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翻译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必修1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荆轲刺秦王》)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荆轲刺秦王》)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6.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荆轲刺秦王》)7.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9.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答案:1.如果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以为”,把它作为;“行李”,往来官员;“乏困”,缺乏的东西;补充省略主语“您”)2.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向东边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他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什么满足;“封”,使动“使…成为边界”;“阙”,侵损;“焉”,兼词,从哪里)3.如果没有太子这番话,我也会请求行动。

(“微”,如果没有;“谒”,请求)4.秦国对待,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

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遇”,对待;“深”,刻毒;“为戮没”,被动句,被杀死或没收入官)5.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着白衣戴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知道这件事的门客;“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6.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

(“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在朝廷上拜送出来;“使使”,派使者;“闻”,使动,让您听到)7.本来就比不上他啊,那我将要怎么办呢?(“固”,本来;“为之奈何”,固定句式,怎么办)8.我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

语文高中教辅文言文翻译

语文高中教辅文言文翻译

原文: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求,尔与回也,孰愈?”对曰:“回也,非助也,赐也,亦非敢专也。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

夫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夫我之不遇鲁侯,天也。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子路迫不及待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敌入侵,接着又是饥荒。

如果让我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百姓有勇气,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如果是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百姓富足。

至于礼乐教化,那就等待君子来施行了。

”孔子又问:“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自己能够做到,但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或者诸侯会盟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所想的有所不同。

”孔子说:“这有什么关系呢?冉求,你和颜回相比,谁更优秀?”曾点回答说:“颜回他不是帮助别人,我呢,也不是敢独自专断。

夫子的围墙有几丈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就看不到宗庙的华丽,也看不到百官的富裕。

能够找到门进去的人可能很少。

夫子说:‘仲由比我更勇敢,但没有什么才能。

’我之所以没有遇到鲁侯,那是天意。

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解析:这篇文章是《论语》中的一段对话,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子路、冉求、公西华、曾点关于治理国家的不同想法。

必背高中文言文及翻译

必背高中文言文及翻译

必背高中文言文及翻译必背高中文言文及翻译1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宋代〕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译文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

虽然想要勉强劝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所以只简单的给您回信,不再逐—替自己辩护。

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

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注重于名实是否相符。

如果名和实—经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清楚了。

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

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难__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内文言篇目重点句翻译(选必下)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内文言篇目重点句翻译(选必下)

高中新教材课内文言篇目重点句翻译『选必下』(练习+翻译)一、篇目及重点句1、《陈情表》·李密·魏晋翻译下列句子1、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

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3、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祚(zuò)薄,晚有儿息。

4、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qióng)茕孑(jié)立,形影相吊。

5、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6、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7、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8、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9、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10、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2、《﹡项脊轩志》·归有光·魏晋翻译下列句子1、项脊(jǐ)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

3、借书满架,偃(yǎn)仰啸歌,冥然兀(wù)坐,万籁(lài)有声。

4、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5、迨(dài)诸父异爨(cu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6、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7、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8、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zǐ)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3、《兰亭集序》·王羲之·魏晋翻译下列句子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列坐其次。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4、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5、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

粤教版必修1—必修5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句子翻译

粤教版必修1—必修5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句子翻译

粤教版必修1—必修5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句子翻译粤教版必修1—必修5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句子翻译1.必修四1.无乃尔是过与?翻译:恐怕该责备你吧?2.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翻译: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3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翻译:能施展才能则居其位,否则就不要去。

4.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翻译:摇晃着要倒下,辅助者却不去搀扶,跌倒了也不扶起来,还要那辅助的人干什么呢?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翻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搪塞的态度。

6.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我听说国君和大夫,不担忧贫困而担忧分配不均匀,不担忧人少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7.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翻译: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会人少,上下相安无事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8.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翻译:如果本国以外的人不归顺,就加强礼乐等文教和施行德政使远方的人前来归顺。

9.既来之,则安之。

翻译:把他们吸引来以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10.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翻译:本国以外的人不归顺,却不能使他们前来。

2.必修四1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翻译: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加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加多,这是为什么呢?1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翻译: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就停下来。

1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翻译: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

14.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翻译:网眼细密的渔网不放到池塘里,鱼鳖等水产就会吃不完。

15.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翻译:砍伐按按照树木生长的季节,材木就会用不完。

1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翻译: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用孝悌的道理反复教导学生,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用身上背着、头上顶着东西在路上干活了。

(完整)高中课内文言文翻译整理版

(完整)高中课内文言文翻译整理版

(完整)高中课内文言文翻译整理版《鸿门宴》★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友好。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项伯于是连夜骑马来到沛公的军营。

私下会见张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消息详细地告诉了张良。

★4、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见识浅陋的小人劝我说:“据守函谷关,不要让诸侯打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

”★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1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身体象鸟张开翅膀一样掩护着沛公。

★14、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

15、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却听小人的话,要杀掉有功劳的人,这种做法是曾经灭亡的秦国(的做法)的继续罢了。

★16、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做大事不必顾及细微的中央,讲大礼不必计算细小的礼仪。

《烛之武退秦师》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它(指郑国)对晋国君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和楚国订立盟约。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跨越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自己的边邑,您知道这一定很困难啊。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晋国)的土地呢?邻国变得强大,就是您的力量变得弱小啊。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如果放弃攻打郑国,把郑国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往时,(郑国)就能供给他们缺乏的物资。

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况且您曾经对晋国君有恩惠,他许诺给您焦、瑕两城,(但是)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筑城防御(秦国)。

★5、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晋国,哪里会满足?在把东边的郑国作为它的边疆后,又计划向西面扩张它的领土。

高中必备文言文及其翻译

高中必备文言文及其翻译

原文:《滕王阁序》昔闻高阳之墟,有腾王阁者,高敞临江,重楼飞阁,朱栏玉砌,云雾缭绕。

每至春秋,宾客盈门,诗人饮酒,放歌高歌。

予尝登斯楼也,极目远眺,见长江之水,滔滔东流;遥望龟山,郁郁葱葱。

思古之幽情,发而为文。

翻译:《滕王阁序》从前听说高阳的遗址,有一个腾王阁,它高耸临江,重楼飞阁,朱红色的栏杆,白色的台阶,云雾缭绕。

每到春秋之际,宾客络绎不绝,诗人们饮酒作乐,高声歌唱。

我曾经登上这座楼,极目远眺,看到长江之水滚滚东流;远望龟山,郁郁葱葱。

思考古人的幽情,便发而为文。

原文:嗟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古人秉烛夜游,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兼备。

古人云:“千里共婵娟。

”今日之滕王阁,虽非昔日之盛,然登斯楼者,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唉!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古人手持烛光夜游,美好的时光,赏心乐事,四者兼备。

古人说:“千里共婵娟。

”今日的滕王阁,虽然不是昔日的盛景,但登上这座楼的人,也足以畅叙幽情。

原文:嗟乎!人生如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吾辈虽不及古人,然亦当效法古人,勉力学问,以期有朝一日,能成就一番事业。

翻译:唉!人生如梦,富贵不能使我放纵,贫贱不能使我动摇,威武不能使我屈服。

这就是所谓的大丈夫。

我们虽然比不上古人,但也应该效法古人,努力学习,希望有一天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原文:嗟乎!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兼备。

吾辈当以古人自勉,勿以物喜,勿以己悲。

翻译:唉!天地是万物的旅店,光阴是百代的过客。

而浮生若梦,欢愉又能有多少呢?古人手持烛光夜游,美好的时光,赏心乐事,四者兼备。

我们应当以古人为榜样,不要因为物质而喜悦,也不要因为自己而悲伤。

这篇《滕王阁序》以其优美的文辞、深刻的哲理,成为了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学习这篇序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人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观,从而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高中文言文全解加翻译

高中文言文全解加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全解】此句出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人际交往的著名论述。

以下是对这句话的逐句解析: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指孔子。

- 曰:说,表示孔子将要发表言论。

- 学而时习之:学习并且按时温习。

这里的“学”指的是学习知识、技能等,“习”是指复习、巩固。

- 不亦说乎:不也是很愉快吗?这里的“说”通“悦”,表示高兴、愉快。

这句话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之后要不断温习,这样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带来内心的喜悦。

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朋:有朋友。

- 自远方来:从远方来。

这里指远道而来的朋友。

- 不亦乐乎:不也是很快乐吗?这里的“乐”表示快乐、愉悦。

这句话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认为朋友之间的相聚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不知:别人不了解自己。

- 而不愠:却不生气、不怨恨。

- 不亦君子乎:不也是君子吗?这里的“君子”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的修养,认为即使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应该因此而生气,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整句话通过三个问题,阐述了学习的乐趣、友谊的可贵以及君子的修养。

孔子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朋友之间的相聚是人生一大乐事,而真正的君子即使面对误解和冷漠,也能保持平和的心态。

这些思想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高中语文必修重点文言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重点文言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重点文言翻译必修一精选文言翻译《劝学》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所以木头用墨绳量过就能变得笔直,金属(做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就能变得锋利。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会变得智慧聪明,在行为上没有过失了。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间的学习(收获多);我曾经踮起脚跟向远处眺望,不如登上高处见到的范围广。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赋(资质、禀性)不是和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凭借外物罢了。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雕刻(一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一直不停,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在地上吃到尘土,在地下喝到泉水,因为(它)用心专一。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螯,如果没有蛇、鳝鱼的洞穴就没有能藏身的地方,因为(它)用心浮躁。

《师说》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知识、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道理,哪里要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以不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不论年长还是年轻,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跟从老师学习的风气不流传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难问题很困难了。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不知道句读,不理解疑难问题,有的向老师请教,有的不向老师请教,学习小的知识却丢掉大的问题,我看不出他聪明。

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以地位低的人(为老师)就感到很耻辱,以地位高的人(为老师)就认为是谄媚讨好。

高中必背文言文及其翻译

高中必背文言文及其翻译

高中必背文言文及其翻译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语言,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语文形式,也是现代汉语的基础。

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并理解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篇章,这对于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都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是几篇高中必背的文言文及其翻译,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文言文。

篇章一:《论语·子罕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翻译:孔子说:“只有具备仁德的人才能善于以人为善,也能厌恶恶人。

”《论语·为政篇》子曰:“能以公道言事者,乡人之宝也。

”翻译:孔子说:“能够公正地办事的人,是乡里的宝贝。

”篇章二:《史记·项羽本纪》穰侯曰:“黥、彭、丞相岂不亦可。

”黥、彭、丞相曰:“善。

”翻译:刘邦的谋臣说:“黥、彭这样的人,难道不可以任为丞相吗?”黥、彭等人说:“当然可以。

”《史记·高祖本纪》未闻有庶人以上者封伯者也,将军可以封万戶侯。

翻译:我还没有听说过有以庶民出身的人封赏为伯爵的,将军可以封万户侯。

篇章三:《红楼梦·第五回》此女自己搜神决每鞅,击盹本是故人来。

翻译:这位女子自己进入冥想状态,其实是因为想要与故人相见。

《红楼梦·正文回目录》寻找名、姓在毫间,江湖上MusicChat共猖。

翻译:寻找名字、姓氏在瞬间,江湖上的闲聊到处猖獗。

这些文言文篇章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文言文的魅力。

同时,了解文言文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也是极为有益的。

希望大家在高中学习过程中能够认真对待文言文学习,掌握好这一重要的语文形式。

人教拔高一语文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等课内文言文重点句翻译复习

人教拔高一语文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等课内文言文重点句翻译复习

人教拔高一语文必修1课内文言文重点句翻译复习《烛之武退秦师》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晋文公、秦穆公围攻郑国,因为它对晋国无礼,而且同时依附于楚国和晋国。

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的军队驻扎在氾南。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郑以陪.邻?..。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如果使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我哪里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

越过别的国家来把远方的国家作为边境,您知道这是很难的,怎么能因为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3.邻之厚..,君亦无所害。

..,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邻国的土地变丰厚了,就是您的土地被削薄了。

如果舍弃围攻郑国,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的主人,那么,秦国使者来往其间时,就可以供给他们所缺乏的物资,您也没什么损害呀。

4.且君尝为..焉,君之所知也。

..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而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他曾答应把焦瑕两座城池给您,可是,早上渡过黄河,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了,您是知道的啊。

5.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那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已经向东把郑国封为边境,又想扩张它西面的疆界,如果不削弱秦国,它又怎么获得土地?削弱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吧。

6.微夫人...,不武..。

吾...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其.还也。

”亦去.之。

“没有那人的力量,我们也到达不了这个地步。

依靠了别人的力量却又要损害别人,这是不仁道的;失去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来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还是回去吧。

”于是,晋国也离开了。

《荆轲刺秦王》7.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太子即使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高中语文文言文课本翻译课件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高中语文文言文课本翻译课件

7、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 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 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 属皆且为所虏。”
8、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庄不得击。
9、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10、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 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 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九、过秦论 贾谊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2、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 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 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 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 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8、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 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 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六、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五、赤壁赋 苏轼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 章。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 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 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资料大全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资料大全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资料大全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资料如何提升高考语文成绩高考前注意事项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资料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译:所以木材经墨线校正后就直了,金属制的刀剑等放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君子广范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什么过失了。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借助马车远行的人,并不是善于走路,却能达到千里;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借助船只的人,并不善于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译: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不能)到达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不能)汇成江河大海。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用心专一啊。

1、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译:秦国有足够的力量(乘他们)困顿而他们,追赶逃兵败将2、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山河。

倒下的尸体上百万,流出的血可以使盾牌漂起来;(秦国)乘着有利的形势,宰割天下诸侯,分割各国的土地。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方的边界修筑长城来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余里。

4、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译:胡人(再)不敢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

5、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译: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6、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像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的应和他,都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着他。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句翻译30句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句翻译30句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句翻译30句《孔雀东南飞》1.为仲卿母所遣语法: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译文:(兰芝)被仲卿母亲休回娘家。

2.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语法:宾语前置句,“相”偏指一方,作宾语,这里可译为“我”。

正确语序是“…及时遣归相”。

译文:(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

3.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语法:可怜:古今异义词,可爱。

译文:(她)体态可爱无比,我去替你说媒求婚。

4.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语法:宾语前置句,“相”偏指一方,作宾语,这里可译为“你”。

正确语序是“…会不从许相”。

译文:我对兰芝早已恩断义绝,决不能答应你的(要求)。

5.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语法:归还:古今异义词,回来。

宾语前置句,“相”偏指一方,作宾语,这里可译为“你”。

正确语序是“…还必迎取相”。

译文:过不了多久我就能回来,回来后必定去迎接你回我家来。

6.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语法:作息:偏义复词,偏指“作”,劳作。

译文:白天黑夜辛勤劳作,孤孤单单地受尽辛苦折磨。

7.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语法:要:通“邀”,约定。

渠:代词,他。

译文:虽然我同仲卿有约在先,但与他永远没有机会见面了。

8.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语法:宾语前置句,“见”作宾语,译为“我”。

正确语序是“…君既若录见”。

译文:你既然这样记着我,还望你不久能来接我。

9.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语法:宾语前置句,“见”作宾语,译为“我”。

正确语序是“…府吏丁宁见”。

译文:我才回家时,仲卿再三叮咛我。

10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语法:省略句:两句都省略了“于”,补充后又是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于)庭树下徘徊,(于)东南枝自挂”。

译文:仲卿在院中的树下徘徊一阵,就在向着东南方向的树枝上自缢而死了。

《赤壁赋》《游褒禅山记》1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语法:望:农历十五日;过了望日就是“既望”,农历十六日。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文言文翻译及知识总结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文言文翻译及知识总结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1.侍:侍奉,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

2.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

3.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长,年长。

4.毋吾以也:吾,作“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以,动词,用。

5.居则曰:居,闲居,指平日在家的时候。

则,就。

6.如或:如果有人。

如:假如。

或:无定代词,有人。

7.则:连词,那么,就。

8.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以,动词,用。

9.率尔:不假思索的样子。

10.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11.乘:兵车。

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12.摄乎大国之间:摄,夹。

乎:于,在。

13.加之以师旅: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

加,加在上面。

师旅,军队,此特指侵略的军队。

14.因之以饥馑: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

因,动词,接着。

饥馑,饥荒。

15.比及:等到。

16.且:连词,并且。

17.方:道,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18.哂:微笑,这里略带讥讽。

19.方:见方,纵横。

20.如:连词,表选择,或者;21.足:富足。

22.如:连词,表提起另一话题,作“至于”讲。

23.其:那。

24.以:把。

后边省宾语“之”。

25.俟:等待。

26.能:动词,能做到。

27.焉:这里作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指代下文“小相”这种工作。

28.如:连词,或者。

29.会:诸侯之间的盟会。

30.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31.端:古代的一种礼服。

32.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

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33.愿:愿意;34.相:在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

35.焉:兼词,于是,在这些场合里。

36.鼓:弹。

37.瑟:古乐器。

38.希:同“稀”,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

39.舍:放下。

40.作:立起来,站起身。

41.撰:才具,才能。

42.伤:妨害。

43.乎:语气词,呢。

44.莫春者,春服既成:莫春:指农历三月。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内文言篇目重点句翻译(选必中)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内文言篇目重点句翻译(选必中)

高中新教材课内文言篇目重点句翻译『选必中』(练习+翻译)一、篇目及重点句1、《屈原列传》·司马迁·两汉翻译下列句子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4、《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fěi)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5、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6、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7、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8、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9、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10、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11、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1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13、”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2、《﹡苏武传》·班固·两汉翻译下列句子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nǔ)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3、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4、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5、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6、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7、天雨(yù)雪。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

8、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羝乳乃得归。

9、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jǔ)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10、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11、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huò),诚甘乐之。

3、《过秦论》·贾谊·两汉翻译下列句子1、孝公既没(mò),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高中语文复习素材:文言文翻译(一)

高中语文复习素材:文言文翻译(一)

文言文翻译训练(一)则天将不利王室(注1),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

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人五千余,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

时狄仁杰检校御史(注2),哀其诖误(注3),止司刑使,停斩决,飞奏表曰:“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

奏成复毁,意不能定。

此辈非其本心,愿哀其诖误。

”表奏,持敕配流丰州。

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也!”相携哭于碑(注4)侧,斋三日而后行。

诸囚至丰州,复立碑纪德。

——《大唐新语·政能》【注释】1.不利王室:指武则天篡夺李氏政权,自立为帝。

2.检校御史:检校,意为代办,指未实授官职但已掌握实权;御史,唐时指一州行政长官。

3.诖(gua)误:贻误,连累。

4.碑:此处是指狄人杰任宁州刺史时当地百姓为颂其功德而立的石碑。

文言文翻译训练(一)参考译文武则天准备自立为帝,越王李贞在汝南起兵,没有成功。

当地士人和百姓因此受到牵连而获死罪的有六百多人,被抄没家产的有五千多人。

监督行刑的官吏相继来到,催促执行死刑。

当时狄仁杰代理汝南刺史,同情那些受连累的人,制止了监督行刑的官吏,停止执行死刑,派人飞骑送奏表(给朝廷)说:“我想(把这件事)奏禀皇上,似乎是在替谋反的人说情;知道了(这件事)又不说,恐怕违背了皇上您怜悯(天下百姓)的本意。

奏表写成了又毁掉,主意总是拿不定。

这些受连累的人(的行为)并非出自本意,希望皇上哀怜他们是(因为不得已而)受牵连的。

”奏表上奏以后,(朝廷派人)拿着诏书(来到汝南把那些人)发配到丰州。

这些囚犯走到宁州时,宁州的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到郊外迎接他们,(对他们)说:“是我们狄使君救活了你们啊!”(囚犯们)互相搀扶着在狄人杰任宁州刺史时当地百姓为颂其功德而立的石碑旁痛哭,斋戒了三天然后才上路。

囚犯们到了丰州以后,又立了石碑来纪念(狄仁杰的)恩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翻译复习必修一:《劝学》: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译:靛青,从蓝草中取得,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深)。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译:即使再把它晒干,它也不会挺直,用火烤使它弯曲而成这样的。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失了。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译:我曾经整天地思考,比不上一会儿工夫学到的东西多。

5.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译:我曾经抬起脚后跟向远处看,比不上登上高处看得广。

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擅长游泳,却能够横渡江河。

7.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君子的本性与常人并无不同,只是他善于向外物取得帮助罢了。

8.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译:所以不积累半步一步,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之外。

《师说》: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我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却丢弃了,我没有看出这种人的聪明。

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懂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专长,不过如此罢了。

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译:《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受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6.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我赞赏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写了《师说》来赠送他。

7.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译:现在他们(君子)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巫医乐师百工),真是奇怪啊!8.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译: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译:巫医乐师百工这些人,不以互相拜师学习为耻。

《烛之武退秦师》: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我没能及早地任用你,现在形势危急才来求你,这是我的过错。

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译:如果不削弱秦国,(晋国)将要从哪里取得土地?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译:依靠别人的力量做成事却反过来损害他,是不仁道的。

《赤壁之战》:1.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译:如果占据并拥有它,这是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

2.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译: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就可以安定下来了。

3.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译:我不能拿全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去被别人控制。

4.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译:这就是所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尽头,它的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啊。

5.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译:如今我部署八十万水军,正想要和将军在东吴打猎。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译:将军您投降曹操,想要回到哪里去呢?(想要得到什么结局呢)必修二:《张衡传》: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译:虽然才华比世人都高,却没有骄傲自夸的情绪。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译: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华出奇,多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

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译:自从有了文字记载,从来没有这种事。

《鸿门宴》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明天犒赏将士们,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

2.距关,毋內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译:把守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有而称王。

3.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译:秦朝时项伯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了他。

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您替我把他叫进来,我一定像对待兄长那样对待他。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译: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出现意外变故。

6.旦日不可不早自来谢项王。

译:明天不能不早早地主动来向项王请罪。

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译:不然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了。

8.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译:(我)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出现意外情况。

9.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译: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细小的谦让。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译:现在人家正是菜刀和菜板,我们就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必修三:《陈情表》: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译: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苦伶仃,直到成人自立。

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译:我和祖母相依为命,因此拳拳之情使我不能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

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译:乌鸦有反哺之情,乞求陛下允许我为祖母养老送终。

4.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我活着应当为陛下肝脑涂地,死后也当像结草老人那样报答陛下之恩。

《屈原列传》: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译:他学识渊博,记忆力强,通晓治国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2.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译: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为官,想争得楚怀王的宠信,从心底嫉妒屈原的才能。

3.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译:上官大夫看到以后想要夺去看,屈原不给他。

4.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译:推论他的这种志趣,即使同日月争光也是可以的。

5.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译:为什么要特意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兰亭集序》: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借此放眼远望,舒展胸怀,足以尽享耳目的欢娱,实在是快乐呀。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所以就知道把死亡和生存看作一样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看作等同也是虚妄的。

3.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译:尽管时代不同,事情也不一样,但引起人们兴叹的原因是一样的。

必修四:《六国论》: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六国灭亡,并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译:用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3.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译: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

4.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译: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着柴草救火,柴草烧不完,火就不会熄灭。

5.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译:等到燕太子丹用派荆轲行刺作为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

6.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译: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别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报任安书》: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译:人本来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运用“死”的地方不一样。

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计,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译:古时候富足尊贵而声名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无法记述,唯有卓越超群的人才能受到后人的称道。

3.《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译:《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圣贤们抒发内心的愤懑而作的。

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译:也是想用来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变化,而成就一家的言论。

5.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译:然而这些只可以向有智慧的人去说,难于对世俗的人去讲。

必修五:《逍遥游》:1.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译: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太高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2.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鹏鸟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像这样罢了。

3.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译:如果风积聚不够大,那么它承负巨大的翅膀就没有力量。

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译: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5.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译:彭祖如今独以长寿著名,一般人与他相比,岂不可悲吗?6.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译:他对于求福的事,没有拼命去追求。

7.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译:这虽然不用步行,但还是有所凭借的。

《齐桓晋文之事》: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译:安抚老百姓而称王于天下,便没有什么人能抵御他了。

2.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译:您不要对百姓说您吝啬而感到奇怪了。

3.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译: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译:因此君子远离厨房。

5.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译:所以大王您不能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

6.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译:不去做和做不到的表现,拿什么来区分?7.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译:凭借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欲望,就像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

8.盖亦反其本矣?译:何不回到根本上来呢?9.其若是,孰能御之?译:如果像这样,谁又能抵挡您呢?10.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11.此为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译: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1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重视学校的教育,拿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地叮咛他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道路上背负和头顶东西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