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芳香烃(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 覃兆海

合集下载

化学芳香烃讲解课程设计

化学芳香烃讲解课程设计

化学芳香烃讲解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芳香烃的基本概念、结构特征和性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芳香烃的定义和结构特征;(2)掌握芳香烃的命名规则;(3)了解芳香烃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掌握芳香烃的合成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书写芳香烃的分子式和结构式;(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进行简单的芳香烃合成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3)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芳香烃的定义和结构特征;2.芳香烃的命名规则;3.芳香烃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芳香烃的合成方法。

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导入:介绍芳香烃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芳香烃的特殊之处;2.基本概念:讲解芳香烃的定义和结构特征,通过示例进行分析;3.命名规则:讲解芳香烃的命名规则,引导学生进行练习;4.性质:讲解芳香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5.合成方法:讲解芳香烃的合成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用于讲解芳香烃的基本概念、命名规则和合成方法;2.讨论法:用于分析芳香烃的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3.实验法:用于观察芳香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芳香烃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本节课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学习材料;2.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拓展知识面;3.多媒体资料:通过PPT等形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脂环烃(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覃兆海

脂环烃(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覃兆海

脂环烃(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覃兆海第一章:脂环烃的概念与分类1.1 教学目标了解脂环烃的定义及特点掌握脂环烃的分类方法熟悉脂环烃的结构与命名规则1.2 教学内容脂环烃的定义及特点脂环烃的分类方法脂环烃的结构与命名规则1.3 教学过程1.3.1 导入通过介绍脂环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脂环烃的兴趣。

1.3.2 课堂讲解讲解脂环烃的定义及特点,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介绍脂环烃的分类方法,讲解各类型的特点及区别。

讲解脂环烃的结构与命名规则,结合具体化合物进行讲解。

1.3.3 互动环节提问学生关于脂环烃的概念与分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脂环烃的结构与命名规则的应用。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脂环烃的概念与分类的理解。

第二章:脂环烃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2.1 教学目标了解脂环烃的物理性质掌握脂环烃的化学性质2.2 教学内容脂环烃的物理性质脂环烃的化学性质2.3 教学过程2.3.1 导入通过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对脂环烃的性质进行思考。

2.3.2 课堂讲解讲解脂环烃的物理性质,包括熔点、沸点、密度等,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讲解脂环烃的化学性质,包括燃烧、氧化、加成等反应,结合具体化合物进行讲解。

2.3.3 互动环节提问学生关于脂环烃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观察和记录脂环烃的性质表现。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脂环烃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理解。

第三章:脂环烃的制备方法3.1 教学目标了解脂环烃的制备方法掌握脂环烃的合成反应3.2 教学内容脂环烃的制备方法脂环烃的合成反应3.3 教学过程3.3.1 导入通过介绍脂环烃的应用领域,引发学生对脂环烃制备方法的兴趣。

3.3.2 课堂讲解讲解脂环烃的制备方法,包括合成反应和天然提取等,重点讲解合成反应的原理和条件。

3.3.3 互动环节提问学生关于脂环烃制备方法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芳香烃的教案

芳香烃的教案

芳香烃的教案教案:芳香烃一、教学目标:1. 了解芳香烃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掌握芳香烃的命名方法。

3. 了解芳香烃的性质和用途。

二、教学重难点:1. 芳香烃的命名方法。

2. 芳香烃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准备:芳香烃实验示范、芳香烃的模型。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5分钟)1. 通过回顾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碳原子构成有机物的基础,并鼓励他们思考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2. 引入本课的主题——芳香烃,让学生了解芳香烃与其他有机化合物的区别和特点。

步骤二:探究芳香烃的命名方法(15分钟)1. 介绍芳香烃的命名方法,包括IUPAC命名法和通用命名法。

2.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逐步掌握芳香烃的命名方法。

3. 给学生模型,让他们亲自进行芳香烃的命名练习。

步骤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进行芳香烃的实验演示,展示芳香烃的制备和性质。

2.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芳香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引导学生分析芳香烃的性质和用途。

步骤四: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特定的芳香烃。

2. 要求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他们所讨论的芳香烃的命名、性质和用途。

3. 每个小组报告他们的调研结果,并让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步骤五:总结归纳(5分钟)1. 让学生总结芳香烃的命名方法,以及芳香烃的性质和用途。

2. 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补充。

五、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特点。

2.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加深对芳香烃性质和用途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记忆芳香烃的命名方法。

2. 作业:设计一个实验,制备某种芳香烃,并记录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芳香烃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并能够掌握芳香烃的命名方法。

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对芳香烃的性质和用途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_芳香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芳香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芳香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苯的结构和性质;2. 掌握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及化学性质;3 .了解芳香烃的来源及其应用.【过程与方法】1.归纳、比较法:归纳比较苯与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2.自主设计有关实验并探究有关物质性质.【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辨证思维能力及各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二、【重点】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难点】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三、教学方法1.实验法:苯的燃烧反应苯的同系物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归纳、比较法:归纳比较苯与脂肪烃及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4.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四、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芳香烃》的教材内容,初步把握内容,并填写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制作课件,准备实验,课后检测。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课前抽查各层次的导学案,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问】根据有机物的分类,我们知道有机物中有一类物质称为芳香烃,芳香烃是一类怎样的物质呢?芳香烃——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烃,简称芳香烃或芳烃。

最简单、最基本的芳香烃是苯。

展示苯分子模型及样品我们这节课的内容与苯有关,请阅读学习目标【问】:从苯的分子组成上看,高度的不饱和,性质又和烯烃炔烃不完全相同?(三)实验验证、深度思考、精讲点拨。

帮助学生感受体会苯的特殊性,阅读教材帮助学生概括总结出苯的结构特点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并能通过阅读资料解决问题,从中找到了成就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大有提高。

【练一练】1、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理由是()A、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苯能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C、邻二溴苯只有一种结构D、苯为正六边形结构,6个C-C键的键长、键能都相同2、下列物质中所有原子都有可能在同一平面上的是()A B C D【问】由结构决定性质的思路,苯的化学性质是怎样的呢?反应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燃烧与液溴与浓硝酸与氢气【过渡】苯环上氢原子被烷基代替而得到的芳香烃就是苯的同系物【板书】二、苯的同系物1.概念举例并得到 2.通式【过渡】3.化学性质(1)苯的同系物和苯都含有苯环,性质相似,可能发生的反应有那些? 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苯环和侧链相互影响,又会有什么特殊性质呢?【实验探究】2mL 苯加3滴高锰酸钾,振荡2mL 甲苯加3滴高锰酸钾,振荡实验结论:苯不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甲苯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板书】⑵苯环影响侧链,使侧链能被强氧化剂氧化(3)侧链影响苯环,使苯环邻对位上的氢易取代举例:TNT【过渡】苯和甲苯都是中要的芳香烃,阅读教材,了解芳香烃的来源和应用【板书】 三、芳香烃的来源及其应用1.芳香烃主要来源:(1)煤的干馏(2)石油的催化重整2.应用:【你的收获】知识小结【当堂检测】课后题【实践活动】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苯及其同系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出使用苯时如何防止苯中毒的注意事项。

脂环烃(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覃兆海

脂环烃(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覃兆海

脂环烃(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覃兆海第一章:脂环烃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脂环烃的定义、分类和命名原则。

2. 掌握脂环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3. 理解脂环烃在有机化学中的地位和应用。

1.2 教学内容1. 脂环烃的定义和分类2. 脂环烃的命名原则3. 脂环烃的结构特点4. 脂环烃的性质5. 脂环烃的应用1.3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实物模型展示脂环烃的结构特点。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脂环烃的命名原则。

3.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脂环烃的性质与应用。

1.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脂环烃定义、分类和命名原则的掌握情况。

2. 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脂环烃结构特点、性质和应用的理解。

第二章:脂肪环烃2.1 教学目标1. 掌握脂肪环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2. 了解脂肪环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3. 学会脂肪环烃的制备方法。

2.2 教学内容1. 脂肪环烃的结构特点2. 脂肪环烃的性质3. 脂肪环烃的应用4. 脂肪环烃的制备方法2.3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实物模型展示脂肪环烃的结构特点。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脂肪环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3. 实验室演示:演示脂肪环烃的制备方法。

2.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脂肪环烃结构特点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脂肪环烃应用和制备方法的理解。

第三章:芳香脂环烃3.1 教学目标1. 掌握芳香脂环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2. 了解芳香脂环烃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

3. 学会芳香脂环烃的制备方法。

3.2 教学内容1. 芳香脂环烃的结构特点2. 芳香脂环烃的性质3. 芳香脂环烃的应用4. 芳香脂环烃的制备方法3.3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实物模型展示芳香脂环烃的结构特点。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芳香脂环烃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

3. 实验室演示:演示芳香脂环烃的制备方法。

3.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芳香脂环烃结构特点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第六章芳香烃(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

第六章芳香烃(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

第六章芳香烃(教案)(学时数:8)一、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芳香烃的结构和系统命名法;熟练掌握亲电取代反应及其应用;重点掌握取代基的定位规律及其原理;掌握芳香性的概念及其含义;熟练掌握休克尔规则的应用;了解共振论的基本要点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1. 基本概念:芳香性、共振极限式、亲电取代2. 亲电取代反应的原理及应用3. 取代基定位规律及其应用4.苯的结构三、教学难点亲电取代反应的机理及灵活运用;休克尔规则的理论解释四、教学内容1. 苯的结构2. 芳香烃的命名3. 芳香烃的性质4. 取代基的定位效应5. 多苯芳烃6. 非苯芳烃7. 芳香烃的来源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

六、课堂讨论题1. 芳香烃的“芳香”二字代表什么含义?“芳香性”指的又是什么?2. 什么是取代基的定位效应?为什么会出现定位效应?3. 什么样的基团是苯环的活化基团?什么样的基团又是钝化基团?“活化”和“钝化”的含义是什么?卤素原子是钝化基团,但为什么又是邻对位定位基?七、课后练习1. 判别下列化合物是否具有芳香性。

O_2. 完成下列反应(写出主产物)(1) (大大过量)+ClCH 2CH 2Cl 无水AlCl3+H NO 3H 2SO 40oC +Cl C C C ClO O CH 3CH 3无水AlCl 3MeO SO 3H 32Fe 2O,H 2SO 4(2) (3) (4)3. 以甲苯为原料设计合成COOHO2NICl。

有机化学课件第六章芳香烃

有机化学课件第六章芳香烃

芳香烃可用于制造染料、农药、医药 等精细化学品,以及各种功能性材料, 如导电材料、光学材料、磁性材料等。
芳香烃可用于生产溶剂和化学助剂, 如稀释剂、催化剂、稳定剂等。
芳香烃在医药生产中的应用
01
芳香烃可用于合成各种 药物,如抗生素、镇痛 药、抗癌药等。
02
芳香烃可用于制备药物 的中间体,提高药物的 合成效率和纯度。
硝化反应
在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 酸中,苯可被硝化生成硝 基苯。
磺化反应
在浓硫酸的作用下,苯可 被磺化生成苯磺酸。
苯的亲电取代反应机理
亲电取代反应
苯在发生取代反应时,通常需要借助亲电试剂(如卤素正离子、硫酸根离子等) 的作用,使苯环上的氢原子被取代。
电环化反应
在某些条件下,苯环上的碳碳键会发生电子转移,导致苯环发生电环化反应,生 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烯单元。
蒽型芳香烃
蒽是由三个环己二烯稠 合而成的芳香烃,具有
一个大的共轭体系。
菲型芳香烃
菲是由四个环己二烯稠 合而成的芳香烃,具有 一个庞大的共轭体系。
芳香烃的命名
习惯命名法
根据芳香烃的结构特点,采用“ 邻”、“间”、“对”等字眼来 命名,例如邻二甲苯、间二甲苯 、对二甲苯等。
系统命名法
采用国际通用的IUPAC命名规则 ,根据芳香烃的结构特征和取代 基的位置、数目、名称等信息来 确定化合物的名称。
苯的加成反应
加成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苯可以与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等饱和烃。
聚合反应
在某些条件下,苯可以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03
苯环上的取结词
取代基对苯环的活性具有显著影响,主要通过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两种方式。

脂环烃(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覃兆海

脂环烃(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覃兆海

脂环烃(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覃兆海第一章:脂环烃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脂环烃的定义、分类和命名规则。

2. 掌握脂环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3. 理解脂环烃在自然界和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脂环烃的定义和分类。

2. 脂环烃的命名规则。

3. 脂环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4. 脂环烃在自然界和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实物图片和模型展示,增强学生对脂环烃结构的理解。

2.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脂环烃的命名规则和性质。

3. 组织小组讨论,探讨脂环烃在自然界和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脂环烃定义和分类的理解。

2. 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脂环烃命名规则和性质的掌握。

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脂环烃在自然界和化学工业中应用的理解。

第二章:脂肪环烃教学目标:1. 了解脂肪环烃的定义、分类和命名规则。

2. 掌握脂肪环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3. 理解脂肪环烃在自然界和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脂肪环烃的定义和分类。

2. 脂肪环烃的命名规则。

3. 脂肪环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4. 脂肪环烃在自然界和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实物图片和模型展示,增强学生对脂肪环烃结构的理解。

2.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脂肪环烃的命名规则和性质。

3. 组织小组讨论,探讨脂肪环烃在自然界和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脂肪环烃定义和分类的理解。

2. 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脂肪环烃命名规则和性质的掌握。

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脂肪环烃在自然界和化学工业中应用的理解。

第三章:脂环烃的合成教学目标:1. 了解脂环烃的合成方法。

2. 掌握脂环烃的合成反应原理和条件。

3. 理解脂环烃合成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内容:1. 脂环烃的合成方法。

2. 脂环烃的合成反应原理和条件。

3. 脂环烃合成的重要性和应用。

脂环烃(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覃兆海

脂环烃(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覃兆海

脂环烃(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覃兆海第一章:脂环烃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脂环烃的定义、分类及性质。

让学生掌握脂环烃的命名规则。

让学生了解脂环烃在生活中的应用。

1.2 教学内容脂环烃的定义及分类脂环烃的命名规则脂环烃的性质及应用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脂环烃的结构和性质。

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掌握命名规则。

课堂讨论,让学生了解脂环烃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脂肪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脂肪烃的定义、分类及性质。

让学生掌握脂肪烃的命名规则。

让学生了解脂肪烃在生活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脂肪烃的定义及分类脂肪烃的命名规则脂肪烃的性质及应用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脂肪烃的结构和性质。

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掌握命名规则。

课堂讨论,让学生了解脂肪烃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环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烃的定义、分类及性质。

让学生掌握环烃的命名规则。

让学生了解环烃在生活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环烃的定义及分类环烃的命名规则环烃的性质及应用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环烃的结构和性质。

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掌握命名规则。

课堂讨论,让学生了解环烃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脂环烃的合成反应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脂环烃的合成反应原理。

让学生掌握脂环烃的合成方法。

让学生了解脂环烃合成反应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脂环烃的合成反应原理脂环烃的合成方法脂环烃合成反应的应用4.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脂环烃的合成反应过程。

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掌握合成方法。

课堂讨论,让学生了解脂环烃合成反应的应用。

第五章:脂环烃的性质及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脂环烃的性质。

让学生掌握脂环烃的应用领域。

让学生了解脂环烃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5.2 教学内容脂环烃的性质脂环烃的应用领域脂环烃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5.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脂环烃的性质及应用领域。

脂环烃(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覃兆海

脂环烃(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覃兆海

脂环烃(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覃兆海一、教学目标1. 理解脂环烃的定义及特点2. 掌握脂环烃的命名原则3. 了解脂环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 学会脂环烃的制备方法5. 能够运用脂环烃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内容1. 脂环烃的定义及分类2. 脂环烃的命名原则3. 脂环烃的物理性质4. 脂环烃的化学性质5. 脂环烃的制备方法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实物图片和模型,增强学生对脂环烃结构的认识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脂环烃的命名原则3. 利用实验视频或实验室实地参观,让学生了解脂环烃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4.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脂环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5. 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资料2.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确保实验安全3. 准备练习题,涵盖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脂环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脂环烃的定义及分类,引导学生了解脂环烃的基本概念3. 详细讲解脂环烃的命名原则,让学生通过实例进行分析,加深对命名规则的理解4. 介绍脂环烃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熔点、沸点等,引导学生了解其特性5. 讲解脂环烃的化学性质,如反应活性、氧化性等,并通过实验视频或实验室参观,让学生了解其制备方法6.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脂环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7.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8.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9.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提问反馈,评估学生对脂环烃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例分析:通过学生对命名原则的应用练习,评估学生对脂环烃命名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通过学生的讨论参与和观点分享,评估学生对脂环烃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间关系的理解。

《芳香烃》 教学设计

《芳香烃》 教学设计

《芳香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芳香烃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苯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了解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苯的结构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芳香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苯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2)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

2、教学难点(1)苯的结构特点和化学键的特殊性。

(2)苯的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的机理。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芳香烃的基本概念、苯的结构和性质等基础知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苯的结构和性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苯的分子结构模型、实验现象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含有芳香烃的物质的图片,如苯、甲苯、二甲苯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质在生活中的用途。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物质为什么被称为芳香烃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芳香烃。

2、知识讲解(1)芳香烃的定义和分类讲解芳香烃的定义: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

介绍芳香烃的分类:单环芳香烃(如苯)、多环芳香烃(如萘、蒽)和稠环芳香烃(如苯并芘)。

(2)苯的结构展示苯的分子结构模型,讲解苯的结构特点:苯分子是平面正六边形结构,键角为 120°,碳碳键的键长完全相等,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

通过介绍凯库勒式的提出和完善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探究苯结构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高中有机化学选修教案

高中有机化学选修教案

高中有机化学选修教案主题:芳香烃及其衍生物课时安排:2课时一、目标和要求:1. 了解芳香烃的结构特点及其分类;2. 理解芳香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掌握芳香烃的衍生物的命名规则;4. 能够区分芳香族化合物和脂肪族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二、内容安排:1. 芳香烃的结构特点及分类:a. 芳香烃的结构特点;b. 芳香烃的分类:苯系化合物、侧链苯代烃、多环芳香烃等。

2. 芳香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a. 芳香烃的物理性质:密度、沸点、溶解性等;b. 芳香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取代反应、亲核取代反应等。

3. 芳香烃的衍生物:a. 芳香烃的衍生物的命名规则;b. 芳香烃的衍生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 芳香族化合物和脂肪族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比较。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引入:介绍芳香烃的结构特点,引发学生对芳香烃的兴趣。

2. 教学内容1:讲解芳香烃的分类,并展示一些典型的芳香烃。

3. 教学内容2:讲解芳香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让学生了解芳香烃的特点。

4.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芳香烃的化学性质。

5. 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检测他们对芳香烃的掌握程度。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芳香烃的理解。

2. 教学内容3:讲解芳香烃的衍生物的命名规则,帮助学生掌握命名方法。

3. 教学内容4:讲解芳香族化合物和脂肪族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比较,让学生学会区分两者。

4. 实验设计: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芳香烃的认识。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芳香烃及其衍生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有机化学》教材;2. 实验室设备及化学药品;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参与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2. 课后作业: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3. 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和报告的质量。

六、拓展延伸:1. 芳香烃的化学反应机理;2. 芳香烃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3. 芳香烃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化学课件教学大纲

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化学课件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许多其他课程如农药、医药、材料、植物保护、生物学、环境科学等的基础,对理科化学基地来说,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平应达到国内其他理科基地同一课程的水平。

本课程是一门基础课,因此重点应在于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并融会贯通。

应对有机化合物的来源、结构、性质和应用的关系有比较清晰的总体认识,熟悉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

一、课程概况课程编号:课程总学时:108课程学分:7课程分类:必修开课学期:一学年开课单位:理学院应用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适用专业:理科化学基地班、农药学专业、农产品安全专业所需先修课:无机化学、分析化学课程负责人:覃兆海、傅滨二、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来源和制备方法;各类官能团的特性,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协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各种类型有机反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应用范围;有机结构理论,重要的反应机理,尤其是各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反应性的关系;有机分子的立体化学概念,天然产物,有机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分离鉴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等。

在教给学生基本的有机化学原理和方法的同时,要使学生自己建立起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应用的关系,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三、课时分配(总计108学时)章节学时数章节学时数章节学时数第一章4第八章6第十五章6第二章6第九章6第十六章4第三章8第十章8第十七章4第四章4第十一章6第十八章4第五章4第十二章10第十九章2第六章8第十三章6第七章8第十四章6四、章节内容第一章绪论一、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简介1. 有机化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2. 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3. 为什么要学习有机化学4.如何学习有机化学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相关结构理论1. 确定新化合物结构的一般步骤2. 共价键理论3. 共价键的键参数三、有机酸碱理论四、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第二章烷烃一、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现象1.同系列2.同分异构现象3.碳原子和氢原子的种类二、烷烃的命名1.普通命名法2.系统命名法三、烷烃的构型和构象1.四面体构型和sp3杂化轨道2.烷烃的构象四、烷烃的物理性质1.物态2.沸点3.熔点4.密度5.水溶性6.折射率和偶极矩五、烷烃的化学性质1.卤代2.燃烧3.热解4.硝化和磺化5.氯磺化六、烷烃的制备1.烯烃的催化氢化2.Kolbe电化学合成3.偶联法4.卤代烃的还原5.格氏试剂法第三章单烯烃一、烯烃的结构二、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及命名1.同分异构现象2.命名三、烯烃的物理性质四、烯烃的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2.氧化反应3.聚合4.α-H的卤代五、烯烃的制备1.醇的脱水2.卤代烃脱卤化氢3.邻二卤代烃脱卤素第四章炔烃和二烯烃一、炔烃1.乙炔的结构2.炔烃的命名3.炔烃的物理性质4.炔烃的化学性质5.炔烃的制备二、共轭二烯烃1.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2.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3.共轭二烯烃的物理性质4.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5.1,3-丁二烯的来源第五章脂环烃一、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1.环烷烃的命名2.环烯烃的命名3.桥环和螺环化合物的命名二、脂环烃的结构1.环烷烃的稳定性2.Baeyer张力学说3.环烷烃的构象三、脂环烃的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四、环烷烃的制备1.Würtz.A—Baeyer反应2.分子间脱卤化氢3.Diels-Alder环加成4.环内酮的还原5.Simmons-Smithsfy 反应第六章芳香烃一、苯的结构1.Kekülè式2.X-射线衍射结果3.分子轨道理论的解释4.共振论简介二、芳香烃的命名三、芳香烃的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四、取代基定位效应1. 取代基的分类2. 取代基定位效应的解释3. 影响取代基定位效应的因素4. 含两个取代基的定位效应五、多苯芳香烃1.联苯2.多苯代脂肪烃3.稠环芳烃六、非苯芳烃七、芳香烃的来源第七章有机波谱分析一、电磁波谱的一般概念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简介2.紫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三、红外光谱1.简介2.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3.烃的红外光谱四、核磁共振谱1.基本原理2.化学位移3.自旋耦合与裂分4.核磁共振谱的解析五、质谱1.基本原理2.质谱数据的记录3.质谱分析的应用六、谱图组的综合解析第八章对映异构一、物质的光活性1.平面偏振光和物质的光活性2.旋光仪和比旋光度二、对映异构现象和分子结构的关系1.对映异构现象的发现2.手性和对称性3.光活性产生的原因三、含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1.含一个手性碳原子2.构型的表示方法3.含两个手性碳原子4.相对构型和绝对构型5.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化学四、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1.含手性轴的分子2.含手性面的分子3.螺旋手性分子4.含其他手性原子的化合物五、不对称合成和立体专一反应1.不对称合成反应2.立体专一反应六、外消旋体的拆分1.化学分离法2.生物分离法3.晶种结晶法4.其他方法第九章卤代烃一、卤代烷和卤代芳烃的分类、命名和同分异构现象1.分类2.命名3.同分异构现象二、一卤代烷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3.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三、卤代烃的制备1.从烃制备2.从醇制备3.从卤代烃制备四、重要的卤代烃五、有机氟化合物简介第十章醇、酚、醚一、醇1.醇的分类2.醇的命名3.醇的物理性质4.醇的化学性质5.醇的实验室制备6.重要代表物二、消除反应1. -消除反应2.α-消除反应三、酚1.酚的结构和命名2.物理性质3.化学性质4.重要代表物四、醚1.结构和命名2.物理性质3.化学性质4.醚的制备5.重要代表物第十一章醛和酮一、分类和命名1.分类2.命名二、物理性质三、化学性质1.亲核加成2.氧化和还原3.α-H的反应四、亲核加成反应机理1.简单加成2.复杂加成3.亲核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五、醛和酮的制备1.从烃制备2.醇的氧化或脱氢3.从羧酸制备4.从动、植物体内提取六、重要代表物七、不饱和羰基化合物1.乙烯酮2.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3.醌第十二章羧酸和羧酸衍生物一、羧酸1.分类和命名2.饱和一元羧酸的物理性质3.化学性质4.羧酸的来源和制备5.重要代表物6.二元羧酸7.取代酸二、羧酸衍生物8.羧酸衍生物9.碳酸衍生物10.油脂和表面活性剂11.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12.有机合成简介第十三章含氮化合物一、硝基化合物1.命名和物理性质2.制备3.化学性质二、胺1.分类和命名2.结构和物理性质3.化学性质4.制备5.重要代表物三、重氮和偶氮化合物1.重氮化反应2.芳香重氮盐的性质3.重要代表物四、分子重排反应1.离子型重排2.自由基型重排3.协同型重排第十四章含硫和含磷化合物一、含硫化合物1.结构、分类和命名2.硫醇和硫酚3.硫醚、亚砜和砜4.磺酸及其衍生物二、含磷化合物5.结构、分类和命名6.烃基膦7.亚磷酸酯第十五章杂环化合物一、分类和命名二、五员杂环化合物1.呋喃、噻吩和吡咯环系2.唑类化合物3.苯并五员杂环化合物三、六员杂环化合物1.吡啶和吡喃环系2.二嗪和三嗪环系3.苯并六员杂环化合物第十六章碳水化合物一、单糖1.分类2.D系列和L系列3.结构4.变旋现象5.糖苷6.其他反应7.递升与递降二、双糖1.蔗糖2.麦芽糖3.纤维二糖4.乳糖三、寡糖和多糖1.淀粉2.糖元3.纤维素四、其他重要的糖及其衍生物第十七章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一、氨基酸1.结构和命名2.氨基酸的等电点3.化学性质4.氨基酸的实验室制备二、多肽和蛋白质1.多肽和蛋白质的分析2.多肽和蛋白质的序列3.多肽和蛋白质的合成4.蛋白质的二级和三级结构三、酶四、核酸第十八章周环反应一、周环反应的理论1.对称性2.前线轨道理论3.能量相关理论4.芳香过渡态理论二、电环化反应三、环加成反应四、σ键迁移反应第十九章萜类和甾体化合物一、萜类化合物1.单萜2.倍半萜3.二萜4.三萜5.四萜二、甾体化合物1.类固醇2.胆酸3.甾体激素4.甾体皂苷三、其他醋源化合物四、萜类和甾体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高中化学 《芳香烃》教案6 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化学 《芳香烃》教案6 新人教版选修5

苯芳香烃●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掌握苯的主要性质;2.使学生了解芳香烃的概念;3.使学生了解甲苯、二甲苯的某些化学性质;4.通过苯及其同系物性质的对比,对学生进行“事物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苯的主要化学性质以及分子结构的关系。

2.苯的同系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的化学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方法1.以凯库勒与苯分子结构的故事引入课题;2.通过观察实物和实验验证探究得出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实验验证和类比分析得出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教学用具投影仪、试管若干、苯分子的比例模型;苯、甲苯、二甲苯、酸性KMnO4溶液、溴水、冰块、乒乓球碎片、蒸馏水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著名的科学家巴斯德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机会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一名言的最佳实例莫过于德国科学家凯库勒。

当他每天苦思冥想某一个问题而又不得其解时,一天晚上他做了个梦才使其豁然开朗,使问题得到较圆满地解决。

他思考的问题就是关于苯分子的结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苯的知识。

[板书]第五节苯芳香烃[实物展示]装在无色试剂瓶中的苯[生]观察苯的颜色状态:是一种无色的液体。

[补充演示]在一干净的试管中倒入少量的苯,将试管放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

[生]观察并记录现象:当试管从冰水混合物中拿出时,液体变成无色固体。

[师]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生]由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此时能将苯由液体冷却为固体,表明苯的熔点高于0℃。

[补充演示]在一试管中加入1 mL 苯,另外加3 mL 水,振荡之后静置。

[生]观察现象:振荡时溶液混浊,静置后分层,在液面下1 mL 处有一明显界面。

[师]这又说明了什么?[生]说明苯不溶于水;所加的1 mL 苯在上层,3 mL水在下层,又表明苯的密度比水小。

[师]由于苯是有毒的,所以才没让大家嗅闻其气味,苯具有特殊的气味,由此可见,苯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生]归纳总结: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熔点大于0℃。

芳香烃电子教案

芳香烃电子教案

《芳香烃》电子教案桐乡市高级中学江辉辉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议:本节教材的内容是在必修2苯的基础上拓展到苯的同系物及芳香烃的来源和应用。

“苯的结构与性质”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回忆、巩固苯的特殊结构与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取代、加成),并提出更高的要求:苯与溴、浓硝酸发生反应制备溴苯和硝基苯的实验。

“苯的同系物”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苯环与侧链烃基的相互作用。

教学时可以通过比较苯和甲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的不同,使学生认识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在烃类物质中,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最复杂,用途也非常广泛,对社会生活有非常大的影响。

因此本节内容是烃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课本在讲解了苯的结构和性质后,重点介绍了苯的同系物。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苯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从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规律和思考方法,迁移到苯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问题。

要注意脂肪烃和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要善于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学习苯的化学性质时,必须研究苯的分子结构。

虽然前面学习了杂化轨道理论,为学习苯的分子结构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这一理论涉及的知识面广,加上本身比较抽象,故在学习苯的分子结构时,会感到更困难一些。

苯分子结构中的大∏键,是学生感到困难的主要点;苯的加成反应则是学生感到难理解的另一点。

可以看出,后者是前者的反映,是前者造成的结果。

为了全面地了解苯的化学性质,必须着力讲清苯的分子结构。

教学中通过模型、多媒体,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和小组讨论,弄清苯的分子结构。

注意引导学生从碳的四价出发,理解加成反应。

在讲苯的化学性质时,注意发挥实验作用,通过实验,联系结构,认识性质。

在讲完本节后,建议小结各类烃的结构及性质比较。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特征及化学性质;2、了解芳香烃的来源及其应用,甲苯,二甲苯的某些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进一步了解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研究元素化合物的基本学科思想。

中学化学教学案例——“芳香烃”

中学化学教学案例——“芳香烃”

中学化学教学案例——芳香烃崔丽(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北京 100044)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苯的结构特征,了解芳香烃的概念。

(2)掌握苯的卤代反应的发生及气体产物的检验。

(3)了解甲苯的一些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1)学会确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一般方法。

(2)通过对苯的取代反应实验装置的设计和优化过程,提升设计实验装置的能力、对实验装置的评价能力,学会设计有气体产生的实验装置的基本方法。

(3)通过苯和甲苯结构的对比思考,学会探究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课外研究性学习服务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化学视角观察生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有机物。

(2)通过对苯的取代反应实验装置的设计和改进,在实验教学中进行绿色化学教育。

(3)通过对甲苯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1.重点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2.难点苯的溴代反应实验装置的设计和改进。

3.措施根据对实验装置设计的基本要求(装置简单、药品用量少、环境污染轻、现象明显、说理性强),对同学们提出的实验装置方案进行分析,找出问题进行改进。

在设计实验装置的过程中,通过对仪器装置的选择及连接顺序、实验现象的预测和不断的改进装置,最终体会到设计实验来验证化学反应的发生及对气体产物进行检验的一般方法。

从而突破难点。

课堂教学从两条主线同步展开:知识主线和方法主线。

三、学习者分析高二的学生在《必修2》模块的学习中,对苯的结构、化学性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只是没有接触实验装置,还没有形成设计实验的理念,对有机物结构的确定方法和同系物化学性质的推断还没有掌握。

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对实验装置的评价是近几年高考复习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

针对这种状况,在高二阶段《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利用苯分子结构的确定过程,学会确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一般方法;利用苯的溴代反应这一知识作为载体,学会实验装置设计和改进的基本方法;通过对苯的同系物甲苯性质的学习,学会有机物化学性质的推断方法。

芳香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芳香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2.2.1 芳香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 结构简式(凯库勒式)[练一练]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理由是 ( )(A )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B )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C )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D ) 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有二种[投影]2、苯的物理性质[实验验证][小结](1)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2)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3)熔沸点低,易挥发,用冷水冷却,苯凝结成无晶体(4)苯有毒[投影]3、苯的化学性质(1) 氧化反应:不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三.苯的化学性质⒈氧化反应2C 6H 6+ 15O 2 12CO 2+ 6H 2O 点燃现象:明亮的火焰、浓烟(含碳量大于乙烯)⒉取代反应①卤代+ Br 2 Fe (溴苯)+HBr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讲解]苯较稳定,不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能燃烧,但由于其含碳量过高,而出现明显的黑烟。

[投影](2) 取代反应①卤代: 三.苯的化学性质⒉取代反应①卤代②硝化(苯分子中的H 原子被硝基取代的反应)+ HO -NO 2浓H 2SO 450℃~60℃-NO 2(硝基苯)+ H 2O+ Br 2 Fe (溴苯)+HBr+ Cl 2Fe (氯苯)+HCl[演示实验]观看实验视频苯的溴代反应[思考与交流] 1、导管口为什么在液面上? 溴化氢易溶于水,防止倒吸。

2、什么现象说明发生了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导管口有白雾。

锥形瓶里滴入硝酸银溶液后生成浅黄色沉淀,说明苯跟溴反应时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生成溴化氢。

3、怎样除去无色溴苯中所溶解的溴?或+ HO-(硝基苯)硝基苯,无色,油状液体,苦杏仁味,有毒,密度-(苯磺酸)叫磺酸基,[小结]苯的化学性质:易取代、难加成、难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C6H6+Br2C6H5Br+HBr 液溴、铁粉做催化剂苯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50℃~60℃水浴加热、浓硫酸做催化剂吸水剂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加热、镍做催化剂[课堂练习]1.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加成反应,也能发生取代反应,但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是( )A.甲烷 B.乙烷 C.苯 D.乙烯2.实验室用液溴和苯反应制取溴苯,得到粗溴苯后,要用如下操作精制:①蒸馏;②水洗;③用干燥剂干燥;④用10%的NaOH溶液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② B.②④②③① C.④②③①② D.②④①②③[作业布置]1、模块测评题组冲关1、3、6、7题2、预习苯的同系物课后反思教研组长审核:领导审核:小数除法教材简介: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芳香烃(教案)(学时数:8)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芳香烃的结构和系统命名法;熟练掌握亲电取代反应及其应用;重点掌握取代基的定位规律及其原理;掌握芳香性的概念及其含义;熟练掌握休克尔规则的应用;了解共振论的基本要点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
1. 基本概念:芳香性、共振极限式、亲电取代
2. 亲电取代反应的原理及应用
3. 取代基定位规律及其应用
4.苯的结构
三、教学难点
亲电取代反应的机理及灵活运用;休克尔规则的理论解释
四、教学内容
1. 苯的结构
2. 芳香烃的命名
3. 芳香烃的性质
4. 取代基的定位效应
5. 多苯芳烃
6. 非苯芳烃
7. 芳香烃的来源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

六、课堂讨论题
1. 芳香烃的“芳香”二字代表什么含义?“芳香性”指的又是什么?
2. 什么是取代基的定位效应?为什么会出现定位效应?
3. 什么样的基团是苯环的活化基团?什么样的基团又是钝化基团?“活化”和“钝化”的含义是什么?卤素原子是钝化基团,但为什么又是邻对位定位基?
七、课后练习
1. 判别下列化合物是否具有芳香性。

O
_
2. 完成下列反应(写出主产物)
(1) (大大过量)+ClCH 2
CH 2Cl 无水AlCl
3+H NO 3H 2SO 4
o
+Cl C C C Cl
O O CH CH 3
无水AlCl 3MeO SO 3H Fe 2O,
H 2SO 4(2) (3) (4)
3. 以甲苯为原料设计合成
COOH
O2N
I
C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