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公卿表序2
表(七)·百官公卿表上(二)
表(七)·百官公卿表上(二)《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
老黄为您讲述精彩的《汉书》故事。
读完此章,上面这些官名是否见过?郎中令、卫尉、太仆、宗正。
少府出现最多,秦国后期著名的将军章邯就是秦少府,相当于国家发改委主任兼财政部长。
因为负责管理国家税赋,所以特别容易犯错误,中国诗词中的“少府”都和“贬”一词紧密连接。
图一是汉朝羽林军,是汉武帝精锐中的精锐,后演绎为“御林军”。
请看《<汉书>研读》第55章:表(七)·百官公卿表上(二)郎中令是秦朝官职,掌管宫殿掖庭门户,设丞协助,汉武帝太初元年改名为光禄勋。
属官有大夫、郎、谒者,都是秦朝官职,另外的期门、羽林都属于其管理。
大夫掌管朝廷议论大事,有太中大夫、中大夫、谏大夫,都没有固定员额,多的时候达到数十人。
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开始设置谏大夫,俸禄八百石,太初元年改中大夫为光禄大夫,俸禄两千石,太中大夫俸禄仍然是原来的一千石。
郎负责掌管守门户,皇帝外出时充任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都没有固定员额,多时达到上千人。
议郎、中郎俸禄六百石,侍郎俸禄四百石,郎中俸禄三百石。
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将,俸禄两千石。
郎中有车、户、骑三将,俸禄一千石。
谒者掌管朝廷宾信礼赞等事务,员额七十人,俸禄六百石,由仆射管理,俸禄一千石。
期门掌握迎送宾客,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开始设置,俸禄等同于郎,没有固定员额,多时达到上千人,由仆射管理,俸禄一千石。
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改名虎贲郎,设置有中郎将,俸禄两千石。
羽林掌管迎送宾客,位置次于期门,汉武帝太初元年开始设置,叫做建章营骑,后改名为羽林骑。
汉武帝把从军战死者的子孙收养为羽林,由军官教练他们五种兵器格斗术,号称为羽林孤儿,羽林设置有令丞。
汉宣帝命令中郎将、骑都尉监督羽林,俸禄两千石。
汉书_百官公卿表全文3篇
汉书_百官公卿表全文汉书百官公卿表全文(上)汉武帝时期,中央政府的官员分为三等,共计数千人,分别管理各自的领域。
在这些官员中,有一部分是百官公卿,他们是汉朝官员中的精英,拥有很高的地位和权力。
以下是汉书中的百官公卿表全文,让我们一起了解他们的职责和地位。
中郎将中郎将是汉朝官员中的一等官,他们掌管御史大夫、太常、博士令、廷尉、巡风御史、中二千石等职务。
中郎将可以担任上表请命、议郎等重要职务。
此外,中郎将还可以担任光禄大夫等高级官职。
中郎将的地位非常高,可以接受皇帝的咨询,并对晋升官员进行评论。
太仆太仆的职责是负责管理皇帝的车马。
因此,太仆需要担任皇帝的御驾亲征、接待大使等重要职务。
太仆还可以担任大将军、太常、度支尚书等官职。
太仆的权力很大,可以审计各种经费,并监督宫廷中的各种活动,还可以向皇帝建议一些政策措施。
太史令太史令的职责是管理图书和史料。
太史令有时还需要担任皇帝的私人秘书。
太史令可以担任尚书令、光禄大夫、御史大夫等重要职务。
太史令需要管理朝廷的图书、史料和历法,还可以监督朝廷中的学者和文人。
太史令还需要经常撰写皇帝的国史和家谱,以便记录汉朝的历史和皇帝的家族。
中尉中尉主要负责守卫皇帝和宫廷的安全。
中尉可以担任尚书令、卫尉、大将军等官职。
中尉需要处理宫廷中的各种事件,还需要负责国家的安全和国防事务。
中尉还可以监督宫廷中的其他官员,并向皇帝建议一些有关安全的措施。
中常侍中常侍是宫廷中的重要官员,他们主要负责皇帝的侍奉和私人事务。
中常侍可以担任大将军、左仆射等重要职务。
中常侍需要处理皇帝的日常事务,并管理宫廷中的各种活动。
中常侍的地位很高,可以向皇帝建议一些私人政策,还可以承办皇帝的一些秘密任务。
少府少府的职责是管理宫廷的经济和财政。
少府可以担任尚书令、太尉等高级职务。
少府需要管理皇帝和皇宫的财物和财政收支,还需要监督宫廷中的一些经济活动。
少府的地位很高,可以向皇帝建议一些重要的财政政策措施。
汉书百官公卿表全文(中)太尉太尉是汉朝武将中的精英,他们负责领导并指挥大军。
百官公卿表
百官公卿表百官公卿表,是古代中国的一部重要的官方政治史书,它记录了汉朝以及隋唐等历代的官员名字、爵位、职务、任职时间等详细信息,为后人研究古代政治制度和官僚机构提供了珍贵资料。
公卿表的编纂和出版,一般都是由朝廷指定的专门的编官负责。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汉书·百官公卿表》和《唐书·宰相世系表》。
这两部历史官志,详细记录了官僚系统的组成和起伏变化,书中的官员都按照「三公九卿」的階梯制度排列。
三公指的是:太尉,司徒和司空,为最高官职级别。
九卿则是位列其下,按照不同职能划分为大司马、太傅、太保、大司空、大司徒、大司农、大宗伯、大理寺、大行台。
《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的人物众多,学者著名的李商隐亦曾激动地说过:"欲览珍本,必读汉书"。
在《百官公卿表》中最闻名的当数名臣们的传记,其中最为富有传奇色彩的当数“霍光之世”,他曾多次担任汉朝的宰相,并且成了一名「权臣」,俨然成为了皇帝汉武帝的得力助手。
不仅如此,他更在汉武帝死后,依靠掌管汉武孝文帝教育,掌控了大半朝廷,并且其女霍成光成为了汉成帝之后的皇后,霍氏“世家”的势力更是达到了顶峰。
固然,令人倾尽钦佩的名人之外,这些记载还具有对于古代官员阶级体系的深刻诠释。
这些官员们处于一个类似于今天的职位体系之中,但是古代政治的职位往往是继承至上,需要祖上具有官员的荫庇才能进入体系,然而官员们的升迁却不仅只和家庭的基础有关,同样也和当时的时局形势息息相关,也就是说,在政治环境大翻转时,立足于官场的官员可能迅速降职或者失官。
这些官员的背景与升迁可以代表着当时的历史脉络,是研究历史的珍贵资料。
再者,“百官公卿表”作为一种历史资料,也同样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身份身份的思想。
传统的官场体系,分别以『三公』和『九卿』位于底层者,拥有更加底层的身份。
在古代,官员的身份不是获得财富和社会上升的直接途径,而是一种名誉和政治权力象徵,即“官位”的意义,这些官员的地位与声望在那时候是至关重要的。
汉书_百官公卿表全文
汉书·百官公卿表 ( 上) 全文【说明】《百官公卿表》分上、下两分卷,卷上是长序,叙述秦汉朝廷与地方的职官及爵禄的制度,是研究秦汉官制史的重要文献;卷下是表,以年代为经,以官职为纬,按三公、列将军、九卿、三辅的次序列了十四栏,罗列西汉一代公卿职位变动的情况。
将此表与《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比较,可以看出,《史记》表的特点是有大事记一栏,探究三公在政治上的地位、作用及影响,还有倒书所含的深意;《》表的特点是详记西汉的官制和职官变动,将官制具体地凸现出来,使读者一目了然。
(1)师古曰:汉制,三公号万石,其俸月各三百五十斛谷。
其中中二千石者月各百八十斛,二千石者百二十斛,比二千石者百斛,千石者九十斛,比千石者八十斛,六百石者七十斛,比六百石者六十斛,四百石者五十斛,比四百石者四十五斛,三百石者四十斛,比三百石者三十七斛,二百石者三十斛,比二百石者,二十七斛,一百石者十六斛。
俞樾据《初学记》引《汉官》,指出秦汉官制尚有真二千石,月得粟百五十石。
周奉昌曰:颜引汉制百官奉(俸)自万石至百石,凡十五等,而无八百石、比八百石、五百石、比五百。
《孝成纪》阳朔二年夏五月,除吏八百石、五百石秩,李奇注:除八百就六百,除五百就四百。
自是汉制遂除云此四秩。
后汉及晋犹承之。
《易》叙伏羲、神农、皇帝作教化民,而《传》述其官(1) ,以为伏羲龙师名官 (2) ,神农火师火名 (3) ,黄帝云师云名 (4) ,少昊鸟师鸟名 (5) 。
自颛顼以来,为民师而命以民事,有重黎、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之官,然已上矣 (6) 。
《书》载唐虞之际,命羲和四子顺天文 (7) ,授民时;咨四岳 (8) ,以举贤材,扬侧陋;十有二牧,柔远迩 (9) ;禹作司空 (10) ,平水土;弃作后稷⑾,播百谷;作司徒⑿,敷五教⒀;咎繇作士⒁,正五型⒂;垂作共工⒃,利器用;益作联虞⒄,育草木鸟兽;伯夷作秩宗⒅,典三礼⒆;夔典乐,和神人;龙作纳言⒇,出入帝命。
汉书百官公卿表序
年,初置司直,秩比二千石,掌佐丞相舉不法。
2021/10/14
太尉,秦官,金印、紫綬,掌武事。武帝建元 二年省。元狩四年,初置大司馬,以冠將軍之號。 宣帝地節三年,置大司馬,不冠將軍,亦無印綬、 官屬。成帝綏和元年,初賜大司馬金印、紫綬,置 官屬,祿比丞相,去將軍。哀 帝建平二年,復去大司馬印 綬、官屬,冠將軍如故。元壽 二年,復賜大司馬印綬,置官 屬,去將軍,位在司徒上。有 長史,秩千石。
2021/10/14
郎中令,秦官,掌宮殿掖門戶,有丞。武帝太 初元年,更名光祿勳。屬官有大夫、郎、謁者,皆 秦官。又期門、羽林皆屬焉。大夫掌論議,有太中 大夫、中大夫、諫大夫,皆無員,多至數十人。武 帝元狩五年,初置諫大夫,秩比八百石。太初元年, 更名中大夫爲光祿大夫,秩 比二千石。太中大夫,秩比千石 如故。郎掌守門戶,出充車騎。 有議郎、中郎、侍郎、郎中,皆 無員,多至千人。議郎、中郎, 秩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 中比三百石。中郎有五官、左、 右三將,秩皆比二千石。郎中有 車、戶、騎三將,秩皆比千石。
縣令
二百石
三十斛
比千石 六百石
八十斛 七十斛
縣令 縣令
比二百石 一百石
二十七斛 十六斛
比六百石 六十斛
縣令
百石以下 計斗而食
官职
縣令、長吏 縣令、長吏 縣令、長吏
長吏 長吏 長吏
佐、史
2021/10/14
奉常,秦官,掌宗廟禮儀,有丞。景帝 中六年,更名太常。屬官有太樂、太祝、太 宰、太史、太卜、太醫六令丞,又均官、都 水兩長丞,又諸廟、寢、園、食官令長丞, 有廱太宰、太祝令丞,五畤各一尉;又博士 及諸陵縣皆屬焉。景帝中六年,更名太祝爲 祠祀。武帝太初元年,更曰廟祀。初置太卜。 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員多 至數十人。武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經博士。 宣帝黃龍元年,稍增員十二人。元帝永光元 年,分諸陵邑屬三輔。王莽改太常曰秩宗。
汉书·百官公卿表(下)(2)全文
汉书·百官公卿表(下)(2)全文135 六六月癸巳,丞相昌免。
武安侯田蚡为丞相。
大农令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四年病免。
太常定。
太仆贺,三十三年迁。
廷尉殷。
大农令殷。
东海太守汲黯为主爵都尉,十一年徙。
134 元光元年太常王臧。
陇西太守李广为卫尉。
133 二内史充。
132 三131 四三月乙卯,丞相蚡薨。
五月丁巳,平?侯薛泽为丞相。
九月,中尉张欧为御史大夫,五年老病免,食上大夫禄。
宣平侯张欧为太常。
130 五廷尉翟公。
詹事郑当时为大农令,十一年免。
故御史大夫韩安国为中尉,一年迁。
右内史番係。
博士公孙弘为左内史,四年迁。
129 六太常司马当时。
中尉韩安国为卫尉,二年为将军。
大行令丘。
中大夫赵禹为中尉。
128 元朔元年127 二蓼侯孔臧为太常,三年坐南陵桥坏衣冠道绝免。
126 三左内史公孙弘为御史大夫,二年迁。
卫尉苏建。
中大夫张汤为廷尉,五年迁。
少府孟賁。
中尉李息。
左内史李沮,四年为将军。
125 四宗正刘弃。
少府產。
右内史賁。
124 五十一月乙丑,丞相泽免。
御史大夫公孙弘为丞相。
四月丁未,河东太守九江番係为御史大夫。
山阳侯张当居为太常,坐选子弟不以实免。
中尉赵禹为少府。
中尉殷容。
主爵都尉李蔡。
主爵都尉汲黯为右内史,五年免。
123 六绳侯周平为太常,四年坐不缮园陵免。
右北平太守李广为郎中令,五年免。
122 元狩元年乐安侯李蔡为御史大夫,一年迁。
大行令李息。
宗正刘受。
中尉司马安。
会稽太守朱买臣为主爵都尉。
左内史敞。
121 二三月戊寅,丞相弘薨。
壬辰,御史大夫李蔡为丞相。
120 三三月壬辰,廷尉张汤为御史大夫,六年有罪自杀。
冠军侯霍去病为票骑将军。
卫尉张騫。
廷尉李友。
廷尉安。
廷尉禹。
中尉霸。
主爵都尉赵食其,二年为将军。
119 四大将军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
票骑将军霍去病为大司马票骑将军。
戚侯李信成为太常,二年坐纵丞相李蔡侵道免。
沉猷侯刘受为宗正,二年坐听请不具宗室论。
大农令顏异,二年坐腹非诛。
河内太守王温舒为中尉,五年迁。
汉书_百官公卿表(下)(3)全文
汉书•百官公卿表(下)(3)全文90三六月壬寅,丞相屈氂下狱要斩。
邗侯李寿为卫尉,坐居守擅出长安界使吏杀人下狱死。
廷尉意。
高庙郎中田千秋为大鸿胪,一年迁。
89四六月丁巳,大鸿胪田千秋为丞相。
繆侯酈终根为太常,十一年坐祝诅诛。
光禄勋有禄。
大鸿胪戴仁坐祝诅诛。
淮阳太守田广明为鸿臚,五年迁。
右辅都尉王訴为右扶风,九年迁。
88后元元年守卫尉不害。
京兆尹建坐祝诅要斩。
87二二月丁卯,侍中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
二月乙卯, 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七年坐谋反诛。
侍中駙马都尉金日磾为车骑将军,一年薨。
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七年反,诛。
当涂侯魏不害为太常,六年坐孝文庙风发?免。
守卫尉遗。
太仆并左将军。
执金吾郭广意免。
86孝昭始元元年尚书令张安世为光禄勋,六年迁。
卫尉天水王莽稚叔,三年迁。
司隶校尉雒阳李仲季主为廷尉,四年坐诬罔下狱弃市。
执金吾河东马适建子孟任职,六年坐杀人下狱自杀。
水衡都尉吕辟胡,五年为云中太守。
青州刺史雋不疑为京兆尹,五年病免。
85二光禄大夫刘辟彊为宗正,数月卒。
84三胶西太守齐徐仁中孙为少府,六年坐纵反者自杀。
83四卫尉王莽为右将军卫尉,三年卒。
骑都尉上官安为车骑将军,三年反,诛。
大鸿胪田广明为卫尉,五年迁。
82五军正齐王平子心为廷尉,四年坐纵首匿谋反者下狱弃市。
81六轑阳侯江德为太常,四年坐庙郎夜饮失火免。
大将军司马杨敞为大司农,四年迁。
守京兆尹樊福。
80元凤元年九月庚午,右扶风王訴为御史大夫,三年迁。
光禄勋张安世为右将军光禄勋,六年迁。
光禄勋并右将军。
諫大夫杜延年为太仆,十五年免。
太中大夫刘德为宗正,数月免。
执金吾壼信。
中郎将赵充国为水衡都尉,六年迁。
左冯翊贾胜胡,二年坐纵谋反者弃市。
79 二78三中郎将范明友为度辽将军卫尉,十二年迁。
卫尉并将军。
廷尉夏国。
青州刺史刘德为宗正,二十二年薨。
光禄大夫蔡义为少府, 三年迁。
卫尉田广明为左冯翊,四年迁。
77四正月甲戌,丞相千秋薨。
二月乙丑,御史大夫王訴为丞相。
汉书·百官公卿表(下)(4)全文
汉书·百官公卿表(下)(4)全文58 四河内太守韦玄成为卫尉,二年迁。
57 五凤元年大司农王禹为大鸿胪。
大司农延。
守左冯翊勃海太守信。
56 二四月己丑,大司马增薨。
五月,强弩将军许延寿为大司马车骑将军。
八月壬午,太子太傅黄霸为御史大夫,一年迁。
卫尉韦玄成为太常,二年免。
卫尉弘。
右扶风陈万年为太仆,五年迁。
宗正刘丁。
守左冯翊五原太守延寿。
55 三正月癸卯,丞相吉薨。
二月壬申,御史大夫黄霸为丞相。
六月辛酉,西河太守杜延年为御史大夫,三年以病赐安车駟马免。
执金吾田听天,三年迁。
54 四53 甘露元年三月丁巳,大司马延寿薨。
蒲侯苏昌復为太常,二年病免。
52 二五月己丑,廷尉于定国为御史大夫,一年迁。
执金吾田听天为廷尉,三年迁。
守左冯翊广川相充郎。
51 三三月己丑,丞相霸薨。
五月甲午,御史大夫于定国为丞相。
五月甲午,太仆陈万年为御史大夫,七年卒。
鴈门太守建平侯杜缓为太常,七年坐盗贼多免。
博阳侯丙显为太仆,一年为建章卫尉。
50 四典属国常惠为右将军,四年薨。
卫尉顺。
秺侯金赏为侍中太仆,七年迁。
中山相加守廷尉。
执金吾平。
右扶风武。
京兆尹成。
49 黄龙元年十二月癸酉,侍中乐陵侯史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
太子太傅萧望之为前将军,一年为光禄勋,二年免。
廷尉解延年。
左冯翊常。
48 孝元初元元年光禄勋并将军。
平昌侯王接为卫尉,五年迁。
太鸿臚显,十一年。
散骑諫大夫刘更生为宗正,二年免。
大司农宏。
淮阳中尉韦玄成为少府,二年为太子太傅。
水衡都尉冯奉世为执金吾,二年迁。
水衡都尉冯奉世。
太原太守陈遂为京兆尹,一年迁。
47 二光禄勋赏。
京兆尹陈遂为廷尉,二年卒。
大司农充郎。
京兆尹代郡范。
守左冯翊延免。
46 三执金吾冯奉世为右将军,三年为诸吏典属国,二年为光禄勋。
侍中卫尉许嘉为右将军,五年迁。
光禄大夫周堪为光禄勋,三年贬为河东太守。
丞相司直南郡李延寿子惠为执金吾,九年迁。
淮阳相郑弘为右扶风,四年迁。
45 四弋阳侯任千秋长伯为太常,四年以将军将兵。
汉书·百官公卿表(下)(7)全文
汉书·百官公卿表(下)(7)全文公元前|公元后1 孝平元始元年二月丙辰,太傅孔光为太师,大司马王莽为太傅,大司马车骑将军王舜为太保车骑将军。
二月丙辰,大司马莽迁。
侍中奉车都尉甄邯子心为光禄勋,三年迁。
中郎将萧咸为大司农,一年卒。
少府宗伯凤君房。
中郎将任岑为执金吾,一年卒。
右辅都尉赵恢君向为右扶风,一年免。
大司徒司直金钦为京兆尹,一月为侍中。
光禄大夫左冯翊张嘉。
2 二二月癸酉,大司空王崇病免。
四月丁酉,少傅左将军甄丰为大司空。
右将军孙建为左将军光禄勋。
甄邯为右将军光禄勋。
安昌侯张宏子夏为太常,二年贬为越骑校尉。
大鸿胪桥仁。
光禄大夫孙宝为大司农,数月免。
左辅都尉尹赏为执金吾,一年卒。
中郎将幸成子渊为水衡都尉。
大司马司直沛武襄君孟为右扶风,三年为冀州牧。
3 三城门校尉刘岑子张为太常,二年徙为宗伯。
尚书令潁川钟元寧君为大理。
执金吾长安王骏君公,三年迁。
左冯翊匡咸子期。
4 四宗正容更为宗伯,一年免。
将作大匠谢尧为右扶风,年七十病免,赐爵关内侯。
京兆尹钟义。
左冯翊沛孙信子儒。
5 五四月乙未,太师光薨。
大司徒宫为大司马,八月壬午免。
十二月丙午,长乐少府平晏为大司徒。
执金吾王骏为步兵将军。
太仆惲为光禄勋。
太鸿臚左咸。
太常刘岑为宗伯。
大司农尹咸。
尚书令南阳邓冯君侯为右扶风。
宰衡护军武襄为京兆尹,数月迁。
中郎将南阳郝党子严为左冯翊。
百官公卿表3篇
百官公卿表第一篇:百官公卿表简介与历史百官公卿表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官制资料,记录了中国古代官员的职称、职责、级别和权力范围等信息。
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社会、文化、思想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本篇文章将介绍百官公卿表的历史和发展。
百官公卿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最早的官制资料是《周礼》和《仪礼》。
此后,随着历代政治制度的变迁,官制也不断演变,百官公卿表也随之更新。
最著名的是唐代的《唐六典》,它对唐代的官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定,被后世奉为法式典范,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
在宋代,极具权威的官制典籍为《大明政府制度》和《辽宁通志》。
此后,元代编纂了《元典章》,明代则编纂了《明仪》、《明史》等官制典籍,清代则编纂了《大清一统志》。
这些官制典籍对后世历代政治制度形成了极大的影响。
20世纪初,随着新文化运动和科学方法在中国的兴起,学者开始对百官公卿表展开研究。
一段时间内,百官公卿表主要是被视为政治制度研究和古代历史研究的资料,很少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
197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文化复兴的兴起,百官公卿表也逐渐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宗教等领域的热门研究对象,产生了诸如官员心理状态、官员与社会关系、官员修养与管理理念等新领域。
总之,百官公卿表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随着时代的转变和文化的发展,它也在不断更新和演变。
在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百官公卿表将会在中国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第二篇:百官公卿表的构成和内容百官公卿表是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资料,包含了中国古代政府的官制和官员职位体系。
本篇文章将介绍百官公卿表的构成和内容。
百官公卿表是古代官制资料的总称,具体包括吏部、户部、礼部、工部、兵部、刑部、太常寺、侍郎、中书省等多个部门和职位。
在百官公卿表中,官员的职位以品级为主,官员的职责则视其职位而定。
新唐书·志·卷三十七 百官二
新唐书·志·卷三十七百官二作者:欧阳修、宋祁等百官二○门下省侍中二人,正二品。
掌出纳帝命,相礼仪。
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
下之通上,其制有六:一曰奏钞,以支度国用、授六品以下官、断流以下罪及除免官用之;二曰奏弹;三曰露布;四曰议;五曰表;六曰状。
自露布以上乃审,其余覆奏,画制可而授尚书省。
行幸,则负宝以从,版奏中严、外办;还宫,则请降辂、解严。
皇帝斋,则请就斋室;将奠,则奉玉、币;盥,则奉匜、取盘,酌罍水,赞洗;酌泛齐,受虚爵,进福酒,皆左右其仪。
飨宗庙,进瓚而赞酌郁酒;既祼,赞酌醴齐。
籍田,则奉耒。
四夷朝见,则承诏劳问。
临轩命使册皇后、皇太子,则承诏降宣命。
慰问、聘召,则涖封题。
发驿遣使,则给鱼符。
凡官爵废置、刑政损益,授之史官;既书,复涖其记注。
职事官六品以下进拟,则审其称否而进退之。
武德元年改侍内曰纳言,三年曰侍中。
龙朔二年改门下省曰东台,侍中曰左相,武后光宅元年曰纳言,垂拱元年改门下省曰鸾台。
开元元年曰黄门省,侍中曰监,天宝元年曰左相。
门下侍郎二人,正三品。
掌贰侍中之职。
大祭祀则从;盥则奉巾,既帨,奠巾;奉匏爵赞献。
元日、冬至,奏天下祥瑞。
侍中阙,则涖封符券、给传驿。
龙朔二年改黄门侍郎曰东台侍郎,武后垂拱元年曰鸾台侍郎,天宝元年曰门下侍郎,乾元元年曰黄门侍郎,太历二年复旧。
左散骑常侍二人,正三品下。
掌规讽过失,侍从顾问。
隋废散骑常侍。
贞观元年复置,十七年为职事官。
显庆二年,分左右,隶门下、中书省,皆金蝉、珥貂,左散骑与侍中为左貂,右散骑与中书令为右貂,谓之八貂。
龙朔二年曰侍极。
左谏议大夫四人,正四品下。
掌谏谕得失,侍从赞相。
武后垂拱二年,有鱼保宗者,上书请置匦以受四方之书,乃铸铜匦四,涂以方色,列于朝堂:青匦曰“延恩”在东,告养人劝农之事者投之,丹匦曰“招谏”,在南,论时政得失者投之;白匦曰“申冤”,在西,陈抑屈者投之;黑匦曰“通玄”,在北,告天文、秘谋者投之。
汉书_百官公卿表全文
汉书_百官公卿表全文《汉书》是一部久负盛名的中国古代史书,它记录了汉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在其中,公卿表是一份具有相当重要价值的内容。
公卿表包含了当时重要的官员及其职位,成为了我们了解汉代政治和社会制度的重要途径。
下面是《汉书·百官公卿表》的全文。
一、二千石以上官司马、太史令、太常、博士令、大理、将作大匠、郎中令、尚方、大宗伯、治粟、祠祭、医、乐、宗正、广武、仪礼、舆服、长乐、通议、司隶、光禄、司徒、太尉、大司马、丞相、御史大夫。
二、千石官大鸿胪卿、少府令、典客、杂事、宗正卿、中郎将、右内史、太子太保、长信、长平、长秋、长庆、长孺、光禄卿、少府、中常侍、執金吾、西域都护、祠祭令、卫尉、太仆、大行、谏议大夫、大鸿臚、大行台、执法、主爵、主客、主士、大司农、少府监、博士中令、宜春、太史中丞、大理令、主簿令、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尚书仆散、长史令、中监、博士中令、尚书、谏议郎、尚方卿、治中、中丞、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太仓令、雒阳令、南阳太守、河内太守、信都太守、和帝诏曰:“大将军西席侯、冀州刺史刘备、分部校尉张飞、关羽、廖化,宜加封爵为关内侯。
”三、百石官卫士长、刺客长、中士长、仆射长、太仆少监、梓慎、五官中郎将、护军将军、奉车都尉、谒者令、中丞令、祭酒令、郎中、掌故、太史郎、太医令、乐令、太史令、鸿胪郎、中常侍令、太仆令、中黑匠、养由基。
四、郎官及其他侍郎、郎中、河间、乐安、广阳、和硕、昆明池、金城、安定、涿郡、燕、武威、西河、雁门、固原、陇西、酒泉、阳曲。
五、非功臣官郎中。
以上就是《汉书·百官公卿表》全文,这份表单清单了汉朝时期重要的官员及其职位。
这份清单的出现,不仅让我们可以了解汉朝时期的官制和政治,也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来了解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文化风貌。
《百官箴》 六卷 (宋)许月卿 撰
百官箴(宋)許月卿撰●目錄提要原序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欽定四庫全書史部十二百官箴職官類二官箴之屬提要臣等謹百官箴六卷宋許月卿撰月卿字太空後更字宋士婺源人始以軍功補校尉理宗時換文資就舉以易魁江東廷對賜進士及第官至浙江西運幹賈似道當國召試館職語不合罷去閉門著書自號泉田子宋亡不仕遁跡十年乃卒亦志節之士也是書仿揚雄官箴分曹列職各申規戒考宋史百官志經筵乃言路兼官二府掾乃樞密中書屬吏參知政事以門下中書侍郎為之登聞院隸諫議進奏院隸給事中俱轄於門下者軍器監文思院俱轄於工部是書皆各自為箴葢以所掌之事區分故既列本職又及其兼官既列總司又及其所分掌非複出也又考永樂大典所載宋何異中興百官題名雖殘闕不完而所標官署職掌與此書頗有異同葢自元豐變制以後品目至為淆雜南渡以後分析併省益以靡恒此書據一時之制言之故互有出入也前有月卿進表稱百官箴併發凡言例共七秩而今止六卷校以次第實無遺漏殆原本凡例自為一卷傳錄者合併之歟虞人之咸遠見左傳繩闕匡違其風自古月卿效法其體雖申職守僅託空言而具列官邪風戒有位指陳善敗觸目警心亦未嘗無百一之裨焉乾隆四十二年八月恭校上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總校官臣陸費墀●百官箴原序百官箴者有宋山屋許君太空之所著也太空嘗讀周辛甲虞人之箴於是作箴四十有九篇盖自左丞相以下至太子太孫師友僚屬其諸司羣辟亦略具矣而於丞相經筵諫官尤致丁寧焉盖將上以為德下以為民不啻儆百官己也初太空讀書■〈山歷〉崌嘗受學於鶴山魏了翁先生與謝枋得為友學有源本及廷對憂勤逸樂之策則謂使人君逸樂者宰相竊權之具時相深憾之他日有徐元杰者攻史嵩之史陰殺元杰君率三學諸生伏闕訟冤至論朝廷時政三事又忤賈相似道故雖行如此其高也官終運幹而止然則百官之箴豈為已哉傳曰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寵賂章也夫上有賈史專權以章寵賂而山屋雖欲行其志以作千官箴其奈何嗟乎痛哉雖然賈史遺臭萬年而不足山屋之箴傳至後世為龜鑑尤有餘也自今觀之許與賈史當孰為得失哉始傳其書者門人李夢科從孫汻再傳其書者六世孫琡英三傳其書者九世孫亮熙兄弟焉夫山屋之子孫思其道傳其書且欲敦其行至九世遠益昌熾如此也彼賈史之子孫又安在哉即有存者又不欲認之為祖與無者同此尚不可為為善惡者勸戒哉嘉靖丁酉春正月庚子賜進士及第通議大夫南京禮部侍郎前國子祭酒翰林修撰經筵講官兼修國史高陵呂柟書●欽定四庫全書百官箴卷一宋許月卿撰進百官箴表百官箴序百官箴次第○進百官箴表臣月卿言伏以一飯不忘夙抱少陵之志六箴具列遠慙德裕之勳敢以愚衷徹干睿聽臣月卿惶恐惶恐頓首頓首惟周武建萬邦之極有辛甲獻百官之箴安不自安聖而益聖憂國愛吾君之念謂吾獨之全軀保妻子之臣慮不及此故東西兩漢之【闕】捨楊崔數子而誰仰視虞箴僅堪僕命魏晉以降文章可知言雖尊主而庇民意則徇華而逐末於修辭立忱之學類欠實工視正君定國之言殆為虛語本源既淺氣象自卑并與古韻而失之其於文體何如也作者馳聲之不乏胡為嗣響之獨難正坐摹規為圜擬矩為方不知自源而流由本而末宜世道之不古顧民彛之幸存臣瑣瑣孤寒惓惓忠愛臣於君子於父難忘懇惻之天史為書瞽為詩莫匪箴規之地念庶人之可諫矧英主之兼容轍爾芻言庶幾芹獻茲盖恭遇皇帝陛下舜聦四達湯德又新退而銘於机焉席而銘於端焉持以小心之翼翼立則見於前也輿則見於衡也凜然大訓之明明未嘗一善之遐遺盖欲庶僚之修輔恢洪聖德興起治功臣幸際昌期冒陳宿蘊諫行言聽俾膏澤之下於民君明臣良惟時幾以康厥事可傳於後永孚於休臣干冒天威無任激切屏營之至臣所撰到百官箴并發凡言例共成七帙用黃羅夾複封全謹隨表上進以聞臣月卿惶懼惶懼頓首頓首謹言○百官箴序臣聞君者臣之天父者子之天故臣之愛君子之愛父天也其身可殺而愛君父之心不可解夫是之謂天天下之事凡其加以人者久則必渝而其久而莫之渝者天也憂葵之女不恤緯之嫠而豈有致君澤民之職分哉油然發衷盖不自知其然而然也唐虞三代之時漸民以仁培民以道其入於民也深而積於民也厚矣故及其後世國雖靡止民雖靡膴而愛君憂國之天雖山林之野人幽閨之女婦有可殺而不可解者吁此三代有道之長而非後世之所能及與然則有天下者何可不養斯民愛君之天而壽吾國於三代也哉臣最愛辛甲之虞箴愛其天而不人也而惜其所謂百官箴者之不盡存也故嘗以臣之油然發衷者為百官箴雖自知其為怨府為禍機而可殺不可解之天則凡以愛吾君爾夫愛吾君則欲壽吾君欲壽吾君者則欲壽吾君之國無逸一書周公所以壽成王也壽不壽命也於逸何關而周公謂逸則不壽無逸則壽豈不以無逸則天理流行人欲凈盡固仁之體而壽之道乎臣所以敢【闕二字】百官箴者不敢以不可自比周公而自沮而以可庶幾憂葵之女不恤緯之婺而自勸以為陛下幸而不以不可自況周公斥臣而以可萬一葵緯而聽臣臣之箴幸而用則聖躬壽於堯舜國脈壽於三代聖躬壽於堯舜則閱天下之義理愈熟處天下之事會愈精而人欲不能搖情偽不能欺以霜降水涸之真見出輕車熟路之老謀躋吾民於仁壽壽吾國於箕翼國脈之壽皆自聖躬始此臣愛君之天也使眾怨臣而欲禍臣不過殺臣之身而已豈能滅臣愛君之天哉臣之自處素定是以敢於進百官箴而無所忌也夫子不云乎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臣萬死無悔臣月卿謹序○百官箴次第或問臣曰子之百官箴亦有敘乎臣應之曰有二府之於陛下猶股肱之於元首也故莫先焉師臣者帝經筵陛下所宜師也賓臣者王翰苑陛下所宜賓也其尊德樂道不如是不足與有為也故次之經筵翰苑晝則密侍宵則宿直於喜怒哀樂之未發而養之於是非利害之未萌而正之則力少而功倍若諫官則正之於將萌力漸勞矣子思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其經筵翰苑之責乎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其諫官之責乎周敦頤曰誠無為其經筵翰苑之責乎幾善惡其諫官之責乎邵雍曰思慮未起鬼神莫知不由乎我更由乎誰又曰先天學心法也其經筵翰苑之責乎思慮一萌鬼神得而知之矣故君子不可不慎獨又曰後天學入用之位也其諫官之責乎朱熹曰存天理之本然其經筵翰苑之責乎察人欲於將萌其諫官之責乎故次之諫官正之於將萌後省正之於未行御史正之於已行史臣書之於已行已行而未當猶可直前而正之也正之而不從則有書於策者不可懼哉日見二史立於螭坳亦進德之一助也故次之祖宗嚴二省之制中書造命門下審覆尚書奉行尚書有令有僕射有丞今亡矣則尚書六部尚存三省之制所謂愛禮存羊也故次之宰士樞屬者二府之掾也故次之三省太常宗正禮部之別也大理刑部之別也司農太府戶部之別也秘書國子監亦禮部之別也將作軍器監工部之別也故次之登聞院諫臣之屬也進奏院門下後省之屬也官告院吏部之屬也料糧審計太府之屬也榷貨務都茶場宰士之屬也左藏庫雜買務雜賣場亦太府之屬也文思院工部之屬也故次之是皆有列於朝者也故前宰輔侍從次之前庶官不載焉祖宗尊賢之等也凡二府箴例稱司化治天下之道不可徒政而已也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在吾君吾輔相勉而已自尚書工部而上例稱侍臣朝夕論思日月獻納豈直簿書期會哉經筵翰苑臺諫給舍諸史例曹其職固不同而其為侍臣則同觀臣之箴見所職之異則當思盡其分之殊見侍臣二字之同則當思盡其理之一論思獻納期無忝侍臣二字可也詎宜曰朝廷大事有宰輔在吾可以辭其責乎詎宜以天子侍臣而朋比媕阿知有宰輔私恩而以侍臣為何官哉由內而外承流宣化知臨安府莫先焉諸夏之本也不曰知臨安府而曰京兆尹者望陛下修政攘夷復文武之境土也天下形勝京兆得之今固未易言也非陛下莫可告者耳臣有成筭容臣別奏畿漕次之留守又次之督府不常建與宣撫宣諭招討招捕招撫察訪等使皆無箴焉可也陛下即位三十年間三授督鉞故次之制置安撫經畧次之守臣位監司下今以先焉以其有民有社有祀有戎有師之教有父之尊有母之親非使者比也使者急其賦不恤州縣不知使事有指職思其憂州縣奉承使者不恤其民知有使者不知有天子命觀臣箴之先後可以知所勉矣夫內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自唐虞而已然矣先內後外聖人施行之序也詳內畧外聖人責治之等也不重內而輕外聖人一視之仁也重內而輕外士大夫謀身之私也故臣之箴居太子太孫官屬於百官之末見內外無輕重之別也詩不云乎詒厥孫謀以燕翼子書不云乎旁求俊彥啟迪後人傳不云乎豐水有芑數世之仁此臣作太子太孫官屬箴之意也陛下其亦深長思哉祖宗時三省相維事無遺策而從官可以直前庶僚可以轉對外而監司守貳下而一命之微又下而士之未命與未父老芻蕘皆臺諫也民隱安得不上達憸邪安得不暴白主德安得不光明天下安得不熙洽哉此前代之臣不敢以望其君而臣敢以望陛下也此百官箴所以為陛下獻也陛下其亦深長思哉陛下不世出時不可再得陛下其亦深長思哉或問臣曰辛甲為百官箴而子之箴不滿百何也臣應之曰唐虞官百夏商官倍則辛甲之時周禮雖未成書官亦不翅百矣曰百官者舉其凡也說命曰后王君公大夫師長洪範曰王省惟歲卿士惟月師尹惟日禮記曰五官之長曰伯古今說卿士者皆不如韋昭昭之言曰卿士卿之有士者臣以商頌允也天子降於卿士推之知其言是師長即師尹也師眾也即虞書所謂庶尹也且以吏部言之尚書侍郎郎中雖有崇庳而所掌同此吏部也吏部尚書非吏部之長之尹之伯乎一箴可以該其屬矣臣之箴所以明體統也舉綱挈領治天下之道具是矣或問臣曰然則子之箴四十有九亦有義乎臣應之曰有太史公曰蓍百莖共一根禇先生曰傳曰天下和平王道得而蓍莖長丈其叢生滿百莖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臣之箴名百官箴陽用其全君之道也天包地外也日全體光明也臣之箴四十有九陰用其半也臣之道也地在天中也月三五而缺也觀臣之箴君臣可以各盡其道矣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虛一者太極也中庸曰所以行之者一也四十九箴非此一孰行之一者何真實無妄也所謂誠也所謂太極也所謂道心也臣首箴所謂敬修可願者也不如是則不誠無物無以治身無以治天下國家矣陛下其亦深長思哉漢之人退而相與語其君亦曰陛下無背面也退食猶在公也畎畝猶朝著也君不可離猶天不可離也無往而不對揚猶無往而不對越也臣之答客問言必稱陛下如對陛下而言也故敢書以聞百官箴卷一●欽定四庫全書百官箴卷二宋許月卿撰百官箴緣起百官箴指歸百官箴施用百官箴用韻百官箴諱例○百官箴緣起春秋左氏傳曰昔周辛甲之為太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闕【杜氏解辛甲周武王太史】於虞人之箴曰【虞人掌田獵】芒芒禹跡畫為九州【芒芒遠貌畫分也】經啟九道【開啟九州之】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德用不擾【人神各有所歸故德不亂臣按杜氏以寢為人居廟為神居故言人神各有所歸今觀寢廟對茂草而言與詩奕奕寢廟對秩秩大猷而言恐寢廟不是兩事爾雅室有東西廂曰廟無東西廂有室曰寢未嘗以寢為人居廟為神居也故詩公侯之宮說者曰宮廟也宗室牖下說者曰宗室大宗之廟也觀爾雅則知人居可以廟言觀詩則知神居亦可以宮室言虞箴本意謂禹未治水人獸固擾禹既治水九州以寧人則有寢處之廟而獸則有茂盛之草獸不擾人而人何必擾獸主意在戒獵也古者民與人通廟與宮通此類甚眾又據易入于其宮詩上入執宮功孟子取諸其宮中而用之閭閻亦稱宮非若後世必帝王之居而後為宮必神靈之居而後為廟也今人言廟朝廟堂廟謨廟筭豈亦神靈之居乎就使如杜氏之說分寢廟為人神則虞箴本意亦不在人神不擾在人獸不擾耳大凡讀書當尋語脈且如上言民有寢廟而下言在帝夷羿又豈可以此民字為百姓乎】在帝夷羿冒於原獸【冒貪也】忘其國恤而思麀牡【言但念獵】武不可重【重猶數也重宣用反】用不恢於夏家【羿以好武雖有夏家而不能恢大之呂祖謙曰盖用羿代夏政其號不改故亦止曰夏家也】獸臣思原敢告僕夫【獸臣虞人告僕夫不敢斥尊】臣按武王不世出之主也訪洪範於箕子問丹書於太公惕若恐懼退為戒書机席鑑盤楹杖帶屨觴豆戶牖弓劍矛戟無往而不銘則亦無往而不敬其視湯之日新又新文王之亦臨亦保同此傳心之要也觀其為太子一鮑魚之嗜若未害也而太公禁之及其為天子一旅獒之貢若未害也而召公戒之辛甲於是為百官箴以獻盖百官修輔執事以諫三代以前之所同如伊尹所謂臣下不匡其刑墨是也古者導人使諫其不諫者有刑後世導人物諫其諫者有刑此聖愚之所以異治亂之所以分乎辛甲虞箴以夷羿戒武王與禹之戒舜曰無若丹朱傲同一意也武王之自警如此羣臣之交警如此是其所以聖□聖與惜百官箴之不盡傳也漢書揚雄傳箴莫善於虞箴作州箴後漢書胡廣傳初揚雄依虞箴作十二州二十五官箴其九箴亡闕後涿郡崔四及其子瑗又臨邑侯劉騊駼增補十六篇廣復繼作四篇文甚典美乃悉撰次首目為之解釋名百官箴凡四十八篇【臣按瑗子實作諫大夫箴盖又在四十八篇之外也】○百官箴指歸書先王克謹天戒臣人克有常憲百官修輔厥后惟明明每歲孟春遒人以木鐸徇於路官師相規工執藝事以諫其或不恭邦有常刑春秋左氏傳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公而為之貳使師保之勿使過度是故天子有公諸侯有卿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朋友庶人工商皂隸牧圉皆有親■〈目匿〉以相輔佐也善則賞之過則匡之患則救之失則革之自王以下各有父凡子弟以補察其政史為書瞽為詩工誦箴諫大夫規諫士傳言庶人謗商旅議於市百工獻藝故夏書曰遒人以木鐸徇於路官師相規工執藝事以諫正月孟春於是乎有之諫失常也天之愛民甚矣豈其使一人肆於民上以從其淫而棄天地之性必不然矣國語邵公曰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矇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又楚左史倚相曰昔衞武公年九十有五矣猶箴儆於國曰自卿以下至於師長士苟在朝者無謂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於朝朝夕以交戒我聞一二之言必誦志而納之以訓導我在輿有旅賁之規位宁有官師之典倚几有誦訓之諫居寢有■〈執上目下〉御之箴臨事有瞽史之導宴居有師工之誦史不失書矇不失誦以訓御之於是作懿戒以自儆也及其沒也謂之睿聖武公【臣謂武公諸侯也耄也猶若是其所以聖也况天子乎况富於春秋乎】賈誼曰及太子既冠成人免於保傅之嚴則有記過之史徹膳之宰進膳之旌誹謗之木敢諫之皷瞽史誦詩工誦箴諫大夫進謀士傳民語習與智長故切而不媿化與心成故中道若性賈山至言曰古者聖王之制史在前書過失工誦箴諫瞽誦詩諫公卿比諫士傳言諫過庶人謗於道商旅議於市然後君得聞其過失也聞其過失而改之見義而從之所以永有天下也淮南鴻烈解曰古者天子聽朝公卿正諫博士誦詩瞽箴師誦庶人傳語史書其過宰徹其膳猶以為未足也故堯置敢諫之皷舜立誹謗之木湯有司直之人武王立戒慎之軺過若毫釐而既已備之也夫聖人之於善也無小而不舉其於過也無微而不改堯舜禹湯武王皆坦然天下而南面焉大戴禮記及太子既冠成人免於保傅之嚴則有司過之史有徹膳之宰太子有過史必書之史之義不得不書過不書過則死過書而宰徹去膳夫膳宰之義不得不徹膳不徹膳則死於是有進膳之旌有誹謗之木有敢諫之皷瞽史誦詩工誦正諫士傳民語習與智長故切而不攘化與心成故中道若性又曰食以禮徹以樂失度則史書之工誦之三公進而讀之宰夫減其膳是天子不得為非也【臣竊意此等語必有三代遺書存焉故諸書所載不謀而同也漢去三代未遠是以有此今安得有之故憮卷三歎而己】○百官箴施用侯包曰衞武公行年九十有五猶使人日誦抑戒之詩而不離於其側朱熹敘楚辭後語曰若其義則首篇所著荀卿子之言指意深切詞調鏗鏘君人者誠能使人朝夕諷誦不離於其側如衞武公之抑戒則所以入耳而著心者豈但廣廈細旃明師勸誦之益而已哉此固余之所為眷眷而不忘者又敘成相第一曰成相者荀卿子之所作也在漢志號成相雜辭凡三章雜陳古今治亂興亡之效託聲詩以風其君若將以為工師之誦旅賁之規者其尊主愛民之意亦深切矣文中子誡其至矣乎古之明王敬慎所未見悚懼所未聞刻於盤盂勒於几杖居有常念動無過事其誡之功乎○百官箴用韻虞箴家字與夫字叶詩予乎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子口卒瘏曰子未有室家又宜爾室家樂爾妻帑是究是圖亶其然乎又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又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婚婣之故言就爾居爾不我蓄復我邦家又謂爾遷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又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又皇皇者華【此亦隔句用韻之法】于彼原隰駪駪征夫每懷靡及又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農夫離騷羿淫遊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亂流其鮮終兮浞又貪夫厥家【浞食角反○臣先以詩騷主箴】易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枯楊生花老婦得其士夫書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時人斯其辜春秋左氏傳歸妹暌孤寇張之孤姪從其姑六年其逋逃歸其國而棄其家明年其死於高梁之虛又登此昆吾之虛綿綿生之瓜余為渾良夫叫天無辜老子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有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莊子然其語而不舍非愚則誣也帝王殊禪三代殊繼差其時逆其俗者謂之篡夫當其時順其俗者謂之義徒默默乎河伯惡知貴賤之門小大之家又故三歲徙都于鄧之墟而十有萬家荀子省工賈眾農夫禁盜賊除姦邪又上以節賢良而明貴賤下以飭長幼而明親疏上在王公之朝下在百姓之家戰國策長頰歸來乎食無魚長頰歸來乎出無車長頰歸來乎無以為家史記所載亦同但頰作鋏車作輿又泉陽令乃使吏案籍視圖水上漁者五十五家上流之廬名為豫且淮南鴻烈解夫待騕■〈馬上衣下〉飛兔而駕之則世莫來車待西施毛嬙而為配則終身不家矣東方朔答客難連四海之外為帶安於覆盂天下平均合為一家列女傳獨泣始怒送厥母家答子逢禍復歸養姑揚雄徐州牧箴祚降周任姜錐乎琅琊姜姓絕苗田氏攸都事由細微不慮不圖禍如丘山本在萌芽牧臣司牧敢告僕夫太玄經夫牽于車妻為剝荼利于王姑不利公家老夫擐車少女提壺利考家班彪北征賦惟太宗之蕩蕩兮豈曩秦之所圖野瀟條以奔蕩兮迥千里而無家班固十八侯銘入軍討敵頃定天都佩雀雙印百里為家漢書鴟夷滑稽腹如大壺盡日盛酒人復借酤常為國器託於屬車出入兩宮經營父家繇是言之酒何過乎又爰及溝渠利我國家後漢書曹世叔妻和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音姑】晉書魏鼓吹曲嗟城中如流魚誰能復顧室家蔡寬夫詩話秦漢以前字書未備既多假借而音無反切平仄皆通用如慶雲卿雲皋陶咎繇之類大率如此詩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遠曷云能來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于南皆以為恊聲魏晉間此體猶在劉越石握中有白璧本自荊山璆惟彼太公望共此渭濱叟潘安仁位同單父邑愧無子賤歌豈敢陋微官但恐忝所荷是自齊梁後既拘以四聲又限以音韻故大率以偶儷聲病為工文氣安得不卑弱乎惟陶淵明韓退之時時擺脫俗拘忌故栖字與乖字陽字與清字皆取其傍韻用盖筆力自足以勝之也臣月卿曰韻本於聲聲本於氣氣本於理自太極之動靜而有陰陽自陰陽之闔闢而有人物得其偏且塞者為物得其正且通者為人人得陰陽之氣正而且通故有自然之聲韻有自然之律呂初非勉強矯拂而為之也勉強矯拂則非自然之韻非自然之韻則非自然之聲非自然之聲則非自然之氣非自然之氣則非自然之理自謝莊沈約周顒以浮聲切響創為聲律之制而古韻亡矣古韻雖亡而其在人聲者不可泯也生於後世而欲求古人之音韻者不於自然之人聲求之將於何而求之故人聲之自然非勉強非矯拂而有自然之節制有自然之疆域秩乎其不可亂確乎其不可移此人聲之天也人聲之天即人心之天也自然即天天即理韻書可泯此不可泯故臣得摻以為驗稽以為决也人之讀古書者見用韻之不今也意其無所限制肆口而言之也豈知其自然者凜有限制若寬而實嚴己哉以虞箴家夫之韻言之非臆說也驗之而無不合也真可以見古人於千載之上真可以俟聖人於百世之下也詩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山有扶蘓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狼??足其尾載跋其胡公孫碩膚德音不瑕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昔我往矣黍稷方華今我來思雨雪載塗王事多艱不遑啟居豈不。
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华夏文明公元前206-公元前23年)
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华夏文明公元前206-公元前23年)《易》叙宓羲、神农、黄帝作教化民,而《传》述其官,以为宓羲龙师名官,神农火师火名,黄帝云师云名,少昊鸟师鸟名。
自颛顼以来,为民师而命以民事,有重黎、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之官,然已上矣。
《书》载唐、虞之际,命羲、和四子顺天文,授民时;盗四岳,以举贤材,扬侧陋;十有二牧,柔远能迩;禹作司空,平水土;弃作后稷,播百谷;卨作司徒,敷五教;咎繇作士,正五刑;垂作共工,利器用;益作朕虞,育草木鸟兽;伯夷作秩宗,典三礼;夔典乐,和神人;龙作纳言,出入帝命。
夏、殷亡闻焉,周官则备矣。
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各有徒属职分,用于百事。
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盖参天子,坐而议政,无不总统,故不以一职为官名。
又立三少为之副,少师、少傅、少保,是为孤卿,与六卿为九焉。
记曰三公无官,言有其人然后充之,舜之于尧,伊尹于汤,周公、召公于周,是也。
或说司马主天,司徒主人,司空主土,是为三公。
四岳谓四方诸侯。
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
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
其后颇有所改。
王莽篡位,慕从古官,而吏民弗安,亦多虐政,遂以乱亡。
故略表举大分,以通古今,备温故知新之义云。
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秦有左右,高帝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绿绶。
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文帝二年置一丞相。
有两长史,秋千石。
哀帝元寿二年更名大司徒。
武帝元狩五年初置司直,秩比二千石,掌佐丞相举不法。
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
武帝建元二年省。
元狩四年初置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
宣帝地节三年置大司马,不冠将军,亦无印绶官属。
成帝绥和元年初赐大司马金印紫绶,置官属,禄比丞相,去将军。
哀帝建平二年复去大司马印绶、官属,冠将军如故。
元寿二年复赐大司马印绶,置官属,去将军,位在司徒上。
汉书·百官公卿表(下)(5)全文
汉书·百官公卿表(下)(5)全文汉书·百官公卿表(下)(5)全文27 二北海太守安成范延寿子路为廷尉,八年卒。
廷尉何寿为大司农。
汉中太守平原王赏少公为右扶风,三年免。
楚相齐宋登为京兆尹,三年贬为东莱都尉,未发,坐漏泄省中语下狱自杀。
26 三右将军丹为左将军,十三年薨。
太仆王章为右将军。
宜春侯王咸长伯为太常,一年病免。
平昌侯王临为太常,六年薨。
侍中中郎将王音为太仆,三年迁。
右曹光禄大夫辛庆忌为执金吾,四年贬为云中太守。
光禄大夫武为左冯翊。
25 四四月壬寅,丞相商免。
六月丙午,诸吏散骑光禄大夫张禹为丞相。
大夫韦安世为大鸿胪,二年为长乐卫尉。
侍中奉车都尉金敞为水衡都尉,一年迁。
司隶校尉王章为京兆尹,一年下狱死。
24 阳朔元年侍中水衡都尉金敞为卫尉,四年卒。
常山太守刘武成为宗正,四年卒。
水衡都尉顺。
河内太守甄尊为右扶风,三年迁。
弘农太守平陵逢信少子为京兆尹,三年迁陈留太守。
薛宣为左冯翊,二年迁。
23 二四月癸卯,侍中太仆王音为御史大夫,一年迁。
史柱国卫公为太仆。
大鸿胪勋。
22 三八月丁巳,大司马凤薨。
九月甲子,御史大夫王音为大司马车骑将军。
十一月丁卯,诸吏散骑光禄勋于永为御史大夫,二年卒。
右将军王章为光禄勋,数月薨。
右扶风甄尊为太仆。
护西域骑都尉韩立子渊为执金吾,五年坐选举不实免。
左曹水衡都尉河内苟参威神。
21 四云中太守辛庆忌为光禄勋,四年迁。
京兆尹逢信为太仆,六年迁。
左冯翊薛宣为少府,二月迁。
水衡都尉禹。
太原太守淳于信中君为右扶风。
少府王骏为京兆尹,一年迁。
20 鸿嘉元年三月庚戌,丞相禹赐金,安车駟马免。
四月庚辰,御史大夫薛宣为丞相。
正月癸巳,少府薛宣为御史大夫。
四月庚辰,京兆尹王骏为御史大夫,五年卒。
光禄勋辛庆忌为右将车。
平臺侯史中为太常,六月病免。
建平侯杜业君都为太常,七年免。
阳平侯王襄为卫尉,五年徙。
大鸿胪慎。
千乘令刘庆忌为宗正,六月坐平都公主杀子贬为辽东太守。
东都太守琅邪王赏中子为少府,四年免。
百官公卿表序
正文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 汉因循而不革(改革)。明简易,随时宜也。 其后颇(副词,略)有所改。王莽篡位,慕从 古官(思慕遵从古代官制。王莽代汉建立新朝后把汉代 的职官名称按照《周礼》六官的名称加以修改),而吏 民弗安,亦多虐政,遂以乱亡。故略表举 大分(要领),以通古今,备(具有)温故知 新之义云(等等)。
建皇帝之号:秦始皇建皇帝之号。 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 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 帝所不及,著“皇”,采上古“帝”为号, 曰“皇帝”。
王莽篡位: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这 句话大概是对王莽篡位之事最好的概括。 在汉哀帝、汉平帝两朝,王莽作为朝中举足 轻重的大臣,不仅勤于政事,且礼贤下士,颇具 贤名,在朝野上下为自己积累了深厚的政治资本 以及社会声誉。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甚至被认 为是周公再世,社会各界都相信他有挽狂澜于既 倒的愿望和能力。 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王莽并非大汉朝的中 流砥柱,而是这个王朝的埋葬者。
有两长史(丞相属官,为丞相府诸吏之长),秩 (秩禄)千石(一千石谷粟。汉因袭秦制,以石数为秩 名,若干石既表示年俸的多少,也表示官级的大小)。 哀帝(刘欣,前27年-前1年,汉朝的第十三位皇帝, 在位7年。汉成帝弟定陶恭王刘康之子)元寿二年更 名大司徒。武帝元狩五年初置司直(官名。帮 助丞相检举不法),秩比二千石,掌佐丞相举 不法。
可惜,这个由外戚建立的朝代仅仅维持 了十余年,公元23年,更始军攻入长安, 杀死王莽,新朝统治随机结束。通常,这 段历史也被史学家称为“王莽该新”或者 “王莽篡汉”。
正文
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 (执掌,主管)丞天子助理万机(指帝王日常 的纷繁政务)。秦有左右(指左右丞相),高帝 (即高祖刘邦)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 名相国,绿绶(一种黑黄而近绿色的丝带。古 代三公以上用绿綟色绶带)。孝惠(刘盈,刘邦 子,前194-前188在位)、高后(吕雉,高祖皇后, 前187-前180年临朝称制)置左右丞相,文帝(刘 恒,刘邦第四子,薄太后所生,前179-前165在位)二 年复置一丞相。
汉书·百官公卿表教案
汉书·百官公卿表一:题解:(一)汉书简介:1、作者:班固(公元32—92年),东汉史学家。
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人。
出身显贵,叔祖得以保有皇家书的副本,家学渊源深厚。
因续写史记被捕,因祸得福,居官,奉命写作汉书,因窦宪牵连入狱,死于狱中。
除《汉书》外留有《两都赋》、《封燕然山铭》、《白虎通德论》等。
2、成书经过:班固自幼聪敏,成年后,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16岁入太学读书。
23岁时居父丧在家,开始整理父班彪所作《太史公记后传》,立志续就其业。
“专笃志于儒学,以著述为业。
”因续写国史,被捕入狱。
其弟为其奔走,其才学得到汉明帝赏识。
永平元年(58年)开始写作《汉书》,后任兰台令史、秘书郎等职,经过20多年的努力,终于完成其大半。
永元四年因窦宪案牵连而死。
其妹班昭及待诏马续受诏续完八表和《天文志》。
3、汉书的体例与内容:体例:纪传体断代史。
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省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一律编入传。
首创纪传体断代史,影响深远。
内容:《汉书》共100篇,包括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传,记载了自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整个西汉230年的历史。
4、汉书的成就及缺点:成就(1)《汉书》在吸收《史记》成果的基础上,纠偏补缺。
(补惠帝纪、增诏令、奏疏)(2)通史改为断代史。
(3)《汉书》新增《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
(4)就历史性而言,不再像司马迁那样以文害史,对改革家的评价比较客观。
(5)就文学性而言,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缺陷(1)思想内容而言:《汉书》不如《史记》。
封建正统思想充斥其中。
(2)有浓厚的神秘宗教气息。
(3)喜用古词、古字,比较难度。
(4)思想内容而言:《汉书》不如《史记》。
封建正统思想充斥其中。
(5)有浓厚的神秘宗教气息。
(6)喜用古词、古字,比较难度。
5、注本唐颜师古《汉书注》清王先谦《汉书补注》6、班马异同论(《汉书》《史记》比较)“班马”指的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与东汉史学家班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
• 1 司隶校尉的职权 司隶校尉的职权? • 2 司隶校尉的属官 司隶校尉的属官?
分析
• 司隶校尉的职权 司隶校尉的职权: • 内察京师百官,外部诸郡,可察三公,乃至太后,涉 内察京师百官,外部诸郡,可察三公,乃至太后, 及政治,经济生活各个方面。 及政治,经济生活各个方面。 • 司隶校尉的属官: 司隶校尉的属官: • 《百官公卿表》失载,都见于《汉书》有关各传,如 百官公卿表》失载,都见于《汉书》有关各传, 鲍宣传》 从事史12人 假佐25人等 人等。 《鲍宣传》有从事史 人,假佐 人等。 • 司隶校尉,东汉时地位比西汉高,司隶校尉与御史中 司隶校尉,东汉时地位比西汉高, 三独座” 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坐, 丞,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坐,叫“三独座”。 • 司隶校尉在廷议上地位比九卿高,朝贺比公卿低。 司隶校尉在廷议上地位比九卿高,朝贺比公卿低。
第4部分
正文:监御史
• 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丞 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 相遣史分刺 不常置。 相遣史分刺州,不常置。武帝元封 部刺史, 五年(前106)初置部刺史,掌奉诏 )初置部刺史 秩六百石,员十三人。 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成 帝绥和元年(前8)更名牧,秩二千 )更名牧, 石。哀帝建平二年(前4)复为刺史, )复为刺史, 元寿二年(前1)复为牧。 )复为牧。
执金吾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仕宦当作执金吾 执金吾即秦代中尉, 执金吾即秦代中尉,“掌宫外戒司 非常水火之事” 非常水火之事”,相当于清朝之九 门提督( 门提督(正式官名是提督九门步军 巡捕五营统领,从一品大员), ),今 巡捕五营统领,从一品大员),今 日的北京卫戍司令, 日的北京卫戍司令,很威风的一个 官职。 官职。
正文:太子太傅、少傅
• 太子太傅、少傅,古官。属官有太子门 大夫、庶子、先马、舍人。
正文:将作少府
• 将作少府,秦官,掌治宫室,有两丞、 左右中候。景帝中六年(前143)更名将 ( ) 作大匠。属官有石库、东园主章、左右 前后中校七令丞,又主章长丞。武帝太 初元年(前104)更名东园主章为木工。 ( ) 成帝阳朔三年(前21)省中候及左右前 ( ) 后中校五丞。
正文:詹事
• 詹事,秦官,掌皇后、太子家,有丞。 詹事,秦官,掌皇后、太子家,有丞。 属官有太子率更、家令丞, 中盾、 属官有太子率更、家令丞,仆、中盾、 卫率、厨厩长丞,又中长秋、私府、 卫率、厨厩长丞,又中长秋、私府、永 祠祀、食官令长丞。 巷、仓、厩、祠祀、食官令长丞。诸宦 官皆属焉。成帝鸿嘉三年(前17)省詹 官皆属焉。成帝鸿嘉三年( ) 事官,并属大长秋。长信詹事掌皇太后 事官,并属大长秋。长信詹事掌皇太后 景帝中六年( 宫,景帝中六年(前143)更名长信少府, )更名长信少府, 平帝元始四年( )更名长乐少府。 平帝元始四年(4)更名长乐少府。
• 自司隶至虎贲校尉,秩皆二千石。西域 都护加官,宣帝地节二年(前67)初置, ( ) 以骑都尉、谏大夫使护西域三十六国, 有副校尉,秩比二千石,丞一人,司马、 候、千人各二人。戊己校尉,元帝初元 元年(前48)置,有丞、司马各一人, ( ) 候五人,秩比六百石。
正文:奉车都尉
• 奉车都尉掌御乘舆车,驸马都尉掌驸马, 奉车都尉掌御乘舆车,驸马都尉掌驸马, 掌御乘舆车 掌驸马 皆武帝初置,秩比二千石。侍中、 皆武帝初置,秩比二千石。侍中、左右 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 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所 加或列侯、将军、卿大夫、 都尉、 加或列侯、将军、卿大夫、将、都尉、 尚书、太医、太官令至郎中,亡员, 尚书、太医、太官令至郎中,亡员,多 至数十人。 至数十人。
正文:爵
• 皆秦制,以赏功劳。彻侯金印紫绶,避武帝讳, 皆秦制,以赏功劳。彻侯金印紫绶,避武帝讳, 金印紫绶 曰通侯,或曰列侯,改所食国令长名相, 曰通侯,或曰列侯,改所食国令长名相,又有 家丞、门大夫,庶子。 家丞、门大夫,庶子。
正文:诸侯王
• 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厘绶,掌 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厘 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 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 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 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 都官如汉朝 如汉朝。 夫都官如汉朝。景帝中五年(前144) ) 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 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 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 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 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 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 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 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
正文
• 自太子太傅至右扶风,皆秩二千石,丞 六百石。
正文:护军都尉
• 护军都尉,秦官,武帝元狩四年(前118) ( ) 属大司马,成帝绥和元年(前8)居大司 ( ) 马府比司直,哀帝元寿元年(前2)更名 ( ) 司寇,平帝元始元年(前1)更名护军。 ( )
正文:司隶校尉
• 司隶校尉,周官,武帝征和四年(前88) ( ) 初置。持节,从 中都官徒千二百人,捕 巫蛊,督大奸猾。后罢其兵。察三辅、 三河、弘农。元帝初元四年(前44)去 ( ) 节。成帝元延四年(前8)省。绥和二年 ( ) (前6) ,哀帝复置,但为司隶,冠进 ) 贤冠,属大司空,比司直。
正文:诸侯王
• 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光尹,中尉为执金吾, 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光尹,中尉为执金吾, 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 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损其郎 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 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 成帝绥和元年( 成帝绥和元年(前8)省内史,更令相治 )省内史,更令相 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正文:城门校尉
• 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屯兵,有司马、十 二城门候。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内,外 掌西域。屯骑校尉掌骑士。步兵校尉掌 上林苑门屯兵。越骑校尉掌越骑。长水 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又有胡骑校尉, 掌池阳胡骑,不常置。射声校尉掌待诏 射声士。虎贲校尉掌轻车。凡八校尉, 皆武帝初置,有丞、司马。
正文:城门校尉
正文:主爵中尉
• 主爵中尉,秦官,掌列侯。景帝中六年 (前143)更名都尉,武帝太初元年(前 ) ( 104)更名右扶风,治内史右地。属官有 ) 掌畜令丞。又右都水、铁官、厩、雍厨 四长丞皆属焉。与左冯翊、京兆尹是为 三辅,皆有两丞。列侯更属大鸿胪。元 鼎四年(前113)更置三辅都尉、都尉丞 ( ) 各一人。
正文:爵
• 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 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 五大夫, 五大夫, • 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 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 左庶长, 左庶长, • 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 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 十五少上造, 十五少上造, • 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 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 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部刺史
• 刺史职在司察,法律不准许他们插 刺史职在司察, 手地方行政事务。 手地方行政事务。但刺史权力日益 增大,西汉晚期, 增大,西汉晚期,刺史可任命地方 官吏和决断刑狱,造成对守、 官吏和决断刑狱,造成对守、相职 权的侵越。 权的侵越。为了使刺史的权位和其 秩品相称,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 秩品相称,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 秩提高到二千石。 秩提高到二千石。
部刺史
• 刺史的主要职务是督察诸侯王、郡 刺史的主要职务是督察诸侯王、 守和地方豪强。 守和地方豪强。刺史成为皇帝监视 诸侯王动静的耳目。 诸侯王动静的耳目。刺史按照诏书 所规定的六条行事 六条行事。 所规定的六条行事。六条中的第一 条是禁止豪强田宅逾制和以强凌弱; 条是禁止豪强田宅逾制和以强凌弱; 其他各条是禁郡守横征暴敛、 其他各条是禁郡守横征暴敛、滥用 刑罚、选举舞弊、勾结豪强。 刑罚、选举舞弊、勾结豪强。
郡守、郡尉、关都尉
• 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有 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 长史, 边郡又有长史 掌兵马, 丞,边郡又有长史,掌兵马,秩皆六百 景帝中二年更名太守。 石。景帝中二年更名太守。 • 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秩比 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 二千石。有丞,秩皆六百石。 二千石。有丞,秩皆六百石。景帝中二 (148BC)更名都尉 更名都尉。 年(148BC)更名都尉。 • 关都尉,秦官。农都尉、属国都尉,皆 关都尉,秦官。农都尉、属国都尉, 武帝初置。 武帝初置。
部刺史
刺史于每年秋冬到所属郡国巡察, 刺史于每年秋冬到所属郡国巡察,当 时人称为“行部” 时人称为“行部”,刺史通过行部 以了解下下情,岁终则赴京师奏事。 以了解下下情,岁终则赴京师奏事。 西汉时刺史对于有过错的郡国守、 西汉时刺史对于有过错的郡国守、 多所奏免,重者还可置于死地。 相,多所奏免,重者还可置于死地。
部刺史
• 刺史之秩仅六百石,而被督察的守、 刺史之秩仅六百石,而被督察的守、 相为二千石, 相为二千石,这是为了起到以卑临 尊的制约作用。刺史为监察官, 尊的制约作用。刺史为监察官,最 初无正式官属, 初无正式官属,仅有从事之类的办 事人员。而且居无常所, 事人员。而且居无常所,后来才有 固定的治所。在隶属关系上, 固定的治所。在隶属关系上,刺史 受御史中丞统辖。 受御史中丞统辖。
正文:奉车都尉
• 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诸曹受尚书事, 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诸曹受尚书事, 举法, 并乘舆车。 诸吏得举法 散骑骑并乘舆车 诸吏得举法,散骑骑并乘舆车。给事中 亦加官,所加或大夫、博士、议郎, 亦加官,所加或大夫、博士、议郎,掌 顾问应对,位次中常侍。 顾问应对,位次中常侍。中黄门有给事 黄门,位从将大夫。皆秦制。 黄门,位从将大夫。皆秦制。
正文:将行
• 将行,秦官,景帝中六年(前143)更名 ( ) 大长秋,或用中人,或用士人。
正文:典属国
• 典属国,秦官,掌蛮夷降者。武帝元狩 三年(前119)昆邪王降,复增属国,置 ( ) 都尉、丞、候、千人。属官,九译令。 成帝河平元年(前28)省并大鸿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