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导学案22 寓言四则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课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

我比你强得多。

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七年级语文上册 22.寓言四则 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2.寓言四则 导学案

《寓言四则》第一课时导学案《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复习导入学习目标】1.通过预习,了解寓言的文学常识;了解伊索、《伊索寓言》和古代希腊的神灵;2.通过阅读,理清文中字词;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3.赏读文章,体会心理描写,对比手法的作用。

感悟做人的道理。

【围标设疑自主探究】1.寓言是:用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给人以启示。

寓言故事的主人翁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或者,阅读寓言,要注意领会故事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赫.()耳墨斯雕.()像庇.()护爱慕.()3.解释下列词语饶头:庇护:爱慕:【合作探究展示点评】1.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是什么?表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2.他听到宙斯的雕像值一个银元,又笑着问道。

为什么“笑”?3.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蚊子和狮子》1.蚊子为什么能战胜狮子又会败给蜘蛛?从中可以悟出一个什么道理?2.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3.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4.比较这则寓言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拓展升华检测评价】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①寓言是将生活哲理寄托在一个假想的、具体形象的、具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

()②寓言中的人物都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

()③寓言主题的表现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把较深刻的道理寓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④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要特点是夸张,此外,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

()《寓言四则》第二课时导学案《穿井得一人》【复习导入学习目标】1.知道寓言的文体特点及《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2.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穿、汲、及、闻、道、对、国等。

3.解读文本,理解寓言内涵。

【围标设疑自主探究】1.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圈画疑难字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导学案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5)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导学案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5)
一、课前预习1.预习内容
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2.预习要求
重点字词翻译用铅笔写在课本上。

二、自主学习
1.检查预习: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在预习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精讲互动
1.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于此篇,那么寓言中祸与福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2.这则寓言故事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那么这对我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态度有什么积极的启示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前 5 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一、课前预习
1.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② 通过朗读,体会寓言中所蕴涵的道理。

2.预习自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庇护神()较量()粘住()爱慕虚荣()饶头()凯歌(

蜒蚰舒展着身体,把头上的两只角一伸一屈,吐着粘液等待着它。蜈蚣刚走到蜒蚰身边,就被粘住了,顿时翻倒在地,想抽身逃跑,谁知所有的脚和须全都粘断,不能动弹了。结果它呆呆地躺在那里,被一群蚂蚁吃掉了。
1.这是一篇(体裁),故事的主角是。
2.这篇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抄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唉,你怎么这样死脑筋!我不过哄哄孩子罢了,哪里真的要杀猪呐!”
“不!”曾参坚决地说,“孩子年纪小,一切都学父母亲的样子。你如果欺骗了他,这不是教他养成欺骗的坏习惯吗?再说,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以后就不会再相信母亲的话了。这可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办法啊!”
曾参终于坚持杀了那头猪,实现了妻子许下的诺言。1.曾参说:“这可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办法啊!”你认为正确的办法是什么?请大致按曾参这段话的格式把它表述出来。

《寓言四则》导学案 (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寓言四则》导学案 (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寓言四则》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导言】小寓言,大智慧。

一则寓言所蕴含的哲理,比一本艰深的名著更能打动人心。

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寓言是一颗特别灿烂的明珠。

寓言是一扇窗子,展现美好辽阔的视野;寓言是一湾清流,洗涤疲惫污垢的心灵;寓言是一面明镜,照出了人间千姿百态。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伊索寓言》,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和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课前尝试:读读课文、读读资料、查查写写、评改订正【读读课文】我把课文读了()遍,读通读顺了课文。

【读读记记】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

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查查写写】1.读一读,查一查,给加点字注音,并把词语抄写两遍。

赫.尔墨斯()庇.护()饶.头()喇.叭()粘.住()2.《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节选自《》,这是一部集。

【评改订正】自己检查、批改。

(或同桌互相检查、批改)课内对话:读读说说、想想议议、改改想想【读读说说】1.自读课文,放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集体朗读课文,感知课文。

【想想议议】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赫尔墨斯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可以从文中找出依据来。

2.当赫尔墨斯知道宙斯的雕像值一个银元时,他“又笑着”发出第二问,这个“笑”的含义是:3.划出文中表现赫尔墨斯心理活动的句子,并说说雕像者的回答有怎样的好处?研读《蚊子与狮子》:1.我认为《蚊子与狮子》中蚊子第一次和第二次吹喇叭分别有着其独特的意义:第一次:第二次:2.《蚊子与狮子》这则寓言具有讽刺意义,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是:【改改想想】我来改动下情节使这则寓言的寓意有所变化: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导学案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43)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导学案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43)

课前预习一寓言四则1.辨字组词。

(1)赫()郝()(2)慕()募()幕()墓()(3)雕()凋()(4)粘()沾()贴()帖()2.解释加点的词。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马将.()胡骏马而归马无故亡.()而入胡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而.()疑邻人之父二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庄子》《孟子》《韩非子》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印度的《五卷书》,及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谢德林这些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寓言大师,都为我们留下了独特的、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

四则寓言有两则是选自《伊索寓言》,另外两则选自《韩非子》。

前两则极具讽刺意味,作者已点明寓意:希望和结果的矛盾,是《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讽刺性之所在;《蚊子和狮子》讽刺了战胜强大敌人却撞在蜘蛛网上的蚊子。

《智子疑邻》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遭到不同对待。

《塞翁失马》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

但本课更在于灵活地分析寓意,允许从不同角度作概括。

三1.常识填空:寓言是以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和拟人等手法。

2.翻译下列句子。

(1)暮而果大亡其财(2)马无故而入胡(3)其马将胡骏马而归(4)胡人大入塞(5)丁壮者引弦而战(6)而疑邻人之父课中探究一1.朗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读出人物的语气。

语文七年级上册22寓言四则

语文七年级上册22寓言四则

语文七年级上册22寓言四则
1.猴子偷桃
有一只猴子,它时常到树上摘桃子吃。

一天它看见桃子特别甜美,于
是把它们全都装进袋子里,就说:“今天我不想去摘了,我可以把它带
回家去了!”结果,它没等到走多远,就被林主发现了,林主便怒气冲
冲地惩罚它,把它的所有桃子全都拿过来划分给猴子们去品尝。

2.老鼠开会
有四只老鼠结伙把一大筐白豆带回家。

其中一只突然悬了个手指:“咱
们明天中午在这里开会,叫大家来分这些豆子!”于是,它们们都散去了,心想:明天就能吃到白豆了!结果,它们第二天早上来到现场,
就只剩下空空如也!原来,它们之前把筐子留在了那里,可是晚上里
就被别的老鼠给偷走了!
3.狐狸和鸡
一只狐狸对一只母鸡发出了诱惑,说:“这里有一片青草地,有没有兴
趣一起去看看?”母鸡想了一会儿,觉得这种机会也不多,也没有害怕,就答应了去。

可是,当它们到达青草地的时候,狐狸仓皇地跳入大草
丛里,把那只母鸡叼到嘴里!
4.麻雀抢食
有一群麻雀,每天都去寻找食物。

他们在田野里发现了一大簇玉米,
都忙着想抢占优先拥有它。

结果,结果一只比较叼的麻雀抢了,其他的也一股脑儿地追了上去,结果整个簇的玉米全都给抢光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导学案统编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导学案统编版)

第22课《寓言四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自主阅读这这四则寓言,了解不同的寓意。

2.鼓励学生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重点难点】1.自主阅读这这四则寓言,了解不同的寓意。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识文体、知出处1.寓言寓言是一种隐含着明显讽喻意义的简短故事。

作者把所要说明的道理利用故事形式巧妙地表达出来。

“寓”是寄托的意思,具体说,寓言就是把一种深刻的哲理或教训寄托在简短形象的故事里的文学样式。

寓言一般由“身体”(故事) 和“灵魂”(寓意) 两部分组成。

2.伊索和《伊索寓言》《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均选自《伊索寓言》。

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

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

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3.吕不韦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

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

4.《吕氏春秋》《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法、儒、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5.列子列子(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名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

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先秦天下十豪之一,道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6.《列子》《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

《列子·天瑞》共由十四章组成,“杞人忧天”这个故事出自第十二章的节选。

《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

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导学案22寓言四则(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导学案22寓言四则(附答案)

22 寓言四则【学习目标】1.了解寓言寓意。

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3.积累常见文言实词。

【自主学习】1.作家作品①寓言: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寓言以________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启示。

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_的动植物或者其他事物。

②《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③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人。

先为阳翟大商人,后被秦襄公任为秦相。

秦王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号为“促父”,掌秦国实权。

秦王政亲理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

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家童万人。

他曾组织门客编纂《吕氏春秋》26卷,内计12纪、8鉴、6论,共160篇,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

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乃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天政治理国家提理供论依据。

④《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

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子,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2.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斯()庇护()凯歌()遽()髀()跛()溉汲()杞人()崩坠()躇步()跐蹈()舍然()3.根据文学常识填空。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________》,作者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作家________。

伊索寓言、伊索(2)《蚊子和狮子》选自《________》,作者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作家________。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二课《寓言四则》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二课《寓言四则》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二课《寓言四则》导学案【寓言四则】导学案【教学目标】1. 了解寓言文体的特点和寓言的功能。

2. 掌握本课四则寓言的内容和故事情节。

3. 培养学生的寓言文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寓言背后蕴含的道理和哲理。

【教学重点】1. 理解寓言的基本意义和寓言文体的特点。

2. 掌握本课四则寓言的故事情节及蕴含的寓意。

3. 发展学生的寓言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思辨寓言背后的道理和哲理。

2. 运用寓言的学习和生活。

【教学准备】1. 寓言文体特点的PPT。

2. 寓言故事的图书或网络资源。

3. 学生的作业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 利用PPT展示寓言文体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什么是寓言?寓言文体有什么特点?Step 2 学习本课故事情节1. 分段导读本课四则寓言,并鼓励学生对寓言故事进行预测。

2. 学生跟读并阅读完第一则寓言之后,回答问题:寓言里分别有哪些动物?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情?3. 继续学习并阅读完剩下三则寓言,师生共同探讨寓言故事的寓意和哲理。

Step 3 思辨寓言的道理和哲理1. 小组合作,分析每则寓言背后的道理和哲理,并用言简意赅的话总结出来。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

Step 4 运用寓言的学习和生活1.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本课四则寓言分别给我们传达了什么样的教育和启示?2. 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将寓言的教育和启示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并以小组展示的方式呈现。

Step 5 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将小组讨论中的学习和生活中的运用总结成篇,写在作业本上。

2. 搜集一则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并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板书设计】寓言四则1. 寓言文体的特点2. 寓言故事及蕴含的寓意3. 运用寓言的学习和生活【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寓言文体的特点和寓言的功能。

通过阅读寓言故事,学生思考寓言背后的道理和哲理,并展示了自己理解的结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导学案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3)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导学案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3)

寓言四则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分析故事情节,理解其寓意。

2、了解寓意的艺术特色。

3、积累文言字词及句子。

二、自主预习1、朗读第 1、2 则寓言,给加点字注音。

赫.拉( ) 宙.斯( ) 庇.护( ) 饶.头(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意思。

饶头:庇护:爱慕虚荣:3、文体知识: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大多篇短,主人公可以是,或拟人化的、,具有鲜明的性和性。

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和等表现手法。

4、走近作者。

伊索,公元前6 世纪的寓言家,奴隶出身。

他善于讲寓言故事来讽刺,最后遭到杀害。

《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名篇有:《》、《》、《》。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诵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思考:⑴这两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色?⑵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⑶梳理《蚊子和狮子》的主要情节。

(二)深层探究:用简洁的语言谈谈这两则寓言的主人公形象。

赫尔墨斯:蚊子:(三)语言品析: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欢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四、当堂评价精读《蚊子和狮子》,思考:1、解释下列词语,并说说它们的表现作用。

⑴较量较量:,这个词语表现出蚊子的神情。

⑵凯歌:,这个词表现了蚊子的神情。

2、蚊子为什么能战胜狮子?(答案不多于 8 个字)3、与蚊子说的“你并不比我强”相照应的下文的一句话是,反复强调这句话的作用是。

4、想象一下蚊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时的心理活动。

第二课时一、明确内容学习《智子疑邻》二、自主预习1、朗读《智子疑邻》,给生字注音。

天雨.墙坏( ) 邻人之父.() 亡.其财( )2、积累文言字词及句子。

①理解文中重点文言字词。

⑴天雨.()墙坏⑵不筑.()⑶其邻人之父.()亦云.() ⑷暮.( ) 而果大亡.( )其财⑸其家甚智.()其子⑹而疑邻人之.()父②一词多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导学案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16)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导学案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16)

《寓言四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
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

我比你强得多。

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1.本文选自《》,作者是(国)
家。

2.文中运用拟人手法,是通过对蚊子的、、
描写来表现中心的。

3.文中“粘”的读者是;“不料”的含义是。

4.蚊子第一次吹喇叭是因为。

5.蚊子第二次吹喇叭是因为。

6.这则寓言讽刺的是。

《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学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 导学案 22 寓言四则

七年级上册语文  导学案  22 寓言四则

22 寓言四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学习目标1.知道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的有关文学常识。

2.体会到文章的讽刺寓意,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

学习重难点重点:熟悉寓言这种新的文学体裁。

难点:领悟到盲目自高自大的可笑性。

知识链接寓言: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

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类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其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学法指导:1.阅读寓言故事,不能只看其表面意义,一定要深度咀嚼其中所寄寓的意义。

许多故事你看后也许会会心一笑,或觉得其荒诞,或觉得其滑稽,但请千万别忘了以其反思自己的人生,也许它所讽刺的幽灵还徘徊在你的头上2.要有意识地对比西方寓言故事和中国传统寓言故事的异同,以便于加深对寓言这一文学体裁的理解。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写法很巧妙。

一开始就用“”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实际上他心底的秘密是“”。

2.《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所著,搜集所有古希腊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篇。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1.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2.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1.通过对文章的梳理,你一定懂得了自高自大者的滑稽与可笑,可有人认为,自高自大只是一个人的性格问题,如尼采如此自负,自诩是太阳,但他无疑还是一个伟大的人。

与同学们讨论讨论,各抒己见,看看大家是如何看待自高自大这一问题的,并据讨论结果写一篇不低于三百字的讨论结果。

第22课《寓言四则》(1)导学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2课《寓言四则》(1)导学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2课《寓言四则》导学案(1)学习目标1、分析故事情节,理解其寓意。

2、了解寓言的艺术特色。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1、把握寓言的艺术特色。

2、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健全的人格。

3、揣摩寓言故事中巧妙、合理的想象,通过分析寓言故事的情节,领悟其中所蕴涵的道理,体会寓言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爱慕.()赫.拉( ) 宙.斯( ) 庇.护( ) 粘.住( )2、根据文意,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饶头:。

庇护:。

爱慕:。

3、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①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②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

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③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

()④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

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寓言中的“寓”是寄托的意思,即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B.寓言这种体裁往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故事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C.伊索是古罗马寓言家,人们习惯于把古罗马寓言都归到他的名下,统称“伊索寓言”。

D.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如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常采用拟人化手法,都有劝诫、歌颂或讽刺的作用等,但两者也有区别。

5、填空。

①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通常用拟人化的________作主人公,揭示某种深刻的道理。

②《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选自《________》,作者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作家________。

二、自主学习1、赫耳墨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的目的是()A.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不受尊重。

B.他想知道人对神是否尊重。

C.他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D.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是否受到极大的尊重。

2、蚊子第二次吹喇叭的原因是()A.有意气一气狮子,再一次从精神上征服狮子。

B.得胜后骄傲了,炫耀一下自己的胜利。

第22课《寓言四则》导学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2课《寓言四则》导学案语文七年级上册

22 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作者作品走近作者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

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

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背景资料《伊索寓言》里的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素,极富表现力。

文体知识寓言是一种以劝谕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体裁,其篇幅较简短,结构较单一。

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是寓言的显著特征。

寓言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借小喻大,借此喻彼,借古喻今。

寓言在写法上常常运用拟人和夸张的表现手法。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归纳总结结构图解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宙斯雕像——一个银元赫拉雕像——还贵一点自己雕像——添头、白送蚊子和狮子挑战狮子——胜利 误撞蛛网——死亡主旨点睛《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写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在雕像者的店里碰壁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人。

《蚊子和狮子》通过写蚊子战胜了狮子却又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的人,告诫人们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

自主学习字音字形赫.拉(h è) 宙.斯(zh òu ) 庇.护(b ì) 粘.住(zh ān ) 爱mù(慕) kǎi(凯)歌 词语释义添头:指买东西时商家为促销而额外赠送给顾客的东西。

课内精读1.(考点:主旨概括)阅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分别概括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写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通过写蚊子战胜狮子却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尖锐地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的人,告诫人们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

2.(考点:字词赏析)赏析“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的“笑”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22 寓言四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学习目标1.知道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的有关文学常识。

2.体会到文章的讽刺寓意,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

学习重难点重点:熟悉寓言这种新的文学体裁。

难点:领悟到盲目自高自大的可笑性。

知识链接寓言: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

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类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其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学法指导:1.阅读寓言故事,不能只看其表面意义,一定要深度咀嚼其中所寄寓的意义。

许多故事你看后也许会会心一笑,或觉得其荒诞,或觉得其滑稽,但请千万别忘了以其反思自己的人生,也许它所讽刺的幽灵还徘徊在你的头上2.要有意识地对比西方寓言故事和中国传统寓言故事的异同,以便于加深对寓言这一文学体裁的理解。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写法很巧妙。

一开始就用“”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实际上他心底的秘密是“”。

2.《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所著,搜集所有古希腊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篇。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1.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2.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1.通过对文章的梳理,你一定懂得了自高自大者的滑稽与可笑,可有人认为,自高自大只是一个人的性格问题,如尼采如此自负,自诩是太阳,但他无疑还是一个伟大的人。

与同学们讨论讨论,各抒己见,看看大家是如何看待自高自大这一问题的,并据讨论结果写一篇不低于三百字的讨论结果。

课堂检测1.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参考答案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1.想知道;想得到。

2.伊索;三百五十七。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1.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

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2.第一问是探询;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

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1.略。

(言之有理即可)课堂检测1.略蚊子与狮子学习目标1.知道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的有关文学常识。

2.从蚊子的成功与失败中得到人生启示。

学习重难点重点:更笨进一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体裁。

难点:领悟到盲目自高自大的可笑性。

知识链接《伊索寓言》中的角色大多是拟人化的动物,它们的行为举止都是人的方式,作者借以形象化地说出某种思想、道德意识或生活经验,使读者得到相应的教育。

这些故事篇幅短小却寓意深厚,有的教导人们要正直、勤勉;有的劝人不要骄傲、不要说谎;也有的说明办事要按照规律,量力而行;还有不少反映了强者虽凶残但却常被弱者战胜以及各种寓意深刻的人生道理。

内含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讽刺懦弱、懒惰,赞美勇敢斗争,教人如何处事,辨别是非好坏。

学法指导:在本部分要学会抓寓言的特点,更加深入认识寓言这种体裁。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1.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寓言是将生活哲理寄托在一个假想的、具体形象的、具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

()(2)寓言中的人物都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

()(3)寓言主题的表现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把较深刻的道理寓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4)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要特点是夸张,此外,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1.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2.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1.(1)√(2)×(3)√(4)×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1.蚊子的醒悟是通过“叹息”表现出来的。

“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句中的“最强大”与“小小”、“较量过”与“消灭了”形成强烈反差,两相比照,尖锐地讽刺了胜利后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识。

2.蚊子的“挑战宣言”貌似狂言。

实际上包含了智慧,它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抑制了狮子的优势。

它的胆量、信心,是建立在敌我双方力量进行冷静分析的基础上的。

启示人们,世上万事万物,各有所长所短。

强者有短处,弱者也有长处。

弱者如果能扬长避短,就可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蚊子的遭遇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笑在最后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穿井得一人学习目标1.熟悉中国传统寓言小故事的风格。

2.积累文言知识。

3.体会文章寓意,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切忌道听途说。

学习重难点重点:积累字词,提高文言素养。

难点:体会古人思维与古人的世界观。

知识链接《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

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

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

《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学法指导:1.文言文普遍注重朗读,请有意识进行朗读训练;2.有意识那中国传统寓言小故事与西方寓言进行对比,分析其不同之处。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1.给加线的字注音。

溉汲()杞人()崩坠()躇步()跐蹈()舍然()2.解释划线的词。

(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不若无闻也()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2.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课堂检测1.翻译下列句子(1)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危害。

参考答案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1.略2.(1)等到;(2)说,传言;(3)如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1.意思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而传说这句话的人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2.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杳研究的确良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课堂检测1.略2.以讹传讹杞人忧天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

2.体会文章寓意。

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

难点:从杞人忧天事例中感受经验与常识的重要性。

知识链接《列子》又名《冲虚真经》。

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冲虚真经》,且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其学说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

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子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

其书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宠妙,辞旨纵横,是道家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学法指导:学习这篇文章要注意,不能对杞人忧天的思想一味进行批评,要分析出它值得批评之处,同时关注其怀疑精神的可取之处。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1.给加点字注音崩坠.()躇.步()废寝.()光耀.()星宿.()中.伤()充塞.()舍.然()2.解释下列实词(1)杞国有忧天地崩坠..(2)身亡所寄.(3)又有忧彼之所忧.者(4)若.屈伸呼吸(5)终日在天中行止..3、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 )”这句成语。

4.《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作。

列御寇,相传战国时道家。

郑人。

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1.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揭示了什么?2.杞人“忧天地崩坠”,“晓之者”的话你赞成吗?3.杞国的那个人为什么担心“天地崩坠”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1.晓之者开导“杞人”的话是否合乎科学?你对这个人有什么评价?2.你怎么理解“天崩地坠”的意思呢?你认为可能发生这种事情吗?结合生态环境问题,从中我们还受到什么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1.zhuì;chú;qǐn;yào;xiù;zhòng;sāi;shě2.(1)崩塌,坠落(2)依附,依托(3)忧愁、担心(4)就像(5)行动和停留3.杞人忧天4.列御寇;《列子》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1.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地瞎担心。

2.不赞成,因为“晓之者”并不了解地球的构造以及太阳系的结构,只是从当时人们认知水平出发来回答,所以不同意。

3.这是古代人对于宇宙空间缺乏科学认识而形成的一种恐惧心理,随着人们对天体的认识逐渐深入,就不会再有“天地崩坠”的想法。

(这只为一家之言,你可以畅谈你的观点。

)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1.晓之者开导杞国人的话依现在的科学知识看,有其合理的部分但也不全正确。

但是此人的解释倾向于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天地都是一种物质存在。

从这点评价,在当时应该是一种进步的思想。

2.“天崩地坠”可以想象为是地球遭受了巨大的自然灾害,如大地震、海啸、泥石流或不明原因的其他灾难,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这些事情的来临,在当时人们是无法阻挡,很难预知和防预的,当然让人感到恐怖。

联系现实,人类的“文明”破坏了生态平衡,已开始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