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优秀教案
苏轼词两首优秀教案
苏轼词两首教学目标: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4、反复诵读,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背诵、默写全词并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
2、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让我们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二、词牌:“念奴娇”,词牌名,又叫词调名。
相传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一个著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悦耳,于是取为调名。
这首词又名为《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等,这是取苏轼这首词中的句子为调名。
“赤壁怀古”是题目,是词要咏怀的内容。
这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怀着抑郁的心情游览黄冈城西的“赤壁矶”后所作。
一般认为三国赤壁鏖战的古战场在现在湖北蒲圻。
三、旷达的苏轼:仕途坎坷:“乌台诗案”/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思想复杂:外儒内道——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超脱出世;佛家的四大皆空。
地——四川眉山字——子瞻号——东坡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成就——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开创了词的豪迈之风。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苏轼与父苏洵。
弟苏辙合称“三苏”。
旷世奇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四、朗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优秀教案
苏轼词两首教案目标: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4、反复诵读,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重点难点1、背诵、默写全词并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
2、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
教案方法: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案过程: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让我们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二、词牌:“念奴娇”,词牌名,又叫词调名。
相传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一个著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悦耳,于是取为调名。
这首词又名为《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等,这是取苏轼这首词中的句子为调名。
“赤壁怀古”是题目,是词要咏怀的内容。
这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怀着抑郁的心情游览黄冈城西的“赤壁矶”后所作。
一般认为三国赤壁鏖战的古战场在现在湖北蒲圻。
三、旷达的苏轼:仕途坎坷:“乌台诗案”/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思想复杂:外儒内道——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超脱出世;佛家的四大皆空。
地——四川眉山字——子瞻号——东坡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成就——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开创了词的豪迈之风。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苏轼与父苏洵。
弟苏辙合称“三苏”。
旷世奇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蔡襄、黄庭坚、M芾并称“宋四家”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四、朗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精选7篇)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精选7篇)《苏轼词》教学设计 1一、知识教育目标1、继续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2、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三、德育渗透目标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
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是本课书的重点和难点。
一、知识储备1、词牌常识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妓,调因此而得名。
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
后人还用《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词。
2、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市、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3、背景介绍苏轼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
1079年,他突遭逮捕,审讯,这是著名文字狱“乌台诗案”,他最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总之,苏轼贬黄州,是因为遭人暗算,不知不觉转入政治漩涡,而不是什么因写诗攻击新法。
他这次受打击,心情是复杂的,所以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抒发自己的抱负。
苏轼出狱后被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
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们谈论,或浏览风景。
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
苏轼游赤鼻矶,据前后《赤壁赋》所记,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一年里。
《苏轼词两首》优秀教案
苏轼词两首教案目标: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4、反复诵读,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重点难点1、背诵、默写全词并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
2、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
教案方法: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案过程: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让我们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二、词牌:“念奴娇”,词牌名,又叫词调名。
相传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一个著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悦耳,于是取为调名。
这首词又名为《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等,这是取苏轼这首词中的句子为调名。
“赤壁怀古”是题目,是词要咏怀的内容。
这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怀着抑郁的心情游览黄冈城西的“赤壁矶”后所作。
一般认为三国赤壁鏖战的古战场在现在湖北蒲圻。
三、旷达的苏轼:仕途坎坷:“乌台诗案”/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思想复杂:外儒内道——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超脱出世;佛家的四大皆空。
地——四川眉山字——子瞻号——东坡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成就——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开创了词的豪迈之风。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苏轼与父苏洵。
弟苏辙合称“三苏”。
旷世奇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蔡襄、黄庭坚、M芾并称“宋四家”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四、朗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词两首优秀教案
苏轼词两首教案目标: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4、反复诵读,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重点难点1、背诵、默写全词并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
2、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
教案方法: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案过程: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让我们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二、词牌:“念奴娇”,词牌名,又叫词调名。
相传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一个着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悦耳,于是取为调名。
这首词又名为《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等,这是取苏轼这首词中的句子为调名。
“赤壁怀古”是题目,是词要咏怀的内容。
这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怀着抑郁的心情游览黄冈城西的“赤壁矶”后所作。
一般认为三国赤壁鏖战的古战场在现在湖北蒲圻。
三、旷达的苏轼:仕途坎坷:“乌台诗案”/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思想复杂:外儒内道——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超脱出世;佛家的四大皆空。
地——四川眉山字——子瞻号——东坡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成就——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开创了词的豪迈之风。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苏轼与父苏洵。
弟苏辙合称“三苏”。
旷世奇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蔡襄、黄庭坚、M芾并称“宋四家”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四、朗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词两首教案
苏轼词两首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学生能够分析苏轼词的特点及其情感表达;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苏轼词中的豪放与豁达,培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苏轼词的特点;2. 对比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教学难点:1. 苏轼词中情感的表达;2. 理解苏轼词中的豪放与豁达。
第一章:苏轼简介教学内容: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教学步骤:1. 教师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事迹;2. 学生了解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掌握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第二章:《江城子·密州出猎》解析教学内容: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词意、词牌及词中的情感表达。
教学步骤: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江城子·密州出猎》;2. 学生分析词牌的特点;3.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词中的豪放情感。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词意,感受豪放情感。
第三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解析教学内容: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意、词牌及词中的情感表达。
教学步骤: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 学生分析词牌的特点;3.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词中的豁达情感。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意,感受豁达情感。
第四章:对比阅读教学内容:对比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两首词的情感表达;2. 学生讨论两首词的异同;3. 教师总结苏轼词的特点。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分析苏轼词的特点及其情感表达。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内容:总结苏轼词两首的学习,进行拓展阅读。
《苏轼词两首》教案
《苏轼词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苏轼生平及其词作背景。
2.领悟《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情感表达。
3.掌握词的格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4.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苏轼词作的背景及情感表达。
2.词的格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3.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苏轼词作的情感内涵。
2.词的格律特点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1)介绍苏轼生平,让学生了解其文学地位和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苏轼的词作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讲解《江城子·密州出猎》(1)分析词的背景,了解苏轼创作此词的缘由。
(2)逐句讲解词的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词人的情感。
3.讲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分析词的背景,了解苏轼创作此词的缘由。
(2)逐句讲解词的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词人的情感。
4.课堂讨论(1)让学生对比两首词的情感表达,讨论其异同。
(2)引导学生探讨苏轼词作的艺术特色。
5.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6.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两首词。
(2)分析两首词的格律特点和修辞手法,写成短文。
(3)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苏轼词作,进行鉴赏分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苏轼的两首词作,使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词作背景,领悟词的情感表达,掌握词的格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1.导入(1)介绍苏轼生平,让学生了解其文学地位和成就。
例如,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有“文坛领袖”之称。
他的词作以豪放派为代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引导学生关注苏轼的词作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苏轼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善于运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富有创意。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和要求:一、了解豪放派宋词的风格特点,明确苏轼确立了豪放派的风格,辛弃疾是集大成者。
二、了解两首词的艺术特色;学习作为豪放词派杰作的两首词在词风上的特点;三、学习怀古诗把写景、咏史、抒情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的写法。
四、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2、难点:体会豪放派的写作风格教学方式:多媒体示范法+精讲法+讨论法教具:电脑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入1、通过《赤壁赋》(已经学过)引入:同样在黄州赤壁,同样于壬戌七月,同样写失意情怀,苏轼用另一种体裁——词,写了另一篇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出示幻灯片1:赤壁的国画出示幻灯片2:《赤壁赋》文字2、介绍苏轼及创作背景出示幻灯片3:苏轼(1036一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上,眉州眉山人。
作品有《东坡乐府》、《东坡七集》,著名散文有《前赤壁赋》、《石钟山记》等。
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
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
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
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苏轼词两首》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苏轼词两首》优秀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苏轼的词。
2. 理解两首词的背景,词语的含义,翻译和解析词中的意象和表达。
3. 分析苏轼的词风特点,理解其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1. 朗读和背诵两首苏轼的词。
2. 理解和翻译两首词中的重点词语和意象。
3. 分析苏轼的词风特点。
教学难点:1. 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翻译。
2. 苏轼的词风特点的分析。
二、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示范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其中包括两首苏轼词的文本、注释、翻译和解析。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苏轼的生平介绍、词的发展历程等。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活动材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介绍苏轼的生平背景,引起学生对苏轼词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苏轼的词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看法。
二、学习第一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词,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 解读词中的重点词语和意象,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3. 教师示范翻译和解析词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
三、学习第二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词,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 解读词中的重点词语和意象,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3. 教师示范翻译和解析词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第一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词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讨论和交流。
二、分析苏轼的词风特点(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首词的共同特点,如用词、意象、情感表达等。
苏轼词两首优秀教案
古迹赤壁
(古战场)
(景-壮丽)仰慕英雄
古人周瑜
英雄
年轻有为
风流倜傥
渴望建功立业
年岁已老,
壮志未酬
借古抒怀
2、在寫赤壁景觀の詞句中,你認為“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好在哪里?哪些字寫得傳神?試分析。
參考:這一句正面寫赤壁景色,有氣勢奪人、驚心駭目之效。
先寫江岸石壁,“亂”寫出險怪,“穿”寫出石壁之高聳。
再寫江面波濤,“驚”寫出江面波濤之洶湧,“拍”描繪出水石相搏之激烈。
“卷”句寫出浪花四濺、狂瀾
自然风雨(穿林打叶)“莫听”
“何妨”
“吟啸”
“徐行”
沉着、
镇定
人生风雨晴
“谁怕”
“任平生”
泰然处之、无所
畏惧、潇洒从容
“回首”“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心中
无晴雨
宠辱偕忘
超然物外
人生
态度
旷达
洒脱
乐观
(參考:在《定風波》中作者寫了在一次出遊途中遇到陣雨の經過。
在突如其來の風雨中,作者沒有雨具,卻依舊手持竹杖,腳穿芒鞋,吟詠長嘯著從從容容地緩步行走。
他把風雨看得很平常,覺得風雨交加の天氣和晴朗の天氣並沒有什麼差別。
作者實際上是以自然風雨來隱喻人生風雨,表明自己對於各種政治打擊和迫害已遇變不驚,見怪不怪了!作者正是通過這一件生活小事表達了自己那種曠達、灑脫の人生態度。
)
2、(小結)詞中塑造了一個怎樣の抒情主人公形象?。
《苏轼词两首》教案
《苏轼词两首》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首词;(2)理解两首词的作者苏轼及其创作背景;(3)分析两首词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词的意境和情感;(2)学会欣赏古代诗词的美,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词的优美语言和深刻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词的字词释义和句意理解;2. 苏轼词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词中某些生僻字词的释义和句意理解;2. 苏轼词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3.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词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苏轼的生平介绍、两首词的原文、注释、译文以及相关图片等;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2)引导学生关注苏轼词的特点和风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词,感受词的韵律和意境;(2)学生自主翻译和理解词中的字词句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2)详细讲解两首词的创作背景、意境、情感以及艺术特色等。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堂学习,谈谈自己对苏轼词的认识和感悟;(2)选取两首词中的佳句进行赏析,阐述其美感所在。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苏轼词的艺术价值和人生哲理;(2)推荐课后阅读,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苏轼词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苏轼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苏轼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苏轼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苏轼及其代表作品《江城子》、《东篱乐府》的背景、词牌及作品特点。
掌握阅读这两首词的技巧和方法,把握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2. 能力目标能够体会和感悟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和哲理。
通过分析词牌的音韵特色、押韵格式和句式结构,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在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发现美和美感,培养审美情趣。
领悟“爱国主义”的真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苏轼及其代表作品《江城子》、《东篱乐府》的背景、传世与名气、词牌及作品特点等。
三、教学过程1. 教师讲述+学生听写导入环节,通过PPT介绍苏轼及其代表作品《江城子》、《东篱乐府》的背景、传世与名气,为学生快速进入课堂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合作阅读+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分小组阅读《江城子》、《东篱乐府》两首词。
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交流组内思考结果。
3. 个别讲解+角色扮演抽取几个学生,分别扮演苏轼、己亥岁、黄州、横塘等不同角色,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形式下,更加透彻地理解和感悟这两首词。
4. 教师点拨+学生主动分享教师点拨学生的阅读、表达方法和技巧,强调学生应该多读、多感、多思。
在学生分享环节中,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对同伴的解读提出疑问或不同看法。
5. 创作模拟+学生写作以课文为蓝本,对比分析《江城子》、《东篱乐府》的词牌、押韵及语言风格等特点,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仿写。
6. 评价汇报+学生检讨评价汇报环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赏析。
最后,让学生在反思和自我评价环节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尝试改进和进步。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在听写环节中是否能熟练掌握苏轼及其代表作品《江城子》、《东篱乐府》的背景、传世与名气、词牌及作品特点等。
苏轼词两首优秀教案
下阕:
小乔初嫁_______年青得意
雄姿英发_______人才出众羽扇纶巾_______风流潇洒
谈笑间_______自信乐观樯橹灰飞烟灭_______从容破敌儒将周瑜
所
忆
所叹:多愁善感、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5、下片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用意?我们能体会到词人怎样的情怀?
仰慕英雄怀古伤己
周瑜:
年龄:34
生活:幸福美满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对比当中苏轼:年龄:47生活:屡遭不幸外表:早生华发职位:团练副使际遇:功业未就
哀叹自我
7、题目为“赤壁怀古”,怀古包括哪些
内容,“怀古”的目的是什么?
古迹赤壁(古战场)
(景-壮丽)
仰慕英雄古人周瑜英雄
年轻有为
风流倜傥渴望建功立业年岁已老,壮志未酬
借古抒怀
风流人物
英雄豪杰怀古咏史壮志未酬抒情描壮观之景怀英豪之人
抒未酬之豪情
气势磅礴
雄奇壮阔
写景
自然风雨(穿林打叶)“莫听”
“何妨”
“吟啸”
“徐行”
超然物外
泰然自若
潇洒安闲
人生风雨晴
“谁怕”
“任平生”
搏击风雨、笑傲人
生、泰然处之、无
所畏惧、潇洒从容
“回首”-“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心中
无晴雨
宠辱偕忘
超然物外
人生态度
旷达洒脱乐观。
高二下册语文《苏轼词两首》优秀教案
高二下册语文《苏轼词两首》优秀教案高二下册语文《苏轼词两首》优秀教案【高二下册语文《苏轼词两首》优秀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两首词的艺术特色;学习作为豪放词派杰作的两首词在词风上的特点。
2、学习怀古诗把写景、咏史、抒情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的写法。
3、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作品思想内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情怀。
2、体会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课时预设】二课时【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达的思想领袖人物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
2、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引导学生体例词作中的“画面美”,品味词作豪迈、雄浑、壮阔的意境美。
【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作者及其作品: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嘉佑二年。
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
因与当权派政见不和,屡被贬官,甚至在1079年被人告发作诗讽刺新法而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
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爽,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对后代很有影响。
书擅长行、楷,既取法前人,又自创新意,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可以说,他的诗、词、文所表现的豪放气概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
本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是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所作。
被贬斥到黄州任团练副使的苏轼,身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郁郁于心,观景顿生种种联想。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
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苏轼【名句回味】写两句 (看谁积累的名句多,4分钟)(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长淮忽过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4)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5)崇德而定势,行又而忘利,修修而忘名(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7)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8)大勇若怯,大智若愚(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0)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11)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1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1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1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15)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恼2、写出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自读并识记,2分钟)故垒(lěi) 羽扇纶巾(guān) 樯橹(qiáng lǔ)早生华发(huā fà) 雄姿英发(fā) 还酹江月(huán lèi)3、解题:(结合注释完成填空,2分钟)《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这首词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有伤感的情绪,但从他笔下的景和人物形象中可以看出更多的是旷达、豪迈的情怀。
作业:
背诵默写全词。
第二课时
3、回首人生的风风雨雨,苏轼悟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真谛,他决心从此“归去”,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态度去抵抗纷扰的世界。你怎么看待苏轼的这种人生思想?面对人生的风雨,你会怎么做?(开放性回答,教师适当点评)
小结:
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人生再多的风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
2、(小结)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参考:
沉着: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
豪迈: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
随意而安: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不如听其自然。
通达:也无风雨也无晴。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又何足挂齿?利害ຫໍສະໝຸດ 失可以一并泯灭(有几分禅意了)……
引导学生讨论以下几个子问题:
(1)途中遇雨,“同行皆狼狈”,而作者的反应怎样?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态?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从这一心中事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3)作者虽然不在意风雨,但雨过天晴后,本应欣喜,但作者反应如何?由此可以看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
(参考:在《定风波》中作者写了在一次出游途中遇到阵雨的经过。在突如其来的风雨中,作者没有雨具,却依旧手持竹杖,脚穿芒鞋,吟咏长啸着从从容容地缓步行走。他把风雨看得很平常,觉得风雨交加的天气和晴朗的天气并没有什么差别。作者实际上是以自然风雨来隐喻人生风雨,表明自己对于各种政治打击和迫害已遇变不惊,见怪不怪了!作者正是通过这一件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那种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课题:苏轼词两首
教学目标: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4、反复诵读,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背诵、默写全词并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
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词。
2、课外拓展阅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3、课外预习《辛弃疾词两首》,完成导学案各学习目标。
A.以美人衬托英雄。
B.着力表现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的儒将风采。
(3)“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绘周瑜什么形象?
指挥若定足智多谋】
2、在写赤壁景观的词句中,你认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好在哪里?哪些字写得传神?试分析。
参考:这一句正面写赤壁景色,有气势夺人、惊心骇目之效。先写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石壁之高耸。再写江面波涛,“惊”写出江面波涛之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之激烈。“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千堆雪”句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声绘色,蔚为壮观。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作者借此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雄姿英发的豪杰们,寄寓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2)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自主学习: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先听录音,后自读。)
2、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明确:上片写冒雨徐行时的心境。
下片写雨后天晴后的景色和感受。
合作探究:
三、分析鉴赏。
1、在该词中,苏轼通过途中遇雨这种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态度?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提示:以小见大,这是一种写作手法。解答此题,应着重理解词人由生活小事阐发的人生哲理,并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对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检查预习:(学生课前预习,要求落实导学案上的有关目标。)
自主学习: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先听录音,后自读。)
2、体会作者在词中的所见,所想,所忆。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明确:上片状写赤壁之景,下片抒写人生感慨。
合作探究:
四、分析鉴赏。
补充:“赤壁怀古”——怀古诗。(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1、题目为“赤壁怀古”,怀古包括哪些内容,“怀古”的目的是什么?
【分析鉴赏时可适时提出一些子问题,比如: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写景上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把江山、历史、人物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意境阔大、气势雄浑。表达了词人对往昔英雄的无限怀念。
(2)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定风波》
一.文本导入:
站在讲台上,我突然就想到一句话:人生就是一堂课的工夫;加一个字,人生就是上一堂课的工夫。类推一下:人生就是一场雨的工夫,人生就是躲(淋)一场雨的工夫。一场雨,躲一场雨。你更喜欢哪一种说法?为什么?
前者寓意:偶然;短暂;不幸;客观存在;……后者多了层如何面对的意思,有了动词,主观意愿,行动过程,生命痕迹,……苏轼会怎么看?我们一起来看《定风波》。
2、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文本导入:
俞文豹《吹剑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苏轼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这个故事中的“大江东去”正是出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这首千古传颂的词,去领略苏学士的人格魅力。
3、作者在最后发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叹。对作者的这种情绪,你是如何评价的?
(提示:这是一道开放性探究题目,可结合时代背景,辩证地去评价,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1)理解,但不赞成。这一句现出作者消极悲观的情绪,这是作者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的反映。在封建社会里一旦人们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就会悲观失意。而人越是身处逆境,越是要顽强直面逆境。逆境是人生最好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