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突厥颉利破后,诸部落首领来降者”原文及译文赏析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突厥颉利文言文翻译

突厥颉利文言文翻译

颉利可汗,始为莫贺咄设,牙廷在五原之北。

薛举陷平凉,与颉利联合,帝患之。

遣光禄卿宇文歆赂颉利,使与举绝。

隋五原太守张长逊以隋乱时将他所属的五城都依附突厥。

宇文歆劝说颉利并归还五原地。

颉利在位时,多次逾越长城侵扰中国。

内政方面,颉利重用汉人赵德言,但德言“专其威福,多变更旧俗,政令烦苛”,引起突厥人的不满。

另外,颉利“又好信任诸胡而疏突厥”。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东突厥遭受雪灾,“杂畜多死,连年饥馑,民皆冻馁”。

但颉利反而加重了诸部的负担,“由是内外离怨,诸部多叛”。

唐太宗于贞观三年(629年)八月任命李靖为行军总管,出兵征伐东突厥。

贞观四年(630年)三月,颉利兵败阴山。

颉利余下部众数万,逃到铁山,遣使请求归附。

唐太宗允许。

但李靖担心其逃到更远而无法全歼,于是出兵,将其余众消灭。

颉利骑着千里马逃跑不成,李世军于碛口拦截,成功将其俘获。

唐军把颉利父子押送到长安。

唐太宗在他面前列举其罪,然后免其一死,安置他在唐长安城。

颉利不习惯长安生活,“郁郁不得志,与其家人或相对悲歌而泣”。

唐太宗打算封颉利为虢州刺史,颉利不愿赴任,改授右卫大将军。

此后,颉利可汗在唐朝度过余生,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在颉利可汗的统治下,东突厥国力强盛,多次侵扰唐朝边境,给唐朝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然而,由于颉利可汗的残暴统治和内部矛盾,东突厥逐渐衰落。

在唐太宗的英明领导下,唐朝逐渐强大起来,最终击败了东突厥,使其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总结颉利可汗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往往与统治者的才能和德行密切相关。

颉利可汗虽然一度强盛,但因其残暴统治和内部矛盾,最终导致东突厥的灭亡。

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贤明的统治者。

贞观政要安边第三十六

贞观政要安边第三十六

贞观政要安边第三十六【原文】贞观四年,李靖击突厥颉利①,败之,其部落多来归降者。

诏议安边之策,中书令温彦博议:“请于河南②处之。

准汉建武时,置降匈奴于五原③塞下,全其部落,得为捍蔽④,又不离其土俗,因而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之心,是含育之道⑤也。

”太宗从之。

秘书监魏徵曰:“匈奴自古至今,未有如斯之破败,此是上天剿绝,宗庙神武。

且其世寇中国,万姓冤仇,陛下以其为降,不能诛灭,即宜遣发河北,居其旧土。

秦、汉患之者若是,故时发猛将以击之,收其河南以为郡县。

陛下以内地居之,且今降者几至十万,数年之后,滋息⑥过倍,居我肘腋⑦,甫迩王畿⑧,心腹之疾,将为后患,尤不可处以河南也。

”温彦博曰:“天子之于万物也,天覆地载,有归我者则必养之。

今突厥破除,余落归附,陛下不加怜愍,弃而不纳,非天地之道,阻四夷之意,臣愚甚谓不可,宜处之河南。

所谓死而生之,亡而存之,怀我厚恩,终无叛逆。

”魏徵曰:“晋代有魏时,胡部落分居近郡,江统劝逐出塞外,武帝不用其言,数年之后,遂倾漉、洛。

前代覆车,殷鉴不远。

陛下必用彦博言,遣居河南,所谓养兽自遗患也。

”彦博又曰:“臣闻圣人之道,无所不通。

突厥余魂,以命归我,收居内地,教以礼法,选其酋首,遣居宿卫,畏威怀德,何患之有?且光武居河南单于于内郡,以为汉藩翰,终于一代,不有叛逆。

”又曰:“隋文帝劳兵马,费仓库,树立可汗,令复其国,后孤恩失信,围炀帝于雁门。

今陛下仁厚,从其所欲,河南、河北,任情居住,各有酋长,不相统属,力散势分,安能为害?”给事中杜楚客进曰:“北狄人面兽心,难以德怀,易以威服。

今令其部落散处河南,逼近中华,久必为患。

至如雁门之役,虽是突厥背恩,自由隋主无道。

中国以之丧乱,岂得云兴复亡国以致此祸?夷不乱华,前哲明训,存亡继绝,列圣通规。

臣恐事不师古,难以长久。

”太宗嘉其言,方务怀柔,未之从也。

卒用彦博策,自幽州至灵州,置顺、佑、化、长四州都督府以处之,其人居长安者近且万家。

薛万彻-旧唐书-薛万彻传原文及翻译

薛万彻-旧唐书-薛万彻传原文及翻译

薛万彻-旧唐书-薛万彻传原文及翻译薛万彻-旧唐书?薛万彻传原文及翻译薛万彻,雍州咸阳人,自?煌徙焉。

薛万彻隋左御卫大将军世雄子也。

世雄大业末卒于涿郡太守。

万彻少与兄万均随父在幽州,俱以武略为罗艺所亲待。

寻与艺归附高祖,授万均上柱国、永安郡公,万彻车骑将军、武安县公。

会窦建德率众十万来寇范阳,艺逆拒之。

万均谓艺曰:“众寡不敌,今若出门,百战百败,当以计取之。

可令羸兵弱马阻水背城为阵以诱之,观贼之势,必渡水交兵。

万均请精骑百人伏于城侧,待其半渡击之,破贼必矣。

”艺从其言。

建德果引军渡水,万均邀击,大破之。

明年,-----------------------------------------------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建德率众二十万复攻幽州,贼已攀堞,万均与万彻率敢死士百人从地道而出,直掩贼背击之,贼遂溃走。

及太宗平刘黑闼,引万均为右二护军,恩顾甚至。

隐太子建成又引万彻置于左右。

建成被诛,万彻率宫兵战于玄武门,鼓噪欲入秦府,将士大惧。

及枭建成首示之,万彻与数十骑亡于终南山。

太宗累遣使谕意,万彻释仗而来。

太宗以其忠于所事,不之罪也。

万均,贞观初历迁殿中少监。

柴绍之击梁师都,以万彻为副。

未至朔方数十里,突厥四面而至,官军稍却。

万均与万彻横出击之,斩其骁将,虏阵乱,因而乘之,杀伤被野。

鼓行而进,遂围师都。

俄而师都见杀,城降,突厥不敢来援。

万彻后从李靖击突厥颉利可汗于塞北,以功授统军,进爵郡公。

初,靖将击吐谷浑,请万彻同行。

及至贼境,与诸将各率百余骑先行,卒与虏数千骑相遇。

万彻单骑驰击之,虏无敢当者。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还谓诸将曰:“贼易与耳!”跃马复进,诸将随之,斩数千级,人马流血,勇冠三军。

又与万均破吐谷浑天柱王于赤水源,获其杂畜二十万计,追至河源。

上自出玄武门,与高士廉原文及翻译

上自出玄武门,与高士廉原文及翻译

上自出玄武门,与高士廉原文及翻译原文上自出玄武门,与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径诣渭水上,与颉利隔水而语,责以负约。

突厥大惊,皆下马罗拜。

俄而诸军继至,旌甲蔽野,颉利见执失思力不返,而上挺身轻出军容甚茁,有惧色。

上麾诸军使却而布陈,独留与颉利语,萧踽以上轻敌,叩马固谏。

上日:“吾筹之已熟,非卿所知,突厥所以敢倾国而来,直抵郊甸者,以我国内有难,朕新即位,诣我未能抗御蔽也。

我若示之以弱,闭门]拒守,虑必放兵大掠,不可复制。

故朕轻骑独出,示若轻之;又震曜军容,使知必战:出虏不意,使之失图。

虏入我地既深,必有惧心,故与战则克,与和则固矣。

制服突厥,在此一举,卿第观之!"是日,颉利来请和,诏许之。

上即日还宫。

乙酉,又幸城西,与颉利盟于便桥之上,突厥引|兵退。

萧踽请于上日:“突厥未和之时,诸将争战,陛下不许,臣等亦以为疑,既而虐自退,其策安在?”上日:“"吾观突厥之众虽多而不整君臣之志惟贿是求当其请和之时可汗独在水西达官皆来谒我我若醉而缚汐因袭击其夕势如拉朽"又命长孙无忌、李靖伏兵于圉州以待之,虎若奔归,伏兵邀其前,大军蹑其后,覆之如反掌耳。

所以不战者,吾即位日浅,国家未安,百姓未富,且当静以抚之。

一与虏战,所损甚多;虎结怨既深,惧而修备,则吾未可以得志矣。

故卷甲絷冬,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当自退,志意骄惰,不复设备。

然后养威伺衅,一举可灭也,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此之调矣。

卿知之乎?璃再拜.日:“非所及也。

翻译太宗亲自出玄武门,与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人骑马径直来到渭水边上,同颉利可汗隔着渭水对话,责备他背弃盟约。

突厥人大为吃惊,纷纷跳下马来,对着太宗罗列而拜。

一会儿,唐朝各军相继赶到,旗帜与盔甲遮盖了田野,颉利可汗看到执失思力没有回来,而太宗挺身而出,唐军阵容又很盛大,脸上现出恐惧神色。

太宗指挥各军退出一些地方来结成阵列,独自留下与颉利可汗交谈,萧璃认为太宗轻敌,勒住太宗的马执意劝阻。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贞观政要 李靖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贞观政要 李靖传》原文及翻译

《贞观政要·李靖传》原文及翻译原文:李靖,京兆三原人也。

隋大业末,为马邑郡丞.会高祖为太原留守,靖观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能而止。

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太宗亦加救靖,高祖遂舍之.武德中,以平萧铣、辅公祏功,历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太宗嗣位,召拜刑部尚书。

贞观二年,以本官检校中书令。

三年,转兵部尚书,为代州行军总管,进击突厥定襄城,破之。

突厥诸部落俱走碛北,北擒隋齐王暕之子杨道政,及炀帝萧后,送于长安.突利可汗来降,颉利可汗仅以身遁。

太宗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名书竹帛①。

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实古今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矣。

”以功进封代国公。

此后,颉利可汗大惧。

四年,退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内附。

又以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往迎颉利。

颉利虽外请降,而心怀疑贰.诏遣鸿胪卿唐俭、摄户部尚书将军安修仁慰谕之,靖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宽,乃选精骑赍二十日粮,引兵自白道袭之。

”公谨曰:“既许其降,诏使在彼,未宜讨击。

”靖曰:“此兵机也,时不可失。

"遂督军疾进。

行至阴山,遇其斥候千余帐,皆俘以随军。

颉利见使者甚悦,不虞官兵至也.靖前锋乘雾而行,去其牙帐七里,颉利始觉,列兵未及成阵,单马轻走,虏众因而溃散。

斩万余级,杀其妻隋义成公主,俘男女十余万,斥土界自阴山至于大漠,遂灭其国。

寻获颉利可汗于别部落,余众悉降。

太宗大悦,顾谓侍臣曰:“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往者国家草创,突厥强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颉利,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

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稽颡②,耻其雪乎!”群臣皆称万岁。

寻拜靖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赐实封五百户。

又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征吐谷浑,大破其国。

改封卫国公。

及靖身亡,有诏许坟茔制度依汉卫、霍故事,筑阙象突厥内燕然山、吐谷浑内碛石二山,以旌殊绩. (选自《贞观政要》)译文:李靖,陕西三原人。

太宗平突厥文言文翻译

太宗平突厥文言文翻译

太宗文皇帝讳世民,帝室之胄,天纵英才。

初,高祖受命,以帝有天下,分封为秦王。

及高祖崩,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构陷帝,帝不得已,遂举兵应天,平定内乱,即皇帝位,是为太宗。

突厥者,北狄之雄也。

自隋以来,侵扰中原,百姓苦之。

太宗即位,遂有平突厥之志。

初,突厥可汗阿史那咄苾,雄勇多智,有兼并天下之志。

太宗遣使往聘,咄苾傲慢不恭,竟不受聘。

太宗怒,遂发兵讨之。

太宗命李靖为将,统帅六军,北伐突厥。

李靖智勇双全,屡出奇计,大破突厥。

太宗亲率大军,北至阴山,与李靖会师。

太宗曰:“突厥虽强,然不足惧也。

吾以正义之师,平定天下,何惧于一隅之狄?”言罢,遂命李靖率军北进。

李靖率军至白道,与突厥前锋相遇。

突厥可汗阿史那咄苾,亲率大军迎战。

李靖布阵以待,太宗在阵后督战。

太宗见李靖指挥若定,心中大喜。

战至日暮,突厥军大败,阿史那咄苾仅以身免,逃回突厥。

太宗乘胜追击,直至漠北。

阿史那咄苾势穷力尽,乃遣使请降。

太宗许之,遂班师回朝。

太宗平突厥,威震四方。

突厥百姓,闻风丧胆,纷纷归附。

太宗以仁义待之,使之各安生业。

自此,突厥不敢再犯中原,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太宗平突厥之后,又灭高丽,平定辽东,威德远播。

太宗善用人才,虚怀纳谏,使得朝政清明,国力强盛。

太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后世称之“贞观之治”。

太宗平突厥,非一日之功。

其间,太宗屡经挫折,然志坚如磐石,终成大业。

太宗之平突厥,实为我国历史上之盛事。

太宗之才略,后世传颂不衰。

太宗平突厥文言文翻译:太宗文皇帝名世民,是帝室的后裔,天生具有卓越的才华。

起初,高祖受命,因为皇帝拥有天下,分封他为秦王。

等到高祖驾崩,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构陷皇帝,皇帝不得不起兵响应天命,平定内乱,即位成为皇帝,这就是太宗。

突厥,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强族。

自从隋朝以来,一直侵扰中原,百姓深受其苦。

太宗即位后,就有了平定突厥的志向。

起初,突厥的可汗阿史那咄苾,勇猛多智,有统一天下的野心。

太宗派遣使者前往聘娶,咄苾傲慢无礼,竟然不接受聘娶。

贞观四年突厥颉利为李靖所击败原文及译文解析

贞观四年突厥颉利为李靖所击败原文及译文解析

贞观四年突厥颉利为李靖所击败原文及译文解析贞观四年,突厥颉利为李靖所击败,其部落多来归降。

诏议安边之策。

中书令温彦博议:“请于河南处之,得为捍蔽,又不离其土俗,因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之心。

”太宗从之。

秘书监魏徵曰:“匈奴自古至今,未有如斯破败,此是上天剿绝。

陛下以其为降,不之诛,即宜遣发河北,居其旧土。

陛下以内地居之,且今降者几至十万,数年之后,滋息过倍,居我肘腋,将为后患,尤不可处以河南也。

”温彦博曰:“天子之于万物也,有归我者则必养之。

今突厥破除,余落归附,陛下弃而不纳,非天子之道,臣愚亦谓不可,宜处之河南。

”魏徵曰:“晋代有魏时,胡部落分居近郡,江统劝逐出塞外,武帝不听其言,数年之后,遂倾漉、洛,前车之鉴也。

陛下必用彦博言,遣居河南,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彦博又曰:“臣闻圣人之道,无所不通。

突厥余魂,以命归我,收居内地,教以礼法,选其酋首,遣居宿卫,畏威怀德,何患之有?”又曰:“隋文帝劳兵马费仓库树立可汗令复其国后孤恩失信围炀帝于雁门。

今陛下仁厚,从其所欲,河南、河北,任情居住,各有酋长,不相统属,力散势分,安能为害?”给事中杜楚客进曰:“北狄人面兽心,难以德怀,易以威服。

今令其部落散处河南,逼近中华,久必为患。

至如雁门之役,虽是突厥背恩,自由隋主无道。

中国以之丧乱,岂得云兴复亡国以致此祸?夷不乱华,前哲明训,存亡继绝,列圣通规。

臣恐事不师古,难以长久。

”太宗嘉其言,方务怀柔,未之有也。

卒用彦博策,自幽州至灵州,置顺、佑、化、长四州都督府以处之,其人居长安者且万家。

(《贞观政要·安边》,有删改)4.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则实空虚之地实:充实B.文中的“河北”“河南”是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大致等同于今天的河北省和河南省。

C.江统劝逐出塞外劝:劝说D.“者”作为文言虚词,主要用作代词、助词和语气词,在本文中的“者”都是用作代词。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突厥颉利为李靖所击败②今陛下仁厚,从其所欲B.①且今降者几至十万②其人居长安者且万家C.①陛下以内地居之②突厥余魂,以命归我D.①天子之于万物也②何患之有6.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隋文帝∕劳兵马费仓库∕树立可汗令∕复其国后∕孤恩失信∕围炀帝于雁门B.隋文帝劳兵马∕费仓库∕树立可汗∕令复其国∕后孤恩失信∕围炀帝于雁门C.隋文帝∕劳兵马费仓库∕树立可汗∕令复其国后∕孤恩失信∕围炀帝于雁门D.隋文帝劳兵马∕费仓库∕树立可汗令∕复其国∕后孤恩失信∕围炀帝于雁门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如何安置受降的突厥部落,朝中大臣温彦博和魏徵针锋相对,各抒己见,莫衷一是。

《卷二-论任贤》(贞观政要)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卷二-论任贤》(贞观政要)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贞观政要》卷二·论任贤关于贞观政要《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

全书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争议、劝谏、奏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治同军政思想,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

论任贤原文房玄龄,齐州临淄人也。

初仕隋,为隰城尉。

坐事,除名徙上郡。

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

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

玄龄既遇知己,遂罄竭心力。

是时,贼寇每平,众人竞求金宝,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与之潜相申结,各致死力。

累授秦王府记室,兼陕东道大行台考功郎中。

玄龄在秦府十余年,恒典管记。

隐太子、巢刺王以玄龄及杜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高祖,由是与如晦并遭驱斥。

及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召玄龄、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閤谋议。

及事平,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左庶子。

贞观元年,迁中书令。

三年,拜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封梁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

既总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

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疏贱。

论者称为良相焉。

十三年,加太子少师。

玄龄自以一居端揆十有五年,频抗表辞位,优诏不许。

十六年,进拜司空,仍总朝政,依旧监修国史。

玄龄复以年老请致仕,太宗遣使谓曰:“国家久相任使,一朝忽无良相,如失两手。

公若筋力不衰,无烦此让。

自知衰谢,当更奏闻。

”玄龄遂止。

太宗又尝追思王业之艰难,佐命之匡弼,乃作《威凤赋》以自喻,因赐玄龄,其见称类如此。

杜如晦,京兆万年人也。

武德初,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俄迁陕州总管府长史。

时府中多英俊,被外迁者众,太宗患之。

记室房玄龄曰:“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

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

若大王守藩端拱,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

《贞观政要》卷九·论安边原文及译文

《贞观政要》卷九·论安边原文及译文

《贞观政要》卷九·论安边原文及译文贞观四年,李靖击突厥颉利,败之,其部落多来归降者。

诏议安边之策,中书令温彦博议:“请于河南处之。

准汉建武时,置降匈奴于五原塞下,全其部落,得为捍蔽,又不离其土俗,因而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之心,是含育之道也。

”太宗从之。

秘书监魏征曰:“匈奴自古至今,未有如斯之破败,此是上天剿绝,宗庙神武。

且其世寇中国,万姓冤仇,陛下以其为降,不能诛灭,即宜遣发河北,居其旧土。

匈奴人面兽心,非我族类,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

秦、汉患之者若是,故时发猛将以击之,收其河南以为郡县。

陛下以内地居之,且今降者几至十万,数年之后,滋息过倍,居我肘腋,甫迩王畿,心腹之疾,将为后患,尤不可处以河南也。

”温彦博曰:“天子之于万物也,天覆地载,有归我者则必养之。

今突厥破除,余落归附,陛下不加怜愍,弃而不纳,非天地之道,阻四夷之意,臣愚甚谓不可,宜处之河南。

所谓死而生之,亡而存之,怀我厚恩,终无叛逆。

”魏征曰:“晋代有魏时,胡部落分居近郡,江统劝逐出塞外,武帝不用其言,数年之后,遂倾瀍、洛。

前代覆车,殷鉴不远。

陛下必用彦博言,遣居河南,所谓养兽自遗患也。

”彦博又曰:“臣闻圣人之道,无所不通。

突厥余魂,以命归我,收居内地,教以礼法,选其酋首,遣居宿卫,畏威怀德,何患之有?且光武居河南单于于内郡,以为汉藩翰,终于一代,不有叛逆。

”又曰:“隋文帝劳兵马,费仓库,树立可汗,令复其国,后孤恩失信,围炀帝于雁门。

今陛下仁厚,从其所欲,河南、河北,任情居住,各有酋长,不相统属,力散势分,安能为害?”给事中杜楚客进曰:“北狄人面兽心,难以德怀,易以威服。

今令其部落散处河南,逼近中华,久必为患。

至如雁门之役,虽是突厥背恩,自由隋主无道。

中国以之丧乱,岂得云兴复亡国以致此祸?夷不乱华,前哲明训,存亡继绝,列圣通规。

臣恐事不师古,难以长久。

”太宗嘉其言,方务怀柔,未之从也。

卒用彦博策,自幽州至灵州,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以处之,其人居长安者近且万家。

击破突厥文言文翻译

击破突厥文言文翻译

原文:天宝十四载,突厥叛,犯我边疆。

唐玄宗命郭子仪为元帅,统兵讨之。

郭子仪以神武之姿,临危受命,遂帅精锐之师,北征突厥。

时突厥兵马甚众,连营千里,氛嚣塞天。

郭子仪曰:“突厥虽强,然其众散,无坚阵,可一鼓而破也。

”乃选锐卒五千,分为两队,以奇兵击其左右翼,自率大军继其后。

战鼓擂擂,旌旗蔽日,突厥大惊,遂溃不成军。

郭子仪麾下,将勇兵强,锐不可当。

突厥将阿史那翰磨,勇猛善战,独与郭子仪对垒。

翰磨挥舞铁骑,驰骋疆场,势如破竹。

郭子仪亲率敢死之士,与翰磨激战,终将其斩于马下。

突厥将士见状,无不丧胆,遂纷纷溃逃。

是役也,唐军大获全胜,斩首数千级,俘获无数。

突厥之众,悉数投降,边疆得以安宁。

唐玄宗大悦,封郭子仪为定国公,赐予金币无数。

译文:在天宝十四年,突厥叛乱,侵犯我国边疆。

唐玄宗任命郭子仪为元帅,统领军队讨伐突厥。

郭子仪以英勇的气概,在危难之际接受命令,于是率领精锐之师,北征突厥。

当时突厥的兵马众多,连营千里,气焰嚣张,遮天蔽日。

郭子仪说:“突厥虽然强大,但是他们的军队分散,没有坚固的阵势,我们可以一鼓作气将其击破。

”于是挑选精锐士兵五千人,分为两队,用奇兵攻击他们的左右翼,自己率领大军紧随其后。

战鼓声声,旌旗遮日,突厥军队大惊失色,于是溃不成军。

郭子仪麾下的将领勇猛,士兵强悍,锐不可当。

突厥将领阿史那翰磨,勇猛善战,独自与郭子仪对阵。

翰磨挥舞铁骑,驰骋疆场,如同破竹之势。

郭子仪亲自率领敢死之士,与翰磨激烈交战,最终将其斩于马下。

突厥将士见状,无不丧胆,于是纷纷溃逃。

这场战役,唐军大获全胜,斩首数千级,俘获无数。

突厥的军队全部投降,边疆得以安宁。

唐玄宗非常高兴,封郭子仪为定国公,赐予大量金币。

击破突厥,不仅彰显了唐朝的军威,也体现了我国古代将士们的英勇无畏。

此战之后,边疆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成为千古传颂的佳话。

《贞观政要》卷九·论征伐原文及译文.doc

《贞观政要》卷九·论征伐原文及译文.doc

《贞观政要》卷九·论征伐原文及译文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贞观政要》卷九·论征伐原文及译文,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查看。

卷九·论征伐武德九年冬,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以其众二十万,至滑水便桥之北,遣酋帅执矢思力入朝为觇,自张声势云:“二可汗总兵百万,今已至矣。

”乃请返命。

太宗谓曰:“我与突厥面自和亲,汝则背之,我无所愧,何辄将兵入我畿县,自夸强盛?我当先戮尔矣!”思力惧而请命。

萧瑀、封德彝等请礼而遣之,太宗曰:“不然。

今若放还,必谓我惧。

”乃遣囚之。

太宗曰:“颉利闻我国家新有内难,又闻朕初即位,所以率其兵众直至于此,谓我不敢拒之。

朕若闭门自守,虏必纵兵大掠。

强弱之势,在今一策。

朕将独出,以示轻之,且耀军容,使知必战。

事出不意,乖其本图,制服匈奴,在兹举矣。

”遂单马而进,隔津与语,颉利莫能测。

俄而六军继至,颉利见军容大盛,又知思力就拘,由是大惧,请盟而退。

贞观初,岭南诸州奏言高州酋帅冯盎、谈殿阻兵反叛。

诏将军蔺謩发江、岭数十州兵讨之。

秘书监魏征谏曰:“中国初定,疮痍未复,岭南瘴疬,山川阻深,兵运难继,疾疫或起,若不如意,悔不可追。

且冯盎若反,即须及中国未宁,交结远人,分兵断险,破掠州县,署置官司。

何因告来数年,兵不出境?此则反形未成,无容动众。

陛下既未遣使人就彼观察,即来朝谒,恐不见明。

今若遣使,分明晓谕,必不劳师旅,自致阙庭。

”太宗从之,岭表悉定。

侍臣奏言:“冯盎、谈殿往年恒相征伐,陛下发一单使,岭外帖然。

”太宗曰:“初,岭南诸州盛言盎反,朕必欲讨之,魏征频谏,以为但怀之以德,必不讨自来。

既从其计,遂得岭表无事,不劳而定,胜于十万之师。

”乃赐征绢五百匹。

贞观四年,有司上言:“林邑蛮国,表疏不顺,请发兵讨击之。

”太宗曰:“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故汉光武云:‘每一发兵,不觉头须为白。

’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也。

苻坚自恃兵强,欲必吞晋室,兴兵百万,一举而亡。

贞观政要·安边(2)原文-翻译-全文

贞观政要·安边(2)原文-翻译-全文

贞观政要·安边(2)原文|翻译|全文【原文】自突厥颉利破后,诸部落首领来降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

惟拓跋不至,又遣招慰之,使者相望于道。

凉州都督李大亮以为于事无益,徒费中国,上疏曰: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

中国百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安,未之有也。

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故《春秋》云: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

自陛下君临区宇,深根固本,人逸兵强,九州殷富,四夷自服。

今者招致突厥,虽入提封,臣愚稍觉劳费,未悟其有益也。

然河西民庶,镇御藩夷,州县萧条,户口鲜少,加因隋乱,减耗尤多,突厥未平之前,尚不安业,匈奴微弱以来,始就农亩,若即劳役,恐致防损,以臣愚惑,请停招慰。

且谓之荒服者,故臣而不纳。

是以周室爱民攘狄,竟延八百之龄;秦王轻战事胡,故四十载而绝灭。

汉文养兵静守,天下安丰;孝武扬威远略,海内虚耗,虽悔轮台,追已不及。

至于隋室,早得伊吾,兼统鄯善,且既得之后,劳费日甚,虚内致外,竟损无益。

远寻秦、汉,近观隋室,动静安危,昭然备矣。

伊吾虽已臣附,远在藩碛,民非夏人,地多沙卤。

其自竖立称藩附庸者,请羁縻受之,使居塞外,必畏威怀德,永为藩臣,盖行虚惠而收实福矣。

近日突厥倾国入朝,既不能俘之江淮,以变其俗,乃置于内地,去京不远,虽则宽仁之义,亦非久安之计也。

每见一人初降,赐物五匹,袍一领,酋长悉授大官,禄厚位尊,理多糜费。

以中国之租赋,供积恶之凶虏,其众益多,非中国之利也。

太宗不纳。

【译文】自从突厥颉利兵败后,凡有突厥部落的首领前来归降,大唐政府都把他们封为将军中郎将,在朝堂上,突厥五品以上的官员就有一百多人,与大唐自己的官员几乎各占一半。

突厥各族中,只有拓跋氏没有归顺,唐太宗派人前去招安,使者来来往往,不绝于道。

凉州都督李大亮认为这样做徒劳无益,只会白白地消耗财物,于是上疏说:我认为,要安抚边远地区的人,首先应当使内陆的人安定。

【诗歌鉴赏】旧唐书李大亮传原文及翻译

【诗歌鉴赏】旧唐书李大亮传原文及翻译

【诗歌鉴赏】旧唐书?李大亮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李大亮传原文李大亮,雍州泾阳人。

后魏度支尚书琰之曾孙也。

其先本居陇西狄道,代为著姓。

祖纲,后魏南岐州刺史。

父充节,隋朔州总管、武阳公。

大亮少有文武才干,隋末,署韩国公庞玉行军兵曹。

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

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

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

躬捕寇盗,所击辄平。

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下书劳之,赐马一匹、帛五十段。

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请降。

大亮又杀所乘马,以与之宴乐,徒步而归。

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

高祖大悦,超拜金州总管府司马。

时王世充遣其兄子弘烈据襄阳,令大亮安抚樊、邓,以图进取。

大亮进兵击之,所下十余城。

高祖下书劳勉,迁安州刺史。

又令徇广州巴东,行次九江,会辅公?反,大亮以计擒公?将张善安。

公?寻遣兵围猷州,刺史左难当婴城自守,大亮率兵进援,击贼破之。

以功赐奴婢百人,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

高祖闻而嗟异,复赐婢二十人,拜越州都督。

贞观元年,转交州都督,封武阳县男。

在越州写书百卷,及徙职,皆委之廨宇。

寻召拜太府卿,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

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

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

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

"太宗下之书曰:"以卿兼资文武,志怀贞确,故委藩牧,当兹重寄。

比在州镇,声绩远彰,念此忠勤,无忘寤寐。

使遣献鹰,遂不曲顺,论今引古,远献直言,披露腹心,非常恳到,览用嘉叹,不能便已。

有臣若此,朕复何忧!宜守此诚,终始若一。

古人称一言之重,侔于千金,卿之此言,深足贵矣。

今赐卿胡瓶一枚,虽无千镒之重,是朕自用之物。

"又赐荀悦《汉纪》一部,下书曰:"卿立志方直,竭节至公,处职当官,每副所委,方大任使,以申重寄。

《新唐书·苏烈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苏烈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苏烈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新唐书·苏烈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苏烈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苏烈,字定方,翼州武邑人。

定方骁悍有气决,年十五,从父战,数先登陷阵。

贞观初,从李靖袭突厥颉利于碛口,率教马二百为前锋,乘雾行,去贼一里许,雾霁,见牙帐,驰杀数十百人,余党悉降。

从葱岭道大总管程知节征贺鲁,至鹰娑川,定方始休士,见尘起,率精骑五百,逾岭驰捣贼营,贼众大溃。

副总管王文度疾其功,谬谓知节琦:“贼虽走,军死伤者众。

今当结辎重陈间,被甲而趋,贼来即战,是谓万全。

”又矫制收军不深入。

定方说知节曰:“天子诏讨贼,今反自守,付功之立哉?且公为大将,而阃外之事不得专,顾副将乃得专之,胡不囚文度待天子命?”不从。

至怛笃城,有胡人降,文度猥曰:“师还而降,且为贼,不如杀之,取其赀。

”定方曰:“此乃自作贼耳,宁曰伐叛!”及分财,定方一不取。

高宗知之,比知节等还,悉下吏,当死,贷为民。

摧定方伊丽道行军大总管,复征贺鲁。

贺鲁率十姓兵十万拒战,轻定方兵少,舒左右翼包之。

趸方令步卒据高,攒槊外向,亲引劲骑阵北原,贼三突步阵,不能入,定方因其乱击之,鏖战三十里,斩首数万级,贼大奔。

会大雪,吏请少休,定方曰:“虏恃雪,方止舍,谓我不能进,若纵使远遁,则莫能擒。

”遂勒兵进至双河,距贺鲁所百里,下令阵而行,薄金牙山。

方贺鲁将畋,定方纵击,破其牙下数万人。

会思结阙俟斤都曼复叛,诏定方还为安抚大使。

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蚤夜驰三百里,至其所。

都曼计穷,遂面缚降。

俘献于乾阳殿,有司请论如法。

定方顿首请印:“臣向谕痤下意,许以不死,愿丐其命。

”帝曰:“朕为卿全信。

”乃宥之。

葱岭以西遂定。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六》)译文:苏烈,字定方,是冀州武邑人.苏定方骁勇彪悍很有胆气,十五岁时,追随父亲作战,多次率先攻入敌阵.贞观初年,随从李靖在碛口袭击突厥颉利(可汗),率领二百名持弓弩的士兵做先锋,乘雾行进,距离贼兵大约一里,浓雾消散,看见突厥可汗以象牙装饰的营帐,骑马杀死数十百人。

《旧唐书唐休传》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唐休传》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唐休传》原文及翻译原文:唐休?,京兆始平人也。

休?少以明经擢第。

调露中,单于突厥背叛,诱扇奚、契丹侵掠州县,后奚、羯胡又与桑乾突厥同反。

都督周道务遣休?将兵击破之于独护山,斩获甚众,超拜丰州司马。

永淳中,突厥围丰州,朝议欲罢丰州,徙百姓于灵、夏,休?以为不可,上书,朝廷从其言,丰州复存。

久视元年秋,吐蕃大将?莽布支率骑数万寇凉州。

休?以数千人往击之,临阵登高,望见贼衣甲鲜盛,谓麾下曰:“自钦陵死赞婆降?莽布支新知贼兵欲曜威武故其国中贵臣酋豪子弟皆从之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

”乃被甲先登,与贼六战六克,大破之,斩其副将二人,获首二千五百级,筑京观而还。

是后休? 入朝,吐蕃亦遣使来请和,因宴屡觇休?。

则天问其故,对曰:“往岁洪源战时,此将军雄猛无比,杀臣将士甚众,故欲识之。

”则天大加叹异。

休?尤谙练边事,自碣石西逾四镇,绵亘万里,山川要害,皆能记之。

长安中,西突厥乌质勒与诸蕃不和,举兵相持,安西道绝,表奏相继。

则天令休? 与宰相商度事势,俄顷间草奏,便遣施行。

后十余日,安西诸州表请兵马应接,程期一如休?所画。

则天谓休?曰:“恨用卿晚。

”以契丹入寇,授安东都护。

时中宗在春宫,将行,进启于皇太子曰:“张易之兄弟幸蒙宠遇,数侍宴禁中,纵情失礼,非人臣之道,惟加防察。

”中宗即位,顾谓曰:“卿曩日直言,朕今不忘。

初欲召卿计事,但以遐远,兼怀北狄之忧耳。

”景龙二年,致仕于家,年力虽衰,进取弥锐。

时尚宫贺娄氏颇关预国政,凭附者皆得宠荣,休?乃为其子娶贺娄氏养女为妻,因以自达。

休?年逾八十,而不知止足,依托求进,为时所讥。

休?初得封时,以绢数千匹分散亲族,又以家财数十万大开茔域,备礼葬其五服之亲,时人称之。

延和元年七月薨,年八十六,赠荆州大都督,谥曰忠。

译文:唐休?,是京兆始平人。

他年轻时考中明经科。

调露年间,单于突厥背叛朝廷,引诱煽动奚、契丹侵犯掠夺州县,后来奚、羯胡又与桑乾突厥一同谋反。

都督周道务派遣唐休?领兵在独护山打败了叛军,斩杀俘虏了很多叛兵,唐休?因此被破格授任丰州司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突厥颉利破后,诸部落首领来降者”
原文及译文赏析原文及翻译
自突厥颉利破后,诸部落首领来降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

惟拓跋不至,又遣招慰之,使者相望于道。

凉州都督李大亮以为于事无益,徒费中国,上疏曰:“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

中国百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

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故《春秋》云:‘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

’自陛下君临区宇,深根固本,人逸兵强,九州殷富,四夷自服。

今者招致突厥,虽入提封①,臣愚稍觉劳费,未悟其有益也。

然河西民庶,镇御藩夷,州县萧条,户口鲜少,加因隋乱,减耗尤多,突厥未平之前,尚不安业,匈奴微弱以来,始就农亩,若即劳役,恐致妨损,以臣愚惑,请停招慰。

且谓之荒服者,故臣而不纳。

是以周室爱民攘狄,竟延八百之龄;秦王轻战事胡,故四十载而绝灭。

汉文养兵静守,天下安丰;孝武扬威远略,海内虚耗,虽悔轮台,追已不及。

至于隋室,早得伊吾,兼统鄯善,且既得之后,劳费日甚,虚内致外,竟损无益。

远寻秦、汉,近观隋室,动静安危,昭然备矣。

伊吾虽已臣附,远在藩碛,民非夏人,地多沙卤。

其自竖立称藩附庸者,请羁縻受之,使居塞外,必畏威怀德,永为藩臣,盖行虚惠而收实福矣。

近日突厥倾国入朝,既不
能俘之江淮,以变其俗,乃置于内地,去京不远,虽则宽仁之义,亦非久安之计也。

每见一人初降,赐物五匹,袍一领,酋长悉授大官,禄厚位尊,理多糜费。

以中国之租赋,供积恶之凶虏,其众益多,非中国之利也。

”太宗不纳。

十三年,太宗幸九成宫。

突利可汗弟中郎将阿史那结社率阴结所部,并拥突利子贺罗鹘夜犯御营,事败,皆捕斩之。

太宗自是不直突厥,悔处其部众于中国,还其旧部于河北,建牙②于故定襄城,立李思摩为乙弥泥熟俟利苾可汗以主之。

因谓侍臣曰:“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

初不纳魏徵言,遂觉劳费日甚,几失久安之道。


(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提封:指国内、四境之内。

②建牙:建立官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绥:击败
B.戎狄豺狼,不可厌也厌:厌倦
C.孝武扬威远略略:谋略
D.并拥突利子贺罗鹘夜犯御营犯:侵犯
解析A.绥,安抚;B.厌,满足;C.略,侵略。

答案D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化中国以信斧斤以时入山林
B.未悟其有益也其孰能讥之乎
C.若即劳役,恐致妨损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因谓侍臣曰因之以饥馑
解析A.用,介词/按照,介词;B.这种做法,代词/表示反问语气,副词;C.如果,连词;D.于是,就,连词/接着,动词。

答案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从突厥颉利可汗被打败后,有很多归降的部落首领在朝廷做官,五品以上官员的人数几乎达到了在朝官员的一半。

B.太宗派遣使者招降鲜卑拓跋氏,凉州都督李大亮认为这样做没有益处,上疏陈述理由,但太宗没有采纳他的奏言。

C.都督李大亮认为,招降突厥会耗费国家财力,妨碍百姓的耕作,引起百姓反感,百姓不能接纳他们,对中原没有益处。

D.贞观十三年,突利可汗的弟弟发动叛乱,最后兵败被杀。

太宗因此后悔以前的做法,就让突厥旧部回到黄河以北居住。

解析“引起百姓反感,百姓不能接纳他们”文中没有这样的内容。

答案C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是以周室爱民攘狄,竟延八百之龄;秦王轻战事胡,故四十载而绝灭。

(6分)
(2)初不纳魏徵言,遂觉劳费日甚,几失久安之道。

(4分)
答案(1)所以周天子爱民而排除外族,就延续了八百年的帝业;
秦始皇轻率发动战争对付胡人,所以四十年便绝灭了。

(2)当初,我不采纳魏徵的建议,终于感觉到烦劳破费一天比一天厉害,几乎失去了长治久安的好方法。

参考译文
自从突厥颉利被打败后,来归降的各部落首领,都封为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官员就有一百多人,几乎达到了在朝任职官员的一半。

当时只有鲜卑拓跋氏没有归降,唐太宗又派遣使者安抚招降,使者来来往往,不绝于道。

凉州都督李大亮认为这样做无济于事,只能使国家破费,于是上疏说:“臣下听说要安抚远邦必先安定近邦。

中原的百姓,是天下的根本,四方藩邦之人,犹如枝叶,损伤根本来使枝叶繁茂,来求得长久的平安,没有这样的事。

自古以来,贤明的君主用信义来教化中原,用权变来驾驭藩邦。

所以《春秋》说:‘戎、狄如同豺狼,不能满足;华夏各国是与我们亲近的,不能抛弃。

’自从陛下统治天下,十分注意巩固根本,老百姓生活安乐,兵力得到了加强,九州之内殷实富足,四方夷狄自然臣服。

如今朝廷招降突厥,虽然他们加入我朝版图,臣下愚蠢,觉得烦劳破费,没有领会到这种做法有什么益处。

黄河以西的百姓,有镇守和防御藩邦的作用,但这里州县萧条,人口稀少。

再加上隋末战乱,破坏和耗费特别多,突厥未平定之前,他们尚未安定生产,匈奴势力衰弱后,百姓才开始回到田地中,如果马上役使他们,恐怕会妨碍他们耕作、损害他们利益。

以臣的想法,请求陛下停止安抚招降。

并且称为蛮荒的外邦,即使愿意臣服也不要接纳。

所以周天子爱民而排除外族,就延续了八百年的
帝业;秦始皇轻率发动战争对付胡人,所以四十年便绝灭了。

汉文帝养兵镇守,天下丰收安宁;汉武帝张扬威名向边远地区扩张,致使天下空虚损耗殆尽,后来虽然有轮台之悔,但已追悔莫及了。

至于到了隋代,很早就夺取了伊吾,后又征服了鄯善,得到之后才知道为此而损耗的日渐增多,招徕了外邦却使国内空虚,只有损害没有益处。

远察秦、汉,近看隋代,他们的动静变化,国家的安宁危亡,都是非常明显的事实。

伊吾虽已臣服,但远在边关荒漠之地,那里的人不是华夏种族,土地也多荒漠盐碱。

对于那些前来归附的人,请安抚他们,收留他们,让他们居住在塞外,这样他们必定对大唐心怀畏惧又感恩戴德,永远做大唐的藩臣,这是施行名义上的恩惠而收取实在的利益。

近日突厥倾国进入我朝,既不能让他们到江淮之地去生活,改变他们的风俗,而安置到黄河以南的内地,离京城不远,虽然这是宽大仁慈的义举,但并非久安之计。

何况对每一个初降的人,都赏赐给他们布五匹,袍子一件,酋长全都授予大官,俸禄优厚,地位尊贵,自然也就花费极多。

用中原百姓上缴的租赋,来供养那些凶恶顽固的俘虏,他们的数量又如此之多,这对中原是非常不利的。

”唐太宗没有采纳他的奏言。

贞观十三年,太宗亲临九成宫。

突利可汗的弟弟中郎将阿史那结社率暗地里集结部众,并支持突利可汗的儿子贺罗鹘乘夜侵袭太宗的御营。

事情败露后,他们都被捕获并斩首。

太宗从此不再信任突厥,并后悔在内地安置他们的部众,于是将他们遣送回黄河以北地区,让他们在原来的定襄城建立官署,立李思摩为乙弥泥熟俟利苾可汗来统率他们。

事后,唐太
宗就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中原的百姓,实在是天下的根本,四方藩邦之人,犹如枝叶,损伤根本来使枝叶繁茂,来求得国家长治久安,没有这样的事。

当初,我不采纳魏徵的建议,终于感觉到烦劳破费一天比一天厉害,几乎失去了长治久安的好方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