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_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课程的德育地位与价值探析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兼对“告别革命论”思潮的评析1马建军,周玉(成都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四川、成都,610083)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职责和使命,使大学生从历史根源上坚定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仰。

但是,告别革命论却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起着釜底抽薪的消解作用。

《纲要》教学必须对之予以正面回应,深刻揭示其实质、危害,以坚定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告别革命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1] (P3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担当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大职责和历史使命。

《纲要》是从历史的维度、以史实为依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的科学论证,在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但是,近年来,告别革命论对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予以全部否定,并借助于互联网络、学术活动、影视作品等途径到处传播,使《纲要》教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为此,《纲要》教学必须对其错误观点予以正面回应,增强青年学生对这一错误思潮的抵御能力和免疫能力,坚定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纲要》教学的重大职责和历史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精神旗帜,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灵魂和核心内容。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担当的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纲要》作为高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基础课程,其教学必然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大职责和历史使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德育效果探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德育效果探析

矛盾 。
真与信的矛盾。 真” “ 在哪里? 整个中国近现代史
的史事细节浩如烟海 , 不可能一一还原和再现 , 求真 关键是把握其主流和本质。“ 中国的近现代史 , 就其 主流和本质来说 ,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 人 民群 众为救 亡 图存 和实 现 中华 民族 的伟 大复 兴而 英勇奋斗、 艰苦探索的历史 ; 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

i e o s l ig t o ta i t s i o if e c td n s y t a t f e k y t o vn e c n r dc in s t n u n e su e t b r e fc s o i tr s su e t b y i a m c lr,t l h o l u ,t n e e t t d n s y tp c p t ua s o l i c n ic t d nsb e er t g a a y i f p ca o i s a d t e s t d ns b e sb e e a . o v n e su e t y p n t i n l sso e il p c , n o a e su e t y fa il x ms an s t Ke r s Oul e o h n s d r so y ; e ut; o t d c o s y wo d :“ t n fC i e e Mo e n Hitr ” r s l c n r it n i s a i
( 广东海洋大学 思政部 , 广东 湛江 5 4 8 ) 2 0 8 摘 要 :《 中国近现 代史纲要》 课是 一 门以中国近现代百余年的历史作为载体 , 以历 史的“ 求真 ” 达到 思想政 治教 育

“ 求信” 目的的思想政 治理论课 。纲要课如何展现其生命力 , 如何发挥其 独特 的育人优势 , 有四对矛盾亟待 解决, : 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主要教育功能分析-2019年精选文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主要教育功能分析-2019年精选文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主要教育功能分析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文件精神,中宣部和教育部于2005年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重大调整,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列为高校本科生四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之一,并从2006级新生开始在全国普通高校普遍实施。

作为一门新增设的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究竟具有哪些教育功能呢?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讲述的是中国自1840年以来的历史,是一门历史课程,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课程,它不是大学历史系本科学生的专业课程,而是所有大学生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它实际上是借用历史的内容和形式,即利用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帮助大学生学习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目的。

尽管《纲要》课程与历史有关,但其主要功能不在于历史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是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即通过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讲解,揭示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使大学生提高思想理论修养,更好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正因为如此,《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规定,《纲要》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观念、党的观念、社会主义的观念。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很好地体现《纲要》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呢?第一,围绕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对学生进行国史、国情教育。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由于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主权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从此,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富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教改方 案 中列为 全 国大学 生公共必 修的思想 政治理 论课。 从历史角度加强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 素质教 育
政 治教育功 能 , 既是 《 纲要》 课研 究应有 的题 中之义 ,
更是其 中的重要课题 。唯有这样 , 才能真正构建一个
全 面而有力 的思想政治 素质教育平 台 , 实现 开设《 纲
育工作 中有 着重要 的意 义, 它是对 当代 大学生进行 爱国主义教 育的重要 阵地 , 也是 当代 大学生政 治观 素质教 育的
重要 手 段 , 是 大 学 生 思 想道 德 素 质教 育 的 主要 途 径 。 还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 ; 思想政治素质教 育 ; 爱国主义 ; 治观教育 政
第 2 6卷
第 6 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I e lgc la d P lt a u a in Re e rh d oo ia n oii lEd c t s a c c o
Vo .6 12 No6 .
De . 01 c 2 0
21年 1 00 2月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 在大 学 生思 想政 治素 质 教 育 中 的作 用
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尚未得到相应 的重视 。事实上 ,

它是 对 当代大 学生进 行 爱 国主义教
育 的重 要 阵 地
爱 国主义是每个公 民对祖 国最深厚 的感情 , 是从 内心深 处 自觉产生的对祖 国的热爱 , 以及 由此生成 的 强 烈 的民族 自尊心 、 自信心 、 自豪感 、 任感 与使 命 责 感。 而历史对于激发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有着特别重要 的作用 。 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 曾说 :史学者学 “ 问之最 博大而最 切要者也 , 国民之 明镜也 , 国心 之 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实现大学生德育内化探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实现大学生德育内化探讨


历史 。从 洋务运 动开 始 , 中国人民就走上 了创新 的道路 、 办 创 兵工厂 , 开办新式企业 , 与西方资本 家合资经 营等 , 都是聪 这 敏智 慧的中国人 的创 新之举 。而 资产阶级 的改 良派 、 革命派 和共产党人都进行 了一 系列思想 与理论的创新 , 他们 都希望 经 过 自己的努力探索 、 创立一个符合 中国人 民需要的体制 , 建
黄 建江
( 南京 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 江苏泰州 250 ) 2 30
[ 摘 要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教 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对 大学生进行德 育教 育 , 从而 内化为他们的 自觉行动 。本 文 通过对 当前《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 育 中的意义、 在 存在 问题 以及在 实践 中的探讨课 程教 学中
第2 4卷第 l 期 1
21 年 1 01 1月
湖 北 函 授 大 学 学 报
Jun l fHUB IC r so d n eU iest o ra o E or p n e c nv ri e y
V 12 . o . 4 N0. 1 1 N V2 1 O . 0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国近 现 代 史纲 要 》 学 中实 现 大 学 生德 育 内化 探 讨 中 教

使 中国逐 渐地沦为了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 民从此开 始 了反帝反 封建 的、 以实现 民族 独立 和人 民解 放为 目标 的斗 争 。无 数民族英 雄在 战争 中英勇作 战 , 不怕牺牲 , 反抗帝 国主 义 和争取 民族独立 。从他 们的身 上 , 我们看 到了 中华 民族 英 勇不屈 、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中国近现代史 纲要》 材 中 教 的关 于中华 民族 的优 良民族传统和伟大 的爱 国主义情操 的历 史素材 , 能够对当代大学生进行 爱国主义 教育 , 提高他们的爱 国情怀 。同时 , 我们还应让大学 生看 到帝 国主义能够对 中 国 进行侵 略并 在中国肆 意妄为 , 干涉 中国的政 治、 经济、 化生 文 活, 其重要原 因就是当时的中国社会 极度落后 , 因而无法抵御 列强 的侵略 , 当时落后 的政 治经济 体制是 导致 中国落后 的 而

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定位及其基本功能

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定位及其基本功能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年第5卷第3期[收稿日期]2007-08-14[作者简介]娜芹(1959-),女(蒙古族),内蒙古财经学院马列马列主义学院教授,从事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与研究.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定位及其基本功能娜 芹1,萨茹拉2(1.内蒙古财经学院 马列主义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2.内蒙古财经学院 学报编辑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摘 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它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区别于一般的历史课,又区别于其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是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程。

它具有历史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价值观教育等多重功能。

要充分实现其基本功能,需要处理好历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事件与历史规律以及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定位;基本功能[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44(2007)03-0039-0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年春季开设的一门新课程。

如何把这门课程开好、讲好,并加强其课程建设,进一步增强其实效性,其基本前提是要搞清楚这门课程特殊性质及其基本功能。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规定,“纲要”课“主要讲授中国近现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这段话对于我们准确理解“纲要”课的特殊性质及定位,深入把握这门课程的基本功能,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思路和方向,。

以下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纲要”课的定位及其基本功能等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战略意义。
中国近现代历史 的 主线 。 《 ” 纲要 》 就是 抓住 这条 主线 , 将太 平天 国运 动 、 运动 、 变法 、 亥革命放 在 当时 的国际 洋务 戊戌 辛 国内背景 中来介 绍 , 学生深刻地认识 到 当时的世界列强之 让 发展状况 以及 国际形势 的总体 走 向, 比较 中认 识到处于半 在 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 中国 , 民阶级 、 主 阶级 这两个 主要 农 地 活跃于封建社会形 态 下 的阶级 成分 都不 可能领 导 中国的革 命取得成功 , 中国的民族 资产阶级又 由于近代 中国资本主 而 义发展的脆弱而显得格 外软弱 , 中国需要 新的 阶级力 量来领 导革命 , 的重 任落在 中国无 产 阶级 的肩上 。十月社会 主 历史 义革命 后一 批先进 的知识 分子在 中国广泛传播 马克思主义 。
德育是指教育 者按 照一 定社会 或 阶级 的要 求 , 目的、 有 有计划 、 有组织地对受 教育 者进 行系 统 的影 响 , 把一 定 的社
会思想和道德原则转 化为 个体 的思 想 意识 和道 德 品质 的教 育, 即德育 : 第一是通过教育来实 现 , 二是 其 内容 包括社会 第 思想和道德原则 的教育 。德 育 的成 功与 否是 通过 个体 对所 认知的东西有所感悟并转化成 自己 的行 为 、 而通过行 为表 进 现 出来的。如孔 子所 说思 想上 懂得 “ ” 而 在行 动 上按 照 道 , “ ” 道 去做 , 才是“ ” 德 。显而易见 ; 德 ” “ 贯穿 于每个人 的一点 滴的生活中。而“ 德育 ” 则是 让人在思想上 懂得“ ” 道 。 古往 今来 , 德育一直在教育 中居 于重要地位 。在 中国古
维普资讯
20 0 8年 第 6期 ( 总第 14期)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意识 , 激 发起 大 学 生 的 爱 国热 情 和 斗 志 。 同时 它把

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 , 长期 以来社会发 展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 虽然近代逐渐落后 了, 但是 , 中华民族经历 了内忧外患却没有屈服 , 一部 中国近 代史虽然是一部屈辱的历史 、 血泪的历史 , 但同时也 是一部抗 争 的历史 、 奋进 的历史 , 每 次资本 主义 的侵 略必然激起民族巨大 的反抗 , 曾被视 为东亚病夫的 中 国人 , 进 发 出了惊人 的凝 聚力 , 在 几乎 所有 帝 国主 义国家都欺凌 中国的极为艰难 困苦 的情况下 , 经过
迫, 使 民族独 立人 民解放 , 而 且使 国家逐 步 富强 。通
然难以形成健康 的人格 。
二、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 中的 意义
过这一段国史 国情 的学习 , 必然会使学生确立并增 强对于中国共产党 、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的信念 。 ( 三) 有助于提升大学 生的民族 自豪 感和历史 使 命感
无 意 地 忽 视 了 。人 的 自 利 性 被 市 场 经 济 强 调 交 换、 强 调 功 利 的 特性 大 大 强 化 了 , 伴 随社 会 生 产 力
的提高 , 享 乐 主义 盛行 , 对 商 品 和金 钱 的崇 拜 沦 为

派, 认识到西方船坚炮利 , 提 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 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太平天国运 动, 从西方借来 了上
( 三) 价值取向功利化 随着改革开 放 的深化 , 市 场经 济有 了极 大的 发展 , 市场经济是商 品交换 居支配地位 的经济 , 谋 取货币财 富成为生产 的最 主要 目的。所有 的物质 都换算成货币财富 , 以金钱 来衡量物的价值 , 从而 以金钱来衡量人 的价值 的社会 现象普遍存在 。事 物的经济价值被 放在 了首 位 , 社 会价值则 被 有意

思想政治视域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探析

思想政治视域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探析
者, ……国民之明镜也 , 国心之源泉也 。” 爱 在培育 大学

生 的爱 国主义情感方 面 ,纲要》课程发 挥着该学科所 《 独有 的学科优势。~部 中国近现代 史 , 就是 一部中国人 民爱 国主义 的斗争史 、 创业史 。从洪秀全“ 无处不 均匀 、 无 处不 饱 暖” 的太平 天 国 , 到维新 派 的“ 主 立宪 ” 君 主
么创新 了。 ③小组探讨教学措施 。 学生在表达 自己思想 的同时 ,也要求和 同学交 流。在活跃轻松 的课 堂氛 围
中, 学生 可 以从 不 同的视角分 析 , 探讨 , 而加深 对所 从
理念 , 激发学生积极 自主学 习, 主动参 与。我的具体做 法 如下 :①情 境教学措施 创设情境组 织各种课堂活 动, 使原 本枯 燥空洞 的学 习过程变 得真实 , 生动 , 贴近 乍活 创造性地用英语呈现生活情境 , 达思想 , 表 这不 仅切合青少年 的表演愿望 , 且 呵以有效地激发其 自 信 心 ② 激励肩发教学措施 .存 每次教学 中都 由浅人 深 , 内容理解 到教学形式 , 导学生 个性 的张扬 , 从 倡 注 重启 发和激励学生进行大胆 的分散性 思维 ,就各类 问 题根 据个人的 见解发表独特 的看 法 ,而不是单 纯 的接 受教 师的讲解 。 L在于 , 原大 J 如果学生长期 总是被动地 一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简称 《 ( 纲要 》 是以历史为平 ) 台的思 想政治教育理论课 ,担负着 马克思 主义教育功 能 。《 中宣 部 、 育部关 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高等学校 教 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意见实施方案 》 出 :《 指 “ 中国近现代 史 纲要 》 帮助大学生 了解 国史 、 , 国情 , 深刻领会历史和 人 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 选择 了中 国共产党 , 选 择 了社会主 义道路 。” 纲要》 《 课程 的开设 , 以传授 中 不 国近现代 史知识 为主要 目的 ,而是 以提 高大学生 的思 想 政治觉悟 为根本 目的 , 就使 得《 这 纲要 》 课程 具有 与 历史专业课程所不 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特性 。因此 , 如何 发 挥《 纲要 》 课程作 为思想 政治理 论课 的育人 功能 , 需 要 我们无论在教学 内容还是在教学 方法上都要进行调 整、 创新 , 以充分发挥这 门课程思 想政治教育 的最 大功 效。 紧扣近现代史主线 。 大学生进行 国史 国情教 对 育, 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精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精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精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必修课程。

它不仅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历程,还揭示了中国社会在近现代转型中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这门课程对于学生全面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课程介绍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即1840年的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也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课程详细阐述了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包括领土丧失、经济凋敝、人民苦难等。

通过对这一时期的深入了解,学生们能够理解到中国为何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及民族危机为何如此深重。

进入现代史部分,课程重点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程。

学生们了解到,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课程还涵盖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

学生们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

然而,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引导学生们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展开讨论,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

它不仅让学生们了解到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演变过程,更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这门课程对于学生全面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学生们将不断汲取历史智慧,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试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试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 、 国防教育与 国家安全教 育 , 他们从沉痛 的历史教 训 让 中懂 得 国荣 我荣 、 国耻我 耻的道理 , 唤起忧患 意识 , 弘扬 爱 国主义传统 。一部 中国近代史其实 即是一部帝 国主义侵 华
史 。昔 日曾经 在 世 界 上 独 领 风 骚 的 中华 民 族 在 近 代 遭 遇 西 方 国家 深 重 的欺 凌 与 压 迫 ,对 于 当 时 与 今 天 的 炎 黄 子 孙 都
遭 受西方国家侵略奴役 的屈辱 历史 ,认清西 方国家的侵略
本 性 , 起 他 们 的 忧 患 意 识 , 发 他 们 的爱 国 主 义 热 情 , 唤 激 自 觉 抵 制 当今 西方 国 家 对 我 国实 施 的 和 平 演 变 战 略 ,有 效 地
维 护 国家 的主 权 与 安 全 。
是一种国耻。因此 , 纲要 》 中深刻 阐述和剖析西方 国家 在《 课 对 中国的侵略及其给 中国人 民带来 的巨大灾难 ,既是给广 大大学生进行一堂精彩 的国耻教育课 ,也是 一堂国防教育
和 国 家 安 全 教 育 课 ,有 助 于广 大 大 学 生 深 刻 了 解 中 华 民族
o i a n o i c l u l y e u a in;u ci n g c l d p l ia a i d c t a t q t o fn t o
大学 生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教 育 工 作 中 有 着 重 要 的 意 义 。 近 几 年
试 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 要" 高校思想政治素质教 育 在 中 的作 用
王姗 萍
( 中南 民族 大学 思想政 治教 育 学院
中 图分 类号 : 4 G6 2 文献标识码 : A
湖北・ 武汉
407 ) 30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主要教育功能分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主要教育功能分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主要教育功能分析一、课程概况介绍(一)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二)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大学生应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目的与要求:第一,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自觉地继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二,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注意比较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的不同的政治方案,懂得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第四,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及学分:总学时:36;周学时:2;学分:2。

(四)教学方法:讲授、影片播放、讨论相结合,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五)授课对象:全校各专业本科生。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

内容主要涉及: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8)这三部分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德育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德育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德育研究作为高等学校本科生所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在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三个层面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意义。

《纲要》以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历史使学生得以深刻地领悟: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进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当然,《纲要》教学中的这种德育渗透非旦夕之功,而是具有渗透性和渐进性的特点。

一、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原则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即德育:第一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第二是其内容包括社会思想和道德原则的教育。

德育的成功与否是通过个体对所认知的东西有所感悟并转化成自己的行为、进而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

如孔子所说思想上懂得“道”,而在行动上按照“道”去做,才是“德”。

显而易见,“德”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点一滴的生活中。

而“德育”则是让人在思想上懂得“道”。

古往今来,德育一直在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

在中国古代,所谓“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而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1],”说明古代办学的目的是“明人伦”,即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并维护相应的社会秩序。

在古希腊,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是通过教育来培养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培养美德必须通过理性的教育、形成道德习惯。

可以说,德育一直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教育发展过程的始终,而在此过程中,也形成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即德才兼备。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德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或缺的方面,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现代教育中,德育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大学生是国家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素质教育功能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素质教育功能探索

教育 是 民族 振兴 的基石 , 养高素 质 的适 应社 会 主义现 代化 需要 的高级 人 才是我 国高 等教育 的根 本任务 。 培 党 的十七大 又 一次 明确 提 出 了全 面贯彻 党 的教育 方针 , 持 育人 为本 、 坚 德育 为先 , 实施 素质教 育 , 高教 育现代 提 化水 平 的战 略部署 。实 践表 明 , 如何 在教 学 中通过行 之 有效 的手段 , 面提 升大 学生 的综合 素质 , 全 是摆 在 广大
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 了实现上述教学 目的,通过 中国近现代史纲 要教学 , 借助于详实典型的史料介绍 , 调整和充实部分教学内容 ,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 在实践 中收
到 了较好 的效 果 。
注重 培育学 生 的爱 国主义 和 民族精 神 。通过讲 述 近代 中 国由一个 主权 独立 的封建 帝 国沦为任 人 宰割 的半
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按照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方案开设的集理论性 、历史性于一体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 作为我 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 在高等学校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
课程 无法 代替 的优势 与特 殊性 。


提 升 大 学 生 的 思 想 政 治 素 质
维普资讯
第 4期

野 : 国近现 代 史纲要课 程 素・
独立 和人 民解放 的历史 重 任 , 唯有 工人 阶级 先锋 队组 织 中 国共 产 党 才能 担 此 重 任 ; 而 通过 对 大 地 主大 资 产 阶
的 实践 意 义 。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 ; 教学 ;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 人文素质教育 ; 创新素质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德育效果探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德育效果探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德育效果探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综合性的历史课程,它涵盖了现代以来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凸显着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也给课堂上的学生们一
个系统的、宏观的认识中国史的机会。

它把德育融入了教学,对学生们大有裨益。

首先,通过该课程,学生们能够耳濡目染,从历史上各政治领袖的做法中体会中华传
统美德,如忠孝、仁义、礼仪等,从而深入掌握中国传统美德的精神,收获宝贵的道德修养。

其次,学生们通过仔细研究课程中所研讨的历史事件,宏调举一反三,深入运用。

比如,在纣王的案例中,学生们可以深刻理解“自古贤达多被迫害”的道理,倡导不恃势凌弱,号召善待有弱势的群体。

再比如,以袁世凯、孙中山等军政实践为例,引导学生深入
思考,从中明白“用错方法是倒行逆施”的道理,让他们在坚持正义、努力做好事情等方
面得到熏陶。

另外,该课程中也考虑了超越现实的层面,让学生们从史书中了解到历史、文化和法
律的内涵,从而坚定人生价值观,树立良好的心态,在实践中努力做一个崇德又宽容的人。

总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既可以让学生们理解历史,又可以发展学生的德育,
作用自不可言传。

在此基础上,学校和家长更应该认真落实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们真正从
中获得智慧。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从历史中得出应改革的动力;他们也能在行为做出由衷
的反思,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获得自我成长的机会,实现自我价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德育效果探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德育效果探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德育效果探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学习历史有一个较为宏观的概念,也是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总结和回顾。

它把中国近代史划分为三个阶段:以清朝灭亡为契机的现代化之先、辛亥革命后的改革开放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共产主义革命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的现代化建设。

当今,教学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不仅让我们深入学习和了解这段历史,对中国近现代经历的得失有更深一层的理解,还可以看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起到的德育效果。

首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历史是改变世界的革命性力量,历史也是宣传社会主义理想的突出场所”。

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学生能够学习到当时历史上产生的革命性变革,如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变革,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深刻改变,这些都有利于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为他们经历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再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有助于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自身修养。

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学生能够学习到当时历史上多位英雄爱国者所做出的积极贡献,其精神激发了学生们崇尚爱国主义,培养起学生社会责任感,自身修养得到提升。

同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能够增强学生们的政治意识,从而使他们拥有更为宽广的世界视野。

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学生能够学习到当时历史上的政治形势,重大的大政方针,以及一些重要的政策变革,学生们还可以从历史中总结出一些政治启示,加深对当今、未来的思考,培养学生们的政治思想,让他们拥有更为宽广的世界视野。

最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有助于学生们汲取历史经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

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学生能够学习到历史上经历的种种失败和失败的原因,学习到历史上的胜利和成功的原因,这给他们在未来现代化建设中提供了很多借鉴,有助于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把握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方向。

由此可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不仅让我们深入学习和了解这段历史,还可以看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起到的德育效果:如树立正确历史观和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政治意识,并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

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立德树人的重要功能

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立德树人的重要功能

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立德树人的重要功能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立德树人的重要功能。

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的概述和分析,论文提出了该教学在培养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观、国家意识和人民意识、历史思维能力以及批判思维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同时,论文还阐述了实施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的策略,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的制定。

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能够提高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的质量,更好地发挥其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大学教育,立德树人,核心价值观,国家意识,人民意识,历史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作为大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注重立德树人教育,而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正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研究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立德树人的重要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论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立德树人的重要功能,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1.3 研究意义通过研究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立德树人的重要功能,可以更好地发挥该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国家意识和人民意识、历史思维能力以及批判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

同时,研究结果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实施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2. 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的概述2.1 教学内容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的内容包括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和重要事件。

2.2 教学方法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2.3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学校需要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辅材料、多媒体设备等。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2、本课程分目标
序号
知识单元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文化素养目标
1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了解1840年至1919年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历程,总结其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认识近代中国人民觉醒的伟大历史意义;
分析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正确分析当今改革开放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近代的通商口岸、外债与今天的口岸开放、引进外资的区别等
4.教材选用与参考书目
本课程统一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此外,还有与之相配套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参考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学习参考文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疑难问题解析》等。
参考书目:
1、费正清等:《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4、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5、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6、白寿彝:《中国通史》(第21、22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4、军事科学院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中下卷).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长征精神;阅读相关著作和资料,评价毛泽东、王明等历史人物;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意义。

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价值观引导问题 资料

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价值观引导问题 资料

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价值观引导问题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价值观引导的重要性及面临的挑战(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价值观引导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指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它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根据这个规定,该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叙述和分析,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懂得历史和人民三个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确立并增强对于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的信念。

因此,这是一门以历史为基础并赋予其思想政治理论课性质的课程,是在学生已具备必要历史知识基础上的思想教育课和政治理论课,这就规定了这门课身兼历史教育与政治理论课教学双重任务的重担。

这门课的性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抓住历史的本质和主流,又要对重大历史问题、历史经验有的深刻理解,而且能够科学地、历史地看待重大历史事件、特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以深邃宽广的眼光认识现实问题,历史现象,生升华出对基本的政治理念的认识,升华出对国情的深刻理解,树立起对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这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教学中价值观教育首要导向。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笔者在《纲要》的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近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价值观上的疑惑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地体现在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上。

以课堂中讲授林则徐这个历史人物为例,教材注重讲述林则徐广州禁烟中表现的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以及他作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促进民族觉醒中的重要意义。

这本是对林则徐真实的评价,可是,有些学生就会对这样的评价产生异议,不仅不认同上述说法,反而大骂其为民族罪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智慧启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智慧启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智慧启示1. 引言1.1 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新时代大学生的重要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经典著作,对于新时代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代表着未来的希望和发展方向,他们的成长和成才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深入理解和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于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各种社会现象能够帮助大学生理解历史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历史,大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的人们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所做出的选择及其后果,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也可以帮助大学生重视历史对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影响。

通过历史的镜鉴,大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而树立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自信和对民族精神的自豪。

深入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激励他们在新时代不断学习、探索、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正文2.1 理解历史对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理解历史对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智慧启示之一。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参照,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使大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历史沿革,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历史并非死板的知识,而是活生生的教训和经验,通过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以及人物的行为与思想,大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理解历史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历史事件中的各种决策过程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能力。

历史不仅告诉我们过去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有助于大学生站在更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第7期(总第193期)教育探索EDUCATI O NEXPLORATI O NNo 7,2007General,No 193高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的德育地位与价值探析严考亮(广东警官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州510232)摘 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的开设在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在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应认真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德育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7-0105-02收稿日期:2007-02-10作者简介:严考亮(1955-),男,江西南康人,副教授,从事高校德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民俗文化研究。

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加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新开设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

这门课程的开设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价值,在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有非常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是高校德育的一门重要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纳入德育目标,使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在新的时代有了新的生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必须明确它特定的教学目的,这是至关重要的。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 指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生存和解放,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从鸦片战争起,中经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和统治,为创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可歌可泣的斗争。

可以说,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同时也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和现代的爱国运动史。

中国近代史记述了近代中国蒙受屈辱和奋起抗争的历史,因而在德育方面可以侧重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优良民族精神方面来促进大学生提高认识。

中国现代史主要记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历程,因而可以侧重从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历史方面,教育大学生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认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规定了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中要突出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强化大学生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德育内容。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对一个民族来说,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首先来自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它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

爱国主义在今天就是热爱社会主义的祖国,并且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

当代大学生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地将现在的学习和工作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联系在一起,积极投身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去,为正在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加辉煌的贡献。

二、高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明确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大学时代是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对他们的成长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说:!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应该注意从忠于国家、对社会历史的正确认识、个人道德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和陶冶。

(一)政治上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国家意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体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这是一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它要求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教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增强鲜明的政治鉴别力。

它的具体内容包括:1.使大学生形成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情感,增强国家意识,关心国家大事在全球化时代,为了维护本国利益,许多国家总是不遗余力地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强化公民的国家意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极富感召力的旗帜,国家必须始终如一地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于振奋民族志气,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激发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必须始终如一地重视向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向他们灌输!我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

2 使大学生通过学习掌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的基本内容让大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历程,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形成的经过,从而拥护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和改革开放政策。

3 使大学生通过学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增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自觉性,同各种反对和怀疑!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作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写进的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规定,是我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论。

历史告诉我们,近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仁人志士,不畏千辛万苦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但是都没有成功。

而只有到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才是找到了这样的真理。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开辟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的伟大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和后来的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的各项事业走上了振兴发展的康庄大道。

近现代史告诉我们,洪秀全、康有为和孙中山等许多先辈都探索过中国社会的发展道路,但是都失败了。

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人民民主专政。

4.通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使大学生切身感悟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深刻意蕴,体会到国家的兴旺发达、蓬勃发展给人民带来的幸福安康,离不开每一个人做出的贡献,从而激发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立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发奋学习,使他们自觉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思想上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唯物史观要科学地认识和阐释历史,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的学习和研究中就必须有科学的观点和科学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科学史观。

因此,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包括社会生产力决定历史进步的观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的观点、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观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必须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坚持科学性和阶级性的高度统一,用唯物史观和辩证分析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坚持理论创新,用历史研究中得出的科学结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的养成必须通过对具体历史问题的学习和探究来训练。

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一般要注意两个层面:首先是将历史问题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用今天的标准苛求古人。

但这还不够,还要将历史问题放到历史长河中去定位,去分析其价值∀。

比如国共合作问题,西安事变问题, 文化大革命 问题等。

如果将其放到当时的背景下去分析,再从历史进程的发展来定位,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分析,会有多方面的认识。

这就告诉我们要全面地、多角度地、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问题。

(三)道德上可以促进大学生美德的发展学史不仅能使人明智,也能使人崇德。

史学的宗旨在于!彰往而察来∀、!经世致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中不仅反映治国安邦的道理、外交军事的谋略、科技的创新与发明,思想、文学和艺术的创见,还反映历史人物个人成长的历程,这些都可以给后人以智慧的启迪。

如林则徐、鲁迅、夏明翰、周恩来∃∃近百年来的无数爱国志士、共产党人的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高尚道德风范,都是宝贵的德育财富,这些同样可以给后人以生动具体的崇高理想和人格的教化。

历史是有人们在其中活动的历史,在历史的舞台上上演了无数场历史活剧,每一个人都要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一个角色,是名垂青史、流芳百世,还是昙花一现、遗臭万年,关键在于一个人有无做人做事的美德。

学习历史可以促进大学生进行深入的人生思考。

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才能过得有意义有价值?人生何以!不朽∀?古人说,做到人生不朽就要!立言、立功、立德∀。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个人在历史上做了对人类有益的贡献,就是有德行的人,就可以载入史册,成为永垂不朽的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死得比泰山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轻,关键在于是否有德行。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学习历史可以注重从历史人物的言行中领悟做人行事的德行。

中国近现代史上涌现了许许多多爱国主义的英雄、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他们的高尚人格值得我们后代效仿,从而扬善弃恶、崇荣避辱,追求崇高、拒绝低俗,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参考文献:[1]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9~580.[2]胡锦涛.会见参加中国抗日战争的俄罗斯老战士代表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5-09.[3]张桂芳.历史课程观和历史教材改革的主要目标[J].历史教学,2001(8).[4]张效民.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K].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724.%责任编辑:张家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