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reescale的汽车车身舒适电控系统设计
基于Freescale汽车运行参数存储与远程传输系统设计

成 MS C A N 0 8结 构 的 C A N总线控 制器和 S C I串行
通 讯端 口。
1 节 点 硬 件 设 计
系统 以 F r e e s c a l e公 司 MC 9 S 1 2 D P 2 5 6微 处理 器
1 - 2 C A N通 信模 块设 计
C A N 网络 通讯 速 率 为 1 2 5 k b p s , 硬件 选 用 具 有
应用G P R S和 G P S混 合 通 讯 技 术 的远 端 数据 自动 采 集及 传输 系统 的解 决 方案 。
MC U 模 块 是 整 个 控 制 系 统 核 心 。MC U选 用
F r e e s c a l e公 司 MC 9 S 1 2 D P 2 5 6微 处 理 器 ,其 内 部 集
De s i g n f o r Mo b i l e Da t a S t or a g e a nd Lo ng -Di s t a nc e Co m m un i c a t i o n Ba s e d o n Fr e e s c a l e
F AN J i — d o n g ,YANG C h a o — y a n g ( De p a r t me n t o f Au t o mo t i v e o f Hu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Au t o mo t i v e I n d u s t r y,S h i y a n 4 4 2 0 0 2, Ch i n a )
要求。
关键词 : F r e e s c a l e , 车辆 远 程 数 据 采 集 , G P R S, G P S 中图 分 类 号 : U 4 9 5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 2 5 5 0 ( 2 0 1 3 ) 0 3 — 0 0 5 4 — 0 4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车辆电子控制系统设计

提供过压保护、过流保护、过温保护等功能,确保充电过 程的安全性。
充电状态监测
实时监测充电电流、电压、温度等参数,为充电设备的维 护和故障诊断提供依据。
能量回收系统的优化
01
能量回收效率提升
通过改进能量回收电路和控制策略,提高能量回收效率,延长续航里程
。
02
能量回收安全保障
确保能量回收过程中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对电池和其他部件造
2023-2026
ONE
KEEP VIEW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车 辆电子控制系统设计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车辆电子控制系统概述 •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特性与需求 •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车辆电子控制系统设计 •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车辆电子控制系统优化 •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车辆电子控制系统实例分析
PART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02
03
能源危机
随着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 ,能源危机已成为全球关 注的问题。
环境问题
传统燃油车的尾气排放对 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新能 源汽车成为环保需求下的 必然趋势。
技术进步
电子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 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提供 了技术支持。
目的和意义
节能减排
新能源电动汽车能够显著 降低碳排放,缓解能源危 机,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 意义。
实时监测充电电流、电压、温度等参数,确保充电过程安全可靠。
能量回收系统的设计
能量回收控制
在制动或滑行过程中,控制电机回收车辆动能并转化为电能储存于 电池中。
能量回收效率优化
优化能量回收控制策略,提高能量回收效率和车辆续航里程。
基于Freescale Kinetis的电磁导航智能车的设计与实现

De s i g n a n d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o f El e c t r o ma g n e t i c Na v i g a t i o n o f I n t e l l i g e n t Ca r Ba s e d o n Fr e e s c a l e Ki n e t i s
到 目前 已经成功举办 8 届, 成为各高校展示科研 成果和大学实践创新能力 的重要平台。通过 比赛不
一
1 总体 设 计
1 . 1设计 原理
,
仅能提高参赛学生的单片机 、 传感器 、 机械和软件开 发的综合应用能力 , 同时也对相关学科 的建设提供了
一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 交变电流会在周围产 生交变的电磁场。智能汽车竞赛使用路径导航 的交
・
4 8 ・ (  ̄ , 0 0 4 8 )
基于 F r e e s c a e K i n e t i s 的电磁导航智能车的设计与实现
2 0 1 4年第 l 期
文章编号 : 1 0 0 3 — 5 8 5 0 ( 2 0 1 4) 0 1 — 0 0 4 8 — 0 3
全 国大学生智能车比赛 以智能车技术为背景 , 涵
P I T中断 、 输入捕捉中断 、 A D采集 、 偏差计算 、 P I D控 制等程序 , 实现小车 自动寻迹并匀速前进 。
盖 了自动控制 、 模式识别 、 传感技术 、 电子、 计算机 、 机 械等多个学科 , 是教育部重点支持的五大科技竞赛之
流 电流 频 率 为 2 0 k H z ,产 生 的 电 磁 波 属 于 甚 低 频
基于Freescale S12微控制器的高速智能寻迹车设计与实现

基于Freescale单片机的电池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Freescale单片机的电池管理系统设计蒋原;杜晓伟;齐铂金【摘要】为了实现电动汽车电池的实时监控,在研究了锂离子电池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其中,硬件系统包括电源模块、基于Freescale系列单片机的主控制模块和子模块、均衡模块以及CAN总线通信模块等;软件系统包括基于下滋中断的数据采集与处理、SOC估算、均衡处理和CAN通信等任务.%In order to achieve real-time monitoring of the battery in electrical vehicle, a distributed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BMS) applied to hybrid power vehicles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research for the performance of lithium battery.The BMS comprises two parts : hardware system and software system.The hardware system consists of power module, mainboard and sub-system based on Freescale MCU, equilibrium module and CAN bus.The software system has the function of data processing, SOC estimation, equilibrium processing and CAN communication.【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年(卷),期】2011(034)001【总页数】4页(P164-166,172)【关键词】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均衡处理;CAN通信;下溢中断【作者】蒋原;杜晓伟;齐铂金【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北京,10019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北京,10019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北京,1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86-34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性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动力蓄电池。
Freescale车身控制模块(BCM)解决方案

Freescale车身控制模块(BCM)解决方案
中国汽车业已成为全球第一市场,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进入了白热化竞争时代,因此,人们对汽车的操控性,安全性,易用性,舒适性,以及智能化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大的空间需求和更多的零部件因而产生了冲突,这就要求汽车零部件,特别是汽车电子往功能集中化、控制智能化、信息网络化方向发展,同时确保产品高性能低成本以应对竞争激烈的市场。
在众多的汽车电器中,首先聚焦的就是车身控制模块(BCM)。
作为车身电器的大总管和中枢神经,
BCM的功能越来越强大,集成度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有更专业半导体器件
作为支撑。
作为汽车半导体行业的领导者,Freescale一直致力于中国市场的开发和
服务,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国产化进程,协助各厂商实现高性价比,更安全,更先进的产品。
本文对Freescale的车身控制模块方案进行介绍,本方案主要由
MC9S08DZ128,MC33880,MC33742,MC33596构成,主要包括:车灯控制、
车锁控制、后备箱控制、玻璃升降器控制、油箱盖控制,无钥匙进入系统以及CAN总线通信技术的实现。
BCM功能概述
随着人们对汽车功能的需求越来越多,车身电子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通常来说车身控制模块包含的功能有:车灯控制、车门控制、车窗控制、开关及模拟信号采集,CAN总线通信等,本文所提供的Freescale车身控制模
块为客户提供低成本,高性能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CAN通讯
表一、Freescale车身控制模块功能概览。
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一、论文说明本团队由几十名大学各专业在校老师组成,多年指导毕业论文经验,无偿指导或有偿帮写专本科毕业论文、实习报告,期刊发表论文,教育教学评比论文,各学科的结课论文。
需要联系:二、论文参考题目1 汽车膜片弹簧式离合器参数化建模研究2 汽车鼓式制动器参数化建模研究3 汽车盘式制动器参数化建模研究4 汽车主减速器参数化建模研究5 汽车变速器参数化建模研究6 汽车差速器参数化建模研究7 基于space claim的装载机有限元分析8 基于space claim的载货车车架有限元分析9 基于有限元法的汽车平顺性研究10 三轮车车架有限元分析11 行星齿轮式动态转向机构设计12 六轴汽车全轴转向系统设计13 基于EX1629的结构应变测量技术研究——温度与导线电阻补偿14 基于EX1629的结构应变测量技术研究——桥路选择与电磁屏蔽15 越障无碳小车设计——势能平稳驱动机构16 越障无碳小车设计——可调越障机构17 越障无碳小车设计——驱动越障联动机构18 DB200水稻机传动系统建模与强度分析19 DB200水稻机变速箱壳体建模与强度分析20 汽车平顺性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21 汽车操纵稳定性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22 齿轮啮合刚度与啮合应力分析23 拖拉机驾驶室室内声场分析与吸声设计24 拖拉机驾驶室室外声场分析与隔声设计25 拖拉机驾驶室声固耦合模态分析26 拖拉机散热器散热特性分析与优化27 拖拉机散热器声学特性分析与优化28 拖拉机驾驶员座椅的变刚度减振设计29 拖拉机驾驶室动力学分析与悬置优化30 虚拟危险场景的设计研究31 辅助驾驶车辆的多级碰撞预警分析----制动32 辅助驾驶车辆的多级碰撞预警分析----转向33 手机接听对驾驶安全的影响分析34 铲雪车的机构设计35 铲雪车的运动学仿真36 利用三维软件(SOLIDWORK)对悬挂杆件运动仿真及优化设计37 利用三维软件(SOLIDWORK)实现拖拉机部件三维虚拟装配38 拖拉机整体车架有限元受力分析及优化设计39 汽车整车仿真中焊点模拟方法的对比研究40 前保险杠碰撞仿真及其轻量化研究41 轿车侧面碰撞仿真及B柱轻量化研究42 基于低速碰撞的轿车后部安全性分析及其轻量化43 汽车前纵梁碰撞吸能特性及其轻量化研究44 基于行人保护的轿车前部结构优化研究45 货车后下部防护装置碰撞仿真及其轻量化研究46 汽车平顺性及其仿真47 汽车操纵稳定性及其仿真48 基于四自由度模型的汽车制动盘和摩擦片的振动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49 汽车制动颤振的试验及数据处理;50 汽车室内噪声分析及其控制51 基于二自由度自激振动模型的汽车制动颤振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52 汽车纵向动力学仿真及其控制53 管道有源消声的算法研究54 随机输入下汽车双质量飞轮减振器的减振隔振特性分析55 拖拉机检测试验系统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56 汽车转向梯形的优化设计(在熟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要建模仿真)57 计算机辅助汽车综合性能测试(已有硬件,需要编程序实现相关功能)58 xPC在电动转向试验台的应用(已有硬件,在熟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需要编程序实现)59 汽车齿轮齿条式转向系统设计(主要就是机械设计,要进行机械制图以及相关计算)60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装置设计(主要就是机械设计,要进行机械制图以及相关计算)61 汽车循环球式转向器的设计(主要就是机械设计,要进行机械制图以及相关计算)62 汽车转向测试仪的结构设计(主要偏向机械设计、传感器选型,有类似实物参考)63 基于NEC单片机的转向测试仪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主要偏向单片机和电路设计)64 基于FreeScale单片机的转向测试仪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主要偏向单片机和电路设计)65 基于单片机的汽车综合性能实验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主要偏向单片机和电路设计)66 轿车发动机罩逆向设计及冲压成型仿真67 轿车车门逆向设计及冲压仿真分析68 轿车排气系统流畅的数值模拟69 轿车排气系统设计及分析70 轿车排气系统的声振特性研究71 轿车驻车制动脚操纵机构设计及性能分析72 轿车驻车制动手操纵机构设计及性能分析73 副车架设计分析74 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及评价方法研究75 拖拉机覆盖件造型设计76 基于期望横摆角速度增益的线控转向系统可变传动比研究77 基于转向灵敏度的线控转向系统可变传动比研究78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仿真研究79 线控转向系统仿真研究80 线控转向系统路感模拟研究81 基于ADAMS的装载机前后工作装置动力学分析82 基于ADAMS的装载机前后车架动力学分析83 挖掘机工作装置有限元分析及结构优化84 叉车车架有限元分析及结构优化85 拖拉机整体车架有限元分析86 轻卡前围造型设计87 轻卡侧围设计88 轻卡前围设计89 轻卡顶盖与后围设计90 轿车后备箱设计91 轿车侧围设计92 大客车车身设计93 轿车顶盖、机罩设计94 基于VSA的前保险杠公差分配优化设计95 通过离散点云搜索指定点算法优化96 汽车保险杠设计及注塑成型的数值模拟97 含发动机舱的汽车流场数值模拟98 基于CFD的汽车外流场数值模拟及车身造型优化99 微型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能参数匹配及仿真研究100 微型汽车混合动力系统的匹配101 汽车稳定性控制的基理分析与性能仿真(ESP控制策略研究)102 载货车制动不协调问题分析及解决103 基于点云的车身细分算法研究104 基于逆向工程的汽车驾驶室曲面逆向重构及结构设计105 四轮电动汽车曲面造型设计106 弱混合动力汽车爪极式电励磁起动发电机起动控制技术107 弱混合动力汽车四相双凸极无刷电机起动控制技术108 弱混合动力汽车皮带驱动永磁起动机及其控制109 增程式电动汽车四相双凸极无刷发电机结构设计110 电动汽车驱动用开关磁阻电机及新型控制技术111 电动汽车新型驱动电机容错技术112 汽车新型交流发电机参数设计与优化113 汽车用五相双凸极无刷发电机结构设计114 汽车新型永磁与电磁混合励磁发电机设计与仿真115 斯太尔汽车开关磁阻发电机设计及新型控制技术116 电动厢式运输车结构参数匹配设计117 电动载货汽车轻量化设计118 电动汽车永磁轮毂式驱动电机设计与有限元分析119 电动汽车用直流驱动电机参数设计与优化120 电动汽车增程器永磁与电磁混合励磁发电机设计121 汽车用双径向永磁与凸极电磁混合励磁发电装置设计122 轻型汽车用飞轮式永磁增速发电机设计与稳压控制技术研究123 汽车用离心式永磁发电机设计与稳压控制技术研究124 利用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回收汽车废气余能技术研究125 基于车载的空调系统回收车辆废气余热技术研究126 钢板弹簧对制动跑偏的影响与优化设计127 福田1036车型制动跑偏的研究与仿真128 商用车转向系统对制动跑偏的影响与模拟129 教练车副转向系统的研究与开发130 液压挖掘机工装装置的节能研究131 液压挖掘机工装装置势能利用研究132 半挂车车架的有限元分析133 工程车辆铲斗磨损研究及其改进设计134 履带底盘测功机整车试验台设计及有限元分析135 液压挖掘机动臂的有限元分析136 履带式吊管机工作装置的有限元分析137 SD320推土机液力机械传动系统匹配计算138 钻井抱杆的设计和有限元分析139 SD320推土机差速转向机构的开发140 浅海路设备的研究141 装载机液压系统节能研究142 SD320推土机液力变矩器闭锁装置的设计143 SD320推土机液力变矩器闭锁点优化设计144 液压挖掘机斗杆的有限元分析145 农用车悬架系统优化及减振器优化设计146 装甲车油气悬架系统的设计147 卡车钢板弹簧解析计算及优化设计方法研究148 基于多点速度特性的汽车减振器阀参数优化设计149 基于路况辨识的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系统设计150 电动轿车悬架系统及减振器阀参数的优化设计151 卡车驾驶室悬置系统优化及减振器设计152 基于车辆参数的汽车减振器阀参数优化设计153 工程车辆座椅系统及减振器优化设计154 汽车减振器特性分段函数建模与仿真155 重型卡车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56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及优化设计157 基于CAN总线的电动汽车数字仪表设计158 基于CAN总线的电动汽车灯光控制系统设计159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设计160 电动汽车驱动用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设计161 电动汽车驱动用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抑制的研究162 电动汽车驱动用交流异步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与设计163 电动汽车ABS控制系统设计164 汽车主动悬架控制系统设计165 基于PID控制的电动汽车牵引力控制系统设计166 电动汽车智能灯光控制系统设计167 装载机传动系的优化匹配设计168 挖掘机工作装置的优化设计169 废旧汽车拆解过程关键技术研究170 低速纯电动汽车充电系统设计171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设计与仿真172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与仿真173 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分析与仿真研究174 混合动力车辆驱动系统研究与设计175 废旧汽车发动机再制造技术研究176 电动汽车电池检测系统设计177 分数阶方程减振机理研究178 悬架作动器设计179 双时滞车身减振研究180 减振参数优化研究。
freescale智能车技术报告

第三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技术报告附件A程序源代码附件B模糊算法在智能车控制中的应用学校:中国民航大学队伍名称:航大一队参赛队员:贾翔宇李科伟杨明带队教师:丁芳孙毅刚关于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第三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关保留、使用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的规定,即:参赛作品著作权归参赛者本人,比赛组委会和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可以在相关主页上收录并公开参赛作品的设计方案、技术报告以及参赛模型车的视频、图像资料,并将相关内容编纂收录在组委会出版论文集中。
参赛队员签名:带队教师签名:日期:目录第一章引言 (1)第二章智能车设计制作思路以及实现方案概要 (2)第三章硬件电路设计 (4)3.1 黑线检测电路 (4)3.2系统电路 (4)3.2.1 单片机最小系统 (5)3.2.2 接口电路 (5)3.2.3 调试电路 (5)3.2.4 电源电路 (5)3.3电机驱动电路 (6)3.4 测速电路 (6)第四章机械改造及电路板设计安装 (7)4.1 机械部分安装及改造 (7)4.1.1 舵机的改造 (7)4.1.2 前轮定位 (7)4.2 传感器的设计及安装 (7)4.2.1 黑线检测传感器 (7)4.2.2 测速传感器 (8)4.3 电机驱动电路板的设计及安装 (8)4.4 系统电路板的固定及连接 (9)4.5 整体结构总装 (9)第五章微处理器控制软件主要理论、算法说明及代码介绍 (10)5.1模糊控制原理 (10)5.2 控制算法说明 (10)5.3 程序代码介绍 (11)5.4 数字滤波器设计 (13)5.4.1传感器基准值初始化滤波器设计 (13)5.4.2行驶过程中采样信号滤波器设计 (13)第六章安装调试过程 (15)第七章EEPROM辅助调试 (16)7.1 EEPROM概述 (16)7.2 EEPROM擦除和编程步骤 (16)7.3 EEPROM编程命令字及其含义 (17)7.4 EEPROM使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说明 (17)7.4.1如何修改ROM/RAM/EEPROM的地址 (17)7.4.2 如何将EEPROM中的数据读出 (18)第八章模型车主要技术参数说明 (19)第九章总结 (20)1第一章引言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已经成功举办过两届了,智能汽车的速度越来越快,技术也越来越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1 电源模 块 设 计 ..
电源处理模块 为电路提供稳定的5 工作 电压 ,同时在总线休 V 眠时切断 电路 电源 。输入 电源额定值 1V,输 出5 I作电压 ,电 2 V 压转换芯片采用 MC 8 5 7 M0 。
12 2 .. MCU 模 块 设 计
图2 CA N网络 通 讯 原 理 图
毳0 喜势
图3 LN I通信模块原理图
13 4 UN 通 信模 块 设 计 . .
图 1F CM 节 点 的控 制 器 原 理 图 B
133 .. CAN 通信 模 块 设 计
LN网络通信使用 MC 0 G 3 I 9 8 Z 2提供的 E C E h ne ei S I( n acdSr l a C mm nct nIt fc 模块实现 ,LN o u ia o e ae) i nr I 总线收发器选用T A 0 0 J l2 芯 片 。 电路 原 理 如 图 3 示 。 所 135 功率输 出模 块设计 .. F C 模块功率输 出部分主要实现对前部灯光的控制 ,具体 BM 实现 如 图4 示 。 所
; 叠
; 数 崮墒 f
一 一
格 常 每送 发 r邛 式戋 征 琏 煅单 锨迭 帻 帻 帧趱 每
魁
磐
薅 一 姗 ㈣ 1蚴 …厂] ∞ . 燧 蕊 汝每 娃 .
.
回 …圆
图5 F CM 模 块 的 软件 框 图 B
2 C 节点 软件设 计 、E U
统设计合理 , 能完善。 功 关键词:recl CAN 舒 适 系统 f sa e e 中图分类号 : 23 TP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7 46( 0 1 0 —
汽车舒适 电控 系统采 用C — I 混 合网络 。网络架构设 计 AN L N 中 ,C AN总线被 用在对 可靠 性和 传输速 率要求 较高 的前后 车身 控制单元与各车 门模块 网络 中。同时 ,考虑  ̄L N J I I 总线 的成本优 势 ,且易在增强型uAR 中实现 ,在 某些 对通信速率 和可靠性要 T 求相 对不高 ,如左右后视 镜 、智能 雨刮等E U 点处 ,采用 L N C 节 I 网络 ,作为对 C N A 网络的补充。
应 用 研 究
叶 字术 善 J 技 _ r 数
8 0『 盯. s置
R {
一
! ,
童 曼
麓:
‘) _ ‘ 。 I
,
_
4 垤j
, : : !i。 :: ‘
- r
l:
一
3
: 3
.
1
j
j
…
1
_
: 4
J ‘ 一 :: -
}■燃s: \ 毒 ; —
朋 B 诺 S :
霹 !‘ l
【
‘ 艇
=
一
J
:
图 6汽 车 车 身 舒 适 控 制 系统 测 试 平 台
蒌 设 )黼 看∞ 帮 型 备 】查 助
图4功 率 输 出 模块 设计 原 理 图
C AN 网络通讯速率 为 15 b s 硬件选 用具有容错功能 的 2K p , T A1 5 J 0 4总线收 发器 ,其 与 MS N 8协议控制模块 一起构成 CA 0 C N网络硬件接 口。设计方 案具有较好 的容错能力 ,通信系统在 A 总线 故障模式 下将 切换 到单线发送 或接受模式 ,电路原理 如图2
垂
__ 瓣 +丽 1 _
l致 字 技 术
应 用 研 究
基
杨 正 才 张 庆 永 邓 召文
( 湖北汽 车 工业 学院 湖 北十堰 420 40)
摘要 : 出了 于CAN— l 合 网络 的汽车舒适 电控 系统 通信 网络架构 , 提 基 L N混 设计了E u节点硬件, FF M节点为例 , 别对 电源管理 模块 、 c 并 A BC 分 C AN通信模块 、 I L N通信 模块 、 功率驱动模块 等方面作 了 细分析 。 详 设计7E CU节点软件。 分析 T AN ̄动层和u N驱动层 的实现 方案。 C 经测试 , 系 该
MC 模 块 是 整 个 控 制 系 统 的 核 心 。 MC 选 用 F e sae 司 U U re c l公 M 9 8 Z 2芯片 ,其 内部集成 MS A 0 C0 G 3 C N 8结构的C N A 总线控 制器 和S I 行通 讯 口。 F C 节 点 的控 制 器 原 理 如 同 1 示 。 C串 BM 所
所示 。
1 CU 节点硬 件设 计 、E
系统 以 Fesl公 司 MC 0 G 3 rec e 9 8 Z 2单片机为核心构建节点硬件 系统 ,设计汽车舒适 电控 系统通信网络。下面主要 以前车 身控 制 模块F C B M为例 ,介绍其硬件设计过程。 11 F CM 节点硬 件 框 图 . B F C 模块 采用MC 0 GZ 2单 片机为核心设计 节点硬件 系 B M 98 3 统。节点硬件模块 主要包括 :电源管理模块 、开关 输入模块 、功 率输出模块 、C N LN通信模块 、MO 0 调试接 口等 。 A /I N8 1 B . F CM 节 点 原 理 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