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心理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公关心理学大纲 (1)

公关心理学大纲 (1)

高纲号1233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9657 公关心理学南京师范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公关心理学”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应考者系统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基本概况,掌握公共心理、公共关系心理和组织团体心理的基本理论,并能将所学理论运用于社会生活实践,为公共关系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公共关系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共有九章:第一章绪论,总体概述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原则;第二、三、四章论述公众心理,第五、六、七章论述公共关系过程中的心理;第八和第九章探讨组织团体心理。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1.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原则等学科概况;2.理解并掌握公众的心理特征、心理倾向和心理定势;3.理解并掌握对公众心理的认知、与公众的心理沟通和对公众心理的影响;4.理解并掌握组织的形象和心理氛围。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公共关系心理学是公共关系学科体系中的一门新学科,研究公共关系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活动规律,是在公共关系原理和普通心理学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

因此,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一般包括公共关系学、基础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原则。

(二)学习要求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原则等,形成对该学科的初步认识和学习兴趣。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心理学视野中的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2.掌握: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3.熟练掌握: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

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公众心理特征的含义和结构、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和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

公关心理学辅导1

公关心理学辅导1

公关心理学辅导1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视野中的公共关系【领会】心理学角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物或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2、公关是公关主体为自身的根本利益或特定利益而追求沟通、理解、支持的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过程。

3、公关是主客体双方互动的活动。

4、既然公关的主体和客体都有可能是个体的人,那么就不能够完全排除个人之间的交往包括个人之间私底下的交往。

1、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2、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3、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4、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1、公关的客体——公众的心理2、公关的过程——公关活动中的心理(1一是摸清情况,把握动态的活动环节二是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的活动环节三是落实任务,开展传播的活动环节四是检查评估,总结经验的活动环节(2 ①公共关系过程是主体主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

②公关过程是在内外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下,由环境因素参与其中的过程,主体的作用只有在同内外环境的作用协调一致的基础上,才能对客体产生有效的影响。

③公关过程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沟通或相互斗争的过程,客体在公关活动中发挥着能动的反作用,主体充分地认知客体,并充分地被客体所认知是公关活动取得理想成果的保证。

3、公关的主体——组织团体的心理(1)组织团体不一定是公共关系主体(2)公共关系主体并不一定是组织团体p81、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2、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3、推动公关活动的有效开展4、创建和完善我国的公关心理学可利用的有利条件:(1)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有助于我们解放思想,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我们有丰富的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可资借鉴、运用,这有助于我们创建一个新的公关心理学体系。

(3)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我们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关心理学提供活水绵绵的源头。

(五)公关心理的含义和特点【熟练掌握】1、公关心理含义:和公关行为以及公关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

公共课《心理学》+大纲2020doc

公共课《心理学》+大纲2020doc

《心理学》教学大纲1.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心理学(Psychology)2.课程类别: 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其他3.课程性质: 必修课☐选修课4.课程总学时:34总学分:25.适用专业:全校师范类专业(不包括教育系)6.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一、课程简介《心理学》是全校师范类专业的教育基础理论课。

课程内容以普通心理学为主,简要介绍普通心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与原理,是高度简化了的普通心理学。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心理学的体系框架,形成学科思维,为后续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要正确理解人的心理的实质,树立科学的心理观,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心理学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听课和认真思考,在教师精心的组织下,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理解学科概念和理论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整体系统学习,牢固树立专业思想,正确认识心理学学科性质;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和问题意识,形成正确心理观;树立正确世界观,积极主动参与生活与学习。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心理学的对象,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体系、任务和性质,树立科学的心理观。

教学重点:科学心理观;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教学难点:科学心理观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教学时数:3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学概况一、心理学的对象二、心理学的任务和性质三、心理学的体系四、心理学的发展第二节科学的心理观一、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二、心理是脑的机能三、心理受客观现实制约四、心理具有主观性五、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和发展的第三节心理学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二、心理学研究的类型三、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四、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第四节高师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一、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二、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思想工作的效果三、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教育科研四、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促进自身发展五、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提高现时的社会适应能力思考题:1.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2.如何正确理解心理科学的任务?3.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4.科学的心理学包括哪些主要内涵?5.你能说出当前几种主要心理学派的基本观点吗?第二章注意教学基本要求:理解注意的概念和规律,掌握注意的品质指标,体会注意规律的运用。

公关心理学复习大纲

公关心理学复习大纲

名词解释:★服从行为: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发生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外界的影响下被迫发生的。

P90★★群体公众心理定势:是处于准备状态的心理活动,指公众群体心理的定向趋势,它决定着后继心理活动的取向,对人们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及行为活动起着正向的或反向的推动作用。

P113★目标公众:是指那些与组织有着某种利益关系的特定公众。

它们是大众传播受传者中的一部分,是组织欲意影响的重点对象。

P142★★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立目标、并以此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实现之的心理过程。

P49★印象管理:是指交往者通过对自我形象的塑和修饰,以期在他人头脑中形成良好印象的过程。

P135★个案法:对某一个体、群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里(几个月、几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连续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方法称为个案法(个案研究)。

P12★组织凝聚力:也叫组织内聚力,它既包括组织对成员的吸引力,也包括成员对组织的向心力以及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P18★★公众:在公共关系中,公众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指的是与某一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

P29★★枪弹论:二三十年代之间,美国的一些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把读者、听众看作是毫无防御能力的“靶子”,只要大众传播工具对准他们“射击”,他们就会应声倒地。

这就是所谓的“枪弹论”或“靶子论”。

P146★★★近因效应:是指最近的印象对人造成的影响,它往往会冲淡过去获得的有关印象,对优先效应形成冲击。

P131★★公众逆反心理:就是公共关系传播作用于公众的信息超过了其所能接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相反的心理体验,是公众有意脱离公众关系传播信息的思维轨道,进行反向思维的心理倾向。

P185关系障碍:关系障碍因交际双方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关系而形成。

这种特殊关系往往带有利害性,且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交际者本身。

P205★★★公众态度:是指公众对组织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公关心理学教学设计

公关心理学教学设计

公关心理学教学设计1. 简介公关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下通过沟通活动实现目标的学科,教学内容包括沟通策略、人际交往、广告宣传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公关心理学的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掌握公关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公关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运用公关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方式本教学设计以互动性、实践性为主要特点。

教师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3.1 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公关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公关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公关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公关心理学的核心理论:心理学、沟通学和管理学;•公关策略的构建原则及其实践技巧等。

3.2 案例分析教师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分析公关活动中的心理问题,并探讨如何运用公关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其中包括:•宣传活动中的目标受众分析;•新闻发布会中的话术设计;•外媒采访中的应对策略;•危机公关中的处理方法等。

3.3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沟通交流、协同合作,在实际操作中反馈和应用公关心理学知识。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公关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践技巧。

4.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旨在评估学生是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平时作业:学生根据案例要求完成作业,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以及沟通能力;•期末考试:设计综合性考试题目,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5. 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策略,适度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根据不同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难度和进度;•随时收集学生的问题和疑惑,并加以解答;•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6. 总结本教学设计以互动性、实践性为主要特点,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公关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公关心理学》教学大纲

《公关心理学》教学大纲

《公关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13102802课程名称:公关心理学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适用专业:心理学开课教研室:心理学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公关心理学是属于跨学科性质的应用型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选修课程。

2.课程任务:一是从理论上探讨在特定公关关系条件下人们心理与行为的发生发展、变化与规律、结果与机制,逐步深化并最终抽象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和原理;二是以理论为指导,探索其理论提高公关活动效率的方法和途径,为实务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公关心理学》课程是心理学专业的选修课程,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的知识为背景。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是对公关心理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讲授,使学生掌握本专业需要掌握的公关心理学知识;另一方面是大量的案例分析,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要把相应的知识以及前期所学心理学知识进行应用,锻炼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辅导答疑、案例分析、课外作业、调查报告等。

研制电子教案和多媒体幻灯片课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成绩考核形式:末考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公关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公关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掌握公关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理解公关心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了解公关心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公关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4.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关心理学概述一、公关心理学是公共关系学的理论基础二、公关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应用学科三、公关心理学的贡献学科第二节公关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公关主体心理二、公关客体心理三、公关传播心理第三节公关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凝练公关活动的心理理论二、指导公关活动的具体实践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理论的进展第四节公关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调查法三、测验法四、实验法第二章公众心理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公众及公众心理的概念;掌握公众个体心理需要的具体表现;理解群体对个体心理的不同影响。

公关心理学辅导4

公关心理学辅导4

公关心理学辅导4第四章公众的心理定势(一)心理定势的含义和作用【领会】(1)含义: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对以后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起正向或反向的推动作用。

(2)作用:两重性:有时是公众正确认识事物的障碍,因而产生效果不良;有时对公众正确地认识事物起推动作用,因而产生满意的效果。

(二)心理定势的类别【掌握】(1)微观心理定势:在具体事件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反映当事人心理素养的心理定势。

特点:易受暗示,情感性强,理智往往被情感所抑制。

例子:首次效应,晕轮效应,经验效应,移情效应。

(2)宏观心理定势:一定范围内人群的、积淀深厚的、作用广阔的心理定势。

特点:人数众多,根深蒂固,作用广阔。

例子:民族文化心理(3)流行心理定势:特点是在内容上和指向上有较强的可变性。

例子:时尚、流言、骚乱。

(三)宏观心理定势【掌握】(1)社会刻板印象———社会上的一部分成员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有的共同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

①社会刻板印象首先表现为对某类人物的固定看法。

②除了籍贯、地位、职业以外,年龄和性别也往往成为社会刻板印象的媒介。

③籍贯扩大一些就是国籍,所以对不同国籍的人野会产生社会刻板印象④社会刻板印象还表现为对某类事物的固定看法。

⑤社会刻板印象有其一定的合理性(2)地域文化心理①以乡土观念为基础的亲缘心理。

②以地域文化为基础的依从心理。

(3)民族文化心理①民族意识、民族感情、民族习惯(代表性)(四)心理定势的特点【熟练掌握】(1)潜在性(不自觉性)(2)固着性(习惯性)①存在上的固着,它一经产生就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据一定的位置,不会轻易消失。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②功能上的固着,只要它存在就要发挥作用(3)综合性心理定势是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中诸多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合成,而不仅仅是认识领域中的独有的现象。

(五)各种微观心理定势的含义及其表现【熟练掌握】(1)首次效应(第一印象)①“有色眼镜”,有意无意的把以后的印象同第一印象相联系,把以后的印象当做第一印象的补充。

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大纲

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大纲

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大纲(文科类)第一章绪论一、教学要求: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主要流派,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明确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

第一节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古代心理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二)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三)心理学的学科属性和分支学科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的概念二、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三、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一)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美国的华生(二)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和荣格(三)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美国马斯洛(四)现代认知心理学:模拟人脑、主张认知加工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和原则一、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一)个案法(二)观察法(三)实验法(四)问卷调查法(五)心理测验法二、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一)发展性的原则(二)系统性的原则(三)客观性的原则(四)整体性原则第四节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一)心理与教育(二)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一、教学要求了解人脑的构成和功能,掌握神经系统的构成,以此知道信息在神经系统内是如何传递的,简单了解大脑两半球的功能。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与脑的关系一、脑是心理的器官(一)脑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二)反射和反射弧的结构二、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一)信号系统(二)大脑皮层活动的基本规律第二节心理与客观现实一、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二)心理反映具有主观性(三)心理反映具有能动性二、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和提高的第三章感觉和知觉一、教学要求:简单了解感觉和知觉的分类,掌握感觉和知觉的特点,包括绝对域限和相对域限、适应的概念,知道信息检测论对对教学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感觉一、感觉的概念二、感觉的种类(一)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二)内部感觉:内脏感觉、平衡觉、动觉三、感觉的一般规律第二节知觉一、知觉的概念二、知觉的种类三、知觉的规律第三节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依据感知规律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二、观察和观察力的培养(一)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二)观察前要做好有关知识的准备(三)教会学生观察的程序和方法(四)启发学生的思维(五)指导学生整理和总结观察的结果第四章记忆一、教学要求:了解记忆的三阶段和三系统,明确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如何编码、储存、提取的(包括了解一些在此研究中的实验),了解长时记忆的种类,掌握一些能提高记忆质量的具体的、有效的策略。

公关心理学

公关心理学

搞好公共关系(塑造组织形象)取决于三个因素:1织本身的行为和特征,是建立良好形象的内在依据,2是传播过程,有了良好的行为和特征,还要把它传播给公从,让其知晓3公众对组织形象的认可,即组织行为及特征在公众感官上引起的积极的反映。
公关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以普通心理学,尤其是社会心理学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二、公关心理学是公共关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关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各种关系状态及其规律。社会组织与公众是构成公共关系(活动或状态)基本要素。2、信息沟通的现象与规律: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通过传播媒介(包括大众传播媒介和人际交往手段)实现。3、公关活动策划、实施的方法与规律:四步工作法:调研、策划、实施、评估。
发帖:16经验:96鲜花:1勋章:0离线用户信息加为好友发短消息 发表于:2005-10-10 22:17:00 只看该作者 1楼
第二章组织的心理氛围
组织心理对公关心理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起着主导和支配作用。
第一节组织心理氛围概述
组织心理氛围含义:组织内部 环境的心理气氛,是组织员工对组织整体状况以及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作用和前途感受的综合反映。组织心理氛围具有弥散性和相对稳定性,对每个员工工作态度、工作效率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组织心理氛围的核心是组织凝聚力和士气,以及由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生成的集体意识和主人意识。
谈话法:研究者通过与对象面对面的交谈,在口头信息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对象心理状态。
按谈话过程中结构模式分:有组织的谈话、无组织谈话。
提高谈话效率注意:目标明确、讲究方式、注意利用居家优势、尽量做到言简意赅,争取用时少效果好。
测验法:通过各种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对被试者进行测验,以评定和了解被试者心理特点的方法。

公共心理学课程大纲或考试大纲

公共心理学课程大纲或考试大纲

公共心理学课程大纲或考试大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程适应专业:师范类专业总学时:54,总学分:3课程简介:心理学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的公共必修课,也称为公共心理学课程。

它是培养合格教师、突出教师教育特色的标志性课程,也是学生学习教育学、学科教学及教材教法、教育实习等系列课程的基础性课程,承担着培养职前教师的心理学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任。

根据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突出教育性、师范性和创新性,并结合非心理学专业学生特点,以“学以致用”为基本原则,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培养高素质的师范型人才。

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具有抽象性,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有关知识都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关。

本课程的教学将以理论讲授与实践性体验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并着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理论讲授方面,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将有关知识以图文并貌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

在社会实践性体验方面,将利用现有的实验、实习条件引导学生接触实践,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心理学教学组织形式主要通过将传统的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心理实验、心理测量、案例分析、教学观摩、研究指导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并辅之以网络教学,力求加强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

课程总学时:54学时授课教材:心理学(第2版),姚本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该教材是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材”。

内容前沿,体系更完整,结构更合理,形式更新颖,充分反映了高等院校公共课教材近年来表现出的新、宽、实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书目(书目名称、著<编>者,出版社,出版日期)1.张述祖、沈德立.基础心理学.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2.叶奕乾.心理学(修订二版).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6月3.莫雷.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4.格里格〃津巴多.王垒,王甦等译.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10月5.莫顿〃亨特.李斯译.心理学的故事.海南出版社,2002年01月6.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7.黄希庭.心理学与人生.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8.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06月9.孟昭兰.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10.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1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09月12.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01月1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北师大出版社, 2007年04月二、课程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系统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能够比较深入了解心理学各种理论,在此基础上,掌握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等学科的知识;二是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的深厚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具有运用心理学原理来分析和解决自己、他人和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促进学生自身心理发展,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自考大纲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

自考大纲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

高纲300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9657 公共关系心理学Ⅰ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公共关系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型的心理学科,主要研究公共关系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活动规律。

本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应考者系统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基本概况,掌握公共心理、公共关系心理和组织团体心理的基本理论,并能将所学理论运用于社会生活实践,为公共关系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公共关系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评价目标)本课程共有十一章:绪论,总体概述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价值和研究原则;第一、二、三章论述公共关系主体,第四、五、六、七、八章论述公共关系客体;第九和第十章探讨公共关系媒介。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1.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价值和研究原则等学科概况;2.理解并掌握组织形象的观念、组织领导的形象心理与群体心理。

3.理解并掌握公众的心理特点、公众的角色及社会心理、公众的心理效应和心理变化以及公众心理的引导与沟通。

4.理解并掌握传播关系与传播范式、传播心理与传播策略。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公共关系心理学是在公共关系原理和普通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

因此,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一般包括公共关系学、基础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并掌握公共关系的含义和基本特征,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公共关系心理学的起源、学科性质与特征、研究对象,公共关系心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识记: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②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③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特征。

领会: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起源;②公共关系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价值领会:①研究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价值。

最新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大纲

最新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大纲

29657 公共关系心理学作者:未知更新时间:2010-1-29 14:25:08 来源:苏州自学考试网【字号: 大中小】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226 次[导读]《公共关系心理学》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设置本课程是为了向应考者提供公众心理特征等公共关系心理学知识和原理,提高本专业应考者处理公共关系、人际交往和关系协调等能力。

29657 公共关系心理学2006-12-04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号0756)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公共关系心理学》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设置本课程是为了向应考者提供公众心理特征等公共关系心理学知识和原理,提高本专业应考者处理公共关系、人际交往和关系协调等能力。

本课程是在基础心理学课程之后的后继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应考者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社会生活与工作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公众的心理特征、心理倾向、心理定势等个体和群体心理学知识和原理;掌握对公众心理认知、与公众心理沟通及影响公众心理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具备处理某一组织的公共关系事务的能力与技术。

二、考试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第一章绪论一、考核知识点一)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心理学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三)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四)公共关系心理学学习的内容五)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二、考核要求(一)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心理学1、识记:(1)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心理学2、领会:(1)公共关系的特征(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识记:(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2、领会:(1)公共关系与心理学的联系三)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1、识记:(1)公共心理的概念2、领会:(1)公共心理的特征(四)公共关系心理学学习的内容1、识记:(1)公共关系客体;(2)公共关系主体;(3)公共关系过程2、领会:(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习内容(五)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1、领会:(1)为什么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2)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一、考核知识点(一)公众心理特征概述(二)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三)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四)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二、考核要求(一)公众心理特征概述1、识记:(1)公众;(2)心理特征2、领会:(1)公众心理特征的成分与结构(二)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1、识记:(1)个性心理特征;(2)能力;(3)气质;(4)性格2、领会:(1)了解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对做好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三)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1、识记:(1)公众在性别、年龄、职业、不同文化水平等方面的角色心理特征2、领会:(1)了解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对做好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四)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1、识记:(1)群体;(2)群体领袖;2、领会:(1)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2)群体领袖的心理特征;(3)群体心理与群体领袖心理的关系;(4)了解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对于做好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3、应用:(1)运用群体心理的原理分析所在单位的群体心理特征第三章公众的心理倾向一、考核知识点(一)公众的兴趣倾向(二)公众的需要倾向(三)公众的价值观倾向(四)公众的自我倾向二、考核要求(一)公众的兴趣倾向1、识记:(1)什么是兴趣;(2)兴趣的个体差异2、领会:(1)公众兴趣在公共关系工作中的作用(二)公众的需要倾向1、识记:(1)什么是需要;(2)需要的特点;(3)需要的类别;(4)需要的层次2、领会:(1)了解公众需要对于公共关系工作有什么重要意义(三)公众的价值观倾向1、识记:(1)价值;(2)价值观;(3)价值评价体系;(4)价值取向类型2、领会:(1)格雷夫斯的价值取向类型理论;(2)将价值评价体系与价值取向相联系划分价值取向类型(四)公众的自我倾向1、识记:(1)自我与自我意识;(2)自我的构成要素;(3)自我的境界:(4)自我倾向2、领会:(1)自我有哪几种境界;(2)什么是自我的分化与统一3、应用:(1)具有哪一种自我倾向的人更适合做公共关系工作,为什么第四章公众的心理定势一、考核知识点(一)心理定势概述(二)微观心理定势(三)宏观心理定势(四)流行心理定势二、考核要求(一)心理定势概述1、识记:(1)心理定势;(2)心理定势的特点;(3)心理定势的类别2、领会:(1)心理定势与心理特征、心理倾向的区别与联系;(2)心理定势对行为的积极与消极影响(二)微观心理定势1、识记:(1)首次效应;(2)晕轮效应;(3)经验效应;(4)移情效应2、领会:(1)微观心理定势有哪些主要的表现形式3 、应用:(1)在公共关系工作中如何有效利用或避免首次效应、晕轮效应、经验效应和移情效应(三)宏观心理定势1、识记:(1)社会刻板印象;(2)地域文化心理;(3)民族文化心理2 、领会:(1)地域文化心理的表现形式;(2)地域文化心理与民族文化心理的区别与联系3、应用:(1)社会刻板印象对于公共关系工作的启示(四)流行心理定势1、识记:(1)时尚;(2)流言;(3)骚乱2、领会:(1)为什么说时尚、流言、骚乱也是心理定势的表现;(2)时尚、流言、骚乱产生与消失的过程3、应用:(1)掌握时尚、流言、骚乱等心理规律对于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第五章对公众心理的认知一、考核知识点(一)对公众个体心理的认知(二)对公众群体心理的认知(三)对公众心理变化的认知(四)克服认知公众心理的障碍二、考核要求(一)对公众个体心理的认知1、领会:(1)公众个体心理认知的主要媒介与方法(二)对公众群体心理的认知1、识记:(1)组织内部公众;(2)社区公众;(3)媒介公众;(4)政府公众;(5)购买公众2、领会:(1)群体凝聚力与群体向心力的区别与联系3、应用:(1)对不同群体的公众心理的认知各有什么要求(三)对公众心理变化的认知1、识记:(1)宏观环境;(2)微观环境;(3)舆论2、领会:(1)影响公众心理变化的因素;(2)舆论导向对公众心理的影响(四)克服认知公众心理的障碍1、识记:(1)压抑作用;(2)投射作用;(3)反向作用:(4)文饰作用;(5)转移作用2、领会:(1)影响对公众心理的认知的主要因素3、应用:(1)如何克服对公众心理认知过程中的障碍第六章和公众心理的沟通一、考核知识点(一)和公众的信息沟通(二)和公众的意见沟通(三)和公众的情感沟通(四)和特殊公众的沟通二、考核要求(一)和公众的信息沟通1、识记:(1)信息;(2)信息沟通;(3)链形沟通;(4)星形沟通;(5)根形沟通;(6)轮形沟通2、领会:(1)为什么说任何沟通是心理沟通;(2)信息沟通的基本模式;(3)信息沟通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3、应用:(1)选择与公众沟通的内容应遵循哪些原则(二)和公众的意见沟通1、识记:(1)意见沟通;(2)公众意见的类别2、领会:(1)意见沟通的功能;(2)意见沟通的过程3、应用:(1)如何与公众进行意见沟通(三)和公众的情感沟通1、识记:(1)情绪;(2)情感;(3)感情2、领会:(1)体察公众的心境及时进行沟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体察公众的激情需要注意哪些方面;(3)公众有哪些基本的情感需要四)和特殊公众的沟通1、识记:(1)身心异常者;(2)品质不良者;(3)挫折;(4)性骚扰2、领会:(1)与身心异常者沟通的原则;(2)与品质不良者沟通需要注意的问题3、应用:(1)与“受挫者”的沟通可能遭遇哪些障碍;(2)与性骚扰者沟通的具体步骤和需注意的问题第七章对公众心理的影响一、考核知识点(一)劝导方法的运用(二)暗示方法的运用(三)感染方法的运用(四)诱导方法的运用二、考核要求(一)劝导方法的运用1、识记:(1)流泻式劝导;(2)冲击式劝导;(3)浸润式劝导;(4)逆行式劝导2、领会:(1)四种常用的劝导方法各自的特点;3、应用:(1)运用这四种劝导方法应掌握的要点(二)暗示方法的运用1、识记:(1)暗示;(2)暗示的类型2、领会:(1)暗示在影响公众方面的功效;(2)暗示发挥作用的两个基本条件3、应用:(1)如何提高暗示的技巧,有效暗示应遵循哪些感知规律(三)感染方法的运用1、识记:(1)感染;(2)感染的三个特征;(3)直接感染与间接感染2、领会:(1)感染的作用机制3、应用:(1)如何增强感染力四)诱引方法的运用1、识记:(1)诱引;(2)诱引的特点2、领会:(1)如何在公共关系工作中使用兴趣方面的诱引;意的问题2)需要方面的诱引应注3、应用:(1)运用奖惩激发公众需要应注意的问题第八章组织的社会形象一、考核知识点(一)组织形象概述(二)组织形象和公众印象(三)组织形象和公众态度(四)组织形象和公众舆论二、考核要求(一)组织形象概述1、识记:(1)组织形象;(2)组织形象的特点;(3)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2、领会:(1)塑造组织形象的意义(二)组织形象和公众印象1、识记:(1)印象;(2)公众印象;(3)组织形象与公众印象的区别与联系2、领会:(1)印象形成的过程;(2)印象形成的途径3、应用:(1)如何巩固和加深公众印象(三)组织形象和公众态度1、识记:(1)态度;(2)态度的特点;(3)态度的分类;(4)态度的功能2、领会:(1)组织的态度与组织形象的关系;(2)态度形成与转变的认知不协调理论;3)态度强化、形成与转变的刺激、学习理论;(4)态度形成与转变的平衡理论(四)组织形象和公众舆论1、识记:(1)舆论;(2)公众舆论;(3)舆论的特性2、领会:(1)公众舆论的威力;(2)知晓公众舆论的途径3、应用:(1)公共关系工作中如何制造和引导公众舆论第九章组织的心理氛围、考核知识点(一)组织成员的集体意识(二)组织成员的主人意识(三)组织成员的公众意识二、考核要求(一)组织成员的集体意识1、识记:(1)集体;(2)集体意识;(3)集体的集体意识2、领会:(1)集体怎样影响个人;(2)集体意识的表现;(3)集体意识的形成3、应用:如何培养和巩固集体的集体意识(二)组织成员的主人意识1、识记:(1)主人意识;(2)西方的人性理论;(3)“经济人”假设;(4)“社会人” 假设;(5)“自动人”假设;(6)“复杂人”假设2、领会:(1)主人地位的的内涵;(2)主人意识与主人地位的关系;(2)自我意识与主人意识的区别与联系3、应用:(1)如何强化集体的主人意识(三)组织成员的公众意识1、识记:(1)公众意识;(2)公共关系行为2、领会:(1)公众意识有哪些表现;(2)如何通过公共关系行为来辨别公众意识3、应用:(1)如何在组织内部培养和普及公众意识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兹对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关于考核目标的几点说明为使考核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考试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具体内容还规定了考核目标,以便应考者在自学与应考时能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和有针对性地分层进行辅导,帮助考生更有效地学习。

公共课《心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公共课《心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湖州师范学院10级本科教师教育理论课教学大纲《心理学基础》学时:48 学分:2课程属性:必修课开课单位:教师教育学院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理专题一、课程性质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是高师师范类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本课程属于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育理论课。

课程内容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主,重点简要介绍普通心理学中最基础的概念与原理,是高度简化了的普通心理学,旨在为学生形成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框架,为后续的教育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理专题、课程与教学导论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同时本课程尽可能将普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教育实践相联系。

为学生了解人的心理活动及发展规律、分析人的心理特征提供知识依据。

因此本课程在突出基础理论性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应用性。

此外,《心理学基础》的内容虽以普通心理学为主,但又可以超出“普通心理学”的范围,补充介绍一些与教育相关的其它心理学分支(如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的基础知识。

旨在拓展学生的心理学知识面,为将来从事教师职业奠定更加全面的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的其一、使学生掌握心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与规律,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形成心理学的学科知识结构。

其二、从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出发,将心理学知识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心理学知识分析学生心理特点的初步能力。

其三、为后续课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导论、学科教学论等奠定知识基础。

其四、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分析人的心理特征的能力,掌握影响他人或自我心理调节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知识体系分四大模块。

其一是绪论部分。

包括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与分支、心理学研究方法,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等内容。

其二是认知心理。

包括注意、感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等内容。

其三是人格心理。

包括、情绪、动机、气质与性格、能力、心理发展等内容。

其四是人际交往心理。

山东自考公关心理学复习大纲

山东自考公关心理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公共关系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二、公共关系心理学是公共关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节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的是参与公共关系活动的双方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第三节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理论研究方法1.系统分析的方法2.动态研究的方法3.比较研究的方法二、实证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谈话法3.测验法4.个案法5.实验法第四节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理论任务,对人们在公关活动中呈现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从而抽象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和理念;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实践任务,以理论为指导,探索提高公共关系活动小路的方法和途径,为务实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三、推动公共关系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以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推动公共关系学和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章组织的心理氛围第一节组织心理氛围概述一、组织心理氛围的含义指组织内部环境的心理气氛,是组织员工对组织整体状况以及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作用和前途感受的总和反映。

具有弥散性和相对稳定性。

核心是组织凝聚力和士气,以及有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生成的集体意识和主人意识。

二、组织心理氛围对公共关系的影响组织心理氛围是组织公共关系工作的基础,它既是组织内部公共关系状态的反应,也是组织的现实形象在员工心目中的体现。

组织心理氛围的优劣直接制约着组织外部公共关系的好坏。

第二节组织心理氛围的核心内容一、组织的凝聚力和士气组织凝聚力也叫组织内聚力,它既包括组织对成员的吸引力,也包括成员对组织的向心力以及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影响组织凝聚力的因素:1.组织的目标;2.组织的利益;3.组织领导人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4.组织成员心理满足程度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5.组织内部冲突的解决状况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

影响组织士气的因素:1.对所在组织的满意程度;2.组织目标得到成员赞同的程度;3.领导者的素质及领导方式;4.对工作的满足感;5.经济报酬是否合理;6.成员关系是否和谐;7.奖励方式是否适当;8.员工的身体是否健康。

第十四讲公关心理讲课文档

第十四讲公关心理讲课文档
第十四讲公关心理
第一页,共22页。
优选第十四讲公关心理
的心理关系; 某一组织的公关人员与公众间的心理关系; 公众个体与公关组织间的心理关系;
公众个体与公众群体间的心理关系;
公关人员个体与公众个体间的心理关系; 公关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间的心理关系 。
第三页,共22页。
一 公关心理概述
1.2 公关心理的特点
内隐性与外显性 公共关系心理既是社会组织及其公众的内在心理过程,又要通过各 种公共关系行动或活动外显为社会现象。这种内隐性与外显性是公 共关系心理不可分割的双重属性。
互动性
公共关系心理的互动性是指在社会组织与公众中,通过信 息传播、意见沟通、关系协调的双向性而产生的互有影响 的心理作用。
A、生理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第十页,共22页。
二 公众心理
公众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在价值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指导和推动人 们采取行动、做出决定的原则、信念和标准,在人们的 思想意识中居于核心地位。 价值观的类型:集体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价值观;政 治型价值观;经济型价值观;道德价值观。
第十一页,共22页。
第四页,共22页。
一 公关心理概述
互意性
组织与公众只有利益相关、互意互利,才能满足彼此 的心理需求,才会动心、动情,诱发公共关系活动的兴 趣、动机。
情感性
公共关系心理中的情感因素是影响社会组织及其公众 在心理上能否相容的中介。
第五页,共22页。
一 公关心理概述
1.3 公关心理的基本内容
由于公共关系是由组织、公众和传播沟通三个要 素构成,这就规定了公共关系心理由公众心理、组 织心理和公关活动心理三个基本内容构成。 公众心理 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组织公关活动目的的确定,公 关活动方案的制定,都必须以了解公众意向,、分析公

(公关策划)公关心理学教学大纲

(公关策划)公关心理学教学大纲

《公关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公关心理学2.课程类别:限选3.适用专业:心理学专业4.课程地位:专业必选课5.总学时:36学时6.总学分:27.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二、课程目标公关心理学是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公共关系人才设置的一门必修基础课。

公关心理学的教学目的任务是:揭示公共关系活动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使公共关系人员掌握最必需的公关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公共关系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了解社会组织与其公众对象在公共关系活动过程中特有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规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讲成传统心理学,只注重于对人的内在心理动机进行直观的反省而忽视环境的重要,不能讲成传统社会学,忽视人的内在心理活动对人的社会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也不能讲成一般公共关系学。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公共关系的由来和发展,掌握公共关系的概念;重点掌握公共关系心理的基本特征及研究对象;掌握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定义,了解其内容和结构;了解公关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公共关系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一、公共关系心理学及其发展二、公关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公关心理学的性质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公关心理学与管理科学的关系二、关心理学与普通型心理学的关系三、公关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四、公关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第三节公关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一、公关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二、公关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公众心理特征的概念,了解公众的个体心理特征、角色心理特征及群体心理特征以及它们与公共关系的关系,明确这三者之间是统一的、协调发展并逐步完善的一个整体。

第一节公众的心理特征概述一、什么是公众心理特征二、公众心理特征的结构第二节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一、个体在能力上的特征二、个体在气质上的特征三、个体在性格上的特征四、个性心理特征和公共关系。

公关心理学工科

公关心理学工科

公关心理学第一章绪论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心理互动,即二者寻求沟通、理解与合作的心理发生现象及其规律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公关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方法,包括系统分析、动态研究、比较研究2、实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第二章组织的心理氛围组织心理氛围是指组织内部环境的心理气氛,是组织员工对组织整体状况以及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作用和前途感受的综合反映。

(特点)是弥散性和相对稳定性。

(核心)是组织凝聚力和士气,以及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生成的集体意识和主人意识组织心理氛围的内涵:1、组织的心理氛围表现了组织的意识状态2、组织的心理氛围是组织情感的反映3、组织的心理氛围反映着组织中的相互关系4、组织的心理氛围反映了员工对组织的态度影响组织凝聚力的高低的因素:1、组织的目标2、组织的利益3、组织领导人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4、组织成员心理满足程度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5、组织内部冲突的解决状况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士气高昂的组织具有的七种特征:1、组织的团结是来自内部的凝聚力,而不是来自外部的压力2、组织内部没有分裂成互相对立的小团体的倾向3、组织内部具有处理内部冲突和适应外部变化的能力4、组织成员间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5、组织成员都了解组织奋斗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6、组织成员对组织的领导人抱肯定和支持的态度7、组织成员承认组织存在的意义,并有维护组织,推动组织继续发展的愿望影响组织士气的八点因素:1、对所在组织的满意程度2、组织目标得到成员赞同的程度3、领导者的素质及领导方式4、对工作的满足感5、经济报酬是否合理6、成员关系是否和谐7、奖励方式是否适当8、员工的身心是否健康集体意识是与归属感和认同感相联系的一种现代组织意识,指的是成员对集体的正确态度。

(包括两个层次):组织内个别成员的集体意识和组织成员群体的集体意识。

(其发展过程为):前者是后者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后者则是前者进一步培养和升华的结果个别成员的集体意识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1、承认集体利益的价值2、遵守集体的规范3、能和集体其他成员友好相处集体的群体意识的特点:1、集体成员对集体有认同感、归属感,能够服从组织决定,遵守组织章程2、集体成员对集体有责任感,必要时肯为集体作出牺牲3、集体成员具有共同的集体荣誉感主人意识是在组织成员头脑中形成的、在所处组织中当家作主的意识主人意识的特点:1、相互平等的特点2、权利和义务统一的特点3、和集体意识相一致的特点如何克服“责任分散”的心理倾向?通过组织成员的个别的主人意识来体现集体的主人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关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公关心理学
2.课程类别:限选
3.适用专业:心理学专业
4.课程地位:专业必选课
5.总学时:36学时
6.总学分:2
7.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二、课程目标
公关心理学是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公共关系人才设置的一门必修基础课。

公关心理学的教学目的任务是:揭示公共关系活动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使公共关系人员掌握最必需的公关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公共关系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了解社会组织与其公众对象在公共关系活动过程中特有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规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讲成传统心理学,只注重于对人的内在心理动机进行直观的反省而忽视环境的重要,不能讲成传统社会学,忽视人的内在心理活动对人的社会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也不能讲成一般公共关系学。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公共关系的由来和发展,掌握公共关系的概念;重点掌握公共关系心理的基本特征及研究对象;掌握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定义,了解其内容和结构;了解公关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公共关系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公共关系心理学及其发展
二、公关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公关心理学的性质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公关心理学与管理科学的关系
二、关心理学与普通型心理学的关系
三、公关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四、公关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
第三节公关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公关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二、公关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公众心理特征的概念,了解公众的个体心理特征、角色心理特征及群体心理特征以及它们与公共关系的关系,明确这三者之间是统一的、协调发展并逐步完善的一个整体。

第一节公众的心理特征概述
一、什么是公众心理特征
二、公众心理特征的结构
第二节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
一、个体在能力上的特征
二、个体在气质上的特征
三、个体在性格上的特征
四、个性心理特征和公共关系。

第三节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
一、不同性别者的心理特征
二、不同年龄者的心理特征
三、不同职业者的心理特征
四、不同文化者的心理特征
五、角色心理特征和公共关系
第四节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
一、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
二、群体领袖的心理特征
第三章公众的心理倾向与公关策略(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着重从公众需要与公众动机两个方面的心理倾向来讲述其与公关的关系,所以,本章重点掌握公众的需要与公关策略,公众的动机与公关策略,了解动机与需要的理论等。

第一节公众需要与公关策略
一、需要概述
二、各类公众的优势需要与公关策略
第二节公众动机与公关策略
一、动机概述
二、公众动机的激励与公关策略
三、公众动机受挫与公关策略
第四章公众态度与公关策略(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无论哪一种公关活动,其目的最终都是为了影响和改变公众的态度。

本章着重探讨与公众态度密切相关的几种特殊的态度形式:定势、偏见、从众、逆反等,了解态度改变的理论及其对公关工作的启示。

第一节态度概述
一、态度的成分
二、态度与公众行为
第二节公共关系中几种特殊的公众态度
一、定势
二、偏见
三、从众
四、逆反
第三节态度的改变与公关
一、态度改变理论
二、公众说服理论及应用
第五章公众社会心理现象与公关策略(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从社会知觉心理现象和社会影响心理现象两个方面来探讨公众社会心理现象,所以主要掌握在公关活动较常见的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和模仿、流行、时尚、舆论、谣言、暗示等。

第一节社会知觉心理现象与公关
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二、晕轮效应与移情效应
三、刻板效应与经验效应
第二节社会影响心理现象与公关
一、模仿、流行和时尚
二、舆论、流言和谣言
三、暗示与感染
第五章对公众心理的认知(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在公共关系实践中认知公众心理的途径和方法,学会在不同场合、不同情境下识别和预见公众的特定的心理活动的内容。

第一节对公众个体心理的认知
一、从外部特征判别公众心理
二、从言语、动作了解公众心理
第二节对公众群体心理的认知
一、对内部公众心理的认知
二、对社区公众心理的认知
三、对媒介公众心理的认知
四、对购买公众心理的认知
第三节对公众心理变化的认知
一、宏观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
二、微观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
三、舆论导向引起的心理变化
四、主体行为引起的心理变化
第四节克服认知公众心理的障碍
一、影响认知的对象因素
二、影响认知的情境因素
三、影响认知的主观因素
四、克服认知过程中的障碍
第六章公关传播心理(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公关传播的形式、特点和功能,掌握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以及公关传播效果的评价,明确受传者的个体差异及如何提高传播效果。

第一节公关传播概述
一、公关传播的形式
二、公关传播的特点
三、公关传播的功能
第二节公关传播模式与受传者心理
一、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
二、受传者理论与公关传播
三、受传者的选择性心理
第三节公关传播效果的心理分析
一、公关传播效果的分类
二、公关传播效果的评价内容
三、公关传播效果研究理论
四、提高公关传播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第七章和公众心理的沟通(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和公众的沟通是最基本的内容。

本章重点掌握和公众的信息沟通、意见沟通、感情沟通,注意和特殊公众的沟通。

并能把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

第一节和公众的信息沟通
一、信息沟通的含义
二、信息沟通的模式
三、信息沟通的内容
四、信息沟通的网络
第二节和公众的意见沟通
一、意见沟通的界定
二、意见沟通的功能
三、公众意见的类别
四、意见沟通的过程
第三节和公众的感情沟通
一、公众的情绪和情感
二、公众情绪的体察
三、公众情感的满足
第四节和特殊公众的沟通
一、和身心异常者的沟通
二、和品质不良者的沟通
三、和受挫折者的沟通
第八章对公众心理的影响(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公共关系活动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对公众的心理施加影响,所以,本章重点掌握对公众的心理施加影响的方法,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方法,达到公关活动的目的。

第一节劝导方法的运用
一、流泻式劝导
二、冲击式劝导
三、浸润式劝导
四、逆行式劝导
第二节暗示方法的运用
一、暗示的功效
二、暗示的类型
三、暗示的条件
第三节感染方法的运用
一、感染的一般概念
二、感染的表现形式
三、增强感染的力量
第四节诱引方法的运用
一、兴趣方面的诱引
二、需要方面的诱引
第十章公关与组织社会形象的塑造(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塑造组织形象的意义,掌握组织形象形成的心理过程以及如何塑造组织形象,理解组织形象的特点及构成要素。

第一节组织形象概述
一、组织形象的定义
二、组织形象的特点
三、构成组织形象的要素
第二节组织形象形成的心理过程
一、组织形象形成的总体心理过程
二、组织行为——组织形象的起点
三、公众印象
四、组织形象
第三节组织形象的塑造
一、塑造组织形象的意义
二、塑造组织形象的基本步骤
三、塑造组织形象的心理学原则
第十一章公关人员的心理素质及其测评(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重点掌握作为一名公关人员应具备什么心理素质及如何培养和测评这些心理素质,明确公关人员应具备的能力。

第一节公关人员的角色心理
一、公关人员的角色期望与角色扮演
二、公关人员角色的心理素质
第二节公关人员的能力结构
第三节公关人员的心理素质测评
四、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述为主,结合讨论、案例分析等。

五、课程考核
考查课
六、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张云.公关心理学.(2003年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1]马建青.王东莉.现代公关心理学.(2003年版).浙江大学出版社
[2]杨魁.董雅丽.公关心理学.青岛出版社
[3]沙莲香.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张力行.公关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
[5]刘亮如.公关心理学.(1995年版).中国商业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