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诗歌欣赏第一单元推荐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整理精校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整理精校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必修教案0310 10:56::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一、单元整体分析(一)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定位分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单元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科书中“诗歌之部”部分中的第一部分。

本册书从高中生实际水平出发,对于诗歌,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体会声韵)三方面入手,从大处抓住诗歌这种文体的本质属性的主要之点,避免过繁过细,这样有助于高中学生掌握运用。

(二)课程目标在单元教学中的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选修课程古代诗歌的阅读教学,有以下要求:1 .在必修课程诗歌部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 .阅读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优秀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歌,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名篇。

4 .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5 .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单元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目标对选修教学的几个维度(文字、文学、文化)的要求,我们将本单元教学目标设定为:1 .强化梳理归纳与积累整合,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良好习惯,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2 .引导学生运用“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的鉴赏方法探究诗歌的旨意,感受诗歌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三)学情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的几种主要文体中,诗歌产生和成熟最早,历史最长,最受重视,发展也最为充分。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用书:诗歌之部第1单元湘夫人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用书:诗歌之部第1单元湘夫人含解析

湘夫人本课话题--追求朗读——课文中的名段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这两句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富有诗意。

不着愁字,而借秋景来渲染、扩散、深化愁情。

秋风习习好像感觉到了凉意,使湘君赴约不遇的心情更加悲凉;湘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着追求,就如同洞庭水波在荡漾;落叶纷纷,又好比湘君的心境,由兴奋转向悲伤,步步下沉。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几年前,纽约某广告商受聘为劳斯莱斯的新款车设计形象宣传广告。

为了突出新款车加速性能好,发动机噪声小的特点,他想出了一句别致的广告词——“加速到60迈,车里最大的响声来自仪表盘的指针”.人们看了都夸这句广告词既别出心裁,又充分体现了劳斯莱斯新款车的特性。

第二天,广告商便向劳斯莱斯的高层主管们展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

但主管们没有露出欣喜的神情,相反他们忧心忡忡地说:“咱们得想办法解决仪表盘的噪声问题.”追求完美,永无止境,有了对完美的不懈追求,才有了近乎完美的好品质。

劳斯莱斯汽车的例子就充分诠释了“追求完美”的内涵.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人的本质就在于他的意志有所追求,一个追求满足了又重新追求,如此永远不息.——叔本华我常常重复这一句话: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高尔基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矢志不渝地追求,就会成为壮举.—-华兹华斯[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北渚.(zhǔ)目眇.眇(miǎo)罾.(zēnɡ)庑.门(wǔ) 芳椒.(jiāo)薜.荔(bì)擗.(pǐ)褋.(dié) 搴.(qiān)袅.(niǎo) 白错误!(fán)澧.水(lǐ)白芷.(zhǐ) 修葺.(qì)荪.草(sūn)兰橑.(lǎo)帷.帐(wéi)衣袂.(mèi)水裔.(yì)九嶷.(yí) 汀.洲(tīnɡ)(2)多音字期错误!遗错误!济错误!潦错误!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罔薜荔兮为帷(“罔”通“网”,编织)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期错误!(2)实错误!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目眇眇兮愁.予(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发愁)(2)目.眇眇兮愁予(名词用作动词,举目)(3)洞庭波.兮木叶下(名词用作动词,水波泛动)(4)荪.壁兮紫.坛(名词用作动词,用荪草装饰;用紫贝筑)(5)桂.栋兮兰.橑(名词用作动词,用桂树做;用兰草做)(6)辛夷..楣兮药.房(名词用作动词,用辛夷做;用白芷装饰) (7)罔.薜荔兮为帷(名词用作动词,编织)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辛夷楣兮药房..古义:用白芷装饰的卧室.今义:出售药品的商店,医院或诊所里供应药物的部门。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推荐作品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推荐作品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上片主要写 女词人的独居生 活,下片由以抒 情为主,全词主 要抒写作者的寂 寞相思之情。
今 别 离
黄 遵 宪
黄遵宪
黄遵宪(1848-1905)
字公度,清末爱 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 家,1848年生于广东嘉应(今广东梅州 市)(今梅城东区下市角),卒于1905 年。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诗界革 命的最早倡导者。年轻时即写诗反对拟 古主义,务求写出“我之诗”。黄遵宪的 诗歌主张和实践,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诗 界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础。他以“旧风格 含新意境”为追求目标。
1、厌恶官场; 2、淡泊名利; 3、热爱自然; 4、热爱田园; 5、安贫乐道 隐逸 出世

〔译文〕
夕阳沉落下西山,皓月渐升出东岭。 万里遥遥洒清辉,空中旷荡明夜景。 寒风吹入房门内,夜半便觉席枕冷。


风冷才知节气变,失眠方晓秋夜永。
欲言无有人交谈,举起酒杯劝孤影。
日月匆匆弃人去,平生有志却难成。
写上和古诗词有 何不一样?
的场面进行精雕细 刻。对于那一短暂 时刻的景、情充分 的表现。而《今别 离》“明知须臾景, 不许稍绸缪。钟声 一及时,顷刻不少 留。”写出的是一 种离别的匆匆。
这首诗在写法上
对比手法。诗中
有什么特色?
围绕乘坐新式交 通工具轮船与乘 车舟离别的不同 进行了对比描写。 在今昔对比描写 中,表现近代人 的别离之苦和在 别离观上的认识。
主题:
这首诗写诗人深夜弹琴 和孤独不安的忧思。
杂诗十二首(其二)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一单元,我们迎来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瑰宝。

这一单元所选的篇目,无一不是古代文学的精华,它们以其深邃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欣赏到的是屈原的《湘夫人》。

这是一首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诗篇,通过对湘水女神的描绘,展现了屈原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楚国现实的悲愤。

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屈原的情感,读来感人至深。

紧随其后的,是李白的《将进酒》。

这首诗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短暂和时光的易逝,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李白的诗歌风格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的诗歌不仅有形式美,而且有内涵美,给人以无尽的启示。

再接下来,我们将看到欧阳修的《秋声赋》。

这是一篇以秋为主题的散文,通过对秋声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

欧阳修的散文充满了韵律和节奏感,读来如行云流水,自然成章。

我们将接触到苏轼的《前赤壁赋》。

这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通过对赤壁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领悟。

苏轼的散文以意境深远、思想深刻著称,读来让人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这一单元所选的篇目,都是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它们以其深邃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这些篇目,我们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更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了解古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古代诗歌的优美韵律;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常识,包括韵律、节奏、平仄、对仗等;理解并欣赏古代诗歌所表现出的优美意境和深邃思想;理解并欣赏古代诗歌所表现出的优美意境和深邃思想。

理解古代诗歌所表现出的优美意境和深邃思想。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常识和背景,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常识和背景,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课件诗歌之部第一单元赏析示例长恨歌(1)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课件诗歌之部第一单元赏析示例长恨歌(1)

作业
熟读诗歌 思考:诗人是如何表现“恨”的, 概括 本诗的艺术特色
谢 谢
不得不与爱人分别,白居易满含泪 水写下《潜别离》一诗:
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 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 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 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这首诗情真意切,面对分离,竟然 欲哭不能,欲语不得。无论多么情深似 海,也只能被“利剑春断连理枝”,这 就是现实。
知人论世
白居易 (772——846),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 称白傅、白文公。诗分四类:闲适诗、 感伤诗、讽喻诗、杂律诗。白居易将 《长恨歌》归为感伤诗,后人将之归 为讽喻诗。16岁,因“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千古名句而名扬天下。
解题
谈谈你对题目《长恨歌》的理解
读诗歌,梳理结构
明皇和贵妃的爱情, 以安史之乱为界,分为 两部分。学生自由朗读 诗歌第一部分,概括诗 歌内容。

从此君王不早朝


贵妃专宠

三千宠爱在一身
前 的

过华清宫

姊妹弟兄皆列土

与 贵
明皇迷色 不重生男重生女

【极 乐】
《过华清宫三首·其一》 晚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既是政治悲剧又是爱情悲剧。既是讽喻诗,又是 感伤诗。爱情是千百年来,世世代代永恒歌咏的主题, 李杨的爱情更是古典诗歌和爱情故事中的经典传奇。 它奇在两个人的特殊身份,一个是开创开元盛世的做 了五十年太平天子的唐玄宗,一个是“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的国色天香的杨贵妃;它还奇在悲剧主 人公,也是悲剧的制造者;它更奇在既是一个红尘故 事,也是一个仙境传说。白居易将爱情悲剧和政治悲 剧水乳交融在一起,爱情悲剧缠绵悱恻、动人心肠; 政治悲剧寥寥数语却讽喻深广。白居易既讽喻了唐玄 宗的重色倾国不思重贤思治国,也赞扬了唐玄宗和杨 贵妃对爱情的坚贞。这种对政治的讽喻和对爱情的歌 咏将绵绵无绝期。

2018版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推荐作品正式版

2018版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推荐作品正式版

寂。从摹情表意上来说,孤鸿乃失群之雁,是诗人自喻。名
七贤”,在司马氏政权的高压下,迅速崩化瓦解。诗人便似
失群,更是心之失群,诗人的感慨无处诉说。而那在月光下 身处夜之笼罩之下。
去的鸟儿,更暗示如影随行的惊惧感让诗人难有一时一刻的
二、中心主旨
此诗位列八十二首《咏怀》诗的第一篇,实为这些诗的总
写诗人深夜弹琴和孤独不安的忧思,抒发了诗人一种欲排
到内的运动,又用“才……却……”这种句式表现它运动
不仅使人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从这一“下”一“上”之中
词人的万千愁绪,给人以无止境的遐想。
二、中心主旨
这首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是写给新婚不久离家外出的
主要是诉说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切盼丈夫早日归来,寄
离别的一腔深情。
三、写作特色
清新的笔调,细腻的风格。
望之情。
三、写作特色
比喻象征,以景寓情。 的孤独、惊惧和哀伤,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采用了比喻象征、以景寓情的表现手法来曲折隐晦
诗的开头两句写半夜不能入眠,于是起来弹琴。“不能”
不想眠,而是客观上不得眠。那么是因为什么以至于诗人
诗人没有回答,而是宕开笔墨写弹琴,内心无法排遣的情 言说,就只好以琴声为喻来诉说心中的感慨。
来宣泄了。处于司马氏政权的高压下,诗人想说而不敢说
诗人又以“孤鸿”“翔鸟”自喻,以“夜”来喻指司马氏
氛围,写出了自己在无边际的惊惧中,承受力已达极限,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这两句诗以景寓情。朦胧
起心中的哀情,勾起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感慨。又因是“夜
给人以寒意,清风吹来,这层寒意便随之加深加重。这种
杂诗十二首(其二)
一、名句赏析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悽,终晓不能静。

《古代诗歌散文》第一单元推荐作品五首鉴赏

《古代诗歌散文》第一单元推荐作品五首鉴赏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学生疑问:
1、吴国已经灭亡,为什么还“宫女 如花满春殿”? 2、到底是“战士还家”还是“义士 还家”?
3、“只今惟有鹧鸪飞”表达了什么 情感?
教师提问
1、作者选取了哪些镜头?渲染 了怎样的气氛?
2、说说本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镜头一:义士还家尽锦衣 战士凯旋,得到赏赐,不穿盔甲 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 越王及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 傲神情烘托出来。 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 荒淫逸乐起来,花朵儿样的美人, 越王勾践破吴归, 在宫殿簇拥着他,侍候着他。锦衣 义士还家尽锦衣。 战士、如花宫女,渲染出繁盛、美 宫女如花满春殿, 好、热闹、欢乐的气氛!
1.居家读书时期 (29岁前) 2.三仕三隐时期 (29岁至41岁) 3.彻底归隐时期 (41至62岁)
相关背景
《杂诗》是在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前后, 陶渊明50岁时所写,共12首,此首为其中之二。 这是离他辞彭泽令归耕园田已10年之久了。在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中,他感到 获得了自由,心情舒畅,写下了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这样诸多名句。然而他终非“浑身 静穆”,这首诗正透露出个中消息。
首五言诗传世;山涛、王
戎、阮咸没有诗歌传世。
因此,七贤中真正能代表
当时文学最高成就的只有 阮籍和嵇康。
阮籍

字嗣宗,河南开封人 博览群书,尤好老庄 为人狂放不羁,任情自适,鄙 弃礼法——对母亲情感深厚, 但守丧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
面前,公开纵酒吃肉

晚年做过步兵校尉,又称“阮
步兵”

籍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

(选修)高二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推荐作品《诗歌五首》赏析教案

(选修)高二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推荐作品《诗歌五首》赏析教案

第一单元推荐作品赏析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释①《咏怀诗》是阮籍生平诗作的总题,不是一时所作。

大多写生活的感慨,不外说人生祸福无常,年寿有限,要求超脱利禄的圈子,放怀远大。

也有对当时政治的刺讥,但写得很隐晦②鉴:照。

这句是说月光照于薄帷③翔鸟:飞翔盘旋着的鸟。

鸟在夜里飞翔正因为月明。

作者简介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

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他的父亲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

当时,他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籍容貌环杰,志气宕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

(《晋书•阮籍传》)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

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晋书•阮籍传》赏析这是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中的第一首。

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

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

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

读者可从诗中所展示的“情形色相”中感受到诗人幽寂孤愤的心境。

但是那股“忧思”仅仅是一种情绪、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人们可以领略到其中蕴涵的孤独、悲苦之味,却难以把握其具体的内容。

“言在耳日之内,情寄八荒之外”,即是此诗显著的特点。

这首诗的前四句是叙述刘向《列仙传》中的一个神话故事:“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水边),逢郑交甫。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自主赏析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自主赏析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5.颔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试加以分析。
答:颔联所写“映阶碧草”“隔叶黄鹂”皆为秀美愉悦之
景,但加以“自”“空”两字,便陡增凄伤哀婉之情,本联在 写景上可谓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范。 6.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 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的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答:一方面是仰慕诸葛亮非凡的才干和功业,有自叹不如 的感慨。另一方面则想到英雄尚且有事业未竟者,何况自己呢? 以此聊以解嘲,聊以自慰。
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收复失地的强烈愿
望。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骋望
B.余褋
潺湲
逍遥
江皋
沙汀
芷茸
缤纷
C.绮糜
D.世事
座位
衰鬓
祠堂
雨霁
捷径
佰仲
解析:A项,茸—葺;C项,糜—靡;D项, 佰—伯。 答案:B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东西南北流 能行叹复坐愁 各自 安 . .
4.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 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 提示: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 体现这个特点。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 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在表明 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
背景探秘 1.《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曾任参军,处在六朝时门阀制度的高压之下,深感 人生的种种忧患,写下抒发悲愤不平的诗作。 2.《蜀相》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一单元 推荐作品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一单元 推荐作品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2.背景解读 (1)《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旋涡之中。政治形势险恶,为了 保全自己,他小心翼翼,虚与周旋。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 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伤心”为主要 基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在艺术手法上,诗人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 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二|文本探究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是如何表现的? 我的答案:
提示:诗眼是“忧思”。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起来弹琴), 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三、四、五、六句通过“明月、清风、孤鸿、 翔鸟”以动写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意境,并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来抒 写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思。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诗人的忧思、伤心。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提示
2.这是一首近代诗,在表现离情别绪方面与古代诗歌有什么不同? 我的答案:
提示:(1)选取的意象不同:①古人写离别常用极哀的景,渲染极凄清的 意境,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②这首诗却选用轮 船和火车为意象,给人新奇的感觉。而且,里面有大段的篇幅赞赏新式交通 工具:“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去矣一 何速,归定留滞不?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这些也使离别的愁情显得 不那么浓、那么悲。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提示
时间交替,生命凝止;宇宙无垠,生命孤独;生命的好戏还未开场,时 间的舞台已经撤走。这就是《杂诗十二首(其二)》的深层意义。此六句直抒 胸怀,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戚之情。
课内自主学习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课件】第一单元 赏析示例 长恨歌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课件】第一单元  赏析示例  长恨歌
qīn
2.粉黛.( dà) i
5.霓.裳.( níchán)g
8.鼙.鼓( p)í
11.千乘.( shèn) g
14.阑.干.(
)
lán gān
3.骊.宫( 6.临邛.( 9.仙袂.( 12.钗.擘.( 15.绰.约(
)lí qió) ng m) èi
chāi)
) chuò
二、词语积累
1.御.宇.多年求不得 御宇:御临宇内,即统治天下的意思 2.六宫粉黛无颜.色. 颜色:容颜姿色 3.姊妹弟兄皆列.土. 列土:封爵赐邑 4.可.怜.光彩生门户 可怜:可爱,可羡 5.宛.转.娥眉马前死 宛转:凄楚缠绵的样子
(二)作品: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讽喻 诗《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成名作《赋得古 原草送别》。
(三)评价:唐代诗人,初与元稹齐名,世称“元白”, 同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寻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当时,白居易任周至
县尉,一日与友人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偶然间 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这段悲剧故事,王质夫认为,像 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 的流逝而消失。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 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诗。
2.新乐府 开创这种新诗体的是杜甫,而运用的最为纯熟并取得 巨大成就的是白居易。新乐府还是白居易一组组诗的名称。 组诗共50首,内容十分广泛,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形 象鲜明,语言通俗,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叙事组诗。新 乐府与古乐府有明显区别,主要表现在不再单纯模仿汉、 魏、晋、南北朝乐府诗歌体制,内容大多反映民间疾苦。
链常识 1.歌、行 古体诗的一种。汉魏南北朝乐府诗题多用歌、行、
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为最多, 逐渐演变成一种诗体名。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古体,篇幅长短不一。 较为著名的歌行作品有: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长恨歌》 《琵琶行》等。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精选三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精选三篇)

(二)、听读录音
(三)、了解大意: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
1:“长恨”二字是本诗的情感的核心。长是时间,是感 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 痛苦的沉重。恨的含义可以根据主题定位的不同而不同。 遗憾、悔恨、沉痛兼而有之。 (不仅仅是遗憾,唐玄宗重美色而误国,杨贵妃迷惑君 王而致“安史之乱”,所以这里的恨,还有悔和痛的意 思。)
3、把握长恨歌的主 题
第一课时
一,写作背景简介 二、作者简介 三、知人论世 四、解读课题 五、识记字音 六、朗读课文
写作背景介绍
蜀州司户杨玄琰,有个女儿叫杨玉环,早年随叔父
杨玄珪入长安,嫁与玄宗第十八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 时杨氏年16岁,李瑁也年约16岁。后为李隆基看中。李 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 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 晚年沉于美色。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 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而且满门亲族 也跟着沾光,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 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 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十四 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 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 携杨玉环等仓皇出逃,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今陕 西省兴平县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 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 佛堂前梨树下”,杨时年38岁。
※知人
•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 南人。倡导新乐府,作品有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等, 作品多收录于《白氏长庆集》。
•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是朝 廷官员。他自幼聪明,他出生的年代是“中唐”时期五六 岁便学写诗,九岁便能够辨别声韵,读书也特别刻苦。贞 元十六年(800),29岁的白居易以第四名及进士第,结 识元稹,遂成莫逆之交,他们被后人并称为“元白”。32 岁步入仕途,被授校书郎。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 因得罪当时的宰相李吉甫,白居易不幸陷入政治斗争的漩 涡。在此后几十年的牛李党争中,白居易始终为李德裕所 排挤,由此决定了他一生仕途不顺利。他任拾遗期间,恪 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或权臣不满。后来曾被 贬为江州司马。为避嫌消灾,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情自娱, 并且开始信佛,寻找精神倚托。

推荐作品 中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推荐作品  中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终晓, 谓从夜间直到天亮。念及有志而不获骋, 不禁满怀苍凉悲慨,心情彻夜不能平静。 上言中夜枕席冷,又言不眠知夜永,此言 终晓不能静,志士悲怀,深沉激烈,一篇 之中,三致意焉。一结苍凉无尽。
杂诗(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面对白色恐怖,一批头脑 清醒的士人远离政治,笑傲林 泉,高谈阔论,企图以不跻身 仕宦的方式来保全生命,追求 精神生活的自由。
竹林七贤
魏晋之际文学的代表作家,其名称始见于《世说新 语》: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 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 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 谓竹林七贤。
陶渊明
创作缘由
这组《杂诗》实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 的杂感诗。正如明黄文焕《陶诗析义》卷四所云: “十二首中愁叹万端,第八首专叹贫困,余则慨 叹老大,屡复不休,悲愤等于《楚辞》。”可以 说,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这组 《杂诗》的基调。
起笔四句,展现开一幅无限扩大光明之境 界。日落月出,昼去夜来,正是光阴流逝。西阿 东岭,万里空中,极写四方上下。往古来今谓之 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此一幅境界,即为一宇宙。 而荡荡辉景,光明澄澈,此幅廓大光明之境界, 实为渊明襟怀之体现。由此四句诗,亦可见渊明 笔力之巨。日落月出,并为下文"日月掷人去"之 悲慨,设下一伏笔。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 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山 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 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 喝酒,纵歌。

2015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1单元 单元

2015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1单元 单元

忽闻 海上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缈 间。 她的踪影。忽然听说海上有座仙山,那山在虚无缥缈中间。仙 楼阁玲珑 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 山楼阁玲珑似朵朵彩云,那里边有许多美妙的仙子。其中有位 字太真,雪 肤 花貌 参 差 是。 句解 采 叫太真,雪样肌肤花样容貌,听来好像是要找的人。用浪漫主 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终于在 金阙 西厢叩玉扃, 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 方士到了仙宫,叩西厢的门, 转教 小玉 报双成。闻道汉 报消息的是仙人小玉和董双成。她听说汉
答案 1.统治天下
) )
2.黯然失色 3.封爵赐邑 4.可爱,可羡 5.美貌的女子,此指杨贵妃
6.曲折环绕 7.白白地 8.落泪 9.静静地 10.天色微明的样子 11.道家称天界为碧落
12.美好轻盈的样子 13.差不多 14.睡醒 15.纵横 16.只要
名 句 记 诵
1.________________,六宫粉黛无颜色。 2.后宫佳丽三千人,________________。 3.遂令天下父母心,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两处茫茫皆不见。 5.玉容寂寞泪阑干,________________。
和 流。 句解 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个关键性 一起流。的情节,在这之后,李、杨的情才成为一场悲剧。
黄 埃 散 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眉山下 风刮起黄尘格外萧索,栈道插云弯弯曲曲上剑阁。峨眉道上 少人行, 旌旗 无光 日 色 薄。蜀 没多少行人,天子的旌旗也没了光彩,阳光是那样淡薄。蜀地 江水 碧 蜀山 青,圣主朝朝暮暮 情。 的江水这么碧绿,蜀山这么青翠,皇上日日夜夜怀念,情思难断 行宫见月 伤心 色,夜雨闻 铃 肠断声。 绝。在离宫看见月光是伤心颜色,夜里听雨打栈铃也是断肠声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

他的《咏怀》82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组诗。

其中有些诗反映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愤。

有些诗表现了诗人害怕政治风险,希冀避世远祸的思想面貌;有些诗借古讽今,寄托了对时政的抨击或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还有些诗嘲讽了矫揉造作的虚伪的礼法之士。

总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在艺术上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这是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中的第一首。

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

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

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

读者可从诗中所展示的“情形色相”中感受到诗人幽寂孤愤的心境。

但是那股“忧思”仅仅是一种情绪、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人们可以领略到其中蕴涵的孤独、悲苦之味,却难以把握其具体的内容。

“言在耳日之内,情寄八荒之外”,即是此诗显著的特点。

其实,如果能透彻地了解阮籍其人,此诗也并不难解。

阮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晋书·阮籍传》)。

正如他“醉六十日”,以使文帝之“为武帝求婚于籍”,终于“不得言而止”(同上)一样,“酣饮”不过是他用以逃避现实的手段,内心的痛苦却是无法排遣的。

史书中“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的描写,就正是他痛苦内心的深刻表现。

所以这首诗,只要看他“孤”“独”二字,就不难“曲径通幽”了。

此诗起首,诗人就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孤冷凄清的夜境:“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酣饮为常”的诗人在此众生入梦之时,却难以入睡,他披衣起坐,弹响起了书法心曲的琴弦。

这是从实景来理解。

然而,也不妨把这“夜”看成是时代之夜,在此漫长的黑夜里,“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伟大的孤独者,弹唱起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章。

“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其六十一》)呵!三四句诗人进一步描写这个不眠之夜。

清人吴淇说:“‘鉴’字从‘薄’字生出……堂上止有薄帷。

……堂上帷既薄,则自能漏月光若鉴然。

风反因之而透入,吹我衿矣”(《六朝诗选定论》)。

进一步,我们还可以从这幅画面的表层意义上,感受到诗人的旨趣。

诗人写月之明,风之清,正衬托了自己的高洁不群;写“薄帷”、写“吹我襟”,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

这虽非屈子那种“登昆仑兮食玉英”的浪漫境界,但那种特立危行,不被世俗所理解的精神却是一致的。

五六句,诗人着重从视觉、感觉的角度描写,五六句不但进一步增加了“孤鸿”“翔鸟”的意象,而且在画面上增添了“号”“鸣”的音响。

这悲号长鸣的“孤鸿”“翔鸟”既是诗人的眼之物、眼前之景,又同时是诗人自我的象征,它孤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里,唱着一曲哀伤的歌。

“北林”化用《诗经》“鴥(“音郁”)彼晨风,郁彼北林。

未见君子,忧心钦钦”(《秦风·晨风》)之典,从而暗含了思念与忧心之意。

“北林”与“外野”一起进一步构成了凄清幽冷之境界。

结尾二句“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诗人的笔触从客体的自然回复到主观的自我,有如庄周梦为蝴蝶后“蘧(音“渠”)蘧然而觉”,心里有无限感慨,却又无处诉说,他也许想到许多许多:“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其三十九》),却“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其三十三》),“独坐空堂上,谁可与亲者”(《其十七》)。

诗人只能永远得不到慰藉,只能是无限的忧思,孤独地徘徊,永恒的悲哀。

纵观全诗,似是“反复零乱,兴寄无端”(沈德潜语),“如晴云出岫,舒卷无定质”(王夫之语),但如果把握了诗人“悲在衷心”的旨趣,就自可理解这首“旷世绝作”。

“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钟嵘在《诗品》中对阮籍诗的评价,当是不易之论吧!2、杂诗十二首诗歌中的意象及意味时间在交替,日沦月出。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这是一个生命无法与之相比的无穷大的宇宙,也是一个象生命一样美丽而飘渺的虚空。

“风来”、“夜中’两句中两个触觉意象把生命与巨大的空间分离,限定在一个点上——房户、枕席;“气变”与“不眠”两句中“易”和“永”在无限的时间运行过程与静止的这一“夕”之间拉开了距离,前者迁化不已,此时已非彼时,后者却因主观情感的悲凄、焦躁而凝定不动,从而凸现了此“夕”对生命的体验与感受。

诗歌的七、八两句在诗中总括前六句描绘的景象,以“悟”和“知”引入到下面的抒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诗歌的后六句解析:生命是孤独的,不仅“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连生命须臾不可脱离的时间也无情地抛弃了它,自顾自地奔向前方,把人播种在时间田野上的愿望连根拔走。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人生的好戏还未正式开场,时间的舞台已匆匆撤走了,增加生命密度与质量的愿望也将落空,焉能不“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呢!3、《越中览古》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

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

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

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都凯旋了;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

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站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

“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并描摹美好的时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

只写这一点,就把越王将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的情形表现得非常充分了。

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

这种场景十分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销。

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

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来表达。

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

诗人将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

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

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使读者更觉得凄凉的可叹。

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后来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

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

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

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这首诗的重点在于明写昔日的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后来的荒凉,由此加以抹杀,转而引出主旨,充分体现了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1]4、一剪梅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赏析一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

“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

“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

要是把上句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因此,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

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

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

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词的开头是: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

“红藕”,即红色荷花。

“玉簟”,是精美的竹席。

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

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如“红藕香残”,虽然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

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就表现手法及其含义来看,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销翠叶残”相类似。

同样是说荷花凋残,秋天来了。

但后者不如前者那么富有诗意:“菡萏香销”,无疑是不及“红藕香残”那样既通俗又是色泽鲜明;“翠叶残”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销”一样,是指秋来荷叶落。

但“玉簟秋”,却不同了,又有一层新的意思。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

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显然,同是七个字,但它的涵义就比之李璟句丰富得多。

怪不得清朝陈廷焯赞赏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白雨斋词话》)李清照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但这一句“精秀特绝”,却是事实,并非过誉。

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

凡人受愁苦的煎熬,总是要想办法排愁遣闷的,这是人之常情。

李清照也不例外。

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悲歌当泣,而是借游览以遣闷,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就是说,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上句“轻”字,很有份量,“轻”,是轻手轻脚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