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说明教育学中学部分(考纲)
2024教育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2024教育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2024教育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具备初步的教育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考试内容
1、教育学概述: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发展历程等。
2、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价值、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
3、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等。
4、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制定与实施等。
5、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概念、类型、特点等。
6、课程与教学:课程设计、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等。
7、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德育理论、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等。
8、教师与学生:教师的职业素养、学生的心理特征等。
9、教育评价与教育改革:教育评价的概念、方法,教育改革的意义、趋势等。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80分钟。
3、试卷结构:试卷满分100分,其中客观题占30分,主观题占70分。
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主观题包括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等。
4、考试难度:难度适中,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查。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以下是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
一、考试大纲
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教育的定义、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等。
2.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包括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价值、教育的社会背景等。
3. 教育与人的关系:包括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人的发展的阶段性、人的心理发展等。
4.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包括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制定原则、培养目标的含义和特点等。
5. 教育制度:包括教育制度的概念、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等。
6. 教育实践:包括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等。
7. 教师与学生:包括教师的角色和素质、学生的角色和权利等。
8. 教育研究方法:包括教育研究的概念、教育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等。
二、重点整理
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这是教育学的基础,需要深入理解并掌握。
2.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需要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以及教育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3. 教育与人的关系:需要理解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的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4.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这是制定教育政策和实践的重要依据,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
5. 教育制度:需要理解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
6. 教育实践:这是教育学的重要内容,需要掌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7. 教师与学生:需要理解教师的角色和素质,以及学生的权利和角色。
8. 教育研究方法:这是进行教育研究的重要工具,需要掌握教育研究的概念和方法。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说明教育学中学部分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说明(中学)《教育基础知识》Ⅰ.考试性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
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的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三个主要部分。
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者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教育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识记1、“教育”的概念,----------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2、教育的基本要素。
(二)理解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2、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3、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中西方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与意义。
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三)运用1、能够辩析“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能够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教育目的与功能(一)识记1、教育目的概念。
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
3、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学校培养目标。
4、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5、教育功能及其类型,不同的教育功能观。
(二)理解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宗旨变革。
2、新中国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
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4、教育功能的演变----------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三)运用1、能够根据自己对当前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面临问题的认识,就当前应该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哪些关键素质提出自己的见解2、能够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和功能的类型。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和目标《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针对教育行业相关岗位的招聘和选拔而设立的一门考试科目。
其目的在于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估考生对教育领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重点考查考生对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旨在选拔具备扎实教育理论基础和良好教育素养的人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考试内容(一)教育学1、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和发展历程。
(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主要教育学派别的观点和代表人物。
2、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人口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2)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3、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如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等。
4、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内涵、层次结构和确立依据。
(2)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
5、教育制度(1)教育制度的概念、类型和发展趋势。
(2)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6、课程(1)课程的概念、类型和主要课程理论流派。
(2)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7、教学(1)教学的概念、任务和意义。
(2)教学过程的本质、规律和基本环节。
(3)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4)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8、德育(1)德育的概念、任务和内容。
(2)德育过程的规律和原则。
(3)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9、班主任工作(1)班主任的角色、职责和工作内容。
(2)班集体的建设和管理。
(二)心理学1、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2)心理的实质和主要流派。
2、认知过程(1)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过程的概念、特点和规律。
(2)认知发展理论和认知风格。
3、情绪情感与意志(1)情绪情感的概念、分类、表现和调节。
(2)意志的概念、特征、品质和培养。
2023年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是针对希望成为中学教师的考生所设计的。
2023年下半年考试大纲通常涵盖以下几个主要领域:
1. 教育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基础、教育法规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等内容。
2. 教学知识与能力:涉及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方法、学习评价、学生心理辅导、班级管理以及教育研究方法等。
3.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针对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活动。
4. 教师职业道德:强调教师的职业操守、教育伦理和社会责任。
5. 教育政策法规:包括国家教育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教师资格相关的规定。
6. 教育情境模拟:可能包含案例分析、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情景模拟等,考察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考试形式一般包括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等。
通过这一考试,考生将证明自己具备从事中学教育教学工作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考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可能会根据最新的教育政策和教学理念进行更新,所以考生需要关注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最新考试大纲。
教育基础考试大纲
教育基础考试大纲一、引言教育基础考试是为了评估考生在教育基础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对于教育从业者而言,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教育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教育基础考试的大纲内容,旨在帮助考生准备和应对考试。
二、考试科目教育基础考试涵盖以下科目:1. 教育学基础2. 心理学原理3. 教育法律法规4. 教育经济与管理5. 教育信息技术三、教育学基础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a. 教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主要教育学理论的介绍,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等2. 学习与发展心理学a. 学习理论与教学方法b. 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c. 教育心理学与学生个体差异的识别与教育3. 教育测量与评估a. 教育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b. 教育评价的种类和原则四、心理学原理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a.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主要心理学理论的介绍,如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2. 学习理论与认知心理学a. 学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b. 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的影响和应用3. 发展心理学a. 儿童与青少年期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b. 成人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内容4. 个体差异心理学a. 个体差异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b. 学习障碍和特殊教育需求的评估与干预五、教育法律法规1.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a. 教育法律法规的定义和作用b. 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和层级关系2. 基本法律法规a. 宪法和民法对教育的法律规定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概述3. 学校管理与法律a. 学校管理中的法律责任与义务b. 学校纪律与维权问题六、教育经济与管理1. 教育经济学基本概念a. 教育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b. 教育经济学的主要原理和方法论2. 教育资源与投入a. 教育资源的种类和来源b. 教育资源的配置与管理3. 教育管理理论a. 校长领导和学校管理模式b. 教育管理中的团队建设与决策制定4. 教育质量评估与改进a. 教育质量评估的概念和原则b. 教育质量改进的方法与实践七、教育信息技术1. 教育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a. 教育信息技术的定义和重要性b. 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2. 教育软件与硬件a. 教育软件的种类和功能b. 教育硬件的选择和配置3. 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a. 网络教育的优势和发展趋势b. 远程教育的模式和实施八、总结教育基础考试大纲涵盖了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原理、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经济与管理以及教育信息技术等重要内容。
现代教育学基础-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中学部分)一、考试目标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
3.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4.理解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5.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具有设计一般课外活动的能力。
6.掌握教师心理,促进教师成长。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二)中学课程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教育基础知识考试大纲教学提纲
附件4教育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与心理学基础考试大纲中学阶段一、教育学基础考查要求: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教育科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的理解、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
考查内容包括:教育学与教育:教育学发展阶段特点及其标志;各阶段代表人物与代表作;教育学研究方法;教育的起源;教育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教育的本质及其属性。
学生与教师:学生观;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教师职业的任务;教师劳动的特点;合格教师的职业素质;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反思及方法;师生关系的涵义及功能;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教育与人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人的发展含义及其内容;人发展的规律;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与作用。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概念;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几种不同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我国教育目的确定的理论依据。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特点;学制概念;影响学制建立的因素;现代学制的类型;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历史;义务教育的含义及其特征;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课程基本理论:课程的概念及分类;课程理论流派;影响课程发展的因素;课程类型;课程目标的含义;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课程目标制定的基本要求;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课程的教学策略。
中学教学:教学过程的概念及本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各个教学原则含义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班级授课制含义及其优缺点;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常用教学方法;一堂好课标准;教学目标的设计;组织教学过程;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测量与教学评价的含义及意义;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教学评价的分类;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题;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考试是对教育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旨在评估其对教育理论、教育法规、教育管理等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以下将从四个方面对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育理论基础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过程等。
2. 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手段,考生需要了解不同的教育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
3. 小组教育与个别教育小组教育和个别教育是教育中常用的两种教学方式,考生需要了解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
二、教育法规与政策1. 国家教育政策与法规考生需要了解我国的教育法规和政策,包括《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了解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2. 学校管理制度与规定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有一系列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规定,考生需要了解学校的组织结构、管理流程等内容。
三、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考生需要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
2. 教育信息化的相关知识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技术的一部分,考生需要了解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发展现状和在教育中的应用。
3. 教育软件与教育硬件的选择与应用教育软件和教育硬件是教育信息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考生需要了解不同的教育软件和教育硬件,并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与应用。
四、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管理1.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教育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和教育成果的评估与反馈,考生需要了解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定量评价、定性评价等,并能灵活运用。
2. 教育质量管理的要点与策略教育质量管理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考生需要了解教育质量管理的要点和策略,如完善教师管理、加强学校内部评估等。
教育基础考试大纲
教育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概述教育基础考试是对教师教育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旨在评估考生的专业素养和发展潜力。
本考试大纲规定了考试的内容及要求,供考生备考参考。
考试采用笔试形式,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等。
二、考试科目1.教育理论与教育心理学2.教育法律与伦理3.教育经济与管理4.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三、教育理论与教育心理学1.教育思想史1.1 教育思想的起源与发展1.2 主要教育思想家及其观点2.教育学理论2.1 教育学的概念与特点2.2 主要教育学派及其观点3.教育心理学3.1 学习理论3.2 发展心理学3.3 教育评价与测量四、教育法律与伦理1.教育法律法规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2《教师法》1.3 《学校章程》等2.教育伦理与职业道德2.1 教育伦理基本概念与原则2.2 师德师风建设与教育实践五、教育经济与管理1.教育经济学基本概念1.1 教育经济与社会发展1.2 教育资金与资源的配置2.教育管理学基本理论2.1 教育管理的概念与特点2.2 学校领导与管理模式3.教育行政管理与政策3.1 教育行政管理的组织与职能3.2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六、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1 教育技术发展与应用1.2 多媒体教学与远程教育2.信息技术与教育2.1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2.2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七、考试要求1.掌握教育基础知识和理论。
2.了解教育法律法规及教育伦理要求。
3.熟悉教育经济与管理相关内容。
4.熟练使用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八、考试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00分。
2.请按规定的答题形式进行作答,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
3.答案要准确、简洁,语句通顺,结构清晰。
4.请合理安排时间,全面回答各题。
九、参考书目1.《教育学原理》2.《教育法学》3.《教育经济学》4.《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本大纲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凡报考教育基础考试的考生必须按本大纲进行备考。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它详细规定了考试内容和要求,帮助考生有针对性地准备考试。
以下是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具体内容:
1. 教育学基础知识
- 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
- 教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
- 教育学发展的历史
-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教学设计与评估
-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 教学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 教学评估的概念与目的
- 教学评估的方法与工具
- 教学反思与改进
3. 教育心理学
-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研究对象 -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 学习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4. 课程与教学
- 课程的概念与分类
- 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 课程标准与评估
- 教学方法与策略
-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 学生个性与发展
- 个性的概念与特点
- 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 学生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 教师对学生个性的了解与引导 - 学生问题的识别与解决方法6. 教育法律法规
-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
- 教育法律法规的分类与适用范围
- 教育法律法规的遵守原则
- 教育管理制度与规定
- 未成年人保护法与学校管理规定
通过对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详细学习和理解,考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准备考试,提高通过率,达到获取教师资格证书的目的。
希望广大考生认真对待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切实加强对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为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试大纲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作与主要教育思想2、掌握教育的涵义与其构成要素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3、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与其历史发展脉络教育的形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历史脉络:一是古代教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二是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三是未来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于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
4、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A、教育与人口:教育对人口数量有制约作用;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主要体现在人口素质〕的基本途径;教育可以实现青少年人口的职业分流,调整社会人口的职业构成;特定人口〔亚人口群体,如残疾人口、少数民族人口等〕与教育。
B、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促进劳动力和科学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C、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稳定和发展的舆论力量,教育能够促进XX化进程。
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但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不起决定作用。
D、教育与精神文化:教育的文化传承、文化选择、文化融合、文化创新功能。
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A、教育与人的发展B、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孟子“人性本善〞,佛洛依德,威尔逊,格赛尔,人的发展顺序受基因决定〕+外铄论〔荀子“人性本恶〞,洛克“白板说〞,华生,给一打健康的婴儿,可以培养出小偷至领袖的各类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等〕+阶段性〔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不平衡性〔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互补性〔耳聪目明、体残志坚〕+个别差异性C、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5、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1〕身体外形的剧烈变化:身高、体重、性发育的外部特征即第二特征等〔2〕体内机能的迅速健全:脑和神经系统基本成熟,但尚有待进一步锻炼〔3〕脑和中枢神经的发展:大脑皮层,特别是为抽象思维能力打下物质基础〔4〕性器官和性机能的发育成熟6、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国家强制性〔最本质特征〕公共性〔面向本地区、本民族全体国民的教育,不应被垄断〕免费性〔全免或大部分免〕基础性〔人人必须要读书〕7、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1〕重视学前教育〔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4〕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增多,大众化、普与化,且结构多层次化,类型多样化〔5〕普与终身教育思想,发展继续教育8、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学制1.旧中国的学制〔1〕1902年颁布“壬寅学制〞〔未实行〕〔2〕1904年颁布“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3〕1912年颁布“壬子癸丑学制〞〔中华民国建立的第一个学制〕〔4〕1922年颁布“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六三三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2.新中国的学制改革〔1〕1951年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新学制〔2〕1958年的学制改革〔3〕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①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②把普与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计划、有步骤地普与九年制义务教育;③中等教育改革;④高等教育改革;⑤加强领导,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是评估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该考试旨在检验考生对教育教学理论、方法、策略等方面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际教学情境中的应用能力。
以下是对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详细阐述。
一、教育基础(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了解教育的起源,熟悉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特点,掌握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知晓教育学的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以及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理解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以及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2、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明确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以及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3、教育与社会文化认识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掌握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分析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四)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理解教育目的的含义,清楚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2、教育目的的理论熟悉不同教育目的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如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等。
二、学生指导(一)心理学基础知识1、认知发展了解小学生和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方面。
2、情绪情感和意志掌握学生情绪情感和意志发展的特点及培养方法。
(二)个体差异1、学生的智力差异认识学生智力发展的差异表现,以及如何根据智力差异进行教育教学。
2、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了解不同学习风格的特点,如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沉思型与冲动型等,并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学习指导1、学习动机理解学习动机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掌握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2、学习策略熟悉不同类型的学习策略,如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并能指导学生有效地运用学习策略。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的本质、目的与功能理解教育的本质和定义,明确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掌握教育的目的及其确立的依据,能够分析不同教育目的理论的观点。
了解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包括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
2、教育的历史发展熟悉教育的起源学说,如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等。
掌握古代教育(中国、西方)的特点,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体制等。
了解近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当代教育改革的趋势和特点。
3、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知晓教育学的萌芽阶段,认识古代思想家的教育思想,如孔子、孟子、苏格拉底、柏拉图等。
理解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掌握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著作。
了解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状况,关注教育学的多元化和交叉学科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1、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包括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发展。
掌握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等,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学生的发展特点和教育需求。
了解个体差异对教育的影响,包括智力差异、性格差异、学习风格差异等。
2、学习理论熟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如桑代克的试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应用。
理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和教学启示。
掌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以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3、学习动机了解学习动机的含义、类型和作用。
掌握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如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等。
能够运用学习动机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4、学习策略熟悉学习策略的分类,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掌握各种学习策略的具体方法和应用技巧,如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等。
教育基础考试大纲
教育基础考试大纲我理解您的要求,下面是根据教育基础考试大纲撰写的1500字文章,满足您的要求。
教育基础考试大纲1. 前言在教育行业,教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教育基础知识的掌握则是教师承担这一重责的前提。
为了保证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教育基础考试的制定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本文将全面介绍教育基础考试的大纲。
2. 教育基础考试的背景和目的教育基础考试旨在评估教师应具备的教育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
其背景在于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教育基础考试,能够筛选出具备必备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为建设更加优质的教育体系提供保障。
3. 教育基础考试的内容教育基础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教育心理学:考察教师对学习过程、学生心理特点、教育目标和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理解。
3.2 教育学原理:考察教师对教育学基本原理的了解,包括教育目标、教育规律等。
3.3 教学设计与评价:考察教师的课程设计、教学组织和评价能力,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活动设计和学生评价等。
3.4 教学技能:考察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应对能力,如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资源的利用等。
4. 教育基础考试的目标和要求教育基础考试的目标在于选拔、培养和评价教师队伍中的专业人才。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考试要求考生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4.1 理论知识:考生需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深入理解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4.2 知识应用:考生需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4.3 教学能力:考生需具备良好的教学技巧和方法,能够有效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4 专业素养:考生需具备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具备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团队合作能力。
5. 教育基础考试的评价方式教育基础考试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主要包括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
笔试考察考生对教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面试考察考生的教学设计和分析能力,以及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方法。
教育基础知识考纲
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基础知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全部为客观性试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是非判断题三种。
考试内容涵盖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法规与政策和教师职业道德与基本礼仪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教育科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考查内容包括:教育与教育学概述、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学校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课程、教学、学校德育、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
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教育情景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心理规律的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
考查内容包括:教育心理学概述、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动机、学习的注意状态、学习的迁移、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品德心理、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心理、教学评价、教师心理。
第三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与基本礼仪。
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教师职业道德与礼仪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考查内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教师职业道德的结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教师礼仪的基本概念、教师的仪表仪容仪态礼仪、教师的课堂礼仪、教师的交往礼仪。
第四部分:教育法规与政策。
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教育法规与政策的概念、内涵、类别、作用、体系(结构)的领会和掌握,以及对教育法制建设和现行部分教育法规的理解和运用。
现行部分教育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教育基础知识(中学)考试说明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中学)考试说明Ⅰ.考试性质浙江省中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参考。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从教师应有的知识水平、教育技能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政策法规三个部分。
原则上教育学和心理学大约各占40%,教育政策法规约占20%。
考试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是什么和为什么;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教育、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一)识记1.教育、教育学的概念。
2.教育的基本要素。
(二)理解1.教育的本质和起源。
2.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3.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和特点。
4.国内外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观点与评价。
5.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6.教育学的价值。
7.当代教育的特征和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三)运用1.“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3.运用相关教育理论,评析当前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基本规律(一)识记1.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的;教育先行;人的发展。
2.我国教育目的以及中学阶段培养目标。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二)理解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2.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4.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5.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关系。
6.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教育综合基础知识主要考查作为一个合格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教育理论基本素养,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即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德育和师德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班主任工作常识、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时事政治等,是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教师招聘考试的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一、教育与教育学概述(一)教育的起源与发展1.教育的概念。
2.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教育的起源和学校教育的产生。
4.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3.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
(三)教师与教育学1.教育学的价值。
2.教师与教育学的学习。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与社会经济1.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
2.教育的经济功能。
(二)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21.社会的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教育的政治功能。
(三)教育与社会文化1.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教育的文化功能。
(四)教育与社会人口1.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教育优化人口的功能。
(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三、教育与个体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1.遗传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环境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与教育。
2.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教育。
3.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4.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四、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1.教育目的的概念。
2.教育目的的功能。
(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几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
32.在确立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1.我国教育目的的沿革及其精神实质。
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
(四)素质教育与教育目的1.我国素质教育产生的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说明(中学)《教育基础知识》Ⅰ.考试性质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
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的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三个主要部分。
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者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教育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识记1、“教育”的概念,2、教育的基本要素。
(二)理解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2、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3、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中西方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与意义。
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三)运用1、能够辩析“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能够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教育目的与功能(一)识记1、教育目的概念。
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
3、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学校培养目标。
4、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5、教育功能及其类型,不同的教育功能观。
(二)理解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宗旨变革。
2、新中国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
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4、教育功能的演变(三)运用1、能够根据自己对当前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面临问题的认识,就当前应该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哪些关键素质提出自己的见解2、能够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和功能的类型。
三、学校教育制度(一)识记1、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内涵、类型。
2、教育行政体制与教育管理体制内涵、类型。
校长负责制3、学校概念及其基本性质4、校园文化(二)理解1、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和趋势;2、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历史和变革,中学内部领导体制的演变、现状及未来改革的重要方向。
3、了解学校在东西方文明社会产生、发展的历史。
4、我国学校现有的运行机制及其创新(三)运用1、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
2、能够根据校园文化特征和校园文化理论,为创建理想的学校组织文化提供基本思路。
3、能够对进一步实施和完善校长负责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四、教师与学生(一)识记1、教师的职业角色、职业特征。
2、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3、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其途径。
4、校长的职责和素质要求。
5、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群体文化的特征6、学生的权利和义务7、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二)理解1、教师职业及中国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2、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变化2、校长的地位和作用。
(三)运用1、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目标,能够对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2、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发展的需要,能够准确定位中学校长的职责和作用。
3、能够根据对教师学生地位的认识,确立自己对良好师生关系的认识。
五、课程(一)识记1.课程概念(广义与狭义)2.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3.课程目标、课程设计4.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5.活动课程论、要素课程论、结构课程论6.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7.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8.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特征9.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二)理解1.课程内涵的发展。
2.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3.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
4.泰勒原理5.三级课程管理6.选修课与必修课7.校本课程开发8.课程研制的程序与模式9.过程模式与目标模式10.课程资源开发(三)运用1.目标模式的利弊。
2.有效实施课程的条件。
3.课程资源利用与教学效率的关系。
4.活动课程与结构课程比较。
5.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6.课程开发与教师发展六、教学(一)识记1.教学、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2.历史上对教学过程的各种理解。
3.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与结构。
4.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6.课的类型与一般结构。
7.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8.教学组织策略、特点及主要类型。
9.有效教学的内涵、特点与标准。
(二)理解1.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4.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5.教学的教育性。
6.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规律。
7.有效教学的原则及理解。
(三)运用1.教师应如何备课。
2.如何组织学生复习。
3.发展教学论、掌握学习论、范例教学论、最优化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
4.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
六、学校德育(一)识记1、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2、德育过程本质、结构与基本矛盾;3、德育原则概念、德育的途径与方法;(二)理解1、德育的目标确定依据、我国初级阶段中学的德育目标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思想品德的基本因素;思想品德形成基础3、德育的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写和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4.德育的组织形式:教学,团队、学生会及其活动特点、内容和形式,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特点、内容和形式,社会实践活动特点、内容和形式(三)运用1、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解德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2、运用德育基本理论分析新时期德育教育中的新问题、新方法;七、班主任工作(一)识记1、班集体概念、班级管理的功能和目的2、班主任概念、班主任的地位作用和工作的意义(二)理解1、班集体的特征与发展阶段2、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3、班主任领导方式: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4.班级管理内容5、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内容与方法(三)运用1、运用所学班集体和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理论分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解班集体及班主任基本理论和观点;八、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一)识记1、教育研究的内涵、性质、类型2、教育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3、教育改革含义、作用(二)理解1、教育研究发展趋势2、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3、掌握教育研究中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方法和手段;掌握叙事、随笔等反思性、质性研究方法。
4、了解国外教育改革背景和趋势。
5、理解国内教育改革的历史、现状和背景;了解国内近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和具体进展情况。
(三)运用1、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我国教育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2、能够运用各种教育研究方法开始教育科学研究。
第二部分心理学一、心理学概述(一)识记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心理学的产生、独立与发展。
(二)理解1、心理学研究的任务;2、普通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的关系;3、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三)应用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心理学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
二、认知过程(一)识记1、感觉的概念、感受性、感觉阈限、感觉的适应、感觉的对比、感觉后效;2、知觉的概念、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似动现象、诱导运动、错觉;3、注意的概念和特点、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的起伏现象、注意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分配、注意转移;4、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保持、遗忘、再认、有意回忆、无意回忆、追忆、前摄抑制、倒摄抑制、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记忆的几个品质;5、思维的概念和特点、思维的种类、思维的品质、创造性思维;6、问题解决的概念;7、想象的概念和种类、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幻想;8、言语的概念和特点;严于的感知与理解。
(二)理解1、感觉的种类;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3、感觉间的相互作用;4、感觉与知觉的关系;5、知觉的特征;6、影响注意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分配、注意转移的条件;7、影响识记的因素;8、思维的过程;9、创造性思维的特征;10、问题解决的阶段;1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2、创造想象对活动的意义;13、言语的种类。
(三)应用1、运用感知觉的规律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2、运用注意的规律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3、运用记忆和遗忘规律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4、联系实际说明机械识记的必要性和意义识记的优越性;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根据记忆和遗忘的规律防止不必要的遗忘;6、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7、结合学生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活动的能力;8、根据言语感知与理解的特点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情感和意志过程(一)识记1、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及其关系;2、情绪与情感的种类;3、意志的概念与特征;4、意志品质。
(二)理解1、情绪与情感的功能;2、意志行动的过程。
(三)应用1、根据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谈谈如何调节人的情绪;2、谈谈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
四、人格心理(一)识记1、人格的概念与特征;2、需要的概念;3、动机的概念;4、气质的概念;5、性格的概念;6、智力、创造力的概念;7、智力的结构、创造力的结构。
(二)理解1、人格的结构;2、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3、需要的种类;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5、动机的种类、功能;6、气质类型的特点;7、性格的类型;8、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9、智力结构的有关理论,尤其是多元智力理论;10、影响智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三)应用1、谈谈如何培养学生优良的性格;2、如何根据学生气质特征因材施教;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4、多元智力理论与新课程改革。
五、人生全程发展(一)识记1、人生全程发展的概念、人生全程发展观;2、个体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及年龄特征;3、认知结构、认知发展、图式、同化与顺应等概念;4、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5、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科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划分。
(二)理解1、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2、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及其评价;3、艾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的基本观点及其评价;4、科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基本观点及其评价。
(三)应用1、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谈谈如何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2、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或中学生)的人格发展;3、根据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谈谈如何提高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
六、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一)识记1、中学生动作发展2、感知觉发展3、记忆发展4、思维与智力发展5、言语发展、(二)理解1、情感发展的特点2、个性发展的特点3、道德发展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