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阅读:先秦历史类散文阅读(含导学课)》
小学语文十一年级文言文阅读
小学语文十一年级文言文阅读在古代中国,文言文是一种用于书写和交流的官方语言。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文言文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小学语文十一年级的文言文阅读内容。
一、《孝经》《孝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它强调了儿女对父母的孝顺和尊重。
这部经典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常被用作文言文阅读的素材。
通过读《孝经》,学生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家庭价值观念,并且学习如何尊重和孝敬长辈。
二、《史记·太史公自序》《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其中,“太史公自序”是这部巨著的序言,也是作者司马迁个人的自述。
这一部分文言文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思想。
三、《论语·述而》《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其中,《述而》是《论语》的第七篇,它记录了孔子的一些言论和对话。
通过阅读《述而》,学生们可以学习到孔子的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与伦理观。
四、《诗经·齐风·无衣》《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遗产。
其中,《齐风·无衣》是《诗经》中的一篇古体诗歌,它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阅读《无衣》,学生们可以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五、《庄子·南华经·养生主》《庄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著作,其中,南华经是《庄子》的一部分,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禅理智慧。
在《南华经·养生主》这一篇中,庄子讲述了如何保持身心健康和平衡的观点。
通过阅读《养生主》,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哲学思想,并且对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有更深入的思考。
六、《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是中国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编撰的一部古代文言散文选集。
其中包括了很多古代文言散文的经典作品,如《孟子·离娄上》、《荀子·劝学》等。
通过阅读《古文观止》,学生们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言文,并且提高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文言文阅读及理解
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文言文阅读及理解一、引言语文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高中阶段,学习文言文阅读及理解更是十分关键的任务。
本教案旨在帮助高中一年级学生通过系统的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以下将按照适宜的教学顺序,从课程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展开叙述。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基本特点的认识,掌握常用古汉字及其用法。
2.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把握文章脉络和主题。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并培养对传统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1. 掌握常见古代汉字及其用法。
2. 学习使用古汉语词典查找字义。
3.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如断句分析、词语推测等。
4. 能准确把握文言文文章脉络和主旨。
四、教学过程1. 文言文字形与词义辨析训练通过展示常见古代汉字及其用法,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字形及意义上的变化。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消除对古汉字训练的恐惧心理,并逐步提高他们对古代汉字使用的能力。
2. 古汉语词典使用方法教学向学生介绍常用的古代汉语词典,并教授有效使用工具书查找字义的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学生熟悉使用古汉语词典来解决文言文阅读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3. 文言文阅读技巧训练a) 断句分析:引导学生根据标点符号、修饰成分等划分长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文言长句。
b) 词语推测: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未知词语含义的能力。
通过针对性练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中词汇推测的准确性和敏捷性。
c) 理解文章脉络和主题:引导学生通过整体阅读和分段阅读,理解文章的脉络和主题,把握作者表达意图。
4. 文言文阅读实践配发给学生一份短篇文言文阅读材料,并设置相应的问题进行练习。
通过个人独立完成、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并引导他们找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专题训练【4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专题训练【4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阅读下文。
(8分)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2分)【小题2】翻译句子。
(3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1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B.第2段写了小石潭的鱼。
没一句写水,却句句有水。
C.第3段写小食堂的源头活水——小溪。
D.第4段写了小石潭周围寂静和清幽的环境。
【答案】【小题1】唐柳宗元【小题2】向小石潭的西南望去,(那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小题3】A【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本题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判断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折”“行”“见”,最后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试题分析:抓住各项中关键信息点与文章内容一一比照判断。
A错,第一段是写小石潭的环境。
2024年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九省专用)专题03文言文阅读2
专题3 文言文阅读一、(2024届安徽合肥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题材:明代人物传记】材料一:武王问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将有五材十过。
”武王曰:“敢问其目.。
”太公曰:A.目,指条目、纲目,在文中的意思与成语“巧立名目”中的“目”意思相同。
B.拔,指攻克,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拔”意思不同。
C.外,指向外,“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中的“西”表示向西,两者用法相同。
D.遮道,指阻挡道路,文中是指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题型:内容理解】A.太公建议武王在选任将帅前,要从“五材十过”等方面对这些人进行综合考察,这对战争胜负和国家存亡都至关重要。
B.王铭追随元帅俞通海在采石攻打蛮子海牙时,从作战开始就率领士兵冲锋陷阵,之后被选拔充当奇兵,多次立有战功。
C.王铭曾独自突入敌阵,即使被敌兵操槊刺伤脸部,仍能三进三出敌营,杀敌颇多,因此获得赏赐且被选为皇帝的警卫。
D.王铭随从作战,攻取了江州,在康郎山和泾江口一带作战时,又攻克了英山的各个营寨,凭借功劳被擢升为管军百户。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题型:句子翻译】(1)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
(2)吾属为天子牧民,民视吾属去来漠然,愧王指挥多矣。
14.从王铭移守温州的经历来看,他符合太公“五材”的哪些标准?(3分)【题型:内容理解与梳理】二、(2024届甘肃兰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题材:先秦子书+儒家】〔注〕①曾西,曾参的孙子。
②镃基:耕田农具。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题型:断句】地未有过A千里者也B而齐C有其地矣D鸡鸣狗吠相闻E而达乎F四境G而齐有H其民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题型:词语解释】A.诏,文中指告诫,与《陈情表》中“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诏”意思不同。
北京市部分地区 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一
太史公叙帝王则曰“本纪”,公侯传国则曰“世家”,公卿特起则曰“列传”,此其例也。其列孔子为世家,奚其进退无所据耶?孔子,旅人也。栖栖衰季之世,无尺土之柄,此列之以传宜矣,曷为世家哉?岂以仲尼躬将圣之资,其教化之盛,舄奕万世,故为之世家以抗之?又非极挚之论也。夫仲尼之才,帝王可也,何特公侯哉?仲尼之道,世天下可也,何特世其家哉?处之世家,仲尼之道不从而大;置之列传,仲尼之道不从而小。而迁也自乱其例,所谓多所抵牾者也。
B.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臣下犯上欺上、图谋私利而无法遏止
C.则几于礼矣
就接近于懂得礼了
D.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不能反躬自省,天性就泯灭了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指出音乐产生于人类的心理活动,产生于人类的情感。
B.文中以“桑间濮上之音”的事例来证明音乐与政治有关联。
C.作者认为人生性平和,却又易于受外物之所感而产生欲念。
B.以为孔子之道不因世家而尊。
C.然古今未有知其非者,亦可怪矣。
D.论来孔子只合作列传。
10.司马迁将孔子列入“世家”,引发了后世的很多讨论。请根据以上材料,用自己的话在下列横线处填写恰当内容。(6分)
202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今朝廷法严令具,无所不有,而臣以谓无法度者,何哉?方今之法度,多不合乎先王之政故也。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一》)
三
王荆公讥史迁不宜列孔子于世家,【甲】姜西溟以史迁列孔子于世家,非尊孔子也。迁之于晋则曰:“嘉文公锡圭鬯,作《晋世家》第九。”于越则曰:“嘉勾践灭强吴尊周室,作《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于郑、于赵、于韩皆然,而序孔子则曰:“周室既衰,孔子追修经术,以达王道,作《孔子世家》第十七。”其意诸侯得世其家者,以其知有天子而能匡乱反正也;以天子之权归之于周者,莫如孔子,故附《孔子世家》以明其始终为周之意。而尊周者,诸侯之事,故上不得比于本纪,而下亦不夷为列传也。
4.三阶 课外文言文分类训练
三阶课外文言文分类训练第一类古代散文(10年7考)一、(2023成都)(生活雅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共12分)种草花说〔清〕查慎行窳轩①之南有小庭,拓窗而面.之。
主人无事,日蹒跚乎其间。
即又恶乎草之滋蔓也,谋.辟而莳②焉。
或曰:“松、桂、杉、梧,可资以荫也,是宜木。
”主人曰:“吾年老,弗能待。
”或曰:“梅、杏、橘、橙,可行而列也,是宜果。
”主人曰:“吾地狭,弗能容。
”有道焉,去芜蔓者而植芬馨者,亦幽人之所流连也。
乃命畦丁锄荒秽,就邻圃乞草花。
山僧野老,助其好事,往往旁求远致焉。
主人乐之,犹农夫之获嘉种也。
盖一年而盆列,二年而卉族繁。
迄今三年,纷敷盈庭。
两叶以上,悉能辨类而举其名矣。
当春之分,夏之半,雨润土膏,乘时以观化,吾之生机与之俱动也。
已而含芬菲,饱风露,吾之呼吸与之相通也。
直者遂之,弱者扶之。
蚤③芳.者吾披之,晚秀者吾俟之。
茎萎而实坚,则谨视其候敛藏,以待来岁焉。
吾之精神,无一不与之相入也。
朝斯夕斯,阅春秋也;优哉游哉,聊以卒岁也。
客徒知嘉树之荫吾身,而不知小草之悦.吾魂也;徒知甘果之可吾口,而不知繁卉之饫吾目也。
彼南阳之梓漆④,平泉⑤之花木,非吾力之所逮⑥,岂吾情之所适哉!(选自《敬业堂文集》,有删节)【注】①窳轩:查慎行晚年居室之名。
②莳:种植。
③蚤:同“早”。
④梓漆:梓树和漆树,均为优质木材。
⑤平泉:指平泉庄,是唐代宰相李德裕的别墅。
⑥逮:达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拓窗而面.之面:面向B.谋.辟而莳焉谋:谋划C.蚤芳.者吾披之芳:美好的D.而不知小草之悦.吾魂也悦:使……愉快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1)去芜蔓者而植芬馨者,亦幽人之所流连也。
(3分)(2)茎萎而实坚,则谨视其候敛藏,以待来岁焉。
(3分)3.松、桂等是“嘉树”,梅、杏等有“甘果”,作者为何不选种它们?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分)二、(2021成都)(成都历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06文言文阅读-备战2023高考语文期初模拟试题分项汇编2
备战2023高考语文期初模拟试题分项汇编06 文言文阅读一、(2023·云南师大附中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攻赵,苏秦谓秦王曰:“臣闻明王之于其民也,博论..而技艺之,是故官无乏事而力不困;于其言也,多听而时用之,是故事无败业而恶不章。
臣愿王察臣之所谒,而效之于一时之用也。
臣闻怀重宝者,不以夜行;任大功者,不以轻敌。
是以贤者任重而行恭,知者功大则辞顺。
故民不恶其尊,而世不妒其业。
臣闻之百倍之国者民不乐后也功业高世者人主不再行也力尽之民仁者不用也求得而反静圣主之制也功大而息民用兵之道也。
今用兵终身不休,力尽不罢,赵怒必于其已邑,赵仅存哉!然而四轮..之国也,今虽得邯郸,非国之长利也。
意者地广而不耕,民羸不休,又严之以刑罚,则虽从而不止矣。
语曰:‘战胜而国危者,物不断也。
功大而权轻者,地不入也。
’故过任..之事,父不得于子;无已之求,君不得于臣。
故微之为着者强,察乎息民之为用者伯,明乎轻之为重者王。
”秦王曰:“寡人案兵息民,则天下必为从,将以逆秦。
”苏子曰:“臣有以知天下之不能为从以逆秦也。
夫齐威、宣,世之贤主也,德博而地广,国富而用民,将武而兵强。
宣王用之,后富韩威魏,以南伐楚,西攻秦,为齐兵困于殽塞之上,十年攘地,秦人远迹不服,而齐为虚戾。
夫齐兵之所以破,韩、魏之所以仅存者,何也?是则伐楚攻秦,而后受其殃也。
今富非有齐威、宣之余也,精兵非有富韩劲魏之库也,而将非有田单、司马之虑也。
”于是秦王解兵..不出于境,诸侯休,天下安,二十九年不相攻。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闻之百倍之国者/民不乐后也/功业高世者/人主不再行也/力尽之民仁者/不用也/求得而反静/圣主之制也/功大而息民/用兵之道也/B.臣闻之/百倍之国者/民不乐后也/功业高世者/人主不再行也/力尽之民/仁者不用也/求得而反静/圣主之制也/功大而息民/用兵之道也/C.臣闻之百倍之国者/民不乐后也/功业高世者/人主不再行也/力尽之民/仁者不用也/求得而反静/圣主之制也/功大而息/民用兵之道也/D.臣闻之/百倍之国者/民不乐后也/功业高世者/人主不再行也/力尽之民仁者/不用也/求得而反静/圣主之制也/功大而息/民用兵之道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博论意思是普遍教导,“博”与《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的“博”字含义相同。
(完整版)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教学时数安排三、教学内容与要求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部分选学内容和较高要求部分本课程中全体学生必修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部分,建议总课时数为128课时,部分学有余力和志愿升学的学生和各专业可根据专业类别和需要,自行安排学习选修的“选学内容和较高要求”部分。
四、课程考核与评价(一)目的和功能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语文教学评价应体现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导向和发展的功能,尤其要注重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二)原则语文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1. 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
坚持他人评价、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全面性的原则。
山东省济宁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试题语文word版含答案
济宁市2024届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24.04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案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荀子以主张“人性恶”而著名,这与孟子所主张的“人性本善”正好相反。
表面上看,荀子对人性的评价很低,而事实上恰好相反,荀子的理论可以称之为一种文化哲学。
他的理论主旨是认为,一切良善和有价值的事物都是人所创造的。
价值来自文化,而文化则是人的创造性成就。
因此,在宇宙中,人和天地同等重要。
荀子认为,天、地、人构成宇宙的三个力量,它们又各有自己的作用。
“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这是天、地的作用。
至于人的作用,则是运用天时地利以创造自身的文化。
按照荀子的看法,人性也应当受到教养,没有经过教养就不可能成善。
在《性恶》篇中,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伪,就是人为。
荀子的人性论虽然与孟子的正好相反,但是他也同意孟子所说,人皆可以为尧舜。
他自己也说过“涂(途)之人可以为禹”,即路上的普通人也可以成为禹。
这种一致,让有些人认为这两位儒家并无根本的不同,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在孟子看来,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善端”,人只要充分发展这四善端,就能成为圣人。
而荀子的看法是:人生来不仅没有善端,相反地倒是具有恶端。
在《性恶》篇中,荀子一方面认定人生来就有贪图利益和感官享受的欲望,另一方面也肯定人生来又有智性,可以使人成善:“涂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然则其可以为禹,明矣。
”也就是说,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是因为人的本性是善的;而荀子认为涂之人皆可以为禹,是因为人有智性。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②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1.(5)颜渊赞扬了孔子哪些德行请简要概括A.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B.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C.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D.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答案】A【解析】(1)“适鲁”是省略主语“余”的动宾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前后断开排除B、D两项“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诸生”作“以时习礼其家”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A【答案】B【解析】(2)B项《师说》里的“六艺”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和文中的“六艺”不同【答案】A【解析】(3)A项“在鲁国没得到任用”表述有误文中“尝为季氏史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可以看出孔子在鲁国得到过季氏和国君的任用【答案】(4)①孔子告诉他说“如果你自己能够不贪欲即使赏赐他人们也不会去偷窃”②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思想学说)至今传了十几代求学的人都尊崇他【解析】(4)①苟如果虽即使②布衣平民宗崇敬【答案】(5)①品德高尚让人难以企及②循循善诱③教人知识和礼仪道德【解析】(5)“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指孔子学问道德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深孔子无论是在人格上还是学问上都是别人难以企及的由此可概括出孔子品德高尚让人难以企及根据“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可知孔子循循善诱根据“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可知孔子有着坚定而灵动的教育智慧和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教人知识和礼仪道德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这诗是为萧郎的竹画而写的为什么说“不似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A. 诗的第一句以野塘、曲折堤岸的特定环境营造远离世俗的氛围B. 诗的第三句中“婵娟”“粉态”绘形绘色绘神写出了丛竹的美妙C. 诗中诗人感到竹画艺术水平很高自己难以欣赏只好对画家失笑D. 诗人对年老的萧郎深表同情而“绝笔”在无形中抬高了这画的价值【答案】C【解析】(1)C项“诗人感到竹画艺术水平很高自己难以欣赏只好对画家失笑”不正确应是诗人感叹如此绝妙的绘画竟然少有人赏识诗人与画家只有相顾失笑嘘唏感慨【答案】(2)“不似画”是因为能听到竹叶婆娑的声音那丛七茎竹是诗人曾见到的天竺寺前石上劲健生长的竹子形象那丛八茎竹是诗人在湘妃庙里雨中看到的疏朗而森寒的竹子形象诗人通过幻觉和想象把画中的竹写活了不仅写出了其形态更刻画出其神态从而高度赞美了萧郎不凡的绘竹艺术水平【解析】(2)“低耳静听疑有声”是幻觉描写作者仿佛听到竹叶沙沙作响这表现了萧郎的画作的逼真赞美了萧郎画技的高超“西丛七茎劲而健省向天竺寺前石上见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四句则是联想作者曾在天竺寺前看到过西丛七茎竹在湘妃庙里雨中看到东丛八茎竹作者在此处通过自己的联想将萧郎的画中竹一一对位突出了画中竹子形象的真实从而高度赞美了萧郎不凡的绘竹艺术水平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3.(1)下列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不属于“素养”特征的一项是()3.(4)两则材料分别论证了什么问题?二者的关系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5)为什么情境有利于思维素养的发展?请结合材料二中杜威书里例子简要分析A. 批判性思维是个体的一种思维技能即运用知识进行推断、识别假设、演绎、阐释、评估证据的过程B. 批判性思维是诠释、分析、评估和推论基于证据的、概念上的、方法的、标准的解释或语境考虑的判断C. 批判性思维是个体对问题进行的有倾向性、态度以及情境意识的诠释、分析、评估和推论进而形成判断D. 批判性思维是态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是基于好奇、见多识广相信推理而合理公正地做出评估【答案】D【解析】A.依据原文“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我们传统理解的思考问题的技能它还包括如下成分首先是有没有开展批判性思维的倾向愿意接受支持真相的证据思考什么东西必须有个具体的依托第三是有运用这方面的技能即运用知识进行推断、演绎、评估证据的过程” 并非恰当理解B.依据原文“美国哲学学会在1990年召集了46位不同学科领域的批判性思维研究专家他们通过讨论达成如下共识‘我们将批判性思维理解为有目的的、分析以及该判断所于的证据的、方法的’这听上去像是传统理解的批判性思维”C.依据原文“这不是传统理解的内涵而是倾向性“有倾向性D.正确故选 D【答案】A【解析】A.太过绝对依据原文“按照这个理解它不是能力本项谈的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故选 A【答案】D【解析】D.依据原文“素养是在特定情境下或者是经历了一系列不同的情境后本项谈的是个体外部的情境故选 D【答案】①材料一厘清了核心素养中批判性思维的概念材料二论证情境才是核心素养培养的载体前者回答“是什么”【解析】①依据原文“批判性思维是态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它还包括如下成分首先是有没有开展批判性思维的倾向愿意接受支持真相的证据思考什么东西必须有个具体的依托第三是有运用这方面的技能即运用知识进行推断、演绎、评估证据的过程只有把这三个方面合在一起才是批判性思维而应该是比能力更综合的概念”依据原文“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日常生活这就是情境、观念形成、行动的机会和实践才能给孩子提供真实的思维场景才会培养学生获得事实建立事实这个关联是学生反思的结果才会发展思维孕育价值素养的形成一定是这样的”②依据原文“按照这个理解只有把这三个方面合在一起才是批判性思维而应该是比能力更综合的概念”“素养指向的是要形成灵活的关联按照这种理解材料一与材料二是培养目的与方法途径的关系后者回答“怎么办”【答案】①情境是复杂、不确定而真实的、观念形成、行动的机会和实践需要多种灵活的关联③杜威书中例子涉及的情境是复杂而不确定的木头也有有无之别有假设计划、观念【解析】①依据原文“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日常生活这就是情境、观念形成、行动的机会和实践”、不确定而真实的、观念形成、行动的机会和实践②依据原文“素养是在特定情境下或者是经历了一系列不同的情境后能够灵活运用这些东西和当下情境建立关联的那个东西” 需要多种灵活的关联③依据原文“忽然你发现路上有一条小沟但是为了牢靠些你发现小沟相当宽这时你就要想?你顺着小沟上下寻找(观察)你没有发现任何好的地方当你正在制定新计划时能否把木头拖到小沟上边横跨过去(是观念)于是你把木头架在小沟上杜威书中例子涉及的情境是复杂而不确定的木头也有有无之别有假设计划、观念答案(1)D(2)A(3)D(4)①材料一厘清了核心素养中批判性思维的概念材料二论证情境才是核心素养培养的载体前者回答“是什么” (5)①情境是复杂、不确定而真实的、观念形成、行动的机会和实践需要多种灵活的关联③杜威书中例子涉及的情境是复杂而不确定的木头也有有无之别有假设计划、观念4.(1)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4.(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时军事防御通常建有烽火台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B. “一片甲骨惊天下” 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较成熟的文字它的发现改写了中国的历史C. 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大破曹操军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D. 民国期间电报盛行张兆和与沈从文的婚事得到张父同意后张兆和二姐给沈从文发电报“允”【答案】C【解析】(1)根据材料一“但这并不是说除了语言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媒介人们还能够同样方便地以另一种方式讲述同样的事情”可知材料一的观点是“除了语言之外其他文化也可以传递信息”A项“烽火”在战争中传递了信息可以作为论据B项“甲骨文”传递了信息可以作为论据C项这只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没有提到哪种事物作为文化传递了信息不能作为论据D项“电报”传递了信息可以作为论据故选C【答案】A【解析】(2)B项“目的是寻找‘谁在新闻里发声’”错从材料二“这场灾难影响多维复杂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在撬动事实时媒体选择让谁发声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可知目的是为了研究“媒体选择让谁发声”C项“这是‘人在信源中的地位上升的最主要原因’错从材料二“新京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发布征文给有切身体会的‘风暴中心’的人提供了发声的平台他们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更主动地参与到内容生产之中大大丰富了报道的体裁和主题提供了多元的视角为历史留下更为鲜活的底稿”可见他们之所以向“风暴中心”的人征稿主要原因是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丰富报道主题提供多元视角等这是“人在信源中的地位上升”的“体现” 而不是“原因”D项“说明在质疑反思等方面自媒体比市场类媒体做得更好”错根据材料二中“相比之下市场化媒体和自媒体正面报道比负面报道少市场类媒体中立报道比例最高接近90%自媒体负面倾向的报道接近正面的2倍说明这两类媒体更多地着力于对疫情中存在的问题的揭示、质疑和反思”可知没有“自媒体比市场类媒体做得更好”的比较故选A【答案】D【解析】(3)D项“小学生因为‘钉钉在线课堂’功能太强大太好用给予一星差评”体现的是新媒体使用者不够理性素养有待提升5.(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5.(2)小说以“老马就在那一天水草未进老头子也是粒米未食……”为结尾请分析这样处理的艺术效果5.(3)除使用传统叙事视角外小说还选取了马的视角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好处A. 开头一段的特写镜头把读者带人悠远的情境中让读者对老马、老路有初步认识同时引领全文使文章显得有章法B.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两位老人“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 显示出他们生活的懒散和内心的空虚C. 在朝村庄走去的路上小说细腻地刻画了老头子和老马深深自责又责怨对方的心理这使他们的形象更加鲜明D. 本文讲述了一匹马和两个人的故事老人和老马相伴的平静生活被一块石头突然打破情节简单语言质朴却耐人寻味【答案】D【解析】(1)A项“让读者对老马、老路有初步认识”“使文章显得有章法”错其主要作用是点明小说主要形象引出故事情节B项“显示出他们生活的懒散和内心的空虚”错主要为下文“打盹”“睡觉”及后来老太婆出现意外和老头没及时察觉作铺垫C项“责怨对方的心理”错“老马”只是深深的自责没有“责怨对方”故选D【答案】(2)①小说结尾语言凝练意味深长含蓄表明了老马和老头子的去世②小说以省略号结尾留下了情节上的空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引发了读者的深入思考③小说结尾写老马和老头子不愿意孤独地活于世上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性耐人寻味【解析】(2)解答此题时要从结构、表现形式、内容情感等角度上进行具体分析“老马水草未进老头子粒米未食……”句子不长含蓄凝练写明老马和老头子已经去世了句中的省略号引人深思使得读者能够深入思考老马和老头子的不进饭食突出了自己的气质使得小说悲剧性增强耐人寻味【答案】(3)①从手法上看运用了拟人手法将马人格化使得马与人的心理活动相结合强化情感②从表达效果上看用“马”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人们的世界给人以新奇的阅读体验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解析】(3)小说的叙述视角有两层含义一是叙述者的叙述视角也就是作者的叙述视角二是人物的叙述视角即小说中的人物的叙述视角前者主要表现为人称的变化即第一、二、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后者就是小说中从某一人物角度看人看事小说的叙事视角的选取同样是为情节、人物、主旨服务解答时要扣紧这几点还要注意叙事角度的选取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接受与联想更好地调动读者的参与感受本文除使用传统叙事视角外小说还刻意选取了“马”的视角从“马”的视角叙事从小说的内容看主要是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体现世间的深情凸显主旨从读者的角度看主要是视角新颖吸引读者并给人以新奇的阅读体验6.(1)简要概括小说中羊凹岭人的生活状态6.(2)小说中敲铜锣的孩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3)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状态?①你要给我当儿子我把你这布袋子装满②敲铜锣的孩子在她身后咣地敲了一下铜锣又敲了一下6.(4)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答案】(1)物质生活艰苦精神生活贫乏【解析】(1)首先根据题干明确概括的要求“羊凹岭人的生活状态” 然后考生需要到文中圈出作者直接或间接写羊凹岭的内容如第一段写到“初冬的太阳青白冷寂地走到头顶时铜锣黄亮的声音在羊凹岭的巷里响了起来咣咣咣正在玩耍的孩子嚷嚷着耍把戏的来了” 对于耍把戏的欢迎说明羊凹岭精神生活的贫乏如演出结束后敲铜锣的孩子挨家挨户收粮食时“屋里的人听见了就会拿出两个馒头或者一个南瓜三五个红薯或者是一瓢麦子三四个玉米穗反正是家里有啥就给点啥” 这说明羊凹岭物质生活的艰苦【答案】(2)①敲锣召集观众的是他表演最惊险节目的是他挨家挨户收取粮食的也是他表现孩子的少年老成和能担当②表演结束后和村子里的娃娃玩笑误会村人的意思朝他们挤眼扯嘴逗闹表现孩子的活泼顽皮不失稚气天性③挨家收粮食时不进门接粮食前鞠躬表现孩子处事不卑不亢④村人轻慢他跟讨饭的一样他以锣声表达抗议并转身离开表现孩子的自尊和倔强【解析】(2)考生应到文中圈出描写孩子的内容然后根据这些描写进行概括如“敲铜锣的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表演顶尖刀的是敲铜锣的孩子和黑脸大汉”“敲铜锣的孩子开始挨家挨户地收粮食了” 从任务的分派来看这表现出孩子的少年老成和能担当的特点如“那孩子故意将肚子鼓得老大等娃娃们小心地刚碰到他的肚子他忽地瘪了下去吓得娃娃手一弹倏地缩回那孩子就嘿嘿笑”“那孩子看着人们给他挤眼扯嘴的以为人家跟他开玩笑他也朝人们挤眼扯嘴地逗闹笑闹中就站在二豁子门口把铜锣咣咣地敲响了” 这表现出孩子的活泼顽皮不失稚气天性如“那孩子见人拿了东西出来就不敲了鞠一下躬翻过铜锣接了粮食” 这表现出孩子处事的不卑不亢如当别人说他是乞丐的时候“那孩子突然敲响了铜锣咣地一声响亮突兀也寒凉冰块般撞向每个人人们一个哆嗦还没回过神来那孩子缓缓地说我不是讨饭的说着一手提着铜锣一手把布袋子猛地摔到肩上在人们的一片惊叹中走了” 这表现出孩子的自尊和倔强【答案】(3)①故意为难孩子想让他知难而退②对二豁子的反转行为有点懵下意识地用敲锣表示感谢【解析】(3)首先找到文中的画线句然后结合前后的语境分析人物的心理第一句“你要给我当儿子我把你这布袋子装满” 这是语言描写是二豁子对敲铜锣孩子说的话联系上文对二豁子的介绍可以知道二豁子这样说是故意为难孩子想让孩子知难而退不问自己要粮食第二句“敲铜锣的孩子在她身后咣地敲了一下铜锣又敲了一下” 这是动作描写一开始二豁子为难孩子不想给他粮食而现在不但给了他粮食还给了他五角钱敲铜锣的孩子对二豁子的反转行为有点懵下意识地用敲锣表示感谢【答案】(4)①呼应开头让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②通过环境描写赞美艰难困苦中绽放的人性美的光辉升华了主题③语言含蓄蕴含丰富而强烈的情感【解析】(4)这是针对小说结尾设题一般从情节、人物形象、主旨等几个角度思考作答首先回归文本找到小说的结尾“夕阳红亮将干黄灰白的羊凹岭涂染得明亮又温暖” 这是以环境描写收尾这与第一段“初冬的太阳青白冷寂地走到头顶时”的景物描写形成呼应首尾圆和“明亮”“温暖”说的不仅仅是环境更是人情羊凹岭的生活也许是贫瘠的、艰苦的但在这种艰苦的生活中我们依然能看到温暖的人情作者借助环境描写赞美艰难困苦中绽放的人性美的光辉升华了小说的主题文章以环境描写收尾一般都是意味深远言有尽而意无穷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7.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60个字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冬至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天白昼最短夜晚最长人们很早就通过天象观测发现了冬至点并以此作为年度时间循环的起点在以北极星为时空坐标的古代冬至是一个推算历年的重要天文点因此不仅历法的编订一定要考虑到冬至点而且历法的颁布也大都在冬至日元朝“太史院以冬至日进历” 此后市面上才有新历流行冬至月在古代曾在较长时期内作为岁末之月或岁首之月在阴阳交战、寒风凛冽的时日人们为了顺利度过新旧交接的时间关口需要有集体的信心与凝聚的核心因此他们求助于与自己关系至为密切的祖灵在冬至祭祀祖先的仪礼活动中返本归宗对族群关系进行了再确认【答案】冬至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或答“一个推算历年的重要天文点”)是官方编订或颁布历法时不可忽视的日子也是民间祭祀祖先的日子【解析】压缩语段题需要先提取关键性信息然后将关键信息组织成句贯通语意语段主要是介绍“冬至”的因此要以“冬至”为主要对象进行概括关键信息有“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冬至是一个推算历年的重要天文点”“不仅历法的编订一定要考虑到冬至点而且历法的颁布也大都在冬至日”“在冬至祭祀祖先的仪礼活动中返本归宗” 将上述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整理为一句话注意语句连贯通顺不超过60字即可8.(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8.(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8.(3)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 它的字面含义描述的是逝去的鲸不断被分解消耗、最终缓缓沉入海底的过程B. 从它的字面含义来看描述的是逝去的鲸不断被分解消耗缓缓沉入海底C. 它的字面含义描述的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最终不断被分解消耗D. 从字面含义来看它描述的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解消耗的过程【答案】D【解析】(1)画线句存在的语病一是“它的字面含义描述的是……”与“从字面含义来看描述的是……”句式杂糅二是语序不当应先“缓缓沉入海底”后“不断被分解消耗” 三是“描述的是”缺少宾语A项语序不当B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C项成分残缺故选D【答案】D【解析】(2)“夸大其词”指说话或写文章不切实际扩大了事实“无稽之谈”指毫无根据的说法语境说的是“一头鲸的死亡造就了一个深海生态系统”并非夸张的说法故选择“夸大其词”“回馈”指回赠、回报“反哺”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根据语境大海养活了鲸鲸死亡后反过来报答大海故选择“反哺”“出发点”指出发的地方最根本的着眼的地方“落脚点”指落脚休息的地方后文的“加油站”是一个落脚的地方应与“加油站”形成并列关系故选择“落脚点”“维护”指保全、保护使免于遭到破坏“维系”指维持并联系使不涣散“维护”侧重于防止遭受破坏根据后文的“生态系统平衡” 故选择“维系”故选D【答案】B【解析】(3)结合后文可知文中“何为鲸落?”的问号表示设问A项表示反问B项表示设问C项表示疑问D项表示疑问故选B。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课后训练【3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课后训练【3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答案】孟尝君对冯谖返回如此迅速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见他,问道:“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共4分。
怪、衣冠、何疾各1分,句意正确1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解析】试题分析:翻译时,要通假字、注意词类的活用和古今异义的翻译。
怪,对……感到奇怪;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好衣,带好帽子;何疾,何,怎么;疾,快。
来何疾也,是倒装句,即“来何疾也”,意思是“怎么回来得这么快”。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后来孟尝君拿出记事的本子来询问他的门客:“谁熟习会计的事?”冯谖在本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并签上一个“能”字。
……于是套好车马,整治行装,载上契约票据动身了。
辞行的时候冯谖问:“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孟尝君说:“您就看我家里缺什么吧。
”冯谖赶着车到薛,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
核验完毕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债券烧掉,百姓都高呼“万岁”。
冯谖赶着车,马不停蹄,直奔齐都,清晨就求见孟尝君。
孟尝君对冯谖返回如此迅速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见他,问道:“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冯谖说:“都收了。
”“买什么回来了?”孟尝君问。
冯谖回答道:“您曾说‘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
”孟尝君道:“买仁义是怎么回事?”冯谖道:“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邑,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这怎行呢?因此我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顺便烧掉了契据,以至百姓欢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啊。
2023北京高三(上)期末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3北京高三(上)期末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023秋·北京通州·高三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始吾读孟轲书,然后知孔子之道尊,圣人之道易行;王易王,霸易霸也。
以为孔子之徒没,尊圣人者,孟氏而已。
晚得扬雄书,益尊信孟氏。
因雄书而.孟氏益尊,则雄者,亦圣人之徒欤!圣人之道不传于世;周之衰,好事者各以.其说干时君,纷纷藉藉..相乱,六经与百家之说错杂;然.老师大儒犹在。
火于秦,黄老于汉,其存而醇者【1.】,孟轲氏而止耳,扬雄氏而止耳。
及得荀氏书,于是又知有荀氏者也。
考其辞,时若不粹;要其归,与孔子异者鲜矣:抑犹在轲雄之间乎?孔子删诗书,笔削春秋;合于.道者著之,离于道者黜.去之。
故诗书春秋无疵。
余欲削荀氏之不合者,附于圣人之籍.,亦孔子之志欤!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
(取材于韩愈《读荀》)儒讥墨以上同、兼爱、上贤、明鬼【2】,而孔子畏大人【3】、居是邦不非其大夫,春秋讥专臣,不“上同”哉?孔子泛爱亲仁,以博施济众为圣,不“兼爱”哉?孔子贤贤,以.四科【4.】进褒弟子,疾殁世而名不称,不“上贤”哉?孔子祭如在,讥祭如不祭者,曰我祭则受福,不“明鬼”哉?儒墨同是尧舜,同非桀纣,同修身正心以治天下国家,奚不相悦如是哉?余以为辩生于.末学,各务售.其师之说,非二师之道本然.也。
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
(取材于韩愈《读墨子》)注释:【1】醇:通“纯”。
【2】上同等:“上”同“尚”。
“尚同”“兼爱”“尚贤”“明鬼”为《墨子》书中篇名。
【3】大人:指在高位的人。
【4】四科: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纷纷藉藉..相乱藉藉:杂乱B.离于道者黜.去之黜:罢免C.附于圣人之籍.籍:典籍D.各务售.其师之说售:推行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好事者各以.其说干时君以.四科进褒弟子B.然.老师大儒犹在非二师之道本然.也C.合于.道者著之余以为辩生于.末学D.因雄书而.孟氏益尊大醇而.小疵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晚得扬雄书,益尊信孟氏晚些时候读到扬雄的著作,更加尊崇相信孟子B.要其归,与孔子异者鲜矣概括荀子著作的主旨,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少C.儒墨同是尧舜,同非桀纣儒家和墨家都是尧、舜的后代,而不是桀、纣的后人D.奚不相悦如是哉为什么要像现在这样不相认同呢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开始认为推崇儒家思想的人是孟子和扬雄,读了《荀子》后,才知道荀子对儒学思想的推崇在孟、扬之间。
【精编精校卷】2021-202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教育发展联盟高二上学期第七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高二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古代小说渊源久远,魏晋六朝时期的志怪志人小说,属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到了唐传奇,小说创作才真正进入自觉与成熟。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说:“唐之举人,先藉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录》《传奇》等皆是也。盖此等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不仅道出了唐传奇的创作背景,更是精准地概括出了唐传奇的文体特征与艺术特色。特别是诗意笔法的运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化风格,从而使传奇作品洋溢着诗的审美意蕴。
(摘编自张连伟《传统“天人合一”的现代审视》)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人合一”作为明确的提法最早在汉代时才出现,因此先秦时期孔子的学说里并没有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
B. 西方传统文化中人要无条件地服从神的旨意,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关系与之相反,表明中国人不重视“天”的作用。
C. 《论语》中的“天命”是主动、积极、理性的,促发儒者担当使命、积极有为,这优于西方人“天人二分”的观念。
D. 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不是现代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而它的神秘主义外观也招致了一些学者的质疑和批判。
5.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家君子重视“天命”的神秘性,但更加注重自我的主动选择,能力有限时,他们依然有承担使命的勇气与魄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有运用“诗笔”手法的一项是( )
A. 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祝福》
17 必修下课内文言文阅读专练)(解析版 )
第三篇古代诗文阅读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下课内文言文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谏逐客书李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鸣鸣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候,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阅读与分析中国古代散文名篇高中课程教案
阅读与分析中国古代散文名篇高中课程教案导语:中国古代散文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教学中,通过阅读与分析中国古代散文名篇,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辨能力。
本教案旨在帮助高中教师有效开展《阅读与分析中国古代散文名篇》的教学。
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散文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散文的欣赏和解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4. 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散文名篇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分析作品的主题、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分析作品的内涵和艺术形式。
三、教学过程本课程将通过讲授、阅读及分析等方式进行。
第一节:中国古代散文的概念与特点(30分钟)1. 引入中国古代散文的概念与特点,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2. 讲解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时期散文的特点和风格。
3. 分析中国古代散文与其他文学体裁(如诗歌、故事等)的异同。
第二节:中国古代散文名篇赏析(60分钟)1. 选择几篇中国古代散文名篇,如《吴子兰秋夜坐怀古》、《陶渊明选举曹参刺史》等,进行详细解读。
2. 引导学生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审美分析,探究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意境。
第三节:中国古代散文名篇创作(60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对中国古代散文名篇的赏析和理解,自行创作一篇古代散文。
2. 引导学生注意文体特点、叙述结构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 学生进行相互评阅和修改,提升作品的质量。
第四节:学习反思和总结(30分钟)1.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归纳,回顾所学知识。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
3. 学生提出对今后学习的期望和建议。
四、教学资源1. 中国古代散文名篇选本。
2. 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2024年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二模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2023-2024学年度部分学校高三阶段性诊断检测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年来流行一种观点,认为农业的发明对于人类而言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因为,随着农业社会的建立,远古时期的农民需要从事松土、播种、收获等繁重的劳作,比采集渔猎者更辛苦;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田间劳动,生活更乏味;辛苦的劳作还带来身体上的多种疾病;农业生产主要种植一种或几种作物,导致食物结构单调,造成营养不良.使人类体质下降等等。
总结上述一系列现象后,有学者提出远古时代的农业革命是一个骗局或者陷阱。
农业的发明的确产生了以上诸问题,但这些问题都是表面的和过程性的,并不是农业革命带来的变化的中心内容,农业的发明的实质和后续结果无疑是有利的。
农民虽然劳作更辛苦,但他们的资源开发效率大大提高,是采集渔猎者所不能及的,同样养活一个五口之家,采集渔猎者需要数十甚至上百平方公里区域,而农民只需要几十亩土地;农民虽然把更多时间投入到田间劳动,但他们的集中劳作能够积攒出一段较完整的农闲时间,有整段的较长时间可以进行其他活动。
反观采集渔猎者,虽然可能一天只需要花费四五个小时,就能收集到满足一天需要的食物,其余时间用于娱乐。
但是,这些空闲时间是分散的,每天都要被搜寻食物的工作打破,很难形成专心于某一事务的整段时间。
而关于人类体质的变化和相关疾病,也不能完全归因于农业生产方式。
需要考虑的是,在原来的采集渔猎时期,人们居无定所四处流动,很多体质较弱的人,较早就被不稳定的环境和生活自然淘汰。
2021—2022学年山东济南市各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1-2022学年山东济南市各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2021-2022学年山东济南市各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一、课外阅读(2022•山东济南历下区•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上5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
"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吏受赚③抵®法,与帝王徇5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健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
"上日:"然。
朕与公辈宜戮力⑥相辅,庶0免为人所笑也!"(节选自《资治通鉴。
唐纪八》)[注释]①上:指唐太宗。
②贾(g0)胡:胡商。
③麻(qiιi):贿赂。
④抵:触犯。
⑤徇:顺从。
⑥戮力:合力,尽力。
⑦庶:几乎,差不多。
1 .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
(只画一处)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3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唐太宗提出了什么警示。
(2022•山东济南济阳区•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郑苏仙梦冥府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①。
有一官公服昂然人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王讥日:“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②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
"王日:"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③,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
''官大狼狈,锋棱顿减。
(选自纪的《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注】①囚:指去世的人。
②植:树立。
2024成都中考语文备考 先秦文风传后世——先秦散文整合复习 (课件)
冥 有
鱼
硕大无比 志存高远 善借长风
体大 背大 翼大
活动范围 自北向南 南徙
鹏眼 俯瞰
—— ——
鲲鹏其
之之翼
大背若
垂
天
不 知 其 几 千 里
不 知 其 几 千 里
之 云
乘击 扶 风水 摇 而三 九 起千 万
里
仰拟 天 辽 观想 地 远 苍大 苍 广 天鹏 茫 阔
俯 瞰 大 地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引用《齐谐》,运用了夸张的 修辞,以极度夸大的数字描写出大鹏飞离北海时的壮观场面,意境壮阔 雄浑。
虽
教学相长 本篇文章是如何进行论述的?
有 嘉
肴
“类比”手法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作秋者用类比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不去品尝就不知其美 味的道夜理;再引出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体现出学习的重要性。 “学独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
先
《《《 伯虽北 牙有冥 鼓嘉有
琴肴鱼 》》》
秦 传文
后风
世
先秦散文
《庄子》《礼记》《吕氏春秋》
北冥有鱼
本文节选自《庄子》内篇《逍遥游》。《庄子》是庄子及后学者的著作,道家经典 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文笔奇幻恣肆,想象奇特瑰丽,语言奇丽生动,气势 雄奇壮阔。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成 语 背 后 都 蕴 藏 着 一 个 丰 富 多 彩 的 历
故 事 或 神 话 传 说 , 凝 结 着 中 国 古 代 社
的 哲 学 思 想 。
这 三 篇 文 章 中 你 学 到 了 哪 些 成 语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横语文】之高一尖端培优纵横语文之高一尖端培优班文本阅读文化链接第一讲文言文阅读:先秦历史散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识记 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理解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纵横语文】之高一尖端培优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历史学家和古文学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
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的史实,如《春秋》。
以后,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
《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共18万字,记载了春秋240年间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和言论,以及天道、鬼神、灾祥、占卜之事。
这部书叙事富于戏剧性,情节紧凑,战事描写尤为出色,语言精炼、富于形像。
《国语》是一种国别史,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事,记言多于记事,所记大多为当时较有远见的开明贵族的话。
《战国策》作者不可考,现在版本为西汉刘向辑成。
它同《国语》一样,也是分国记事,记载了西、东周及秦、齐、楚、赵等诸国之事,记载内容是谋臣策士的种种活动及辞说。
《战国策》文章的特点是长于说事,善用比喻,人物形象塑造极为生动。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郑伯克段于鄢①左丘明初②,郑武公娶于申③ ,曰武姜④。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 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 将若之何。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
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
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羹。
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考叔,纯孝也。
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纵横语文】之高一尖端培优其是之谓乎?”【注】①节选于《左传》②初:当初,从前。
故事开头时用语。
③郑武公:春秋时诸侯国郑国(在今河南新郑)国君,姓姬,名掘突,武为谥号。
申:诸侯国名,在今河南南阳,姜姓。
④武姜:武谥郑武公谥号,姜谥娘家姓。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B.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C.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D.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
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
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C.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公寤生,惊姜氏”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即姜氏的对其的厌恶,以及姜氏与共叔段串通一气,共同攻打庄公。
B.大夫祭仲以及公子吕都都曾告诫过庄公:共叔段的种种做法都有害于庄公。
但是庄公始终没有采取什么措施防范,只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不义不昵”,厚将崩。
”C.作者通过一系列事件写出了郑庄公的阴险与狡诈,姜氏的偏心溺爱,共叔段的贪得无厌,突出了庄公的无为,姜氏的不亲,共叔段的不本分。
D.在颍考叔与庄公的对话中,庄公幡然醒悟,于是“闕地及泉遂而相见”,这一事件体现出颍考叔的大爱,可以推广孝道,影响他人。
4.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5分)(2)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5分)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不孰,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①、士季②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③,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君能补过,袞不废矣。
”犹不改。
宣子骤谏。
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晨往,寝门辟矣。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
公嗾夫獒焉。
明搏而杀之。
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遂自亡也。
【纵横语文】之高一尖端培优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宣子未出山而复。
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宣子曰:“不然。
”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诗》曰:‘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乎,越竟乃免。
”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
(节选自《左传》)【注】①赵盾:晋国正卿(首席大臣)。
谥宣子。
②士季:晋大夫,名会。
③溜:屋檐下滴水的地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宣子骤.谏急切B.贼.民之主,不忠刺杀C.宣子田.于首山打猎D.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迎接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问其.故而患之其.我之谓矣B.公嗾夫獒焉.今近焉.C.弃人用犬,虽猛何.为问何.故D.请以.遗之置诸橐以.与之3.下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赵盾“良大夫”形象的一项是()(3分)A.①三进,及溜。
②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B.①尚早,坐而假寐。
②倒戟以御公徒。
C.①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②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D.①弃人用犬,虽猛何为!②惜也,越竟乃免。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晋灵公奢侈暴虐,加重赋税来修饰宫室,因为熊掌没炖烂,竟然杀了厨师,把他的尸首装在畚箕里,让宫女们用头顶着从朝廷经过。
B.赵盾、士季向晋灵公进谏,晋灵公文过饰非,还想方设法要杀掉赵盾。
他派遣的力士鉏麑不愿执行他的命令,于是头撞槐树自杀了。
C.晋灵公准备在宴会上杀害赵盾,他手下的武士灵辄却在关键时刻帮助赵盾幸免于难,以报答赵盾昔日的送饭之恩,赵盾自己只得逃亡了。
D.晋大夫赵穿杀了晋灵公,晋国太史董狐写“赵盾弑其君”并在朝廷公布。
赵盾难以辩白,大有感慨,孔子也为他蒙受杀君之名感到可惜。
5.断句和翻译。
(10分)(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4分)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日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3分)②予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夏四月戊午,晋侯使吕相绝秦,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
无禄,献公即世。
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
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
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
是穆之成也。
【纵横语文】之高一尖端培优“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见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
郑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
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
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
文公恐惧,绥靖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无禄,文公即世;穆为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淆地,奸绝我好,代我保城。
殄灭我费滑,散离我兄弟,扰乱我同盟,倾复我国家。
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淆之师。
犹愿放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
天诱其衷,成王陨命,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穆、襄即世,康、灵即位。
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螫贼,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
康犹不俊,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羁马,我以是有河曲之战。
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西望曰:‘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利吾有狄难,入我河县,焚我箕、郜,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垂,我以是有辅氏之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