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阅读:先秦历史类散文阅读(含导学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第一单元第三课《论语》之《知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第一单元第三课《论语》之《知之..

《论语》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习第1、7、8、9、11、12、13则选文,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2、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夫子矢之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领会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

2、理解句式“予所否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平等、友爱的师生之情,感受圣人情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和掌握重点字汇:矢之……

难点:鉴赏9、13则选文【教学时数】二课时课型:选修课专题

【教学方法】1、吟咏法,反复诵读;导读法 2、启发探究式

【课前准备】1、课前完成导学学案2、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一些内涵丰富、盔炙人口的成语,比如“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不同,不相为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可是,你是否知道这些成语就出自孔子之口呢?你是否意识到仅仅是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就足以说明孔子的智慧之光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闪耀呢?

二、语段解读:

(1)第一则:结合文章的内容,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

(2)第二则:根据文章的内容,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

(3)第三则: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4)第四则:(第六则、第七则)

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

(5)第五则:第八则:(第11、12、13则)

【中考必备】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专项练习(附答案解析)

【中考必备】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专项练习(附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专项练习

【4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8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2分)

(1)便要还家要: (2)渔人甚异之异: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处处志之寻向所志B.屋舍俨然怡然自乐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无丝竹之乱耳D.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小题4】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2 分)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散文类1(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散文类1(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共6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弃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主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

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一轮复习备考教考衔接文言文阅读

一轮复习备考教考衔接文言文阅读

年 新课标 I卷 《韩非子·难一》 颖。
《孔丛子·答问》 其中,两套新课标卷均
选择两则出自不同典
新课标Ⅱ卷《百战奇略》
籍的材料,体现了课程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标准中学习任务群的
理念。
2023 新课标1卷
形式上,材料为复合文本,体现传 统文化、思辨性阅读(内容突破史传, 为先秦诸子)。打破了以往以人物传 记类型为主“叙事”型文本,转为诸 子论辩观点争锋类文本。
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 样。
第11题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进行考查,A、B两项与统 编教材中内容衔接,C项可通过上下文推测得出,D项 与现代汉语常用语相比较。
新高考Ⅰ卷【文言文】三年高考考点比较
题号 年份
ຫໍສະໝຸດ Baidu
设题方式
考点
20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考查学生概括
第 1 ()
分析文章内容 的能力。
12 20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题 2 ()
20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3分)
三年设题方式、考点未变。
新高考Ⅰ卷【文言文】三年高考考点比较
题号 年份
2021
第 13 2022 题
设题方式
考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先秦文学文言文说理散文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先秦文学文言文说理散文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先秦文学文言文说理散文练习题汇编

(2023高三上·四川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孟子曰:“仕。传.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公明仪曰:‘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曰:“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礼》曰:‘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蚕缫,以为衣服。牺牲.不成,粢盛不洁,衣服不备,不敢以祭。惟士无田,则亦不祭。’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则不敢以宴,亦不足吊乎?”“出疆必载质,何也?”曰:“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 曰:“ 晋国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曰:“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1.(2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晋国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第六单元古文单元,以先秦历史散文为主,阅读这类__,可以了解古人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感受他们的智慧与胆识。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联系学过的文言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养成自觉阅读、及时归纳整理的习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在反复阅读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并且体会历史散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充分感受这类作品的艺术魅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__构思巧妙,剪裁得当,语言精炼,读来生动有趣又耐人深思。而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深入浅出,委婉劝谏的方式又是极其巧妙,能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篇__语言浅易,部分重点文言字词曾学过,课文注释也较详细,学生对__大意的理解不是很难。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对学习文言文词的方法予以点拨。

文言文的学习要以诵读为基础,课堂设计三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人物的语气及感情,体会__的语言特点。初中大多数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语言技巧的重要性,所以为了加深对这一点的认识,设计了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巧说”的作用与技巧。

三、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积极谈论、交流、展示,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合集10篇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合集10篇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合集10篇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篇1

新学期又如约而至。学校又有了新的面貌,也迎来了新一批怀揣梦想的孩子。这一学期我教一年四班的语文课,高一级上学期,是学生从初中向高中过渡,适应高中教学的关键时期。学生能否掌握好高中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本学期的教学至关重要。现作简单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高中课程改革的精神,不断克服语文教学中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旧观念、旧方法、旧体系的影响,树立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人。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继续学习、工作、生活和终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的思维品质、个性发展、人格健全打好基础,要为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打好基础。抓住更换大纲、教材的契机,实施教法和学法的改革,摆脱流传已久的“以讲读为中心”的老习惯,探求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创新学习”的新途径。

二、教学要求

1.现代文阅读:

(1)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品味语言表达的妙处,培养语感。努力提高学生文化的品位。

(2)放弃文体教学的旧路,探求切实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新路。本册书四个单元应各有其阅读能力训练重点,要和第一册中已经形成的阅读技能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单元教学中的能力训练不能单打一,要注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把教材中关于课文的基本内容和语言文字方面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在这个基础上突出教学重点。

2.文言文阅读:

(1)注重诵读,培养语感,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地把握文意。

(2)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加强翻译和断句的训练。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检测题(学案含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检测题(学案含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检测题

一、理解背默题

1、《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主人公邹忌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帅哥(美男子)。

2、邹忌面对妻子、妾、客人的赞美,邹忌没有轻易相信,看到徐公,认为自己不如徐公美,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从中悟出了治国之道。

3、邹忌从日常家事入手,现身说法、用自己亲身体验讽劝齐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_________,_______,”这样就把治国安邦之道置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4、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向群臣吏民颁布政令,依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设三等奖赏___________受上赏;__________受中赏;_______,______受下赏。

5、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好局面。

6、邹忌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

7、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期年之后”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齐国政治日益清明。从而达到“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目的。

8、《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分析齐王受蒙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对妻子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名校复习资料精选:文言文练习-历史事件类(含答案)精编

高考语文名校复习资料精选:文言文练习-历史事件类(含答案)精编

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历史事件类

1、阅读秦观《精骑集序》,完成小题。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③,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劳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④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自惩艾:告诫自己注意改正错误。③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数次。

④勒:编辑。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辄复不省()②然负此自放()

③心善其说()④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而常废于不勤 B少而不勤 C而聪明衰耗 D而常废于善忘.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喜从滑稽饮酒者游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作者把他编写的古代散文集命名为“精骑集”,其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第六单元古文单元,以先秦历史散文为主,阅读这类文章,可以了解古人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感受他们的智慧与胆识。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联系学过的文言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养成自觉阅读、及时归纳整理的习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在反复阅读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并且体会历史散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充分感受这类作品的艺术魅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文章构思巧妙,剪裁得当,语言精炼,读来生动有趣又耐人深思。而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深入浅出,委婉劝谏的方式又是极其巧妙,能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篇文章语言浅易,部分重点文言字词曾学过,课文注释也较详细,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不是很难。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对学习文言文词的方法予以点拨。

百家争鸣启慧智博采众长思古今——先秦诸子散文专题教学设计

百家争鸣启慧智博采众长思古今——先秦诸子散文专题教学设计

百家争鸣启慧智博采众长思古今——先秦诸子散文专题教学

设计

刘思伯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

【年(卷),期】2018(000)010

【总页数】2页(P88-89)

【作者】刘思伯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两千多年前,中国出现了以儒、墨、道、法四派为代表的诸子学说,各派相互辩难,形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这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中国人的心理、观念、习惯、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汉民族独具的文化传统。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作为先秦文化繁荣的代表,“百家争鸣”下的诸子学说承载着传承经典文化的历史使命。因此,先秦诸子散文专题旨在让学生感受先代哲人智慧,拓展文化视野,提高自身修养,理解、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本任务群拟选用人教版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设置五方面教学目标:1.了解儒、墨、道、法四家学派的基本情况,掌握各派别代表人物、著作及观点,深入理解四家学派核心思想。2.体会先

秦诸子散文得哲理,从中汲取民族智慧,提高自身修养,提高把握社会和人生的能力。3.探究传统文化的地位和当下价值,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4.鉴赏各派别散文艺术特点,学习说理文多样化的写作手法。5.落实文言基础知识,积累文学文化常识,增强文言文阅读分析能力。

一、事预则立——阅读准备

在正式研读人教版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之前,教师可先推荐学生阅读前言概说及各单元开篇的诸子介绍,帮助学生对先秦诸子思想进行整体感知。此外,教师还可推荐学生阅读《史记》中的《司马谈六家旨要》《孔子世家》《老庄申韩列传》等文章,借史公之眼,加深学生对各学派思想家成长经历和思想的了解。据此,学生可以根据以上阅读和搜集的资料,梳理出四流派七大师的主要思想,并完成导学表格。表格要求学生按照儒墨道法四个学派,整理出各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简介、代表著作及简介、主要思想观点、著作说理形式或艺术特色等内容。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精选课后训练[3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精选课后训练[3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精选课后训练[3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练【3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

1.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

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

十有一年矣!A.躬耕于南阳躬:亲自。

C.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奔走效劳。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

试题分析:ACD选项的词语解释都是正确的,只有B中“卑鄙”应该

解释为“身份低微,见识短浅”,而选项中的意思“人格低下,举止不端”是该词语的现代意思。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当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的积累。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B.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人格低下,举止不端。

D.后值倾覆值:遇到,逢着。

2.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伯牙善鼓琴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

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邹忌

先秦诸子散文第4单元《老子》同步练习4Word版含答案

先秦诸子散文第4单元《老子》同步练习4Word版含答案

第四单元《老子》选读

有无相生

一、夯基训练

1.对以下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音声相和和 :应和

B. 故有道者不处.处:处于、居于

C.企者不立企:踮着脚跟

D. 自是者不彰.彰:表彰

答案: D

分析: D 项 ,彰 :彰显。

2.以下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其脆易泮

B. 死而不亡者寿

C.自见者不明

D.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答案:D

分析: A 项 ,泮 ,通“判”,分别 ;B 项 ,亡 ,通“妄”,荒唐 ;C 项,见 ,同“现”。

3.以下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

B.

C.

D.

答案: B

分析: B 项 ,介词 ,表由来 ,根源 ,从 /介词 ,表比较 ,比。 A 项 ,连词 ,表转折 ,但是、却。 C 项 ,语气助词 , 表逗留 ,不译。 D 项 ,构造助词 ,用在主谓之间撤消句子独立性。

4.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 企者不立 ,跨者不可以

B.强行者有志

....

C.其死也枯槁

D.自矜者不长

....

答案: C

分析: C 项,古今义同样 ,枯竭。 A 项 ,古义 :不可以走远。今义 :不可以够 ,不被同意。 B 项 ,古义 :确

立不移、全力推行。今义 :用强迫的方式进行。 D 项 ,古义 :得不到恭敬。今义 :不可以生长。

5.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种类,与其余三项不一样的一项为哪

一项 ( )(导学号50730032)

之 B.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A. 是以贤人犹难..

C.为无为 ,事无事

D.环而攻之而不胜

..

答案: A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2(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2(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共6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3小题。

晋候、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无能为也己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B.郑既知亡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

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且焉置土石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烛之武说退秦师理由的一组

是()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②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⑤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⑥秦伯说,与郑人盟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形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案一等奖3篇

《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案一等奖3篇

1、《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的:

1、理解学习孟子寓言故事情节简练集中的特点。

2、理解深刻的寓意和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简练的情节和深刻的寓意

教学难点:深刻的寓意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子的一篇文章,了解了孟子的仁政思想的另一个内容,就是"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而在这一篇课文里,他所用的是譬喻的论证方法。我们今天要学习孟子的《齐人有一妻一妾》,这篇短文的体裁跟前几个课不相同,是个简短的寓言故事。我们通过这则寓言的学习,了解一下孟子寓言的特色。在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有很多人喜欢运用寓言来揭示一个道理,如《吕氏春秋》的《刻舟求剑》等,庄子的寓言,如《疱丁解牛》、《秋水》等,所以我们在学习这篇短文的'时候,还要弄清楚它的寓意。

二、学习《齐人有一妻一妾》

1、题解:

从这个题目,我们似乎感觉到他的生活水平应该是不错的。

2、学习字词,了解大意。

所……者……的人

名词性结构不可作谓语

所之所去的地方

3、学习朗读课文。

4、学习课文内容

(1)提问:归纳大意:反常行为引起怀疑(开端)

(2)提问:"卒之……又顾而之他"这几句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它写出了什么?(叙述,卑鄙的行为。语言幽默、生动。)

(3)归纳:妻子跟踪发现真相(经过)

(4)妻子归家而泣,齐人得意洋洋。(结尾)

(5)这一段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对比,更突出了齐人卑鄙无耻的丑恶灵魂)

5、学生齐读课文。

6、揭示寓意。

寓意:讽刺了那些毫无廉耻、不惜卑躬屈膝、弄虚作假、不择手段追求富贵的人。

三、总结本课,布置作业。

先秦诸子散文 第1单元小结 第1课时

先秦诸子散文 第1单元小结      第1课时

安边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语文学科导学稿执笔人:冯小梅总第课时备课组长签字:包级领导签字:班:组:学生:上课时间:

集体备课个人空间

一、课题:先秦诸子散文第1单元小结第1课时

二、学习目标

1、学习选文,积累文言字词句和写法方面的知识。

2、较为系统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尤其是了解他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3、从孔子的思想和思考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三、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一、名句默写(10分)

(1)一日克己复礼,。

(2)非礼勿视,,非礼勿言,。

(3)往者不可谏,。

(4)四体不勤,。

(5)长幼之节,;君臣之义,?

(6)夫仁者,,己欲达而达人。

(7)不愤不启,。

(8)君子学道则爱人,。

二、文言文阅读(21分)

(一)课内阅读(12分)

阅读《子路从而后》章,完成相应的题目。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

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

矣。”

9.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3分)

(1)遇丈人:(2)植其杖而芸:(3)

欲洁其身:

10.为什么说“欲洁其身”的做法是“乱大伦”?(3分)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明日,子路行以告。

- 1 -

(2)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二)课外阅读(9分)

阅读《阳货欲见孔子》章,完成相应的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横语文】之高一尖端培优

纵横语文之高一尖端培优班

文本阅读

文化链接

第一讲文言文阅读:先秦历史散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纵横语文】之高一尖端培优

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历史学家和古文学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的史实,如《春秋》。以后,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共18万字,记

载了春秋240年间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和言论,以及天道、鬼神、灾祥、占卜之事。

这部书叙事富于戏剧性,情节紧凑,战事描写尤为出色,语言精炼、富于形像。

《国语》是一种国别史,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事,记言多于记事,所记大多为

当时较有远见的开明贵族的话。

《战国策》作者不可考,现在版本为西汉刘向辑成。它同《国语》一样,也是分国记事,

记载了西、东周及秦、齐、楚、赵等诸国之事,记载内容是谋臣策士的种种活动及辞说。《战

国策》文章的特点是长于说事,善用比喻,人物形象塑造极为生动。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郑伯克段于鄢①

左丘明

初②,郑武公娶于申③ ,曰武姜④。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 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 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纵横语文】之高一尖端培优

其是之谓乎?”

【注】①节选于《左传》②初:当初,从前。故事开头时用语。③郑武公:春秋时诸侯国郑国(在今河南新郑)国君,姓姬,名掘突,武为谥号。申:诸侯国名,在今河南南阳,姜姓。

④武姜:武谥郑武公谥号,姜谥娘家姓。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B.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C.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D.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C.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公寤生,惊姜氏”为后文埋下了伏笔。即姜氏的对其的厌恶,以及姜氏与共叔段串通一气,共同攻打庄公。

B.大夫祭仲以及公子吕都都曾告诫过庄公:共叔段的种种做法都有害于庄公。但是庄公始终没有采取什么措施防范,只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不义不昵”,厚将崩。”C.作者通过一系列事件写出了郑庄公的阴险与狡诈,姜氏的偏心溺爱,共叔段的贪得无厌,突出了庄公的无为,姜氏的不亲,共叔段的不本分。

D.在颍考叔与庄公的对话中,庄公幡然醒悟,于是“闕地及泉遂而相见”,这一事件体现出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