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广场——植树问题共17页文档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智慧广场植树问题》课件设计
(
)类型
列式计算:
谢谢
列式计算:50÷5=10(段)
10+1=11(个)
20 30 40
4棵 6棵
8棵
20 30 40
3棵 5棵 7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奥运会 奥运会 奥运会 奥运会
4年
4年 4年
4年
…
崇文社区的核酸检测点,通道长40米, (通道的两端是花坛),每隔1米站一人, 通道中一次最多能排几人?
树,可以种几棵?
4段
5棵
5
20
30米长的路,每隔5米种一棵树,
可以种几棵?
6段
7棵
30
40米长的路,每隔5米种一棵 树,可以种几棵?
8段
9棵
40
段数 棵数
20 30
… 40
5 5
5…
4 6
…8
5 7
9…
20 30 40
5棵 7棵
9棵
两端都种
301棵 601棵 1001棵
桥长50米,在桥的一侧,每5米装一个 路灯(两端都装),一共装了多少个 路灯?
40÷1=40(段) 40-1=39(人)
求出 两端都种 间隔数+1=棵数
算出
只种一端 间隔数=棵数 两端都不种 间隔数-1=棵数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智慧广场 植树问题—两端都种| 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两端都种|青岛
版(五四学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两端都种的植树方法及其应用范围。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灵活应用两端都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良好情感。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其中的植树情景,引导学生谈论植树的意义及重要性。进而引入本节课的植树主题——两端都种。
2. 学习重点
两端都种植树的方法及应用范围。
3. 学习内容
两端都种植树的方法
两端都种是指从树干两端同时种植树苗,使其一起向中心发展,随着生长,两个树冠会在中心合并形成一个整体,产生出美妙的“落叶松舞姿”。这种植树方法可以使树距离狭小,达到实用的绿化效果,也能使重要道路旁的树木形成整齐、划一的防护带。
两端都种植树的应用范围
两端都种植树方法在公路、公园、社区绿化带、人行道、房前屋后等都适用。
4. 学习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
将学生分组,给予一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利用两端都种方法解决问题。例如:我校操场沿水泥路铺机动车道。其中,从机动车道到操场距离只有1.5米,如何在此狭小空地上种植树木达到绿化效果?
本题应用两端都种植树方法,将两侧的树苗同时种下,利用植物的自然性往中心发展,最后形成一体。
5. 拓展探究
创建在智慧广场内,利用两端都种植树方法进行绿化。
6. 教学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两端都种植树的方法及应用范围,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案例的方式让学生灵活运用,通过实际案例拓展探究让学生深度掌握并实践。最后,我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即创建在智慧广场内,利用两端都种植树方法进行绿化。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智慧广场 植树问题| 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青岛版(五四学制)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方法。
2.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
课时分配
本节课程为三个课时,具体分配情况如下:
1.第一课时:讲解智慧广场植树问题,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思考(1个课时)。
2.第二课时:小组内分工合作,向全班进行报告并展示解决方案(1个课时)。
3.第三课时:全班进行总结和交流,分析各组的解决方案,并评选出最佳方案(1个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通过播放短片,引导学生进入智慧广场植树问题的主题,引起学生的
兴趣和思考。
2.讲解题目:简要说明智慧广场植树问题的要求和条件,确保每个学生都已全
面理解题目。
3.小组讨论:依据每组组长的安排,学生自由分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纷繁复
杂的讨论和思考,创新性地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吸取其他组的优点,不断完善自
身的建议。
4.总结:各组组长根据小组成员的讨论结果,简要总结小组达成的结果,准备
向全班进行报告。
第二课时
1.报道展示:各小组组长向全班呈现小组讨论的结果和解决方案,阐述具体的
植树方案。 2. 全班讨论:其他小组可以在报告的过程中提问和评论,并与报告小
组进行交流和互动,优化各自的方案。 3. 评选方案:教师根据学生的投票结果,
评选出最优秀的方案,以及其他优秀的方案,并予以表彰。
第三课时
1.总结比较:学生一起回顾各组的作品,比较各种方案所采取的手段与策略,鉴别团队间的区别和优劣。
2.分享交流:学生分享自己获得的经验和感受,交流自己的团队协作体会和思考。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智慧广场——植树问题》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理解植树问题的定义,明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 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掌握植树问题的解题步骤,学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 植树问题的应用:将植树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及步骤,公式的运用。
2. 教学难点:理解植树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将植树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PPT展示植树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3. 解题方法:介绍植树问题的解题步骤,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4.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展示植树问题的解题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1. 植树问题
2. 重点内容:植树问题的定义,解题步骤,公式运用。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究发现一条线上植树问题的规律,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学习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
生:植树节
师:对,在植树节这一天光明小学组织开展了植树活动,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请看屏幕,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师:“两端都栽”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课件展示什么是两端都种)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2)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问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植树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渗透环保教育。
在发现问题环节利用课件形象解释什么是两端都栽,为后面的探究做好铺垫。】
二、你说我讲
1.教学“两端都栽”。
课件展示绘图及计算过程。
其实在我们的手上也有类似问题,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展示)。
用手指代表树,用两指间的空隙代表树间隔,我们会发现5棵树之间有4个间隔,结合上一题,两端都栽,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智慧广场 植树问题 青岛版(五四学制)
植树问题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智慧广场--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线路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线路被分成的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也就不同,智慧广场的内容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借助线段图等手段,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本册智慧广场的内容是向学生渗透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学生通过之前智慧广场的学习,对数学思想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解决这类问题的活动经验,能从简单数据的研究中发现规律,再利用规律解决问题,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学习方法方面的基础,但由于本单元需要借助画线段图来学习,学生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画图方法,利用简单的规律探索,归纳推理,一一对应思想,理解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策略】
1.借助画图的方法进行研究,并从中发现规律,帮助学生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在植树问题中最重要的数学思想就是模型思想,如何让学生理解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是教学的植树问题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需要借线段图,通过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新课标把几何直观作为核心概念之一,指出在日常教学中,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画图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2.借助微课“一一对应”思想,帮助学生理解间隔数和植树棵树之间的关系。
微课是现在教学的一种常用手段,本次课借助微课一一对应思想,帮助学生理解两端都植树就说明一棵树就对应一个间隔最后会多出一棵树,即:棵树=间隔数1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课件第八单元条形统计图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公开课课件
50÷5=10(棵)
பைடு நூலகம்
如果两端都不栽,需要多少棵树苗?
学校门前有 一条长50米 的小路,计 划在小路一 旁植树,每 5米栽一棵。
我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试一试
5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234 5 67 8 9 50米 平均分成10段,要栽9棵树。
如果两端都不栽,需要多少棵树苗?
3 为了保护一棵古树,园林处要为它做一个长30米的
圆形防护栏。如果每隔2米打一个桩,一共需要打多少
个桩?
13
14 15 1415
1 12米2
2 3
3
12
13 12
44 5
11 11
65
10 10 9 8 7 6
98 7
3 为了保护一棵古树,园林处要为它做一个长30米的 圆形防护栏。如果每隔2米打一个桩,一共需要打多少 个桩?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条形统计图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校门前有一条长50米的小路,计划在小路一旁 植树,每5米栽一棵。
如果两端都栽,需要多少棵树苗?
学校门前有 一条长50米 的小路,计 划在小路一 旁植树,每 5米栽一棵。
我用画图的方法来试一试。
5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6-107页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1.结合植树的情境,借助生活经验和画图的策略学习并掌握间隔现象中的规律。
2.在丰富的素材中,经历观察、操作、分析等寻找规律的过程,逐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掌握探究的方法,提高思维能力。3.在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增强探究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的魅力。
4.借助植树问题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两端都栽、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的植树棵数与间隔之间的关系,发现在一条直线上植树问题的规律,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在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观看一组图片。
师播放幻灯片,生观察。
谈话: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1:人类乱砍乱伐,导致环境越来越恶劣。
预设2:我们要多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播放幻灯片
谈话:深知情况严重的国家领导,以身为榜呼吁我们爱护环境,从我做起,并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生回答:植树节。
谈话:植树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其实,在植树中还蕴藏着一些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下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探究植树问题的类型
2. 1. 出示问题:学校门前有一条长50米的小路,计划在小路一旁植树,
能栽多少棵树?谈话:谁来告诉我能栽多少课?
预设:学生指出信息不明确,还需要知道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教师给出信息:每5米栽1棵,生说说信息的意思。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说课稿)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
前言
本文将介绍一个植树问题,该问题涉及到数学中的面积、比例和图形等知识点,适合四年级上册的学生学习。通过该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描述
某市政府计划在某广场上植树,广场面积为 $5400 \\text{m}^2$,计划在广
场上植树500棵。其中,行道树每株之间的距离为 $5 \\text{m}$,树冠的覆盖
面积为 $50 \\text{m}^2$,广场中央还有一个池塘,占用面积为 $270
\\text{m}^2$,不能种植树木。
1.行道树应该种多少棵?
2.若采用园林景观设计师的建议,将行道的宽度缩小到 $4\\text{m}$,则应
该种植多少棵行道树?
分析与解答
问题一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广场上池塘占用的面积和实际可种植树木的面积。
由题意可知,广场面积为 $5400 \\text{m}^2$,池塘面积为 $270
\\text{m}^2$,因此实际可种植树木的面积为:
$$ 5400 - 270 = 5130 \\text{m}^2 $$
接着,我们需要计算每一棵行道树所需的覆盖面积。
由题意可知,行道树的树冠覆盖面积为 $50 \\text{m}^2$,因此每一棵行道
树所需的实际可种植面积为:
$$ 50 + \\pi \\times 2.5^2 \\approx 69.81 \\text{m}^2 $$
其中,$\\pi$ 表示圆周率。
因此,实际可种植面积为 $5130 \\text{m}^2$,每一棵行道树所需的实际可
种植面积为 $69.81 \\text{m}^2$,则可种植的行道树数量为: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
三、自主练习
1. 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每锯段一次需要6分钟,锯完这根木 头一共需要多少分钟?(先画出示意图,再列式解答)
5 – 1 = 4(次) 4 × 6 = 24(分)
答:一共需要 24 分钟。
BREAD PPT
三、自主练习
2.为了保护一棵古树,园林处要为它做一个30米长的圆形防 护栏。如果每隔两米打一个桩,一共需要打多少个桩?
二、合作探索
如果一端不栽,需要多少棵树苗呢?
50米的小路, 一旁植树, 每5米栽一棵。
握住大拇指,数一数。
间隔数 = 棵树 50 ÷ 5 = 10(棵)
返回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B林RE省AD行P政PT学院) 信息网络管理中心
二、合作探索
如果两端不栽,需要多少棵树苗呢?
50米的小路, 一旁植树, 每5米栽一棵。
学校门前有一条长50米的小路,计 划在小路一旁植树,每5米栽一棵。
从根图据中这,些你信知息道,了你哪能些提数出学什信么息问?题?
BREAD PPT
二、合作探索
两端都栽,需要多少棵树苗?
50米的小路, 一旁植树, 每5米栽一棵。
画图
手指
继续
BREAD PPT
二、合作探索
两端都栽,需要多少棵树苗?
50米的小路, 一旁植树, 每5米栽一棵。
BREAD PPT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
数之间的关系。
2、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树立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建立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间隔”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间隔”的含义
教学准备:
导学案、课件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导入106页栽树的问题,课件讲解“间隔”的含义。用手指表示树,用两指间的空隙代表树间距,更好地理解“间隔”。
2.汇报交流:
同学们伸出自己的手,用手指代表树,来计算栽树问题。分三种情况研究一端栽树一端不再树的情况,两端都栽树的情况,和两端都不栽的情况。
3.优化方法
谈话:三种情况间隔的规律是什么?
4.总结反思
两端都栽树的情况下,间隔数+1=棵数
一端不栽树的情况下,间隔数=棵数
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下,间隔数-1=棵数
同学们可以发散思维,还有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到“间隔”这个概念?又该如何计算呢?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什么是“间隔”?
2、条件不同,间隔的算法是什么?
展示交流精讲释疑:
1、谈话: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你们同位两人研究出来的答案?
2、对比观察,提炼方法
谈话:比较三种情况,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3、谈话:这三种规律还如何应用?
反馈当堂达标:
1、理解“间隔”的含义
2、自主练习
3、4题
3、理解记忆三种间隔规律
拓展交流总结提升: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智慧广场 植树问题(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树木的生长特点。
2.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地点、间距、方式植树。
3.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树木的生长特点,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地点、间距、方式植树。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植树的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生长环境对树木的影响。
2.生物之间的关系。 #### 课时安排
3.上课前让学生观察树木周围的环境,尤其是水、土壤、气候等,了解它们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4.给学生讲解生物之间的关系,例如树木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昆虫之间的关系。
5.让学生回答一些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问题,以检查学习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如何选择合适的地点、间距、方式植树。
2.树木生长速度的计算。 #### 课时安排
3.教师将展示图表或图片并向学生解释如何选择合适的地点、间距、方式植树。
4.教师将开始教授树木生长速度的计算。需要学习的知识包括单位转换、计算速度的公式等。
5.让学生练习树木生长速度的计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计算有多少树木可以种在智慧广场上。
2.模拟计算树木的生长过程。 #### 课时安排
3.将学生组成小组,让他们计算可以在智慧广场上种植多少树木。
4.让学生模拟计算树木的生长过程。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模拟计算多年后树木的成长情况。
2.计算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浇水、施肥等的时间和成本。 #### 课时安排
3.让学生在树木成长模拟器中测试树木成长的过程。学生需要计算每个树木成长所需要的浇水、施肥等的时间和成本。
第5课时智慧广场--《植树问题》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
【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数学106--107页“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3.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4.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究发现一条线上植树问题的规律,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体验“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学小棒、线绳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初步感知间隔
1、生活引入,直观认识“间隔”。
同学们,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要从咱们再熟悉不过的手中发现数学知识。来,大家都伸出你的左手,把手指张开,睁大眼睛仔细看,你发现手上有哪些数字呢?
2、联系生活,感受“间隔”。同学们,想想我们的身边,你还见过有关间隔的实例吗?
3、认识“间隔数”。我们手上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间隔。5个手指有4个间隔。(板书)
大家看,(课件中的第一幅植树)路边有多少棵树?间隔数是多少?
剩下的这几幅图和同桌说一说间隔数。
二、合作研讨,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问题情境:这个月,我们学校开展了“阳光植树活动”,要求在学校周围三个不同的路段进行植树,请看大屏幕(课件),每个路段的总长都是20米,每隔5米栽一棵松树,大家看这三个不同的路段,那么每一段能栽几棵呢?请同学
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们感兴趣的路段,利用学具袋里的学具或者可以利用的学习用品,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待会我们进行交流。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精品教案(探究版)
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究发现植树问题的规律,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猜一个谜语,看哪一位小朋友能猜出谜底,谜面是:两棵小树十个杈,不开花来不结果,能写会算还能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生:双手。
师:请举起你的右手,将五指并拢,再张开,数一数,(张开后)五指之间有几个空?
生:4个。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空叫“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
生: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
师: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3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
生:4个手指之间有3个间隔,3个手指之间有2个间隔。
师: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生1:在马路边种树,每两棵树之间有一段距离,我们就把这一段距离叫做一个间隔。
生2:每两个课桌之间有一个间隔。
……
师:大家清楚地看到,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么,将手指换成小树,5棵小树之间有几个间隔?
生:5个小树之间有4个间隔。
师:6棵小树之间有几个间隔?7棵呢?
生:6棵小树5个间隔,7棵小树6个间隔。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的5棵小树、6棵小树、7棵小树分别有几个间隔等。数学中统称为植树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植树问题,看看都有哪几种植树问题呢!(板书:植树问题)
4上智慧广场——植树问题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
滨北街道办事处北城中学小学部邱前军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6-107页智慧广场。
教材分析:“植树问题”是四年级上册“智慧广场”的教学内容。植树问题可以分为不封闭植树问题和封闭植树问题两类情况,而不封闭的植树问题又可以分为一条线段上的两端都栽、只栽一端和两端不栽三种情况。本节课就着重探讨在一条线段上植树时三种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了解在一条线段上植树问题的三种基本情况,能阐述不同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并能根据不同情况下选择正确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观察、举例、画图等活动,探索出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规律,从而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阐述不同情况下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发现在一条直线上植树问题的规律,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课件出示信息窗图片)小朋友在做什么?(生:植树)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其实在植树的过程中,还蕴含着许多的数学问题,想学
吗?(生: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探究植树问题的类型
1.课件出示问题:学校门前有一条长20米的小路,计划在小路一旁植树,能栽多少棵?
生:信息不明确,还需要知道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智慧广场 植树问题 |青岛版(五年制)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下册124-125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间隔概念,知道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初步建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并能根据数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自主实验、探究、交流,从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过程。
解决问题:能够应用本节所建构的植树问题的数模以及探寻到的规律,针对实际情形灵活的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阐述不同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正确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照片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看一下,这张照片熟悉吗?(熟悉)这是什么照片?(植树的照片)你知道植树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吗?(树与树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这段距离我们称为“间距”,一个间距就是一个间隔。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与间隔有关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设计意图: 这样的导入直奔主题,简单明了,谈话中让学生直观的看到植树的场景,了解间距和间隔的意义,为新知的学习埋下伏笔,这样导入还附有生活性,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透着数学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都栽”的规律
1、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同学们在学校门口路上植树的情景
学校门前有一条长50米的小路,计划在小路的一旁植树,每5米栽一棵。
如果两端都栽,需要多少棵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