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窃符救赵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和救赵的原因。

(3)能够鉴赏文中使用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通过学习信陵君的英勇救赵行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和救赵的原因。

3. 鉴赏文中使用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古代文化背景和成语的含义。

2. 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和救赵的原因。

3. 鉴赏文中使用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讲解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信陵君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梗概。

1.2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故事氛围。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2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古代文化背景和成语含义。

3. 合作探讨3.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和救赵的原因。

3.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4.1 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情节设置、文学手法等。

4.2 教师举例说明文中使用的修辞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5. 文学鉴赏5.1 学生欣赏文中精美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练习6.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6.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改正学生的错误。

7. 课堂小结7.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能够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3)能够概括故事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行为动机和价值意义。

(3)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仁爱、忠诚、勇敢等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3. 领悟故事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1. 解读文本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 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行为动机和价值意义。

3. 将故事中的道德观念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信陵君的背景和地位。

(2)引发学生对信陵君窃符救赵行为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结合注释,解读文本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分析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行为动机和价值意义。

(2)讲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5. 案例分析(1)选取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道德观念的认识和体会。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强调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1)请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信陵君窃符救赵》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1《信陵君窃符救赵》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选取背景“《信陵君窃符救赵》”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中的一段佳话,内容生动、故事情节曲折、情感感人,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

在人教版高中选修二《中国古代文学》中,这段佳话作为教学内容之一,对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本次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内容,认识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并对历史与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教学目标1.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掌握其基本内容与表现手法。

2.认识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提高阅读和欣赏古代文学的能力。

3.通过剖析和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有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4.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增强其对国家、民族和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信仰,提高其道德、人文素质。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1.1 文学知识:《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创作语言、表现手法、艺术特点及其地位等。

1.2 文化知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背景、社会风貌、人文精神等。

1.3 课外拓展:《信陵君窃符救赵》相关历史事件、传说故事、美术展览等。

2.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述的方式,介绍《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背景、创作语言、表现手法及其艺术价值等,引导学生对古代文学进行逐步的认识和欣赏。

(2)阅读教学法:以课文为核心,对关键句段和重要词汇进行精读,通过阅读体验、情感共鸣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讲故事等方式,助理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等,提升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第一章:信陵君窃符救赵背景介绍1.1 信陵君是谁?1.2 什么是窃符救赵?1.3 信陵君为何要窃符救赵?1.4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第二章:信陵君的智谋与策划2.1 信陵君是如何策划窃符救赵的?2.2 信陵君的智谋体现在哪些方面?2.3 信陵君如何克服困难,实施计划?2.4 信陵君的策划对于救赵的成功起到了什么作用?第三章:窃符救赵的行动过程3.1 信陵君是如何窃取符节的?3.2 信陵君如何利用符节救出赵国?3.3 救赵的过程中,信陵君遇到了哪些困难?3.4 信陵君是如何解决困难的?第四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影响4.1 信陵君窃符救赵对于赵国的影响是什么?4.2 信陵君的行为对于其他诸侯国的影响如何?4.3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意义是什么?4.4 信陵君的行为对于后世的影响有哪些?第五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争议与评价5.1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行为是否存在争议?5.2 争议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5.3 后世对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评价如何?5.4 如何客观评价信陵君的这一行为?第六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道德与伦理考量6.1 信陵君的行为在道德和伦理上如何评价?6.2 信陵君窃符救赵是否符合当时的道德规范?6.3 从伦理角度看,信陵君的行为有何得失?6.4 信陵君的行为对个人品德和家国情怀的展现。

第七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启示7.1 信陵君窃符救赵给我们的历史启示是什么?7.2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借鉴信陵君的智谋与胆识?7.3 信陵君的行为对于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有何启示?7.4 信陵君窃符救赵如何影响我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第八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文化传承8.1 信陵君窃符救赵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如何?8.2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在民间如何流传?8.3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表现?8.4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文化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九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教育意义9.1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如何融入教育体系?9.2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有何意义?9.3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9.4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在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

白老师工作室《信陵君窃符救赵》学案及答案

白老师工作室《信陵君窃符救赵》学案及答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学案1、士无贤不肖 无:2、致食客三千致: 3、欲厚遗之 遗:4、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会:5、 摄敝衣冠。

摄: 敝:6 、愿枉车骑过之枉:过: 7、微察公子 微: 8 、从骑皆窃骂侯生 窃:9、乃谢客就车 谢: 10、 遍赞宾客 遍: 赞: 11、侯生因谓公子曰 因:12、数遗魏王及公子书 数( shu ò): 遗( w èi):13、吾攻赵,旦暮且下 且: 14 、而诸侯敢救者 而: 15、已拔赵 拔:16 、留军壁邺 壁:17、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安: 18、独不怜公子姊邪 独: 19、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计: 20、约车骑百余乘 约: 21、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所以: 22、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曾 : 23 、 然公子遇臣厚 遇:24、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恨:25、侯生乃屏人间语曰间(ji à)n :26、顾未有路耳顾27、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 诚:28 、北救赵而西却秦 却 : 29、 此五霸之伐也 伐: 30、公子亲数存之 存:31、请数公子行日 数( sh ǔ): 32、 矫魏王令代晋鄙 矫: 33、平原君负輮矢为公子先引负:一、文言基础知识(一)注音 安) 薨.( ) 不肖) 厚遗.之 ( ) 执辔.(睥.睨.( )( ) 数.( )请之子姊.( ) 椎.杀( ) 冠.盖相属.( 勒.)(嚄.() 百余乘.( ) 屏.人间.语 ()唶宿.( )将自刭.()((二)通假字1、直上载公子上坐3、辞决而行决∶ (三)古今异义(解释古义) 1、公子再.拜,因问。

再:古, 3、胜所以自附为婚姻..。

婚姻: (四)解释词语坐∶古,2、俾倪, 4、北乡自刭 故久立与其客语俾倪∶。

长者:古, 4、公子颜.色.愈和。

颜色:古,2、以公子为长者.(五)一词多义解释1、故(1)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3)今公子故过之(2、引(1)公子引车入市(3、就(1)乃谢客就车(4、辞(1)辞决而行(2) ) ( 2)故久立与其客语( (4)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2)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3) 为公子先引(欲就公子之名()( 3)金就砺则利( ) ( 4 )功业未就((3)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5、过( 1)愿枉车骑过之( )(4)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6、让 2)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 4)近日奉辞伐罪((3) ) 5)臣等不肖,请辞去(( 2)行过夷门 ,见侯生( ) ) ( 5)力能扛鼎 ,才气过人()( 7)从此道至吾军 ,不过二十里耳() ( 2)上载公子上坐,不让( 公子过谢侯生()(3)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7、微(1)(侯生)与其客语,微察公子( (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六)虚词1、以( 1)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 ( 2)微风鼓浪( ) (4)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 2)实持两端以观望()(3)世人皆以嬴为小人10、赢乃夷门抱关者也 11、此人力士 12、臣乃市井鼓刀屠者13、欲以观公子14、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二、课内巩固练习1、 选出注音正确的一项( )A . 自度( du ó)安厘(xī王) 俾倪(pìnì) 摄( sh è)敝衣冠( gu ān) B . 执辔( p è)i 馁(něi)虎 椎( zhu ī)杀 冠盖相属( zh ǔ)C . 嚄唶 (hu òz è)北乡(xi àng) 数( sh ù )请屏( b ǐ n )g 人间( ji ā)n 语 D . 輮 (lán)矢 勒(l ē兵i)矫( ji ǎo )杀 曾( z ē n )g 无一言2、 通假字有误的一项是( )A 、直上载公子上坐( “坐”能“座”)B 、俾倪(通“睥睨” ,斜着眼睛看。

《信陵君窃符救赵》学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学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学案学案简介本学案主要介绍了古代著名故事《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内容和背景,以及该故事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人生哲理。

通过本次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战争策略和智慧思维,进一步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目标本次学习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1.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2.掌握中国古代的战争策略与智慧思维;3.洞察故事中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人生哲理;4.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过程任务一:背景分析请阅读以下背景材料,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背景。

在中国战国时期,秦国崛起,成为当时的霸主,逐渐收编了六国。

公元前293年,赵国被秦军攻陷,赵王失去了皇位。

此时,赵国的一位大臣——大臣李牧奉命率领大军反攻秦国,打算夺回赵国的皇位。

任务二:故事情节请仔细阅读以下故事情节,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主要故事情节。

公元前260年,赵国大将军李牧被秦军包围在井陉山。

获得消息后,赵国国君赵武派信陵君前往救援。

赵武曾经向信陵君借过符箓,信陵君趁机窃取了秦国的符箓,并在夜间替换成假的符箓。

次日,信陵君威胁秦将李信,李信不敢冒险,只好退兵。

李牧大获全胜,赵国得以保持了独立。

任务三:精彩课堂以下是本题相关的一些精彩课堂:序号课堂内容学习目标1 见识中原之博大精深,了解中国古代的战争策略和智慧思维掌握中国古代的战争策略与智慧思维2 读懂《信陵君窃符救赵》,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3 分组讨论,探究故事中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人生哲理洞察故事中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人生哲理4 走进古代文化,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总结通过本次学习,我们了解了《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主要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战争策略和智慧思维,感受故事中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人生哲理,同时也提升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深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历史知识和人文素养。

语文教案-《信陵君窃符救赵》

语文教案-《信陵君窃符救赵》

语文教案-《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古代政治文化及历史故事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感受故事背后的深层意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描述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判断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政治文化及历史故事的重要性。

•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意义。

•掌握描述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判断和思考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讲解“信陵君”在历史上的地位和“窃符救赵”故事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2. 基础知识学习(15分钟)让学生了解古代政治文化,了解一些相关词汇和背景知识,如春秋战国、列国、封建社会等。

3. 阅读故事(3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阅读《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个历史故事。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设问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故事中的“信陵君”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为什么信陵君会窃取符号来救赵国?•故事背后的深层意义是什么?4. 分析人物形象(20分钟)让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人物性格、行为和思想等方面的特点。

让学生通过描述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来提高分析能力。

5. 拓展思考(30分钟)让学生对故事背后的深层意义进行思考和探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6. 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练习描述人物形象的能力,例如要求学生写出一个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的特点,并配以说明。

四、教学评估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此外,也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等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强调了历史故事的重要性和对人物形象的描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历史背景和政治文化,更能够提高文化素养和阅读能力。

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3)能够领会故事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内容。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吸取道德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2)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3)故事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对文本中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汉语表达的理解。

(2)对故事中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故事背景、情节和人物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2.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故事情节,交流对人物的理解。

4. 角色扮演法: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来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和体验。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信陵君窃符救赵》文本。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教学资源。

3. 教学道具:用于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 讲解与讨论:教师对文本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故事情节,交流对人物的理解。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来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和体验。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角色扮演表演: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情感传达和合作能力。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第一章:信陵君窃符救赵背景介绍1.1 战国时期的背景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乱频仍各国之间争夺领土和人民,战争不断信陵君生活的时代背景1.2 信陵君其人信陵君的身份和地位信陵君的才智和品德信陵君与魏国的关系1.3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起因赵国遭遇秦军入侵,形势危急信陵君得知赵国困境,决心相助信陵君决定窃取魏国的兵符,调动军队支援赵国第二章:信陵君的策划与准备2.1 信陵君的策划信陵君思考如何成功窃取兵符信陵君评估风险和可能遇到的困难信陵君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步骤2.2 信陵君的准备信陵君收集情报,了解兵符的存放地点和守卫情况信陵君挑选可靠的和同伴信陵君进行体能和武艺训练,准备应对突发情况第三章:信陵君窃符的过程3.1 信陵君潜入魏国宫殿信陵君和他的同伴穿越宫殿的防范措施信陵君避免被发现,成功潜入存放兵符的地方3.2 信陵君成功窃取兵符信陵君巧妙地避开守卫,取得兵符信陵君在窃取兵符过程中展现出的智勇双全3.3 信陵君逃离魏国宫殿信陵君在窃取兵符后迅速逃离宫殿信陵君成功躲避追捕,安全撤离第四章:信陵君调度军队支援赵国4.1 信陵君返回赵国信陵君带着窃取的兵符返回赵国信陵君向赵王说明情况和救援意图4.2 信陵君调度军队信陵君利用兵符调动赵国的军队信陵君安排军队前往前线支援赵国4.3 信陵君的军队与秦军作战赵国军队与秦军展开激战信陵君的智勇和军事才能在战场上得到展现第五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影响与评价5.1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成功信陵君成功窃取兵符,调动军队支援赵国赵国在信陵君的帮助下取得战争胜利5.2 信陵君的英勇和智谋受到赞扬信陵君的英勇行为受到各国的称赞信陵君的智谋和策略被后世传颂5.3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意义信陵君窃符救赵被视为战国时期的英勇事迹信陵君的行为体现了忠诚和爱国精神信陵君窃符救赵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第六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争议与质疑6.1 信陵君窃符行为的合法性争议一些人认为信陵君窃符是违法行为,不符合道义另一些人认为在特殊情况下,信陵君的行为可以理解6.2 对信陵君忠诚与爱国精神的质疑有人质疑信陵君的忠诚,认为他可能有自己的目的有人对信陵君的爱国精神表示怀疑,认为他可能只是为了个人荣誉6.3 对信陵君智谋的质疑有人质疑信陵君的智谋,认为他可能只是运气好有人对信陵君的军事才能表示怀疑,认为他可能只是偶然取得了胜利第七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影响与启示7.1 信陵君窃符救赵对战国时期的影响信陵君的行为对战国时期的国际关系产生了影响信陵君的行为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势力格局7.2 信陵君窃符救赵对后世的影响信陵君的行为成为后世文学作品和戏剧的题材信陵君的行为对后世的忠诚和爱国教育产生了影响7.3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启示信陵君的行为教会我们在特殊情况下要勇于担当信陵君的行为教会我们要有智慧和勇气去解决问题第八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深远意义8.1 信陵君窃符救赵对个人品质的塑造信陵君的行为展现了他的勇敢、智慧和忠诚信陵君的行为对他个人的品质和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8.2 信陵君窃符救赵对社会道德的启示信陵君的行为对社会道德产生了积极影响信陵君的行为鼓励了人们的忠诚和爱国精神8.3 信陵君窃符救赵对历史研究的价值信陵君的行为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信陵君的行为对历史研究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第九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传颂9.1 信陵君窃符救赵在文学作品的传颂信陵君的行为成为文学作品中的英勇事迹信陵君的行为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赞美和传颂9.2 信陵君窃符救赵在戏剧表演中的呈现信陵君的行为成为戏剧表演的题材信陵君的行为在戏剧表演中得到了生动展现9.3 信陵君窃符救赵在民间传说中的流传信陵君的行为成为民间传说中的英雄故事信陵君的行为在民间传说中得到了广泛流传10.1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整体评价对信陵君的行为进行客观评价10.2 从信陵君窃符救赵中学到的教训反思信陵君的行为,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信陵君的智慧10.3 对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思考与启示思考信陵君的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启示探索如何将信陵君的精神融入到现代社会中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信陵君窃符救赵背景介绍二、信陵君的策划与准备三、信陵君窃符的过程四、信陵君调度军队支援赵国五、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影响与评价对于每个重点环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一、信陵君窃符救赵背景介绍重点关注战国时期的背景,赵国遭遇秦军入侵的情况,以及信陵君与魏国的关系。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设计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设计

《信陵君窃符救赵》精品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分析信陵君的忠诚、智谋和胆识,以及他窃符救赵的动机和意义。

提高学生对古代历史故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导入:介绍《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和作者。

课文阅读:让学生朗读并理解课文内容,注意生僻字的发音和含义。

故事情节分析:讨论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动机和过程,分析他的智谋和胆识。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信陵君、赵王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信陵君窃符救赵的看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其他历史故事中类似的情节,进行对比讨论。

2.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的历史背景。

历史地图:展示战国时期的地域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景。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增强体验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提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和角色扮演的相关材料。

安排学生分组,准备进行讨论和角色扮演。

3.2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介绍《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和作者。

阅读课文:让学生朗读并理解课文内容,注意生僻字的发音和含义。

故事情节分析:讨论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动机和过程,分析他的智谋和胆识。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信陵君、赵王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信陵君窃符救赵的看法。

角色扮演: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学生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和交流能力。

角色扮演: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和情感传递。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反馈意见,进行教学改进。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学生能够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涉及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学生通过分析和解说,探讨故事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故事中涉及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三、教学难点: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

深入分析和解说故事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四、教学方法:阅读和讨论:学生通过阅读故事,理解情节和人物性格,并通过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分析和解说:学生通过分析和解说,深入探讨故事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和作者。

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情节和人物性格。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理解和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故事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4. 分析和解说:学生进行分析和解说,深入探讨故事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和反思:学生总结自己在阅读和讨论中的收获和认识。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故事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阅读、讨论、分析和解说过程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理解程度。

3. 分析和解说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和解说故事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的逻辑性和深度。

七、教学资源:1. 课文:《信陵君窃符救赵》文本。

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资料。

高三下册语文教案:信陵君窃符救赵

高三下册语文教案:信陵君窃符救赵

高三下册语文教案:信陵君窃符救赵教学目标1.了解战国时期齐国与赵国的关系以及信陵君的历史背景;2.理解并分析《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情节和思想;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1.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情节;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

教学难点1.理解并分析《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思想;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方法1.导读法:通过导读的方式引入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兴趣;2.讲解法:通过讲解作品的情节和思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3.分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讲解课文背景: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是各种思想观念混杂的时期;2.讲解作品背景:齐国与赵国是战国时期关系比较紧张的两个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上演了。

第二步:讲解情节(40分钟)1.具体讲解故事的情节,理解故事发展的过程;2.分析故事的主题和思想。

第三步:分组讨论(25分钟)1.小组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2.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讨论结果。

第四步:总结(10分钟)1.整理和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2.引导学生思考,结合自身经历理解作品中的思想。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理解了故事中的思想和人物形象,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和外延。

2024信陵君窃符救赵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2024信陵君窃符救赵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2024信陵君窃符救赵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2.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信陵君、侯赢、朱亥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3.领悟文本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及事件的描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领悟写作手法。

2.难点:分析信陵君窃符救赵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简要介绍《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分享对信陵君、侯赢、朱亥等人物的了解。

二、文本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三、分析人物形象1.分析信陵君的形象:英勇果断、智勇双全、忠诚勇敢。

2.分析侯赢的形象:足智多谋、忠诚正直、深藏不露。

3.分析朱亥的形象:忠诚勇敢、不畏强权、忠诚于友情。

四、讨论与思考1.信陵君为何要窃符救赵?2.信陵君窃符救赵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是什么?3.你从文本中收获了哪些人生启示?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2.学生分享对信陵君窃符救赵事件的理解。

二、分析写作手法1.分析文本中的对话描写,体会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2.分析文本中的环境描写,理解其与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的关系。

三、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交流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学生分享对信陵君、侯赢、朱亥等人物形象的认识。

二、拓展延伸1.讲解信陵君窃符救赵事件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2.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关系,探讨人物性格对事件发展的影响。

三、课堂讨论1.你认为信陵君窃符救赵事件中的哪个环节最为关键?2.你如何看待信陵君、侯赢、朱亥等人物的行为?四、作业布置2.选择文本中的一个人物,进行性格分析,下节课分享。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北京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共课时

北京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共课时

北京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共5课时课时安排:5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 掌握故事的情节发展和重要事件。

3. 领会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德观念。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介绍《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 阅读课文第一段,了解故事的开端。

3. 分组讨论:让学生讨论信陵君为何要窃符救赵。

第二课时:1. 阅读课文第二、三段,了解信陵君如何窃符和救赵的过程。

2. 分析讨论:讨论信陵君的聪明才智和勇敢行动。

3.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第三课时:1. 阅读课文第四、五段,了解救赵后的情况和信陵君的结局。

2. 思考讨论:让学生思考信陵君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3. 写作练习: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信陵君行为的看法。

第四课时:1. 阅读课文第六、七段,了解信陵君的品德和人们对他的评价。

2. 道德讨论:讨论信陵君的品德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3. 小组分享:让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第五课时:1. 总结回顾: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2. 扩展思考:让学生思考如何将信陵君的精神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3.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回答。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信陵君品德和行为的评价和思考。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

第六课时: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信陵君的行为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 阅读课文第八、九段,了解信陵君与其他人的交往和互动。

3. 分析讨论:让学生讨论信陵君的交往方式和技巧,以及如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七课时:1. 阅读课文第十、十一段,了解信陵君的军事才能和对国家的贡献。

2. 思考讨论:让学生思考信陵君的军事才能如何培养和提升。

3.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研究历史上其他著名的军事将领,分享他们的故事和成就。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设计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设计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掌握信陵君的智谋、英勇和忠诚的品质。

(3)理解故事中反映出的仁义、忠诚、勇敢等传统美德。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故事内容。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3)学会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提炼故事的主题思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崇尚忠诚、勇敢、仁义等传统美德。

(3)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热爱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掌握。

(2)信陵君、赵王等人物形象的分析。

(3)故事中体现出的传统美德。

2.2 教学难点(1)对信陵君智谋、英勇、忠诚品质的理解。

(2)故事背景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插图,引起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填写人物关系表格,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

3.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信陵君等人物的形象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故事情节,突出信陵君的智谋、英勇、忠诚。

(2)分析故事中反映出的仁义、忠诚、勇敢等传统美德。

3.5 情感体验(1)组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传统美德,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作业布置(1)复述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1)课堂讨论、提问的表现。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和救赵的决心。

(3)能够领悟到友谊、忠诚、勇敢等价值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和救赵的决心。

三、教学难点1. 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 深入剖析文本,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讲解所需的PPT、教案、参考资料等。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背景,提前准备好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背景。

(2)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解答。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和救赵的决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拓展(1)学生分享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古代成语、典故或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5. 总结反馈(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谈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6. 课后作业(1)学生抄写课文,加强记忆。

(2)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步。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抄写课文和完成课后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信陵君窃符救赵学案教师版

信陵君窃符救赵学案教师版

信陵君窃符救赵学案教师版1.通假字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同“座”,座位俾倪故久立通“睥睨”,斜着眼睛看公子与侯生决通“诀”,诀别北乡自刭同“向”,朝向2.古今异义公子颜色愈和古义:面色今义:色彩以公子为长者古义:有德行的人今义:年长的人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古义:姻亲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结果,连词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古义:用来今义:表结果,连词赵王扫除自迎古义:打扫台阶今义:清扫以公子退让也古义:谦让今义:让步3.一词多义为:封公子为信陵君作(动词)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被(介词)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做(动词)如姬为公子泣对(介词)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是(动词)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替(介词)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难为(动词)以为小礼无所用认为(动词)侯生遂为上客成为(动词)以:以为小礼无所用认为(动词)实持两端以观望来(目的连词)以怨魏齐故因为(介词)欲以客往赴秦军带领(动词)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凭借(介词)以至晋鄙军之日在(介词)诸侯以公子贤因为(连词)自言罪过,以负于魏相当于客辄以报臣把(介词)“而”(连词)故:以怨魏齐故缘故(名词)俾倪故久立故意(副词)复博如故先前(名词)今公子故过之特意(副词)故隐屠闲耳所以(连词)而: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并且(并列连词)而公子亲枉车骑可是(转折连词)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因而(因果)而诸侯敢救者如果(假设连词)数: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几(数词)公子往数请之屡次(副词)请数公子行日计算(动词)传:而北境传举烽传来(动词)复从北方来传言曰传(zhuàn)车(名词)乃: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就(副词)公子乃自骄而功之却(副词)嬴乃夷门抱关者也是(判断副词)就:乃谢客就车登上(动词)嬴欲就公子之名成就(动词)下:礼贤下士谦逊地对待(动词)旦暮且下攻下,打下(动词)让: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谦让(动词)让魏公子曰责备(动词)过:愿枉车骑过之探望(动词)行过夷门,见侯生经过(动词)自言罪过过错(动词)引:公子引车入市带领(动词)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延请(动词)复引车还,问侯生掉转(动词)为公子先引引路(动词)窃:从骑皆窃骂侯生暗中(副词)窃为公子不取也私下(谦词)力能窃之盗窃(动词)于:于众人广坐之中在(介词)请救于魏向(介词)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到(介词)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从(介词)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跟(介词)公子有德于人对(介词)独:独不怜公子姊邪?难道(副词)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独自(副词)独子无兄弟单独(形容词)辞:辞决而行辞别(动词)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辞(名词)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推辞(动词)存:而公子亲数存之问候(动词)遂救邯郸,存赵保存(动词)谢:所以不报谢者感谢(动词)公子过谢侯生辞别(动词)德: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感激(动词)夫人有德于公子恩德(动词)请:往请,欲厚遗之延请(动词)请救于魏请求(动词)请数公子行日请允许我(表敬副词)4.常见实词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方圆(名词)致食客三千人招来(动词)昭王薨诸侯死(动词)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秘密(形)客辄以报臣总是(副词)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修养(动词)乃谢客就车辞别(动词)5.常见虚词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无论(副词)微察公子暗中(副词)公子竟留赵最后(副词)6.词类活用是时范雎亡魏相秦做丞相(名作动)留军壁邺扎营(名词活用作动词)朱亥袖四十斤铁椎袖装(名作动)为能急人之困以为急(意动用法)不敢以其高贵骄士骄傲傲慢地对待(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以礼(名作状)北救赵而西却秦(名词作状语)椎杀晋鄙(名词作状语)公子侧行辞让(名词作状语)7.特殊句式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之少子判断句嬴乃夷门抱关者也判断句此五霸之伐也判断句晋鄙嚄唶宿将判断句臣乃市井鼓刀屠者判断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判断句是时范雎亡魏相秦省略句客辄以报臣省略句为寿侯生前省略句留军壁邺省略句遍赞宾客引见(动词)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率领(动)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本来(副词)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副词)顾未有路耳只是(副词)走芒卯使逃跑(使动用法)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使清洁(使动)公子从车骑使跟从(使动用法)公子从车骑,虚左使空着,(使动)故久立公子车骑巿中使站立(使动)使人止晋鄙使止(使动用法)留军壁邺使停留(使动用法)侯生乃屏人间语使回避(使动)公子怪之认为奇怪(意动用法)公子乃自骄而功之以为功劳(意动)数请魏王省略句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省略句公子何以知之?宾语前置何功之有哉?宾语前置何泣也?宾语前置不敢任公子以国政状语后置请救于魏状语后置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状语后置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宾语前置8.翻译句子(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XX年《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XX年《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2024年最新《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能够分析信陵君的品德和行为,以及他窃符救赵的原因和意义。

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如实词理解、虚词辨析等。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提高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的兴趣和热爱。

学生理解友谊、忠诚、勇敢等价值观,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信陵君的品德和行为,以及他窃符救赵的原因和意义。

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2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一些生僻词汇和短语的理解。

分析信陵君的内心思想和决策过程。

将故事中的品德和行为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信陵君窃符救赵》原文文本。

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教学PPT或黑板。

3.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笔。

学习活动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信陵君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信陵君,有什么了解。

4.2 文本阅读与理解:分组让学生朗读原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答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4.3 人物分析: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场景,深入理解信陵君的心理和行为。

小组讨论信陵君的品德和行为,以及他窃符救赵的意义。

五、课堂总结与拓展5.1 课堂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信陵君的品德。

5.2 拓展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信陵君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事件,进行研究和展示。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创作一篇关于信陵君的小故事或短剧,进行课堂表演。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和问题解答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记录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一)目的要求1、学习文中一些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

2、理解课文在材料的选取,剪裁和组织方面的特点。

3、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积累重要实词、虚词与句式。

2、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教学设想本文属于自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课时安排:二教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第一课时一、介绍时代背景。

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即“士”的阶层,这是个知识分子阶层。

这些人走公室,跑私门,不狞不猎,不农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

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能文能武,又懂政治,懂经济,懂军事,懂外交,为各国统治者效劳。

他们在战国时代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如著名的纵横家苏秦与张仪两人几乎操纵着战国时代各国的外交关系。

这些士人投奔到权贵的门下,以谋生活,故称为门客,或食客。

各国贵族都大量收养门客。

其中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是四君,即魏国的信陵君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他们都收养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手。

二、解说文题,并指导学生了解原文大意。

1、学生朗读课文,划出有疑难之处。

2、教师读课文。

三、集中学习1—4节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并将注释下的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

2、师生共同疏通,积累、掌握重点词句。

3、落实具体文言语段翻译。

第二课时一、集中学习5—12节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并将注释下的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

2、师生共同疏通,积累、掌握重点词句。

3、落实具体文言语段翻译。

二、难句解析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所以……者”是固定句式,“……的原因”。

高中语文 4(信陵君窃符救赵)学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学案

高中语文 4(信陵君窃符救赵)学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学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史记》选读]4《信陵君窃符救赵》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

2、掌握“者”“所”“安”“何”“故”“且”“莫”等几个虚词以及“……为……”格式在文中的用法。

3、了解本文中一些词的多义现象。

4、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学习重点】1、掌握“者”“所”“安”“何”“故”“且”“莫”等几个虚词以及“……为……”格式在文中的用法。

【学习难点】1、对“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的理解。

2、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学习过程】一、知识《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

它不仅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

《史记》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五种不同的体例,其中“本纪”“世家”“列传”写了一系列历史人物。

司马迁曾为战国时代哪四大公子作传?(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我们今天要学的《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司马迁在这篇列传中,亲切地用了一百四十七个“公子”,叙述信陵君“仁而下士”,终于得到游士、门客的帮助,抵抗了秦国的侵略,救赵存魏,振奋诸侯的故事。

二、常识填空:1、战国四君子指的是:。

2、课文中心:本文主要写了信陵君的始末和的情形,表现了信陵君的谦逊作风和的义勇精神。

三、给加点字注音。

薨()嬴()羸()弱厚遗()车骑()执辔()睥()睨()游说()车百乘()譬()若馁()虎自刭()矫()杀四、解释句中通假字1、直上载公子上坐()2、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3、辞决而行()4、北乡自刭()5、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五、解释加点词的词类活用1、仁而下士()2、皆谦而礼交之()3、公子从车骑()4、虚左()5、故久立公子车骑()6、北救赵而西却秦()7、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8、却秦存赵()9、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六、一词多用A、然欲就公子美名()B、乃谢客就车()2、独A、计不独生而令赵亡()B、独不怜公子姊邪()C、相如虽驽,独畏廉将()C、海不择其大,故能就其深()D、还来就菊花()E、臣请就汤镬()F、若无罪而就死地()3、辞A、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B、无一言半辞送我()C、不辞辛苦()D、停数月,辞去()4、下A、公子为人,仁而下士()B、吾攻赵,旦暮且下()5、存A、而公子亲数存之()B、遂救某某,存赵()6、坐A、公子引侯生上坐()B、王曰:“何坐?”曰:“坐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陵君窃符救赵》学案(教师版)
1. 通假字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同“座”,座位
俾倪故久立通“睥睨”,斜着眼睛看
公子与侯生决通“诀” ,诀别
北乡自刭同“向”,朝向
2. 古今异义
公子颜色愈和古义:面色今义:色彩
以公子为长者古义:有德行的人今义:年长的人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古义:姻亲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结果,连词
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古义:用来今义:表结果,连词
赵王扫除自迎古义:打扫台阶今义:清扫
以公子退让也古义:谦让今义:让步
3. 一词多义
为:
封公子为信陵君作(动词)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做(动词)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是(动词)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难为(动词)侯生遂为上客成为(动词)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被(介词)
如姬为公子泣对(介词)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替(介词)以为小礼无所用认为(动词)
以:
以为小礼无所用认为(动词)以怨魏齐故因为(介词)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凭借(介词)诸侯以公子贤因为(连词)客辄以报臣把(介词)实持两端以观望来(目的连词)欲以客往赴秦军带领(动词)以至晋鄙军之日在(介词)自言罪过,以负于魏相当于
“而”(连词)
故:
以怨魏齐故缘故(名词)复博如故先前(名词)故隐屠闲耳所以(连词)俾倪故久立故意(副词)今公子故过之特意(副词)
而: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并且(并列连词)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因而(因果)而公子亲枉车骑可是(转折连词)而诸侯敢救者如果(假设连词)
数: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几(数词)公子往数请之屡次(副词)请数公子行日计算(动词)
传:而北境传举烽传来(动词)复从北方来传言曰传(zhuàn)车(名词)
乃: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就(副词)公子乃自骄而功之却(副词)嬴乃夷门抱关者也是(判断副词)
就:乃谢客就车登上(动词)嬴欲就公子之名成就(动词)
下:礼贤下士谦逊地对待(动词)旦暮且下攻下,打下(动词)让: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谦让(动词)让魏公子曰责备(动词)
过:愿枉车骑过之探望(动词)行过夷门,见侯生经过(动词)自言罪过过错(动词)
引:公子引车入市带领(动词)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延请(动词)复引车还,问侯生掉转(动词)为公子先引引路(动词)
窃:从骑皆窃骂侯生暗中(副词)窃为公子不取也私下(谦词)力能窃之盗窃(动词)
于:于众人广坐之中在(介词)请救于魏向(介词)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到(介词)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从(介词)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跟(介词)公子有德于人对(介词)
独:独不怜公子姊邪?难道(副词)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独自(副词)独子无兄弟单独(形容词)
辞:辞决而行辞别(动词)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辞(名词)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推辞(动词)
存:而公子亲数存之问候(动词)遂救邯郸,存赵保存(动词)谢:所以不报谢者感谢(动词)公子过谢侯生辞别(动词)德: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感激(动词)夫人有德于公子恩德(动词)
请:往请,欲厚遗之延请(动词)请救于魏请求(动词)请数公子行日请允许我(表敬副词)
4. 常见实词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方圆(名词)昭王薨诸侯死(动词)致食客三千人招来(动词)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秘密(形)
客辄以报臣总是(副词)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修养(动词)乃谢客就车辞别(动词)遍赞宾客引见(动词)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率领(动)
5. 常见虚词
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无论(副词)微察公子暗中(副词)
公子竟留赵最后(副词)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本来(副词)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副词)顾未有路耳只是(副词)
6. 词类活用
是时范雎亡魏相秦做丞相(名作动)
留军壁邺扎营(名词活用作动词)朱亥袖四十斤铁椎袖装(名作动)
为能急人之困以……为急(意动用法)不敢以其高贵骄士骄傲傲慢地对待(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以礼(名作状)北救赵而西却秦(名词作状语)椎杀晋鄙(名词作状语)公子侧行辞让(名词作状语)走芒卯使……逃跑(使动用法)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使……清洁(使动)公子从车骑使……跟从(使动用法)公子从车骑,虚左使……空着,(使动)故久立公子车骑巿中使……站立(使动)使人止晋鄙使……止(使动用法)留军壁邺使……停留(使动用法)侯生乃屏人间语使……回避(使动)公子怪之认为……奇怪(意动用法)公子乃自骄而功之以……为功劳(意动)
7. 特殊句式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之少子判断句嬴乃夷门抱关者也判断句此五霸之伐也判断句晋鄙嚄唶宿将判断句臣乃市井鼓刀屠者判断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判断句是时范雎亡魏相秦省略句客辄以报臣省略句为寿侯生前省略句留军壁邺省略句数请魏王省略句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省略句公子何以知之?宾语前置何功之有哉?宾语前置何泣也?宾语前置不敢任公子以国政状语后置请救于魏状语后置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状语后置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8. 翻译句子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2)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3)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
(4)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5)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
(6)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7)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