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与中国文学文献学
郑振铎
郑振铎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
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
1932年,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出版。
1949年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全委、主席团委员,全国文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57年,他编集出版了《中国文学研究》三册。
1958年10月17日,因飞机突然失事遇难殉职,年仅60岁。
郑振铎对中国的文化学术事业作出了多方面的杰出贡献。
在文学理论方面,他是文学革命初期"为人生"的文学的重要倡导者之一。
1921年6月,他进一步提出需要“血和泪的文学”的口号(《血和泪的文学》),要求进步作家创作出“带着血泪的红色的作品”(《我们的杂记》)。
从那时起,他一生坚持革命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强调文学在社会改革中的功能,提倡文学为人民服务。
在文学研究方面,20年代初即提倡和从事中外古今文学综合的比较研究,较早提出和着手用新的观点、方法整理和研究中国文学史,特别是一贯重视民间文学和小说、戏曲的资料收集和研究,作了很多属于开拓性的工作。
海燕郑振铎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伶积俐,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劲俊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一只小燕子。
当春间二三月,轻飔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时,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
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
1935年郑振铎离开燕京大学史实考述
1935年郑振铎离开燕京大学史实考述1931年9月,此前任职于商务印书馆的郑振铎,应燕京大学国文系主任郭绍虞邀请,偕夫人及幼女离沪赴平,担任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合聘教授,开始了他的大学教授生涯。
然而郑振铎在燕京大学的生活并不顺利,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受到燕京大学学生吴世昌的严厉批评,自身又卷入燕京大学国文系人事纷争之中,部分学生甚至发起了驱郑风潮。
1935年2月,郑振铎黯然去职,7月前后离开北平回到上海。
对于郑振铎离开燕京大学的原委,加以关注的研究者并不多。
陈福康在《郑振铎传》中,以“遭忌与被排斥”解释郑振铎的遭际,立足于传主的立场,将冲突的另一方简化为某种恶意的力量。
这种完全体认和肯定传主的倾向,是一般传记的通病,不足为奇。
江娜则从“文化空间中的权力竞争”的角度,力图更客观地理解郑振铎和燕京大学之间的关系,并将郑振铎离开燕京大学归结为独立知识分子无法融入大学体制的结果。
由于作者依赖的史料过于贫乏,相关分析主要建立在揣测和推想的基础上,缺少足够的说服力,得出的结论也显得空泛。
在这篇文章中,笔者试图更为深入地解读相关的各方史料,提出对这一事件的较为公正和合乎情理的解释,同时将其放置于更大的历史语境中来考察,阐发其文化史的意义。
深一层来看,郑振铎与燕京大学的龃龉,反映了一位坚持五四立场的文化人和20世纪30年代初燕京大学的学院体制之间的冲突。
一郑振铎离开商务印书馆,来到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任教,一方面是因为他与王云五的不和,另一方面也是想摆脱繁忙的编辑工作,专心从事于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和著述。
在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授课之余,郑振铎全力撰写他的文学史著作。
1932年12月,《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全四册由北平朴社出版。
这部巨著尚未全部面世,清华大学的浦江清就在《大公报?文学副刊》上撰文推荐,称其“必成佳著”。
问世以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好评。
然而就在郑振铎任教的燕京大学,当时在国学研究所攻读研究生的吴世昌却对该书给以严厉的批评。
郑振铎的文学代表作是什么
郑振铎的文学代表作是什么郑振铎的文学代表作是什么郑振铎有着爱国主义者、社会活动家、翻译家、艺术史家、收藏家、训诂家等多重身份,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郑振铎的文学代表作介绍,希望能帮到你了解。
郑振铎的文学代表作在郑振铎的一生当中,有着许多作品。
他写有小说《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佝偻集》等等;他著有《文学大纲》、《俄国文学史略》、《中国文学论集》、《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等等专著;他译著了《沙宁》、《灰色马》、《飞鸟集》、《新月集》等等著作。
但是要说郑振铎的代表作的话,那么便是他的散文作品《猫》和他正是发表的第一首新诗《我是少年》了。
《猫》这篇散文主要讲述了“我”家的三次养猫经历。
第一次是一只向隔壁要来的新生的小猫,有着花白的毛,是一只非常活泼的猫。
但是养到后来,原本活泼的猫咪突然变得消瘦,显得忧郁,很快就死掉了。
第二次是在第一只小猫死掉没多久之后,向舅舅家要来的一直浑身黄色的小猫。
它比第一只更加活泼、有趣,会到处爬树,到处越墙,有一次还捉到了一直肥大的老鼠。
但是最后这只黄色的小猫咪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再养猫。
有一个冬天的早晨,一只并不好看的猫伏在家门口,便收留了它,这是第三次养猫。
这只小猫不喜欢动,不是一个活泼的主。
后来,家中养了一对芙蓉鸟,猫儿便一直望着。
猫是要吃鸟的。
有一次一只鸟死了,“我”便以为是猫咬死的,拿起木棍便打了它。
但是后来才知道,咬死鸟的并不是自家的猫,可是“我”却无法向这只不会说话的动物表达我的抱歉。
后来,它死在了邻家的屋檐之上,“我”比前两次失去猫更加难过。
自此以后,“我”家不再养猫。
郑振铎与敦煌的关系郑振铎不仅是中国二十世纪前期俗文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先锋,在有关敦煌文学的研究方面,也有着杰出的贡献。
那么,郑振铎与敦煌文学研究之间有着怎么样的关系呢?首先,郑振铎搜集和刊布了很多有关敦煌俗文学的资料,并且对敦煌文学的文学史价值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郑振铎与《中国俗文学史》
郑振铎与《中国俗文学史》作者:王友胜来源:《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第05期作为中国文化界最值得尊敬的人之一,郑振铎(1898~1958)无论在创作抑或在研究上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堪称现代文坛的一座丰碑。
著名经学家周予同在为作者的古史研究著作《汤祷篇》作序时,高度评价他的文化建树说:“振铎兄治学的范围是辽广的,也是多变的。
他从五四运动前后起,由接受社会主义思想而翻译东欧文学,而创作小说、抒写杂文,而整理中国古典文学,而探究中国古代文物。
概括地说,他的学术范围包括着文学、史学和考古学,而以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为他毕生精力所在。
”诚然,郑振铎最突出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中国文学史研究上,他于1924年出版了《文学史略》,1927年出版了具有中外比较文学性质的《文学大纲》,1932年出版了影响深远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1938年出版了《中国俗文学史》,他还出版了具有小说史性质的《小说八讲》,及未完成的《中国文学史》(中世卷第三篇上)。
关于文学史研究的学术论文则有《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诗歌传统》、《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小说传统》、《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戏曲传统》、《中国文学史的分期问题》、《中国小说的分类及其演化的趋势》等。
此外,他曾有撰写《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打算,后因“九一八”事件而中辍。
这其中学术质量较高、影响极其广大,并给郑振铎带来巨大学术声誉的著作当为《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与《中国俗文学史》。
《中国俗文学史》于1938年8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但因当时正处抗战期间,出版地不在商务印书馆所在的上海,而在内地长沙。
全书既无前言,又无后跋,更没有作者其他著作惯用的插图。
该书问世后也没有像其他学术名著一样,一版再版,流播甚广,而迟至1954年才由作家出版社根据原纸型再版。
但此举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学术反响,反而在1958年的“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拔白旗”运动中遭到激烈的批判。
此后该书又在中国大陆沉默了二十余年,倒是港台各地,如台湾商务印书馆、香港古文书店不断有翻印本。
一个关于藏书狂的真实故事
一个关于藏书狂的真实故事
郑振铎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史专家,又是屈指可数的藏书家。
郑振铎服膺龚自珍“狂胪文献耗中年”的话,把搜集和保护民族文献视为己任,藏书成了他的特癖。
他在《〈求书目录》序》中说:“我对于书,本来有特癖。
最初,我收的是西洋文学一类的书;后来搜集些词曲和小说,因为这些都是我自己所喜爱的,以后,更罗致了不少关于古代版画的书册。
”为搜集文献,郑振铎从八一三淞沪会战以后,为了保全民族文献,留居上海8年,不到自由区去,“我东躲西避着、离开了家、蛰居在友人们的家里,庆吊不问、与人世几乎不相往来。
”但是“救全了北自山西、平津,南至广东,西至汉口的许多古书与文献”“见到十部八部乃至数十百部的奇书,足以偿数十百日的辛勤而有余,”“摩挲着一部久佚的古书,一部欲见不得的名著,一部重要的未刻的稿本、心里是那么温热,那么兴奋,那么紧张,那么喜悦。
这喜悦简直把心腔都塞满了,再也容纳不下别的东西,我觉得饱饱的饭都吃不下去,有点陶醉之感。
感到亲切,感到胜利,感到成功。
“。
郑振铎简介及作品
郑振铎简介及作品郑振铎对中国的文化学术事业作出了多方面的杰出贡献。
在文学理论方面,他是文学革命初期"为人生"的文学的重要倡导者之一。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郑振铎简介及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郑振铎个人简介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年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今温州市区乘凉桥),曾在广场路小学、温二中、温州中学就读。
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今北京交通大学)学习。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
1920年与沈雁冰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文学周刊》与《小说月报》,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上海大学教师,《公理日报》主编。
1927年旅居英、法,回国后历任北京燕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暨南大学教授,《世界文库》主编。
2月,郑振铎与叶绍钧、胡愈之等人发起成立“上海着作人公会”,公会积极参加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前后的革命活动。
“四·一二”政变后,他与胡愈之等人致信国民党当局,强烈抗议屠杀革命群众,为此险遭逮捕。
5月,乘船到欧洲避难和游学。
在法、英等国家图书馆里,遍读有关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变文等书籍,并研究了希腊罗马文学,译着了《民俗学概论》《民俗学浅说》《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等专着,还创作了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中的大部分作品。
1931年秋,去北平任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中文系教授。
1932年,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出版,此书图文并茂、史料丰富、眼界宽阔,充分肯定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934年,又出版了《中国文学论集》、《佝偻集》等论文集,以及借希腊神话题材歌颂现实的革命斗争的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
1935年春,郑振铎到上海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
1937年参加文化界救亡协会,与胡愈之等人组织复社,出版《鲁迅全集》,主编《民主周刊》。
1949年后历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
中国古代文学推荐书目
资料汇编
中华书局: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 《三曹资料汇编》 《金瓶梅資料彙編》 《苏轼资料汇编 》 ……
研究方法: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王兆鹏《词学研究方法十讲》 陈垣《陈垣史源学杂文》 举例: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
历代别集 古代文学丛书(上古) 古代文学基本丛书(中华)
古代文学参考书目
一、文学史相关教材
陈玉堂《中国文学史书目提要》(黄山书社, 1986) 林传甲《中国文学史》 黄人《中国文学史》 胡适《白话文学史》 刘永济《十四朝文学要略》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钱基博《中国文学史》 台静农:《中国文学史》 钱穆:《中国文学史》 宇文所安等:《剑桥中国文学史》 欧丽娟:中国文学史(台大开放式课程)
江苏教育出版社《古文献学基础知识丛书》
经部要籍概述 史部要籍概述 子部要籍概述 集部要籍概述
金开诚、葛兆光《古诗文要籍叙录》 吕思勉《经子解题》
书录: 一、断代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 永镕《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胡旭《先唐别集叙录》 万曼《唐集叙录》 赵荣蔚《唐五代别集叙录》 祝尚书《宋人别集叙录》《宋人总集叙录》 薛瑞兆《金代艺文叙录》 赵素文、徐永明《明人别集经眼叙录》 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 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 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上中下)
二、专书 刘毓庆《历代诗经著述考》(先秦-元)(明) 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 崔富章《楚辞书目五种续编》《楚文学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学史料研究丛书:
洪湛侯《诗经学史》(上下) 曹道衡,刘跃进《先秦两汉文学史料学》 穆克宏《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述略》 陶敏,李一飞《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 王兆鹏《词学史料学》 刘达科《辽金元诗文史料述要》 马积高《历代辞赋研究史料概述》
近十年郑振铎研究综述
( 福建 财会 管理 干部 学院 ,福 建 摘 闽侯 30 0) 518
要 :近 十年 郑振铎研 究 出现 一 个新 面貌 , 究资料 的挖 掘 与整理 工作 卓 有成 效 , 究队伍在 不 断 研 研
壮大, 新生力量在不断成长。 究的视 角更为开阔, 研 研究的方法更加 多样 , 究不断走 向纵深。对郑振铎地 研 位的评价更加的 实事求是 , 可以说, 近十年的郑振铎研 究迈上了一个新 台阶。
辑能力 等方 面 的独特之 处 。 郑振铎 没有参 加 “ 联 ”但 和 “ 左 , 左联 ” 有着 千丝
在中国新文学运动中, 郑振铎作为一位卓有成 效的组织者和推动着,自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 , 近
十 年学 界 给 了应 有 的 、 比较充 分 的关 注 。 瑶 主 编 王
的 《 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 ・ 郑振铎对 中国文学 研究的杰 出贡献》 一章把郑振铎在新文学运动 中的
研究 , 文无 疑 开 拓 了视 野 , 必将 有 益 于今 后对 此 也
虽没有 出版一部戏曲校点著作 , 却从未轻视过戏曲 文献 的勘 误 和订 正 , 取得 了举世 瞩 目的巨大 学术 成
郑振铎其他作 品的研究。 类似 的还有郑欢欢的《 论 浙江现 代儿童 文学作 家群 体 的生成及其 历史贡 献》 ,从浙江现代儿童文学作家群体的形成与发展 切人 , 探讨包括郑振铎在内的现代儿童文学作家群
体 的儿 童文 学取 向与 浙江 地域 文 化之 间 的关 系 , 别
的经过 。 董丽敏 的《 现代性的异 响——重识郑振铎 与< 小说 月报 > 的关系》 通过大量史料 , 在深人分析
・
戏曲文献 、 创构戏曲历史与拓展戏 曲评论方面都起
过筚路蓝缕和披荆斩棘 的先导作用 。 近十年 , 对郑
郑振铎中国文学史著中的古典小说
THANKS
感谢观看
人物塑造
郑振铎认为《红楼梦》的人物塑 造非常成功,不仅个性鲜明,而 且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反 映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贵族阶层
的没落。
情节安排
郑振铎赞扬《红楼梦》的情节安 排巧妙,结构严谨,环环相扣,
跌宕起伏,令人拍案叫绝。
语言艺术
郑振铎认为《红楼梦》的语言质 朴自然,富有诗意,同时又具有 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卓越的
对后世的影响及启示
01
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 料
郑振铎的研究成果为后来的学者提供 了宝贵的研究资料,为进一步深入研 究中国文学史著奠定了基础。
02
开创了小说研究的新 领域
郑振铎的研究为中国文学史著增添了 新的篇章,开创了小说研究的新领域 ,对后来的小说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03
强调小说的社会价值
郑振铎的研究强调了小说的社会价值 ,提醒人们在欣赏小说的同时,也要 关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进一步深化了对小说的认识和理解。
版本考证
郑振铎在研究古典小说时,十分注重对版本的考证。他通过对不同版本之间的比较,发现 其中的异同,并探讨这些差异对理解作品的影响。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了解古典小说的演 化过程,以及不同版本之间的传承关系。
研究价值及其影响
丰富了中国文学史的内容
郑振铎的古典小说研究,为我们提供了 更加丰富和全面的中国文学史内容。他 的研究不仅关注小说的内部结构与艺术 特点,还注重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 社会意义,从而拓宽了文学史的研究领 域。
郑振铎对古典小说的研究
郑振铎在研究中国文学史时,对古典小说的源流、发展历程 、类型、特点等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分析。他通过对大量古 籍的研读和整理,对古典小说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评价,并 探讨了其与当时社会文化的关系。
郑振铎简介
郑振铎简介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是我国"五四"时期涌现的著名作家,文学家和翻译家。
也是我国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
他原籍福建长乐,1898年12月19日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
1917年夏,他考进了北京铁路管理学院。
1919年"五四"运动中,成为该校学生代表和福建学生联合会的代表,从此积极从事革命活动。
毕业后任商务印书馆编辑。
1921年与沈雁冰等组织文学研究会。
1923年主编《小说月报》。
他还先后参与编辑了《闽潮》,《新社会》,《文学旬刊》等刊物。
1931年后、历任燕京大学、复旦大学教授,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致力学术研究,并主编《世界文库》。
抗日战争期间留居上海,坚持进步文化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物局长、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理事会副主席等职。
1958年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逝世。
主要著作有《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中国文学研究》、《俄国文学史略》、《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等。
译著有《新月集》、《飞鸟集》等。
另有《郑振铎文集》。
郑振铎一生不仅著述丰富,他发表的大量译作、译论在中国翻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1.郑振铎的主要译作及其影响郑振铎的一生没有离开过翻译,成果颇丰,对我国文学与翻译做出了很大贡献。
他掌握的外语,主要是英语,因而从事的翻译都是从英文转译的。
他一生翻译的作品可以分为三类,下面我们分类讨论他的作品。
(一)、郑振铎译介的俄国文学。
郑振铎最早在二十年代开始翻译俄国小说,根据不完全的统计,1920年到1923年间,郑振铎所推荐、翻译的以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果戈里。
契可夫,高尔基等为代表的俄国著名的作家作品、论文及"序文",论著等,共二十多篇(部)。
由他与人合译的,《俄国戏曲集》(共学社丛书之一,商务印书馆1921年出版),在"五四"时期的读者中颇具有影响。
郑振铎译文学书的三个问题全文
郑振铎译文学书的三个问题一、引言1. 郑振铎是我国著名的译文学家,他对译文学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研究中,有一些重要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我国译文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译文学书的选择问题2. 在翻译领域,译文学书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郑振铎认为,译文学书应该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同时还应该适合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在选择译文学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原著的理解和准确表达,避免过度的文学加工和情感渲染。
3. 译文学书的选择还需要考虑译者的个人特点和专业素养。
郑振铎提倡选取那些对译者具有挑战性的著作,这样既能锻炼译者的翻译能力,也能为读者呈现优质的译文作品。
三、译者的审美情趣与文学修养问题4.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对译文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郑振铎认为,译者应该具备丰富的文学知识和审美情趣,对原著的文学价值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只有深入领会原著的意蕴,才能准确地表达出原著的艺术魅力。
5. 译者的文学修养还需要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实践来提升。
只有不断积累和沉淀,译者才能在翻译过程中有所突破,并创造出更具有艺术价值的译文作品。
四、面对形形色色的难题6.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往往会面临形形色色的难题。
这些难题可能来自于语言、文化、逻辑等方面。
郑振铎强调,译者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文化素养,才能应对各种挑战。
7. 针对翻译中的难题,郑振铎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对于语言上的难题,需要通过反复推敲和对比来寻找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对于文化上的难题,需要通过深入的学术研究和广泛的交流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启发。
五、结语8. 郑振铎译文学书的三个问题,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今后的译文学研究和翻译实践中,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并落实这些问题,以提高我国译文学水平,为我国文化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郑振铎译文学书的三个问题是译文学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它们对于提高我国译文学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郑振铎与《中国俗文学史》
书既无前 言 , 又无 后 跋 , 没有 作 者 其 他 著作 惯 用 的 插 图 。该 书 问世 更
炎譬 潜
出版 的《 中国 民俗 文学 史 略 》 及杨 荫 深 于 l 4 9 6年 出版 的《 国俗 文学 中
断
他 小
小
正
都
顺
各
念
以
的 文
民歌》《 、宝卷》《 词》《 、弹 、 鼓词与子弟书 》 清代 的民歌》可谓纵 向论 及《 , 的部分包括十分重要的宝卷 、 弹词 、 鼓词 、 明清 民歌及其 搜集 与拟作 ,
这些 内容 在《 中国俗 文学 史 》 十 至十 四章 则得 到 了很 好 的弥 补 , 第 从这 层意 义上说 , 中 国俗 文学 史 》 之前 者 似应 更 系统 而 完整 。全书 重点 《 较 论述 的都 是正 统文 人所 鄙视 的一些 俗 文学 文体 , 民歌 、 文 、 金杂 如 变 宋 剧词 、 鼓子词 、 宫调 、 曲、 诸 散 宝卷 、 弹词 及子弟书 等 。这些 文体不 仅不 为 过去的文学史研 究者所 重视 , 有将 其纳 入到 自己的文 学史 体 系 中去 , 没 而且一般读者也很 陌生 , 相关 作 品很少 留意甚 至 闻所未 闻 。相 反 , 对 作 者则要 花大量 时间去搜集它 , 大量精力去研 究它 。他 自我总结 该书 的 花 材料来源是 ,以著 者 自藏 的 为主 , 问及 其他 各 公 私所 藏 的 重要 者 ” “ 而 ,
古代俗 文学的发展史 , 其 间各 俗 文学文 体 的来龙 去 脉 、 本特 征及 相 将 基
关作家作 品讲析得清晰 明 了。如读 者 只需看 书 中《 谓“ 文学 ” 第 四 何 俗 》
抗战时期郑振铎抢救中华文献事迹谈
抗战时期郑振铎抢救中华文献事迹谈
高丽娜
【期刊名称】《图书情报研究》
【年(卷),期】2022(15)3
【摘要】[目的/意义]郑振铎是现代作家、文学史家、著名学者、藏书家,也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起人之一。
古籍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份珍贵宝藏,日军占领上海之际,我们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面临着摧毁和掠夺。
在此背景下,郑振铎先生冒着生命危险联合出版界人,对小说、戏曲和有精美版画的稀见书籍开展中华古籍文献抢救行动。
为国家抢救中华文献应该是郑振铎毕生的重要成就之一。
[方法/过程]在简要介绍郑振铎生平事略、著述与收藏概况的基础上,分析郑振铎先生抢救中华文献的原由和决心。
从书名、作者与责任方式、册数、版本几方面对郑振铎《劫中得书记》中所收录图书进行梳理和统计,发现整个抗战时期郑振铎抢救的中华文献达3800多种。
[结果/结论]还原郑振铎蛰居上海孤独、清冷的生活,通过描述抢救《脉望馆抄校古今杂剧》事件,反映其所遇到的困难和所抢救中华文献的重要性,突出郑振铎先生为灾难中的祖国保存中华文献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总页数】7页(P122-128)
【作者】高丽娜
【作者单位】重庆图书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3;K825.42
【相关文献】
1.谈地方文献的抢救性征集
2.抢救民族文献--郑振铎先生对中国古籍文化的贡献
3.谈地方文献的抢救性征集
4.抗战时期档案文献遗产的损失与抢救
5.烽火连天家国难,丹心一片护文脉——抗战时期徐行可先生在武汉抢救保护古籍事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郑振铎文学常识
郑振铎文学常识
郑振铎是中国现代文学家、社会活动家、文物收藏家、鉴定家、考古学家、藏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中国俗文学史》《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郑振铎文集》《俄国文学史略》《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版画史图录》《玄览堂丛书》《中国古代版画史略》《古本戏曲丛刊》等。
在文学创作之外,郑振铎在文物鉴定和考古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他曾于1930年代担任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的教授,并主编了《文学》《文学季刊》等学术期刊。
此外,他还在1950年代创办了文物出版社及《考古学报》《考古通讯》《文物参考资料》等期刊,并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他的作品《中国文学常识》是一本极佳的以中国文学史为线索的文学常识入门书,集中国文学之大成,内容上起公元前4世纪商代中叶,下迄20世纪初新文学运动,不仅涉及文学,还兼及史学、古籍、文字、绘画等,注重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用新的观点、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中国历代文学作了系统的梳理,脉络清晰,材料丰富。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郑振铎及其作品的介绍,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文献资料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郑振铎与我国文学文献研究述评
郑振铎与我国文学文献研究述评
彭清深
【期刊名称】《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6(000)002
【摘要】郑振铎与我国文学文献研究述评彭清深郑振铎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艺术史家、历史考古学家和版本目录学家。
在他一生的60个春秋中,无论在诗歌、散文、戏曲、美术、考古、历史方面,还是在创作、翻译方面,抑或介绍世界文学名著、整理民族文...
【总页数】5页(P55-59)
【作者】彭清深
【作者单位】西北民院民研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6.1
【相关文献】
1.论郑振铎对我国文学文献研究的贡献 [J], 彭清深
2.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看郑振铎的中国文学史研究 [J], 段海蓉
3.郑振铎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述评 [J], 佘小云
4.探索新时期外国文学经典研究与教学之路——记“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教学研究会2017年会暨外国文学经典重读与大学文学教育”学术研讨会 [J], 綦亮;
5.郑振铎与我国最早的社会学专刊 [J], 陈福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郑振铎俗文学文献研究的学术渊源
郑振铎俗文学文献研究的学术渊源作者:胡永杰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05期摘要:作为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郑振铎先生,对中国古典俗文学文献有很深的研究,而其学术渊源也很丰富,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学术环境、新史料敦煌文献的发现,以及自身对抢救国家俗文学文化文献的学者担当有很大相关性。
关键词:郑振铎;俗文学文献;学术渊源在前代和时贤俗文学研究的基础之上,郑振铎先生在俗文学文献的收藏整理研究、“俗文学”观念的提出与提倡、俗文学观的理论建构,俗文学图书的编辑、俗文学文献的抢救与保护,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郑振铎先生对所接触的俗文学文献进行的校订、整理、作目等工作,对俗文学文本进行学术源流等考证,以及作为第一人构建中国古代俗文史,创立中国俗文学学科等,也成为了后辈研究者追溯俗文学历史演进脉络的重要研究借鉴。
首先,近代文学革新运动引发郑振铎对俗文学文献进行关注。
二十世纪初的学者们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明清文人对俗文学的肯定态度,促进了俗文学研究的兴起,西学东渐、国外汉学、科举废除等也间接地冲击了传统文学的格局。
知识分子转向了关注民间、启蒙民众、关注妇幼以及关注人性等问题,与当时的文学革新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样的时代背景使得俗文学从边缘走向中心,引领了郑振铎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地投身于俗文学研究之中。
清末两次鸦片战争使得民众感到丧权辱国,一批批仁人志士开始为积贫积弱的祖国寻找出路,俗文学唤醒民众的作用被思想先驱们认识到,例如:“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白话文运动”等等。
以此,俗文学在启迪民智、教育民众中发挥很大作用,他们彻底冲破了“旧文学”的藩篱,提高了俗文学的社会影响力,造成中国传统文学结构的变化,为郑振铎的俗文学研究提供了理论的启发。
作为中国俗文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郑振铎在新文学的思潮中成长着,也被西学东渐的思想运动影响着,他从西方学习来探索中国的出路,把中西进行结合并为我所用。
在这一过程中,郑振铎受到了许多前辈学者的影响,尤以王国维和鲁迅两位先生为深,二者的西方理论批评与中国传统文献治学方法对郑振铎有很大的启发。
一部中国文学史的生成轨迹:北京华艺国际2021秋拍郑振铎手稿本观后
一部中国文学史的生成轨迹:北京华艺国际2021秋拍郑振铎手稿本观后▲郑振铎《中国文学史初稿》《晚清散文选》手稿及资料一批民国写本约四百四十六页纸本散页中国文学的历史源远流长,但中国文学史以学科和学术成果形式呈现却不过百年。
在中国社会向现代急剧转变的 21 世纪前半叶,对古代历史文化各方面的总结审视与研讨蓬勃展开,形成了旧学与新学交织碰撞的丰富图景,成果斐然。
而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研究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郑振铎先生所撰《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无疑又是其中白眉。
郑振铎(1898 年 12 月 19日—1958 年 10 月 18 日),字西谛,笔名有郭源新、落雪、西谛等,出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为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1949 年后历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文化部文物局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全委、主席团委员,全国文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亦是中国文博事业的开拓者。
以世界文学格局观照中国文学史在近代学术史上,郑振铎先生以充沛的热情投入众多领域的研究,并积极参与各项文化事业,其著作等身,往往为该学术领域的重要专著。
其中,郑振铎先生怀着格外浓厚的兴趣并投入极大的精力于其中者,就是中国文学史的研究。
对此,周予同先生在《汤祷篇》序中如此评价:“概括地说,他的学术研究范围包括文学、史学和考古学,而以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为他毕生精力所在。
”郑振铎先生对于文学史的兴趣本并不仅限于中国文学史,甚至可以说,以世界文学史的眼光来观照中国文学史的研究,是郑振铎先生不同于其他文学史家的独到切入点。
自1924 年1 月起连载于《小说月报》上的《文学大纲》,是一本世界文学史大作,在这部书中,郑振铎先生将世界范围内的文学成果作为一体进行考察,而其中有约四分之一篇幅为中国文学史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外 ,他还 对历 代版 画 、 画稿和 宝卷 、弹词 、鼓 词等 一 些讲 唱文 学有 着 浓厚 的兴 趣 。郑 振铎 在上 海 时期 所得 的宝 卷 多数 为清 末 的 刊本 及 现代 的石 印本 ,后来 在北 平义 得 到 了不少 明代 及 清初 的梵 箧宝 卷 ,如 《 目连救 母 出离 地狱 升天 宝 卷 》、 《 药师 如 来本 愿宝 卷 》、 ( 靖刻 本 ) 《 嘉 天仙 圣母 泰 山源 留宝 卷 》 ( 卷 )等 。至 五 于弹 词 ,两 谛所 藏 的 《 白蛇 传 》抄本 是 崇祯 年 间所抄 ,从他所 发
现 的 弹词 中没 有 比这 个 更 古 的 了 , 与弹 词 相 对 的 鼓 词 有福 州 本 《 枝 陈三 哥全 传 》 、潮州 本 的 《 白燕》 等 。在 《 荔 双 西谛 书 目》 中 ,记 录 了他 收 藏 的小 说6 2 、 曲6 7 、弹鼓 词 2 9 8种 6种 9 宝卷 5  ̄、 9 种 , 多数为难 得 的刻本 。 1
郑 振 铎 , 笔 名 西 谛 , 我 国 现代 著名 的作 家 、文 学 史 家 、考 古 学家 、藏 书 家 。他是 新文 化运 动 的 积极 倡 导者和 领 导者 ,不仅 在文 学 创作 上有 着 不少 的 贡献 ,而 且 在古 籍 收集 、整 理等 方 面也 有着 不 可低 估 的成就 。l 3 年 日本 侵 华战 争爆 发 ,郑 振铎 不顾 个 97 人 的安 危 ,执 留在 已经沦 陷 的 “ 岛 ”上海 ,抢 救祖 国珍贵 的 孤 古典 文 献 ,从诗 经 、楚 辞到 戏 曲 、小说 、 弹词 、宝 卷 等 ,面面 俱 到 。新 中 国成立 以后 ,他担 任 国家 文物 局局 长 ,直 到 1 5 年 1 月 98 O 因 公逝 世 ,他 把 一 生 都献 给 了 伟大 的文 学 事业 , 的家 人根 据 他 他 的遗 愿把 藏书 献给 了 国家 ,为我们 学 术研 究作 出 了重大 贡献 。
文 艺评 论
郑振 铎 与 中国文学文献学
张秀 婧 ( 北 大 学 文 学 院 0 10 河 7 00)
摘要 :郑振铎 是我 国现代文 学史上著 名的文 学 家,他 不仅在新 文学运动的发展 中发挥 了十分显著 的作 用,而且在 古籍文献 的收集、 保存等方面也做 出了不 少的努力 ,特别是在抗 战时期 ,他 为抢救 古籍 置身于危险的上海 ,从 灾难 中抢救 出了一批珍贵 的书籍 。新 中国成 立 后 .他作为 国家文物局局长 ,十分 重视 文献资料 的整理 工作 ,可以说 郑振铎的一生为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做 出了巨大的贡献。
“ 振铎 喜欢 旧 书 ,几 乎成 了癖 好 ,用 他 习惯 的话 来 说 ,喜 欢得 弗 得 了 。 ” 叶圣 陶在 《 西谛 书 话 》序 中这 样 提 到 。 1 3 年 97 日本 攻 陷上 海 ,许 多 的藏书 楼和 珍 贵 典籍 损 失严重 ,美 国、 日本 也在 秘 密 的收集 大量 的书籍 ,特 别 是 当时 华北 交通 公 司等 机关 , 不 断 的收购 府县 志 以及 有关 史料 的文献 , 目的是 为 了调查 物 资和 地理 情 况 ,便于 制 定行 军路 线 ,面 对这 种 状况 郑振 铎 感到 愤怒 和 焦虑 ,但 他 相信 “ 果能 够尽 一 分 力 ,必 会 有 一分 的 成功 。 ” 如 但 是 毕 竟 一个 人 的力 量 是 不 够 的 ,更 何 况 当 时 的情 形 是 内忧 外 患 ,许 多珍 贵 的文物 典 籍 已经 被运 到 了伪 “ 洲 国 ”和美 国人 等 满 手里 ,平贾 们也 在 到处 钻营 ,郑振 铎深 感 力量 不足 , 日夜 焦虑 不 安 ,他 找 了一些 留在 上 海 的爱 书人 士 ,如 张菊 生 、张咏 霓 、何 柏 丞等 人 联名 打 电报 到重 庆政 府 ,希 望通 过 政府 的 力量 来 “ 抢救 ” 文献 ,重庆 当局 决 定拨 款 实施 救 书 ,这项 工作 在进 行 中虽 经历 了 些 阻 碍 ,但是 却 从敌 伪和 他 国人 手 里夺 下 了不 少名 书古 本 。郑 振 铎 坚 持 救 书 ,可 见 他 对 书 的热 爱 , 对 文 化 遗产 保 护 的急 切 心 情 ,尽 管 困难重 重 ,他 仍毫 不 畏惧 !为保 存和 抢 救我 国优 秀 的文 化典 籍付 出 了艰辛 和努 力 。
一
郑 振铎 的藏 书 不仅 数量 多 、质 量 高而 且 内容 也十 分广 泛 ,他 收 书不 会 因为个 人 的喜 好 而有 所取 舍 ,更 多 的是 重视 对有 文 学价 值 资料 的发 掘 ,正 如他 所 说 的 “ 于 古人 、今 人 的著 作 ,凡 稍有 对 可 取或 可用 的,都 是兼 收 博 爱的 。 ”因此 他 的藏 书不 仪丰 富 而且 精 良 !赵万 里在 《 西谛 书 目序 》 中提 到西 谛 藏书 “ 数量 和 质量 就 论 ,在 当代私 家藏 书 中 ,可 算是 屈 指可 数的 。 ” 郑 振 铎 收 藏 了 大 量 的 诗 文 集 , 以 明 清 时 期 的 为主 , 由 明曹 学俭 编 的石 仓 十二 代 诗选 , 明崇祯 问刊本 ,是 明代著 作 中最 宏伟 的著 作 , 其 中 明 诗 部分 曾被 收 到 四库 全 书 中, 虽 然 郑 振铎 在 购 得 的一 百 二 十 册 中 ,有 的缺 卷 ,有 的缺 页 ,但 他 仍 觉 得 “ 已感 满 意 , 以斯 类材 料 书 固不 能斤 斤 于完 阙 与 否也 。” 在 这 类 藏书 中,有 相 当一 部 分是僻 书 ,有 着 重要 的 史料 价值 ,西谛对 这 些书 的挖掘 和保 存 为我 们 今后 学 者 的研 究 提供 了重要 的 文献 资料 。词 作 的 收集有 黄 玉林 辑 《 妙 词选 》 、 旧抄 本 的 《 绝 宋元 名 人词 十六 家 》 等 ,汇 选 历代 名 贤 词府 全 集 是他 在 1 5 年 4 9 7 月从 北京 来 薰 阁 购 得 ,还 有 1 3 年铅 印本 的全宋 词 ,有 三 百卷 附录两 卷 索 引一卷 97 二 十册 ,西谛 说道 : “ 藏 词满 一个 室 ,无 一书 昂过于 此者 。 ” 余 由此可 见 ,他藏 词书 数量 之 多。 除 了诗 词 、散 文 等 一 些 被 认 为 是 正 统 文 学 的 收 藏 外 , 郑振 铎 也很 重 视对 一 些俗 文学 资 料 的收集 ,他 为 了 当 时或将 来研 究 工 作 的 需要 ,常 常 有 “ 人弃 我 取 ”之举 。 一次 他在 上 海 中国 书店 , 见到 了一 部 明代 蓝 印本 的清 明集 和一 部清 代 粱廷 楠 的 小四 梦 ,虽 然清 明集 是一 部 古代 很重 要 的有 关法 律 方面 的书 ,但 是 考虑 到 自 己对 于戏剧 史研 究的 需要 ,还 是 放弃 了清 明集而 选择 了小 四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