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政经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备考要点-38页文档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备考要点(一)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生产力: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表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2、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3、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建筑物等)和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通称为生产资料,是生产的物质条件。
4、生产方式: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5、经济基础: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经济制度,即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上层建筑的基础。
6、上层建筑: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以及用这些观点指导而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7、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二、辨析题1、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人只能成为经济规律的奴隶。
答: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第一,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正确的。
第二,然而,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相反,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使之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就在于利用它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2、人们可以利用经济规律,所以人们可以改造它。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任何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必然性。
第一、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是客观的,有什么样的客观条件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规律;第二、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
所以任何经济规律都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者制订它。
三、简答题1、如何理解科技也是生产力?生产力中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紧密联系的。
马政经各章复习重点
马政经各章复习重点各章重点难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1.考生在学习时应重点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及其客观性等问题,以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经济规律等一些基本概念。
并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和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2.难点在于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这里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准确理解生产关系的内涵和层次性;第二,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生产关系;第三,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这就决定了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
另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这里也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正确理解经济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质;第二,要了解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殊性;第三,要了解经济规律的类型。
这两个问题贯穿于以下各章的学习过程中。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1.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商品及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价值量的决定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2.本章的难点是如何理解与把握价值这一核心概念及由这一概念展开的一系列相关内容。
综观本章可以发现,其所有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价值这一概念展开的:第一节分析了价值的本质是什么?价值的量是如何决定和衡量的?而商品价值无论是其质还是其量,都隐藏在商品内部,必须借助于某种外在的东西将其间接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问题,而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货币的产生过程,于是第二节阐述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等内容。
马政经知识点
马政经知识点马政经是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马政经的学习对于理解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以及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马政经基本概念”、“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马政经的现实应用”三个方面来介绍马政经的知识点。
一、马政经基本概念1.马政经的定义:马政经是以阶级斗争为基础,以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经济发展规律为核心内容,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2.马政经的基本观点:马政经认为,社会经济领域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
3.马政经的核心概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马政经的核心概念。
生产力是指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拥有的生产工具、劳动能力和生产经验的总和;生产关系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包括所有权关系、分配关系和交换关系等。
二、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1.价值理论:马政经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剩余价值理论:马政经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其核心理论之一,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剥削的本质,即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实现对工人阶级的剥削。
3.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政经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矛盾将导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最终导致无产阶级的胜利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三、马政经的现实应用1.经济发展实践:马政经理论为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法,为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2.社会主义建设:马政经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提供了指导,强调无产阶级的主导地位和阶级斗争的必要性。
3.全球化背景下的马政经研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马政经理论也需要与国际经济关系相结合,研究全球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总结起来,马政经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政经各章知识点总结
马政经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卷:第1章:分工的原因和效果斯密在这一章中详细描述了分工的重要性,他认为分工能够增加劳动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劳动者的收入。
他用针对纺织的例子来说明,如果一个人同时做纺纱和织布,那么他的生产效率相较于专门分工人来说会大大降低。
因此,斯密提倡分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2章:自由交易的原因和效果这一章中,斯密讨论了自由交易的益处。
他认为自由贸易能够通过促进国际分工来提高整体生产效率,从而带来更大的福利。
而保护主义则会导致资源的低效利用,从而损害经济发展。
第3章:货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在这一章中,斯密讨论了货币的本质和货币供给对价格的影响。
他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信用,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他还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商品的价格应该取决于劳动价值。
第4章:货币的真空量斯密在这一章中详细讨论了货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其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
如果货币供给过多,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反之,货币供给过少就会导致通货紧缩。
第5章:外国贸易的益处斯密在这一章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其相对优势产品,然后进行贸易。
他认为这样可以实现各国之间最大程度的经济合作,促进国际分工。
第二卷:第6章:国内收入的组成部分在这一章中,斯密详细讨论了国内收入的组成。
他认为国内收入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工资、利润和地租。
他认为这三者是生产要素的回报,它们共同构成了国内收入。
第7章:资本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斯密在这一章中讨论了资本的定义和价值。
他认为资本就是投资于生产的一切,包括工具、机器和劳动者。
他还讨论了资本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认为资本的投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8章:劳动力的收入这一章中,斯密讨论了劳动力的收入,他认为劳动者的工资应该取决于供求关系,如果劳动力供过于求,则会导致工资下降;反之,则会导致工资上升。
第9章:价格的利润率斯密在这一章中详细讨论了价格和利润率之间的关系。
综合知识马政经知识点总结
综合知识马政经知识点总结马政经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简称,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
它是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运动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整套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包含了政治经济学、资本论、剩余价值理论等内容,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理论意义。
因此,在理解和掌握马政经知识点,对我们深刻理解和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及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通过对马政经知识点的总结,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些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一、劳动价值论马政经中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对劳动价值理论的深度研究。
劳动价值论是指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价值所决定的。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交换价值的分析,提出了劳动价值论。
在劳动价值论中,马克思强调了劳动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判断标准,商品的价值是通过劳动的体现来决定的。
而这个劳动的体现是通过商品交换的过程中所共同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二、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对剩余价值产生和分配规律的理论研究。
剩余价值是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资本家除了支付给工人等生产成本之外,还剩下的部分,这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在马政经中,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他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大于工资总额,而在商品生产过程中,资本家可以通过剥削工人获得剩余价值。
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矛盾之一。
三、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关系马政经中很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就是关于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关系。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资本是一个核心概念,而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正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
资本是通过对劳动的剥削来获得剩余价值的一种经济形式。
在马政经中,马克思对资本和剩余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阐述和论证,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资本和剩余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矛盾。
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对我们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政经复习个人整理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提纲版权所有翻印必究●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1.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
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三层次原理:1)唯物辩证法2)商品经济规律:劳动价值理论,货币理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3)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趋势2.劳动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进行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过程。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是人们的劳动过程,即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
劳动三要素: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是指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进行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活动。
劳动资料是指人们在劳动中用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生产条件。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借以实现劳动目的的物质载体。
劳动要素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共同构成生产资料。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生产方式两方面)生产力【从主体=人所拥有的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的角度来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们运用劳动资料开发自然资源,生产物质财富的现实力量;是由劳动过程中人的要素(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运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主体→主导作用)和物的要素(生产资料)构成的物质系统。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中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
【通过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生产关系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关系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必然发生的两个方面的关系,它们之间既对立又统一,构成人类社会最根本的矛盾。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两者相互关系的根本方面】:生产力的状况规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规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考研政治--(马政经部分)考点整理
考研政治--(马政经部分)考点整理●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自然经济:自给自足,不是为了交换●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分工的存在●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商品经济的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私有制,个体劳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私有制,雇佣劳动●商品及其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劳动产品●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商品的自然属性,有用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决定商品交换价值比例的是商品的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劳动产品,作为商品才具有价值●都有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货币)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决定价格●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对立统一●统一关系●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承担者:价值通过使用价值表现出来,没有合格的使用价值,价值不能得到实现●对立关系●对于同一商品所有者来说,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生产价值●注意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是同时进行的●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注意区分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时间,个人劳动生产率,个人劳动生产时间之间的关系●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需不需要培养和训练技能)●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实现的●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纸币不是货币,纸币是价值符号●职能:●价值尺度——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贮藏手段——退出流通,金属货币●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国际上。
马原政经部分重点
1.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2.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的财富。
3.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4.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5.使用价值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6.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7.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是价值不是使用价值。
8.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一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9.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
10.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11.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
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生产率与使用价值量成正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13.货币是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五种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1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15.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和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16.第二,自发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7.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18.其消极作用: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19.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考查数量较多,需要记忆的东西不多,但需要理解的内容较多,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共考查5个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2)商品与货币(重点)。
(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重点)。
(4)垄断资本主义:2019年考查了1题,了解即可。
(5)经济全球化(了解即可)。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资本论》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
【解析】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当时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发展的非常迅猛,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固有矛盾爆发的比较明显,资产阶级手里掌握钱、资料,无产阶级手里什么都没有,他们之间会产生斗争,随着社会的发展,斗争会越来越尖锐、复杂,因此会爆发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但工人没有理论武器,没有人为他们指导,此时马克思开始着手研究政治经济学,写了一本巨著《资本论》。
《资本论》的发表标志着马政经的诞生(考点)。
对工人阶级的革命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因此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2.马克思是非常勤奋的人。
故事:“马克思的足迹”,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1867年问世,了解即可),二十年如一日,每天都坚持到英国博物馆看书,把水泥地都磨出了一道道脚印。
3.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单选题):生产关系。
人和人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一种经济关系,比如在生产过程中,交换、分配、消费过程中会结成劳资关系、剥削关系、分配关系(如生产出的产品一部分给张三、一部分给李四)等,是马政经研究的对象。
5.理论来源:不是马克思原创了政治经济学,因此涉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来自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在此基础上,批判了原来不科学的观点,创造性的分析了自己认为的劳动二重性,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为自己的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马政经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提纲第一章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2、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3、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
4、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5、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简单要素是【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6、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也叫经济关系。
7、在纺织厂里,劳动对象是【棉花】8、社会再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是指【生产、消费、交换、分配】9、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10、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第二章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2、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3、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4 、赊购到期还债的货币执行的是【支付手段的职能】5、通货膨胀是由【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引起的】6、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商品价值总额、到期支付所需货币额、货币流通速度、相互冲销的支付总额】7、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8、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劳动二重性学说】9、使用价值——商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10、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是【商品的价值】11、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价值】12、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对人们有用的物品、人们的劳动产品、满足他人需要的产品、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13、具体劳动——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具体形式下的劳动。
14、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之间的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
1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马政经重点
前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运动中各种经济要素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关系,说明它们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的科学。
⏹经济学产生的原因在于资源的稀缺性。
⏹经济学是时代的历史的产物。
⏹今天经济学已成为一个包含众多门类、分支和交叉学科的社会科学。
2、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演变⏹政治经济学一词最早由法国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在1615年提出。
⏹政治经济学作为最早的成体系的经济学,产生于17——18世纪,代表人物: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以斯密1776年的《国富论》为主要标志。
时代背景: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和新的社会矛盾的深化。
⏹古典政治经济学向庸俗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两个方向演变。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产生19世纪40年代后,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885年《资本论》第二卷出版,1894年出版第三卷。
⏹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曲折历程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每一门科学都以特定事物的特殊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要回答的问题,从一般的角度说,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从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角度说,包括:如何充分地利用资源总量和有效地配置资源;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社会形式;资源的所有关系与分配关系。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生产关系。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
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马克思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首要的社会活动生产力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它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是一个系统,由多种要素构成,基本的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马克思主 义政 治经济学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
以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些要点。
一、商品与货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二、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成为商品,这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包括劳动者本人的生活资料价值、劳动者家属的生活资料价值以及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三、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资本家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降低工人工资等手段,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来生产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
四、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一方面,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另一方面,无产阶级的队伍不断扩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趋于贫困化,这就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学马政经知识点总结
大学马政经知识点总结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管理稀缺资源的学科,涉及生产、分配和消费等领域。
在大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经济学知识点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将对经济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经济学基本概念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经济现象。
经济现象包括资源配置、生产、消费、分配等过程,通过这些过程,人们满足其需求。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稀缺性、机会成本、边际效用递减、需求、供给、市场、价格等。
1. 稀缺性稀缺性是指资源有限,而人们的需求是无限的。
由于资源有限,无法满足人们的无限需求,因此需要进行资源配置。
2.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当做出某种选择时,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选择所产生的成本。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某种经济活动会导致其他活动的放弃,这种放弃就是机会成本。
3. 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效用递减是指当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时,其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这意味着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多消费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越来越小。
4. 需求和供给需求是指市场中消费者希望购买的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的总和。
供给是指市场中生产者愿意出售的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的总和。
需求与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价格和市场出清的数量。
5. 市场和价格市场是指供求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价格是市场上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交换价值。
市场价格的形成是由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第二,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体中个体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和市场的运行规律。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结构、企业成本、边际效用、弹性、垄断、竞争、市场失灵等。
1.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存在的各种市场形式,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等。
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会有所不同。
2. 企业成本企业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是企业在一定生产规模下不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减而变化的成本,如租金、固定资产折旧等;可变成本是企业在一定生产规模下随产品产量的增减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雇工工资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1. 概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
它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为基础,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观点包括剩余价值理论、经济危机理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等。
2.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剩余价值指的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者必需消费品价值的那部分。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而劳动者只能以劳动力的形式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根源。
3. 经济危机理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力发展不均衡,导致生产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
这种矛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会不断积累,最终爆发成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特点包括生产过剩、商品价格下跌、失业增加等。
4. 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途径。
无产阶级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没有生产资料,只能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人群。
作为社会经济地位最低的阶级,无产阶级具有革命的动力和潜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才能建立无阶级社会。
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现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对于理解和分析当代社会经济现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稳定性。
同时,它为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和问题提供了理论工具。
6. 总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理论学科,它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现实经济运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经济危机理论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律,为推动社会变革提供理论支撑。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总结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
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暴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
a.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居于统治地位;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
理论来源: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空想社会主义。
2、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马克思在科学上的两个伟大发现:a.创立了唯物史观;b.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3、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大贡献列宁:建立垄断资本主义理论;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变化规律。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看作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①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其中:①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起决定作用;②分配、交换、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
包括:①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②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马政经全文重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发展及研究对象选择1.政治经济学不是政治加经济的学说。
P42.马克思批判的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的因素。
关于古典政治经济学有关的人物:威廉配第开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完成。
P63.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凡是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阶级性,但不是都具有科学性,只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P9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P1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5.物质资料的生产的三个简单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重点)劳动对象的两类:自然物(天然存在的:矿藏等),原料(劳动的生产物:棉花等)。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P127.生产力: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8.物质资料的生产环节: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
P13广义的生产关系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9.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劳动工具。
10.社会生产过程的起点: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
11.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生产力。
1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揭示经济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经济规律。
P1613.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4.经济规律的种类: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一个社会形态独有的经济规律。
15.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的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对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的借鉴。
P20答题1.为什么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如何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记住)1)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马政经全文重点资料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发展及研究对象选择1.政治经济学不是政治加经济的学说。
P42.马克思批判的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的因素。
关于古典政治经济学有关的人物:威廉配第开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完成。
P63.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凡是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阶级性,但不是都具有科学性,只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P9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P1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5.物质资料的生产的三个简单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重点)劳动对象的两类:自然物(天然存在的:矿藏等),原料(劳动的生产物:棉花等)。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P127.生产力: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8.物质资料的生产环节: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
P13广义的生产关系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9.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劳动工具。
10.社会生产过程的起点: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
11.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生产力。
1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揭示经济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经济规律。
P1613.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4.经济规律的种类: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一个社会形态独有的经济规律。
15.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的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对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的借鉴。
P20答题1.为什么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如何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记住)1)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马政经考试重点及其解答
1经济学,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P99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在这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于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生产方式两方面)【通过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生产关系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关系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
2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两者对立)商品经济(产生条件):1社会分工的出现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私有者为了维护自设利益,通过经济联系,相互交换产品,并遵守等价交换原则交换劳动产品,以商品形式,经过产品的生产和交换即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形成了商品经济)自然经济:是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模式,是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形态下地基本经济形式。
3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市场经济也被用作资本主义的同义词。
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
市场经济的支持者通常主张,人们所追求的私利其实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
市场经济的局限性市场经济是一个由千千万万的厂商和个人自主参与交易形式,在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复习大纲
一、马哲
1.唯物论
两个核心:物质、意识
两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知识点: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3)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
2.辩证法
两个核心:联系、发展;
三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
◎主要知识点:
(1)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2)事物的质、量、度;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3)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3.认识论
三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
三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
◎主要知识点:
(1)主体、客体及其辩证关系;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4)真理及其客观性;相对性与绝对性;
(5)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6)真理与价值;
4.历史观
两个核心:社会、人
两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规律
◎主要知识点: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生产方式及作用
(3)两大社会规律
(4)社会基本矛盾;
(5)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政经
1.劳动价值论
◎主要知识点:
(1)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
(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3)商品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4)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解
2.剩余价值论
◎主要知识点:
(1)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划分依据:在剩余价值中的不同作用及其意义;3.资本论
◎主要知识点:
(1)资本有机构成;
(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4.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主要知识点:
(1)垄断的形成及本质;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双重作用;
(3)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三、科社
(1)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分析社会理想的基本方法;
(3)“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