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膀胱输尿管反流和反流性肾病

合集下载

膀胱输尿管反流护理业务学习PPT课件

膀胱输尿管反流护理业务学习PPT课件
VUR可导致尿路感染及肾脏损害,严重时可能影 响肾功能。
什么是膀胱输尿管反流(VUR)?
发病机制
通常与尿道瓣膜发育不全、膀胱功能障碍或输尿 管结构异常有关。
儿童是高风险群体,早期发现和干预至关重要。
什么是膀胱输尿管反流(VUR)?
症状表现
常见症状包括尿路感染、频尿、尿痛和腹痛等。
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因此定期检查很重要 。
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及其家庭进行VUR相关知识的 教育。
帮助患者了解病情,增强自我管理意识。
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
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
评估与监测
定期评估患者的排尿情况及感染症状,进行必要 的实验室检查。
包括尿常规、尿培养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
药物管理
根据医生的处方,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其他药物。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及患者的过敏史。
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
生活方式指导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量饮水、定 时排尿等。
避免憋尿和不良饮食习惯,以降低感染风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症状加重
如果出现高热、剧烈腹痛或血尿等症状,应立即 就医。
这些可能是感染或并发症的信号。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药物不良反应
若患者在使用药物后出现过敏或严重不适,应及 时联系医生。
为什么需要进行护理干预?
为什么需要进行护理干预?
减少并发症
通过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尿路感染和肾脏损害的 风险。
及时的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什么需要进行护理干预?
促进康复
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快恢复正常的排 尿功能。
包括定期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

膀胱输尿管反流课件

膀胱输尿管反流课件

定期检查
建议定期进行泌尿系统检查,如膀 胱镜、超声等,以便早期发现反流 并及时治疗。
保持卫生
保持会阴部清洁,避免尿路感染等 并发症的发生。
饮食调理
多喝水
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 尿液,减少结晶和结石的形成。
控制钠摄入
减少高盐食品的摄入,如腌制食 品、加工肉类等,有助于降低尿 液中盐分和矿物质的浓度,减少
基因突变
部分基因突变被发现与膀胱输尿管反流发病风险相关,如抗利尿激 素受体基因突变等。
遗传咨询
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医生可提供遗传咨询,评估遗传因素对个体发 病风险的影响。
PART 06
病例分享与经验交流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
患者年龄3岁,因反复尿路感染就诊,确诊为膀胱输尿管反流。经过抗感染治疗 和膀胱内药物注射后,症状得到缓解。
糖尿病
糖尿病可能影响神经和血管功能,进而影响膀胱 和输尿管的正常运作,增加膀胱输尿管反流的风 险。
先天性发育异常
如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等先天性发育异 常可能导致尿液流动受阻,引发膀胱输尿管反流 。
遗传因素与膀胱输尿管反流
家族研究
家族研究显示,膀胱输尿管反流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提示遗传 因素在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抗反流药物治疗
使用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 ,以降低膀胱内压力,减 少尿液反流至肾脏。
抗炎药
用于缓解反流引起的膀胱 炎症和疼痛症状。
手术治疗
输尿管再植术
通过手术将输尿管重新植 入膀胱壁,以纠正尿道的 异常结构,减少尿液反流 。
膀胱颈加固术
通过手术加强膀胱颈的支 撑力,防止尿液反流至肾 脏。
输尿管扩张术
针对输尿管狭窄引起的反 流,进行输尿管扩张手术 以恢复尿流通畅。

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影像诊断

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影像诊断

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影像表现临床近期儿科病例男,19个月。

发热、尿路感染,超声发现双侧肾盂及输尿管扩张,之后做了MR、CT检查。

以下是曾在外院做的影像学检查:水成像CT排泌造影诊断:膀胱输尿管反流(VUR)并发反流性肾病(RN)有研究认为,返流性肾病(RN)系指膀胱输尿管返流(VUR)在肾损害发病机制上起主要作用的一种肾病。

研究证实我国尿感病人中VUR并不少见,成人病例发现率25%,有肾损害者达70%;儿童病例发现率66.2%, 有肾损害者达100%。

成人VUR发现率较低及程度大多不及儿童显著, 可能与VUR随年龄增长,输尿管发育逐渐健全而减轻或消失。

影像科医师要认识本病:对于尿路感染症状,发现尿路积水者,在除外尿路梗阻性病变的同时,还应该注意VUR的存在,尤其是婴幼儿、双侧性尿路扩张者。

一、什么是膀胱输尿管返流(VUR, vesico-ureteric reflux) 尿液排入膀胱,膀胱满后,逼尿肌收缩,尿液自膀胱经尿道排出体外。

正常膀胱收缩排尿时,尿液不会从膀胱返流到输尿管或肾盂。

尿路发炎的婴儿中,60-70%有膀胱输尿管返流(Baker,1966)即排尿时,一部分尿从膀胱返流到输尿管甚至到肾盂。

二、膀胱输尿管返流机制 正常输尿管进入膀胱时有一个角度,即输尿管在膀胱壁里斜行穿梭一段距离(管径是尿道直径的5倍,Paquin 1959)再入膀胱腔。

当膀胱充盈后,膀胱尿的压力会将膀胱壁内的输尿管压扁,关闭内腔,形成抗返流机制。

而有返流的患儿,输尿管进入膀胱的角度接近直角,或过短,从而失去抗返流的机制,膀胱充盈后收缩排尿时,膀胱内的压力不但会将尿液排出体外,也同时会导致膀胱输尿管返流。

三、根据反流的程度将VUR分为五型:Ⅰ—Ⅴ型。

四、膀胱输尿管返流可并发肾炎 由于尿路感染的相当一部分细菌(70-90%是大肠杆菌,E. Coli)是从尿道进入膀胱的。

如果数量少,会被尿液排出,可无症状。

如果膀胱输尿管返流严重,细菌返流到肾盂里,可引发肾炎。

反流性肾炎如何诊断?

反流性肾炎如何诊断?

反流性肾炎如何诊断?
*导读:反流性肾病是指某种原因引起的膀胱输尿管返流和肾内返流,导致肾脏疤痕形成,最后可以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而致尿毒症。

……
返流性肾病是指某种原因引起的膀胱输尿管返流和肾内返流,导致肾脏疤痕形成,最后可以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而致尿毒症。

本病好发于婴幼儿及儿童,成人50岁以下亦可患本病,成人中以女性好发,尤其是妊娠妇女。

其治疗有内科治疗及外科治疗,内科采用综合的对症治疗措施,以延缓尿毒症的到来。

一旦发生尿毒症则应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还可以进行肾移植。

[诊断依据]
1.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患者有蛋白尿、高血压。

2.X线排尿期膀胱尿路造影检查发现有输尿管返流、扩张或/及肾盂、肾盏扩张。

3.同位素铸-99铸扫描发现肾脏萎缩和疤痕形成。

4.膀胱镜检查发现输尿管开口异形,特别是高尔夫球洞样开口。

5.儿童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输尿管开口位置发现异常。

本病因无特效治疗,因此一旦怀疑本病应到条件好的医院利用现代化设备争取早确诊,及早治疗,控制感染及高血压、蛋白尿,当进入肾功能不全时应优质低蛋白饮食延缓终末期肾衰到来。

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应及早请外科会诊争取手术纠正膀胱输
尿管返流。

终末期肾衰后应采用血液净化治疗,有条件者争取做肾移植。

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反流性肾病的影像学诊断

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反流性肾病的影像学诊断
根据反复性发作尿路感染 、排泄性尿路造影示返流 阳性 以及 国际返流研究会的五级 分类法对患者情况作 出诊断 。I级 :尿反
治的 12例 原 发性膀胱输 尿管反流 的影像学诊 断情 况作 出具体 流只 限于输尿管 Ⅱ级 :尿反 流至输 尿管 肾盂但 无扩 张肾盏 穹隆
报道 。
正常说 不清 Ⅲ级 :输 尿管轻 中度扩张 和(或 )扭 曲肾盂 中度扩张
结合 使用。

[关键词】原发 性膀胱输尿 管反流 ;反流性 肾病 ;影像 学
[中图分 类号】R726.9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674一O742(2013)03(c)一0177一O2
膀胱输尿 管反 流是指排 尿时尿液从膀胱反 流至输尿管 和。肾 复方 泛影葡胺 ,控 制剂量 在 50~150 mL之 间 ,之后 拔出导管 ,对
影像与检验
China&Foreign Medi cal Treat ment日—■■固■鼍_
原发性膀胱 输尿管反流及反流性 肾病 的影像学诊 断
张 中文 贵港 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 院,广 西贵港 537100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反流性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方 法 根据 患者 的不 同情况 ,采用 四种影像学方
1资料与方 法
穹隆无 (或 )轻 度变钝 Ⅳ级 :输尿管 中度 扩 张和扭曲 肾盂 肾盏 中
1.1 一般 资料
度扩张穹 隆角完全 消失 大多数肾盏保持乳头压迹 V级 :输尿管
该 院收治原发性膀胱输尿管 反流及反流性 肾病患 者 12例 , 严重准备 扩张 和扭 曲肾盂肾盏指导严重扩张大 多数 肾盏 不显乳
行治疗 ,即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 (MCU)、静 脉肾盂造影(IvP】、B超 级标准 ,本案中 2l侧病变分级 晴况如下 :lI级 4侧 、Ⅲ级 8侧 、Iv

膀胱输尿管反流

膀胱输尿管反流

精选PPT
12
诊断
由于临床诊断VUR时症状多不明显或仅 有非特异性表现,故确诊需依赖影像学 检查。下列情况应考虑反流存在可能性:
(1)反复复发和迁延的UTI。 (2)长期尿频、尿淋漓或遗尿。 (3)年龄较小<2岁。 (4)中段尿培养持续阳性。
精选PPT
13
诊断
(5)UTI伴尿路畸形。 (6)家族一级亲属有VUR、RN患者。 (7)胎儿或婴儿期肾盂积水。
1.原发性反流 2.继发性反流
精选PPT
3
病因
1.原发性反流 最常见,为先天性膀胱输尿管瓣膜机制
不全,包括先天性膀胱黏膜下输尿管过 短或水平位、输尿管开口异常、膀胱三 角肌组织变薄、无力、Waldeyer鞘先天 异常等。53%的患者为膀胱逼尿肌功能 异常所致反流。
精选PPT
4
病因
2.继发性反流
导致Waldeyer鞘功能紊乱的因素有UTI、膀胱 颈及下尿路梗阻、创伤、妊娠等。小儿UTI并 发反流者高达30%~50%。UTI时膀胱输尿管 段因炎症、肿胀、变形,而失去正常瓣膜作 用。UTI的主要病原菌中伞状大肠杆菌易与尿 道上皮细胞结合,而削弱输尿管的蠕动功能,
使其产生反流,控制感染后反流可渐消失。 尿路畸形合并反流者约占40%~70%。此外膀 胱输尿管功能不全,如原发性神经脊髓闭合 不全,包括脑脊膜膨出等,约有19%病例发 生VUR。
精选PPT
10
检查
3.X线检查 (2)静脉肾盂造影(IVP) 可进一步
确诊有无肾萎缩及肾瘢痕形成。近年认 为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加X线断层照片 更能显示瘢痕。
精选PPT
11
检查
4.放射性核素检查 (1)放射性核素膀胱显像 分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

膀胱输尿管反流科普讲座PPT

膀胱输尿管反流科普讲座PPT
膀胱输尿管反流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膀胱输尿管反流?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为什么要关注膀胱输尿管反流? 4. 如何诊断膀胱输尿管反流? 5. 如何治疗膀胱输尿管反流?
什么是膀胱输尿管反流?
什么是膀胱输尿管反流? 定义
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al Reflux, VUR)是 指尿液从膀胱逆流进入输尿管的情况。
为什么要关注膀胱输尿管反流? 早期治疗
早期发现和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保护肾脏 健康。
某些情况下,VUR可能随着年龄增长而自愈。
如何诊断膀胱输尿管反流?
如何诊断膀胱输尿管反流? 临床症状
患者可能表现为尿路感染的症状,如发热、 尿频、尿急等。
对于儿童,常常表现为哭闹、进食困难等。
如何诊断膀胱输尿管反流?
许多儿童可在生长过程中自然改善。
如何治疗膀胱输尿管反流? 药物治疗
抗生素预防治疗可减少感染的发生,尤其在反复 感染的患者中。
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
如何治疗膀胱输尿管反流?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或持续性VUR,手术可能是唯一有效的 治疗方法。
常见手术方法包括输尿管膀胱吻合术等。
谢谢观看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尿路感染和肾脏损伤。
什么是膀胱输尿管反流? 发病机制
通常是由于输尿管与膀胱的连接部位功能不全, 导致尿液不能正常流向膀胱。
反流可能是先天性或后天性的。
什么是膀胱输尿管反流?
分类
VUR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通常 与先天性畸形有关。
继发性VUR多由尿路感染、神经系统疾病等引起 。
影像学检查
主要通过静脉尿路造影(VCUG)和超声波检 查来确诊VUR。
这些检查可以评估尿液流动情况和输尿管的 解剖结构。

膀胱输尿管反流(腰背痛,恶心与呕吐,血尿,发热,尿频伴尿急和尿痛)

膀胱输尿管反流(腰背痛,恶心与呕吐,血尿,发热,尿频伴尿急和尿痛)

膀胱输尿管反流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al reflux,简称VUR)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泌尿系统异常。

在输尿管和膀胱连接处的瓣膜功能异常,导致尿液从膀胱回流至输尿管,甚至达到肾脏,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其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腰背痛、恶心与呕吐、血尿、发热、尿频伴尿急和尿痛等。

病因膀胱输尿管反流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主要与遗传因素、先天性异常有关。

可能存在输尿管口处瓣膜未闭合或功能不全的情况,导致尿液逆流。

临床表现1. 腰背痛腰背痛是膀胱输尿管反流常见的症状之一,多呈间歇性发作,患儿可能出现腰腹不适或隐痛感。

2. 恶心与呕吐由于膀胱输尿管反流导致尿液逆流至肾脏,刺激肾脏,引起患儿恶心、呕吐等表现。

3. 血尿血尿是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常见症状之一,可能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

4. 发热发热是患儿反应机体感染的表现,可能由于膀胱输尿管反流引起尿路感染而导致。

5. 尿频伴尿急和尿痛尿频、尿急和尿痛是儿童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表现,也可能与膀胱输尿管反流有关。

诊断诊断膀胱输尿管反流主要依靠尿路造影、静脉肾盂造影等影像学检查。

临床症状、检查以及病史都是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治疗治疗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原则包括保持尿液通畅、预防感染、预防尿液逆流和避免并发症。

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儿的情况而定,并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矫正等措施。

预后经过规范治疗的膀胱输尿管反流,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可以避免并发症并缓解症状。

但如果长期得不到正确治疗,可能引发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后果。

结语膀胱输尿管反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泌尿系统疾病,引起一系列症状,包括腰背痛、恶心与呕吐、血尿、发热、尿频伴尿急和尿痛等。

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治疗也会更加有效和安全。

膀胱输尿管反流,膀胱输尿管反流的症状,膀胱输尿管反流治疗【专业知识】

膀胱输尿管反流,膀胱输尿管反流的症状,膀胱输尿管反流治疗【专业知识】

膀胱输尿管反流,膀胱输尿管反流的症状,膀胱输尿管反流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膀胱输尿管反流是指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的原因而使输尿管膀胱壁段失去了抗反流的作用,当尿流积聚或逼尿肌收缩而膀胱内压力增高时,尿流从膀胱内倒流入输尿管甚至肾盂内。

这些原因包括膀胱输尿管连接部活瓣作用先天性不全或继发于尿路梗阻及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1.黏膜下段输尿管纵形肌纤维有缺陷致使输尿管外移,黏膜下段输尿管缩短,从而失去抗反流的能力。

正常黏膜下段输尿管的长度与其直径的比例为5∶1,而有反流时仅为1.4∶1。

2.输尿管开口异常也是反流的原因。

运动场形、马蹄形和高尔夫球洞形的输尿管开口都容易发生反流。

3.膀胱内压升高当下尿路梗阻(尿道狭窄和前列腺增生症的晚期)或神经源性膀胱造成膀胱内尿液潴留时,膀胱内压升高破坏了膀胱输尿管连接部的抗反流机制,产生反流。

4.先天性输尿管发育异常输尿管旁憩室、输尿管囊肿、输尿管开口于膀胱憩室、异位输尿管开口等输尿管异常也可造成膀胱输尿管反流。

二、发病机制正常情况下,膀胱输尿管连接部具有类似活瓣的抗反流作用,只允许尿液从输尿管流向膀胱,而阻止尿液反流入输尿管。

此作用主要取决于膀胱内黏膜下段输尿管的长度和三角区肌层维持该长度的能力以及逼尿肌对该段输尿管后壁的支撑作用。

当膀胱内压升高时,黏膜下段输尿管被压迫闭合而不产生反流。

另外,输尿管的蠕动和输尿管口的关闭能力也有重要的抗反流作用。

以前曾认为部分膀胱输尿管反流是正常生理现象,直到1958年Hutch证实通常膀胱输尿管反流可引起输尿管扩张、肾积水、肾功能受损及反复上尿路感染。

根据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时造影剂反流的程度,可将膀胱输尿管反流分为5度:Ⅰ度:造影剂仅反流至输尿管下段,且无明显扩张;Ⅱ度:造影剂反流至肾盂、肾盏,但无扩张;Ⅲ度:造影剂反流至肾盂肾盏,并有轻或中度肾盂扩张,但无或仅轻度肾盏变钝;Ⅳ度:肾盂、肾盏中度扩张和(或)输尿管迂曲,但多数肾盏维持乳头形态;Ⅴ度:肾盂肾盏严重扩张,多数肾盏失去乳头形态,输尿管迂曲。

膀胱输尿管抗反流机制

膀胱输尿管抗反流机制

膀胱输尿管抗反流机制主要是由于输尿管膀胱连接部(UVJ)具有较高的肌层和肌间神经丛,这些神经丛能够抑制膀胱逼尿肌的收缩,从而保持膀胱排尿通畅,防止尿液反流。

此外,膀胱黏膜下组织的抗反流机制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机制可以阻止尿液从膀胱向输尿管和肾脏逆流。

在生理情况下,当膀胱充盈时,腹内压升高并压迫膀胱壁,进一步增强该机制的抗反流作用。

这些机制共同维持了尿液的正常排泄和分布,保证了肾脏和输尿管的通畅运行。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输尿管膀胱连接部梗阻或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膀胱输尿管抗反流机制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尿液引流不畅或肾脏损害。

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和反流性肾病怎么治疗

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和反流性肾病怎么治疗

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和反流性肾病怎么治疗
一、概述
某同事家小孩患了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和反流性肾病,病情一直恶化难以控制,最后只能通过手术治疗。

还好手术非常成功,小孩的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和反流性肾基本已经治愈了。

下面某同事给大家说说具体的治疗经过,希望能够增加其他患者的治疗信心。

二、步骤/方法:
1、检查确诊之后,首先采取了药物治疗的方法。

医生根据小孩的具体情况,进行初始治疗,使得肾脏正常发育。

2、治疗期间,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全面的检查,记录身高、体重、血压。

还有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血色素、白细胞计数等,以及肾功能测定。

3、因为普通药物效果不明显,又进行注射固体物质。

用膀胱镜在输尿管开口旁注射某些固体物质,阻止尿液反流。

4、但是经过了2点药物治疗,仍未改善,决定采取手术治疗。

5、手术过程中主要使用一种特制针头,注入一定量的生物合成微粒悬渡,使输尿管开口造成适当紧缩阻止返流。

6、手术治疗非常成功。

经过一段时间药物恢复治疗和术后护理,现在已经基本治愈了。

膀胱输尿管反流

膀胱输尿管反流

治疗
• 原发性反流随着年龄增长,80%可自然 消除。
✓单侧高于双侧 ✓III、IV度双侧反流仅有10%自然消除
治疗
• 保守治疗:
✓ 规则排尿; ✓ 充分饮水; ✓ 保持大便通畅;
✓ 急性期控制感染后改用长期持续小剂量预防服药, 防止感染的再复发,待反流自然消除:常用复方新 诺明、呋喃坦丁、小婴儿可用阿莫西林、头孢拉定 等,剂量一般为全日用量的1/3,睡前顿服,疗程6 个月或至反流消失。
盂轻、中度扩张,但无或轻度穹隆变钝。
反流程度分度(2)
• IV度:输尿管中度扩张或迂曲,肾盂、 肾盏中度扩张,穹隆角完全消失,但维 持乳头形态。
• V度:输尿管明显迂曲,肾盂显著扩张, 多数肾盏失去乳头形态。
辅助检查
• 泌尿系B超 • 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 • 静脉尿路造影 • 同位素检查 • 化验检查:尿常规,尿微量蛋白检测
治疗
• 手术指征:IV度以上反流合并以下情 况
✓ 原发性反流合并感染药物治疗未能控制 ✓ 肾脏瘢痕形成 ✓ 合并尿路畸形 ✓ 伴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出现高血压或蛋白尿 ✓ 肾萎缩,小肾
• 内腔镜纠正反流
谢谢
• 继发性:下尿路梗阻(后尿道瓣膜并发 反流),细菌性膀胱炎等
临床表现
• 小儿常无特殊症状,年长儿症状较明显。 常见遗尿、多尿、尿淋漓、膀胱刺激症 状等。
• 泌尿系感染:反流的持续存在常使泌尿 系感染迁延反复。
• 肾脏瘢痕 • 反流性肾病
反流程度分度(1)
反流程度根据国际反流研究组共分为5度:
• I度:反流仅达输尿管 • II度:反流至肾盂、肾盏,但无扩张 • III度:输尿管轻、中度扩张或迂曲,肾
膀胱输尿管反流
膀胱。输尿管 膀胱部若瓣膜作用不全,则导致尿液发 生反流。

确诊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分级的金标准

确诊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分级的金标准

确诊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分级的金标准
膀胱输尿管反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泌尿系统疾病,在诊断和治疗中需要了解其分级情况。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确诊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分级的金标准是“国际膀胱输尿管反流分级系统”。

该系统是由国际儿童泌尿科学会议(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ediatrics Urology,简称 IAPU)于1981年制定的,以尿液胶体银剂造影检查或放射性同位素肾盂摄影(Radionuclide cystography,简称RNC)为基础,将膀胱输尿管反流程度分为5级,从I级到V级,分别代表程度逐渐加重。

具体描述如下:
I级:最轻度反流,为输尿管末端反流入膀胱,不超过膀胱三角,输尿管未扩张。

V级:最重度反流,为反流液达到肾盂,肾盂明显扩张、积水,输尿管因长期反流而扩张、变细,甚至变形、曲折。

除了以上的分类外,该系统还将反流分为单侧和双侧两种,同时对反流的时间和持久性也进行了记录。

总体来说,这一分级系统考虑了反流程度、肾脏和输尿管的受损情况以及反流的时间和持久性等多个因素,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和分类,从而指导更加有效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注:本文所述内容仅作为参考,任何医疗决策请遵从专业医生建议。

膀胱输尿管反流诊断与治疗PPT

膀胱输尿管反流诊断与治疗PPT

膀胱输尿管反流 可引起尿路感染、 肾功能损害、肾 结石等并发症
分类:根据反流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临床表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腰痛、发热等 诊断方法:尿常规、尿培养、B超、CT等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
PART THREE
X线检查:通过X线检查,了解 膀胱和输尿管的形态和功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如保持充足的 睡眠、避免过度劳 累等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 惯,如多吃蔬菜水 果、少吃辛辣刺激 性食物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 态,如保持乐观积 极的心态、避免过 度焦虑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如尿常规、B超等, 及时发现并治疗疾 病
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 惯,如避 免久坐、 多喝水、 避免憋尿 等
尿培养:检测尿 液中的细菌种类 和数量,判断是 否存在尿路感染
尿液生化检查: 检测尿液中的蛋 白质、糖、电解 质等指标,判断 是否存在肾功能 异常
尿液细胞学检查: 观察尿液中的细 胞形态和数量, 判断是否存在尿 路感染、肾功能 异常等
尿液分析: 尿液中白细 胞、红细胞、 细菌等指标 异常
影像学检查: 超声、CT、 MRI等检查 发现膀胱输 尿管反流征 象
汇报人:
CONTENTS
PART ONE
PART TWO
膀胱输尿管反流 是指尿液从膀胱 逆流至输尿管和 肾盂,导致肾盂 积水和肾功能损 害
发病机制包括尿 液回流、输尿管 括约肌功能障碍、 尿液动力学异常 等
膀胱输尿管反流 可分为原发性和 继发性,原发性 指先天性发育异 常,继发性指后 天因素导致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 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预后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和反流性肾病干预护理

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和反流性肾病干预护理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尿频、 尿急、尿痛等膀 胱刺激症状,以 及腰痛、发热等 全身症状
诊断方法:影像 学检查(如超声、 CT等),肾功能 检查,尿液检查 等
诊断标准:根据 临床表现、影像 学检查结果和尿 液检查综合判断
鉴别诊断:需与 尿路感染、肾盂 肾炎等疾病进行 鉴别
疾病进展和并发症
疾病进展:膀胱输尿管反流和反流 性肾病的发展过程,从轻度到重度 的发展阶段。
强调早期发现和治疗的重要性,以 及预防措施的必要性。
鼓励患者和家属积极参与学习和了 解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和预防 能力。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和教育
定期开展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对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和反流性肾病的认识和护理技能。 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最佳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效果。 建立完善的医护人员培训机制,确保每位医护人员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培训和教育。 鼓励医护人员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护理技术,提高专业水平。
预防感染和肾功能损伤
预防感染:通过及时治疗和护理,减少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发生,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 保护肾功能:早期干预护理可以减轻反流对肾脏的损害,预防肾功能损伤。
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减少患儿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 提高患儿及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 促进患儿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减少患儿的医疗费用 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降低对家长的心理负担 减轻社会的医疗负担
干预护理的方法
药物治疗和抗生素使用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 的药物,如利尿剂、抗感染药 等,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
抗生素使用:对于合并感染的 患者,需合理使用抗生素,遵 循医嘱,避免滥用或不当使用 导致耐药性增加。

疑似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和反流性肾病怎么办

疑似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和反流性肾病怎么办

疑似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和反流性肾病怎么办
一、概述
某同事家小孩的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和反流性肾病终于治好了,真让人高兴。

保证健康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

这样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也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

所以遇到疑似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和反流性肾病的情况,必须尽早确诊,在进行相关治疗。

二、步骤/方法:
1、某同事带小孩去到医院,医生详细询问小孩的病症和病史,然后就开检验单让小孩去做检查。

2、某同事根据检验单的要求,带小孩进行尿液检查和尿培养,了解有无尿路感染。

3、排尿性膀胱造影检查和超声波检查,输尿管、肾盂扩张,考虑有反流的存在。

4、然后就是放射性核素膀胱造影。

准确确定有无反流。

通过所显示的肾轮廓,可计算肾实质的厚度和肾的生长情况
5、通过这一系列的检查,最终确诊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和反流性肾病。

6、确诊之后,医生给小孩进行药物治疗。

预防尿路感染和随之发生的肾瘢痕,使得肾脏正常发育。

7、每三个月,某同事都会带小孩到医院做一次全面的检查。

随时了解小孩的病情。

8、目前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病情,随时观察疾病发展情况。

现在小孩的情况已经慢慢好转,可能再进行一段时间药物治疗就可以治愈了。

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和反流性肾病引发什么疾病

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和反流性肾病引发什么疾病

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和反流性肾病引发什么疾病
*导读: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VUR)是指排尿时尿液从膀胱反流至输尿管和肾盂。

反流性肾病是由于膀胱输尿管反流和肾内……
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VUR)是指排尿时尿液从膀胱反流至输尿管和肾盂。

反流性肾病是由于膀胱输尿管反流和肾内反流伴反复尿路感染,导致肾脏形成瘢痕、萎缩、肾功能异常的综合征。

如不及时治疗和纠正可发展到慢性肾衰竭。

常见并发症如下:*1、肾瘢痕
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存在使尿路感染时肾脏累及的风险
性增加,由此发生肾脏瘢痕的可能性也增加。

*2、高血压
反流性肾病是导致儿童高血压的最常见疾病之一,VUR儿童高血压的发生率高达20,发病机理可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Na+/K+ATP酶活性有关。

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的预测困难,因此定期随访仍然是目前识别高血压人群的唯一方法,血浆肾素的测定不能预测高血压的发生。

*3、慢性肾衰
VUR和由此引起的反流性肾病导致了慢性肾衰的发生,继发于反流性肾病的ESRD的发生率在美国在5.7-22,在新西兰反流性肾病占透析病人的11.3。

在过去的十年中,由于提高了对VUR
的认识和诊治,终末性反流性肾病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 膀胱输尿管反流和反流性肾病
膀胱输尿管反流(VUR)是指排尿时尿液从膀胱反流至输尿管和肾盂。

反流性肾病(Reflux nephropathy;RN)是由于VUR和肾内反流(intrarenalreflux;IRR)伴反复尿路感染,导致肾脏形成瘢痕、萎缩、肾功能异常的综合征。

如不及时治疗和纠正可发展到慢性肾衰竭。

VUR不仅发生在小儿,而且在反复UTI基础上持续到成年,导致肾功能损害。

大量资料表明RN是终末期肾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病因及分类]
导致VUR的主要机制是膀胱输尿管连接部异常。

按发生原因可分以下两类:
1.原发性最常见,为先天性膀胱输尿管瓣膜机制不全,包括先天性膀胱粘膜下输尿管过短或水平位、输尿管开口异常、膀胱三角肌组织变薄、无力,Waldeyer’s鞘先天异常等。

53%的病例为膀胱逼尿肌功能异常所致反流。

2.继发性导致Waldeyer’s鞘功能紊乱的因素有UTI、膀胱颈及下尿路梗阻、创伤、妊娠等,小儿UTI并发反流者高达30%~50%。

UTI时膀胱输尿管段因炎症、肿胀、变形、而失去正常瓣膜作用。

UTI的主要病原菌中伞状大肠杆菌易与尿道上皮细胞结合而削弱输尿管的蠕动功能,使其产生反流,控制感染后反流可渐消失,若炎症迁延反复,则反流持续不易消除。

尿路畸形合并反流者约占40%一70%。

此外膀胱输
尿管功能不全,如原发性神经脊髓闭合不全,包括脑脊膜膨出等,约有19%病例发生VUR。

[发病机制]
RN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阐明,VUR引起肾损害可能是多因素所致。

1.菌尿尿液反流把细菌带到肾内,肾组织损害认为是直接侵犯的后果。

2.尿动力学改变由于输尿管口呈鱼口状,反流量大,即使无感染,当肾盂内压力增高达40mmHg时,可出现IRR 而导致肾损害。

残余尿是VUR最重要的结果之一,残余尿量可能在UTI复发的病因学方面起重要作用。

3.尿液漏人肾组织尿液经肾盏,肾乳头的Bellin管或穹窿角的破裂处漏人肾间质。

尿液在肾间质可直接刺激或通过自身免疫反应(抗原可能为尿液中曲细菌或Tarmn—Horsfall 蛋白)导致炎症或纤维化。

4.肾内血管狭窄由于尿液漏溢到肾小管外的间质及毛细血管和直小血管引起炎症及纤维化导致肾内血管闭塞及狭窄。

进一步引起肾内缺血性病变及继发性高血压。

另外,当功能性尿路梗阻存在时,膀胱尿道压增高,致肾小管压增高及IRR,随后出现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出球小动脉血流减少,导致肾缺血而产生间质性肾炎。

5.肾小球硬化近年来,引人重视的是RN的局灶性节段
性肾小球硬化问题。

Lotran(1982)将其发病机制归纳为:免疫损害、大分子物质被摄取后系膜功能不全、肾内血管病变、肾小球高滤过作用。

6.遗传因素有人认为VUR的发病10%~20%与遗传有关,易感家族中40%的一级亲属存在反流。

[病理]
有反流的乳头管、集合管明显扩张,管壁周围间质充血水肿,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继之肾小管萎缩,局灶性及肾小球周围纤维化。

肾盏、肾盂扩张、肾实质变薄,重度VUR伴反复UTI者瘢痕广泛,一般肾上、下极突出(即极性分布倾向)。

小动脉可有增厚狭窄。

[临床表现]
RN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UTI。

膀胱刺激症状仅在UTI急性期出现。

1.无症状性反流无任何症状体征,仅在因其他原因作B 超或排尿性膀胱造影时才被发现。

许多患儿在胎儿期,作B 超常规检查时就被发现,表现为肾盂积水、上尿路扩张或巨大膀胱。

出生后B超及排尿性膀胱造影术可进一步证实。

2.泌尿系感染VUR常合并UTI,且易反复,或迁延难治,伴有其他先天性尿路畸形。

3.反流性肾病蛋白尿可为RN的首发症状,亦可在严重疤痕形成数年后才出现,随肾功能减退,蛋白尿增加,少数
病人甚至可出现大量蛋白尿。

蛋白尿出现,提示VUR导致肾小球病变。

高血压为RN的常见后期并发症,随瘢痕进展,高血压可加速肾功能恶化。

4.其他夜尿、多尿,尿淋漓不尽,在儿童可以遗尿作为首发症状。

其他较常见的临床表现还有反复发热、腰痛、腹痛、发育不良、尿路结石、肾衰竭及肉眼血尿等,个别病人可有肾小管酸中毒。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UTI时尿常规检查有脓尿,尿细菌培养阳性。

RN时尿检可发现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各种管型。

肾功能检查正常或异常。

2.超声检查通过B超可估计膀胱输尿管连接部机能,观察输尿管扩张、蠕动及膀胱基底部的连续性,观察肾盂、肾脏形态及实质改变情况。

有人在B超时插入导尿管,注入气体(如CO2),若气体进人输尿管则VUR可诊断。

晚近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连接部功能及输尿管开口位置。

但B超对上极疤痕探测具有局限性,对VUR不能作分级。

3.X线检查
(1)排尿性膀胱尿路造影(MCU):此为常用的确诊VUR 的基本方法及分级的“金标准”。

国际反流委员会提出的五级分类法:I级:尿反流只限于输尿管;Ⅱ级:尿反流至输尿管、肾盂,但无扩张,肾盏穹窿正常;Ⅲ级:输尿管轻、中
度扩张和(或)扭曲,肾盂中度扩张,穹窿无(或)轻度变钝;Ⅳ级:输尿管中度扩张和扭曲,肾盂、肾盏中度扩张,穹窿角完全消失,大多数肾盏保持乳头压迹;V级:输尿管严重扩张和扭曲,肾盂、肾盏严重扩张,大
多数肾盏不显乳头压迹。

(2)静脉肾盂造影(1VP):可进一步确诊有无肾萎缩及肾瘢痕形成。

近年认为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加X线断层照片更能显示瘢痕。

4.放射性核素检查
(1)放射性核素膀胱显像:分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定法,用于测定VUR。

(2)DMSA扫描技术:用于尿无菌的病人,对诊断儿童RN是唯一的“金标准”,特别是5岁以上儿童。

Coldraich根据DMSA扫描摄影征象将肾瘢痕分成四级:
I级:一处或两处瘢痕;Ⅱ级:两处以上的瘢痕,但瘢痕之间肾实质正常;Ⅲ级:整个肾脏弥漫性损害,类似阻梗性肾病表现,即全肾萎缩,肾轮廓有或无瘢痕;Ⅳ级:终末期、萎缩肾,几乎无或根本无DMSA摄取(小于全肾功能的10%)。

[诊断]
由于临床诊断VUR时症状多不明显或仅有非特异性表现,故确诊需依赖影像学检查。

1.下列情况应考虑反流存在可能性①反复复发和迁延的
UTI;②长期尿频、尿淋漓或遗尿;③年龄较小(<2岁)和(或)男孩UTI;④中段尿培养持续阳性;⑤UTI伴尿路畸形;⑥家族一级亲属有VUR、RN患者;⑦胎儿或婴儿期肾盂积水。

2.RN的诊断确诊依赖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和肾活检病理改变有助诊断。

[治疗]
主要是制止尿液反流和控制感染,防止肾功能进一步损害。

1.内科治疗按VUR的不同分级采用治疗措施。

(1)I、Ⅱ度:治疗感染和长期服药预防。

可用SMZCo,按SMZ5~10mg/Kg,TMPl—2 mg/kg计算,睡前顿服,连服一年以上。

预防感染有效,每3月须做尿培养一次;每年做核素检查或排尿性膀胱造影,观察反流程度;每两年做静脉造影观察肾瘢痕形成情况。

反流消失后仍须每3~6个月做尿培养一次,因为反流有时可为间歇性。

此外,应鼓励饮水,睡前排尿两次减轻膀胱内压,保持大便通畅和按时大便。

(2)Ⅲ度:处理同I、Ⅱ度,但须每隔6月检查一次反流,每年做静脉肾盂造影。

(3)Ⅳ、V度:应在预防性服药后手术矫整。

2.外科治疗VUR外科治疗方法多为整形手术。

手术指征为①Ⅳ度以上反流;②Ⅲ度以下先予内科观察治疗,有持续反流和新瘢痕形成则应手术;③反复泌尿道感染经积极治
疗6月反流无改善者;④并有尿路梗阻者。

目前国外盛行注射疗法。

此方法仅短时麻醉,需短期住院或不需住院,易被父母接受。

[预后]
原发性VUR为先天性疾病,是小儿发育不成熟的一部分,随着年龄逐渐增大和发育的逐渐成熟,VUR逐渐消失。

很多生长中的小儿1~3级反流可自愈,5级则难自愈。

如感染能被控制且无其他并发症,80%1~2级反流、50%3级反流及30%4级反流可自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