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3

合集下载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荷塘月色》是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该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与友人游览荷塘;第二部分是作者对荷塘、荷花的描写;第三部分是作者对月亮的描绘和感受。

本篇文章通过感受、描写自然,描绘了荷塘月色,传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崇拜之情。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理解作者借荷塘月色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学生能够掌握文章中的重要文学技巧,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写作中;学生能够了解描写自然之美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迅速抓住文章的主旨思想;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哲理;学生能够通过营造氛围,使学生能够沉浸其中,感受自然之美。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崇拜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难点(1)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2)如何较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哲理;(3)如何通过营造氛围,使学生能够沉浸其中,感受自然之美。

2.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2)掌握文章中的文学技巧;(3)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哲理。

3.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哲理;(2)如何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

四、教学过程1.前期准备(1)学生分组阅读文章,提取重点、难点,准备ppt,组织小组讨论;(2)教师根据学生准备情况,选择适宜的课堂形式和内容;(3)教师撰写教案,并根据学生讨论情况作适当调整。

2.教学设计(1)导入环节教师准备几张与文章相关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猜测本篇文章的主旨思想,并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受。

(2)阅读环节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全文,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旨思想。

教师鼓励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和哲理。

特别是识别文章中的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和句式。

《荷塘月色》 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

《荷塘月色》 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

《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一)1《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一)一、教材简介《荷塘月色》是宋代文人陈与义所作的一首词,通过对夜晚荷塘清幽、月色皎洁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恬静、淡泊的生活情趣。

本课时以此文为主要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词牌的起源、构成和特点,领悟作家的的写作意图,从而提升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理解:1. 了解词牌的历史渊源,掌握词牌的构成和特点;2. 理解作家的写作意图,把握作品的主旨和情感意味。

(2)技能和能力:1. 练习词牌比赛,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2. 把握词牌与主题之间的关系,写出富有表现力的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对古代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化素养;2. 引导学生认真领悟作品的情感意味,品味生活中的美好与恬静。

三、教学内容(1) 词牌概述通过对词牌草堂、浣溪沙、临江仙、宿州中秋等词牌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词牌的由来和发展历史、词牌名、规格等基本情况。

(2) 《荷塘月色》赏析1. 先让学生对词牌及配乐进行欣赏,并询问学生对词牌产生的美感和情感体验;2. 指导学生从词牌名称入手,探究诗人取名的意蕴和词牌起源的渊源;3. 教师针对文中所涉及的生动形象的词句,进行详细的阐释和解释,让学生了解原著含义,带领学生感受词牌的优美和生动的形象;4. 学生在有教师的指导下,齐诵全词,并进行情感体验和表演。

(3) 作文指导1. 在阅读学习此文后,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词牌的特点和技巧,给予一定的写作指导,写出独具特色的词作品;2. 引导学生把词牌与主题密切结合,从生活中发掘素材,扩充自身的文化底蕴;3. 利用小组讨论、作家座谈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学习。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导入气氛,启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为后续的教学打好基础。

(2) 听说读写法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荷塘月色教案三高中一年级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三高中一年级教案

教案:荷塘月色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熟悉《荷塘月色》这篇课文的内容和语言,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与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荷塘月色》的作者以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难点。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能够运用于日常交流和写作。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教师讲授的方式: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解释词汇。

2.学生阅读、思考、合作、交流与创新的方式:阅读理解、小组讨论、个人作业等。

3.教学方法:交流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课外拓展。

三、教学步骤:Step 1:引入(5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开启学生的想象。

2.教师提问:“月光下的荷塘会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

Step 2:阅读并理解(15分钟)1.学生阅读课文《荷塘月色》。

2.学生回答问题:-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lotus pond under the moonlight?- How does the poet feel about the lotus pond under the moonligh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oem?Step 3:重点讲解(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汇:- fragrant 芬芳的- quietly 静静地- wave 荡漾- lotus 荷花- contemplate 凝视- infinite 无限的- moonlight 月光- shimmer 闪烁2.教师帮助学生解释下面的句子:a)“寂寞闻钟”的意思是什么?b)“心悄悄的,在月光里,又是一种心境了。

”这句话说了什么?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以下短语和句型的用法:-一种心境-月色正浓-无边的月色-一枝香烟-一丝寒意-花船-美不胜收Step 4:小组讨论(15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What kind of mood does the poem bring to you?- Can you describe a peaceful place you would like to visit?- What other activities can we do under the moonlight?2.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3 粤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3 粤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3 粤教版必修1授课提要式第一课时课前预习内容:自读课文,准确认读、解释加点的字(如:1、煤屑路2、蓊蓊郁郁3、弥望4、袅娜5、倩影6、脉脉的流水……)想一想,1927年春夏中国的社会状况思考:全文写景状物的主体部分是哪几个自然段(以上预习内容可酌情增减,何时检查也可灵活)讲授导语: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什么散文名篇?是的,朱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同学们对他的生平经历还知道些什么?(以上答问可灵活掌握,以下教师简述)教师:是的,朱自清先生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人、作家、学者,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

今天学习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从中又看到他在大革命失败的日子悲愤彷徨的复杂心情和了解他为什么要在对美好景物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

当然,教学重点应放在:作品结构、语言、技法的分析理解上,从而认识本文主旨。

播放录音(或教师表情朗读)板书课题作者、写作时间地点荷塘月色朱自清1927年7月,作于北京清华园作品结构分析教师启发指导:以下提供一种示例,其他可从“专项评价”中,从作者行踪变化看,让学生提挈每段内容,进行归纳。

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心境:“颇不宁静”)去荷塘第2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观荷塘第4段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5段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在月下观察、感受到的)第7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8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显然,第1段是“引起”;第2—6段是“主体内容”(写景状物);第7—8段由现实而思古,再返现实收束全篇。

所以全文结构为:第一部分(第1段)写“观荷缘起”(情)第二部分(第2—6段)写“荷塘月色”(景)第三部分(第7—8段)写“景中人”(情)(以上可适当使用板书或卡片或荧屏演示等多媒体)行文线索从以上结构分析,可体会到全文写景是为抒情服务,而贯穿全文的是一条,前后心情变化的思绪线索。

《荷塘月色》教案3篇

《荷塘月色》教案3篇

《荷塘月色》教案3篇《荷塘月色》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体会散文精练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学习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欣赏散文静静美的同时,感受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3、启发学生思维,引起想象,激发兴趣,提高写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情与景的交融,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矛盾心理。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赏读式,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课件1、背景音乐:(《月光》)2、图片:荷塘图、月光图、荷花图、星空图、月下树影图、荷叶图3、vcd片断:少女翩然起舞,裙幅舒展片断4、配乐朗诵录相片断五、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本节课主要完成课文4段的阅读鉴赏。

通过揣摩“景语”,弄清__的写景特点。

一、导语荷花[清]曹寅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

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

该诗通过对荷花开放的季节和荷花的香味的描写,给我们描绘了荷塘晚香的美好感受。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这篇散文也是关于荷花的,名字叫“荷塘月色”。

二、解题、初步感知1、问:大家觉得题目“荷塘月色”是偏正短语还是并列短语?为什么?明确:并列短语,因为第四段是写月色下的荷塘,第五段是写荷塘上的月色。

2、朗读、播放配乐朗诵(要求学生听清字音,进入情景,体会__的感情基调)三、理清__思路第一部分(1—3段):写夜赏的缘由,小径漫步,抒发感受。

(情)第1段:交代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及缘由。

第2段:去荷塘的路上。

第3段:抒发月下独处时的感受。

第二部分(4—6段):月下荷塘,荷塘月色,荷塘的四周。

(景) 第4段:写月色下的荷塘。

第5段:写荷塘上的月色。

第6段:写荷塘的四周。

第三部分(7—8段):写由眼前之景所发生的联想,回到现实,思乡回家。

(情)第7段:联想江南采莲的旧俗和采莲诗。

第8段:在思乡与遐想中,作者回家。

四、鉴赏、分析课文的景物描写部分(“景语”描写)㈠问:__是如何描写荷塘月色的?主要集中在哪几段?明确:主要集中在4、5、6三段,集中笔力对荷塘月色进行了描写。

高中语文3.9荷塘月色教案(粤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3.9荷塘月色教案(粤教版必修1)

第三单元第9课《荷塘月色》教案一、指导思想高中语文新课程在阅读上的要求是“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初步掌握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领悟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及艺术手法的表现力,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策略研究《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

在这篇散文里,作者给我们描绘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丽景象。

语言优美、典雅,是一篇著名的美文。

对于本课,教师不宜过多地繁琐地分析,点到为止。

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品味,理解渗透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情感和匠心独运的构思,以及语言艺术的魅力。

教师要充分培养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适宜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

借助讲学稿的运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章可循,上课期间,有事可做。

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教师适时的启发点拨,使整个教学导之有序,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同时,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掌握一定的赏析散文的方法(3)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1)通感手法的学以致用和叠词在文中的表达技巧。

(2)品味文章语言美。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3分钟)图片切入:展示月色下的照片,让学生体会月色下的意境。

让学生回顾旧知识,例举出关于“荷”“月”的古诗词等名句,如“小荷才露尖尖角”“出淤泥而不染”“月上柳梢头”“月儿弯弯照九州”,等等。

(二)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朱自清是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人、作家、学者,经历了艰难曲折,走过了坎坷不平的道路。

粤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教案

粤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教案

9.荷塘月色教学目的一.学习《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移觉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掌握《荷塘月色》刻划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

三.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社会内容。

四.通过朗诵欣赏《荷塘月色》的韵味。

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放在文章的结构安排、写景层次、语言特色上。

2、安排3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第1课时一、请两位同学分别用几句话描绘一下自己印象中的荷塘景色,然后引入课文。

二、解题1、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

月色,则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2、写作背景[提问]:本文写于1927年,这段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什么事情?[解答]:朱自清在青年时代曾参加过“五四”运动,向往过俄国十月革命,后来也投身过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蒋介石、汪精卫的法西斯暴行激起中共党人和广大革命人民的奋起反抗,同时引起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不满和谴责。

朱自清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

他不满于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但因受阶级的局限,没勇气正视血淋淋的现实,只能用消极态度表示不满和反抗。

《荷》正是通过“我”在荷塘月夜的独步、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在时代的政治低下寂寞、苦闷、彷徨无路的情绪和出污不染、洁身自好的情操。

三、请学生听朗诵带,并注意体会其中的语言、思考如何划分层次。

[提问]:怎么划分层次,并归纳大意。

[解答]:全文分三大段:一段(1): 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

(点明题旨)二段(2~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

(主体)三段(7~8):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

(偏重抒情)四、释义:幽僻:幽深、僻静。

蓊蓊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

踱:慢步行走。

弥望:满眼。

弥,满。

袅娜:柔美的样子。

脉脉:这里形容水没有声音,好象深含感情。

风致:美的姿态。

斑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深浅不一的意思。

梵婀玲:小提琴。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三篇】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三篇】

《荷塘⽉⾊》是朱⾃清先⽣最有代表性的⼀篇写景抒情散⽂。

⼩编整理了⾼中语⽂荷塘⽉⾊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荷塘⽉⾊教案1【教学⽬标】1、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了解作者不满⿊暗现实,向往⾃由⽣活的思想感情。

2、揣摩⽂章典雅清丽、准确⽣动、富有韵味的语⾔,学习作者运⽤语⾔的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揣摩⽂章典雅清丽、准确⽣动、富有韵味的语⾔,学习作者运⽤语⾔的技巧。

【教学步骤】第⼀课时【教学⽬标】1、鉴赏散⽂的相关知识。

2、介绍课⽂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

3、(美点寻踪)引导学⽣初步感知⽂章的美。

理清游踪。

4、引导学⽣体味第四段的语⾔美、画⾯美。

【教学过程】⼀、导⼊1、本单元学习散⽂。

散⽂包括抒情散⽂、叙事散⽂、写景散⽂、哲理散⽂。

她就像⼀壶清茶,在炎热的夏季带给我们清凉的慰藉;在深秋的寒⽓中送来舒⼼的温暖。

散⽂重在抒情,但情有独钟,情有所系。

《⽂⼼雕龙》说:“⼈禀七情,应物⽽动。

物⾊三动,⼼亦摇焉。

”眼前的物象唤醒记忆中的表象,情感体验也⼀同苏醒,于是⼼物感应,情景相⽣,触景⽣情,缘情造景。

正所谓“⼀切景语皆情语”。

郁达夫在论及现代散⽂时说:“作者处处不忘⾃我,也处处不忘⾃然与社会。

……⼀粒沙⾥见世界,半瓣花上说⼈情,就是现代散⽂的特征之⼀。

”由此可见要热爱⽣活,⽤⼼体验⽣活就能写出好⽂章。

写景是为了抒情,客观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2、我们今天要⼼仪怎样⼀段感情、怎样⼀幅美景呢?请看画⾯,我们的眼前出现了⼀⼤⽚碧绿的荷塘。

⾯对此等美景,杨万⾥赞叹道:毕竟西湖六⽉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穷碧,映⽇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写出了荷花的艳丽的⾊彩。

泉眼⽆声惜细流,树阴照⽔爱晴柔。

⼩荷才露尖尖⾓,早有蜻蜓⽴上头。

──杨万⾥《⼩池》写出了荷花的动态。

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的⾼洁品格!⾯对这样的景⾊,朱⾃清⼜是如何抒写⼼中的情怀的呢?⼆、整体感知现在我们随着动⼈的旋律再次⾛进朱⾃清先⽣⼼灵的荷塘,叩响⼼扉,解读那淡雅朦胧的⼼语、⼼荷。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通用8篇)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通用8篇)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通用8篇〕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通用8篇〕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清全文构造及行文线索,把握情景交融式散文的框架特点,培养学生的赏析才能和创作才能。

2、欣赏散文的优美,体悟语言魅力,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进步学生的文学审美才能。

3、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本文的写作线索和作者在文章中所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

2、作者的语言运用技巧和“通感”的修辞特点与作用。

课时安排: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课文。

一开始便提问,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和理解的有关朱自清的一些情况,再对学生的答复进展总结,并概述作者朱自清的相关情况。

由此扩展到《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展现朱自清先生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由此,将学生引入到本篇课文之中。

板书课题及荷塘月色——朱自清2、读课文,初步感知。

任意抽选学生来分段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自己跟随默读。

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仔细揣摩文章的语言。

3、作品的构造分析^p 。

读完课文后,组织学生讨论问题。

1)、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并对每部分加以概括。

(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构造,锻炼学生独立分析^p 课文的才能)总结学生的分析^p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参考分析^p :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写“观荷缘起”第二部分(第4~6段)写“荷塘月色”第三部分(第7~8段)写“景中人”2)、文章是怎样的一个构造,是如何将三个部分连接起来的?(引导学生去分析^p 文章的行文线索)《荷塘月色》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其行文线索很有特色,有两条如同经纬线交织在一起的线索,一是从作者出门经小路到荷塘又回来的空间顺序来惊醒景物的描绘;二是以作者的心情变化作为线索。

从文章总体来看,写景是位抒情效劳的,因此其贯穿全文的是一条心情变化的思绪线索。

板书:两条线索一、空间:出门——小路——荷塘——门口二、心情:不静——求静——得静——出静4、细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荷塘月色朱自清(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荷塘月色朱自清(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荷塘月色朱自清(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荷塘月色朱自清(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荷塘月色朱自清(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名篇,以荷塘为主题,以夜晚的月色为背景,展现出一幅优美的景象,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家国的思念之情。

作为中国现代的一位著名文化名人,朱自清用他敏锐的感官,准确的表达和卓越的文笔,为我们带来了一篇优美的散文佳作。

1.文章简析朱自清的散文以描写自然风光为主题,以她独特的感性语言,生动真切地描述了荷塘清幽、月色皎洁之美,抒发了他对故乡聚散、家国盛衰之感,具有浓郁的思乡、爱国情怀。

文章给读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让人回味了片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好的世界。

2.主题文章的主题是荷塘月色,它是作者眼中的一道美丽的自然风景线。

从文章的开头,我们看到作者写荷塘的景象时说:“那儿有荷花,有莲叶,有倒影,特别是晴暑的夜晚,月上荷塘,清波荡漾,蛙声丁作,一片寂静。

” 这里,朱自清用极富感性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荷塘的清幽、月亮皎洁的美好景象,让人印象深刻。

3.特色朱自清的散文风格独具特色,首先他善于用生动感性的语言描写事物,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亲切感情。

其次,他擅长通过简短的描写,表达出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祖国命运的关心。

此外,朱自清还常常采用诗性的语言和形象,来加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4.教学设计本文适用于粤教版高一必修阅读教学。

针对该篇文章,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手段,以助于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1)课前预习:在阅读前,通过速读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可收集一些有关荷塘、月亮的图片或文章,以帮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

(2)阅读技巧:通过语境猜测生词,理解长难句,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理解主旨,提出自己的问题。

同时,对文中涉及的典故和常识性的问题,坚持查找解答,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分段学习:让学生按照文章的不同段落学习,结合课堂讲解和讨论,理解每个段落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学生可以在阅读后口头或笔头记录下文章中关键的词语、句子和段落,以方便回味和掌握。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3 粤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3 粤教版必修1

《荷塘月色》教案授课提要式第一课时课前预习内容:自读课文,准确认读、解释加点的字(如:1、煤屑路2、蓊蓊郁郁3、弥望4、袅娜5、倩影6、脉脉的流水……)想一想,1927年春夏中国的社会状况思考:全文写景状物的主体部分是哪几个自然段(以上预习内容可酌情增减,何时检查也可灵活)讲授导语: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什么散文名篇?是的,朱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同学们对他的生平经历还知道些什么?(以上答问可灵活掌握,以下教师简述)教师:是的,朱自清先生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人、作家、学者,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

今天学习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从中又看到他在大革命失败的日子悲愤彷徨的复杂心情和了解他为什么要在对美好景物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

当然,教学重点应放在:作品结构、语言、技法的分析理解上,从而认识本文主旨。

播放录音(或教师表情朗读)板书课题作者、写作时间地点荷塘月色朱自清1927年7月,作于北京清华园作品结构分析教师启发指导:以下提供一种示例,其他可从“专项评价”中,从作者行踪变化看,让学生提挈每段内容,进行归纳。

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心境:“颇不宁静”)去荷塘第2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观荷塘第4段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5段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在月下观察、感受到的)第7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8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显然,第1段是“引起”;第2—6段是“主体内容”(写景状物);第7—8段由现实而思古,再返现实收束全篇。

所以全文结构为:第一部分(第1段)写“观荷缘起”(情)第二部分(第2—6段)写“荷塘月色”(景)第三部分(第7—8段)写“景中人”(情)(以上可适当使用板书或卡片或荧屏演示等多媒体)行文线索从以上结构分析,可体会到全文写景是为抒情服务,而贯穿全文的是一条,前后心情变化的思绪线索。

荷塘月色教案三 粤教版 必修1 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三 粤教版 必修1 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三一、教材与教学对象分析《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散文,也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朴素、典雅、充满诗意的语言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优雅、朦胧、幽静的物境之美,在写景中抒发出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之情。

学生是容易入景的,但入情即难,而且对语言和景物层次的精妙之处难以感悟,因此在教学时先详细叙说文章写作的时代形势和作者的复杂心境,让学生通过联想产生历史的想象,再紧扣作者情感的变化揣摩语言的运用和意境的美。

二、教学目标1、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三、教学重点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2、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

四、教学程序课前:①学生查阅有关时代背景的资料;②学生仔细阅读文章,认真思考教师布置的阅读训练题。

课堂:①分小组讨论阅读训练题(一课时)②以文章的写作顺序,结合阅读训练题(二课时)课后:①整理课堂笔记②限时做《创新思维训练》中有关题目③仿写: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博喻写一段写景的文字五、教学过程及阅读训练资料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颇不宁静”的原因是什么?析: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作者彷徨苦闷,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的心情)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如果省略了“渐渐”一词,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析:“渐渐”写出了时间流动和空间转移的缓慢,与环境的宁静和心境的颇不宁静相适应,如果省略了,则不能描摹出时空变换的流动性,也不能体现出缓慢中的宁静与宁静中的颇不宁静)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若将“带”字换成“掩”或“关”有何不同?析:“掩”—出门/转身/拉掩,动作烦琐,有一定的目的性;“关”—动作过程与“掩”相类似,目的性强,语言的感情色彩平淡苍白,缺乏表现力;“带”—轻轻地将门从背后掩上,动作轻柔随意,保持环境的宁静,也与心境相符)上门出去。

高中语文 《荷塘月色》教案3 粤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荷塘月色》教案3 粤教版必修1

《荷塘月色》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朗读抒情散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培养“研究探讨、深入领会〞的阅读习惯3、培养学生“于无疑处生疑〞的能力二、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朗读式教学法,课堂以学生讨论、释疑为主。

三、教学时数:二课时四、教学设想:○1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在第一课时,我采用了朗读式的教学法,通过充分的朗读来读出作者的感情;○2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由老师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压缩出相关的教学重点,学生再根据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再由老师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

虽然有学生的参与,但这对于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素质并没有帮助。

因此,笔者尝试从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入手,来慢慢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首先,我打破传统教法,并没有采用先介绍作者,接着简介写作背景,然后分析作者思想感情,最后赏析文章中的景物描写这样全由教师满堂灌的模式;而是先要求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大胆提出问题,作好记录,然后在课堂上充当一回“小老师〞,老师也不是放手不管,而是充当导演掌控全局,在课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严格把关,确保问题提得有水平,以确保课堂效率而不是哗众取宠。

当学生自己解决不了问题时,再由老师解决,当老师也解决不了时,师生间再共同探究,营造了师生间的平等合作氛围,来充分表达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原那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设想:1、熟悉课文,掌握作者感情变化的脉胳2、学会朗读抒情散文,掌握相关朗读要领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电脑课件同步展示画面〕〔2分钟〕在夏季的一个夜晚,月亮升高了,是一轮圆月,我们的主人公心情郁闷,想散散心,于是想到荷塘去走一走。

月光下的荷塘是那样的美,荷塘上的月色也令人陶醉,那景色就象一幅静谧、安详、优美的图画。

作者将这幅画给我们描摹了下来,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我们读他的文章就象看到了那幅画一样。

那篇文章就是著名的《荷塘月色》,作者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

《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一)

《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一)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

2.理解景与情的关系,认识准确生动的描写及联想的作用,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的表达技能。

3.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进而学习运用比喻、通感、拟人
和叠字表情达意的技巧。

4.了解作者不满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词句的含义。

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3.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普遍意义。

【教学难点】
1.品味、领悟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的写作特点。

2.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PPT配乐播放一组有关荷花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1分钟)
师:荷花深为中国人所喜爱,无数的骚人墨客为之陶醉,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

大家看完这些图片,有没有联想到有关描写荷花的诗文呢?
PPT:“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可以说,荷花已成为中国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设计 3篇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设计 3篇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的:一、分析、揣摩《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精练优美的语言,体会贴切、生动的比喻表达效果及其他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掌握《荷塘月色》刻划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通过学习,体会《荷塘月色》的神韵。

教学重点:1、揣摩细腻的,具有特色的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写景层次。

教学难点:1、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找出作品中一明一暗两条线索。

2、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课前思考:1、认真阅读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试给本文分段。

2、试分析作者是根据什么线索来组织此篇文章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初中学过周敦颐的《爱莲说》,作者眼中的荷花是高洁、朴素、庄重的,我们可以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两个句子体会得到。

不知道同学们眼中的荷花是怎么样的呢?大家在月色下欣赏过荷花吗?有没有曾经觉得月色下的荷叶像舞女的群,荷花像明珠、像星星、像刚出浴的美人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欣赏一下那月色中的荷塘,月色中的荷花,并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

看一下作者通过描写荷塘,有没有反映出《爱莲说》中出污不染、洁身自好的情操。

二、解题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

夜色,则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三、课文解读通过预习,同学们能给课文划分层次吗?能讲出划分的原因吗?全文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

第二部分(2~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

第三部分(7~8):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

分析课文:在分析的过程中,同学们注意找出作者写作的线索。

第一部分(1)1、“颇不宁静”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家里有矛盾?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作者面对黑暗的现实,希望反抗,但是又没有勇气正视血淋淋的现实,希望解脱却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塘月色》研究性教案
山东定陶一中语文组刘方
《荷塘月色》是一篇美文,也是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散文名篇。

根据本单元学习重点“揣摩语言”,那么教学本文,应从感受景物的特点入手,来把握作者的感情,进而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品味语言时先让学生充分地尽情地朗读,感受和理解语言之美,然后要求每人选择一段或一两个句子评点,老师适当给以点拨和引导。

引入《杨义评〈荷塘月色〉》和《余光中评〈荷塘月色〉》两篇观点相左的文章,让学生交流讨论。

课后以“我对《荷塘月色》语言风格的看法”为题写一篇短评。

[得意之笔]
1.作者借朦胧之景抒朦胧之情,这是不错的,更重要的是借荷月言己志。

在作者的笔下,荷叶清纯,荷花素洁,荷香清淡,月色如水,月光如雾,——这一切,无不是作者那高尚纯洁、朴素无华品格的象征。

作者原名“自华”,后该名“自清”,由此,我们可以读出荷月之美与作者之品格的相通之处,这就是一个“清”字:出淤不染,皎洁无瑕!而作者一生都无愧于“自清”二字:清正,清贫,清白,清廉。

(只有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出发,才能真正领会文章独到的艺术魅力)
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一句,比喻形象生动,形神兼备,不仅写出了荷花的形态美,而且化静为动赋予了荷叶勃勃生机,展现了荷叶少女般的纤柔娇美、绰约丰姿。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无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

”一句暗喻高妙,逼真地写出了月色的迷蒙暗淡,显示作者渐露忧烦伤感之情。

描摹物态,信手拈来自然成文,毫无斧凿之痕,非大家不能为也。

(用词设喻之妙,需要品味,更需要联想)
3.(1)古今中外,许多文学作品都写到了月光,借月光来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思。

下面四句都描写了月光,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l.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l.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l.月亮上来了,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象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l.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2)下面四句诗,哪一句最符合作者写《荷塘月色》一文的动机和心情?
l.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l.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l.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

l.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精心设计一些高质量题目,有助于能力的迁移)
[思想感片]
朱自清——中国知识分子自画像
月夜下,荷塘边,一位教书先生模样的人,在不停地徘徊,他偶尔驻足望一眼点点荷花,随即又陷入了沉思。

此时月色迷离,夜阑人寂,蝉声和蛙声不时传来,撩拨得人心烦意乱。

——每每读《荷塘月色》,就想见了这种情景,不禁暗自揣摩朱自清先生的模样,那一定是一位清秀文弱心细多感的人。

及至看到先生的肖像,果如其然,古人曰文如其人,信也夫!
先生的形象无疑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欲了解中国的知识分子,先生无疑是最好的样本。

中国的知识分子最多难。

先生才华横溢,著作等身,但穷困潦倒一生,虽与身处乱世有关,却足以说明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多蹇。

历代统治者都是五大郎开店,对知识分子既嫉妒又惧怕,再者是轻视,斥之为书呆子,迂腐可笑不谙世事。

他们官场上不会阿谀奉承左右逢源,故得不到上司赏识;商场上不会投机倒把坑蒙拐骗,故发不了横财。

清苦寂寞,注定是他们的命运。

他们的精神翱翔在科学和理性的高空,而身子却深陷于龌龊的大地上,灵
肉分离苦不堪言。

做中国的知识分子,何其不幸哉!
中国的知识分子最清高。

先生作此文时是清华的教授,但日子据说过得很拮据,然而先生人穷志不短,而且历久弥坚,“情愿饿死,也不吃美国的面粉”,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宁折不弯的骨气和正气。

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士可杀而不可辱,头可断而魂不死。

这种特立独行高傲无羁的人格,最大地显示了生命的高贵和尊严。

伯夷不食周粟,有人视之为傻瓜,但千百年来人们还是把他做为“义”的化身歌而颂之。

朱自清做的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有人以此非议之,但事实已经证明,现在的中国最缺乏的正是这样的人。

中国的知识分子最爱国。

先生教务繁重,兼有家事拖累,经常是身心俱瘁自顾不暇,但他仍密切关注时局发展并为此寝食不安,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可贵的爱国精神。

位卑未敢忘忧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知识分子尤甚。

这种爱国情感,仿佛与生俱来至死不悔。

内忧外患生死存亡的关头,挺身而出奔走呼号的是他们;歌舞升平国泰民安的时候,不甘现状居安思危的是他们。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今古一脉相传。

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以天下为己任,真正是中国各阶层中最杰出最优秀的一群人。

中国知识分子,可怜!可敬!可爱!
[一孔之见]
(1)《荷塘月色》整篇文章设喻达14次之多,除少数堪称佳构外,大多均不足称道,如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平淡无奇,了无新意,比作刚出浴美人,又有些庸俗不堪,使人想入非非;把荷香比作歌声,把月影比作名曲,更是牵强附会匪夷所思,世人多以通感视之,认为神奇之至,未免有些夸张。

(2)《采莲赋》和《西洲曲》引入文中,究竟有何指向,令人无从把握。

作者饱受国事家事之忧,意欲寻一别样天地,以求解脱,解脱不成,便借诗抒怀,这可以理解,可诗中明明表现的是少男少女引逗嬉戏缠绵悱恻的恋情(《采莲赋》)、女子对心上人的表白和思念(《西洲曲》),莫非朱先生于情感生活上有难言之隐?联系1927年的社会大背景,又不能这样理解。

前后矛盾,白璧有瑕,实在遗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