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对生物进行研究、开发和应用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不仅可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数量,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多的食品保障。
一、生物技术在种子改良中的应用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种子的品质和数量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对种子进行改良,可以增强种子的抗性和适应性,提高种子的品质和产量。
例如,利用基因转移技术,可以将其他植物种类中的优良基因导入到植物中,提高植物的耐旱、抗病、抗虫等特性。
二、生物技术在农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农作物育种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在农作物育种中,可以提高育种的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准地对农作物进行基因编辑,实现对农作物的次世代遗传改变,从而增强其深色素质和耐性,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三、生物技术在生物肥料中的应用
生物肥料是最为环保和营养价值最高的一种肥料,通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对微生物进行研究和开发,可以研制出更多种类的生物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
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研制出具有高效氮素转化能力的微生物,从而实现对土壤中氮素的充分利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综上所述,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多的食品保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
步和生物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入,相信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为农业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更多的福祉。
生物技术在园艺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1)克服远缘杂交不育 (2)促进核果类植物胚的形成
•
核果类早熟品种与晚熟品种的 区别是胚发育不健全、生活力不 强,而以早熟品种为母本与晚熟 品种杂交,很难得到杂交后代。 如果用幼胚离体培养就能得到杂 交后代。
(3).打破种子的休眠期
许多植物的种子存在明显的 休眠期,有些植物的休眠期很 长。由于种子结构而存在的休眠 可以用常规方法消除,而由于胚 乳抑制物质所引起的休眠只能通 过胚的离体培养才能获得理想的 效果。
在植物育种中基因工程的 应用主要是通过对有重要经济 意义的目的基因的分离、改 造、利用,培育出具有改良的 重要经济性状的工程植株,以 及具有生物反应器功能的工程 植株。
•
•
•
第四节 分子标记的特点
*遗传标记(genetic marker)是指基因 型易于识别的表现形式。 目前把遗传标记区分为四种类型: 形态标记、细胞标记、生化标记 和分子标记。 *分子标记是在DNA水平上对基因型的 标记。
(二)环境条件 1、光 (1)光强:1000----10000Lx (2)光照时数:9---16小时。 (3)光质:日光灯。 2、温度:一般25°C
三、设施
1、准备室 2、培养基配制及消毒室。 3、接种室 4、培养室 5、温室
•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
•
四、基本设备 1、衡器与量具 2、玻璃器皿 3、显微镜、解剖镜 4、灭菌锅 5、超净工作台 6、培养架 7、空调 8、日光灯
第二节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 与体细胞杂交的意义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是指将植物细胞 去壁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使其进一 步生长发育的技术。 • 体细胞杂交(somatic hybridization)是在离体条件下将同 一物种或不同物种的原生质体融合 (protoplast fusion),培养并获得杂 种细胞的再生植株。 •
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植物育种是一门综合学科,旨在利用遗传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知识,通过改良、选择、育种等方法,进一步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产量和耐受能力,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们对食品的需求。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方法、新技术被应用于植物育种之中,大大提高了育种的效率和质量。
首先,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之一是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指通过改变生物体内部或者外部的基因结构,从而使其表现出不同于原来的性状和特征的技术。
在植物育种中,基因工程被广泛应用于作物的抗病性、抗虫性、抗逆性等方面。
例如,通过引入一些与植物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有关的基因,可以大大增强植物的免疫能力,使其对各种病原体的抵抗力得到明显的增强。
此外,在基因工程的帮助下,还可制作出一些具备特殊功能的植物。
例如,农业领域中的“杀虫植物”,这种植物本身含有对害虫有杀伤作用的活性物质,能够起到一定的防虫作用,使得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可得到有效保证。
其次,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之二是细胞技术。
细胞技术利用植物体内的组织细胞或者是培养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基因转移等操作,从而实现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精细调控。
其中一个有趣的应用是外植体培养,也就是以一个完整的无菌组织为外植体的培养方式。
可以在培养基上选择性地促进细胞分裂,从而获得一系列的“生长胚”,再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发育成代表性植株,以得到与母体不同的无性系行,可以达到快速繁殖、病虫害抗性强等好处,甚至克服了杂交育种的困难之处。
最后,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之三是分子标记技术。
分子标记技术是指通过检测某些特定的DNA序列,从而确定植物在性状上的变异和区分。
这项技术可以支持人们探究基因功能,更加精确定位基因位点和各种性状相关位点,便于进行更准确的育种和候选基因预测,以及保证种质资源遗传纯度。
据研究表明,在小麦的千粒重、籽粒大小、籽粒形状方面的育种中,分子标记技术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家喻户晓的成果,为人类带来了更加丰富、健康、可持续的食品资源,为突破传统农业模式、实现未来可持续农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生物技术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生物技术是一门利用生物体、生物过程和生物系统的规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应用的学科。
在农业育种中,生物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人类改良农作物的品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并增强其对病虫害的抵抗力,进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基因工程、细胞培养以及杂交育种三个方面,详细介绍生物技术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通过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修饰和重组,实现了农业育种中的一些难题的解决。
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应用于遗传改良、基因转导和基因编辑等方面。
首先,遗传改良可以通过引入外源基因来增加农作物的抗性。
例如,将源自其他物种的抗虫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使其具备抗虫能力,从而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其次,利用基因转导技术,可以从一个物种向另一个物种传递特定基因,以增强农作物的耐逆性、耐病性和产量。
例如,通过转导抗病基因,可以使作物抵抗病原体的侵染,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最后,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对现有基因进行精确的修改和删除,解决传统育种困难。
例如,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人员可以针对目标基因进行特定的剪接和修改,从而研发出更为优良的农作物品种。
细胞培养是另一个在农业育种中广泛应用的生物技术方法。
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可以从一株植物中提取出细胞,进行离体培养,从而实现无性繁殖和快速繁殖。
细胞培养使得农作物的繁殖周期大大缩短,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优良种苗。
此外,细胞培养还可以用于植物的种质资源保存和恢复。
通过将植物细胞冷冻并保存在液氮中,可以有效地防止植物种质资源的丧失,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物种。
当需要繁殖植物时,只需将冷冻的细胞进行解冻并进行培养即可。
细胞培养技术为农业育种提供了一种快速、可行的方法,从而推动了农作物品种的研发与推广。
杂交育种是一种传统的育种方法,而生物技术为杂交育种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技术支持。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育种者可以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引入外源基因、调控目标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杂交植物的抗性和适应性。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植物育种一直以来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作之一。
传统的植物育种方法主要是采用自然杂交和人工杂交的方法,再通过代代筛选和繁殖来获得优秀的基因型。
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时间周期长、繁琐、效率低等问题。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植物育种专家开始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植物育种中,以提高育种的效率和精准度。
一、 DNA标记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DNA标记技术是基于DNA序列变异的遗传标记技术。
其原理是通过对不同基因型之间的DNA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鉴别和识别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差异性。
DNA标记技术的应用广泛,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因组宽关联分析(GWAS)基因组宽关联分析是利用大量的DNA标记位点与表型数据进行关联分析,从而确定影响表型的关键基因。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检测抗病性、适应性和生产性状等方面的基因。
GWAS方法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植物育种中的基因功能解析和基因定位。
2. 反向遗传学反向遗传学是通过建立基石DNA(cDNA)文库,筛选其中的DNA序列,从而解析出基因的序列和功能。
这个方法对于那些基因序列未知的物种非常有用,因为如果基因序列和功能都未知,就很难进行有针对性的育种。
反向遗传学技术可以快速鉴别物种中的关键基因,并为植物育种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
3. 基因组选择基因组选择是利用大量的分子标记位点鉴别核苷酸序列间的基因型差异,发现和分离与农林业有关的基因,以实现高效、精准的植物育种。
利用这种方法可进行性状相关的基因组定位、快速筛选和背景选择等。
基因组选择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效率,克服传统杂交育种效率低下的问题。
二、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之一,在植物育种领域中也有很多应用。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直接修改植物基因组内的核苷酸序列,以实现组织特性调整、产量提高等目标。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CRISPR/Cas9技术CRISPR/Cas9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之一。
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运用
北京农业 2014 年 7 月下旬刊267农业问题研究育种是农业种植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对作物的正常生长,高产、增产等工作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随着技术发展和进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被运用育种工作中,生物技术是其中的技术措施之一,该技术措施在育种中运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结合育种实际工作,就生物技术在其中的运用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更好地指导育种具体工作。
1 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运用意义1.1 提高育种速度 通过生物技术的运用,尤其是PCR 技术的推广,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将有更多的目标性状得到识别,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能改良作物性能,明确育种目标,加快育种速度,对作物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1.2 改善产品品质 各类作物功能基因组学理论及技术体系的建立,改良了产品品质,有利于作物成长,使产品更能满足人们需要。
例如,转基因芥菜型油菜的油酸含量高达73%,甘蓝型油菜种子油酸含量高达89%,这些都是育种过程中通过利用生物技术之后,促进产品品质改善,从而更好满足人们对产品的需要。
1.3 促进作物生长 育种过程中通过生物技术的运用,能够增强作物抵抗病虫害能力,提高抗寒抗旱能力,有利于促进作物生长。
2 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运用现状2.1 作物组织培养 该技术最开始是利用茎尖培养方法繁殖兰花,后来得到推广运用,揭开植物快速繁殖和无病毒种苗的序幕。
目前,利用该方式培养的植物超过1 000种,有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模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例如,约有80%的兰花是利用组织培养的,新加坡、泰国等利用该方式培养兰花并出售,每年创汇数百万元。
另外,单倍体植株在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及辣椒等得到运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例如,单倍体玉米植株具有优质、高产、抗病害能力强的特点,得到大面积推广运用。
2.2 体细胞杂交 目前该技术在16个科,70多个种内、种间、属间与族间的体细胞杂交种。
最具代表性的是将番茄叶肉细胞与马铃薯块茎细胞融合,成功培育出番茄薯和薯番茄,有学者将甘蓝叶肉原生质体与大白菜悬浮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异源融合率达46%。
生物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摘要: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作物育种技术的快速进步。
本文重点介绍了其中的细胞培养、转基因、分子标记等生物技术在作物育种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细胞培养;转基因;分子标记;育种生物技术是以现代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等生命科学最新成就为基础的现代综合性技术。
它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四个部分。
生物技术作为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为培育高产、多抗、优良的农作物新品种提供了科学的手段,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作物育种已成为现代作物育种技术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与农作物育种有关的主要是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这些技术归纳起来主要集中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转基因育种技术、在分子标记技术3个领域。
1细胞和组培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1.1作物组织培养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Morel用茎尖培养的方法大量繁殖兰花获得成功,揭开了植物快速繁殖及无病毒种苗研究和应用的序幕。
目前,通过离体培养获得小植株并且具有快速繁殖潜力的植物已有100多科共1000种以上,有的已经发展成为工业化生产的商品。
1964年印度学者Guha和Maheshwari成功地将毛叶曼陀罗的成熟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以来,植物花药单倍体育种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应用这种方法,印度科学家培育的水稻品系的产量比对照提高15%-49%。
韩国育成了5个优质、抗病、抗倒伏的水稻品种,法国育成了冬小麦新品种Florin。
我国于1970年开始在相关方面进行研究。
目前已有40种以上植物的花粉或花药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其中小麦、黑麦、玉米、橡胶树、杨树、辣椒、甜菜、白菜、油菜、柑桔、甘蔗、大豆、葡萄和苹果等的单倍体植株均为我国首创。
玉米获得了100多个纯合的自交系,橡胶获得了二倍体和三倍体植株。
在果树方面,如荔枝、鳄梨、番荔枝、桃、油桃、甜橙和蟠桃等果树上都通过胚培养得到了植株。
1.2原生质体培养与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培养是细胞工程的核心内容。
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生物技术为植物育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机遇。
植物育种不再仅仅依赖传统的杂交和选择方法,生物技术的引入使育种工作更加精准、高效和多样化。
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之一是基因工程。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们能够将特定的基因从一个生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从而赋予受体植物新的特性。
例如,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中,使其能够抵抗棉铃虫的侵害,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降低了环境污染和生产成本。
同样,将耐盐基因导入农作物中,可以使它们在盐碱地中生长,扩大了可耕种土地的范围。
细胞工程也是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重要手段。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使得我们能够从植物的一小块组织或细胞培养出完整的植株。
这不仅可以快速繁殖优良品种,还可以用于脱毒苗的培育。
比如,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无病毒的马铃薯种苗,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细胞融合技术则可以创造出具有新特性的杂种细胞,为培育新的植物品种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一种基于生物技术的高效育种方法。
分子标记是与特定基因或性状紧密连锁的 DNA 片段。
通过检测这些分子标记,育种者能够在植物生长的早期阶段就筛选出具有所需性状的个体,而不必等到植株成熟后再进行观察和选择。
这大大缩短了育种周期,提高了育种效率。
除了上述方法,单倍体育种技术在植物育种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然后进行染色体加倍,可以快速获得纯合的二倍体植株。
这种方法能够显著加快育种进程,尤其是对于那些自交不亲和或杂种优势明显的植物品种。
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带来了许多显著的优势。
首先,它大大提高了育种的效率和准确性。
传统育种方法往往需要经过多代的选择和杂交,耗时费力,而生物技术能够更直接地针对目标性状进行操作,快速获得理想的品种。
其次,生物技术为解决一些全球性的农业问题提供了可能。
例如,应对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洪涝等极端环境,通过生物技术培育出适应能力更强的植物品种,保障粮食安全。
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园林工程建设是一项公益性、民生性工程,做好植物育种工作至关重要。
新时期,传统育种技术逐渐无法满足育种工作需求。
在园林植物育种中应用生物技术,能够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园林植物育种及绿化需求。
一、生物技术概述生物技术属于新型综合性技术,该技术涵盖了多项技术,包括:发酵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等等。
生物技术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之上,融合现代技术的所形成的。
传统生物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种子选育、啤酒发酵等领域,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试管核酸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等等。
和传统生物技术相比较而言,现代生物技术的优势更加明显,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为人们的工作及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发展与进步。
二、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一)细胞工程育种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凭借自身的诸多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
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生物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细胞工程育种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体现,利用该技术进行园林植物育种,主要以应用原生质体培养技术、体细胞融合及杂交技术等为主。
充分结合园林植物的特点,对不同植物细胞进行融合,并借助细胞分子技术来改变植物原有性质,培养新型的植物品种。
在细胞工程育种技术中,原生质体培养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
生物学理论下,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相比较而言,具备了细胞壁,会给不同细胞的融合造成一定的影响。
然而借助原生质体培养技术,则能够将上述阻碍消除掉,融合多种不同植物的细胞,并获得新的植物种类,使得园林植物种类更加丰富。
现阶段,在园林植物育种工作中,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菊花为例,是园林绿化常见植物,具备较高的观赏性,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商业价值。
借助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展开菊花育种,能够实现组织培养、脱毒苗和大规模繁殖,并且能够更加稳定地遗传菊花的优良特性。
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
( 一 ) 融合方法
分离的原生质体不带电荷,它们相互排斥,所以一般 要在诱发条件下才能发生融合。异种原生质体首先发生 膜接触 , 然后两个原生质体形成细胞质桥,最后两种 细胞质将两个核包围起来而完成融合。常用的融合方法 简单介绍如下: 1.N 剧 03 处理诱发融合由 NaN03 诱导的可重复、控 制的离体原生质体融合是由 Power 等 (1970) 报道的。 利用这一融合剂,earlson 等 (1972) 虽然在植物中获 得了第一个体细胞杂种,但这种方法存在的严重缺陷就 是融合频率低,而且对于来源于叶肉的高度液泡化的原 生质体有害。这种融合的机制一般认为是 Na+ 造成了 膜电位的改变。 2.高pH一高浓度钙离子处理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在高 Ca2+(0.05M CaCi2)和高pH(10.5)条件下能很快诱发融 合(37℃),但融合频率不很高,高pH也影响原生质体的 存活率,且易诱发多个原生质体融合。高Ca2+高pH诱发 融合的机制尚不很清楚,一般认为是改变了膜电 位及 膜的物理结构。
( 四 ) 杂种的鉴定
通过杂种细胞筛选获得的再生植株不一定是 杂种植株 , 应经过进一步验证才能确定。有多 种鉴定杂种方法。根据形态性状判定是最简单 的方法 , 杂种植株的叶形通常介于双亲之间 , 叶面积 居中 , 花器官 ( 花冠长度、颜色、形 态等 ) 带有双亲性状。染色体计数是细胞学鉴 定体细胞杂种的基本方法 , 但杂种染色体数目 不一定正好是双亲染色体数目之和 , 常出现混 倍体。染色体数目 的变化可能来自多细胞融合、 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学变异和核与质基因融合后 的不亲和。常用的生 化鉴定方法是同工酶 , 融合后形成的杂种应该表现出双亲的同工酶带 型。分子标记鉴定可以较准确地反映融合是否 成功 ,RAPD 、盯 LR AFLP 是常用的鉴定杂种 的分子标记。
生物技术对植物育种的影响
生物技术对植物育种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农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生物技术对植物育种方面的影响尤为明显。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生物技术对植物育种的影响。
一、基因工程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将所需基因精确地导入到植物细胞中,从而获得表现所需性状的转基因植物。
例如,转基因玉米可以抵抗玉米螟虫,转基因番茄可以延长保鲜期,转基因水稻可以提高产量等。
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使植物育种变得更加高效,破解了遗传改良传统方法中的限制,同时也为推进绿色农业提供了新的手段。
二、体细胞培养技术体细胞培养技术是一种将单个植物细胞培养到成倍增长并分化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它可以用于纯化育种、种子繁殖和基因库建设。
嫁接、灵芝和多头芋块茎等无性繁殖的植物品种,通过体细胞培养技术进行繁殖,可以获得更高产量、更高质量的相关品种。
同时,体细胞培养技术也为遗传改良提供了便利。
通过体细胞培养技术将育种中优良基因导入到细胞中,并通过细胞分裂和愈伤组织分化等技术获得相关品种,这为育种提供了一些在传统方法中难以实现的操作。
三、生物信息学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标记技术是利用DNA分子特有的序列差异,对生物个体进行鉴定和分类的技术。
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手段,将基因序列和整个基因组序列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分子标记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基于分子标记。
组合选择品种的基因,建立基因型与表型的联系,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甄选出具有优异性状的基因组。
实现了育种高效性的大幅提高,还避免了由于单一性状选择而导致的基因型贫乏、等位基因爆发和抗性丧失等问题。
四、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精准编辑基因序列的创新技术。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删除某些基因,也可以用新的模板精确修正正常基因序列,从而得到具有相关性状的新品种。
这种技术对传统的基因导入技术有很大改进,既避免了免疫反应和遗传转移问题,同时利用了育种的自然选择,提高了基因编辑的成功率。
现代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上应用
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生物技术应用于植物育种,可以解决传统育种的 一些特殊困难,扩大育种的基因来源,提高鉴定 和摆地摊的可靠性,加快育种进程,加速繁殖, 提高育种效率等,对于解决人口与食物问题以及 生物能源问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现代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上应用
第一节 细胞工程与育种
• 组织与器官培养的类别 • 组织与器官培养的应用
种子萌发全过程
现代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上应用
6. 克服远缘杂交困难
现代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上应用
7. 提供育种中间材料
现代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上应用
二、花药和花粉培养
花药培养:其外植体为植物 雄性器官的一部分,就培养 方法和技术来讲于器官培养 的范畴
花粉培养:将处于一定发育 阶段的花粉从花药中分离, 再加以离体培养,有时花粉 培养也称为小孢子培养,从 培养方法和技术方面讲,属 于细胞培养的范围
生物技术是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基础上结合现代工程 学的方法和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应用范围广泛:医药卫生、农林牧渔、轻工、食品、化 工和能源等领域。
现代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上应用
植物方面:产量、品质、抗病虫、抗逆性等, 以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为核心的生 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主要涉及: 组织与细胞培养、体细胞突变体筛选、原生质体培养与体 细胞杂交、单倍体细胞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与生物反应 器、基因分离和转移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技术
• 几种不同的表述: • 体细胞杂交:somatic hybridization • 细胞融合:Cell fusion • 无性杂交: asexual hybridization • 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 • 超性杂交: Parasexual hybridization • 超性融合: Parasexual hybridization • 细胞工程: Cell engineering
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植物育种是通过选择和培育具有所需性状的植物品种,来满足人类对食物、纤维和能源的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培养和分子标记等方面。
一、基因工程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基因工程是一种通过改变植物的遗传物质来获得所需性状的方法。
基因工程技术包括基因的克隆、转基因、基因诱变等。
其中,转基因技术是最常用和最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可以将其他物种的有益基因插入到目标植物的基因组中,使其获得新的性状或改良原有性状。
转基因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领域广泛。
例如,转基因作物可以抗虫、抗草、抗病,减少对农药的需求,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转基因作物还可以抗旱、抗盐、抗寒,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扩大植物的种植范围。
转基因技术还可以改良农作物的营养成分,使其富含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二、细胞培养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细胞培养是一种在无菌条件下培养植物组织和器官的方法。
通过细胞培养,科学家可以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实现对植物的精细调控。
细胞培养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组织培养、胚培养、愈伤组织培养和悬浮细胞培养等。
组织培养是将植物的组织切割成小块,放入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通过组织培养,科学家可以快速繁殖大量的优良品种植物,提高品种繁殖速度。
胚培养是利用植物胚的发育潜能进行培养,可以获得多倍体植株,提高植物的抗病性、生长速度和产量。
愈伤组织培养是将植物组织培养在含有激素的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再通过愈伤组织的再生,得到新的植株。
悬浮细胞培养是将植物细胞分离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通过悬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获得大量的植株。
三、分子标记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分子标记是一种根据植物的遗传信息对其进行鉴定和筛选的方法。
分子标记利用植物的DNA序列或蛋白质序列来标记某个性状或基因,从而实现对植物的选择和筛选。
生物科技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生物科技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随着人类种群的不断增长,农业生产已成为全球性的关注领域。
为了满足人类对于食品的需求,不断创新的科技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生物科技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领域。
目前,作物的育种和改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而生物科技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可以开发出更耐旱、耐寒、抗病虫害等特性的作物品种,从而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
以下是关于生物科技在作物育种中的几种应用。
1.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指利用基因编辑工具在基因组中直接引入、删减或修改目标位点上的 DNA 序列。
它是一种高效、快速、准确和灵活的基因改良神器,可以大大提高作物产量。
例如,通过Knock-out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有效减少一些废水废气对作物生产的负面影响;而通过 Knock-in 基因编辑技术,则可以增加作物自身的生产力和适应力。
2. 基因组学技术基因组学技术是指利用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交叉学科进行大规模的 DNA 测序和数据分析,从而对作物种群遗传资料进行全面解析和甄选。
基于此技术,我们可以开发出更有针对性的育种方案,有效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
例如,结合基因组学分析中发现的新的基因节点,我们可以选择最优秀的基因节点,用以进行交配,从而培育出更好的作物品种。
3. 生物安全监管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生物科技的新型技术在生物安全监管方面更有挑战。
因此,科学家们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先对遗传基因组进行全面检测,然后利用生物化学、血液学和行为学方法进行更深入的监管和安全评价。
通过对作物的生长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以及建立从生产到消费的溯源体系,我们可以有效避免和减少生物风险。
生物科技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潜力是巨大的,但是应用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对生物态势的预测和识别技术需求,以及对植物生态环境影响的更好掌握等问题。
因此,我们还需要持续地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以推动生物科技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发展。
总体而言,生物科技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且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从而在现有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为人类提供充足的食品保障。
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二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 交
1 根本概念及意义
原生质体:指用特殊方法脱去细胞壁的、裸露 的、有生活力的原生质团。
体细胞杂交〔somatic hybridization〕:又 称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sion〕 , 是指两种原生质体间的杂交。
2 原生质体的别离和培养 〔1〕先进展细胞或组织培养 〔2〕利用胚性细胞系游离原生质体 〔3〕选用适宜的培养基和方法 〔4〕选择适宜的酶制剂
b 组培期间的变异及选择:正向选择 例:玉米抗小斑病T小种
未成熟胚
愈伤组织
加T小种毒素
抗性愈伤组织
移栽
再生植株
高粱胚性愈伤组织
c 组培后的选择和鉴定
培养基不包含特定的选择因素,但包含 诱变剂。
这种选择多局限于形态性状,如株型、叶 色以及其他可见的性状。
〔2〕体细胞无性系选择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a 选择目标确实定 b 外植体的选择 c 培养系统的选择 包括器官发生系统和胚胎发生系统 d 无性系变异的选择
5 转化体的筛选和鉴定 〔1〕转化体的筛选 〔2〕转化体的鉴定
a DNA水平的鉴定——Southern杂交 b 转录水平的鉴定
Northern杂交和RT-PCR检测 c 翻译水平的鉴定
四 转基因作物品种的选育
转基因玉米
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小麦和棉花 〔注:上述四张图片来自网络〕
1 转基因作物育种目标的制定 依据市场经济的需要和生产开展前景 依据不同的自然环境、栽培条件 落实具体性状目标 要考虑品种的搭配 要充分考虑转基因作物,尤其是外援目的基因对
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 应用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法培育 的水稻 品系 比对 照提 高产量 1 % 一4 % 。韩 国先 5 9 后 育成 了 5个优 质 、 病 、 抗 抗倒伏 的水 稻品种 应用 于生 产 。 法 国育成 了冬 小麦 新 品 种 “ lr ” Foi 。我 国 于 17 n 9 0年开 始
种手段 正在植 物育种 研究工 作 中发挥 巨大优 势。 在组 织培养 中, 胎培 养杂交 育种时 , 种胚 常败 育 , 胚 杂
1 国 内外生物 技术在 农 业育种 中的应 用研 究
发展 生物技术 及将 其 用 于作 物育 种 是 国 际性 的重 大 攻关 领域 , 作为 一种 高新 育 种技 术 方式 越 来 越受 到 重 视。 为 了争夺未来 农业 生物技术产 品市 场 , 多 国家制 定 和采 许
学等生命 科学最新 成 就 为基 础 的现 代 综 合性 技 术 。生 物
技术在农业 育种 上的 应用 主 要有 : 物组 织 培养 技 术 、 作 体
细胞杂交技 术 、 农作物 人工种 子 、 转基 因育 种技 术 、 子标 分
记育 种技术 等。农作 物 组织 培 养 技术 主 要用 于 品种 培育
交技 术获得 1 6个 科 ,0多个 种 内 、 间 、 间与 族间 的体 7 种 属
世界各 国正加 大 资 金 投 入 , 致力 于对 生 物 技 术 人 才 的 培
养, 旨在鼓励 和推动 生物技 术 的研 究和开 发 , 夺 2 争 1世 纪
细胞杂交 种 。其 中最 引人注 目的成 就是原 西德 、 国 和 日 美 本等 国专 家 , 番茄 的叶 肉细胞与 马铃薯 的块 茎 细胞 相 将 融合 , 选育成 功 “ 番茄薯 ” “ 番茄 ” 品种 , 中所 育成 和 薯 新 其 的“ 茄薯 ” 品 种 地 上部 分 能 结 番茄 , 番 新 地下 部 分 能 结 马
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摘要:现代生物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细胞与组织的培养新技术,以及原生质体的培养与体细胞的杂交技术及重组的DNA新技术。
这些都是相对于原始传统的育种技术水平来讲的新技术。
由于这些新技术在创造新生物基因方向上的特色作用,成为了对传统育种技术的一个重要补充与发展。
关键词:生物技术;植物育种;应用1植物育种中细胞与组织培养的应用问题1.1体细胞的变异体与突变体的筛选工作在离体条件之下的植物体细胞,及在离体培养工作之前,则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遗传与不遗传的变异情况。
一般情况下,把这种遗传的变异现象称作为无性系的变异。
把不加注任何选择性压力条件而筛选出来的变异个体称作为变异体;把经过了施加某些选择性的压力筛选出来的无性系的变异情况称作突变体。
对于无性系的变异筛选与在个体水平上进行的诱变和筛选有明显区别。
前者变异频率高、稳定快,而且可在实验室内有控制地进行,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并能大大提高选择效率。
尤其是在纯系中选择,更能在短期内奏效。
因而被认为是一种最可能首先应用于育种实践的手段。
1.2离体培养技术在植物育种工作中的应用用胚珠或子房进行培养和使用试管受精,是可以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的有效技术手段。
离体胚的培养在育种中的应用,使远缘杂种的胚发育成植株,在植物远缘杂交中,时常形成发育不全、没有生活力的种子;促进核果类植物胚的后熟作用,如果以早熟的作物品种为其母本和晚熟品种进行杂交试验,就很难获得杂交的后代。
如使用幼胚离体来进行培养就能获得品种杂交后代。
一般在核果种类的早熟性育种过程中常常采取这一方法;打破原种子固定的休眠期限,有些植物种子的休眠期很长,有人认为种子休眠期的长短与胚乳有关,在离体培养时如果带上胚乳,胚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
1.3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的其他利用途径快速繁殖,通过分生组织的培养,可以更快速度的繁育出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品种,如一些特色花卉和药材等。
一般情况下,某些植物使用此种方法,在一年之中可以产生106~107个植株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形成植株的能力。
1904年,Hanning用萝了基础。
1934年,White对番茄切段进行培
养,建立了第一个活跃生长的无性繁殖
系,获得了离体培养的真正成功。
三年后,White又发现B族维生素对
培养物的生长有重要作用。
经过几年的努力,以White为主
脯氨酸 叶酸 生物素 蔗糖
2
---3%
----2%
-1381 --3%
3
---2%
2
-0.5 0.05 2%
----3%
------
-----
2
---4%
3%
2、培养基的配制 以配制1L培养基为例,培养基配制方 法如下:
⑴
混合各成分母液。取大量元素
母液100ml、微量元素母液10ml、铁
盐母液5ml于一个1L烧杯中,依次加
ER
1 -27.8 37.3
------------------------------------------------------------------------------------------------------- FeCl3•6H2O ---27.8 37.3 ---Fe2(SO4)3 FeSO4•7H2O Na2EDTA•2H2O
--------------------------------------------------------------------------------------------------------
铁盐成分
MS①
B5
OR White Nitsch SH② Heller LS③
--27.8 37.3 2.5 ----27.8 37.3 ---15 20 -----27.8 37.3 --
的几位科学家建立了植物组织培养
(plaint tissue culture)的综合培 养基,成为以后各种培养基的基础。
1948年,Skoog等发现腺嘌呤/生长素 的比例是控制芽和根分化的决定因素之一, 这一发现成为植物组织培养中控制器官形成 的激素模式。 Miller(1956)发现激动素比腺嘌呤 更能促进芽的形成。
间体细胞杂种植株。
至此,在愈伤组织水平、单个细胞
水平、单个生殖细胞水平、原生质体水 平和体细胞杂种水平都获得了完整植株,
充分证实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组织培养流程示意图如下。
外植体来源→外植体培养→ 愈伤组 织
→再生小植株→再生植株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在20世纪60
年代就已受到重视,但真正的应用研究
入有机成分和激素,并加水至500ml。
⑵熔化琼脂:称7~8g琼脂和所需
蔗糖于另一1L烧杯中,加水至500ml, 待糖溶解后,加热使琼脂充分熔化。
⑶将(1)和(2)混合,搅拌均匀, 补水至1000ml。
⑷调PH。一般用0.1mol NaOH或1N
HCl调PH至所需PH。一般PH调至5.8,但
也有PH调到7.0的,不同材料的最适PH不一
量95%酒精,再加水定容;NAA可溶于热
水或少量酒精后,再加水定容;2,4-D不
溶于水,可用1mol的NaOH溶解后再定容;
KT和BA应先溶于少量1mol HCl中,然后 定容。
表 一些植物组织培养基的成分(mg/L) ------------------------------------------------------------------------------------------------------------------成分 MS① B5 OR White Nitsch SH② Heller LS③ ER -----------------------------------------------------------------------------------------------------------------大量元素 NH4NO3 1650 -1650 -720 --1650 1200 KNO3 1900 2527.5 1900 80 950 2500 -1900 1900 CaCl2•2H2O 440 150 ---200 75 440 440 CaCl2 --440 -166 ----MgSO4•7H2O 370 246.5 370 750 185 400 250 370 370 KH2PO4 170 -170 -68 --170 340 NH4H2PO4 -----340 ---(NH4)2SO4 -134 -------Ca(NO3)2•4H2O ---300 -----NaNO3 ------600 --NaH2PO4•H2O -150 -19 --125 --KCl ---65 --750 ---------------------------------------------------------------------------------------------------------------------
常用的培养基有MS、B5、
White、N6、KM-8p、SH等。
2、培养基的成分 培养基中都应包括植物生长必需的16种 营养元素和某些生理活性物质,通常将这些 物质分为三大类,即无机营养物、有机物质 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表)。
表 植物组织培养所需的养分和激素 水 有机物 糖 氨基酸 维生素
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调节物质 赤霉素 脱落酸 乙烯
大量元素 N P K Ca Mg S
微量元素 Fe Co Zn Ni B Al Mn Mo Cu I
↑ PH ↓
成分不定物质
酵母提取物 椰子汁 植物提取物 水解酪蛋白 蛋白胨
(二)培养基的配制
1、母液的配制
为了减少配制培养基时每次称量药
品的麻烦,减少极微量药品在每次称重 时误差,一般先配制高浓度的储备液,
即母液。
大量元素可配成10倍母液,使用
时每配制1000ml培养基需要从母液
中取100ml。配制母液时应做到分别
称量,充分溶解,在混合次序上应最
后加入Ca2+,混合时要边加边混合。
微量元素因为使用量低,一般配
成100倍甚至1000倍母液,使用时每配
制1L培养基从母液中取10ml或1ml,
配制时应注意充分溶解后再依次混合。
是维生素和氨基酸类物质,这类物质不能 配成混合母液,一定要分别配成单独的母 液,浓度为每毫升含0.1、1、10mg,使 用时根据需要量取。
最后一种母液是激素,每种激素
应单独配制母液,其浓度为0.1、0.5
或1.0mg/ml。多种激素难溶于水,
配制时应注意溶解次序。
IAA、NAA、GA3、玉米素先溶于少
第十三章 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1、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细胞工程与作物育种的原理
和基本方法;
(2)了解作物的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
基本方法;
(3)了解分子标记的主要类型和分子
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细胞工程与作物育种 一、细胞和组织培养与作物育种 二、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 第二节 作物育种的转基因技术 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现状 二、*转基因育种的程序 三、转基因作物品种的选育 四、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性 第三节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一、*分子标记的类型和特点 二、常用分子标记的原理和遗传特性 三、MAS育种方法
第三种母液即铁盐,铁盐必须单 独配制,若与其它元素混合易造成沉
淀。一般采用鳌合铁,即FeSO4与
EDTA钠盐的混合物,一般扩大200 倍。
EDTA钠盐须用温水溶解,然
后与FeSO4液混合,在75~80℃
之间让其鳌合1h。使用鳌合铁的 目的是避免沉淀,并使培养基能缓
慢不断地供应Fe+。
第四种母液为有机化合物母液,主要
MS① 0.5 0.1 0.5 100
B5 OR White Nitsch SH② Heller LS③ 1 10 1 1 13 1 0.01 0.01 0.05 -0.5 0.5 5 100 0.5 5 5 1000 ------
ER 0.5 0.5 0.5 --
0.4 -100
100 100
甘氨酸
细胞工程与作物遗传改良有着密
切关系,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已培育出
一些大面积推广的品种。
早期,哈布兰特在前人细胞学说的 影响下,提出高等植物的组织和器官 可以不断分割,并进一步提出了植物
细胞全能性(cell totipotency)理论。
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植物细胞工
程的理论基础。细胞全能性是指细
胞所具有的形成各种细胞类型的潜 在能力,也包括植物细胞经脱分化
NaFe•EDTA
--
28
--
--
--
--
1
--
--
-------------------------------------------------------------------------------------------------------
成分 有机物 盐酸吡哆醇 盐酸硫胺素 烟酸 肌醇
1958年,Stewart & Shautz从胡萝卜 根的悬浮细胞诱导分化成完整小植株,使50 多年前哈布兰特提出的细胞全能性假说首次 得到科学验证,这一成果大大加速了植物组 织培养研究的发展。 1964年,Guha等从曼佗罗花药培养出 单倍体植株。
1970年,Kameya等利用花粉培养获 得单倍体植株。 1971年,Takebe等首次从烟草原生质 体获得再生植株; 1972年,Carlson等获得第一个烟草种
----------------------------------------------------------------------------------------------------------------成分 MS① B5 OR White Nitsch SH② Heller LS③ ER ----------------------------------------------------------------------------------------------------------------微量元素 KI 0.83 0.75 3.32 0.75 -1 0.01 0.83 -H3BO3 6.2 3 24.8 1.5 10 5 1 6.2 0.63 MnSO4•4H2O 22.3 -89.2 5 25 -0.1 22.3 2.23 MnSO4•H2O -10 ---10 ---Zn SO4•7H2O 8.6 2 34.4 3 10 1 1 8.6 -Zn SO4•4H2O ---------Zn •Na2•EDTA --------15 Na2MoO4•2H2O 0.25 0.25 1.0 -0.25 0.1 -0.25 0.025 MoO3 ---0.001 -----Cu SO4 -----0.2 ---Cu SO4•5H2O 0.025 0.025 0.1 0.01 0.025 -0.03 0.025 0.0025 CoCl2•6H2O 0.025 0.025 0.1 --0.1 -0.025 0.0025 CoSO4•7H2O ------0.03 --AlCl3 ---------NiCl2•6H2O ------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