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26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2)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卖花声张舜民①楼上久踟躇。
地远身孤。
拟将憔悴吊三闾。
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
不醉何如。
又看暝色满平芜。
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北宋文学家、画家。
元丰四年(1081)从高遵裕征西夏,无功而返。
次年十月遭劾奏,谪监郴州(今属湖南)酒税。
元丰六年(1083)南行途经岳阳时作此词。
简要赏析“又看暝色满平芜”一句中“满”字的妙处。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虞美人寄公度舒亶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请简析上片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何遁山人归蜀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又名子规。
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过融上人兰若①綦毋潜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
上人:对和尚的尊称。
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末句中的“钟声连翠微”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裴秀才迪小台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正宫】鹦鹉曲农夫渴雨冯子振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父。
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
【幺】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
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
这首元曲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1~2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②。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③。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
【注】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
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
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
③星芒:指旌头星的光芒。
星芒尽:指战争结束。
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
④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曾做过嫖姚校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在“弯弓”与“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解析:选C。
C项,颈联描写的景象并没有“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而是表现了将士们神勇无比,敌人不堪一击。
2.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塑造将士们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首句写战马飞奔,风驰电掣。
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从“弯弓”到“插羽”是细节描写,表现唐军兵强马壮,士气高昂。
尾联用典,体现健儿们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使此诗具有更能震撼人心的悲壮色彩。
答案:①侧面烘托。
首联写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声,从侧面衬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
②细节描写(动作描写)。
颔联通过弯弓搭箭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表现将士们的神勇无比、英勇矫健。
③巧妙用典。
尾联用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突出将士们报效国家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吴潜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
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
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
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
天正远,伤飘泊。
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
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
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注)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使,此词应为吴潜前往福建途经南昌时所作。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里西风”三句颇有气势,写出了词人登临滕王高阁时的兴致。
B.“秋渐紧”,“紧”字呼应上片的“西风”“暮雨”,突出了凄怆之感。
C.“何处征帆木末去”,既写出词人伫立之久,又暗含前途未卜之意。
D.“正槛外”三句,写凭栏所见壮观之景,也表现了词人心潮的激荡。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原句中并没有体现“伫立之久”。
2.解释“乾坤虽大愁难着.”一句中加点字的意思,说说本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着”的意思是安放、放置,本句表达世间虽大,但是作者的愁绪却无处安放,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悲慨和壮志难酬的愁绪、痛苦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辛弃疾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无奈别离何。
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
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①,而今浑不怕风波。
借使②未如鸥鸟伴;经惯③,也应学得老渔蓑。
[注]①居士:指未做官的士人,彼时稼轩正罢官家居,故聊以自称。
②借使:即使。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2)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D.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答案】D2.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作者托物言志,①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
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
②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
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
③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
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垂青(重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托物言志是该类诗歌的主要手法。
解答本题,可从物的特征入手分析诗人的情感。
前两句写荷的生长环境和“艳”“鲜”,中间六句写荷花的“花”“叶”“色”“香”,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
最后两句中,“结根未得所”一句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而心生感慨。
“愿托华池边”一句表达自己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的重用。
【名师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填空、问答题。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 “红藕香残玉簟秋”自古以来被方家厚爱,请你谈谈该句妙在何处?【答案】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
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感遇四首(其二)李白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来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2.本诗中菊花这一意象和陶渊明笔下的菊花有着明显的不同。
请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简述三者内涵上的不同。
【答案】《感遇四首》中,李白借菊花表达了对具有高沽的品格(或超拔的才华)却无人赏识的志士(或自己)的哀叹(或者说对菊花空有兰花一样的清雅但却无人赏识的同情)。
“三径”一句表达了作者在混乱的尘世中对高洁品格的坚守。
“采菊”一句表达的是作者归隐田园之后的闲适和自在,是他和大自然彼此间的惬意和怡然。
(每点2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比较阅读的题目,要求比较本诗中菊花这一意象和陶渊明笔下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区别,首先根据所学内容答出“三径”一句表达了作者在混乱的尘世中对高洁品格的坚守。
“采菊”一句表达的是作者归隐田园之后的闲适和自在,是他和大自然彼此间的惬意和怡然;然后根据此诗中的“亦自有芳菲”“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分析李白借菊花表达对具有超拔的才华却无人赏识的志士的哀叹。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9)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始安秋日[注]宋之问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注] 公元710年(景云元年),唐睿宗即位,因为宋之问曾依附张易之、武三思,故将他贬至钦州(今广西钦州市)。
这是他第二次被贬岭南,《始安秋日》这首诗就是他前往钦州途经桂林时所写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用“洛阳春”引发对“桂林风景异”的想象,进而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
B.诗歌五、六两句中,云雾飞卷,山峰忽隐忽现,江水粼粼碎石可见,营造了一种清冷的氛围。
C.整首诗前六句重在写景抒情,后四句转为述志感怀,即在辛酸无奈中表达了归隐的思想。
D.该诗是作者晚期的作品,用语简洁,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给人新颖的美感。
[解题演示] A项,考查诗歌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诗歌前两句用“桂林风景”与“洛阳春”进行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展现了悲凉的情怀,不是“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
B项,考查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诗歌五、六两句描写了云雾、山峰、碎石、江水,营造了一种幽静、清冷的氛围。
C项,考查诗歌表达的情感。
诗歌的前六句写桂林秋天之景,抒发悲凉之情;第七句写作者早年的生活,即信奉黄老学说、归隐田园,生活十分幸福;第八句写作者此时的悲凉生活状态;最后两句写作者希望再次归隐的理想。
由此可以看出,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
D项,考查诗歌的语言特征。
选项阐释了诗歌用语简洁的语言特征,表述正确。
故选A。
★2.请结合诗歌赏析“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的精妙之处。
答:[解题演示] 赏析诗句的精妙之处,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①诗句的内容,即诗句描写的对象具有的特征;②诗句使用的手法;③诗句表达的情感;④诗句在诗歌中的具体作用或表达效果等。
这两句诗,在内容上,上句主要描写了雨过天晴后桂林的景色,夕阳斜照、江水与天空一色;下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此时此地的愁苦,结合诗歌写作的背景可以看出,诗人悲凉于自己的被贬和客居他乡。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典例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乙亥岁除渔梁村①[宋]黄公度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①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是农历乙亥年。
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
作者也奉召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不说乌云堆压山头时正酝酿着一场大雪,而说“云”和“山”在“商量”下雪的事;不说桃红柳绿、春回大地的景象即将来临,而说“柳”会睁开眼睛、“桃”会展开笑颜“领略”春光。
将景物当作人来写,表达出作者奉诏还朝时高兴的心情。
【试题分析】解此题,关键在于明确词义,颈联中的“容”“意”“商量”以及“眼”“腮”“领略”等词,都是人的形貌和动作特征,这里却用来写“云”“山”和“柳”“桃”,据此分析可知,颈联运用的是拟人的手法。
典例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宋]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参考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试题分析】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即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运用比拟修辞格可以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是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比拟,包括两种:(1)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它使得形象鲜活,表意丰富,生动传神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如林逋《山园小梅》: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1)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江南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①,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注释)①田田:连绵不断的样子。
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特有的风俗画,你从中体会到了怎样的生活情趣?【答案】①荷塘、莲舟、游鱼,构成一幅江南采莲图画,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人与鱼儿各得其乐,充满生命的活力。
②采莲人劳动之时可赏美景,戏鱼儿,劳动不再枯燥无味,充满了对生活、对自然的审美之趣。
(劳动过程也可以很美)③“莲”“怜”谐音,双关爱情,展示了俊男靓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的欢愉美好。
【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一丛花张先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2.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词的三至五句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暮春图景:千万条柳丝随风乱拂,东街上柳絮飘飞。
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春天将要逝去的伤感,被柳丝柳絮勾起的离愁和烦乱,以及对心上人的思念。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问“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是考查诗词的景物形象以及由此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作答时抓住景色描写的特点并分析情感,“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描写的是暮春时节千丝万缕的柳条纷乱不已景象,以及东陌之上,垂柳的飞絮蒙蒙了,这是一幅萧瑟凄凉的暮春图景。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登楼远望,乱拂的千万条柳丝引动了女主人公胸中的离思,使其的心绪纷乱不宁,从而引出对情人远去的怅惘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3)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春夕[唐]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
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1)下列是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
B.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
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C.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园,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
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D.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答案】C【解析】C “动”,意为“动不动”;“书”,指书信。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答案】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心情;对社会动荡、家书经年断绝的担忧之情;仕途坎坷、华年易逝的自伤之情;渴望归隐的迫切心情。
(结合诗句分析,每点2分)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③。
【注】①玉垒:山名。
②西山寇盗:指吐蕃。
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
“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独鹤韦庄夕阳滩上立徘徊,红蓼【注】风前雪翅开。
应为不知栖宿处,几回飞去又飞来。
鹤褚载欲洗霜翎下涧边,却嫌菱刺污香泉。
海鸥浦雁应惊讶,一举扶摇直上天。
【注】蓼:草本植物,开淡红色或白色的花。
1.下列对这首作品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两诗写鹤都采用了细节描写:前诗写鹤伫立、展翅的细小动作,后诗写鹤嫌菱刺而不洗濯的细微心理。
B.两诗写鹤都采用了烘托手法:前诗以夕阳、沙滩、红蓼为背景烘托,后诗以溪涧、蓝天为背景烘托。
C.两诗都采用虚实结合手法:两首诗中鹤的颜色、动作为实写;两首诗都着一“应”字表猜测,是虚写。
D.两诗都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两诗吟咏鹤的形象,其实都融入了诗人内心的观照,寄托了诗人的志趣。
E.两首诗的表达技巧有所不同:前诗运用夸张手法,动静结合;后诗也用夸张手法,只有动态的描写。
2.两首诗刻画的鹤这一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1.BE2.①前诗鹤孤独徘徊难定栖居之所的形象,流露出诗人孤独失意、对未来感到忧虑的情绪。
②后诗写鹤有所避忌、一飞冲天的形象,流露出诗人洁身自好、自信能展示自身才华的志向。
【试题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B项,“两诗写鹤都采用了烘托2.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
这两首诗歌都是咏物诗,此类诗歌中诗人的情感是借助物来表现,即一般采取托物言志的手法。
故考生应先分析两首诗歌中“鹤”的特点,根据“鹤”的特点来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如第一首诗歌中,诗人塑造的是一只孤独的鹤,这只鹤孤独寂寞,因不知“栖宿处”而不得不飞来飞去,这就象征诗人的孤独失意,表现出诗人因前路不知在何方而忧虑的情绪;第二首诗歌中,第一、二两句,写鹤想要洗濯自己的“雪翅”却嫌弃“菱刺污香泉”,这就好似诗人的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第三、四句,写鹤“一举扶摇直上天”,鹤的一飞冲天象征着诗人相信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施展自己的抱负。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3)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古代诗歌阅读(27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
(9分)送沈左司从汪参政分省陕西汪由御史中丞出①高启重臣分陕去台端,宾从威仪尽汉官②。
四塞河山归版籍,百年父老见衣冠。
函关月落听鸡度,华岳云开立马看。
知尔西行定回首,如今江左是长安③。
【注】①这首诗作于明朝立国第二年(1369)。
当时,御史中丞汪广洋出任陕西参政,高启的朋友左司郎中沈某同行。
②《后汉书·光武帝纪》:更始帝将北都洛阳,以光武帝为司隶校尉,三辅吏士见光武僚属,皆喜不自胜,老吏或垂泪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③长安:此处代指明朝都城南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台端指御史台。
首联写汪广洋身兼重任,离开御史台出管陕西,随行之人都是一时俊彦。
B.四塞指四方。
颔联写天下已归入大明版图,长期遭受异族统治的人民又见到汉官的服饰。
C.江左指江东。
尾联写沈左司在西行途中一定会回望都城,其中暗寓着对朋友的赞扬之意。
D.这是一首送别诗,却摆脱了送别诗的一般格调,全诗用典贴切,气魄宏大,堂皇整饬。
解析B项,“四塞”指国境四周的天险屏障,形容地势险要,“天下”应为“陕西”。
答案 B2.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首联,说汪广洋受到朝廷的重用,离开御史台出管陕西。
随从的人都是当代的俊杰。
这里用此典,既称赞了汪广洋等人即将出发的浩大声势,又切合明朝乱后新建的局势。
第二联歌颂刚刚建立的明王朝。
第三联写汪广洋此去一定会受到热情的欢迎,不像孟尝君当年靠鸡鸣狗盗之徒骗开城门才得以逃出。
当他们从容渡过函谷关,驻马华山,遥望天空,乌云散去,心胸是何等开朗。
尾联写一行此去的终点是长安,而时代已经改变,当今明王朝的首都是南京,所以沈左司在长安定会回望江左,委婉地称赞了他的朋友为官在外而时刻把君王挂在心上。
答案①对朋友旅途顺利、广受欢迎的祝愿。
诗人想象朋友一行必将从容度过函谷关,受到陕西父老的热情欢迎,而不会像孟尝君一样狼狈。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1)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诗后各题。
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中,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对这两篇咏梅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梅》一诗在“炼字”上卓有成效:正是“昨夜一枝开”中的一个“一”字,方显“早梅”之“早”,如换为“数”字,则远不及此言为妙。
B.“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诗人使用极其朴素的语词进行直接描写,写出了“早梅”味香色泽的特点,同时还寄寓了诗人的生活感受。
C.“驿外断桥边”,交代了梅花生长的地点环境。
因处在“驿外”和“断桥边”,虽花开而无人欣赏更无人栽培,故因“无主”而深感“寂寞”。
D.在表现梅花顽强的生命力时,两篇作品都用环境作衬托:《早梅》借助的是万木冻折和深雪夜色,《卜算子》则借助了驿外断桥和风雨黄昏。
【答案】B【解析】B项“直接描写”应该是间接描写。
(2)《卜算子》被公认为陆游的自喻之作,请结合你对陆游的了解,谈谈《卜算子》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梅花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
它与世无争,胸怀坦荡,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
诗人以“群花”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各题。
早雁①杜牧金河②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③月明孤影过,长门④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注释】①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八月,北方回鹘族乌介可汗率兵南侵,引起边民纷纷逃亡。
杜牧时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闻此而忧之。
因写下此诗。
②金河,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南。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2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悲青坂杜甫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
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歌首联写我军驻地及当时的气候,“天寒”暗写我军士气不振,处于劣势,为后文描写战争的惨败巧妙铺垫。
B.颔联写敌军的骄横,“日向西”写出敌军步步紧逼的态势,“数骑”与“敢”搭配,巧妙写出了黄头奚儿藐视我军的强大。
C.颈联以白描的手法,形象地描写了战争惨败的景象。
战争过后的原野,狼烟四起,白骨累累,好不萧瑟、悲凉。
D.诗人寓情于景,写山雪、河冰、烽烟、白骨,不言悲,而悲不自胜,这样的效果得益于景物描写对气氛的巧妙的烘托。
E.尾联写诗人希望自己附书我军,提醒他们不要仓促应战,表达了诗人对我军作战不理智的忧虑与愤怒。
2.诗歌以“悲青坂”为题,是如何来表现“悲”的?请结合诗歌具体说明。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落花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写落花乱飞,渲染气氛,烘托诗人送客时的依恋之情。
B.尾联运用双关,“芳心”既指落花,也指诗人惜花之心。
C.全诗借落花抒写诗人惜花、伤春之情,又寄寓身世之慨。
D.诗歌运用白描手法,描摹人情物态贴切,物我融合无间。
E.颈联借景抒情。
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
4.赏析颔联对落花的动态描写。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怀二首(其一)李贺长卿怀茂陵①,绿草垂石井。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
惟留一简书②,金泥③泰山顶。
【注】①长卿: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字长卿,公元118年,被免官,闲居茂陵。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6)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诣红楼院寻广宣①不遇留题李益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②。
【注】①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李益诗酒唱和,过从甚密。
②户钩:开门的工具。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诗人进入红楼院后,看到眼前的柿叶经霜后都已变红,给秋日的园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B.次句写诗人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感觉它像水洗过一般明净,把巍峨的红楼衬托得更加清晰壮丽。
C.末句写诗人访友不遇,并不急于返回,反而反客为主,设法开门,乍看似乎不合情理,细思却极富韵味。
D.纵观全诗,前面的壮美秋色,和诗人的磊落胸襟相映照。
全诗气脉流贯,洋溢着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
解析:A项,“诗人进入红楼院后”错,结合诗题看,李益来到红楼院,适值广宣外出,未能入内,但又不想离去,遂于门外观赏。
答案:A★(2)(技巧角度比较)本诗与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试比较异同。
答:答案:相同点:①都使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主人公的品格。
李诗写出广宣所居的红楼院的清新雅静,烘托出广宣的高雅洒脱;贾诗写出隐者采药的山之高,以白云显其高洁,以青松赞其风骨,烘托出隐者的超然脱俗。
②都从不遇入手,巧妙进入侧面描写。
不同点:①李诗对环境的描写注重渲染,红叶、碧天、红楼、翠竹掩映生姿;贾诗对环境的描写纯用白描,用笔简省。
②李诗在环境烘托之外,还通过对自己动作的描写,借自己貌似唐突实则亲密无间的“觅户钩”之举,间接写出广宣的洒脱不羁;贾诗则通过与童子问答的形式,暗寓自己对隐者的渴慕,也写出了隐者的飘逸绝尘。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读书陆游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注]。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清明王禹偁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2019届⼆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阅读下⾯这⾸宋诗,完成(1)~(2)题。
(9分)感愤王令①⼆⼗男⼉⾯似冰,出门嘘⽓⽟蜺②横。
未⽢⾝世成虚⽼,待见天⼼却③太平。
狂去④诗浑⑤夸俗句,醉余歌有过⼈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万古名。
[注] ①王令:诗⼈短暂的⼀⽣是在贫困中度过的。
他在世期间,北宋常受到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
②蜺:古同“霓”,虹的⼀种。
⽟蜺,指⽩虹。
③却:此处指“返回”。
④去:作“来”讲。
⑤浑:简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联以奇肆的笔触勾勒了形容枯槁、⾯⾊似冰、俊伟慷慨的⾃我形象,显⽰出⼀种浩乎沛然的堂堂正⽓。
B.诗⼈曾经谦虚地说:“狂搜得⽆奇,猛吐复⾃吮。
”颈联的“狂”字和此处的“狂”字都是诗⼈兴酣落笔情状的⾃我写照。
C.颈联“过⼈声”不应理解为⽐常⼈美妙的声⾳,⽽是说诗⼈有过⼈才学、过⼈抱负、过⼈识见。
D.“⽂似看⼭不喜平”,此诗抒情⼿法上委婉含蓄,⽤笔婉转,蕴蓄着极为深沉的精神⼒量。
解析:选D D项,错在“抒情⼿法上委婉含蓄,⽤笔婉转”,本诗抒情⼿法为直抒胸臆,⽤语劲直。
★(2)诗题为“感愤”,请结合全诗,分析诗歌抒发了哪些情感。
(6分)答:参考答案:①⽣不逢时、处境艰难、怀才不遇的激愤;②不⽢命运、不⽢虚度此⽣,⾃强不息的壮怀;③对⾃⼰过⼈才学、过⼈抱负的⾃信;④建功⽴业、报效国家、万古留名的⼈⽣追求。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阅读下⾯这⾸唐诗,完成1~2题。
再授连州⾄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刘禹锡去国⼗年同赴召,渡湘千⾥⼜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①,三黜名惭柳⼠师②。
归⽬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③东过连⼭④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 ①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到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
②柳⼠师:柳下惠。
柳下惠为“⼠师”(狱官),因“直道事⼈”三次遭贬黜。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4)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阙题刘眘(shèn)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刘眘(shèn)虚,唐代诗人。
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
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
早年逝世。
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偏僻,环境之幽闭。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答案】C【解析】A该句主要体现的是道路的高远与环境的清幽,偏僻、幽闭情感色彩不对。
B“孤寂”应该为“宁静”。
D“直抒胸臆”的理解与分析失当。
(2)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
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
( 6 分)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水村闲望(宋)俞紫芝①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①俞紫芝:笃信佛教,得其心法,终身不娶不仕。
②桡:船桨,指代船。
③赊:语助词。
(1)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停泊在沙洲上的船,用“枕”字以写“闲”,以“两两”写“闲”中不乏和谐美好。
B.颔联所用的手法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相同,都是正衬。
C.颔联和颈联在写景上远近结合。
翠鸟闲眠,白鹭栖息为近观,溪云淡淡,酒旗招展为远望,极富层次感。
D.尾联抒怀,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寄情山水,喜爱无羁绊的自然生活,与世无争的情怀。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1)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9分)喜朝天曹冠绣水雕栏,绮霞邃宇。
薰风飒至清无暑。
花间休唱遏云歌,枝头且听娇莺语。
景物撩人,悠然得句。
深杯戏把纹楸[注]赌。
胸中邱壑自生凉,何须泉石寻佳趣?:指围棋盘。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词的上阕描写了美丽的景色,情景交融,为下阕描写人物活动、抒发壮志、渲染气氛做铺垫。
B.“绣水雕栏,绮霞邃宇”两句巧用比喻手法,俯仰结合,展现了水天相映、雕梁画栋的景象。
C.“熏风飒至清无暑”写和风飒然而至,清新凉爽,暑意全消,心旷神怡,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D.最后两句富有哲理,借用反问,强调了人们只要“胸有丘壑”,就处处有佳景,时时有乐趣。
2.这首词塑造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1.A 解析 A项,结合下阕内容分析,强调了人们只要“胸有丘壑”,就处处有佳景,时时有乐趣。
下阕并非抒发壮志。
2.参考答案悠闲自在、儒雅自负、向往隐逸生活的文人形象。
①赏景吟诗,文雅悠闲;②饮酒赌棋,怡然自乐;③胸有丘壑,自负自得。
解析分析词人形象,要结合词句内容:“花间休唱遏云歌,枝头且听娇莺语”,悠闲自在;“景物撩人,悠然得句”,赏景吟诗;“深杯戏把纹楸赌”,饮酒赌棋;“何须泉石寻佳趣”,自负自得,时时有乐趣。
塑造了向往隐逸生活的文人形象。
二、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第1~2题。
(9分)月夜泛舟刘著①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
传邮②扰扰无虚日,吏俗区区③老却人。
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
举杯更欲邀明月,暂向尧封④作逸民。
:安徽皖城人,北宋遗民,后仕于金。
②传邮:上传下达的文件、书牍。
③区区:庸庸碌碌。
④尧封:相传尧划天下为十二州,并在十二座大山上封土为坛,以作祭祀。
后以“尧封”称中国的疆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句取陶渊明笔下“无心以出岫”的云的意象,寄寓作者遭逢宋金易代的感慨:世事变迁,人世浮沉就如白云苍狗,变幻无定。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3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清明二首(其二)杜甫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①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②。
十年蹴鞠③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④,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⑤山河锦锈中。
春水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注】①偏枯:麻痹。
②左书空:用左手在空中写字。
③蹴鞠:踢球。
④紫塞:泛指北方。
⑤汉主:指唐皇。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联近承首联,“系舟”应“飘泊”,“左书空”对“右臂偏枯”,将老病漂泊的境况具象化。
B.第三联远承首联,“蹴鞠”“秋千”语带双关,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长期漂泊身不由己的悲凉酸楚。
C.尾联以“春”“白”叠用见妙,春水归向洞庭,白苹逢春生长,让原本愁苦的诗人又顿感欣慰。
D.本诗前三联侧重叙事,叙中融情,后三联重在写景,景真情切,两大部分双峰并峙,各显千秋。
2.本诗第三、四联中的“蹴鞠”“秋千”“钻火”等涉及清明习俗。
下列诗句与清明习俗或传说没有关联的一项是()A.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顾非熊《长安清明言怀》)B.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孟浩然《清明即事》)C.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黄庭坚《清明》)D.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高翥《清明》)3.本诗第四、五两联虚实结合,动静兼具,可谓构思精妙。
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玉楼春①·乙丑京口奉祠②西归,将至仙人矶③辛弃疾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
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
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
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
【注】①这首小令写于公元1205年(开禧元年),是辛弃疾六十六岁被罢职离开京口时的作品。
②奉祠:即拜奉宫观,无实职。
③仙人矶:南京西南长江中一小岛。
4.对下列关于诗歌的解释,不正确的两项是()()A.“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这两句词人触景生情,由眼前所见景象联想到此地乃六朝人聚居处所,昔日兴盛繁华,如今斜阳草树,败坏衰落,心生感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醉赠刘二十八①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②。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③折太多。
(注)①刘二十八:即刘禹锡,因其排行二十八,故称。
②蹉跎:受挫折,这里指失意贬官。
③二十三年:刘禹锡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旧历九月被贬连州刺史,赴任途中再贬朗州司马。
十年后,奉诏入京,又复贬任连州刺史,转夔、和二州刺史。
直至公元827年(唐文宗大和元年),方得回京,预计回到京城时,已达二十三年之久。
1.下列对诗人及诗歌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A.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事、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有“诗
魔”“诗王”之称,与李白、杜甫一起被称为“唐代三大诗人”。
B.本诗是诗人写给友人刘禹锡的赠诗。
诗人对刘禹锡被贬官二十多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极度的不平和无限的感慨。
C.“为我引杯添酒饮”中的“引”,本义为“拉开弓”。
这里形容白居易用力拿过朋友的酒杯,不容拒绝。
说明诗人的热情、真诚和豪爽。
D.“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这一联是诗人感慨刘禹锡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刘禹锡虽然才华横溢,但命运始终让人无可奈何,表现了无法对抗命运的悲哀。
E.“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诗人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
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隐含着赞美,显得十分
委婉。
2.“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两句在表现手法有什么特点?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这两组诗句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CD
2.(1)白诗这两句诗主要运用了对比、讽刺的手法表达情感,(2)诗人通过将友人刘禹锡的遭遇与满朝官员的行为进行对比,以及对当权者和无为者讽刺,表达了他对友人才能的赞赏,以及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和不平。
(3)刘诗这两句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谪,但新人辈出也令人欣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宦海沉浮的乐观与豁达。
【试题分析】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风(四十六)
李白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
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王侯像星月,宾客如云烟。
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
当涂①何翕忽,失路长弃捐。
独有扬执戟②,闭关草《太玄》。
【注】①当涂:当权。
②扬执戟:指扬雄。
汉哀帝时朝政腐败,扬雄不愿为官,专心著书。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起笔不凡,开篇即从唐王朝一百多年的历史入手,以“何赫然”三个字来感叹大唐帝国的繁盛辉煌。
B.“隐隐”写长安城宫阙层层叠叠、连绵不绝,与“横三川”相呼应;“峨峨”则突出这些建筑雄峻壮丽的气势。
C.五、六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众多宾客簇拥着权势显赫的王侯的场景,意在表现他们之间的地位悬殊。
D.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纵横,全诗融叙述、描写、抒情为一体,笔墨酣畅,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2.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赠乐天
刘禹锡
一别旧游尽,相逢俱涕零。
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
痛饮连宵醉,狂吟满坐听。
终期抛印绶,共占少微星。
【注】少微星:本指中国古代星官名,诗中喻指处士、隐士。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诗为一首酬赠诗,标题中的“乐天”即白居易,与作者交情深厚,二人均屈遭贬谪,命运多舛。
B.首联写作者和白居易久别重逢,潸然泪下,想一同重游旧地,却发现旧地已不复存在,不禁感慨万千。
C.颔联用比喻手法,“冬青”树因冬月青翠而得名,诗中以“人之晚达”来喻“树似冬青”,生动贴切。
D.颈联“痛饮连宵醉”写二人重逢,连宵痛饮,一醉方休,“狂吟”二字写出了醉酒后的狂放之态。
E.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了作者的理想愿望。
“印绶”运用了借喻手法,喻指仕途功名。
4.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一)
1.C
2.对当权者的讽刺、蔑视,怀才不遇的愤慨;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对大唐帝国前途命运的隐忧。
【解析】题干要求学生“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
从题干来看,应重点分析“诗歌后四句”,且应关注全篇。
诗歌最后四句巧妙地运用扬雄的故事表明诗人的鲜明态度。
“当涂”二句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班权贵不会有好结局,得意的日子不会长久。
“翕忽”是飞速之意,形容青云直上。
“独有”二句诗人以扬雄自比,向权贵们投以轻蔑的目光。
借用这个典故,简约而有力地表现了诗人清操自守和对权贵们鄙视与决绝态度。
在那繁荣昌盛的背景上,活动着主宰着的竟是一群腐朽的权贵,不禁使人有大好河山、锦绣前程将被活活断送之感,而这也正是诗人悲愤之所在。
(二)
3.B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B项,“重游旧地”错,诗中“旧游尽”是说旧日的至交好友都已不在。
C项,以“人之晚达”来喻“树似冬青”
错,本体和喻体反了。
4.①无奈与伤感之情。
昔日至交好友均已不在,屡遭坎坷的作者和友人久别相逢,悲从中来,充满了人生无常、宦海沉浮的无奈与伤感。
②乐观豁达的胸襟气度。
以“树在冬犹青”来喻“人尚能晚达”,作者乐观豁达的胸襟气度非同凡人。
③老友重逢的欣喜。
久别重逢,作者与友人“连宵痛饮”,一醉方休。
④对功名的厌弃和对自由隐逸生活的追求。
尾联直接表达了自己愿意抛官弃职,同老友一同归隐的愿望,也充满了对好友最真挚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