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22 寓言四则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寓言四则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寓言四则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22 寓言四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学习目标1.知道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的有关文学常识。

2.体会到文章的讽刺寓意,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

学习重难点重点:熟悉寓言这种新的文学体裁。

难点:领悟到盲目自高自大的可笑性。

知识寓言: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

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X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X围类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其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学法指导:1.阅读寓言故事,不能只看其表面意义,一定要深度咀嚼其中所寄寓的意义。

许多故事你看后也许会会心一笑,或觉得其荒诞,或觉得其滑稽,但请千万别忘了以其反思自己的人生,也许它所讽刺的幽灵还徘徊在你的头上2.要有意识地对比西方寓言故事和中国传统寓言故事的异同,以便于加深对寓言这一文学体裁的理解。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写法很巧妙。

一开始就用“”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实际上他心底的秘密是“”。

2.《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所著,搜集所有古希腊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篇。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1.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2.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1.通过对文章的梳理,你一定懂得了自高自大者的滑稽与可笑,可有人认为,自高自大只是一个人的性格问题,如尼采如此自负,自诩是太阳,但他无疑还是一个伟大的人。

与同学们讨论讨论,各抒己见,看看大家是如何看待自高自大这一问题的,并据讨论结果写一篇不低于三百字的讨论结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导学案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5)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导学案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5)
一、课前预习1.预习内容
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2.预习要求
重点字词翻译用铅笔写在课本上。

二、自主学习
1.检查预习: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在预习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精讲互动
1.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于此篇,那么寓言中祸与福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2.这则寓言故事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那么这对我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态度有什么积极的启示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前 5 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一、课前预习
1.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② 通过朗读,体会寓言中所蕴涵的道理。

2.预习自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庇护神()较量()粘住()爱慕虚荣()饶头()凯歌(

蜒蚰舒展着身体,把头上的两只角一伸一屈,吐着粘液等待着它。蜈蚣刚走到蜒蚰身边,就被粘住了,顿时翻倒在地,想抽身逃跑,谁知所有的脚和须全都粘断,不能动弹了。结果它呆呆地躺在那里,被一群蚂蚁吃掉了。
1.这是一篇(体裁),故事的主角是。
2.这篇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抄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唉,你怎么这样死脑筋!我不过哄哄孩子罢了,哪里真的要杀猪呐!”
“不!”曾参坚决地说,“孩子年纪小,一切都学父母亲的样子。你如果欺骗了他,这不是教他养成欺骗的坏习惯吗?再说,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以后就不会再相信母亲的话了。这可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办法啊!”
曾参终于坚持杀了那头猪,实现了妻子许下的诺言。1.曾参说:“这可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办法啊!”你认为正确的办法是什么?请大致按曾参这段话的格式把它表述出来。

《寓言四则》导学案 (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寓言四则》导学案 (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寓言四则》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导言】小寓言,大智慧。

一则寓言所蕴含的哲理,比一本艰深的名著更能打动人心。

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寓言是一颗特别灿烂的明珠。

寓言是一扇窗子,展现美好辽阔的视野;寓言是一湾清流,洗涤疲惫污垢的心灵;寓言是一面明镜,照出了人间千姿百态。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伊索寓言》,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和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课前尝试:读读课文、读读资料、查查写写、评改订正【读读课文】我把课文读了()遍,读通读顺了课文。

【读读记记】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

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查查写写】1.读一读,查一查,给加点字注音,并把词语抄写两遍。

赫.尔墨斯()庇.护()饶.头()喇.叭()粘.住()2.《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节选自《》,这是一部集。

【评改订正】自己检查、批改。

(或同桌互相检查、批改)课内对话:读读说说、想想议议、改改想想【读读说说】1.自读课文,放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集体朗读课文,感知课文。

【想想议议】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赫尔墨斯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可以从文中找出依据来。

2.当赫尔墨斯知道宙斯的雕像值一个银元时,他“又笑着”发出第二问,这个“笑”的含义是:3.划出文中表现赫尔墨斯心理活动的句子,并说说雕像者的回答有怎样的好处?研读《蚊子与狮子》:1.我认为《蚊子与狮子》中蚊子第一次和第二次吹喇叭分别有着其独特的意义:第一次:第二次:2.《蚊子与狮子》这则寓言具有讽刺意义,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是:【改改想想】我来改动下情节使这则寓言的寓意有所变化: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导学案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55)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导学案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55)

《寓言四则》预习课:1.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①思考两则寓言的特点;②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③想想两则寓言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2.对照“注解”细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①一字一句地思考字、词、句的意义;②在“注解”中标出生字、难字、重点字词;③在原文中标出自己不会解释的字、词、句。

晨读课(20 分钟):目标:1.读准字音,读准音节,读得流畅,注意停顿。

2.试背《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展示课导学】【学习目标】1.熟记伊索和《伊索寓言》、韩非和《韩非子》,刘安和《淮南子》;2.理解、记住、能说出《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注解”中的重点字、词、的“音、形、义、用”(重点); 3.口译、笔译《智》《塞》二文;4.背诵《智》《塞》二文;5.理解并能正确地说出寓言的本质特点和四则寓言的寓意(道理)。

定向导演·互动展示学法:1.见“自研课导通读两人小对子:1.互相问答:展示单元一:重点字词一、记下 10 个重点字词,并注音、释义,写学”“1”、“2”。

①三个作家作文本10-15 个下用法。

时间:30 分钟品2.读“ 学习目整体标”,记住并能感知说出“ 学习目标”。

学法:1.读“注解”熟记重点字、词的② 注解中的重点字、词的意义四人互助组:1.一人讲一则寓言的故事、寓意、并讨论。

展示单元二:翻译 3-5 句重难点,句子(说明原因及方法)展示单元三:二、翻译三个重难点句子。

三、写出四则寓言的寓意“音、形、义、2.讨论:哪几个四则寓言的用”(重点)。

研读字、词最重要。

寓意及学习2.读、译课文、八人共同体文体启示。

四、写出寓言的本质特讲故事分析寓1. 讨论确定15 点意。

(重点)探究3.翻译、背诵形象《智》《塞》二文。

个必须理解、熟记意义用法的字、词。

2.讨论、明确四则寓言的寓意。

展示单元四:寓言的本质特点。

3.讨论、明确三个重要展示的【训练课导学】“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题我得了分(总分 35 分)我的书写等级为(分A、B、C、D 四级)一、基础题(目的:巩固知识,提升能力)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教案
-学生需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分析杞人忧天的行为及其与他人对话的内容,从而把握寓言的基本框架和寓意表达。
-重点二:学习并运用故事中的生字词,提升语文词汇积累。
-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杞人”、“忧”、“天”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词汇进行表达。
-重点三:分析寓言的文学特点,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寓言四则-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寓言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理解寓言文学的独特魅力。
2.增强学生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寓意,锻炼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以寓意为工具进行思考和论证。
3.培养学生文化意识:通过学习寓言,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寓言故事的寓意和启示,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积极,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偏离了主题。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应该加强引导,确保学生们能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学生小组讨论部分,总体来说进行得比较顺利。学生们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但在引导与启发环节,我发现自己提出的问题有时过于复杂,让学生们有些困惑。我需要在设计问题时更加注意,尽量让问题简单明了,便于学生们思考和回答。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寓言故事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能够迅速抓住故事的核心寓意,而有的学生则对寓意理解较为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成功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但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解释寓言概念时,可能没有做到足够简洁明了,导致部分学生听起来有些吃力。因此,我需要思考如何用更生动的语言和例子来阐述抽象的概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导学案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43)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导学案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43)

课前预习一寓言四则1.辨字组词。

(1)赫()郝()(2)慕()募()幕()墓()(3)雕()凋()(4)粘()沾()贴()帖()2.解释加点的词。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马将.()胡骏马而归马无故亡.()而入胡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而.()疑邻人之父二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庄子》《孟子》《韩非子》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印度的《五卷书》,及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谢德林这些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寓言大师,都为我们留下了独特的、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

四则寓言有两则是选自《伊索寓言》,另外两则选自《韩非子》。

前两则极具讽刺意味,作者已点明寓意:希望和结果的矛盾,是《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讽刺性之所在;《蚊子和狮子》讽刺了战胜强大敌人却撞在蜘蛛网上的蚊子。

《智子疑邻》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遭到不同对待。

《塞翁失马》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

但本课更在于灵活地分析寓意,允许从不同角度作概括。

三1.常识填空:寓言是以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和拟人等手法。

2.翻译下列句子。

(1)暮而果大亡其财(2)马无故而入胡(3)其马将胡骏马而归(4)胡人大入塞(5)丁壮者引弦而战(6)而疑邻人之父课中探究一1.朗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读出人物的语气。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22.《寓言四则》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22.《寓言四则》导学案

《寓言四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寓言寓意。

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3.积累常见文言实词。

自主学习1.作家作品①寓言: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寓言以________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启示。

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_的动植物或者其他事物。

②《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③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人。

先为阳翟大商人,后被秦襄公任为秦相。

秦王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号为“促父”,掌秦国实权。

秦王政亲理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

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家童万人。

他曾组织门客编纂《吕氏春秋》26卷,内计12纪、8鉴、6论,共160篇,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

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乃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天政治理国家提理供论依据。

④《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

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子,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斯.()庇.护()凯.歌()遽.()髀.()跛.()溉汲..()舍.然()..()杞.人()崩坠.()躇.步()跐蹈3.根据文学常识填空。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________》,作者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作家________。

伊索寓言、伊索(2)《蚊子和狮子》选自《________》,作者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作家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导学案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1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导学案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10)

寓言四则二、当堂达标教学目标①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分析故事情节。

③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①分析故事情节。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一、问题导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边塞.()何遽.()髀.()★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马无故亡.(逃跑)而入胡人皆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之居.(经过)数月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⑴暮而果大亡其财亡:丢失⑵马无故亡而入胡亡:逃跑⑶人皆吊之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⑷此何遽不为福乎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⑸居数月居:经过⑹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带领⑺死者十九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筑,必将有盗。

不赶快修,一定会有盗贼。

②其邻人之父亦云。

他家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三、拓展延伸:1 、《塞翁失马》这篇寓言用来说明“祸福相依”(《老子》第五十八章)这两句话的,阐述了好坏、福祸与得失的对立统一关系。

2、从下面提示的两个话题中任选一个作话题,发挥想象,编写一则寓言。

⑴嘴和眼的对话;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其子好.(爱好)骑死者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3、填空《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是韩非子,战国末期著名思⑵树和斧子。

想家。

归纳寓意《智子疑邻》积极方面:要多方面虚心接受正确的意见,对人不能吃有偏见。

消极方面:向别人进言、提意见,要注意自己跟听者的关系,以免生出不必要的麻烦。

《塞翁失马》不要孤立的、静止的看待事物,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好与坏、福与祸、得与失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导学案统编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导学案统编版)

第22课《寓言四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自主阅读这这四则寓言,了解不同的寓意。

2.鼓励学生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重点难点】1.自主阅读这这四则寓言,了解不同的寓意。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识文体、知出处1.寓言寓言是一种隐含着明显讽喻意义的简短故事。

作者把所要说明的道理利用故事形式巧妙地表达出来。

“寓”是寄托的意思,具体说,寓言就是把一种深刻的哲理或教训寄托在简短形象的故事里的文学样式。

寓言一般由“身体”(故事) 和“灵魂”(寓意) 两部分组成。

2.伊索和《伊索寓言》《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均选自《伊索寓言》。

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

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

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3.吕不韦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

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

4.《吕氏春秋》《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法、儒、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5.列子列子(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名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

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先秦天下十豪之一,道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6.《列子》《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

《列子·天瑞》共由十四章组成,“杞人忧天”这个故事出自第十二章的节选。

《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

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配套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配套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配套教案一. 教材分析《寓言四则》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由四个小故事组成,分别是《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和《刻舟求剑》。

这些寓言故事都具有深刻的寓意,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向读者传递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智慧。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寓言故事,理解其中的寓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寓言故事这种文学形式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寓意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讲解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如何将寓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还存在疑问,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思考和探讨。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阅读和理解《寓言四则》中的故事情节。

2.能够理解并掌握每个故事中的寓意。

3.能够运用所学的寓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阅读和理解《寓言四则》中的故事情节,理解并掌握每个故事中的寓意。

2.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的寓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老师通过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运用寓意的方法。

3.案例分析法:老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寓意进行分析和解决。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包含故事情节、寓意和实际案例的PPT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寓意相关的图片、故事等素材。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和标注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寓言四则》的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老师逐个讲述《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和《刻舟求剑》四个寓言故事,过程中可利用PPT课件展示故事情节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故事,分享自己对故事情节和寓意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导学案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3)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导学案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3)

寓言四则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分析故事情节,理解其寓意。

2、了解寓意的艺术特色。

3、积累文言字词及句子。

二、自主预习1、朗读第 1、2 则寓言,给加点字注音。

赫.拉( ) 宙.斯( ) 庇.护( ) 饶.头(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意思。

饶头:庇护:爱慕虚荣:3、文体知识: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大多篇短,主人公可以是,或拟人化的、,具有鲜明的性和性。

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和等表现手法。

4、走近作者。

伊索,公元前6 世纪的寓言家,奴隶出身。

他善于讲寓言故事来讽刺,最后遭到杀害。

《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名篇有:《》、《》、《》。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诵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思考:⑴这两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色?⑵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⑶梳理《蚊子和狮子》的主要情节。

(二)深层探究:用简洁的语言谈谈这两则寓言的主人公形象。

赫尔墨斯:蚊子:(三)语言品析: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欢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四、当堂评价精读《蚊子和狮子》,思考:1、解释下列词语,并说说它们的表现作用。

⑴较量较量:,这个词语表现出蚊子的神情。

⑵凯歌:,这个词表现了蚊子的神情。

2、蚊子为什么能战胜狮子?(答案不多于 8 个字)3、与蚊子说的“你并不比我强”相照应的下文的一句话是,反复强调这句话的作用是。

4、想象一下蚊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时的心理活动。

第二课时一、明确内容学习《智子疑邻》二、自主预习1、朗读《智子疑邻》,给生字注音。

天雨.墙坏( ) 邻人之父.() 亡.其财( )2、积累文言字词及句子。

①理解文中重点文言字词。

⑴天雨.()墙坏⑵不筑.()⑶其邻人之父.()亦云.() ⑷暮.( ) 而果大亡.( )其财⑸其家甚智.()其子⑹而疑邻人之.()父②一词多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导学案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16)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导学案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16)

《寓言四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
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

我比你强得多。

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1.本文选自《》,作者是(国)
家。

2.文中运用拟人手法,是通过对蚊子的、、
描写来表现中心的。

3.文中“粘”的读者是;“不料”的含义是。

4.蚊子第一次吹喇叭是因为。

5.蚊子第二次吹喇叭是因为。

6.这则寓言讽刺的是。

《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学案。

《寓言四则》导学案 (4)(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寓言四则》导学案 (4)(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寓言四则》导学案【导学目标】1.指导学生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2.引领学生分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故事情节。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导学重点】1.分析故事情节。

2.多角度概括寓意。

【导学难点】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课时】两课时【预习导引】1.查找资料,了解寓言的知识及本文涉及到的重要作家和作品⑴寓言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⑵伊索和《伊索寓言》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⑶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

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均未被采纳。

后来,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

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逼自杀,死时47岁。

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

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

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⑷《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

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

《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时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成为一部杂家著作。

这部书在阐明哲理时,涉及很多奇物异类、鬼神灵怪,所以保存了一部神话材料,曲折地反映了远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都通过这部书的保存而流传至今。

第22课《寓言四则》导学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2课《寓言四则》导学案语文七年级上册

22 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作者作品走近作者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

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

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背景资料《伊索寓言》里的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素,极富表现力。

文体知识寓言是一种以劝谕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体裁,其篇幅较简短,结构较单一。

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是寓言的显著特征。

寓言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借小喻大,借此喻彼,借古喻今。

寓言在写法上常常运用拟人和夸张的表现手法。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归纳总结结构图解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宙斯雕像——一个银元赫拉雕像——还贵一点自己雕像——添头、白送蚊子和狮子挑战狮子——胜利 误撞蛛网——死亡主旨点睛《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写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在雕像者的店里碰壁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人。

《蚊子和狮子》通过写蚊子战胜了狮子却又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的人,告诫人们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

自主学习字音字形赫.拉(h è) 宙.斯(zh òu ) 庇.护(b ì) 粘.住(zh ān ) 爱mù(慕) kǎi(凯)歌 词语释义添头:指买东西时商家为促销而额外赠送给顾客的东西。

课内精读1.(考点:主旨概括)阅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分别概括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写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通过写蚊子战胜狮子却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尖锐地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的人,告诫人们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

2.(考点:字词赏析)赏析“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的“笑”字。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包含了四个经典的寓言故事,分别是《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掩耳盗铃》和《画蛇添足》。

这些寓言故事富有深刻的寓意,适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通过学习这些寓言故事,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领悟到其中的道理,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寓言故事这种文学形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寓言故事中的深层含义和道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领会其中的道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这四个寓言故事,理解其中的基本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学生能够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学会从故事中提炼出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这四个寓言故事所传达的道理,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难点:学生能够从寓言故事中提炼出寓意,领悟到其中的道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寓言故事的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寓言故事,让学生学会从故事中提炼出寓意。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情,设计好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中的寓言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趣味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课的四个寓言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3.操练(15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每个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2课《寓言四则》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2课《寓言四则》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寓言四则》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因为贪图省事而错失良机的情况?”(如等待兔子撞树)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寓言故事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寓言故事的奥秘。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寓言四则,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二是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三是语言建构与应用,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寓言的表达技巧,学会运用寓言进行交流;四是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发现寓言故事中的美,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通过以上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寓言的基本概念。寓言是一种寓意故事,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以简单的故事情节表达深刻的道理。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我们认识世界、感悟人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守株待兔》这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寓言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认识到不能贪图安逸,要靠自己的努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22寓言四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22寓言四则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任务三、三读课文,探究感悟人物形象。
试分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任务四、四读课文,体悟语言。
任务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概括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3.下面两则是改动情节后的寓言,讨论思考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并说明原因。
改动后的寓言: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三、微课助学
四、课堂测学
1.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会说些什么?
2.蚊子战胜狮子,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五、自学质疑:
各小组将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问题报告单”上,交给老师。
仔细品味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2.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
任务五、重读课文,感悟艺术特色。
深入文本,比较两则交流个人自学内容,用红笔订正学案。
(2)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丁氏家为什么要挖井?
丁氏家中没有井,必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家中经常有一个人要住在外面。
2.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这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3.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4.宋君是怎样知道“丁氏穿井得人”这个消息的?
丁氏告诉别人说她家打了井之后得到一个人,后来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最后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蚊子和狮子
蚊子:冲、咬 狮子:抓
蚊子:吹、唱 蜘蛛:粘
骄兵必败
环节五




从这两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可以联系生活,从不同角度来谈。
[示例]《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蚊子和狮子》:①善于分析问题,要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扬长避短;②取得成绩不要得意忘形,要谨慎,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著,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二、字词积累
1.字音
溉汲(gài jí)中伤(zhòng)躇(chú)跐蹈(cǐ dǎo)舍然(shì)
2.词义
(1)通假字
身亡所寄(同“无”,没有)
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
(2)古今异义
国人道之(古:国都;今:国家)
(3)词类活用
闻之于宋君(使动用法,使知道)
(4)一词多义
之:宋之丁氏(结构助词“的”)
国人道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于:问之于丁氏(介词,“向”)
环节二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介词,“在”)
若:求闻之若此(像)
若屈伸呼吸(你)
三、整体感知
1.朗读两篇短文,读准字音、停顿。
5.丁氏是怎样向宋君解释的?
丁氏回答说:“我家是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可以用,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6.从丁氏的角度来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7.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宋君派人调查穿井得一人的事情,说明他是一个不偏听偏信,注重调查之人。
8.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说话、念词不要产生歧义。
9.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如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杞人忧天》
1.杞人“忧பைடு நூலகம்地崩坠”忧到什么程度?
环节二




一、助学资讯
1.作者作品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相传伊索是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善于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2)蚊子的性格:蚊子向狮子挑战时说的那一番话,表明它对敌我双方的长短看得很清楚,并相信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战胜对方,所以他很自信地“吹着喇叭冲过去”;“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表现出它得意忘形、目空一切的性格特点;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的话,表现出它到死才明白自己的缺点。
2.比较《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习《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环节一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则《伊索寓言》,其实我们中华民族也有许多优秀的寓言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
环节二




一、助学资讯
作者作品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
(?-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2.寓言的寓意往往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对故事情节稍作改变也会改变其寓意,应该鼓励学生做多角度的不同理解。
3.要重点关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对中外寓言的学习兴趣,学会多角度地看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遇事学会分析,培养健全人格。
学习
重点
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学习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尝试编写和创作寓意。
学法
指导
诵读法、自读与点拨相结合法、探究拓展法。
教学过程
学习《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环节一




在遥远的古希腊,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智慧之树,据说只要认真地品尝了它的果子的人,都会变得聪明。你们想尝一尝它的果实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棵树,走进《伊索寓言》,品尝它的智慧之果。
2.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第一问是探询;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
3.你认为赫耳墨斯到底关心的是什么?
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的身价和荣誉。
《蚊子和狮子》
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2.运用拟人,生动形象。
文章采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特征,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生动、形象。如把蚊子的叫声说成是“吹着喇叭”“唱着凯歌”,极为形象贴切地写出了其得意忘形之态。
环节四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本文通过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在一个雕像者的店里碰壁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人。
环节二




2.文体知识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二、字词积累
1.字音:赫拉(hè)宙斯(zhòu)庇护(bì)粘住(zhān)
4.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杞人忧天:指庸人自扰、毫无根据的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5.杞人为什么会有忧天地崩坠的想法?谈谈你的理解。
(1)当时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有限。(2)当时由于缺乏科学的认识导致普遍敬畏自然。
3.蚊子在与狮子战斗前吹了一次喇叭,战斗后又吹了一次喇叭,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战斗前:是因为分析敌我条件后,充满胜利的信心;
战斗后:是得意忘形,吹嘘自己的胜利。
4.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
蚊子的醒悟是通过“叹息”表现出来的。“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句中的“最强大”与“小小”,“较量过”与“消灭了”形成强烈反差,两相比照,尖锐地讽刺了蚊子胜利后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识。
3.看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
寓言中的某些重点语句,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我们只要反复推敲,就能得出寓言的寓意。
4.看各段意思的共同点。
如《狼和小羊》,明明狼的三次借口都被小羊以事实驳回,狼还是露出凶残的本性吃掉小羊,从而可以得出文章的寓意:对像狼这样凶狠的家伙是没有道理好讲的。
5.联系实际是弄懂寓意的关键。
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先解释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最后解释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3.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劝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2.学生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翻译全文,理解大意。教师巡视课堂,解决疑难。
3.各用一句话概括两则寓言的内容。
《穿井得一人》宋国姓丁的人家,打了一口井,节约了一个劳动力,被人误解为从井中得到一个人。
《杞人忧天》杞国有一个人总担心天会崩塌,被人开导后才放下心来。
环节三




环节三




《穿井得一人》
22 寓言四则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四则寓言的寓意。
2.利用寓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过程与方法
1.前两则的寓意,原文结尾已经点出,重点要让学生说出这个寓意是如何通过故事来体现的,同时能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后两则的寓意没有点出,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自己概括总结。
环节三




一、深层探究
1.试分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1)赫耳墨斯的性格: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表现他爱慕虚荣的性格;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只值一个银元,又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他以为宙斯的雕像只值一个银元,赫拉的雕像也一定不值多少钱,表现他自以为是的性格;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表现了他自命不凡的性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