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输尿管反流
膀胱输尿管反流ppt课件
![膀胱输尿管反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305d08647d27284b7351de.png)
流行病学
其发病率的变化为:
<1岁为70%、4岁为25%、12岁为15%、成人则为5.2%。
病因
1.黏膜下段输尿管纵形肌纤维有缺陷 致使输尿管外移,黏膜 下段输尿管缩短,从而失去抗反流的能力。正常黏膜下段输尿 管的长度与其直径的比例为5∶1,而有反流时仅为1.4∶1。
2.输尿管开口异常 也是反流的原因。运动场形、马蹄形和高 尔夫球洞形的输尿管开口都容易发生反流。 3.膀胱内压升高 当下尿路梗阻(尿道狭窄和前列腺增生症的晚 期)或神经源性膀胱造成膀胱内尿液潴留时,膀胱内压升高破坏 了膀胱输尿管连接部的抗反流机制,产生反流。
其他辅助龄较大的患儿。可以显示两 侧肾脏大小不一、肾脏瘢痕形成、输尿管扩张、肾积水。估计 肾实质厚度和随访观察肾生长情况。彩色多普勒检查可观察肾 实质的血供情况,以判断肾瘢痕与肾功能。
2.IVU 可很好地显示肾盂肾盏和输尿管形态,了解肾积水程度 和肾功能。并可估计肾实质厚度和肾的生长发育情况。 3.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voiding cystourethrography,VCUG) 是 诊断膀胱输尿管反流的重要的检查方法,可以作为对膀胱输尿 管反流的筛选试验,特别是对5岁以下的患儿。
病因
4.先天性输尿管发育异常 输尿管旁憩室、输尿管囊肿、输尿 管开口于膀胱憩室、异位输尿管开口等输尿管异常也可造成膀 胱输尿管反流。
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膀胱输尿管连接部具有类似“活瓣”的抗反流 作用,只允许尿液从输尿管流向膀胱,而阻止尿液反流入输尿 管。此作用主要取决于膀胱内黏膜下段输尿管的长度和三角区 肌层维持该长度的能力以及逼尿肌对该段输尿管后壁的支撑作 用。当膀胱内压升高时,黏膜下段输尿管被压迫闭合而不产生 反流。另外,输尿管的蠕动和输尿管口的关闭能力也有重要的 抗反流作用。以前曾认为部分膀胱输尿管反流是正常生理现象, 直到1958年Hutch证实通常膀胱输尿管反流可引起输尿管扩张、 肾积水、肾功能受损及反复上尿路感染。
预防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PPT
![预防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PPT](https://img.taocdn.com/s3/m/ec98204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62.png)
谢谢观看
预防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2. 为什么要预防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 流? 3. 谁需要关注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 4.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5. 如何预防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什么是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 反流?
什么是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定义
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是指尿液从膀胱逆流 回输尿管的病理状态。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尿路感染和肾功能损害。
什么是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病因
主要是由于膀胱和输尿管的连接部位发育不良。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可能共同影响此病的发生。
什么是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发病率
这种疾病在小儿中相对常见,特别是在尿路感染 频发的儿童中。
早期发现可及时干预,降低风险。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尿液检测和超声波检查,尤其是在 有尿路感染史的孩子中。
监测尿路健康变化,可以帮助及时发现问题 。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教育与宣传通过ຫໍສະໝຸດ 种渠道宣传预防知识,增强公众意识 。
包括社区活动、学校讲座等形式。
如何预防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 管反流?
家长和儿童的心理负担也会增加。
为什么要预防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经济负担
治疗尿路感染和相关并发症会增加医疗费用 。
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谁需要关注小儿原发性膀胱输 尿管反流?
谁需要关注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家长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尿路健康,及时发现症状。
如发现频繁排尿、尿急或尿痛等,需尽快就医。
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2018欧洲诊疗指南
![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2018欧洲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82d5c6bb89eb172dec63b77e.png)
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UA)2018诊治指南先天性膀胱输尿管反流(VUR)1、流行病学,病因学和病理学膀胱输尿管反流(VUR)是小儿常见的泌尿系统异常,发病率约为1%。
流行病学统计VUR在无症状小儿中的发生率约0.4-1.8%,产前诊断肾积水的小儿出生后VUR的发生率为16.2%,患儿兄弟姐们间发生VUR的概率是27.4%,下一代的发生率达到35.7%。
VUR 是一种可能造成如肾疤痕化、肾性高血压和肾功能衰谒等潜在的严重后果的解剖和或功能的异常。
幸运的是大多数VUR患儿都不会造成肾疤痕化,也不需要特殊干预。
VUR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肾功能,减少肾盂肾炎的发生。
VUR患儿合适的诊治方法,如诊断步骤和方法、治疗方式(药物、内镜、手术治疗)和治疗合适的时间是主要关注的问题。
在患儿兄弟姐妹的筛查中发现如果有VUR大多是轻度和早期自煎的。
如果兄弟姐们中因为泌尿系统感染发现VUR的,一般会程度比较严重,合并反流性肾病的几率也比较高,特别是男性。
在合并泌尿系统感染(UTI)的患儿中VUR的发生率根据年龄的不同可以达到30%-50%。
UTI女孩较男孩常见,但在UTI患儿中男孩合并VUR的几率更高(29%:14%),而且在早期诊断的病例中男孩发生VUR的级别通常更高,也容易治愈。
下尿路功能异常(LUTD)和VUR有明确关联。
LUTD包括尿急、尿线弱、排尿踌躇、尿频和尿感等症状。
据报道LUTD患儿中40%-60%合并VUR。
瑞典对小儿VUR的大宗临床报道证实VUR患儿中34%合并LUTD。
VUR的自愈和发病的年龄、性别、反流级别、单双侧、临床表现、解剖学改变等因素有关。
年龄小于1岁, 反流级别较轻的VUR患儿更多自发缓解率。
肾皮质异常、膀胱功能障碍、有发热的UTI是反流自发缓解的负面因素。
有症状的VUR患儿中10%-40%有肾疤痕化, 可能和先天发育不良和/或后天感染后肾脏损害有关, 可造成患儿生长迟缓等后果。
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综合征
![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35f203bbf524ccbff0218402.png)
【疾病名】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综合征【英文名】pediatric vesicoureteral-reflux syndrome【别名】pediatric reflux nephropathy;小儿Iones Williams综合征;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综合症;小儿膀胱输尿管回流综合征;小儿反流性肾病;小儿返流性肾病变;小儿逆流性肾病;小儿肾盏小管逆流【ICD号】N13.7【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1.病因研究进展 目前国际反流委员会仍按放射性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术(VCUG)将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VUR)分为Ⅰ~Ⅴ级。
其病因复杂,包括由先天性膀胱黏膜下输尿管过短、输尿管开口异常等原因所致的原发性VUR;以及因泌尿系感染、下尿路梗阻等疾病引起的继发性VUR。
反流性肾病被认为是儿童和青年人发生高血压和终末期肾病的可能原因,其中高血压患者中有20%、终末期肾病患者中有15%~25%存在反流性肾病。
因此,VUR的及时发现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2.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诊断研究进展】1.辅助诊断检查进展(1)实验室检查进展:(2)特殊检查进展:因VUR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所以影像学检查就显得非常重要。
过去的检查方法有放射性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术(VCUG)、放射性核素膀胱造影术(RNC)等方法,但这些方法有辐射暴露或缺乏空间分辨率的缺点。
人们做出了许多努力以实现用无辐射的超声检查代替放射线成像法进行VUR的诊断,使超声检查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应用无辐射的排泄性尿道超声检查(VUS)对女孩和反流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使VCUG检查的数量能够减少一半以上,从而也使儿童的辐射暴露有明显的减少。
伴随谐波超声成像的出现,超声反流检查将会获得进一步的诊断潜力和广泛的应用。
介绍如下:①VUR无辐射诊断方法的研究回顾:以往采用间接法诊断的敏感性较低,尤其容易漏诊低级别反流。
应用双倍彩色多普勒对输尿管喷射观察的方法也不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结果。
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反流性肾病的影像学诊断
![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反流性肾病的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15e2a015964bcf84b9d57bb9.png)
治的 12例 原 发性膀胱输 尿管反流 的影像学诊 断情 况作 出具体 流只 限于输尿管 Ⅱ级 :尿反 流至输 尿管 肾盂但 无扩 张肾盏 穹隆
报道 。
正常说 不清 Ⅲ级 :输 尿管轻 中度扩张 和(或 )扭 曲肾盂 中度扩张
结合 使用。
[关键词】原发 性膀胱输尿 管反流 ;反流性 肾病 ;影像 学
[中图分 类号】R726.9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674一O742(2013)03(c)一0177一O2
膀胱输尿 管反 流是指排 尿时尿液从膀胱反 流至输尿管 和。肾 复方 泛影葡胺 ,控 制剂量 在 50~150 mL之 间 ,之后 拔出导管 ,对
影像与检验
China&Foreign Medi cal Treat ment日—■■固■鼍_
原发性膀胱 输尿管反流及反流性 肾病 的影像学诊 断
张 中文 贵港 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 院,广 西贵港 537100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反流性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方 法 根据 患者 的不 同情况 ,采用 四种影像学方
1资料与方 法
穹隆无 (或 )轻 度变钝 Ⅳ级 :输尿管 中度 扩 张和扭曲 肾盂 肾盏 中
1.1 一般 资料
度扩张穹 隆角完全 消失 大多数肾盏保持乳头压迹 V级 :输尿管
该 院收治原发性膀胱输尿管 反流及反流性 肾病患 者 12例 , 严重准备 扩张 和扭 曲肾盂肾盏指导严重扩张大 多数 肾盏 不显乳
行治疗 ,即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 (MCU)、静 脉肾盂造影(IvP】、B超 级标准 ,本案中 2l侧病变分级 晴况如下 :lI级 4侧 、Ⅲ级 8侧 、Iv
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影像诊断
![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bdbd4c3a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38.png)
倍,Paquin 1959)再入膀胱腔。当膀胱充盈后,膀胱尿的压力会将膀胱壁内的输尿管压扁,关闭内腔, 形成抗返流机制。而有返流的患儿,输尿管进入膀胱的角度接近直角,或过短,从而失去抗返流的机制, 膀胱充盈后收缩排尿时,膀胱内的压力不但会将尿液排出体外,也同时会导致膀胱输尿管返流。
膀胱充盈前,肾盂容 积小、肾实质变薄 ,左侧显著,提示RN
MR膀胱造影膀胱充盈
排尿后即刻
X线与MR诊断一致
膀胱充盈前示右侧肾盂积水及肾实质薄
排尿后T1WI未见诊断证据
VCU证实右侧Ⅲ型反 流。 注意:右侧输尿管膀 胱结合部憩室
男,11个月,右侧膀胱输尿管反流Ⅲ型经VCUG查出,而MRVC却不能诊断。
三、根据反流的程度将VUR分为五型:Ⅰ—Ⅴ型。
四、膀胱输尿管返流可并发肾炎 由于尿路感染的相当一部分细菌(70-90%是大肠杆菌,E. Coli)是从尿道进入膀胱的。如果数量
少,会被尿液排出,可无症状。如果膀胱输尿管返流严重,细菌返流到肾盂里,可引发肾炎。Ransley 和Risdon1979研究发现,返流加上细菌感染会对肾造成破坏。
超声发现双侧肾盂积水,由 MR常规T2WI证实。
1、VUR的影像学检查以超声作为首选,包括常规超 声及超声造影。 2、传统的X线排尿膀胱尿道造影及CT检查也是VUR仍 然使用的方法。 3、MRI检查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没有辐射损 伤,特别适用于小儿的VUR检查与诊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谢
有研究认为,返流性肾病(RN)系指膀胱输尿管返流(VUR)在肾损害发病机制上起主要 作用的一种肾病。
超声造影对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的诊断价值研究
![超声造影对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的诊断价值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fc1c50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86.p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年4月第5卷第8期〔影像硏究]超声造影对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的诊断价值研究李性希,张碧宏,黎见(中山市博爱医院超声科广东中山528403)【摘要】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在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30例疑为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患儿,收治时间2019年3月一2020年3月,所有患儿均给予超声造影检査,并以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UCG)为金标准,分析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
结果: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为91.7%,特异性为88.9%,阳性预测值为84.6%,阴性预测值为94.1%;经Kappa检验,超声造影诊断分级与V CUG分级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0.947。
结论: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诊断中,超声造影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超声造影;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是一种泌尿系统疾病,指尿液由膀胱逆流到上尿路中。
研究显示,在反复尿路感染患儿中,该疾病的发生率可达到10%〜40%,而在无症状儿童中,该疾病发生率为1%左右[1]。
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按照原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性反流,引发原因为根本缺陷出现在输尿管膀胱连接部抗反流机制,最为常见的是尿道瓣膜;另一种是继发性反流,引发原因为机械性或功能性尿道梗阻,最常见的是神经源性膀胱[2]。
通常,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会并发尿路感染,随着病情进展,肾瘢痕出现。
此外,即使尿路感染未发生,肾内高压存在时,引发肾内反流,形成肾瘢痕。
儿童反流性肾病诱发原因中,膀胱输尿管反流是最常见的因素,有30%左右患儿最终病情进展为肾功能衰竭[3]。
因此,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要能及早诊断,进而及时的实施相应的干预,有效改善患儿预后。
临床诊断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时,因该疾病特异性临床表现并不存在,所以十分依赖于影像学检查。
膀胱输尿管反流
![膀胱输尿管反流](https://img.taocdn.com/s3/m/68a6e72083d049649a665859.png)
精选PPT
12
诊断
由于临床诊断VUR时症状多不明显或仅 有非特异性表现,故确诊需依赖影像学 检查。下列情况应考虑反流存在可能性:
(1)反复复发和迁延的UTI。 (2)长期尿频、尿淋漓或遗尿。 (3)年龄较小<2岁。 (4)中段尿培养持续阳性。
精选PPT
13
诊断
(5)UTI伴尿路畸形。 (6)家族一级亲属有VUR、RN患者。 (7)胎儿或婴儿期肾盂积水。
1.原发性反流 2.继发性反流
精选PPT
3
病因
1.原发性反流 最常见,为先天性膀胱输尿管瓣膜机制
不全,包括先天性膀胱黏膜下输尿管过 短或水平位、输尿管开口异常、膀胱三 角肌组织变薄、无力、Waldeyer鞘先天 异常等。53%的患者为膀胱逼尿肌功能 异常所致反流。
精选PPT
4
病因
2.继发性反流
导致Waldeyer鞘功能紊乱的因素有UTI、膀胱 颈及下尿路梗阻、创伤、妊娠等。小儿UTI并 发反流者高达30%~50%。UTI时膀胱输尿管 段因炎症、肿胀、变形,而失去正常瓣膜作 用。UTI的主要病原菌中伞状大肠杆菌易与尿 道上皮细胞结合,而削弱输尿管的蠕动功能,
使其产生反流,控制感染后反流可渐消失。 尿路畸形合并反流者约占40%~70%。此外膀 胱输尿管功能不全,如原发性神经脊髓闭合 不全,包括脑脊膜膨出等,约有19%病例发 生VUR。
精选PPT
10
检查
3.X线检查 (2)静脉肾盂造影(IVP) 可进一步
确诊有无肾萎缩及肾瘢痕形成。近年认 为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加X线断层照片 更能显示瘢痕。
精选PPT
11
检查
4.放射性核素检查 (1)放射性核素膀胱显像 分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经膀胱途径的手术讲解模板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经膀胱途径的手术讲解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ec1b0fff7ec4afe04a1dfbd.png)
手பைடு நூலகம்资料:经膀胱途径的手术
手术步骤:
用。在这种情况下,黏膜下 隧道应超过对侧原输尿管口 而适当向外伸延(图 12.22.1.1-9)。
提起膀胱切口下端两根支持 缝线,并用两把组织钳提起 切口上端,用4-0或5-0铬制 肠线自下而上连续缝合膀胱 黏膜,用2-0或3-0铬制肠线 间断缝合膀胱肌层。双侧输
手术资料:经膀胱途径的手术
概述:
下,膀胱输尿管反流可以引 发急性肾盂肾炎。肾积水加 上肾盂肾炎的反复发作,常 常造成肾实质及肾功能的严 重损害(图12.22.1.1-01~12.22.1.1-0-3)。
手术资料:经膀胱途径的手术
概述:
均应在术前做充分检查,以便弄清膀胱输 尿管反流是原发的还是继发的。继发的包 括神经元性或尿道瓣膜等梗阻性疾病。对 于继发性输尿管反流的病儿,首先应治疗 原发病,然后再治疗膀胱输尿管反流。
8.用相同方法移植对侧输尿 管,有的学者对反流严重的 一侧输尿管选用上方黏膜下 隧道;还有一些人对双侧输
手术资料:经膀胱途径的手术
手术步骤:
尿管应用同一条黏膜下隧道 进行移植,但两侧输尿管可 能相互粘连影响蠕动,因而 多数作者仍采用分开的两条 黏膜下隧道移植双侧输尿管 (图12.22.1.1-8)。
经膀胱途径的 手术
手术资料:经膀胱途径的手术
经膀胱途径的手术
科室:泌尿外科 部位:膀胱
手术资料:经膀胱途径的手术
麻醉: 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或气管内乙醚麻 醉。
手术资料:经膀胱途径的手术
概述:
经膀胱途径的手术用于膀胱输尿管反流的 手术治疗。 膀胱输尿管连接部具有瓣膜 功能,当膀胱压力增加时,正常的膀胱输 尿管连接部可以预防膀胱尿液逆行反流到 输尿管。当膀胱输尿管连接部功能不全时, 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膀胱输尿管反流而造 成输尿管扩张,甚至肾积水、肾实质变薄, 尤其在下尿路有感染的情况
膀胱输尿管反流演示课件
![膀胱输尿管反流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be640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9.png)
肾功能保护措施
01
02
03
04
控制反流
积极治疗膀胱输尿管反流,防 止反流对肾脏造成损害。
饮食调整
限制高盐、高蛋白饮食,减轻 肾脏负担。
避免肾毒性药物
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减少对肾脏的损害。
定期肾功能检查
定期检测肾功能指标,及时发 现并处理肾脏问题。
心理压力缓解方法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 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 括腹部触诊、叩诊等,以了解是 否存在腹部包块、压痛等异常表
现。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检查
了解尿液中白细胞、红细 胞、细菌等计数情况,判 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
尿培养
对于疑似尿路感染的患者 ,进行尿培养以明确病原 菌种类。
肾功能检查
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 标,评估肾脏功能状况。
发病机制不明确
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缺乏针对性的 预防和治疗措施。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新型诊断技术的研发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准确、无创的诊断方 法,如生物标志物检测、基因诊断等。
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 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通过对膀胱输尿管反流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未来可能会发现新的治 疗靶点,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推广
建立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整合泌尿外科、儿科、影像科等多学科资 源,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诊疗服务。
THANKS
感谢观看
超声造影对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诊疗价值的初步探讨课件
![超声造影对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诊疗价值的初步探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a58460e2bd960590c67792.png)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表一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VUS及VCUG对VUR的分级检出一致性为31个肾输尿管单 位(其中I级4个、II级5个、III级10个、IV级8个、V 级4个),有2个VUS反流等级高于VCUG(其中VUS诊断 为II级而VCUG为I级1个、VUS诊断为III级而VCUG为II 级1个)(表2)。Kappa分析法评价两者的一致性,
a: 二维超声见右侧肾盂、输尿管扩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பைடு நூலகம்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b: 冠状切面VUS示右侧肾盂内充满造影剂,肾小盏清晰显示,诊断为III级反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c: 矢状切面VUS示该例膀胱及右侧输尿管全程造影剂充填(箭头所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谢谢!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图像观察及VUR分级:
经导尿管团注声诺维造影剂至微泡均匀分布至膀胱内 腔,然后嘱患儿做排尿动作,不配合者可使其哭泣, 实时观察膀胱、输尿管及肾盂肾盏增强情况。 如果超声造影剂出现在输尿管或肾盂,就可以做出膀 胱输尿管反流的诊断。 所有患儿在声学造影后在行VUCG检查。
Kappa值=0.909。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表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确诊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分级的金标准
![确诊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分级的金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e1c68d9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5.png)
确诊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分级的金标准
膀胱输尿管反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泌尿系统疾病,在诊断和治疗中需要了解其分级情况。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确诊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分级的金标准是“国际膀胱输尿管反流分级系统”。
该系统是由国际儿童泌尿科学会议(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ediatrics Urology,简称 IAPU)于1981年制定的,以尿液胶体银剂造影检查或放射性同位素肾盂摄影(Radionuclide cystography,简称RNC)为基础,将膀胱输尿管反流程度分为5级,从I级到V级,分别代表程度逐渐加重。
具体描述如下:
I级:最轻度反流,为输尿管末端反流入膀胱,不超过膀胱三角,输尿管未扩张。
V级:最重度反流,为反流液达到肾盂,肾盂明显扩张、积水,输尿管因长期反流而扩张、变细,甚至变形、曲折。
除了以上的分类外,该系统还将反流分为单侧和双侧两种,同时对反流的时间和持久性也进行了记录。
总体来说,这一分级系统考虑了反流程度、肾脏和输尿管的受损情况以及反流的时间和持久性等多个因素,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和分类,从而指导更加有效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注:本文所述内容仅作为参考,任何医疗决策请遵从专业医生建议。
《膀胱输尿管反流》课件
![《膀胱输尿管反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13482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10.png)
日常护理
01
02
03
保持会阴部清洁
定期清洗会阴部,保持清 洁卫生,可以减少感染的 风险,从而降低反流的发 生率。
观察排尿情况
注意观察排尿的频率、尿 量、颜色等变化,如果出 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检查。
避免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会导致身体抵抗 力下降,增加感染和反流 的风险,因此应避免过度 劳累。
饮食调理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 应用,对膀胱输尿管反流的研 究将更加精准和个性化。
பைடு நூலகம்
随着国际合作和交流的加强, 对膀胱输尿管反流的研究将更 加广泛和深入。
研究方法与技术
采用临床观察、实验室研究和动物实 验等多种方法,对膀胱输尿管反流进 行研究。
采用基因编辑技术和干细胞治疗等技 术,对膀胱输尿管反流进行治疗和修 复。
多喝水
多喝水可以增加尿量,降低膀胱 内压力,减少反流的发生。同时 ,多喝水还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毒
素和代谢废物。
避免刺激性食物
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膀胱黏膜,增加 反流的风险。因此,应避免食用辛 辣、酸甜等刺激性食物。
增加营养摄入
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的摄入,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 预防感染和反流的发生。
《膀胱输尿管反流》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膀胱输尿管反流概述 • 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治疗 • 膀胱输尿管反流的预防与护理 • 膀胱输尿管反流的研究进展
01 膀胱输尿管反流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膀胱输尿管反流是指尿液从膀胱逆流至输尿管和肾盂的现象 。
分类
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和继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原发性膀 胱输尿管反流是由于膀胱三角区、膀胱颈和尿道内括约肌的 功能障碍所致;继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则是由下尿路梗阻、 膀胱内压增高或神经源性膀胱等引起的。
膀胱输尿管反流
![膀胱输尿管反流](https://img.taocdn.com/s3/m/f96c52e29e31433239689334.png)
膀胱输尿管反流【病因及分类】导致膀胱输尿管反流的主要机制是膀胱输尿管连接部异常。
按发生原因可分以下两类:一、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最常见,为先天性膀胱输尿管瓣膜机制不全,包括先天性膀胱粘膜下输尿管过短或水平位,输尿管开口异常,膀胱三角肌组织变薄、无力,Waldeyer鞘先天发育异常,膀胱逼尿肌功能异常等。
二、继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导致Waldeyer鞘功能紊乱的因素有尿路感染,膀胱颈及下尿路梗阻、创伤等。
小儿尿路感染并发反流者高达30%~50%, 尿路畸形合并反流者约占40%~70%。
此外膀胱输尿管功能不全,如原发性神经脊髓闭合不全,包括脑脊膜膨出等,约有19%病例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
【发病机制】正常的膀胱输尿管连接部在输尿管进入膀胱呈斜直方向穿过膀胱壁,穿过膀胱壁的这段输尿管称膀胱输尿管段。
进入膀胱壁的输尿管由一层筋膜组织包绕(即Waldeyer鞘),将输尿管外膜固定,并有一侧延伸植入膀胱深三角区,另一侧则终止于粘膜下的膀胱浅三角区。
正常人尿液由输尿管进入膀胱后,由膀胱输尿管连结部的“单向瓣膜机制”阻止尿液逆流至输尿管,膀胱充盈扩张时,膀胱输尿管段方向变直而延长,膀胱收缩时,粘膜下输尿管段受压,并随着膀胱压力增加不断调整其收缩幅度和频度,这样不致使尿液反流至输尿管。
另外输尿管开口自然关闭和输尿管蠕动也发挥了“单向瓣膜”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膀胱内输尿管段渐延长,弥补其长度不足,可使原发性膀胱部反流转变成无反流连结部,这是儿童逐渐发育完善的过程,约70%~80%的轻度反流可自行消失,如无尿路感染约65%反流于5~6年内消失。
任何病理过程破坏了连接部的解剖结构或正常机能,如先天性膀胱输尿管瓣膜机制不全,就会引发膀胱输尿管反流。
【临床特点】原发性反流的存在常是尿路感染反复和迁延不愈的重要因素,而尿路感染的持续必然进一步加重连接部的解剖结构异常,以致反流持续和加重,若合并尿路畸形,则后果更为严重,尿路感染约1/3~1/4病儿伴有先天性尿路畸形。
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手术你知道吗
![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手术你知道吗](https://img.taocdn.com/s3/m/bba546d9b7360b4c2f3f6412.png)
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手术你知道吗孩子是父母心血的结晶,是家庭希望的凝聚,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平安健康的长大,但是相对于成人来说,儿童的身体更加脆弱,更加容易受到伤害,更加容易生病。
而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就是一种让人很担忧的儿科疾病,反流可能会对儿童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已经成为了国际上广受关注的疾病。
有很多患儿的家长在确诊之后都非常担忧,不停咨询疾病的治疗方法。
因此,今天我们就主要来了解一下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手术。
手术治疗是治疗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进行选择,因此,要了解反流手术,我们首先要对疾病的整体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1、什么是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膀胱输尿管反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是因为膀胱和输尿管的连接出现了异常连接导致的,病人的尿液会出现逆流的情况。
而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是指儿童的膀胱和输尿管天生存在连接异常情况,并没有发生梗阻或者神经肌肉的病变,但是由于先天活瓣功能发育不完全,尿液却会逆流向输尿管和肾盂。
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发生和尿路感染、家族遗传、肾瘢痕等关系比较密切,儿童患病后会出现腹痛、血尿、反复发热等症状,更让人担忧的是,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威胁并不止于此,根据长期的医学跟踪来看,这种疾病会产生肾积水和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导致患者出现高血压疾病,肾脏受到严重损害,出现功能衰竭的情况。
而肾瘢痕的数量对于高血压发生的概率有着很大影响,肾瘢痕多的患者,之后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就比肾瘢痕少的患者要高,而双侧都患有肾瘢痕的儿童,危险性更高一些。
如果肾瘢痕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反流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时间一长很可能发生肾功能衰竭。
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对于儿童来讲,的确是一种比较可怕的疾病,及时确诊、及时治疗,对于儿童健康的恢复有很大的作用。
所以说,检查诊断是治疗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一个重点。
膀胱输尿管反流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膀胱输尿管反流的病因治疗与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90d24c8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03.png)
膀胱输尿管反流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膀胱输尿管反流是指输尿管膀胱壁段因先天性或后天性而失去抗反流作用。
当尿流积聚或迫使尿肌收缩,膀胱压力升高时,尿流从膀胱反流到输尿管甚至肾盂。
这些原因包括先天性不完整或继发于尿路梗阻和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在正常情况下,膀胱输尿管的连接部相似"活瓣"反流作用,只允许尿液从输尿管流向膀胱,防止尿液反流到输尿管,主要取决于膀胱粘膜下输尿管长度和三角形肌层维持长度的能力,强迫输尿管后壁支撑,当膀胱内压升高时,粘膜下输尿管压缩闭合而不产生反流。
膀胱输尿管反流(VUR)尿液从膀胱反流到输尿管和肾盂,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输尿管解剖缺陷导致输尿管外移,下粘膜输尿管缩短,从而失去抗反流能力。
正常粘膜下输尿管长度与直径的比例为5∶1.反流只有1.4∶1。
2.膀胱内压升高当尿路梗阻(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晚期)或神经源性膀胱引起膀胱尿潴留时,膀胱内压升高破坏膀胱输尿管连接部位的抗反流机制,产生反流。
3.输尿管开口异常也是反流的原因。
运动场形、马蹄形和高尔夫球洞形输尿管开口容易反流。
4.先天性输尿管发育异常输尿管旁憩室、输尿管囊肿、输尿管在膀胱憩室开口、异位输尿管开口等输尿管异常也会引起膀胱输尿管反流。
膀胱输尿管反流可引起上尿路细菌感染,偶尔增加肾压,损害肾功能,其临床表现可无任何症状,严重或感染时可出现以下症状。
1、尿路感染:尿频、尿急、尿痛、发热是典型的急性肾盂肾炎。
2、高血压:是后期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儿童恶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
3、蛋白尿:提示已发展成肾内回流。
4、发育障碍:本病常伴有发育障碍,如有慢性尿感史伴有发育障碍,应考虑本病。
5、肾功能不全:肾瘢痕形成是由肾内回流引起的,最终发展为肾功能不全。
15名慢性尿路感染患者伴有膀胱输尿管回流%~30%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内腔镜检查,膀胱输尿管反流的诊断并不难。
同时,还需要识别其他熟悉的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
主要是制止尿液反流和控制感染,防止 肾功能进一步损害。
1.内科治疗 按VUR的不同分级采用治疗措施。 (1)Ⅰ、Ⅱ度 治疗感染和长期服药预
防。可用SMZCo(复方磺胺甲噁唑分 散片),睡前顿服,连服一年以上。预 防感染有效,每3月须做尿培养一次, 每年做核素检查或排尿性膀胱造影,观 察反流程度,每两年做静脉造影观察肾
1.原发性反流 2.继发性反流
病因
1.原发性反流 最常见,为先天性膀胱输尿管瓣膜机制
不全,包括先天性膀胱黏膜下输尿管过 短或水平位、输尿管开口异常、膀胱三 角肌组织变薄、无力、Waldeyer鞘先 天异常等。53%的患者为膀胱逼尿肌功 能异常所致反流。
病因
2.继发性反流
导致Waldeyer鞘功能紊乱的因素有UTI、 膀胱颈及下尿路梗阻、创伤、妊娠等。 小儿UTI并发反流者高达30%~50%。 UTI时膀胱输尿管段因炎症、肿胀、变 形,而失去正常瓣膜作用。UTI的主要 病原菌中伞状大肠杆菌易与尿道上皮细 胞结合,而削弱输尿管的蠕动功能,使 其产生反流,控制感染后反流可渐消失。 尿路畸形合并反流者约占40%~70%。 此外膀胱输尿管功能不全,如原发性神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UTI时尿常规检查有脓尿、尿细菌培养
阳性。RN时尿检可发现蛋白、红细胞、 白细胞和各种管型。肾功能检查正常或 异常。
检查
2.超声检查
通过B超可估计膀胱输尿管连接部机能, 观察输尿管扩张,蠕动及膀胱基底部的 连续性、观察肾盂、肾脏形态及实质改 变情况。有人在B超时插入导尿管,注 入气体(如CO2),若气体进入输尿管 则VUR可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连 接部功能及输尿管开口位置,但B超对 上极瘢痕探测具有局限性,对VUR不能 做分级。
检查
3.X线检查 (2)静脉肾盂造影(IVP) 可进一步
确诊有无肾萎缩及肾瘢痕形成。近年认 为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加X线断层照片 更能显示瘢痕。
检查
4.放射性核素检查 (1)放射性核素膀胱显像 分直接测定
法和间接测定法,用于测定VUR。 (2)DMSA扫描技术 对诊断儿童RN
是唯一的“金标准”,特别是5岁以上 儿童。Coldraich根据DMSA扫描摄影 征象将肾瘢痕分为四级: Ⅰ级:一处或两处瘢痕。 Ⅱ级:两处以上的瘢痕,但瘢痕之间肾 实质正常。
治疗
(2)Ⅲ度 处理同Ⅰ、Ⅱ度,但须每隔 6个月检查一次反流,每年做静脉肾盂 造影。
(3)Ⅳ、Ⅴ度 应在预防性服药后手术 矫整。
治疗
2.外科治疗。 VUR外科治疗方法多为整形手术。手术
指征为: (1)Ⅳ度以上反流。 (2)Ⅲ度以下先予内科观察治疗,有
持续反流和新瘢痕形成则应手术。 (3)反复泌尿道感染经积极治疗6个
检查
3.X线检查 (1)排尿性膀胱尿路造影
(MCU) 此为常用的确诊VUR的基本 方法及分级的“金标准”。国际反流委 员会提出的五级分类法: Ⅰ级:尿反流只限于输尿管。 Ⅱ级:尿反流至输尿管、肾盂、但无扩 张,肾盏穹窿正常。 Ⅲ级பைடு நூலகம்输尿管轻、中度扩张和(或)扭 曲,肾盂中度扩张、穹窿无(或)轻度
临床表现
婴幼儿常表现为尿路感染与反流的非特 异性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嗜睡、厌 食、恶心、呕吐及生长发育迟滞;
也可有肾绞痛及肾区压痛; 如继发感染,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
症状;严重感染时,可出现脓尿;
临床表现
偶尔劳累后也会出现酸痛;
合并肾瘢痕形成者可因高血压就诊,其 最严重的后果是发生肾盂肾炎性瘢痕, 导致继发性高血压及慢性肾功能不全, 体格检查时除可触及增大的肾脏外,偶 可触及增粗的输尿管,肾区可有轻度的 叩击痛,双侧膀胱输尿管反流者,可有 肾功能不全的症状。
膀胱输尿管反流
泌尿外科
定义
膀胱输尿管反流(VUR)是指排尿时尿 液从膀胱反流至输尿管和肾盂。
反流性肾病(RN)是由于VUR和肾内 反流(IRR)伴反复尿路感染,导致肾 脏形成瘢痕、萎缩、肾功能异常的综合 征。如不及时治疗和纠正可发展到慢性 肾功衰。
病因
导致VUR的主要机制是膀胱输尿管连接 部异常,按发生原因可分以下两类:
月反流无改善者。 (4)有尿路梗阻者。 目前国外盛行注射疗法,此方法仅短时
诊断
由于临床诊断VUR时症状多不明显或仅 有非特异性表现,故确诊需依赖影像学 检查。下列情况应考虑反流存在可能性:
(1)反复复发和迁延的UTI。 (2)长期尿频、尿淋漓或遗尿。 (3)年龄较小<2岁。 (4)中段尿培养持续阳性。
诊断
(5)UTI伴尿路畸形。 (6)家族一级亲属有VUR、RN患者。 (7)胎儿或婴儿期肾盂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