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优秀教案名师优质课《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山东省桓台县马桥实验学校刘翠霞■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3.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5.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各种资料了解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以及富有特色的高原文化。
2.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3.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并了解其成因。
4.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
5.通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并了解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和经验。
【过程与方法】1.重在培养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描述主要文化特点。
2.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积极性。
3.重在培养认识一个区域的环境问题,学会根据问题找到解决措施。
4.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训练读图分析以及归纳整理的能力,认识到该区域的中心事物──“黄土”对其造成的一系列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欣赏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
3.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水土保持措施。
■教学策略分析归纳法、讨论探究法、模拟实验法、生活感悟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
【学生准备】搜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关资料。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我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等方面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深入探讨黄土高原的相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分析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PPT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好教案,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独特的地形地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吗?”2.呈现(15分钟)利用PPT呈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地貌特征。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些关于黄土高原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
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一、课标分析根据中图版初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本节需要掌握黄土高原的位置、地貌景观等知识。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实验法、读图法等多种方法。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五节,本节作为区域地理分析的常用实例,在历年历版本的初高中教材中均有涉及。
在本书中,黄土高原作为第一个区域分析的实例,为后面几节的区域分析做好了铺垫。
同时本节又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重要内容,在历次考试中均占有重要位置。
三、学情分析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对城市、对省份的分析,本节是区域分析的第一节,学生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区域知识。
对于本节的具体知识,由于学生在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有关水土流失的知识,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本节课上需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从容达到学习目的。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文字背诵通过率达到85%以上;在无教师指导前提下对给出的地图能够进行黄土高原的辨认以及黄土高原四至的判断。
2、对于黄土高原的三种地貌景观的名称及其特点识记率达到80%以上;达到能够自主分析相关地貌形成的原因的高级理解程度。
(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提高自身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原因,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培养自身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3、通过实验分析法,模拟黄土高原三种地貌的形成机制,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价值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共21页)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篇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
但也有不少学生没兴趣,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
希望能通过各种方法改善这种情况。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
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
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相结合。
【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和。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
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播放黄土高原视频)看一看这是哪个地区?引出新课。
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讲授新课]教师播放——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八下地理第六章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目标】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臵、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臵、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教学难点】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那么黄土的由来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文明的摇篮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找出:内蒙高原、秦岭、太行山、鸟鞘岭。
(2)在图中找出: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
(3)黄土高原东起山脉,西至,北连高原(大致以为界),南抵。
(4)黄土高原因覆盖着深厚的而得名,地表,水土流失严重。
2.古代文明。
(1)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黄土高原土质肥沃,便于耕种。
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平原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
(3)北京中山公园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相传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
3.黄土风情: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
(1)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原因是黄土具有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容易开挖。
(2)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是,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知识点二风吹来的黄土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现象。
活动:1.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写出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归纳: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假说,其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说”。
该学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吹来的。
知识点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15篇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1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15篇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模板15篇教案是教师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对黄土高原的深入探讨,旨在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发展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地形、气候等地理基本概念,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黄土高原的形成、发展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
此外,学生可能对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有直观的认识,但对其形成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具体影响还需进一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形成原因、地貌特征,分析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学会分析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难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课件: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形成原因、人类活动的图片和资料。
3.地图: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4.视频:黄土高原的自然风光和人类活动的影像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展示黄土高原的自然风光和人类活动的影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黄土高原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思考黄土高原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初中地理八年级《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优秀教学设计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后果等基础知识;2. 通过阅读地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培养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理解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3.认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成因及治理的途径;3.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难点】1.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2.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教学设计: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千沟万壑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后果等基础知识;2. 通过阅读地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培养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理解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3.认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成因及治理的途径;3.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难点】1.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2.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三、脆弱的生态环境四、生态建设。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情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知识,对于中国的地理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貌和生态环境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进行地理现象的解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其成因,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情怀,增强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探究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难点: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分析其地貌特征、生态环境及其成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准备黄土高原地区的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等案例,用于分析。
3.准备课堂提问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特殊的地理区域。
初中地理《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
杂关系。
2.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
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归纳法、讨论探究法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分成每组5—6人(按班内人数可
7个小组)
学生准备
搜集黄土高原的有关资料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视频导入, 激发学生的
兴趣
播放《黄土高原风土人情》的视频导入新课
掌握黄土高
教师过渡语:小明利用假
期的时间到黄土高原游玩了一番,回来后要给我们
学生自主学习找出问题答案。
小组展示: 各组上台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形成原因以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和学生实地考察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多媒体资源、实地考察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难点: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资源展示黄土高原的美丽风光和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案例为例,分析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资源:收集黄土高原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制作课件。
2.实地考察:学生进行黄土高原的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
3.学习资料: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黄土高原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等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课前预设教学视频中说水土流失把村庄和农田都冲走了.那下面我们来有逻辑地整理一下水土流失的危害(逻辑—填空)。
1、水土流失带走肥沃的表层土,使得土壤肥力下降,粮食产量下降。
2、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使得黄土高原中游河段成为含沙量最大的河段。
3、水带着泥沙继续流向黄河下游,下游河道变宽,流速变慢,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一遇暴雨容易形成洪灾。
……水土流失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使得黄土高原的经济与同时期其他城市相比处于衰退状态.【板书】【过渡】那水土流失和哪些因素有关?我们一起做实验探究。
探究其与“自然因素-—植被、降水强度、坡度、土质”和“人为因素"的关系,并结合黄土高原区域环境提出相对应的治理措施。
(教师指导试验进行)学生观察动画,思考回答:“水把山整个给冲走了、水下来直接冲到地里、把粮食冲走了、再不想办法就没法生存了”设置情景,引发学生兴趣,话题轻松,主要用来引出主线,为后面的情感价值观教育打下铺垫。
【总结】水土流失主要跟两大因素有关——学生感受黄土高原的区域经济发展从繁荣走向衰退,体会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性和治理的必要性。
学生分小组进行试验探究小组汇报视频传递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并从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能力,提高分析、综合素质。
当堂练习(5分钟)( )A.①B。
② C.③D。
①②③2.(河南驻马店平舆期中)下列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中,属于人为原因的是()A.过垦过牧 B。
土质疏松C.植被稀少D.降水集中在7、8月份【讲解】第一题:黄土塬顶面平坦宽阔,,等高线稀疏的地方面积较,大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如图③;黄土梁是长条形的黄土高地等高线稀疏的地方成典型的长条状,如图②;黄土峁是四周低,顶部高而平坦的小土墩,如图①。
故选B。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解题,回答问题:1——B;2—-A;以课堂练习的方式促进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切实了解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进行补缺补漏,或者进一步总结,检验学习效果。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第一章:黄土高原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掌握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演变过程。
3. 了解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保护意义。
教学内容:1.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位于中国北方,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2. 黄土高原的特点:地势起伏,沟壑纵横,植被稀少,土壤贫瘠。
3.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风力沉积作用,水力侵蚀作用,地壳运动等。
4.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状况: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5. 黄土高原的保护意义: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障水资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3. 讲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演变过程。
4. 分析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保护意义。
5. 开展实践活动,如调查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情况,提出防治措施。
第二章: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2. 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
3. 了解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现状和成效。
教学内容:1.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地表破碎,植被覆盖率低,土壤抗侵蚀能力弱。
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土地资源退化,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下降。
4. 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现状: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产业结构调整。
5. 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成效:生态环境逐渐恢复,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讨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2. 讲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
3. 分析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现状和成效。
4.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成果。
第三章:黄土高原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1. 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资源种类和分布。
2. 掌握黄土高原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 了解黄土高原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请看视频《黄土高坡》黄土高原因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会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会遥想这片古老黄土地所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会向往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当然也会提到白羊肚头巾、信天游等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二、知识讲解考点1 文明的摇篮1.称谓:文明的摇篮黄土风情: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
2.黄土高原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如华夏始祖炎黄二帝。
3.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科学家曾经提出过许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和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4范围:黄土高原东起A太行山、西至B乌鞘岭、北连C长城、南抵D秦岭。
跨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
5、黄土地貌景观: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残留的高原面)、梁(长条状的山梁)、峁(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川(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地区)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考点2 严重的水土流失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1)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考点3 水土保持的措施(1)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
(3)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4)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三、例题精析考点一文明的摇篮例1“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黄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
初中地理_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地形图说明多种黄土地貌,说明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解释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3、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过程与方法:1、培养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2、进一步训练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的能力,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积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法、读图法、综合归纳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音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一)了解黄土高原的概况自主学习: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请大家阅读课本并结合之前所学知识,从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方面分析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幻灯片出示自主学习的要求:学生展示:(设计意图: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
学生通过独立完成读图、指图的练习,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学到了总结归纳方法)(二)领略黄土高原景观1、出示黄土高原风情人情的图片,让学生直观认识。
2、学生小组讨论分析黄土高原适合建窑洞的原因。
总结得出:黄土具有直立性强,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干燥,容易开挖。
窑洞与黄土特有的属性及当地的气候有密切的关系,一个地方的自然因素会影响人文因素。
(三)探究黄土高原形成学说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出示黄土高原成因的三种学说:土成说、洪水说、风成说,出示三条证据并尝试说出这些证据说明了什么问题?(小组活动,展示)(四)黄土高原地貌解密广阔的黄土高原见识到了许多地貌类型,有的形如馒头、有的宛如长龙,我决定一探究竟。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目标:1.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
2.结合相关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3.运用地理观点解释黄土高原的形成。
4.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后果。
5.说一说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措施。
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后果。
2.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措施。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综合治理的措施。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 (10分钟)(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分钟)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北方地区以“黑土地”著称的东北三省,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以“黄土地”闻名的黄土高原。
(出示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1.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结合相关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3.运用地理观点解释黄土高原的形成。
4.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后果。
(重点)5.说一说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措施。
(重难点) (三)提示学生设疑(2分钟)依据学习目标,快速浏览本节教材,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来。
(四)出示自探提纲,组织学生自探(6分钟)自探提纲:1.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为什么说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3.什么是“风成说”?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及形成原因是什么?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后果各是什么?5.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措施有哪些?自探提示:结合自探提纲以轻声朗读的形式,“勾划、标注”的方法自学本节教材。
二、解疑合探(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组织本组学员交流自探成果,讨论解决自探中的疑难问题。
(一) 小组合探(5分钟)1.小组成员交流自探成果。
2.小组讨论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3.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表。
(见课件)(二)全班合探(10分钟)1.学生展示与评价(8分钟)2.教师对重、难、疑点、知识点、点拨(2分钟)附点拨要点:题1、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题2、黄土高原曾经林草繁茂,环境宜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
原》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资料搜集和阅读能力。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形成原因,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
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4、知道黄土高原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懂得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图文资料,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认识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等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真理的执着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
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导入新课】
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哪条河流?(黄河)那么黄河含沙量如此之大是受谁的影响呢?(黄土高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一、文明的摇篮
引导阅读:在黄土高原上奔腾着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土质疏松便于耕种,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同时也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请阅读课文24-25 页内容。
1.、文明的摇篮:古文明、革命圣地、黄土风情
引导读图:黄土高原在哪儿呢?请同学们P24“黄土高原的地形图”,明确其经纬度位
置和相对位置。
1、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引导读图:黄土高原主要跨越哪些省区呢?
2、主要跨越省区:晋、陕、甘、宁等
设疑: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厚度一般超过100 米的黄土,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二、风吹来的黄土
讲述: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许多科学家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其中“风成说”得到了最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是吹来的。
我们通过26 页阅读材料了解一下风成说的内容。
请大家合作完成P27 的活动题。
1、黄土高原成因—风成说
过渡:黄土高原因此成为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下面我们看看它的样子。
黄土由来
文化 读图归纳:读 P27 黄土高原的塬、梁、峁,归纳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
2、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读图:P27 黄土高原的川。
引导: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侵蚀,加上人们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3、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分小组讨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原因
学生:1、自然原因(地形、气候、土壤、河流、植被等) 2、人为原因(毁林、开荒、开矿) 教师:分析自然原因,帮助学生理解。
师:各自然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如此严重,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学生:1、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2、水带着泥沙流人黄 河,黄河流人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还给黄河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 给黄河下游的人民带来安全隐患
教师:总结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但使黄土高原变得更加支离破碎、沟壑纵横,而且会破坏土壤,造成生态恶化。
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5、面对如此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黄土高原的人们又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持水土呢? 学生:植树种草,建梯田,修挡土坝,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教师总结归纳。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了解了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知道了黄土高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土高原变得更加支离破碎、沟壑纵横,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使当地的生态环境恶化。
【板书设计】 世界黄土最大的堆积区—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