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的读后感(精选6篇)

《明朝那些事儿》的读后感(精选6篇)《明朝那些事儿》的读后感1首先,我是一个工科生,或者说我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工科生,所以我不太喜欢历史。
曾经连中国几个朝代都说不清楚。
其实历史就是讲故事,只是故事的结局已经定了。
就好比看一场已经知道胜负结局的球赛,但是过程同样可以很精彩。
可惜从小的教科书总是这样:__x变法,变法的内容以及变法的意义。
然后考完试,什么都还给老师了。
其实所有的变法不都是为了国富民强吗?好好的历史变成了教条,所以什么都没记住。
后来想想,其实我还是很喜欢历史的,喜欢看历史剧,只是现在的电视剧都改编的有点不成样子了。
什么人物都可能杜撰出来。
以前一度很喜欢看隋唐英雄传。
哈哈,好了,言归正传,谈谈自己看了明朝那些事儿的感觉吧。
明朝那些事儿,很好看,跟看故事书一样的,看得关键就是我记住了。
记住了这个奇特的朝代,这个皇帝权利或许是最少的朝代。
有一天晚上睡不着,回忆了一遍,所有的皇帝,居然记住了。
所以我很震惊,震惊。
在这么多皇帝里面,最让我感动的就是明孝宗朱佑樘,一个完美的皇帝,没有仇恨,虽然他有足够的理由去仇恨;没有复仇,所有他可以轻而易举的去复仇。
在他当皇帝之前,真的可谓是险像环生,可是所有身边的人都保护着他,宫女,缤纷都保护着他。
让人感动不已,每每看到此,忍不住落泪。
一种单纯的善良,总是让人感动。
可惜皇帝很短命,留下来一个朱厚照,虽说混蛋,不过朝廷有杨廷和撑着,所以似乎都没啥问题。
觉得最冤枉的就是崇祯了,其实他很想做好,而且很努力,可惜经过万历和木匠皇帝的折腾之后,明朝这个摊子实在实在太破了,破得根本没法东墙西墙这样补起来了,然后不可避免的明朝就这么灭亡了。
积重难返,并非一己之力可以挽回了。
所以想想最后一个皇帝真的也挺可怜的,身上背负着亡国的罪名却并不定就是最糟糕的皇帝。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说着就是命运,命中注定。
《明朝那些事儿》的读后感2《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是我新近读物。
这本书有一个系列,一共有7本,分别是:《洪武大帝》、《万国来朝》、《妖孽宫廷》、《粉饰太平》、《帝国飘摇》、《日暮西山》以及大结局。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优秀6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优秀6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明朝的那些事读后感6篇

明朝的那些事读后感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reflections, legal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明朝的那些事读后感6篇读后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作品中的隐含信息和象征意义,提升阅读的深度和品质,要想写出有高度的读后感,需要对文学作品的背景和历史背景有一定了解,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明朝的那些事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通用15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通用15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算把《明朝那些事儿》从头到尾读完了。
它的内涵在深深吸引着我。
在这本书里,我明白了道理,懂得了真情,更看到了若干世间罕有的高贵品质,并深深为其折服。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个嘴脸丑恶的小人,一个个心狠手辣的宦官,一个个见利忘义的奸臣,当然,更看到了舍生取义的勇士,坚守信念的强者,更有独守正道的孤胆英雄。
隐藏其后的,还有那复杂又难以捉摸的人性。
读完了,看到了好多的改变,人的改变,物的改变,环境的改变……由于利益二字,兄弟反目,父子成仇,将好好的一代王朝搅和的乌烟瘴气。
但确有一样东西始终未变,这个东西,叫做天道。
借用仙四结局紫英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惟有天道恒在,往复循环,不曾更改……千年的历史,我们不能轻易评说,我们只能从看到的人与事中来自己分析判断,冥冥之中,确有这样一种力量,在左右着历史的轨迹。
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醉最我独醒。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这是我对于谦的评价。
这样的一位民族英雄,千百年来,有几位能出其右者?我们理应牢记这个名字,记得百年前他的那句高呼“言南迁者,可斩也!”挽救了大明危亡,以一介书生之力,披甲上阵,力挫来犯之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这是我看到的袁崇焕,尽管这是一个争议性人物,但在我心里他就只是一个英雄。
我记得的袁崇焕,是一个坚守孤城,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军,没有后援,没有补给,依然奋力坚守,顽强御敌的坚韧的人。
他的行为只因两个字,信念。
在他的一生我能始终看到的,就是坚持。
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任由多么强大的敌人在它面前,也只能铩羽而归。
明朝向来不缺少爱国志士。
尽管明朝是一个奸臣小人四起的年代,什么王振,什么魏忠贤,什么严嵩、温体仁,祸害无数黎民百姓;但同样也是一个英雄豪杰展翅翱翔的年代,徐达,常遇春,于谦,袁崇焕,孙承恩,张居正,王守仁……数不胜数,正是有了他们,才使得明朝的历史,变得更为绚烂多姿。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4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4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4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篇1合上书本,我还沉浸在书中《明朝那些事儿》的内容中,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从小学起,我就非常喜欢历史,经常看一些历史故事和有关历史方面的书籍。
但是小学没有历史这一门课,等到初中终于有这门课了。
不过,我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像我一样喜欢历史,总是有同学说:历史枯燥无味是老古董,我总是想反驳他们,可总是没有充足的理由,因为大部分史书都是很无聊、枯燥的。
但是暑假的一个偶然的机会,终于让我找到可以反驳那些认为历史无聊的人的理由了。
暑假里我迷上了一本书,叫做《明朝那些事儿》。
这套书用足够有趣的笔法还原了600年前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元末农民起义,并继续讲述了至明末的276年的历史。
这本书里的语言,生动有趣和别的`史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每个人物作者都用了独特的描写手法,使我们看了意犹味尽。
不像某史书对人物的介绍只有寥寥几十个字,此书仅以文字的魅力就能让无数人沉溺其中,使千万人趋之若鹜。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些精彩的片段。
《明朝那些事儿》第二本后面介绍了明朝经历了“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了动荡时期。
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导致二十万精兵毁于一旦,“仁宣之治”的资本全部赔光。
每看到这里,我都为明朝的损失而痛心,军队全军覆灭,都城空虚,人心惶惶,投降逃跑言论甚嚣尘上,甚至连皇帝都被抓走了。
不过关键时刻著名的忠臣于谦力挽狂澜取得了胜利。
于谦这种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这个片断告诉我们:英雄是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者,也复原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历史本身很精彩,因为它能使我们了解几百甚至几千年前的人的生活,能让我们总结出前人的经验,教训,能使我们学到许多做人为官的道理。
中国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了解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做的。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篇2王守仁的一生,可谓十分精彩,他不仅创立了心学,武艺也十分高强。
总的来说是齐名于孔、孟、朱圣贤。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精选6篇)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精选6篇)《明朝那些事》读后感(精选6篇) 认真读完⼀本著作后,⼤家⼀定对⽣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是⼩编整理的《明朝那些事》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1 不知不觉中,我结识了⼀个叫《明朝那些事⼉》的朋友。
于是,我就成为了当年明⽉,也就是《明朝那些事⼉》作者的⼜⼀个“粉丝”。
这本书,从朱元璋起义开始讲起,⽤幽默的语⽓,讲述了⼤明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直到明末朱由检⾃杀为⽌。
事实上,这本书就是我了解明朝的唯⼀途径。
我知道这不太好,但我还是相信当年明朝的实⼒的。
每看完⼀部《明朝那些事⼉》后,我都会迫切地期待着下⼀部“出炉”。
我很欣赏当年明⽉这种写作风格。
要不然,我这个区区六年级的学⽣怎能看懂? 我认为这本书不仅仅只讲述了明朝的整个历史,还告诉了我们许多的道理。
⾸先,做皇帝就像开公司,经营不善就会破产。
但⼈家破产可以重来,⼀个王朝“破产”,估计“⽼板”⽣存的可能性为零。
就像⼤结局中的结束语:⾛上了这条路,就不能回头。
因为如此,我也不想当皇上。
万⼀哪天国家出了事,⾃⼰能⼒⼜不怎样,岂不完蛋?还是共产主义好啊,有得选举,能⼒不好不⽤你当,当个⽼百姓活得实实在在才好。
其次,就是“祸从⼝出”的问题。
想唐伯虎当年由于⼝出狂⾔,在科举交卷后当着⼤家的⾯说⾃⼰必中会元,使⼤家猜疑他作弊⽽他则被逐出考场。
俗话说得好,“说者⽆意,听者有⼼”,哪天随便说出来的话可能就会毁了你。
所以,当⼼啊! 最后,就是对待⼈⽣的态度问题。
当年明⽉在书中写道:我要告诉你,所谓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以及⼀切的⼀切,只是粪⼟。
先变成粪,再变成⼟。
没错,正是这样。
当你匆匆地过完了⼀⽣,赢得了许多荣誉和名利。
然⽽当你在临危时再想这些东西,会觉得有意义吗?有,但不是指这个。
死⽽⽆憾,这才是⼈⽣的意义。
或者,也是《明朝那些事⼉》的最后⼀章的结束语:成功只有⼀个——按照⾃⼰的⽅式,去度过⼈⽣。
关于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精选10篇

关于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精选10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篇一这本书早就听说过,但那时候一直在看小说,没心思看这个。
电子书早就下载了一直放着没看,别的小说看完了才把它翻出来看。
这一看就再也看不上小说了,全扔一边了。
可以说正是这本书改变了我的读书的欣赏水平。
这本书的作者当年明月是一个非专业研究历史的公务员,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这部《明朝那些事儿》更加的平民化。
有人说,历史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白话,因为历史是严肃的,这话没错,该书作者也说:“不是历史幽默,而是我幽默”。
所以,那些不幽默的历史书是给专业人士看的学术论文,而不是给老百姓们看的历史书。
给老百姓们看的历史书,它就应该是幽默有趣的,精彩的说着大白话的历史书。
因为现如今的老百姓们虽然大都有文化有文凭,可他们毕竟不全是历史专业出来的,没有那么多关于历史的基础专业知识,如果你给他们看的书,要先让大家伙都去预习一回历史基础课,看完通史或通鉴才可以看,这玩笑就不免开大了。
而当年明月就使的我们能看到这幽默的历史“书”,读历史居然可以这样轻松。
该书内容以明史为蓝本,几乎所用事件都有史可查,个别出自野史之处,皆注明,并加了作者自己的分析,说明其可信程度。
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认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作者说,由于早年读了太多学究书,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写《明朝那些事儿》就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
而作者也的确证明了这句“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
《明朝那些事儿》从明太祖朱元璋开篇,到万历朝结束,前后历时二百余年,共六部。
书中出现的人物、事件都是作者经过精心“海选”和“pk”的,作者说:“不是牛人不入书,不是牛事不叙述”。
这部书的主线即是明朝的十七位皇帝,按照年排列出各个重大事件及历史人物,它让我们知道历史里好看的不只有野史,其实正史同样好看。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精选35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精选35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欢迎借鉴参考。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篇1迄今为止唯一一本白话正说明朝大历史——明朝那些事儿。
从穷苦卑贱的放牛娃,到被送到佛教寺院做小行童,当杂差,再到成为统领百万人马的元帅,再到即吴王位,建立大明,万人之上。
朱元璋,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一个军事、认识管理天才!童年。
他的童年黯淡无光,为了吃饭,从小便要去给地主放牛;他出自佃农之家,他们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可亲人死后,竟没有一块土地可以让他们入土为安。
为了吃饭,他跑去当了和尚,做小行童,做杂役,做那些最苦最累的活,去最贫瘠的地方化缘。
直到他忍无可忍,参与了造反。
造反。
他本想安安稳稳的度过这一生,而一封信,却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因为那封信,他被逼上了绝路,走投无路之时,他投奔了濠州城池的守卫者郭子兴,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他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才能,历经坎坷,当上了元帅,胜仗无数。
通过连年征战,灭掉了元朝,即吴王位,建立了大明,从放牛娃变成了万人之上的皇帝。
称帝。
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结束了名族等级制度,在位期间,为了缓和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的矛盾,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
他,出身贫寒,也没有很高的文化,就是这样一个人,后来竟成为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民间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所以他也是一位传奇皇帝。
他就是,朱元璋。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篇2评价历史人物,绝对是两方面的。
像著名的明君,唐太宗。
修生养息,天下大治,可之前隋朝刚灭,盛世一般都出在一个新王朝的前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松历史剧
读《明朝那些事》
《明朝那些事》已经火了很多年,但是读确是最近的事了。
同学非常喜欢历史强力推荐我读,“迫于压力”吧就接了他的书看。
没想到就只是一本书却已将我吸引。
下面说说书的事情吧。
历史是一部热闹的连续剧,战争,官场,明争暗斗……每一幕都是悬念百出跌宕起伏。
《明朝那些事儿》共七部,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儿,全书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
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评价、人伦道德的演绎。
明朝那些事儿1—洪武大帝》主要书写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人生历程。
《明朝那些事儿2—万国来朝》内容自永乐夺位的“靖难之役”后开始,先叙述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事迹——挥军北上五征蒙古,郑和七下西洋,修著《永乐大典》,南下讨平安南等等,后来永乐于北伐蒙古归来途中病逝,明朝在经历了比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动荡时期。
《明朝那些事儿3—妖孽宫廷》接续上篇,从明英宗朱祁镇成功复辟的“夺门之变”后写起,叙述了忠奸不分的朱祁镇听信谗言,杀害曾救大明于危难之际的大功臣于谦,而这也成为他继“土木堡之变”后在历史上留下的又一大污点。
《明朝那些事儿4—粉饰太平》从嘉靖即位、议礼之争开始。
嘉靖皇帝借议礼之争清除了一批前朝旧臣,总揽大权。
此后他的生活日渐腐化,一心想得道成仙,国家大事抛诸脑后,奸相严嵩因此得以长期把持大权。
《明朝那些事儿6—日落西山》主要讲述了晚明由“三大案”引发的党争,魏忠贤兴起及袁崇焕之奋战。
自张居正去世后,便无人敢管万历,为“争国本”、“妖书案”、“梃击案”,他与大臣展开拉
锯战,三十年不上朝。
东林党却因此发展壮大,为把持朝政,与齐、楚、浙三党明争暗斗,借国本之争,扶持明光、熹宗二帝即位,成功掌握政权。
《明朝那些事儿7—大结局》是对这样一段历史进行了分析梳理,引人思索。
当年明月只是武汉的一位普通的公务员,没有历史的专业训练,如此老道、通俗、幽默的手法,将历史还原得清晰深刻、丰满圆润。
他的笔法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字字都欲跃然而出,在他笔下,人物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读来欲罢不能。
权谋之术、战争之策、诡计之术大饱人胃口。
我是一个不喜欢历史的人,总是觉得历史上那么多事,那么多人你一个一个的看,过于枯燥和无聊。
但我相信,我会喜欢《明朝那些事儿》有一个原因是我和当年明月都一样年轻。
我们生活在一个体制化程度逐渐降低并在很多地方向非体制化过渡的时代环境,所以幸运的是,我们没有因为习惯而被体制化了,所以我们有头脑,有思维。
当年明月的这种“年轻”在书中的体现便是文字白话,语言口语化,使之通俗易懂。
风格幽默,人物鲜活化,使之吸引读者。
同时,史实正规,主线清晰化,使之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
既有学术性,又有趣味性,让人很轻松的阅读历史,让历史很轻松的被人记住。
这部书的可贵之处还不仅限于此,除了学术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在书中,作者还从历史人物特定环境下的角度出发,描写了大量令人折服的心理活动,正像作者自己说的,他不是写历史,而是写人物,更是以心写史、写人。
开创了心灵历史的先河,达到了以心写史的巅峰。
正是由于作者自己用心深入到了历史,深入到了历史人物的内心,读者才能理解一段历史,理解一件史事,理解一位历史人物,进而使思想得到升华。
除了这些,本书的另一个闪光之处便是加入了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评价、人伦道德的演绎。
在历史上,不同的朝代,在针对着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会有着不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而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即使在相同的社会转型期阶段,各个朝代的制
度也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对于此,作者做了全面的分析,客观的评价,最典型的例子便是他将张居正改革与宋朝的王安石改革从起因、人物主观因素、措施、改革理念、结果、意义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对比与分析。
完全结合历史事实,论据充足,论证有力,论述清晰。
凸显出其一定的学术价值。
而在其对比分析过程中,作者以其特有的幽默风趣的笔法再次将严肃专业的制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再次体现了学术性与趣味性的统一。
而在人伦道德的演绎中,作者也以其善于深入人物内心的特点,不依据历史定论的感情色彩先入为主,而是先客观的将其作为一个普通人看待,从人物所做事件的背后出发,从人物的成长历程中探索原因,而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这样一来,就使得历史事件的发生具有了更加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众多人物中,印象最深得是朱棣,朱元璋第四子。
朱棣出生于战乱年代,从小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二十一岁的时候被朱元璋分封到大都(今北京)燕王,由于太子的存在,朱棣年轻时代几乎没有什么追求,他知道自己继承不了皇位,于是他索性在自己的分封地和蒙古人打起了交道。
他率军多次打败了蒙古人的大规模入侵,在这一过程中朱棣不但积聚了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而且赢得了父亲朱元璋的赏识。
但朱元璋还是在临死前把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这让朱棣吃惊不已,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作为皇子中的佼佼者居然没有能够继承大统,朱棣从这一刻起,便开始磨刀霍霍,积聚力量准备争夺皇位,最后他获得了胜利。
朱棣在位期间,非常励精图治,他努力发展生产,他平安南(今越南)、打蒙古为国家赢得了长时间的和平时期,他还主持修纂了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他力排众议把首都迁往北平。
他为人雷厉风行却又“诡计多端”,他不是一个安分的臣子,他却成为了一代伟大的皇帝。
就是永乐到宣德年间的“永乐盛世”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而这个盛世就是明成祖朱棣创立的。
他有着很强烈的欲望,夺走了侄子的地位手上沾满鲜血,但是他也励精图治,创造了一大盛世。
他既有君主的政治头脑,也有作为普通人的私欲。
这便是一个真实的朱棣,
真实而虚假。
而这也是作为政治家的一个常见的面貌。
当年明月只是一个普通的公务员,但他却能不安现实做出看起来和自己生活毫不沾边的事,这种“能折腾“的精神真的是需要我们大学生三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