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子变成了幼苗

合集下载

三年级小种子成长记

三年级小种子成长记

三年级小种子成长记第一章:种子的萌芽我是一个小种子,出生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

一开始,我只是一个微小的种子,躺在泥土里沉睡。

在阳光、雨水和土壤的滋润下,我终于苏醒了过来。

我伸出了嫩绿的幼芽,向着阳光努力地伸展。

第二章:幼苗的成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幼苗。

我不再躺在泥土里,而是挺拔地独立站立。

我用嫩绿的叶子吸收着阳光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己所需的营养。

我还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让自己茁壮成长。

第三章:茁壮的树苗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成长为一棵茁壮的树苗。

我的幼嫩叶子逐渐变得茂盛,树干也日渐粗壮。

我开始展开我的枝条,向四面八方延伸。

我成为了花园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吸引了许多小动物前来觅食和栖息。

第四章:挫折与成长虽然我茁壮成长,但也经历了一些挫折。

有一次,一场大风把我的树枝折断了一些,我感到非常痛苦和无助。

但是,我没有放弃,我用坚强的意志重新长出了新的树枝。

这次的挫折让我更加坚强,我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克服任何困难。

第五章:开花结果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终于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花朵绽放的时候,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吸引了许多蜜蜂和蝴蝶前来采蜜。

随着时间的流逝,花朵逐渐凋谢,变成了果实。

果实渐渐长大,充满了营养和生命力。

第六章:传承与延续当果实成熟的时候,我知道我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一部分。

果实里面包裹着许多种子,它们将继续传承我的基因,延续我的生命。

我将我的种子洒向四方,希望它们能找到一个适合生长的地方,继续繁衍下去。

第七章:告别和新的开始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老去,我的叶子逐渐凋谢。

我感到了生命的终结,但我并不害怕。

我知道,我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我曾经经历过许多美好的事情,见证了生命的奇迹。

我告别了这个美丽的花园,迎接新的开始。

这就是我三年级小种子的成长记。

我从一个微小的种子成长为一棵茁壮的树苗,最终开出了美丽的花朵和果实。

我经历了挫折和困难,但我从未放弃,始终坚持成长。

我传承了我的基因,延续了我的生命。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分析一、单元教材、学生情况分析本单元将立足于引领学生认识植物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变化,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现象。

组织学生亲自种植植物,在学生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关注植物生长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根、茎、叶在植物生长变化过程中的作用。

初步认识到植物的生长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各个器官的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植物在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是为了满足植物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同时希望学生在种植、管理植物的过程中,在经历了单元设计的一系列活动之后,能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单元共7课,是以风仙花生长发育的顺序为脉络组织教学内容的。

从孕育生命的种子开始,到播种、种子长出根、子叶出土变成幼苗、植物长高长大,最后植物开花结果、长出新的种子。

二、教学要求科学概念: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2.一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能结出许多种子,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

3.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

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6.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7.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8.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

花谢后结果,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

9.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10.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过程与方法:1.种植和培育植物。

2.使用放大镜。

3.比较准确地测量植物植株的高度变化。

4.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5.以已有经验或观察的现象为依据进行预测。

6.用适宜的方式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

种子变成了幼苗新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种子变成了幼苗新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种子变成了幼苗新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使学生掌握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种子发芽过程的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

观察和记录种子发芽过程。

2.教学难点:种子发芽过程中环境因素的作用。

种子发芽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种子发芽的条件(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颗种子,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

(二)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1.老师提出问题: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种子发芽需要水分、温度和空气等条件。

3.老师演示种子发芽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芽情况。

(三)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种子发芽实验,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发芽过程。

2.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交流分享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种子发芽的过程。

第二课时:种子发芽过程中的变化(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颗发芽的种子,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变化。

(二)探究种子发芽过程中的能量转换1.老师提出问题:种子发芽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换的?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种子发芽过程中,能量从种子内部转移到外部。

3.老师解释能量转换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种子发芽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三)观察记录种子发芽过程1.学生继续观察记录种子发芽过程,关注种子发芽速度、颜色变化等。

2.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交流分享1.学生汇报观察记录,分享种子发芽过程中的变化。

第三课时:种子的成长(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颗幼苗,引导学生观察幼苗的外部特征。

(二)探究幼苗成长的条件1.老师提出问题:幼苗成长需要哪些条件?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幼苗成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条件。

3.老师演示幼苗成长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幼苗在不同条件下的成长情况。

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2、种植我们的植物3、我们先看到了根4、种子变成了幼苗5、茎越长越高6、开花了,结果了7、我们的大丰收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2、蚕的生长变化3、蚕变了新模样4、蛹变成了什么5、蚕的生命周期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7、我们的生命周期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1、温度和温度计2、测量水的温度3、水结冰了4、冰融化了5、水珠从哪里来6、水和水蒸气7、水的三种形态第四单位:磁铁1、我们知道的磁铁2、磁铁有磁性3、磁铁的两极4、磁铁的相互作用5、磁力大少会变化吗6、指南针7、做一个指南针1 / 14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讲授计划1、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研究活动.培养他们的猎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素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研究和生活打好根蒂根基。

二、全册教材分析:1、全册内容情况和各单元教学目标: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

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位.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身、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位.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干系。

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讨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匡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亲昵相关的。

教科版《种子变成了幼苗》教案优质版1

教科版《种子变成了幼苗》教案优质版1

《种子变成了幼苗》教学设计一、概述本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第4课。

主要的知识点属于《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领域的第2点“生命的共同特征”中的内容。

这课虽有涉及“光合作用”这一概念,但主要是侧重“绿叶能制造营养”这方面的知识,对“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这一知识只是略略介绍。

虽说“绿叶能制造营养”对将来建构“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做了铺垫,但对小学生来说,让他们充分认识“绿叶能在光合作用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更有意义,原因在于:⒈不少学生在课外阅读、生活知识中对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从这个角度切入“光合作用”这一概念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与年龄特点。

⒉充分认识这部分内容,更能让学生理解植物与其它生物的关系以及对人类的意义,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关注植物、爱护植物的主动性,初步建立植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依赖的意识。

因此,作者对课标中有关光合作用的内容要求做了拆分,重新设计了本课教学的内容,并拟了一个更容易激发学生思考的课题——《叶子为什么冒泡泡》。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⒈知识方面:学生可能听说过“光合作用”这个名词,个别学生也可能知道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但对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这一认识还比较模糊。

⒉能力方面:我校从二年级就开设科学课,经过一、两年的科学学习,学生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与合作习惯。

另外,学生从一年级就有信息技术课,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技能,乐于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探究学习。

⒊年龄特点: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

三、教学思路分析“光合作用”是一个科学概念,因此,本课的教学内容属于概念教学的范畴。

根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观点,本课教学尝试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建构一个促进学习者概念转变的学习环境。

具体教学思路如下图:四、教学策略分析任务驱动策略:创设情境,通过生活中有趣的现象提出驱动性问题——“在阳光下,水生植物的叶子为什么会冒泡泡”,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的欲望。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种子变成了幼苗》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种子变成了幼苗》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种子变为了幼苗》教课设计4.种子变为了幼苗【教材剖析】种子出土此后,子叶枯败,茎渐渐变粗变高,叶子也愈来愈多,这时种子发育成了幼苗,本节课要点是组织学生沟通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察看凤仙花幼苗的特点,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科书第一安排了沟通活动。

一是沟通前三周察看、记录到的凤仙花生长变化现象,二是沟通生长了周围的凤仙花的样子。

进行本节课教课时,植物的样子已经零落,并且长出了很多真叶,并且学生已经注意到植物在长高长大。

教科书将学生的沟通和察看活动聚焦到对出土后植物茎的颜色和植物叶的生长变化上,植物是利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养料的。

可是要想经过察看、试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成立这样的认识,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困难的。

经过采集和阅读剖析资料对问题获取合理的解说,也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

【教课目的】:科学观点:植物的绿叶能够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的叶在茎上散布有益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过程与方法:依据察看到的现象提出问题;经过查阅资料的方法采集信息、找寻问题的答案。

感情态度价值观:领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程;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研究科学的梦想。

【学情剖析】:到此刻为止,距离学生的凤仙抽芽已经有 4 周左右的时间,好多幼苗都长出了更多的镶嵌摆列的比较旺盛的叶子,孩子手里有了部分对于凤仙花幼苗生长发育的记录。

假如条件不够同意,教师也能够要点培育一个小组,率领这个小组实时察看记录,保证有一组记录能够坚持下来。

【教课要点】:组织学生沟通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察看凤仙花幼苗的特点,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课难点】: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课准备】:(教师准备)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水平散布和垂直散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表示图(多媒体课件)、植物光合作用的有关资料。

(学生准备)生长周围的凤仙花、记录单。

【教课过程】:一、出土后幼苗的变化活动导入:1、师:我们栽种的凤仙花已经变为了幼苗,此刻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要点沟通一下前一段时间凤仙花幼苗生长变化状况。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分析一、单元教材、学生情况分析本单元将立足于引领学生认识植物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变化,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现象。

组织学生亲自种植植物,在学生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关注植物生长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根、茎、叶在植物生长变化过程中的作用。

初步认识到植物的生长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各个器官的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植物在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是为了满足植物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同时希望学生在种植、管理植物的过程中,在经历了单元设计的一系列活动之后,能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单元共7课,是以风仙花生长发育的顺序为脉络组织教学内容的。

从孕育生命的种子开始,到播种、种子长出根、子叶出土变成幼苗、植物长高长大,最后植物开花结果、长出新的种子。

二、教学要求科学概念: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2.一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能结出许多种子,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

3.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

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6.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7.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8.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

花谢后结果,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

9.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10.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过程与方法:1.种植和培育植物。

2.使用放大镜。

3.比较准确地测量植物植株的高度变化。

4.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5.以已有经验或观察的现象为依据进行预测。

6.用适宜的方式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复习下册重难点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复习下册重难点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复习要点一、《植物新生命的开始》1.植物在它们的新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长成一棵植物。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二、《种植我们的植物》4.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5.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

除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每天记录一次根的长度之外,从芽出土开始,每周还应测量一次凤仙花植株的高度,观察叶的形状和数量,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6.怎么才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呢?答: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7.种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可以用文字、图画和照片等方式写观察日记。

三、《我们先看到了根》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根的生长方向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

9.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可以往凤仙花周围的土壤上浇水。

10.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1.为什么不容易将萌发的植物幼苗移到花盆中?答:植物的根因其根毛插入土壤中,所以往外移植时不是很容易。

12.实验:研究植物根的作用实验材料:有水的试管、带根的植物、植物油实验步骤:1.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2.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3.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4.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试管中的水位下降了,水变少了。

《种子变成了幼苗》课件

《种子变成了幼苗》课件

较硬


茎的硬度
1cm 2cm 3cm 6cm 12cm 18cm
茎的高度
当凤仙花不再长 高时,就开始出 现花蕾
果实是绿色的,呈纺锤形, 有白色的茸毛,
当轻轻一碰,果实就会自 动裂开,
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奇特的植物
捕蝇草
捕蝇草因为其特 殊的结构而成为 最著名的肉食植 物。这种植物能 猛地吸住任何毫 无戒备之心的苍 蝇。使这种陷阱 闭合的机制包括 植物细胞质中的 弹性、渗透压力 和生长之间的相 互作用。只要被 碰触,它就会快 速地闭合!
长大了的凤仙花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种植,我 们种下的凤仙花已经从一粒种子 变成了小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 观察一下前一段时间来的记录。
茎 的 高 度 ( 厘 60 米 ) 50
40 30 20 10
凤仙花茎的高度变化统计图
0 1 2 3 4 5 6 7 8 9 10
观察凤仙花茎的 高度变化统计图, 我们发现:
含羞草
含羞草的叶子 在受到碰触或 者摇晃时,就 会自动的闭合, 然后会在几分 钟内再重新开 启。它们原产 于南美和中美, 不过现在已经 随处可见了。 植物也是有感 觉的,你知道 吗?
忘忧草
忘忧草有时又 被称作热带猪 笼草,是遍布 亚洲的一种食 肉植物。昆虫 等动物一旦爬 进这种植物中, 就会落入水淋 淋的陷阱里被 淹死。
氧气
因为绿色植物中的 叶绿体能够利用光 把二氧化碳和水转 化成养料,并释放 出氧气来。
知道了植物的“光合作用”,现在 我们是否知道了植物生长需要哪些 最主要的条件?
植 物
1、适宜的温度
生 长
2、充足的阳光

条 3、适当的水份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种子变成了幼苗》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种子变成了幼苗》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种子变成了幼苗》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特点。

2.让学生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了解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

3.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了解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种子发芽过程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发芽的种子、种子图片、种子结构模型、种子发芽条件卡片。

2.学具:放大镜、记录表、彩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发芽的种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种子是怎么变成幼苗的吗?”(二)探究种子结构1.教师展示种子结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种子由哪些部分组成吗?”(三)观察种子发芽过程1.教师展示种子发芽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种子发芽的过程是怎样的吗?”(四)了解种子发芽条件1.教师展示种子发芽条件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吗?”(五)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份发芽的种子和观察工具。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六)课堂小结1.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七)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种子发芽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2.家长签字确认,下节课分享观察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种子的结构和特点,以及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条件。

在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认真,课堂气氛活跃。

但部分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对种子发芽条件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教师展示一张种子的剖面图,指着图中的各个部分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图中的每一部分叫什么名字吗?”学生可能会指出种皮、胚芽等,教师确认并解释每一部分的功能,如:“很好,种皮就像种子的‘外套’,保护里面的胚芽。

三年级下册科学-种子变成了幼苗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种子变成了幼苗教科版

5、凤仙花长出的第一对叶子和以后 长出的叶子有什么不同:
6、凤仙花的叶在茎上是怎样排列的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种植,我们种下的凤仙花已经从一粒种子变成了小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前一段时间来的记录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原理
6、凤仙花的叶在茎上是怎样排列的
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的作用过程。
植绿物色通 植过物叶的绿时体片,里利,用有光一能种,叫将叶二绿氧体化的碳物和质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的作用过程。 知想道一了 想植:物为的什么“植光物合的作叶用子”都,是现平在展我的们,是而否且知在道植了株上是交叉生长的 植1、物凤生仙长花需出要土哪的些时最间主是要:的条件 是植为物了 通更过多叶地绿得体到,阳利光用的光照能耀,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的作用过程。
二氧化碳+水
阳光 叶绿体
养料+氧气2↑
3、刚出土的凤仙花的茎的颜色是:
二氧化碳+水
养料+氧气2↑
5、凤仙花长出的第一对叶子和以后 长出的叶子有什么不同:
植 是为了更多地得到阳光的照耀
是为了更多地得到阳光的照耀
1、适宜的温度
物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种植,我们种下的凤仙花已经从一粒种子变成了小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前一段时间来的记录

4、流通的空气
为了让我们的植物长得更加健壮
想 一一、想分: 享为 我什 们么 的植 观物 察的 记叶录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是交叉生长的
花儿开得更加鲜艳 经5、过凤一仙个花月长左出右的的第种一植对,叶我子们和种以下后的凤长仙出花的已叶经子从有一什粒么种不子同变:成了小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前一段时间来的记录

新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

新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程;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研究科学的愿望。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多媒体课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学生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记录单。
一、出土后幼苗的变化
活动导入:
1、师: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变成了幼苗,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重点交流一下前一段时间凤仙花幼苗生长变化情况。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
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2、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
活动指导:
1、师:全面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及时进行反馈,引领学生在以后的时间里坚持进行观察。
2、师:组织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说出新发现、新问题)
3、师:指导学生观察实物凤仙花。
4、师:指导学生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叶的分布情况。
二、我们的思考
1、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植物的叶子和幼小植物的茎为什么大部分是绿色的?听说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植物生长需要的食物是不是来自绿色的叶呢?植物的叶子还有什么作用?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种子变成了幼苗 PPT课件之一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种子变成了幼苗 PPT课件之一
在活动手册上记录播种的日期。
怎样观察 到种子的变化 过程呢?
试一试:
种子发芽情况观察记录表
种子名称 播种地点 播种日期 说明
月日 观 月日过程观察记录表
观察 内容
月日
苗高
叶片 数
颜色 变化
其他
凤仙花的样子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 册课件
种子变成了幼苗
观察种子
你能找出凤仙花种子吗?
(有胚乳)种 子 的 结 构
种子的萌发
胚芽 胚根
提供营养
茎和叶 胚轴
连接茎和根的部分

子叶(或胚乳) 提供营养
准备好花盆和土,把一块小石头 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装进细土。
用手指在泥土中按一个小洞,深 度约1厘米左右,在洞里放一粒种子, 再用泥土盖住洞口。

第四课 种子变成了幼苗

第四课 种子变成了幼苗
教学过程
一、出土后幼苗的变化
活动导入:
1.师: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变成了幼苗,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重点交流一下前一段时间凤仙花幼苗生长变化情况。
3.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
活动指导:
1.师:全面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及时进行反馈,引领学生在以后的时间里坚持进行观察。
3.师:组织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说出新发现、新问题)
6.师:(总结)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养料,还为我们人类和动物制造养料和氧气。
环节调整、修改
板书设计
4.种子变成了幼苗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业设计
课余观察植物幼苗
教后反思
学生对凤仙花苗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较乱,语言描述也不够准确。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根据课本提供的图片进行讲解。叶的作用较抽象,掌握不好。
3.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叶为植物提供“食物”
1.师: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3.生: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
4.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学习科学书P11页上内容。
5.师:板书: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凤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难点】: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多媒体课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学生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记录单。

三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4种子变成了幼苗∣教科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三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4种子变成了幼苗∣教科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4.种子变成了幼苗1.填空题。

(1)刚出土的凤仙花叶子的颜色是,呈形,没有明显的。

(2)凤仙花出土时长出的第一对叶子是由种子的发育来的;第二对和以后的叶子是由发育来的,称为。

(3)凤仙花的叶子都是的,并且在植株上生长。

(4)凤仙花叶片交叉生长,伸向,是为了能最大限制地接受。

2.判断题。

(1)子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 )(2)植物终身生长所需的养料全部是叶子通过光合作用提供的。

( )(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分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光照。

( )(4)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5)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求的养料都是农民伯伯给予的。

( )(6)根被称为植物的“食品加工厂”。

( )3.选择题。

(1)植物本人制造“食品”的器官是( )。

A.根 B.茎 C.叶(2)植物的叶片大都是绿色的,这是由于( )。

A.绿色比其他颜色更好看B.叶子中含有大量的叶绿素C.绿色能避免鸟类的损伤(3)1771年,英国科学家( )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A.牛顿 B.达尔文 C.普利斯特利(4)大多数植物能够本人制造养料,制造养料的过程中不需求的是( )。

A.阳光 B.二氧化碳 C.氧气(5)金鱼缸里养些水草的次要作用是( )。

A.释放氧气 B.显得美观 C.清洁水质(6)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一间黑暗的房子里,定时浇水,过一段工夫,植物死亡了,这是由于( )。

A.房子里空气不流通,植物不能吸收足够的二氧化碳B.房子里没有阳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水浇得太多了4.简答题。

(1)为甚么绿化好的地方空气清新?(2)请用文字和符号表示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过程。

5.【材料题·选择】浏览下方的材料,回答相关成绩。

王莲的叶子的直径有2米多,浮在水面上像个大平底锅。

要是在叶子中央站一个35千克的孩子,它能像小船一样浮在水面上。

王莲的叶子可以说是水生有花植物中最大的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种子变成了幼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的叶在茎上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程;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研究科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凤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难点】
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土后幼苗的变化
1、师: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变成了幼苗,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重点交流一下前一段时间凤仙花幼苗生长变化情况。

2、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

3、师:全面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及时进行反馈,引领学生在以后的时间里坚持进行观察。

4、师:组织学生交流。

(鼓励学生说出新发现、新问题)
5、师:指导学生观察实物凤仙花。

6、师:指导学生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叶的分布情况。

二、我们的思考
1、师: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植物的叶子和幼小植物的茎为什么大部分是绿色的?听说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植物生长需要的食物是不是来自绿色的叶呢?植物的叶子还有什么作用?
2、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回答问题。

三、叶为植物提供“食物”
1、师: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2、生: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

4、师:指导学生学习科学书P11页上内容。

5、师板书: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6、师:(总结)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养料,还为我们人类和动物制造养料和氧气。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回家仔细地去观察一棵植物,观察植物的叶子分布的情况,想想植物的光合作用。

【板书设计】
4.种子变成了幼苗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