令部作战参 谋。后任成都军区司令部副参谋 长、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
《过雪山草地》
万苦艰辛出重围,又入雪山荒原 地;饥腹奇寒旦可忍,难捱高原 气体稀。
三军肝胆硬如铁,经得狂风暴雨 侵;饥寒交迫不挂齿,全靠主义 照征程。
神兵飞夺腊子口,会师陕甘挫追 敌;日寇深入民族危,为求解放 战到底。
《悼战友》
三过草地苦难熬,雨夜栖身牛粪 房;
篝边战友长辞去,别前鞠躬泪含 眸。
《长征组歌》两首2
史实资料
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 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中,毛 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四 次渡过赤水河,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 调动和迷惑敌人,牵着敌人鼻子走,让 敌人疲于奔命,为红军北上摆脱了敌人 的围追堵截,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 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 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 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 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体导学》相关内容。 2、预习《老山界》: (1)红军遇到哪些困难? (2)抄写生字词。
展示一
1、自由朗读,梳理出自己阅读的最大收获。 2、指名朗读(或听录音),思考: (1)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说说为什么?两 词歌颂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2)两词在写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展示二
1、。 2、人们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你 如何理解此话?就当前如何发扬长征精 神谈谈自己的看法。
史实资料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 岷山等若干大雪山。这些雪山海拔高,山 顶终年白雪覆盖,空气稀薄,气候复杂多 变;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尔盖草地, 上面泥潭、沼泽遍布,且被草蔓遮盖,极 具隐蔽性,一不小心,人畜就可能遭灭顶 之灾。红军长征途中前有杀敌,后有追兵, 空中有敌机盘旋,红军指战员连续行军作 战,缺少衣食,药品奇缺,许多战士尤其 是伤病员都倒在了雪山草地。雪山草地, 是长征途中最难走的一段道路。
《长征组歌》两首
萧华
四渡赤水
注音:
黔 皑皑 毡 炊 毯 侵 扎营盘 包扎 水似银 似乎 似的 乘机,乘人之危 千乘之国 奇怪 奇数 重飞渡 重兵
行情,欺行霸市 行囊,行云流水
跑马卖解 解送 解嘲
创作背景
组歌是由内容上有联系但又有相对 独立性的一些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组 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重唱、对唱、齐 唱、合唱等。 本文选自《长征组歌· 红军不怕远征 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 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 于北京。 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 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 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 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
《长征组歌》两首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用山路难行;天气炎热,突出了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时自然环境的恶劣和严酷。意在渲染自然环境之恶劣,红军饥寒交迫、生存危机之严重,以突出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革命精神。
(3) 重难点词语学一学【用兵如神】用兵神机莫测,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弃甲】丢弃武器装备。
用兵如神
调虎离山
弃甲
3.整体感知
读课文,试着填一填。《四渡赤水出奇兵》描写( )的过程,表现了红军战士的( ),赞扬了毛主席( )。《过雪山草地》描写红军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表现了红军的( )和( )。
一、初读感知
《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诗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四渡赤水,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过雪山草地》这首诗描写了红军将士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红军四渡赤水,摆脱敌人围追堵截
找一找,《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红军在长征中所经历的艰苦环境,找出相应句子?1)“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四》2)“横断山,路难行。”《四》3)“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过》
二、长征组歌
二、《长征组歌》二首萧华备课教师李淑艺学习目标:1.体会歌词中表现出的毛主席的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钢铁意志。
2.体会歌词语言的高度概括、用词的准确生动。
3.体会歌词使用的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课前预习:收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史实。
教学时数:二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四渡赤水出奇兵一、导入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课文注释)。
(多媒体出示)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
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
(多媒体出示)作者简介:萧华,江西兴国人。
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
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共委员。
二、背景资料: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毛泽东运用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在“反围剿”战斗中,采用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先打弱敌,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等战术;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运用“调虎离山”之计;“国内革命战争”中,运用“蘑菇战斗”、“运动战”等;“淮海战役”中用“瓮中捉鳖”战术;“辽沈战役”中用了“关门打狗”之计……体现毛泽东精湛的军事艺术。
二 《长征组歌》两首
整体感知
1.你能说说这首歌词的结构层次吗? 红军过草地 4 行),描写__________ 第一部分(第1—___ 时遇到的极大困难 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部分(第__ 5—12行),描写红军战天斗地、 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揭示了 红军官兵力量的源泉 。 ______
2.体会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
重
整体感知
艰难和军民 第一部分( 1-5行):写红军行军的____ 鱼水深情 。 的__________ 第二部分(6-17行 ):写红军四渡赤水中的战绩,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赞扬_________________ 。(分两层) 第一层( 6-9行 ):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 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 第二层(10-17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 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 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长征组歌》两首
学习目标
1.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2.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3.体会歌词中表现毛泽东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 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长征组歌》完成于1965年。长征时被 称为“红小鬼”的萧华,选取了12个最 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以意境深刻而又通俗简练的语 言,写出了由12段诗融合的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 难》。同年,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作曲家晨耕、生茂、 唐坷、遇秋择其10首谱成《长征组歌》,由著名指挥 家唐江指挥,在北京首演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 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了高度评价。
背景资讯
文学资讯
《长征组歌》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这部大 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 式,融合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 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 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 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
2.《长征组歌》两首
二《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出奇兵【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四渡赤水的知识和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学习红军钢铁般的意志。
(重点)3.体会诗歌用词的准确性。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的战役,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
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萧华,江西兴国人。
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
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65年,他抱病写作完成了12首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
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择其10首谱成《长征组歌》。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黔.(qián)境重.(chóng)飞渡重.(zhòng)兵3.理解词义。
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歌词内容包括哪两部分?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明确:《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
歌词内容可分为以下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7-18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这一部分分两层:第一层(第7-10行),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情况下面临的艰难处境。
第二层(第11-18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的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长征组歌两首
重点字词
熟悉字音字形 渴(kě ) 重(zhòng )兵 重(chóng )飞渡 皑(ái) 黔(qián) 炊(chuī ) 炼(liàn )
毡(zhān)
跨越障碍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压( yā )黔(qián )境
· · 2、多音字辨析
喝
tǎn 草毯(
(chóng)重新
·
)
(zhòng)重兵 ( hè )喝彩 3、你知道下列词语的意思吗? 力量雄厚的军队。 重兵: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 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 hē )喝水
重
听听朗读、组歌
1、你能找出这首歌词的中心句吗?
[思路明晰]: 可以从中心句与其它句子内容上的联系、 它在歌词中的具体位置、它在表达中心意思方面的 作用以及这首歌词与《长征组歌· 红军不怕远征难》 的主旨的关系等方面来探讨。《四渡赤水出奇兵》 重在讲指挥作战者超人的政治、军事头脑,故题目 用“出奇兵”,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是正确的指挥保 证了四渡赤水的胜利,
所以中心句是“毛主席用兵真 如神”。
重读《四渡赤水》,自主 回答以下问题:
一、红军在四渡赤水时,遇到了哪 些困难?他们又是如何克服的?据 此,文章可分为哪两部分? 二、试概括红军四渡赤水过程中进 行了哪些具体战斗(adv+v+n) 三、用自己的话评价红军队伍及其 领导者。
2、你能说说这首歌词的结构层次吗?
◇人们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你对这话怎么 理解?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 [明确]: 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可以从以下几个 方面来理解:一是处于历史转折时期;二是气势宏伟 壮丽;三是任重道远;四是影响深广。 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可以从大处着眼, 面对强敌时,必须发扬长征精神,申时度势,正确 决策,一往无前。(可以联系本地经济文化建设来 谈,也可以联系本人实际来谈体会。)
﹡《长征组歌》两首解析
品析语言
1.试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⑴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过雪山草地时天气变化无常,红军战士穿着单衣, 粮袋中已粒米皆无,许多战士饥寒交迫牺牲在行军途中, 但是,一个“更”字,一个“越”字,再次突出了红军 “不怕难”的精神。 ⑵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渲染自然环境之恶劣,红军饥寒交迫、生存危机之 严重。
红军战士的英勇 民众的热情支持
四渡赤水 飞渡乌江 奇 威逼贵阳 赞 佯攻昆明 巧渡金沙江
原因
毛 主 席 用 兵 真 如 神
天如火
水似银 敌重兵 压黔境 乌江天险
水到渠成 画龙点睛
赏析语句:
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交流体会。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 (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 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
·
··
··
· ·
2.歌词恰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任选一种举出例子,并 谈谈其表达作用。 ⑴“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用夸张手法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⑵“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低头”、“迎”把雪山拟人化,写出红军不畏艰难、豪迈乐
观的气概和征服雪山的喜悦之情。 “毯”、“毡”用比喻,精练生动地展现了过草地时艰难困苦 的情景,突出了红军在恶劣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 怕难”的钢铁意志。
到的极大困难,渲染自然环境之恶劣,红军饥寒交迫、
生存危机的严重。 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 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
2.为什么“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体会中心 句含义。
点明红军是由特殊材料铸成的,他们经过了千锤百炼的
考验,从而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红军战士为什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课件 苏教版
《四渡赤水出奇兵》
四渡赤水背景
• 前因: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 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选举毛泽 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会议 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 • 1935年1月29一渡赤水 ( 云南扎西,遇重兵围堵,放弃北渡。 • 2月18日二渡赤水 小部引温水,主力占桐梓、娄山关、遵义 城,遵义地区作战,击溃和歼灭两个师八个团,俘三千人。长征 以来第一个大胜仗。后遇敌南北夹击,再次西进。 • 3月16日三渡赤水 • 3月21日四渡赤水 小部牵制,主力向南二渡乌江,将几十万敌 军甩在江北 • 后果:佯攻息烽,兵临贵阳,进军云南,威逼昆明,巧渡金沙, 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取得 了战略转移中决定性的胜利。
2、“过雪山草地”十分艰苦,红军战士 是怎样对待这些困难的?歌词中通过哪些 手法表现红军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红军长征途中自然环境恶劣,但战士们不 怕困难:以草为毯、以泥为毡、穿着单衣、 野菜充饥,越是困难战士们越是骨硬志坚。 歌词不直接说明战士把高高的雪山踩在 脚下,而是用拟人的手法“雪山低头迎远客” 来表现战士们翻越雪山时的感受,使红军不 怕困难的精神跃然纸上。
品味语言,体会修辞方法的作用及表 达效果。
•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用夸张手法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用拟人手法来表现红军战士翻越雪山时的感受,使红军战 士不怕难的精神跃然纸上。 •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用对偶手法充分体现了红军饥寒交迫的处境。过雪山草地 时天气变化无常,红军战士穿着单衣,粮袋中已粒米皆 无,许多战士饥寒交迫牺牲在行军途中,但是,一个“更” 字,一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
2《长征组歌两首》:
写作背景介绍
四渡赤水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政治局扩大 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 上的“左”倾错误,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 委,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 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 水河: 1935年1月19日,一渡赤水; 2月中下旬,二渡赤水; 3月,三渡赤水、四渡赤水。 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 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 包围圈。
3、这首歌词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表现 主题,你能做点分析吗? [明确]: “雪山低头迎远客” (拟人) (对偶)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革命理想高于天” (夸张) (这首歌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 了红军克敌制胜的动力,充分表现了红军大无 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
②“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把军民关系比作鱼水关系,说明红军 和人民群众之间相互依存的深厚情谊。
③反复吟唱“横断山,路难行”,强调突出 红军行军的艰难。
《过雪山草地》: 夸张 ①“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用 手法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②“雪山低头迎远客”,(不直接说红军战士把 高耸的雪山踩在脚底下,)“低头”、“迎”把 雪山拟人化,写出红军不畏艰难、豪迈乐观的气 概和征服雪山的喜悦之情。 ③“草毯泥毡扎营盘”, “毯”、“毡”用比喻 精练生动地展现了过草地时艰难困苦的情景,突 出了红军在恶劣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 “不怕难”的钢铁意志。 ④“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用对 偶充分表现了红军饥寒交迫的处境,一个“更” 字,一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 的精神。
[明确]: 《过雪山草地》讲的是乐观团结的
精神面貌及超人的毅力,所以点明中心的句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 子是“ 2、你能说说这首歌词的结构层次吗? 4 第一部分(第1—___行),描写红军过草 地时遇到的极大困难。 5 第二部分(第__—12行),描写红军战天 斗地、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揭示了红 军官兵力量的源泉。
八年级语文长征组歌两首
• 3月16日西渡赤水 川南古蔺
• 3月21日东渡赤水 敌军甩在江北
小部牵制,主力向南二渡乌江,将几十万
• 后果:佯攻息烽,兵临贵阳,进军云南,威逼昆明,巧渡金沙, 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决定性的 胜利。
长征路线
歌词内容
• 第一部分(第1—5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 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 情。
《长征组歌》两首
萧华
四渡赤水出奇兵
• 前因: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准备北渡长江,在川西北地区建 立革命根据地
• 1935年1月29西渡赤水 云南扎西,遇重兵围堵,放弃北渡。
• 2月18日东渡赤水 小部引温水,主力占桐梓、娄山关、遵义 城,遵义地区作战,击溃和歼灭两个师八个团,俘三千人。长征 以来第一个大胜仗。后遇敌南北夹击,再次西进。
• 《四渡赤水出奇兵》中的“压”,写敌军 来势汹汹;“弃”、“丢”:写敌人狼狈 不堪,前后对比鲜明“出”“飞 渡”“临”“逼”“赶”“袭”,写红军 作战机动灵活,“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写一写
通过对长征的了解和学 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人们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 征,你对这话怎么理解?当前 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课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部分(第6—17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 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 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 歌词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毛主席用兵真 如神”一句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 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南方向突然出现了五片厉声尖叫的亮红色光蛙,似银光一样直奔白象牙色粼光而来。,朝着蘑菇王子青春光洁,好似小天神般的手掌横抓过来……紧跟着R.布基希大夫也窜 耍着咒符像烟妖般的怪影一样向蘑菇王子横抓过来蘑菇王子超然像亮红色的金鳞雪原羊一样长嘘了一声,突然来了一出曲身狂舞的特技神功,身上顷刻生出了四只犹如柳枝似
《长征组歌》两首
《长征组歌》两首教学设计【学习目标】⒈再现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与乐观豪迈;⒉体会环境烘托与渲染的作用;⒊学会长短句式相结合运用;⒋品味、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再现:长征的路线:瑞金→乌江→赤水→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雪山草地→岷山→陕北(1935.10)二、作者简介、创作背景:萧华,江西兴国人。
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
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1965年,他抱病写作完成了12首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
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择其10首谱成《长征组歌》。
三、朗读歌词,体会情感听朗读《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四、赏析㈠《四渡赤水出奇兵》齐读⒈红军面临的困境有哪些?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明确:⑴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⑵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⒉对这些困境的渲染有什么作用?(为后文突出红军的神勇作了铺垫)⒊课文中是如何表现红军的胜利的?明确:⑴红军涉赤水渡天险的英勇,又写了军民鱼水般的感人亲情;⑵毛泽东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神奇出兵;⑶讽刺的手法把敌人溃不成军的丑态展示在我们面前。
⒋读了本文后,你们体会最深的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用凝炼的语言、丰富的画面展示了工农红军的英雄性格,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二)《过雪山草地》齐读⒈读《过雪山草地》,红军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明确:路难走,没有吃,没有住。
生存危机之严重。
如开头四句。
⒉问:怎样克服的?靠什么?明确:千锤百炼的红军靠着坚强的意志,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终于踏过雪山,走过草地。
﹡《长征组歌》两首分析
皑皑
chuī
压黔境
hénɡ
泥毡
chuí
弃甲
炊粮
横断山
千锤百炼
皑 茫
皑: 洁白的样子,多形容霜雪。 茫:
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 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 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千锤百炼: 调虎离山:
自读《四渡赤水出奇 兵》,完成:
1.找出歌词的中心句。 2.理清结构层次。
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作曲家晨耕、生茂、唐坷、遇 秋择其10首谱成《长征组歌》,由著名指挥家唐江 指挥,在北京首演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 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了高度评价。
《长征组歌》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 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 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这部大型 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 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 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
萧华(1916——1985),江
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第八、
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著有 《怎样进行战时政治工作》《长 征组歌》《铁流之歌》等。
背景资料:
《长征组歌》完成于1965年。长征时被称为
“红小鬼”的萧华,选取了12个最有代表性的典型
事件,以意境深刻而又通俗简练的语言,写出了由
12段诗融合的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同年,
·
·
⑬乌江天险重飞渡。
一个“飞”字写出红军再渡乌江天险的神速。表现 了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力。
·
小结:
四 渡 赤 水 出 奇 兵
敌方:多行不义必自毙
红军:军民鱼水一家人 出奇兵 渡乌江 逼昆明 袭金沙
2《长征组歌》两首(修改版):
读歌词,说说红军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①严酷的自然环境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 ②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 敌重兵,压黔境。
读歌词,说说红军赤水之战取得成功的原因?
①沿途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戴,有群众基础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②红军战士的艰苦战斗,英勇无畏 战士双脚走天下 ③毛主席用兵如神 乌江天险重飞渡,……调虎离山袭金沙。
(体会修辞方法的作用。)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用拟人手法来表现红军战士翻越雪山时的感受, 使红军战士“不怕难”的精神跃然纸上。)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过雪山草地时天气变化无常,红军战士穿着单 衣,粮袋中已粒米皆无,许多战士饥寒交迫牺牲在 行军途中,但是,一个“更”字,一个“越”字, 再次 突出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
1、《过雪山草地》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答]: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2、为什么说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 怕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红军官兵同甘共苦,充满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理想,也点明了红军过雪山草地无往而不
——萧华
萧华(1916—1985)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 级将领。参加过土地革 命战争、长征、抗日战 争、解放战争。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 空军政委、总政治部副 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 予上将军衔。萧华谱写 的《长征组歌》被评为 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 作品之一。
组歌是由内容上 有联系但又有相对独 立性的一些歌曲组成 的声乐套曲,组歌的 演唱形式有独唱、重 唱、对唱、齐唱、合 唱等。 本文选自《长征 组歌· 红军不怕远征 难》,1965年为纪念 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 而作,北京部队战友 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 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
1、告别 2、突破封锁线 3、遵义会议放光辉 4、四渡赤水出奇兵 5、飞渡大渡河 6、过雪山草地 7、到吴起镇 8、祝捷 9、报喜 10、大会师
《四渡赤水出奇兵》
四渡赤水
• 前因: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准备北渡长江,在川西北地
• • • • •
区建立革命根据地 1935年1月29西渡赤水 云南扎西,遇重兵围堵,放弃北渡。 2月18日东渡赤水 小部引温水,主力占桐梓、娄山关、遵 义城,遵义地区作战,击溃和歼灭两个师八个团,俘三千人。 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后遇敌南北夹击,再次西进。 3月16日西渡赤水 川南古蔺 3月21日东渡赤水 小部牵制,主力向南二渡乌江,将几十 万敌军甩在江北 结果:佯攻息烽,兵临贵阳,进军云南,威逼昆明,巧渡金沙, 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决定性 的胜利。
(四渡赤水示意图)
“压”:写敌军来势汹汹;
“弃”、“丢”:写敌人狼狈不堪, 前后对比鲜明;
“出”“飞”“临”“逼”“赶”“ 袭”,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毛主 席用兵真如神”。
小结
主题:这首诗描写红军在敌军重兵围 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彻底摆 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 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 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写作特点:歌词长短相间,适当反复, 语言高度概括。 运用比喻,生动地表现了红军克敌制胜 的原因。
品味语言
1.“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用拟人手法来表现红军战士翻越雪山时的感 受,使红军战士不怕难的精神跃然纸上。 2.“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过雪山草地时天气变化无常,红军战士穿着 单衣,粮袋中已粒米皆无,许多战士饥寒交 迫牺牲在行军途中,但是,一个“更”字, 一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的精 神。
《长征组歌》两首
萧华
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 达作用。 2.体会歌词中表现毛主席用兵如神, 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所 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作者简介
萧华: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红军 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的团政 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 委。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 师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 共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1965年,他抱病写作完成了12首长征 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同年,中国 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家 晨耕、生茂、唐轲、遇秋择其10首谱成
第二部分(第7—18行),中央红军四渡赤 水,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这一部分分两层。第一层(7——10行)描 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 面临的艰难处境。 第二层(11—18行)展现红军四渡赤水重大 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想一想
反复轻声读诗歌,比谁四 分钟后能回答: 1、前后两句“路难行”分 别写长征 中遇到的什么困难? 2、你认为这首诗的中心句 是哪一 句?为什么? 3、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动 词用得好?为什么?
《过雪山草地》
思考讨论问题:
1.歌词内容包括哪两部分?
2.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3.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为什么?
歌词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4行),写红军过 雪山草地时遇到的极大困难。 第二部分(5—12行),写红军的 顽强斗志,表现了红军战士力量 的源泉。
• 比喻,写红军战士们在荒 无人烟的草地上,以荒草 为毯,以烂泥为毡,扎起 军营,艰苦卓绝的情景, 表现了红军“不怕难”的 英雄气概。
“迎”字,把雪山拟人化, 写出红军的可亲可爱,写出红 军的豪迈气概; 把“草地沼泽”说成“草 毯泥毡”突出红军“不怕难” 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小结
主题:《过雪山草地》这首歌 描写了红军战士在百困交加的 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 的惊世壮举,表现了红军的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 主义信念。
四渡赤水
大声朗读,读准字音,并体会感情
《四渡赤水出奇兵》
思考讨论问题:
1. 歌词内容包括哪两部分?
2.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
中心句是最后一句,“毛主席用兵真如 神”,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 的军事艺术。
3.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为什么?
歌 词 分 为 两 部 分 第一部分(第1—6行),表现红军行军的艰 难和军民的鱼水深情。
品味语言
1.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 写出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 然环境。
2.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 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 础。
体会长征精神
请浏览《四渡赤水出奇兵》一诗,从中找出描 写红军战士动作的词语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出、临、逼、赶、袭等动词富有气势,饱含深 情充分表现了红军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 气概。 请浏览两首诗,找出其中 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 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写作特点
• 1.歌词句式相对整齐,结构层 次分明,内容由表及里。 • 2.恰当运用拟人、对偶修辞手 法,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大 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 命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