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政经第五章常考知识点汇

合集下载

马政经各章复习重点

马政经各章复习重点

马政经各章复习重点各章重点难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1.考生在学习时应重点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及其客观性等问题,以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经济规律等一些基本概念。

并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和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2.难点在于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这里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准确理解生产关系的内涵和层次性;第二,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生产关系;第三,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这就决定了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

另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这里也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正确理解经济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质;第二,要了解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殊性;第三,要了解经济规律的类型。

这两个问题贯穿于以下各章的学习过程中。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1.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商品及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价值量的决定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2.本章的难点是如何理解与把握价值这一核心概念及由这一概念展开的一系列相关内容。

综观本章可以发现,其所有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价值这一概念展开的:第一节分析了价值的本质是什么?价值的量是如何决定和衡量的?而商品价值无论是其质还是其量,都隐藏在商品内部,必须借助于某种外在的东西将其间接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问题,而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货币的产生过程,于是第二节阐述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等内容。

考研政治基础辅导之马哲第五章常考知识点精选

考研政治基础辅导之马哲第五章常考知识点精选

第五章⼈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 1.地理环境和⼈⼝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

社会⽣产实践和⽣产⽅式是⼈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努⼒实现⼈类社会与⾃然界的协调发展 地理环境、⼈⼝和⽣产⽅式是构成社会运动的基本的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总和构成了⼈类社会的物质⽣活条件。

地理环境是指与⼈类社会所处的位置相联系的各种⾃然条件的总和。

地理环境提供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的天然富源,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对社会发展起重要的作⽤。

由于地球上的⾃然资源是有限的,在⼀定的技术条件下,它的开发和利⽤是有限度的;同时地理环境是由各种⾃然条件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形成⼀个复杂的⽣态系统。

当⽣态系统保持适当平衡时,才能有利于⼈类的⽣存和社会的发展;当⽣态平衡受到破坏时,就会造成各种危害,⼈类就要受到⾃然界的惩罚。

合理利⽤⾃然资源、保持⽣态平衡,是当代世界⾯临的重⼤课题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地理环境的优劣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但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也不能说明社会形态的更替。

相反,地理环境的作⽤还要受社会条件,特别是⽣产⽅式的制约。

⼈⼝因素是指从事⽣产和⾃我⽣产的⼈们的总和。

⼈是社会⽣活的主体,⼈⼝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

社会的物质⽣活资料⽣产和⼈⼝⽣产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

为了充分发挥⼈⼝因素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必须对⼈⼝实⾏有计划的调节和控制,提⾼⼈⼝的质量。

⼈⼝⽣产与物质⽣产⼀起构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产本⾝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

⾃然界和⼈⼝只有通过⽣产⽅式才能转化为社会的要素。

⽣产⽅式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法和⽅式,是⽣产⼒和⽣产关系的统⼀。

物质⽣产是⼈类社会存在的⾸要条件,是历史的发源地,⽣产⽅式构成⼈类社会发展的决定⼒量。

第⼀,⽣产⽅式是⼈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这⼀特殊机体的物质担当者;第⼆,⽣产⽅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貌;第三,⽣产⽅式的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考研政治冲刺总结:《马原——政经第五六章》你必须复习的“大题

考研政治冲刺总结:《马原——政经第五六章》你必须复习的“大题

考研政治冲刺总结:《马原——政经第五六章》你必须复习的“大题————————————————————————————————作者:————————————————————————————————日期:2017考研政治冲刺总结:《马原——政经第五、六章》你必须复习的“10大题源点”距离2017考研初试越来越近,终极冲刺复习已经开始,为了帮助大家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更好地复习考研政治中的马原考点,文都教育名师万磊老师为大家梳理了——2017考研政治冲刺总结:《马原——政经第五、六章》你必须复习的“10大题源点”,请各位2017考研的学子能够熟记马原中政经这10大题源点,这在考研战场将是得分考点,具体如下:【注】这10个知识点是政治经济学中“识记性考点”,也是命题高频考点来源,孩纸们要高度重视,有些内容会原题出现!1.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的体现,在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政治上要求形式上的自由民主、正义平等,这些特征与奴隶和封建制国家相比,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坐的一大进步。

但是,这种进步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剥削阶级对人民群众进行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工具的性质,并没有消除人们在政治生活方面实际上的不自由、不平等、不民主、不公正。

资本主义国家只是以一种新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形式取代了以往旧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形式而已。

2.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

资本主义法制是与资本主义民主结合在一起的。

宪法是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度的核心,它所依据的基本原则有:私有制原则,“主权在民”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和人权原则。

资本主义国家政权采取的是分权制衡的组织形式,即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三个权力主体独立行使,形成各主体之间的“制衡”。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是资产阶级制定某种原则和程序,通过竞选产生议会和国家元首的一种政治机制。

考研政治:马原第五章重点知识解答

考研政治:马原第五章重点知识解答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第 1 页 共 1 页 考研政治:马原第五章重点知识解答1.什么是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口决定论、英雄史观、唯物史观和人民群众史观?解答:(1)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思潮,简称“决定论”,即以自然过程的作用来解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而归结于地理环境决定政治体制。

(2)人口决定论:认为人口是决定社会状况和社会变更的根本因素的理论。

如18世纪英国的马尔萨斯曾提出,生活资料的增长永远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并将此看作是造成人类社会失业、饥饿、贫困的根本原因。

(3)英雄史观:英雄史观又称天才史观,是一种绝对夸大个别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宣扬个别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

它或者认为少数帝王将相、英雄伟人具有“天赋才能”,历史的发展由他们的思想和意志所决定,历史由他们所创造;或者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如天命、上帝所安排和支配,而伟大人物则是这种天命、上帝意志的体现者和执行者,代表它们来决定历史和主宰人民群众的命运。

英雄史观否认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诬蔑人民群众不过是消极的、被动的“惰性物质”,只能盲目跟着“英雄”走。

(4)唯物史观:是我们所讲的历史唯物主义。

它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5)人民群众史观:是与英雄史观相对的,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史观属于唯物史观。

2.“传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性力,由于它是消极的,一定要摧毁。

”这种观点为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解答:传统是指以前时代留下的文化。

文化有先进和落后的区分。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旗帜,是推动人类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考研政治--(马政经部分)考点整理

考研政治--(马政经部分)考点整理

考研政治--(马政经部分)考点整理●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自然经济:自给自足,不是为了交换●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分工的存在●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商品经济的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私有制,个体劳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私有制,雇佣劳动●商品及其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劳动产品●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商品的自然属性,有用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决定商品交换价值比例的是商品的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劳动产品,作为商品才具有价值●都有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货币)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决定价格●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对立统一●统一关系●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承担者:价值通过使用价值表现出来,没有合格的使用价值,价值不能得到实现●对立关系●对于同一商品所有者来说,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生产价值●注意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是同时进行的●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注意区分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时间,个人劳动生产率,个人劳动生产时间之间的关系●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需不需要培养和训练技能)●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实现的●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纸币不是货币,纸币是价值符号●职能:●价值尺度——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贮藏手段——退出流通,金属货币●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国际上。

考研政治:马哲章节知识点总结之第五章

考研政治:马哲章节知识点总结之第五章

考研政治:马哲章节知识点总结之第五章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马克思: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写在人类的编年史中的。

2、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3、恩格斯:“随着生产分为农业和手工业这两大主要部门,便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

”4、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5、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6、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7、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8、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9、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它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即,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10、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11、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2、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随着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数量(使用价值量)不变;单位时间生产商品的数量(使用价值量)增加,价值量不变。

13、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

14、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不是商品生产者自觉计算出来的,而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实现的。

15、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16、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考研政治思修考点总结:第五章

考研政治思修考点总结:第五章

考研政治思修考点总结:第五章一、核心理论·社会生活基本上可以分为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三大领域,对应产生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特征有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一正确使用网络工具、二健康进行网络交往、三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四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一指引作用、二预测作用、三评价作用、四强制作用、五教育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互联网及手机移动客户端发展迅猛,对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网络生活中广大考生也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而现实生活中一些网络造谣、诽谤、传播不良信息等行为。

二、高频考点1.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2. 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3.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4.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5.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三、历年题型对这一章的考察,在2011年、2014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单选题型,在2014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多选题型,在2010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材料分析题型。

2010年的材料分析题型考察的内容非常简单,第一问为什么文明出行既是道德的呼唤,也是法律的要求?阐述理由的时候可以先说文明出行的重要性及意义,再阐述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需要法律和道德的双重保障。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5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5章

人均GDP(元) 119 379 1355
6404
②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学史专家安格·麦迪逊的 计算结果,中国的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1952年为5.2%,1978 年为5.0%,1995年这一比重超过11%。这是因为1978-1995年期间 ,中国GDP平均增长率上升为7.49%,而世界GDP平均增长率下降 为2.7%。
材料1
1979-1991年市场化改革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小阶 段:
1979-1984年,是经济调整与改革的起步阶段,计划 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其重点是农村改革,核心是 解散人民公社、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 市改革则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创办了经济特区,对国 企放权让利,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与经济责任制。
34.0 49.3 68.8
84.0
工业生产资料
国家定价
100.0
36.0
12.0
国家指导价%
18.3
7.0
市场调节价%
45.7
81.0
根据《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1992-1993)》资料整理
材料3:
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
年份
1952 1978
GDP(亿元) 679
3624
1988 14928
1998 79553
材料2 ① 改革以来,我国大幅度减少指令性计划
,总体上实行指导性计划。目前,已全部取消 了农业生产领域的指令性计划,工业指令性计 划产品也由1980年的120种减少到目前的12种, 仅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1%。
摘自《了望》1999年第39期
② 三种价格形式在各类商品定价中的比重
年份
1978
1985 1988 199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第五章)一、单选题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为补充B.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 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D.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社会主义社会与私有制社会的本质区别是A.生产关系不同B.生产力发展阶段不同C.共同富裕D.所有制结构不同3. 评价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否优越的标准是A. 是否符合公有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B. 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C. 是否适合上层建筑的要求D.是否适应生产关系的要求4.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实行按劳分配,其直接原因是A.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B.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C. 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D. 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5.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A.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本质B.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C.公有资产的归谁所有D.剩余产品的归谁所有6. 我国占主体地位的经济形式是A.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形式B.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C.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形式D.三资经济7. 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体现A.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利益B.效益优先,兼顾公平C.公平优先,兼顾效率D.公有制的实现程度8.股份合作经济的性质是A. 国有经济的一种形式B. 集体经济的一种形式C. 私有制经济的一种形式D.外资经济的一种形式9.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A. 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B.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C. 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10. 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有A. 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B. 私营企业主的劳动收入C. 存入银行的利息收入D.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按股收入11. 除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有:A.经营收入B.资产收益C.资本收入D.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二、不定项选择题1.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A.合作制B.股份制C.股份合作制D.承包制和租赁制2.下列经济成分中属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组成部分的有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个体经济D.私营经济与外资经济3.我国现阶段存有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分有A.个体经济B.私营经济C.外商独资经济D.集体所有制经济4. 完善我国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必须A.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B.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C.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D.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5.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按劳分配有哪些特点A. 按劳分配是分配的主体,但不是唯一的分配原则B. 按劳分配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C. 按劳分配必须借助商品货币关系来实现D. 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还不能在全社会的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实现6.在我国现阶段,除按劳分配外,还存在按资本、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多种分配方式,这是因为A.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B.企业规模大小不同C.生产要素参与分配D.企业经营效果的不一样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包括A.资本B.劳动力C.管理经验D.技术信息8.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遵循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笔记(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笔记(第五章)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第一节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一、资本的循环能够发生价值增殖的资本是产业资本:包括工业、农业、运输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产业资本在其现实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产业资本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1)购买阶段。

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用公式可表示为:G—W(A、Pm);资本并没有数量上的变化,但发生了形态上的变化。

(2)生产阶段。

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用公式可表示为:W(A、Pm)…P…W′;资本不仅发生了形态上的变化,而且资本在数量上实现了价值增殖。

(3)销售阶段。

是剩余价值实现的阶段;用公式可表示为:W′—G′;资本只发生了形态的变化,在数量上并无变化。

2、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具有不同的职能,起着不同的作用。

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包含着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商品;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销售,使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得到实现。

1、产业资本的循环W(A、Pm)…P…W′—G′资本的循环过程是流通和生产的统一。

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包含了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

剩余价值只有在资本的连续循环运动过程中才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二、资本的周转1、资本周转和资本周转速度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就是资本周转。

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资本的周转时间是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

资本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资本价值所经历的周转次数。

n=U/u资本的周转速度与资本的周转时间成反比,资本的周转速度与资本的周转次数成正比。

2、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影响资本周转速度有两个因素: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

考研政治强化阶段马政经知识点详解之第五章

考研政治强化阶段马政经知识点详解之第五章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第二,在分配关系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一特征是公有制的经济制度规定和市场经济的体制规定在分配中的综合体现。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二、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一、企业的性质和组织形式企业是在内部分工协作基础上,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生产经营单位,是具有独立财产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企业是直接从事生产、流通、提供各种服务的经济细胞,为社会提供大量的物质产品和劳务,是保证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

其次,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技术进步主导力量,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高度社会化的分工和专业化生产,都是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来实现的。

再次,企业是劳动者从事生产劳动并得到收入分配的基本单位,社会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也是通过企业来发生的。

最后,一个国家的经济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是否具有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

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是通过一定的财产制度组织起来的。

企业财产的组织制度也就是企业资本组织形式。

从法律角度对企业资本组织形式进行界定,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

个人业主制企业是指单个人出资经营的企业,也称个人企业或独资企业。

这种企业在法律上是自然人企业,企业的财产责任也就是出资者个人的财产责任,个人要以自己的全部财产承担责任,即无限责任。

个人业主制企业的优点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结合在一起;企业的设立、关闭手续简单,经营灵活,决策的效率较高;生产经营的利润独享,从这种企业财产的单一性来看,其动力比较充分。

但这种企业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企业自身没有独立的生命力,即企业是与出资者个人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企业本身还不是一个法人实体;由于企业要承担无限责任,风险较大,一旦企业经营失败,出资者就可能倾家荡产,并且个人财产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企业的信誉程度较低;企业的规模较小,综合实力较弱,不利于技术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

考研政治毛概第五章常考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毛概第五章常考知识点汇总

第五章社会主义若⼲重⼤理论问题的探索成果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个长期的历史进程。

在新民主主义⾰命时期,以⽑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条有中国特⾊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命发展道路,创⽴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引党和⼈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胜利。

在⼤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刚刚开始的时候,⽑泽东⼜向全党提出了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第⼆次结合的伟⼤任务,领导全党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泽东率领全党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

1956年和1957年上半年,⽑泽东发表的《论⼗⼤关系》、《关于正确处理⼈民内部⽭盾的问题》以及中共⼋⼤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对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意义。

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泽东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正确与错误两个发展趋向。

2.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盾和党的中⼼⼯作 中共⼋⼤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建⽴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盾和党的中⼼任务,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建⽴起来;我们还必须为解放台湾、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剥削制度和继续肃清*残余势⼒⽽⽃争,但是国内的主要⽭盾已经是建⽴先进的⼯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盾,已经是⼈民对于经济⽂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化不能满⾜⼈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盾;党和全国⼈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量发展社会⽣产⼒,实现国家⼯业化,逐步满⾜⼈民⽇益增长的物质和⽂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争,还要加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产⼒。

3.调动国内外⼀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家 ⽑泽东最早在1954年9⽉的⼀届⼈⼤⼀次会议上就提出了调动国内外⼀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思想。

考研政治马政经讲义之第五章

考研政治马政经讲义之第五章

第五章社会主义⽣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实⾏这⼀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产关系的基础和本质特征;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的发展不平衡和多样性,决定⽣产关系的多样性; ③⾮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确⽴是坚持贯彻“三个有利于”⽣产⼒标准的结果。

2、如何坚持和完善这⼀制度:“两个毫不动摇,⼀个不能”。

⼆、社会主义公有制 1、公有制在内容上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也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成份。

2、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属于经济体制的范畴,可以多样化并积极探索。

要积极推⾏股份制,把股份制作为现阶段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3、公有制为主体是指: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 ③以上两条是就全国范围⽽⾔的,不要求每个部门⼀切照搬。

4、国有经济的主导作⽤,应当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发展全局的控制⼒上。

为此,要求对国有经济进⾏战略布局的⼤调整。

要适当收缩战线“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在国企改⾰中实⾏“抓⼤放⼩”的⽅针。

三、⾮公有制经济 1、我国现阶段的⾮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2、⾮公有制经济的性质: ①共同点是都是⾮公有制的,都是私有制的; ②区别点在于:个体经济属于⼩私有制,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属于资本主义私有制。

3、⾮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 从必要补充到被承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提法的变更依据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四、初级阶段的个⼈收⼊分配制度 1、实⾏这⼀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①⽣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这是由初级阶段的⽣产关系即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下企业经营⽅式和个⼈收⼊来源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式的多样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①是主要的但⼜不是的分配⽅式; ②采取商品货币的形式; ③在每个企业、单位内部进⾏分配; ④按照实现的价值来分配; 五、⽣产要素参与价值和收⼊的分配 1、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要的分配原则; 2、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产要素都在创造价值,劳动价值论(技术,知识,管理都属于) 3、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所遵循的规律不同。

考研政治理论五门课考试背诵版十

考研政治理论五门课考试背诵版十
②马克思根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将资 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生产资料是不变资本,劳动力这部分资本是 可变资本。
③马克思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第一,进一步揭露只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才是创造剩余价值的源泉。
第二,这为研究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②工人的整个劳动时间叫做工作日,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叫做
必要劳动时间,工人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叫做剩余劳动时间。
③剩余价值的本质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 以上的这部分价值。剩余价值的来源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3、资本
①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
1、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是劳动者劳动的能力,是潜藏在于人身体中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 动力成为商品基本条件是:①劳动者有人身自由,拥有对劳动力的所有权, 它只是将劳动力的使用权在一定时期内出卖给资本家。②劳动者既无生产资 料,又无消费资料。
2、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①劳动力的价值是由劳动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劳动力的生产 和再生产,就是维持劳动力生存的过程,因此劳动力的价值包括:
第一,劳动者本人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于劳动力的再生产。
第二,劳动者繁衍后代(家属)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第三,劳动者所需要的教育和训练费用,这是指工人为了掌握一定的文化 知识和生产技能所支出的费用。
第四,劳动力的价值还包括社会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②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大于劳 动力本身的价值,其差额就是剩余价值。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经原理章节分析(5)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经原理章节分析(5)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经原理章节分析
(5)
大家还一定要多做梳理,查漏补缺,放眼全局,把复习过以及没复习到的地方梳理一遍,下面传媒研考小编整理了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本章阐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表现。

全章共分为三节。

其中第一节“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阐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和实现目标,通过对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和基本特征的分析,首先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总体状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第三节“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则分别从所有制和分配制度两个方面具体阐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现阶段的特征和表现。

复习本章,关键要学会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来认识和解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方面的一系列特征。

比如为什么要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等。

以上是传媒研考为考生整理的考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传媒研考小编预祝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马政经第五章常考知识点汇

第五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实行按劳分配。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实现目标。

共同富裕是一个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是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的。

在我国现阶段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并允许、鼓励一部分地区、企业和个人,依靠勤奋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提倡先富帮助、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和建立的客观依据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改革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与过渡时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根本不同,区别在于公有制经济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中是否占据主体地位。

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是:(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2)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是多层次,不平衡的,要求有多种所有制经济与之相适应。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公有制经济的涵义和多种实现形式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公有制可以采取独资企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股份公司等形式。

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

第二,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

第三,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第四,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基础,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4.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对待非公有制经济,从过去的"有益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的提法,是改革实践的总结,是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上质的飞跃。

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同的经济成分在市场关系中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它们作为市场的主体,在竞争中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体现,而且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收入分配结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特点是:第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主体,而不是社会惟一的分配原则。

第二,还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第三,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

第四,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3.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等。

生产要素所有者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取得相应的收入,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有效利用,作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

4.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必须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既要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也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还要增加职工收,改革和规范公务员工资制度,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使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趋向合理,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之间关系。

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提高效率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才有可能实现分配的公平;另一方面,公平又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只有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潜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