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呼吸道病毒
医疗:2.呼吸道病毒、消化道病毒.
•思考题
1.呼吸道病毒常见种类有哪些? 2.根据流感病毒核心抗原的不同,将其分为——
、——、——型;最易发生抗原变异,可引起世 界性流行的是 —— 型。 3. 可引起胎儿畸形的呼吸道病毒是——。 4.人类肠道病毒包括哪几种? 5.肠道病毒经 —— 传播,引起小儿麻痹症的病原 体是——。 6.易引起夏、秋季婴幼儿腹泻的病毒是—— 7.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 ——。
4.F因子作用于易感细胞,形成
嗜酸性包涵体
5.抗原性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但自20世纪
80年代以来发现有抗原漂移现象)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染源→急性期麻疹患者 2.传播方式→由飞沫经呼吸道感染 3.易感者→6个月~5周岁儿童 4.潜伏期→约1~2周,易感人群中发病率占90%以上 5.流行季节→冬春季节 6.所致疾病→麻疹
侵入延髓:呼吸障碍、心衰、死亡
脊髓灰质患者
三、其他肠道病毒
(一)柯萨奇病毒 (二)埃可病毒 (三)新肠道病毒(68~71型)
• 致病特点是在肠道中增殖,却很少引起肠道疾病(见 教材P257,表27-1 )
• 不同的型别可引起相同的临床综合症,同型病毒也可 引起不同的临床疾病 肠道病毒71型主要侵犯儿童,可引起脑炎、脑膜 炎、类脊髓灰质炎和手足口病。
5.潜伏期→约2~3周,好发于冬春季节
6.易感者→6个月~15周岁以下儿童 腮腺肿大
主要症状 发热
7.所致疾病→流行性腮腺炎
乏力等
合并症:睾丸炎等
8.病后获牢固免疫力
腮腺炎患儿
第三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
主要有腺病毒、风疹病毒、冠状病毒等
• 风疹病毒主要特点: 1.病毒体呈球形,RNA型核酸,具有包膜 2.只有一个血清型,病后免疫力牢固 3.人是唯一宿主,由飞沫传播 4.儿童是主要易感者,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 5. 所致疾病→风疹(发烧即出,足心、手心不出) 儿童感染后症状轻 成人感染症状重 孕妇感染后危害最大→致胎儿畸形, 出生后风疹综合症等
呼吸道病毒的微生物学检验
如不能直接确定菌属或种的细菌,可报告 “痰液涂片查见革兰×性×菌”。如果痰片 中均为鳞状上皮细胞,则应视为不合格标本。
8
痰液标本检验操作流程
3.分离培养
取经过前处理的痰液标本分别接种血平板、
巧克力平板和中国蓝平板。巧克力平板置 5%—10% CO2 环境培养,其他平板于普通环 境35℃孵育18—24h 。根据菌落形态,细菌 染色观察,进一步进行鉴定。
6
痰液标本检验操作流程
2、涂片检查:挑选痰液中脓、血性部分涂 片,干燥固定后,进行革兰染色镜检。 如发现形态典型、有特殊结构,初步可以 确定所属菌属或种的细菌,可直接报告。 如查见革兰阳性葡萄状排列的球菌,可报 告“痰液涂片查见革兰阳性球菌,形似葡萄 状”;
7
痰液标本检验操作流程
如查见革兰阳性双球菌、矛头状、有明显 荚膜时,可报告“痰液涂片查见革兰阳性双 球菌,形似肺炎球菌”。
11
结果报告
1.如发现可疑致病菌落,则进行涂片染色观察、 生化反应及血清学鉴定得出报告“检出x x细菌, 并报告该菌在培养基中的大慨比例”; 2.如无致病菌落生长,则继续培养至48h,平板 上均为咽部正常菌群生长,无可疑致病菌落生长, 则报告“正常菌群生长”; 3.如虽在平板上未发现特定的致病菌,但某种常 居菌比正常情况明显增多或近似纯培养,考虑可 能菌群失调或菌群交替症,也可进行鉴定后报告 “x x菌纯培养”或“x x菌生长旺盛”。
13
12
注意事项
1.上呼吸道标本要及时送检,防止干燥。 采集时尽量避免正常菌群的污染。 2.痰液标本最好采取晨痰。 3.上呼吸道有大量的正常菌群,正常情况 下这些细菌并不致病,但在机体抵抗力下 降或某些因素作用下,可以侵入下呼吸道 致病。特别是在抗生素作用下或在大量正 常菌群掩盖下,致病菌难以检出。
预防疾控微生物检验技术:呼吸道病毒考试试题(最新版)
预防疾控微生物检验技术:呼吸道病毒考试试题(最新版)1、单选最易发生抗原变异,造成流感大流行的是()最易发生抗原变异,造成流感大流行的是A.甲型流感病毒B.乙型流感病毒C.丙型流感病毒D.副流感病毒E.呼(江南博哥)吸道合胞病毒正确答案:A2、单选流感病毒抗原变异的意义在于()A.引起血凝现象B.增强病毒的侵袭力C.易于在鸡胚尿囊腔生长D.抗原性增强E.导致新亚型出现造成流感大正确答案:E3、单选流感特异预防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A.病毒的抗原性弱B.有很多不同亚型病毒同时流行C.甲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极易发生变异D.活疫苗出现毒力返祖E.亚单位疫苗免疫力维持时间短正确答案:C4、单选从流感病人的咽漱液中分离流感病毒,最好将标本接种于()A.小鼠腹腔B.鸡胚羊膜腔C.鸡胚尿囊腔D.人胚羊膜细胞E.Hela细胞正确答案:B5、多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有A.流感病毒B.风疹病毒C.麻疹病毒D.呼吸道合胞病毒E.副流感病毒正确答案:B, C6、多选有关“流感病毒”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有关"流感病毒"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为分节段的RNA病毒B.易发生抗原性变异C.核衣壳上有血凝素D.易在鸡胚中生长繁殖E.可引起人兽共患病正确答案:A, B, D, E7、多选风疹病毒的传播途径有()A.皮肤接触B.呼吸道C.垂直传播D.消化道E.媒介昆虫叮咬正确答案:B, C8、单选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属于()A.衣壳B.核心C.包膜D.刺突E.壳粒正确答案:D9、单选下列哪种病毒不属RNA病毒()A.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C.呼吸道合胞病毒D.风疹病毒E.腺病毒正确答案:E10、单选为预防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禁忌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的人群是()A.育龄期女青年B.结婚登记时的女青年C.注射过抗风疹人血清免疫球蛋白孕妇D.妊娠妇女(孕妇)E.1岁以上的少年儿童正确答案:B11、单选划分流感病毒亚型是依据()A.核蛋白抗原B.M蛋白抗原C.HA和NAD.核酸类型E.培养特性正确答案:C12、多选流感易造成大流行的原因有()A.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易发生变异B.流感病毒可经飞沫和密切接触方式迅速传播C.人群对新亚型缺乏免疫力D.缺乏有效的流感疫苗E.流感病毒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正确答案:A, B, C, D13、单选孕妇在怀孕期最初3个月感染哪种病毒可能引起胎儿先天性畸形()A.风疹病毒B.腺病毒C.腮腺炎病毒D.柯萨奇病毒E.ECHO病毒正确答案:A14、单选甲型流感病毒亚型划分的依据是()A.脂蛋白B.包膜上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C.内膜蛋白D.可溶性抗原E.核蛋白正确答案:B15、单选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是()A.注射胎盘球蛋白B.注射成人全血C.注射丙种球蛋白D.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E.注射恢复期病人血清正确答案:D16、单选与流感病毒成熟释放有关的成分是()A.血凝素B.神经氨酸酶C.M蛋白D.脂质双层E.LPS正确答案:B17、单选麻疹病毒的受体是()A.唾液酸B.CD46C.CD4D.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细胞粘附分子E.聚合人血清白蛋白正确答案:B18、单选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发生变异的成分是()A.包膜脂类B.神经氨酸酶和血凝素C.衣壳蛋白D.基质蛋白E.核蛋白正确答案:B19、多选能引起5岁幼儿结膜炎的病原体是()A.腺病毒B.副流感病毒C.沙眼衣原体D.肺炎链球菌E.埃及嗜血杆菌正确答案:A, C, D, E参考解析:腺病毒引起眼结膜炎和角膜结膜炎。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章呼吸道感染病毒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
形态
球形( 80~120nm ) 丝状、杆状、长短不一
结构 流感病毒为包膜病毒, 由三部分组成
核衣壳
组成
RNA 核蛋白(NP) RNA多聚酶
( PA 、PB1、PB2 )
RNA 被NP包绕 呈螺旋对称
特点
1. RNA分节段 2. 甲、乙型8个节段,丙型7个节段,易 发生基因重组而出现新的亚型 3. 2.NP具有型特异性 4. A型—甲型流感病毒 5. B型—乙型流感病毒 6. C型—丙型流感病毒
15.04.2019
医学微生物学
呼吸道—咽炎、上感、肺炎 眼部—咽结膜热、角膜结膜炎(游泳、浴 池) 胃肠道—胃肠炎、肠套叠
病后对同型免疫力持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
15.04.2019
医学微生物学
三、鼻病毒
属小RNA病毒科,不耐酸(PH3灭活)与肠道 病毒区别 引起普通感冒 免疫力不牢固
15.04.2019
医学微生物学
Koplik spots
15.04.2019 医学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由于 症状典型、出疹规律,一般无需实 验室检查(可用于不典型病例)
病毒分离 血清学检查 快速诊断
防治
减毒活疫苗接种—预防 丙种球蛋白—紧急预防
15.04.2019
医学微生物学
15.04.2019
医学微生物学
15.04.2019
医学微生物学
15.04.2019
医学微生物学
四、呼肠病毒 引起上感和胃肠炎(胃肠型感冒)
15.04.2019
医学微生物学
临床医学微生物学第25章呼吸道病毒课件
呼吸道病毒是指一大类以呼吸道为侵入门 户,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中增殖,引起呼吸 道局部感染或呼吸道以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 90%以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由该类病毒引起
呼吸道病毒的分类
• 正黏病毒科 • 副黏病毒科
• 冠状病毒科 • 其他病毒科
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 SARS冠状病毒 鼻病毒、腺病毒、风疹病毒
H3N2(香港甲型)
A/HongKong/1/68
H3N2,H1N1(俄罗斯流感)
H5N1,H1N1(高致病性禽流感, A/HongKong/156/97
猪流感)
H1N1
H7N9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性: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被感染动物。 传播途径:飞沫、气溶胶通过呼吸道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并发症:多见于婴幼儿、老人、慢性病患者 – 原发性病毒性肺炎 – 继发细菌性肺炎
生巨细胞融合特征,再进一步鉴定。
三、免疫及预防
婴幼儿原发感染后免疫力不强,不能防止再感染; 母体传给胎儿的抗体也不能防止婴儿的感染; 至今尚无特异性的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
4.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
PIV是引起婴幼儿和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和严重下呼吸 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
基质蛋白(MP):抗原性稳定,有型特异性,分为M1 和M2(包裹病毒核
心、稳定病毒核心与包膜)
脂蛋白: 刺突
血凝素HA:与人和动物RBC表面糖蛋白受体结合,凝集RBC; 吸附宿主细胞;同时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
神经氨酸酶NA:水解细胞膜上N-乙酰神经氨酸,促使病毒释
放;促进病毒扩散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抑制病毒
第二节 副黏病毒
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微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著特点,儿童多于成人。2~3天即可恢复。
助产专业资源库
免疫性
病毒感染后可出现抗HA抗体和抗NA抗体。 中和抗体(抗HA抗体)能中和病毒,对同型病毒有牢固免疫 力,但对不同亚型和新亚型无免疫保护作用。 抗NA抗体可抑制病毒从细胞释放,阻止病毒在细胞间扩散。
助产专业资源库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在流感暴发流行时,根据典型症状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微生物学检查用于鉴别诊断和分型,监测新变异株的出现。
助产专业资源库
二、麻疹病毒 • 体温突然升高(达到40~40.5℃),口颊粘膜出现柯氏斑,
随后出现红色斑丘疹,从耳部开始,2~3天后遍及全身。 • 4天后消退,脱屑。病愈后可获得
持久免疫力。
助产专业资源库
二、麻疹病毒
麻疹的并发症
• 呼吸道并发症:最为常见的肺炎(4%)、脑炎、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1/1000 000)
HA和NA的抗原性易于发生变异。 ● 抗原漂移:点突变,幅度小(量变)→ 中、小型流行 ● 抗原转换:基因重组,幅度大(质变)→ 世界性大流行
助产专业资源库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感染动物。 ●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气溶胶传播,接触传播 ● 所致疾病:流行性感冒
助产专业资源库
助产专业资源库
单负链RNA
呼吸道感染
单正链RNA
普通感冒、消化道感染
双链DNA
呼吸道感染、肠炎
单正链RNA
普通感冒
双链RNA
呼吸道/肠道感染
单负链RNA
呼吸道感染
助产专业资源库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结构
呈球形或丝状。为单负链RNA病毒,有包膜。
呼吸道病毒及检验.
结构:
分三部分
核心 核蛋白(NP)——衣壳 包膜
1、核心:
含RNA及RNA多聚酶
RNA分节段,7~8段
易发生基因重组,导致基因编码的蛋白抗原发 生变异而出现新亚型。
2、衣壳:核蛋白(NP)
呈螺旋对称 其抗原性稳定,具有型特异性。
核蛋白
3、包膜
内层:基质蛋白(MP),分型依据。 据NP和MP分型:
H3 N2
1977 ~
甲1
*:A型/U/S分SR离/地90点/7/7编号/分离年份
甲3
N2
H1 N1 H3
二、流感病毒的致病性
主要是病人、隐性感染者、病禽 飞沫(主要)、接触感染 多为冬春季
发热、畏寒 咳嗽、咽痛 全身酸痛、疲乏无力 头痛 腹泻、呕吐(部分病人)
重者继发肺炎、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呼吸道病毒及检验
呼吸道病毒:是指主要以呼吸道为
侵入门户,引起呼吸道以及全身感染。临 床上的急性呼吸感染中有90~95%是由这 群毒引起的。
感染特点
主要种类
RNA病毒——
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 副粘病毒科: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 其他病毒如:风疹病毒、冠状病毒、鼻病毒等
DNA病毒——腺病毒
(1)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变异的幅度小,属于量 变,可引起小规模流感的流行,称抗原漂移 (Antigenic drift)
(2) 若抗原变异幅度大,系质变,形成新的亚 型,可以引起大规模甚至世界性的流感流行,称抗 原转变(Antigenic shift)。
为什么抗原变异与流行 密切相关?
甲型流感病毒在不同年代的抗原变化
呼吸道病毒-微生物学教学课件66页PPT
副粘病毒(Paramyxoviruses)
副流感病毒 腮腺炎病毒 麻疹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副粘病毒共同性状
150-300nm,比正粘病毒要大 -ssRNA核酸不分节段,没有感染性 在猴肾细胞增殖,并有血凝现象 病毒表面有两种蛋白突起
血凝素(HA)或HN蛋白 溶血素(HL)或F蛋白(融合蛋白)
中和保护作用
❖HA和HL蛋白抗体
好发于6个月到5岁儿童
病毒抗原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 唯一自然储存宿主是人
是WHO计划消灭的病毒
病毒抵抗力弱,一般消毒即可灭活
传染源
急性期患者。出疹前6天和出疹后3天都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玩具传播
临床表现
呼吸道并发症
气管炎、咳嗽,支气管肺炎,最常见(4%)
神经系统并发症:
脑炎 SSPE
免疫性
原发性病毒性肺炎 继发细胞性肺炎 Seye’s综合症:
Primary influenza pneumonia
微生物学诊断
血清学诊断
补体结合实验查病毒可溶性抗原
病毒分离
标本:口腔含漱液 培养:猴肾细胞和鸡胚尿囊腔 结果:红细胞凝集、血凝抑制试验分型
快速诊断 间接免疫荧光检查鼻咽分泌物
Influenza - diagnosis
主要抗原结构
核糖核蛋白 血凝素 神经氨酸酶
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
被胰蛋白酶消化成二个多肽:HA1、HA2 HA的主要功能
凝聚红细胞 吸附宿主细胞 主要中和抗原 HA抗原结构易发生变异
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
能水解红细胞表面的神经氨分子。是弱中 和抗原
1918~1919年期 间的大流行全球 有2000万人死于 流感
呼吸道病毒
免疫性
病后对同型流感病毒产生免疫力 抗HA、抗NA抗体为中和抗体
15
整理ppt
微生物学检查
病毒分离: ◇标本:取患者咽漱液或鼻咽拭 ◇分离方法:
鸡胚接种:
尿囊腔接种--收获尿囊液--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
细胞培养
23
整理ppt
微生物检查
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病毒 鼻咽部分泌物--ELISA/免疫荧光
• 疫苗:现无可供常规使用的疫苗(接种后免疫 力有限)
• 治疗:无特别有效方法(利巴韦林) 隔离患者、勤洗手等常规措施
24
整理ppt
柯萨奇病毒(Coxsachievirus)
一类常见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 体的病毒
16
整理ppt
微生物学检查
血清学诊断 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
验、酶免疫测定 抗原检测
直接从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脱落细胞中 检测抗原 分型鉴定
核酸杂交、PCR、序列分析
17
整理ppt
防治原则
一般性预防:空气消 毒
特异性预防: 接种疫苗 灭活三价疫苗 亚单位疫苗 减毒活疫苗
18
整理ppt
流行性腮腺炎
披膜病毒科
风疹病毒
小核糖核酸病毒 鼻病毒
小儿风疹、胎儿畸形或先天性风 疹综合征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
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
普通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腺病毒
腺病毒
小儿肺炎
3
整理ppt
呼吸道病毒的共同特点
多为-ssRNA病毒,有包膜及刺突。 腺病毒为dsDNA病毒; 腺病毒和鼻病毒无包膜及刺突。
呼吸系统医学微生物学
呼吸系统医学微生物学呼吸系统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呼吸系统与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涉及到呼吸系统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感染途径、传播途径、致病机制以及预防与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在呼吸系统医学微生物学中,我们将会了解到许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病原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能导致我们呼吸系统的感染,从而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
1. 呼吸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原微生物呼吸系统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其中,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是细菌和病毒。
细菌感染通常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扁桃体炎等。
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此外,支原体、衣原体等胞外寄生菌也常导致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感染则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如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型,其中甲型和乙型病毒感染最为常见。
此外,鼻病毒、腺病毒、肠病毒等也是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毒。
2. 呼吸系统感染的途径与传播呼吸系统感染的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空气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如飞沫核、尘埃颗粒)传播至呼吸道。
例如,流感病毒可以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释放到空气中,并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从而传播给他人。
飞沫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直接传播至呼吸道。
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大量含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会迅速传播至周围环境,他人通过吸入这些飞沫即可感染。
接触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患者体液(如唾液、鼻涕等)或被污染的物体(如手帕、餐具等)传播至呼吸道。
当他人接触到这些被污染的物体后,再接触自己的口、鼻等粘膜时,病原微生物就有可能进入呼吸道。
3. 呼吸系统感染的致病机制病原微生物引起呼吸系统感染的致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侵入呼吸道、繁殖和定植,以及产生毒力因子导致组织炎症等。
当病原微生物侵入呼吸道后,一方面它们能够黏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上,从而繁殖定植。
另一方面,它们还能够分泌一系列毒力因子,如细菌的内毒素、病毒的表面蛋白等,这些因子会激发宿主的免疫反应,并导致呼吸道组织炎症。
《2024年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种群生态学研究》范文
《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种群生态学研究》篇一一、引言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原因与微生物的感染密切相关。
为了更好地了解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研究微生物种群的生态学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种群生态学研究,分析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微生物种群概述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种群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
其中,病毒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细菌则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真菌在特定条件下也可引起感染。
这些微生物在呼吸道内形成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其种类、数量及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三、微生物种群的生态学研究(一)微生物种类与数量研究显示,呼吸道微生物种群的组成和数量与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通过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可以检测出呼吸道内的微生物种类及数量。
不同个体、不同疾病状态下,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
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病毒的数量往往较高;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细菌的数量则占优势。
(二)微生物分布呼吸道微生物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性别、地域、气候等。
研究发现,儿童及老年人的呼吸道微生物群落与成年人存在差异;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呼吸道微生物群落也有所不同。
此外,季节变化、气候变化等因素也会影响微生物的分布。
(三)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表明,呼吸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某些微生物的存在可能导致呼吸道炎症的发生,而另一些微生物则可能起到保护作用,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因此,了解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呼吸道感染。
四、临床应用及展望通过对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种群生态学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例如,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医生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通过调节呼吸道微生物群落,可能实现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医学微生物学-呼吸系统的病原微生物
脑膜炎奈瑟菌 鼻咽腔繁殖 繁殖入血
菌/败血症
寒战高热、恶心 和出血性皮疹
中枢神经系统
主要侵脑脊髓膜
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等
暴发性脑炎
DIC、微循环功能衰竭、内毒素休克
儿童和成人 的脑膜炎 症状
案例三
李某,男,11岁。因发烧水肿血尿入院。自幼时常咽 喉痛、发烧,曾因心脏杂音卧床一个月。入院前3周又因咽 痛、发热而注射青霉素数日,症状消失,入院前3日又因突 发高热、血尿、眼睑水肿。查体:T39 ℃,血压稍高。实 验室检查ASO抗体800单位,可以疾病是急性肾小球肾炎。
2. 治疗: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联合用药,彻底治愈。
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
犰狳
案例二
患儿,5岁。因发热伴头痛、呕吐两天,服退热及消炎 药后,症状无改善,头痛加剧,诉颈部痛,烦躁。入院时, T39℃,呕吐两次,呈喷射状,神智尚清。右眼结膜及全身 皮肤有针头至绿豆大小不等的红色出血点,咽微红,颈硬。 脑脊液检查:外观浑浊,离心沉淀后取沉渣涂片,革兰染色 检查,发现白细胞内外均有格兰阴性双球菌。
结核分枝杆菌(mycobecterium tuberculosis, MT)
结核分枝杆菌(mycobecterium tuberculosis, MT)
致病性 (肺部感染)
飞沫
⑴ 原发感染 结核杆菌
肺泡巨噬 繁殖 巨噬细胞破坏
细胞吞噬
大量结核杆菌
释放至肺泡
肺门淋巴结
淋巴管 炎症 (原发灶)
肺门淋巴结肿大 (原发综合症)
呼吸系统常见的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分类
1.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virus)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传播。 流行季节:12月至次年5月。 免疫性:机体感染SARS病毒后,可产生特
异性抗体,有中和作用。
SARS冠状病毒
致病性
发热头痛,38度 干咳、胸闷 X偏出现明显病理变化,双侧或单侧
呼吸道病毒
以呼吸道为传播途径 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 引起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变 90%以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由该类病毒引
起
呼吸道病毒的分类
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 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 其他病毒科:风疹病毒、冠状病毒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引起人类和动物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 大约10年左右发生一次世界大流行 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使欧洲2.5亿人患病,
2000万人死亡, 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 数的两倍 1957~1959年德国死于流感的人约5.5万 1968~1969年德国死于流感的人约4万。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1.生物学性状
多球形,有包膜,单负链,分片段的RNA病毒。
分节段的(-) SSRNA
NA(神经氨酸酶)
M1(蛋白质)M2
出现阴影 呼吸困难、低氧血症
防治原则
预防:隔离病人、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人群免疫力。 治疗:主要治疗方法是支持疗法,如早期氧疗及适量
激素疗法等。给予抗病毒类药物和大剂量抗生素,可 防止病情发展及并发症的发生。 特异性预防:疫苗正在研制中。2004年12月5日,我国 科学家在北京宣布世界上第一个SARS病毒灭活疫苗通 过Ⅰ期临床研究,36位志愿者全身反应都正常。
2.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性:传染源-------病人或病毒携带者 致病机理----病毒性肺炎
病毒呼吸道局部粘膜上皮,病毒不入 血,内毒素样物质入血。易继发细菌 感染
2、免疫性: 同型有1-2年免疫力 sIgA及中和抗体(IgG 、IgM)
3.微生物学检查
病毒分离
取患者咽漱液或鼻咽拭
血清学诊断
1 2 34 5 6 7 8
HA(血凝素)
PB2 PB1 PA
RNA
RNA多聚酶
核糖核蛋白(RNP)
RNP
流感病毒的结构
核衣壳:
单链分节段的(-)ssRNA,8个节段 核蛋白(RNP):型特异性
包膜:
基质蛋白(M蛋白),型特异性 血凝素HA
刺突 神经氨酸酶NA
分型与变异
据RNP和M蛋白抗原性分:甲、乙、丙三型 甲型根据HA和NA抗原性不同再区分若干亚型 乙型、丙型至今未发现亚型
血凝抑制试验
4.流感的防治
药物治疗 盐酸金刚烷氨、板兰根
接种疫苗 流感病毒灭活疫苗 病毒表面抗原疫苗 减毒活疫苗
应该接种流感疫苗人群
年龄大于50岁的老人 有慢性心脏和肺部疾病的患者 有哮喘病和肾脏疾病的儿童 糖尿病人 有免疫系统疾病的病人如癌症、爱滋病患者,器官移
植者及接受了类固醇、化疗和放疗的患者 长期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6个月~18岁的儿童 怀孕三个月以上的孕妇 医护工作者 家庭佣人
二、 SARS冠状病毒
典型肺炎: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肺炎。 非典型肺炎:由流感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腺病
毒以及其他未明的微生物所引起的肺 炎。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二、 SARS冠状病毒
生物学特性
核心:单正链RNA,疏松螺旋状。有包膜,包被外侧面结合有三类糖蛋白: 即S蛋白、E蛋白和M蛋白。S蛋白为受体结合,细胞融合,是主要抗原部位; E蛋白为较小的、包被结合性蛋白(功能尚不详);M蛋白即跨膜蛋白,与 形成包被有关。少数物种尚含有凝血素酯酶HE。其RNA链上尚有碱性磷酸 蛋白与之结合(N)。有棘突。
流感病毒抗原变异的方式:2种 抗原漂移:量变,点突变造成。 HA或NA变异幅度小,<1%,量变,中小型 抗原转换:质变,核酸序列不断突变积累或外来片段重组。 HA或NA变异幅度大,20-50%,质变,导致新亚型的出
现,世界性的暴发流行。
培养特性
培养特性 可在鸡胚和培养细胞中增殖。
抵抗力 不耐热,对干燥、乙醚甲醛和酸等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