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 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2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
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相关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
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基本建成。
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
全园占地5200余亩,方圆20多华里。
全园建筑总面积超过故宫。
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的总称,占地甚广。
圆明园是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
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5处景观,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
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
《圆明园的毁灭》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分析(2)《圆明园的毁灭》分析近、反义词近义词:宏伟——雄伟瑰宝——珍宝仿照——仿造反义词:破坏——建设热闹——清静精华——糟粕难句解析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不可估量”是指损失大得无法计算,说明圆明园的损失之大。
圆明园收藏的文化之古,景物丰富多彩,巧夺天公,美不胜收。
这样一座具有国际性的文化艺术瑰宝被毁灭了,这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课文一开始用这句感叹句,直接表达了作者无比愤怒和痛惜的感情。
2.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这一句话中用“有如”、“好像”、“仿佛”、“流连”这些词语进一步点明了游览圆明园的感受,对园内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和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作者由衷地赞叹。
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所创造的这一园林是世界园林之奇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拓展阅读:圆明园背景资料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
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共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比颐和园的整个范围还要大出近千亩。
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于此举行朝会,外理政事,它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
园于1860年(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劫掠焚毁。
盛期圆明园北京西北郊一带具有山、泉、湖、沼之胜,历来是封建帝王及亲贵显宦缔构行宫苑园之所。
至清代康熙、乾隆时期,社会经济有显著发展、国库充盈,清帝为了追求"宁神受福"的园居生活,从而在这一带兴起了空前规模的园林建设局面。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
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已初具规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5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5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设计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是五上第七组“勿忘国耻”专题的开篇课文,课文记载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笔墨之间饱含着浓浓的痛惜、悲愤之情。
本课设计紧扣__的情感基调和语言特色展开,努力体现“着意精神,着力语言”的理念,在感悟课文内容的同时,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培养第三学段学生语言的感悟品析能力、阅读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根据文本的特点,作者要写的是“毁灭”,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为痛惜的感情增加了具体的内容。
而在写“昔日的辉煌”时运用了高度概括的词语和叙述性的语言进行介绍,用多个“有”进行连接,语言简洁、严密,并没有通过形象的语言进行铺陈描写,这与一般的写景__有很大的区别,正与__作者要抒发的悲愤、痛惜的情感相辅相成。
因此,在第一课时的设计中,着力通过朗读感受、语段比较让学生初步体会用概括的叙述性语言表达对凸显__情感的效果,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这也是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用联系上下文、读句想象的方法理解“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不可估量、”等词语。
2.通过勾画关键词句,了解组段特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朗读感受、语段比较初步体会用概括的叙述性语言表达对凸显__情感的效果,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
4.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悟,借助视频、图片等资源的整合利用,了解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及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增强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悟,了解昔日圆明园的辉煌,体会用概括的叙述性语言表达对凸显__情感的效果。
教学难点:体会用概括的叙述性语言表达对凸显__情感的效果。
【教学准备】1.圆明园的毁灭是我国近代史上的耻辱,离学生的实际很远。
因此,课始需要播放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火烧圆明园的情景给学生直观的印象,为走进课文,体会语言文字奠定了基础。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通用8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通⽤8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通⽤8篇) 《圆明园的毁灭》是⼈教版⼩学语⽂第九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下⾯我们来看看《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通⽤8篇),欢迎阅读借鉴。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篇1 《圆明园的毁灭》是⼀篇阅读课⽂,课⽂描述了圆明园昔⽇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化的⽆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径的⽆⽐仇恨,激发⼈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课⽂所介绍的内容都已消失,⽆法再现,引导学⽣读⽂,感受,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的景观就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章从众⼼拱⽉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珍贵⽂物这三个⽅⾯来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在引导学⽣扎扎事实理解语⾔⽂字的基础上,这时恰当的运⽤多媒体课件就为学⽣理解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使学⽣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地了解,课件的应⽤及充分的调动了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加深了对课⽂的理解,当学⽣沉浸在圆明园的辉煌中时话锋及转,这样⼀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被毁灭了,是谁毁灭了它?为什么会被毁灭? 指导学⽣抓住重点词语学习⽂章最后⼀段。
最后组织学⽣通读课⽂,⿎励学⽣发表⾃⼰的阅读感受和体会,有的为圆明园的毁灭⽽感到惋惜,有的是对侵略者的舞步仇恨……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篇2 《圆明园的毁灭》是⼈教版⼩学语⽂第九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理解语⾔⽂字,想象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并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认识贫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激发学⽣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开始,我采⽤这样的激情导⼊ “有⼀把⽕曾把耻辱烙在每⼀个中国⼈的脸上,同时⼜在每⼀个中国⼈的⼼⾥烙下了深深的仇恨,这把⽕腾空燃烧的时候,他们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被化成⼀⽚灰烬。
”采⽤这样激情的导⼊,是为了创设情境,铺设好情感场,使学⽣⼀开始就在思想上产⽣强烈的共鸣,迅速融⼊到课⽂内容中去。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
圆明园是中国古代一座宏伟壮丽的皇家园林,十九世纪时曾是清朝皇室和宾客的游览胜地。
然而,这座美丽的园林在1860年遭到了毁灭,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痛楚和人类文明的损失。
圆明园的毁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由于清朝政府对来犯的英法联军采取了软弱无能的态度,导致了中国的国家尊严受到了严重侵犯。
英法联军在进攻北京的过程中,对圆明园进行了洗劫和烧毁,这是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极大侮辱。
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仅是一座园林的消失,更是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遭受的沉重打击。
圆明园不仅拥有精美的建筑和园林景观,还收藏了大量的艺术珍品和文物,这些文物代表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烧毁,使得这些珍贵的文物永远失去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遭受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圆明园的毁灭也是对人类文明的损失。
圆明园作为一座具有独特价值的园林,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之一。
它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创作对世界各国的园林设计和建筑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英法联军的破坏行为使得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永远消失,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不
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悲伤,也让人们对侵略者的残暴行径感到永远的愤慨。
然而,圆明园的毁灭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努力保护好现有的文化遗产,让它们成为我们传承的宝贵财富,同时也要加强文化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中华民族的文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明,让圆明园的毁灭成为历史上的痛楚,而不是重演的悲剧。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精选8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为大伙儿带来的8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五年级教材第七单元中的内容,本组包括《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等四篇课文,重点在使学生感受文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本文通过描写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搜集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二、教材处理本课为本单元重点课文,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使学生掌握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划分段落;第三课时展示学生所收集的资料,写出文章的读后感,背诵第3、4自然段。
本节是第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字词;(2)学习通过词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能力目标:(1)提高朗读能力,积累语言;(2)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一朝的毁灭,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德育目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想象,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2、难点:(1)通过自读、感悟和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2)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别具用心。
五、教学手段1、充分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圆明园曾经的辉煌通过文字较难形成完整、清晰的形象,学生很少到过圆明园,对它现在的景象也知之甚少。
本节课通过运用多媒体展示,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更通过圆明园的今昔对比,理解它的毁灭给人类文化所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损失;通过影片片断,感受侵略者的野蛮,激发痛恨侵略者、振兴中华的情感。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导语】《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化的⽆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耻⾏径的⽆⽐痛恨,激发⼈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忧考⽹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第⼗四课《圆明园的毁灭》课⽂原⽂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化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众星拱⽉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园风光的⼭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在幻想的境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物。
上⾃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6⽇,英法联军侵⼊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的东西,统统掠⾛;拿不动的,就⽤⼤车或牲⼝搬运;实在运不⾛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18⽇和19⽇,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
⼤⽕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灰烬。
_____________ 本⽂作者王英琦,选作课⽂时有改动。
【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第⼗四课《圆明园的毁灭》知识点 ⼀、⽣字组词: 毁:毁灭 毁坏 销毁 坠毁 烧毁 诋毁 估:估计 估测 低估 估算 估量 评估 拱:拱卫 拱桥 拱门 拱⼿ 众星拱⽉ 辉:光辉 辉映 星⽉交辉 ⾦碧辉煌 煌:辉煌 殿:宫殿 殿堂 ⼤殿 桂殿兰宫 陵:丘陵 陵墓 陵园 陵寝 中⼭陵 览:阅览 游览 浏览 展览 博览群书 境:环境 境界 国境 边境 ⾝临其境 宏:宏伟 宏⼤ 宏观 ⼤展宏图 宽宏⼤量 唐:唐朝 唐装 荒唐 唐突 颓唐不安 闯:闯进 闯练 闯祸 闯荡 闯关东 闯江湖 统:统⼀ 统领 统率 统治 传统 ⾎统 销:销毁 报销 销售 花销 销声匿迹 奉:奉命 奉献 信奉 奉⾏ 奉公守法 ⼆、多⾳字: 量:liáng称量 liàng量体裁⾐ 还:hái还有 huán归还 三、形近字: 拱(拱⼿) 供(提供) 境(环境) 镜(镜⼦) 销(报销) 消(消失) 四、词语解释: 不可估量:本⽂中指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法计算。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选18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选18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选1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短小却又优秀的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还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
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文章重点却写辉煌。
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产生与发展的规律,依据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来设定教学目标,我力求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在此基础上,学习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就更能激起了学生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并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鉴于文章语言精练,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展想象,以读促学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它的毁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
教学准备:1.由于圆明园的景观都已不复存在,要想真正感受到它昔日的辉煌,学生课前最好能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这也是本组课文的训练点。
2.文史不分家。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15篇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15篇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1《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叙述了,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化为了灰烬。
他们在园内任意抢烧、肆意掠夺,而我们的清政府视若无睹,更没有采取任何挽救措施,眼睁睁地看着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仅仅用了三天三夜就化成乌有。
真是惨不忍睹啊!圆明园毁灭了,它毁于英法侵略者的蛮横与疯狂,也毁于清王朝的腐败与无能。
圆明园之火,既是帝国主义野蛮摧残人类文明的见证,也是文明古国落后了就会挨打的见证。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2我愤怒了!圆明园这一艺术瑰宝,竟被一群强盗给毁灭了!要知道,圆明园可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绝对属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座特级园林,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结晶!占地约五千二百亩,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等许多园林组成,是“特级艺术瑰宝”,里面展放着一些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至秦代的各种精美工艺品,下至唐、宋、元代的各种珍奇异宝,说它是“超级博物馆”一点也不夸张。
园中也有各种美景。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3读了这篇课文,我心中十分愤怒,有些说不出的感情。
圆明园,这一园林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的精华,使当代中国人民自豪。
可是,当读到英法联军将这瑰宝任意破坏,销毁时,我心中万份憎恨,但却无能为力。
圆明园,他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当时光流荡在1860年时,它是一颗无人可拥有的宝石。
漫步园内:这里有金碧辉煌的殿堂,琳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这里有历史文物,如: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等。
还有仿照各地名声的景观。
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可是现在,圆明园已不复存在,残忍的侵略者,烧光了中国的宝,却无法使中国人民停止奋斗,不屈不挠!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4上一星期的星期四,老师教我们的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
一文中,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心情愤怒、悲伤、惋惜。
各种情感都涌上了心头,圆明园的毁灭是我们全世界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要历史为鉴,振兴中华!这项伟大的工程用了150多年的时间才建成的。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秀8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秀8篇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冠”,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猎豹、冠军、俯冲、浩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3、了解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难点:了解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1、师出示奔跑中的猎豹的照片,先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它每小时的速度是多少?(生纷纷举手回答,师:猎豹奔跑的瞬时速度可达到一百一十千米每小时,学生哗然。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想问吗?(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快多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到关键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检查反馈,指名生读。
重点指导多音字:冠、喷;整体认读音节:赤、置;“枚”字右边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2、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
3、生讨论交流,指导分段,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作者按运动速度从慢到快对比列举了人、鸵鸟、猎豹、游隼。
第二部分(第5 -9自然段):作者按运动速度从慢到快对比列举了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结尾指出宇宙中速度最快的东西是光。
四、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题目。
五、作业设计:练习有感情地读文。
抄写生词3遍。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准本课词语,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2、抓住关键句段体会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3、学习作者“有……也有……”写清楚曾经辉煌的写法,并指导迁移写作。
《圆明园的毁灭》--李凯利
4 彻底毁灭
修复
同治年间,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 住。曾试图择要重修。当时拟修范围为20余处共 3000多间殿宇,主要集中在圆明园前朝区、后湖区 和西部、北部一带,以及万春园宫门区、敷春堂口 清夏堂等处。但开工不到10个月因财力枯竭被迫停 修。此后,慈禧太后虽然修了颐和园,但并未修复 圆明园。
1 选址造园
圆明园的位置在挂甲屯的北面,距畅春园约一里多 路,即今北京大学的北边,清华大学以西。康熙时 的圆明园,里面有前湖、后湖等,其内建有“牡丹 台”、“天然图画”等园景。当时圆明园还是一座 藩赐园,规模不能超过皇帝的畅春园,所以建景不 多,名声也不大。可后来随着主人的登基,清王朝 的盛世的到来,在其多年陆续扩建中,终于成为中 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
125346789192567300%
3 遭遇浩劫
圆明园可抢的东西实在太多。据 一个英军目击者称,在整个法军 营帐内满堆着很多装潢异常华丽 的各色钟表,在士兵的帐篷周围, 到处都是绸缎和刺绣品。一个名 叫赫利思的英国二等带兵官,因 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 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
125346789192567300%
2 鼎盛时期
长春园西洋楼景区
西洋楼景区整个占地面积不超 过圆明三园总占地面积的百分 之二,只是一个很小的局部而 已。但它却是成片仿建欧式园 林的一次成功尝试。这在东西 方园林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曾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
遭遇浩劫
3 遭遇浩劫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在沙皇 俄国和美国的支持配合下,联合 抗英法联军英雄冯婉贞(5张) 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 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 东北郊直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明园,当时,僧格 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 抵抗,即行逃散。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王英琦,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知识点一、生字组词:毁:毁灭毁坏销毁坠毁烧毁诋毁估:估计估测低估估算估量评估拱:拱卫拱桥拱门拱手众星拱月辉:光辉辉映星月交辉金碧辉煌煌:辉煌殿:宫殿殿堂大殿桂殿兰宫陵:丘陵陵墓陵园陵寝中山陵览:阅览游览浏览展览博览群书境:环境境界国境边境身临其境宏:宏伟宏大宏观大展宏图宽宏大量唐:唐朝唐装荒唐唐突颓唐不安闯:闯进闯练闯祸闯荡闯关东闯江湖统:统一统领统率统治传统血统销:销毁报销销售花销销声匿迹奉:奉命奉献信奉奉行奉公守法二、多音字:量:liáng称量liàng量体裁衣还:hái还有huán归还三、形近字:拱(拱手)供(提供)境(环境)镜(镜子)销(报销)消(消失)四、词语解释:不可估量:本文中指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
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
众星拱月般环绕在
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
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
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
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秀6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秀6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圆明园的毁灭》,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这里是编辑帮大伙儿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秀6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毁灭来叙述内容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识了圆明园,圆明园烧毁之前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二、学习新课,组织学生自学1、上节课的学习,大家意犹未尽,今天我们将通过孩子们的自学进一步品读课文2、3、4段,感受圆明园的美。
上节课,我们通过大家的推选,邀请了三位自学小组的负责人,他们在课前已经做好了准备,今天就将由他们带领大家进一步品读课文。
请大家看自学提示。
2、请三位自学负责人到小黑板前,其他的同学也早就选好了自学的段落,请你们到自学小组负责人那里,进行今天的学习。
3、分组学习:学生借助小黑板进行学习活动,并且汇报自己在自学中的收获。
4、按照学习小组的顺序进行汇报:汇报时,由学习负责人选择参加汇报的同学,其他同学面向相关学习小组,听取其他组学习的收获。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点评。
)5、这三个段学完了,孩子们口中传出的,全是溢美之词,正是因为我们走进课文,用心去读了、才能真正领略到圆明园无穷的魅力。
请你用你能用上的较美的词汇来赞美圆明园。
6、教师小结:孩子们说得真好。
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历经一百五十年才建成。
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智慧,多少稀世珍宝汇聚园中,才凝结成这座旷世名园。
每一个细节,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匠心独运,每一处收藏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听了孩子们的赞美,老师想用这样的词语来概括圆明园的美:美的心动!孩子们同意吗?读一读这句话。
(美得心动。
)一起读一读这三个段,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座让我们怦然心动的万园之园吧!(学生读2、3、4段。
《圆明园的毁灭》课件
目录
• 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 圆明园的毁灭经过 • 圆明园的重建和保护 •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内容解析 • 圆明园毁灭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
介绍
01
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圆明园的建立和发展
圆明园的建立
圆明园始建于18世纪,由清朝皇 帝康熙命名,作为其孙子胤禛的 离宫。
圆明园的发展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圆明园不断 扩建,成为集园林艺术之大成的 皇家园林。
圆明园的毁灭也是人类文 明史上的巨大损失,引起 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 谴责。
圆明园毁灭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历史意义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着中国 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促使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 识的觉醒。
教训
圆明园的毁灭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铭记历史,同时也警示 我们要加强国家安全防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和保护能 力。
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解析
重点
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认识其毁灭的悲剧性。
难点
理解文中描述的建筑风格和文物珍藏,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文的主题和思想意义
主题
文章通过描述圆明园的毁灭,揭示了帝国主义侵略行径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侵 略者的无比痛恨。
思想意义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历史责任感。同时,文章也启 示人们要珍爱和平,不忘历史,努力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05
圆明园毁灭相关历史事件和 人物介绍
英法联军的入侵和烧毁圆明园的相关历史事件
1860年,英法联军以清政府拒绝批准《天津条约》为借口,占领北京,并烧毁了圆 明园。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巨大损失。
《圆明园的毁灭》赏析
《圆明园的毁灭》赏析《圆明园的毁灭》赏析《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下面是《圆明园的毁灭》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一、惋惜之情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中国人民为之惋惜。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它的毁灭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世界人民也应感到惋惜。
朗读课文第一段应用惋惜之情,尤其读到“不可估量的损失”,该痛惜。
二、赞叹之情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的“举世闻名”让我们自豪,值得世界人民赞叹。
圆明园建筑宏伟壮观,充满诗情画意,“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两处“最”,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用赞叹之情朗读第二部分要声色和谐,气势贯通,富有节奏。
尤其第三节最后一组分句,要舒缓深沉,如临其境,感同身受。
第四节则要读得洪亮,尽显自豪。
三、仇恨之情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园林,这样一座当对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成一片灰烬,怎能不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仇恨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放火”烧园,这些词语写出了侵略者践蹋人类文化的残暴面目,令人痛恨。
用仇恨之情朗读课文第三部分,语速要稍快,“凡是”“统统”“任意”用重音读出愤慨之情。
最后两句语速要稍慢,读得凝重、沉痛,以表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拓展阅读:圆明园的毁灭教材全解重点生字估:gū揣测,大致地推算:估计。
估价。
估一估。
古同“贾”,商人。
估gù 〔估衣〕出售的旧衣服或原料较次、加工较粗的新衣服。
笔画数:7;部首:亻造句:他的估计没有错,果然是这样。
损:(損)sǔn减少:损失。
部编版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及赏析《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圆明园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的不断扩建和修缮,历时150多年,最终成为一座规模宏大、建筑精美、收藏丰富的世界级园林艺术瑰宝。
圆明园不仅有宏伟的宫殿、精致的楼阁,还有碧波荡漾的湖泊、曲径通幽的小路、形态各异的假山。
园中的建筑融合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和西方建筑风格,既有东方的典雅与含蓄,又有西方的华丽与壮观。
然而,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野蛮地洗劫了圆明园,无数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被掠夺一空。
更为可恶的是,他们为了掩盖罪行,竟放火烧毁了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化为一片废墟。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巨大悲剧,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损失。
它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努力发展,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课文赏析:《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详细描绘了圆明园的辉煌历史和惨痛遭遇。
文章首先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组成和建设历程,展现了其作为皇家园林的尊贵地位和独特魅力。
接着,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圆明园的建筑艺术和园林景观,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美轮美奂的世界中。
然后,文章笔锋一转,讲述了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和焚烧的悲惨历史,表达了对侵略者暴行的强烈谴责和对文化遗产损失的深深惋惜。
最后,作者以圆明园的毁灭为鉴,提醒我们要牢记历史教训,珍爱和平,保护好自己的文化遗产。
全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既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也是一篇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读物。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能培养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本文是关于的,仅供大家参考!《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的课文,也是北京教育课改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的课文。
这样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
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5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5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1教学要求: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增强民族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学重点字、词语,积累知识。
教学重难点:1、理解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对侵略者的强盗行径的'仇恨。
圆明园的毁灭精品教案教学设计2、有感情朗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简介圆明园的历史2、交流搜集的资料3、板书课题,读题二、检查预习1、理解生字(出示:瑰、剔、瑶、莱、烬)神话传说,在东海中有“蓬莱”、“瀛州”、“方丈”三座山,是神仙住的地方,人称三仙山。
2、生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还需要再做记号的,师检查学生的书3、交流读书感受。
(5、6个生)4、指导朗读最后一段三、学习“毁灭”(5段)1、出示课件:圆明园被毁灭的图片2、质疑:眼前惨景,使你想了解什么?谈感受。
3、指名读。
师生评议。
你认为他读得怎样?为什么?四、自学“辉煌”(2——4段)1、小组学习:请你从2——4段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话,认真阅读,提出问题与小组同学共同学习。
比一比,谁是提问专家,谁是解题高手?2、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教师随机指导。
⑴结合课件(圆明园鸟瞰图)了解圆明园的结构布局⑴结合课件(圆明园四十景)了解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⑴结合课件(圆明园文物)了解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过渡:让我们睁大双眼,再看清侵略军的滔天罪行吧!五、总结1、演示课件(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直到今天,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仍在空旷的田野上矗立。
它不会说话,却年复一年地仰天长叹。
它的毁灭向给我们什么启示?(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当我们站在它面前,你想说些什么?反思:上完这课想了很多。
1、在这课的教学设计中,关于搜集、交流圆明园的资料这一教学环节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我认为学生已有一定的能力去做好这一件事,事实也是如此。
可惜的是整理资料的方法我忽略了,指导不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及品析──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执教:北京大学附属小学贾宁(实录后附课堂总评一、总评二)课前交流一、师生问好,拉近师生距离。
师:孩子们,看到大家非常高兴。
知道我从哪里来吗?生:北京。
师:知道我姓什么?生:贾。
师:大屏幕上都写着,是吧?知道我姓什么的,我们再来打声招呼吧!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呀,特别喜欢听声音洪亮的问好声。
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怎么把我的姓给丢了呢?我们再来一次: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哎,贾老师好!师:我相信你们是真心的希望我好,所以我还想从你们问候声中听到那份饱含的深情,咱们再来一次:同学们好。
生:贾老师好!(师生打招呼,消除了初次见面的紧张感和陌生感,拉近了师生距离)。
二、猜字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师:简单的几句问好之后,我相信我们没现在已经是朋友啦。
那么现在我们大朋友和小朋友们,咱们玩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好,猜字谜。
认真看,这个字,是你认识的。
谁认识?你说?生:这个字应该是个“水”字。
师:同意吗?生:同意。
师:你真了不起,这是一个甲骨文,看起来就像流动的水,它就是“水”字。
那咱们再来一个?生:好。
师板书师:这是什么生:这个是“山”字。
师:哎,这个就像并立山峰一样,它就是“山”。
行啊,我对你们刮目相看了,要不要来个难的试试?生:好。
师:看清楚了啊,(板书)这个字长得可真是有点难。
生:这个字可能是“十”字。
师:“十”字?生:没错。
师:为什么?生:我猜他是交叉十字路口。
师:像不像?生:像。
师:越看越像啊。
哎,他还真不是“十”字。
(生笑,充分体现了老师的幽默感,调节了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生:我觉得这个字像个“井”字”师:井,像不像?生:像。
师:越说越像吧?师:可惜也不是,谁再来试试。
你看它还像什么?最后那男孩。
生:我觉得有点像那个斯特勒的铁十字。
师:你们看他像不像一个十字路口?生:像。
师:顺着这个思路再去想。
师:这个路是干什么用的啊?生:走的。
师:对呀,哪个字表示走?生;这可能是个“行”字师:不是可能,你说的非常准确,它就是行字。
行的本意就是路或者是路口。
好的,要不要再来一个?生:要。
师:但我可要提醒你啊,这个可特别的难。
想猜吗?生:猜。
师:刚才这个你们就猜错了。
你可以放弃,是猜还是放弃。
生:猜。
师:好,欣赏你们这点。
咱们学习上就该有这种自信心,有这种敢于挑战的精神。
那我就把这个最难的字写在上面。
请你认真看。
(板书)师:有同学皱起了眉头,我给大家点小提示,你们看,下面这个部分表示的是旗子,底下两个人表示的是很多士兵。
生1:有可能是“众”字师:哪个“众”。
生1:群众的“众”字。
师:哦,有很多人表示“众”,有点意思了。
你来。
生2:我觉得有可能是“军”字。
师:“军”字?哎呀,越来越接近正确答案了。
生3:我觉得有可能是个“兵”字。
师:兵字,一个人,可我这里是好多的士兵呀。
生4:我觉得这个字是“营”字。
师:“营”字,越来越接近。
师:给大家一点提示吧,不想再难为你们了。
我写一半,(板书)?说出来。
生:旗。
师:哎呀,真的是“旗”字吗?是旅,旅的本意就是军旅、军队的意思。
把这四个字连起来读读。
生:旅行山水。
师:我想你们的声音还能够更洪亮一些。
再来生大声朗读:旅行山水。
(猜字游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了课前的紧张气氛,同时,激活了学生思维。
有收有放,在收放自如中囊括了文字、文化、历史,用心良苦。
)三、漫谈旅游,奠定感情基调。
师:喜欢旅行吗?生:喜欢。
师:你们说说你都去过哪儿?生1:我去过东山港。
师:能简单介绍一下吗?生1:那里有个海滩,那里有很多贝壳,我在那里捡过贝壳。
师:哎,童年的时候在海边捡贝壳那一定是一段快乐的时光。
还有谁想说说。
生2:我去过汕头的南澳港,那边有海,有沙滩,那边很美很漂亮。
师:真是的,大海总是给人一种心胸开阔的感觉,所以有一种辽阔的美。
生3:我去过鼓浪屿,那边有一个日光岩,上面是鼓浪屿最高的石头。
师:真是,知道著名诗人舒婷吗?舒婷说鼓浪屿是自己的生命之湾。
生4:这个暑假我刚好去过乌镇,在乌镇的小桥流水古镇中我体会到很多。
师:你说的也像乌镇一样的美,给人一种悠远的、飘摇的、江南特有的特色,对吧?还有谁来说说?男孩。
生5:我去过牛头山,那边的岱山瀑布想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你真了不起,还引用了李白的诗句来说。
牛头山旁边有个牛头王的墓碑,那是著名的大书法家启元白先生写的,那个字可漂亮了!(信手拈来的教师评价充分体现了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及积淀。
)师:好了,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我也想介绍一处我很喜欢的地方。
(播放课件或板书,因看不到视频,仅仅是猜测)读出来!生:敦煌莫高窟。
师:在敦煌莫高窟,有很多精美的石雕,泥塑和皮画。
那么在莫高窟中啊,有一个长织洞,在上世纪初被发现后,国外很多的考察队、探险队纷纷而至。
将洞中几万件的珍贵文献、绢画、泥塑以及其他洞中的壁画、雕塑等等都运往国外,造成了人类文化史上最大的损失。
那么今天,敦煌已经成为我们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同学们有时间一定要去看看,好好感受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
(让学生猜甲骨文“旅行山水”,再讲到自己最喜欢的敦煌莫高窟,自然引出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文化浩劫——莫高窟文物的流失和圆明园的毁灭,从情感上已经为上好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时间一、直接导入,揭示劫难。
师:同学们,我们可以上课了吗?好,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同学们,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有两件事让咱们中国人特别心痛。
一件是我们刚刚提到的敦煌的蒙难,还有一件,便是——一起读。
(生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正音,扫除障碍。
师:好,打开课文,自己轻声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师:读完了吗?来,一起看看这些词语。
自己读读。
生齐读:举世闻名皇家园林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诗情画意奇珍异宝不可估量(生每个词语读两遍)师:读一遍就可以,接着读。
谁想自己来读读。
师:有这么多同学想读,这样,每人读一个。
生接读。
师:读的非常正确,它们都是文中的词语,在课文句子中,相信大家对他们都有一定的认识。
(这些四字成语全都准确概括了圆明园的辉煌与精美,所以这些词语的阅读不仅仅是正音与扫除障碍,更是让学生在初读之后对圆明园的整体感知。
)2.理清脉络,感知结构。
师:那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清楚了吗?谁来说说。
生:第一自然段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哦,说的是毁灭。
(板书“毁灭”)你接着来。
生:第二段是讲圆明园有三个小园,也叫圆明三园。
师:嗯,说的是圆明园的组成,那就叫“布局”。
来,把这个词批注在2自然段旁。
来吧,你继续说。
生:第三自然段讲圆明园里面有什么建筑。
师:好的,写的是“建筑。
(板书“建筑”)看谁还记得和老师一起记批注。
你接着说吧。
生:第四自然段讲的是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还收藏着历史文物。
师:嗯,讲的是“文物”(板书)。
生:第五自然段讲英法联军侵入北京。
拿走圆明园的东西,并烧了圆明园。
师:嗯,圆明园被毁灭了,对吗?生:嗯。
师:谢谢你,说的比较准确。
孩子们请看,其实文章的1、5自然段写的都是──大声说出来。
生:毁灭。
师:那么2、3、4自然段概括地讲,写的是?生:2、3、4自然段讲的是圆明园很美。
师:是现在的圆明园?生:以前的圆明园。
师:哦,以前的、原来的、昔日的。
(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学生读起来并没有难度与障碍。
所以,老师安排在学生初读之后分析课文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条理。
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内容,又可以教给学生布局谋篇的方法。
)三、精细品读,感受美好与毁灭。
师: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默读2、3、4自然段,看看从昔日的圆明园中,你们能感受到什么?画画相关的句子,做一做简单批注,开始。
(前面有方法指导,这里有适时运用,扎实的引领与训练)。
生:默读。
师:好了,孩子们,咱们来交流交流?在昔日的圆明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在第二自然段里看到了“众星拱月“这个词,我能体会到圆明园昔日的园林是十分多的。
师:是呀,孩子们,数量很多,那是上百个圆明园,而其中的一个圆明园就占地5200余亩,相当于640个足球场啊!什么感受?(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
)生:我感受到圆明园非常大。
师:用上一个四字词语,那叫做规模——生:宏大。
师:真不愧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生:皇家园林。
师:好啊,咱们接着谈,从其他的词语中,你还感受到什么?你来说。
生:(学生声音过小,听不清楚)师:你看看,他从第三自然段读出了劳动人民的辛苦。
你说?生:我从第三自然段体会到我们好像住在圆明园的境界里面似的师:陶醉其中啊,那你能给我们美美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吗?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真是美不可言。
你来说。
生:我也从第三自然段得到体会,圆明园有很多壮观的景象。
我还觉得他们虽然以前没有汽车,但是他们的建筑还是一样的雄伟。
(学生提到了古代条件的局限下却依然有如此震惊世界的建筑,老师是否需要在价值观上进行引领?)师:你也感受到了壮观的景象很多是吗?究竟有多少呢?我们来看看。
咱们中国的古代的园林建造上常常会挂上一块匾,有一册书叫做《圆明园匾额启示》,当中所记载的匾额就是数千景。
当我们走进圆明园后,同学们的感受又丰富了许多,让我们把目光和脚步放慢一些,一起去欣赏欣赏。
生:好(师生合作读)师读: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生齐读: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师读: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生齐读: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我刚才读的是殿堂,你们读的是?生:亭台楼阁。
师:我读的是金碧辉煌的殿堂,你们读的是?生: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师:我读的是金碧辉煌、宏伟大气的殿堂。
你们读的是——生齐:玲珑剔透……生1:我们读的是玲珑剔透,小巧的亭台楼阁。
(逐步引导)师:读着说着,你感受到什么?生:这段话用了对比的手法。
师:哟,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
那对比只是为了在这儿提这一处吗?那我们一起去看看。
我读的是买卖街,你们读的是——生:山乡村野。
师:我读的是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你们读的是——生: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发现了什么?谁来说说。
生:我发现了这两句话中用了对比的手法。
师:真是如此。
有大气的,就有小巧的。
有表现热闹的,就有——生:宁静的。
师:那接下来,同桌就像我们刚才那样,合作读读二、三两句话。
你看看这种对比还体现在哪?开始(生同桌合作读)师:好,孩子们,发现了没有?谁来第一个说?来吧。
生:我发现白色的这些句子和黄色的这些句子,他们也有对比。
白色的句子,他有仿造的东西,是现实的。
师:真好,是仿造现实的。
生:而黄色的部分主要写他是仿造想象出来的一些物体来建造出来的。
师:接着说吧。
生:所以我认为他们这里面有运用对比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