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办高校教育经费监管的思考研究———基于投资及回报的角度
浅谈我市民办学校教育定价成本监审的几点思考和认识
浅谈我市民办学校教育定价成本监审的几点思考和认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我市的民办学校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由于民办学校学历教育收费属于价格部门管理的范畴,按照《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42号令)及《安徽省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的规定,我们对几所民办学校进行了成本监审。
以下是对民办学校教育定价成本监审的几点思考和认识:一、民办学校的成本监审情况(一)民办中小学校:阳光小学09年在校生565人,生均培养成本2043。
36元/年。
民办高中:09年在校生1870人,平均培养成本为2486元/年。
分别为:1、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是于2006年经市教育局批准正式设立的民办高中,办学地址位于三二五地质队院内,在校生900余人,在职教职工人数70余人,学校固定资产总投入为227万元,教职工平均工资1285元,三年平均生均培养成本为2373元/年。
2、淮北市国泰中学创建于1995年,位于相山路302号,校园占地30亩,在校生500余人,在职教职工人数60余人,学校固定资产总投入为500万元,教职工平均工资为964元/月,三年平均生均培养成本为2545元/年。
3、淮北市淮海中学位于纺织厂西朱桥村,是经淮北市相山区教育局批准成立的民办寄宿制高中.学校占地10亩,现拥有一栋教学楼,一栋宿舍楼,固定资产415万元,学校现有教职工44人,教职工平均工资为1228元/月,在校学生400余人,三年平均生均培养成本为2735元/年。
(二)民办职业学校:1、淮北澳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于2006年经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的一所民办学校,学校为租赁使用,目前学校开设专业有电子与信息技术、数控、汽修、动漫等四个专业,学校总投入40余万元,教职工人数15人,工资平均1300元/月,09年总成本为408181元/年,2009年实际招生数30人测算,成本为6800元/生学期;按招生计划200人测算,成本为1020元/生学期。
最新民办教育投资合理回报问题研究述评讲学课件
举例说明:假设:投资者投资1亿元建立了一所10000人规模的民办大学,
学 生每人每年式 存款利率
贷款利率
小结余的30%-50% 大结余的10%-20% 总收入的5%
学费收入的7% 一次性奖励 5%学费加转让收入
年回报额 279万
576万
300万 300万 至少300万
• 总之,一项政策的制定,都是多数人相互博弈的
结果,在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人们大都持一种 观望状态,投资的积极性不高,为了加快我国民 办教育的发展,我们必须尽快制定法律以及相关 的政策措施。
三、怎样保障取得合理回报
• 1、通过立法规范政府在民办教育取得合理回报进程中所
扮演的角色
• 邱伟认为:政府与民办学校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积极鼓励,
420万 平均300万 300万
需要条件 长期存款利率为每年 2.79% 长期贷款利率为每年 5.76% 小结余为1000万-600万
大结余为3000万-1500万
6000万学费收入加其他收 入 10000学生,人均6000元 10年3000万
1万学生,人均6000
• 我们认为,在这方面还只是初探,因而很多理论
• 吴吟的《论我国民办教育投资的性质与回报》中
指出民办教育合理回报“度”的一些原则,这应 该是以后一段时间的研究热点,为政策的制定献 计献策。
• (一)民办教育投资回报必须具有公平性才能称
得上合理(1)为了确保公平,民办教育投资的回 报率应该相对统一。(2)为了确保公平,我们必须 承认民办教育投资回报的差异性。民办教育投资 具有地域差异。(3)要利用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使 民办教育投资回报更加公平。
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反映了政府职能由传统的管理职 能转为现实的服务职能,这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在教育民营化领域内, 政府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政府应该从直接管理民办学 校的舞台退出,充分保证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转而通过立法来规 范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提供良好的办学大环境,承担政府性的督导 和有关资金分配的工作。换句话说,政府只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这 才是政府所应扮演的最佳也是最具效率的角色。也就是说,政府不应 该被烦杂的具体的事物困住,而应该从宏观层面来加强监督和立法。 现行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还有很多模棱两可很多可以人为的操作的 空间,比如说怎么提取合理回报,合理回报的这个度应该怎样确定的 问题,法律中应该尽早确定清楚。还有就是对要求取得合理回报和不 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学校的区别对待,出发点是好的,可实际上不求 回报的民办学校已经在行合理回报之实,而且由于利用税收方面的优
教育经费投入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育费附加,按三税征收,属于税中费,按 金的通知》从 2008 年起农村中小学公用
专项资金管理,由教育部门统筹安排,提 经费标准:小学每生每年 350 元,其中杂
出分配使用方案,商财政部门同意后,用 费标准 250 元,预算内 100 元;初中每生
于中小学设施建设和办学条件的改善, 每年 620 元,其中杂费标准 370 元,预算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虽然尚待加强,但无论是政府,还 是中央银行本身都在努力地采取措施,不断地增强其独立性, 只要假以时日,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梁毅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及其改革趋势的思考 [J] 辽宁行政 学院学报 2007 (02)
【2】 周 仲 飞 论 中 央 银 行 独 立 性 的 法 律 保 障 机 制 [J] 政 治 与 法 律 2005,(01)
(六)成立统一的监管机构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发展模式,银监会、证 监会、保监会分业监管是这一模式的管理体制。但是混业经营 是金融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了适应银行业开放及竞争的需 要,未来的金融业应集中成立统一的监管机构,解决跨行业金 融产品监管权限模糊不清的问题,从而为向混业经营的转变提 供有力保障。 (七)加强隔离整个银行金融系统和行政当局 在中央货币当局独立性的带动下,整个金融体系的市场化 是问题的关键。将中央银行与行政当局的隔离只是第一步的工 作,更重要的问题是对整个银行金融系统与行政当局的隔离。 国有银行股份制的改造,外资和民营银行的市场引入会加速金 融部门远离行政当局和靠近市场机制的过程。否则,单纯的中 央银行独立性只能是一个空架子,这完全不同与西方以产权明 晰的私人金融机构为主导的金融市场体系。 四、总结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实际上就是央行的定位问 题,而且《中国人民银行法》对央行已有明确定位, “保证国家货 币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 系,维护金融稳定”。所以要进一步完善体制,理顺机制,加强或
民办高校筹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02
民办高校筹资现状及问题
民办高校筹资现状
民办高校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学费收入 政府资助有限,与公办高校相比差距较大
社会捐赠和投资不稳定,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
存在的问题
01
02
03
筹资渠道狭窄,缺乏多元化资 金来源
资金流动性不足,难以应对突 发事件和紧急支
资金使用不规范,存在浪费和 低效现象
问题的原因分析
02
加强学校品牌建设,提高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 。
04
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条件,吸引更多的学生和社会 捐赠。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筹资渠道单一
01
目前民办高校的主要筹资渠道是学费收入,而政府资
助、社会捐赠等其他筹资渠道所占比重较小。
资金使用不透明
02 部分民办高校存在资金使用不规范、不透明的问题,
导致资金浪费和滥用。
01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与公办高校相比处于劣势 地位
02
社会认可度不高,缺乏稳定的捐赠来源和投资 渠道
03
管理水平不高,缺乏科学规范的资金管理体系
03
民办高校筹资对策
加强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资助
政府应该加大对民办高校的资助力度 ,提高民办高校的财政补贴,减轻民 办高校的财务压力。
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 量参与民办高校的办学,提高民办高 校的办学水平。
法律法规不完善
03
有关民办高校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导致民办高校的
筹资活动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和保障。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
现有研究对民办高校筹资问题的探讨尚不够深入,缺乏对具体地区、具体学校的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 。
从法律的角度看民办学校出资人的合理回报问题
从法律的角度看民办学校出资人的合理回报问题摘要:《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了民办学校的出资人有权取得合理回报,但是由于人们对其性质认识不一,法律规范对其规定又存在诸多缺陷,故其在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
为保障出资人这一权利能够得以实现并继续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合理回报制度应予完善。
关键词:民办学校;合理回报;制度完善民办学校的合理回报问题是与产权相关联的事关民办教育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对其做一些探讨。
一、关于合理回报的法律性质关于合理回报的法律性质,在民办教育促进法立法的过程中即存有激烈的争论,理论上也有“利润说”和“奖励说”两种观点。
“利润说”认为,民办教育中的合理回报,其本质上就是营利,就是投资带来的收益。
这一观点以我国民办教育的实际情况为依据。
据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调查,90%的给民办学校投资是谋求营利与回报的投资。
在财政性教育经费短期内不可能大幅增长的情况下,通过立法确认民办教育投资回报的合法性,对于激发民间教育投资热情和潜力具有重要作用。
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到河北考察工作并就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进行立法调研时也曾明确表示,“……民办教育有其特殊性,应该允许民办教育的出资人有一定的、合理的经济利益上的回报,当然也必须明确,不能使单纯追求利润成为投资民办学校的目标。
”这段话中的最后一句亦十分明确地肯定了合理回报的利润性质。
“奖励说”认为,在保证民办学校公益性质的前提下,作为一种政府对民办学校的扶持与奖励,民办学校的出资人可以取得合理的回报。
其典型表述是:所谓合理回报,“是建立在确认了民办学校是公益性教育机构的前提下,从教育发展需要和民办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等中国国情出发,为积极引导民办学校举办者的办学行为,鼓励社会资金投资民办教育,而采取的国家对民办学校出资人的一种鼓励、奖励措施。
当然这种回报是有条件的,是有限制的。
回报的提取程序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范,他不同于企业的营利模式。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财务监管的若干思考
【摘要】2017年9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明晰了“非营利”的内涵。
非营利民办高校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增强财务风险防控能力、加强财务监督、正确处理利益关联方的经济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加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管理改革,从外部监管、内部监管以及社会监管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对非营利民办高校的财务监管,促进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真正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中图分类号】G647.5一、我国现行经济发展下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得到飞速发展。
据统计,截至2019年7月底,全国民办高校756所(民办本科434所,民办专科322所),在校生649.60万人。
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增加了教育消费,扩大了内需,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社会繁荣。
但是,同样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类别的明确界定、不同类别下发展改革的前景等。
(一)我国民办高校的分类2017年9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明晰了“非营利”的内涵,民办高校是否营利属性和定位不再模棱两可。
面对民办高校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民办高校“营利”与“非营利”的选择成为摆在举办者和利益关联方面前的一道必选题。
那么,我国非营利民办高校如何提高办学效益、增强财务风险防控能力、加强财务监督、正确处理利益关联方的经济关系,如何在财务管理和监督方面进一步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目前亟需深思的问题。
(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相关问题1.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概念和性质2016年11月我国通过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及2017年1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我国民办教育按照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进行设置和管理,使用不同的税收制度、会计制度、拨款制度、捐赠制度等。
非营利民办高校以非营利为办学目的,强调公共利益办学,实行学校法人制度,全部资产归学校法人所有。
民办高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办高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民办高校是指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立并以营利为目的的高等教育机构。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由于民办高校的发展相对较新,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民办高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管理体系不完善民办高校在管理体系上往往存在不完善的情况,包括管理层制度不够完备、管理职能不够明确等问题。
这会导致内部控制不够严密,容易发生管理混乱、权责不明等问题。
2.资金管理不规范由于民办高校以营利为目的,资金管理往往成为一项关键问题。
一些民办高校存在资金管理不规范、不透明的情况,例如虚报经费、滥用公款等问题。
3.教学质量监管不力民办高校的存在和发展是为了提供更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资源,但一些民办高校在教学质量监管方面存在问题,如教师素质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评价不规范等。
4.学风建设不足学校的学风建设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但在一些民办高校中,学风建设不足,学生存在考试作弊、学术不端等行为。
二、对策建议1.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民办高校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包括明确的管理层制度、并规定管理职能和责任。
通过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和透明度,从而加强内部控制。
2.加强资金管理民办高校需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经费的使用和流动的监控,防止资金的滥用和挪用。
3.加强教学质量监管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队伍和教学质量的监管,制定完善的教师招聘和管理制度,完善课程设置,规范学生评价制度,确保教学质量。
4.强化学风建设学校应加强对学风建设的重视,通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宣传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5.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学校需要加强内部控制意识的培养和教育,通过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师生的内部控制意识,共同维护学校的管理和发展。
民办高校筹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政府支持与合作
美国政府为民办高校提供财政支 持和科研项目合作,促进民办高 校发展。
欧洲民办高校筹资经验
政府资助与税收优惠
欧洲国家政府对民办高校提供财政资助和税收优惠, 鼓励民办高校发展。
社会捐赠文化
欧洲社会捐赠文化浓厚,民办高校通过捐赠获得资金 支持。
校企合作
欧洲民办高校与企业合作紧密,通过合作项目、科研 成果转化等方式获得资金支持。
民办高校筹资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
汇报人: 2024-01-06
目录
• 引言 • 民办高校筹资现状及问题 • 国外民办高校筹资经验借鉴 • 国内民办高校筹资对策建议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
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 位日益重要,但筹资困难成为制约其 发展的瓶颈。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民办高校 筹资多元化趋势明显,但也暴露出诸 多问题。
05
案例分析
成功筹资案例介绍
成功筹资案例一
XX民办高校通过与知名企业合作,获得资 金支持,同时吸引更多学生入学,形成良性 循环。
成功筹资案例二
YY民办高校利用校友资源,发起筹款活动,成功筹 集到大量资金,用于改善教学设施和提高教学质量 。
成功筹资案例三
ZZ民办高校与当地政府合作,获得政策支持 和资金补助,提高了学校的整体实力和社会 声誉。
筹资问题典型案例分析
问题案例一
WW民办高校由于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导致教学质量下 降,学生流失严重。
01
问题案例二
XX民办高校在筹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规 划和策略,导致筹资金额不足,无法满 足学校发展的需要。
02
03
问题案例三
YY民办高校在筹资过程中存在管理不 善和监督缺失的问题,导致资金使用 不当和浪费现象。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民办高校是近年来逐渐增多的教育机构,它们在教育市场上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机会。
然而,同时也存在一些财务管理上的问题,其中包括财务透明度不高、资金使用不规范等。
本文将浅谈关于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民办高校财务透明度不高财务透明度是评价财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民办高校的财务透明度往往不如公办高校。
这是由于民办高校没有公共资金支持,需要依靠学费等自筹资金,为了保护商业机密,不愿意公开财务信息。
但是,这样做也会让人怀疑民办高校在财务上是否做到了合规合法,也会影响到它们的声誉。
针对这个问题,民办高校应该积极开展财务公开工作,将有关的财务信息及时公开,让人们了解到民办高校的财务情况,建立信任和信心。
另外,在有关部门的监管下,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的资金使用进行全面公开,避免出现不合规的情况。
二、资金使用不规范民办高校的学费往往比公办高校高出不少,这也意味着民办高校在资金使用方面应该更加严格,确保学生的学费得到透明的使用。
但事实上,民办高校在资金使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按规定用于教学却实际用于了学校的运营和其他方面;高管滥用职权、挪用公款等。
为了确保资金使用的规范,民办高校应采取以下措施:1、明确经费管理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及其职责,将学校经费管理情况纳入法人代表和校董会监督,确保经费管理运转无隐患;2、采取多种方式,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监管,确保经费使用合法合规;3、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高管和其他员工的财务行为进行监管,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
四、筹资压力大民办高校作为商业机构,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和压力,筹资需要的资金也相对公办高校更多。
但是,民办高校需要更好地运用资金,从而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为了缓解这种筹资压力,民办高校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来筹集资金。
同时,为了确定筹资目标和筹资方式,民办高校应制定合理的策略和规划,并在筹资实践中及时调整。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改革方案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改革方案【摘要】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着透明度和公开性缺乏、管理不规范和人力资源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和稳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注重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引进,以及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优化改革。
这些改革措施可以提升民办高校的管理效率和质量,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在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民办高校财务管理越来越规范化和专业化,为培养优质人才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民办高校、财务管理、问题、优化改革、透明度、规范、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监督、人力资源培养、信息化建设、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民办高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办高校数量不断增加,财务管理问题日益凸显。
由于民办高校的性质和管理体制的特殊性,财务管理存在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如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财务管理不规范、人力资源短缺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民办高校的运作效率和质量,也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信誉。
1.2 问题意义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对于整个教育体制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财务管理不规范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容易引发财务不正当行为,破坏高校的声誉和信誉。
人力资源短缺则会影响高校的管理效率和质量,制约高校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解决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利于高校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提升整个教育体制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存在问题一: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
由于民办高校的管理机制相对封闭,学校的财务管理往往缺乏对外公开的透明度,导致学生、教职员工、社会公众等相关利益主体对学校的财务状况和资金使用情况缺乏了解,容易引发怀疑和猜测。
我国民办高校筹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民办高校筹资现状及对策研究我国民办高校筹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逐步进入大众化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受高等教育。
而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民办高校也逐渐崛起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的经济状况并不理想,筹资问题成为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我国民办高校筹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我国民办高校筹资现状1.政府资助不足相较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得不到与之相应的政府经费支持。
民办高校只能依靠自身资金或者校友、企业等民间力量的捐助,这限制了民办高校的发展。
从2016年到2018年的数据来看,民办高等学校经费来源主要包括学费(占比57.26%)、社会募资(占比15.91%)、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占比5.12%)和国家助学贷款(占比4.42%)。
其中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和国家助学贷款在经费来源中所占比例仍然较低。
2.学费较高因为缺少政府的资金支持,民办高校的学费通常会比公办高校高出很多。
由于学费的高昂,不少优秀的学生无法承受,从而影响了民办高校的招生和教育质量。
由于学费不可避免地绑架了学校与学生的利益,这也是民办高校难以在短期时间内解决的问题。
3.招生困难民办高校受到政府投资、学术资源和品牌效应等多方面的制约,难以在短时间内与公立高校相提并论。
由于学校发展不足,学校办学成本高昂,教学条件落后等原因,导致了一部分考生对民办高校的信心不足。
而学校为了盈利,也可能会出现恶性竞争的问题,进而影响了民办高校的声誉和形象。
二、民办高校筹资的对策研究1. 建立公私合作模式民办高校与政府建立公私合作模式,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投入,缩小民办高校与公立高校之间的差距,肩负起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
同时,这种模式也可以促进各个地区的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育公平。
2. 科技创新助力筹资现阶段,民办高校在科技研发和创新创业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探析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探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也呈现出了多元化、市场化的特点,民办高校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兴的学校类型。
作为普通高校的补充,民办高校的办学形式及财务管理模式也与传统高校不尽相同。
本文将从民办高校的财务特点及其管理模式两个方面,对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进行探析,以期为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提供一些启示。
一、民办高校的财务特点民办高校的财务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资本运作较为灵活一般来说,民办高校是由个人、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等多种形式投资兴办而成的。
这种投资形式就决定了民办高校特别注重资本的运作。
一方面,民办高校需要不断引进资本扩大规模、改善条件,使资产价值最大化。
另一方面,民办高校还需要通过单一课程、成人教育等方式提高教学效益,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财务独立性较强民办高校的财务状况与其投资方息息相关,但是,在运营过程中,民办高校与投资方依然需求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因此,民办高校在财务管理上需注重自身的稳定与发展。
(三)经费来源多样化与普通高校不同,民办高校的经费主要依赖于学费收入。
但是,在实际运作中,民办高校还可以利用品牌效应、财务结构优化等方式扩大经费来源。
二、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针对民办高校的财务特点,其财务管理模式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下面将就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规范会计核算民办高校是一种利益集团组织,为了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做好资产清查、资金监管等工作,保证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民办高校需要注重会计核算的规范化,以保证内部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二)建立现代化财务管理制度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
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校类型,民办高校应该建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制度,为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提供科学化的支持。
(三)注重资金筹措和管理民办高校由于存在资金不足、需求快速扩大等问题,因此在资金的筹措和管理上需要更加注重。
浅析民办高校资金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浅析民办高校资金管理的现状与对策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由于种种原因,民办高校的资金管理一直备受关注。
对于一所民办高校来说,良好的资金管理是其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对民办高校资金管理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目前,我国的民办高校资金管理存在一些普遍问题。
由于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相对单一,主要依赖学费收入和政府补贴,而且学费收入是民办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这就使得民办高校在资金来源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由于民办高校的经营方式和治理结构较为复杂,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资金管理行为,比如财务不透明、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一些民办高校存在着挪用资金、滥用权力等不正当行为,严重影响了其资金管理的健康发展。
民办高校在资金管理方面的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了一些资金管理上的失误和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改善民办高校的资金管理现状。
应加强资金来源的多元化,通过积极开展科研、技术转让等活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减少对学费收入的过度依赖。
政府也应加大对民办高校的资金扶持力度,提高政府补贴的比例,确保民办高校正常的资金运转。
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财务审批流程,严格要求财务公开透明。
加强内部审计,增加财务监管力度,确保资金使用合规合法。
对民办高校的资金管理行为进行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一些不正当的资金管理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增加违法违规成本,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加强对民办高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资金管理水平,确保资金管理的规范和高效运转。
民办高校资金管理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并不是无法解决的。
通过政府的支持和监管、学校的自身努力,我们有信心能够改善民办高校的资金管理现状,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关于新形势下治理民办教育机构乱收费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新形势下治理民办教育机构乱收费工作的调研报告第一篇:关于新形势下治理民办教育机构乱收费工作的调研报告关于新形势下治理民办教育机构乱收费工作的调研报告——偃师市新前程美语中学根据市教育局要求并结合我校情况我们对偃师市民办教育机构收费情况进行了了解调查,现将调查了解的情况作如下几点报告:一、民办教育机构的组成1、根据办学类别可分为:①民办全日制寄宿式学校(包含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②业余培训民办机构(包含中小学课程培训、音乐、美术、体育、职业技能培训等)③④⑤⑥2、民办全日制寄宿式学校又分为:①企业集团化贵族学校②平民化百姓学校二、当前民办教育机构收费的现状1、民办全日制寄宿式学校的收费状况。
偃师绝大多数民办全日制寄宿式学校都是一费制,也就是开学初收取的学费(含教材、住宿、辅导)。
普通型学校(中小学)学费1600元/学期左右,贵族学校6500元/学期左右。
幼儿园有按月收费的,也有按学期收费的。
月均费用不用幼儿园标准不一样,从200元/月至800元/月。
同时向参加中考,高考的学生收取的报名费,向参加体检学生收取的体检费,严格按省定标准执行。
对与学生学习相关联的优秀教育教辅类报刊、学具,坚持学生家长自愿选择,学校严格控制。
坚持收费前公示,收费后公开,严格履行收费审批手续不擅自增加收费项目和提高收费标准;不强制为学生统一着装和推销商品,不代办保险。
2、业余培训民办机构收费状况由于业余培训民办机构开展的培训项目涉及面广,教学周期不稳定,同时办学条件、水平落差也大,收费情况也是错综复杂。
没有相对固定的收费标准。
三、教育收费中存在的问题1、偃师民办全日制寄宿式学校(中小学)还没有享受国家规定的“两免一补”政策,无形中增加了在此类学校上学的成本,部分学校也借此抬高收费,给学生家长增加负担。
相比中小学,幼儿园的收费还是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现象。
比如,一些园举办班中班,一些园向家长推销儿童衣服、讲座书籍等,一些园滞留预收食宿费,不能按时与学生结清。
教育部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的监管
教育部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的监管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不仅公办教育机构继续推进改革创新,民办教育机构也迅速崛起。
然而,随着民办教育机构的迅速增长,监管体系的薄弱性也逐渐显现。
为了保障教育质量,教育部应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的监管。
本文将从监管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加强措施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监管的必要性1. 提升教育质量:通过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的监管,可以推动教育机构提高办学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
良性竞争和规范发展有助于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培养优秀人才。
2. 保障学生权益:教育部加强监管可以确保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通过规范教育机构的招生宣传、收费标准等方面,可以化解一些不良竞争、低价恶性竞争等问题,维护学生和家长的利益。
3. 维护社会公平:教育的公平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的监管,可以减少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的公平与平等。
二、存在问题1.准入门槛低:目前,部分地区对民办教育机构的准入门槛过低,缺乏相应的资质审核和评估机制。
这导致了一些教育机构无序竞争、虚假宣传,甚至出现教学质量不过关的情况。
2.缺乏有效监管手段:教育部及其下属机构的人手不足、资金有限,导致监管力度相对较弱。
一些教育机构利用监管的薄弱环节,违规招生、违规收费等问题屡禁不止。
3.信息不透明:一些民办教育机构在招生宣传中夸大其词,对于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等信息的披露不够透明,给学生和家长选择造成困扰。
三、加强监管的措施1.加强准入管理:制定更为严格的准入门槛,要求民办教育机构提供详实的办学计划、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材料,确保其具备基本的办学条件。
加强资质审核和评估,不合格的民办教育机构应予以淘汰。
2.建立监管平台:教育部应建立起统一的监管平台,实现对民办教育机构的全程监管。
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招生、师资、课程设置等内容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偏。
3.强化执法力度:加大对教育机构的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对民办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思考
对民办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思考一、民办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理论基础1.从国内看,财政部于2002年9月24日发布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第二条第九款指出:“非营利组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从第六十三条到第六十九条,用七条的篇幅对“成本和费用”作了讲解。
第六十三条明确指出:“费用,是指非营利组织为开展业务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成本,是指非营利组织为提供劳务和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第六十九条规定:“非营利组织必须分清本期成本、费用和下期成本、费用的界限,不得任意预提和摊销费用。
”显然,我国政府对民办学校教育成本核算提出了明确要求。
2从国外看,①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概念公告第4号《非营利组织进行财务报告的目的》在其概述部分中说:“根据本委员会自己的研究,本委员会相信,由政府主办的各会计主体(例如医院、大学或公用事业),其对外通用财务报告的目的应当跟企业或其他从事类似活动的非营利组织相似。
”非营利组织进行财务报告的目的主要是为资财提供者提供该组织在一段时间内的经济资财、义务、净资产以及业绩有关的信息。
②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认为,在经管责任性目标上,政府财务报告(这里的“政府”包括学校等非盈利组织)比企业财务报告更重要,因而它是政府财务报告的首要目标。
财务报告应提供有助于使用者评价服务业绩、成本和效果的信息。
由此可见,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对非盈利组织提供成本信息提出了明确要求。
、民办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1.教育成本核算是加强民办学校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效益的根本途径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事业一直被视为由政府支出的公益性福利事业,政府办学依靠国家机制配置资源,学校的办学经费由国家财政拨款,作为出资人的国家没有计算利润的要求,学校也只是按预算的项目、内容和有关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审核报销。
教育经费管理与监督调研报告
教育经费管理与监督调研报告【前言】在中国,教育经费管理与监督是保障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我国教育经费的管理状况和监督机制的实施情况,本次调研旨在为完善教育经费管理与监督体系提供依据,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一、教育经费管理】1. 教育经费来源及分配根据我国教育经费管理体系,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教育事业收入和社会捐赠资金。
政府财政拨款占比最高,其次是教育事业收入,社会捐赠资金居于最低。
2. 教育经费使用情况教育经费的使用主要包括人员支出、教学设施建设、教材资料采购、学生活动经费等方面。
据调查发现,大部分教育经费主要用于人员支出,较少用于教学设施建设和学生活动经费。
这可能造成教育资源分配不够均衡以及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恶化。
【二、教育经费监督】1. 监督机制建立和运行情况教育经费监督机制主要由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学校内部制度为教育经费监督提供了基础。
然而,调研结果显示,教育经费监督机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监督力度不够,监督渠道不畅通。
2. 监督结果及反馈教育经费监督的结果主要通过监督机构的检查、考核和评估等形式反馈给相关管理部门和学校。
但是,调研发现,监督结果的反馈及时性和针对性有待提高,同时也存在一些教育机构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处理和整改的问题。
【三、完善教育经费管理与监督体系的建议】1. 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比例政府应加大教育经费的拨款力度,合理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比例,以满足教育事业的需要。
2. 完善教育经费分配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经费分配机制,确保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学校办学条件。
3. 提升教育经费监督能力加强教育经费监督机构的能力建设,提高监督力度,建立监督渠道,确保监督反馈及时准确。
4. 推动教育经费公开透明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的公开和透明度,提高社会各方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意识。
【结论】教育经费管理与监督是保障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发展的基础工作。
浅析如何加强民办高职院校专项资金的内部审计
浅析如何加强民办高职院校专项资金的内部审计摘要:民办高校的专项资金审计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利益、人才强国的计划,本文通过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的特点与现状、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的问题及其原因以及高校专项资金审计的改善措施展开论述,希望能够对高校专项资金的审计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专项资金内部审计民办高职院校在我国教育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扩招的展开以及国民素质提升的需要,现有的高校容量难以满足教育的发展,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由经营到大众化的转变,不断提升高校的各种硬件及软件水平,改善居住及办学条件,广大民办高职院校开始进行扩建,应运而生的就是扩建需要的筹资的问题,筹资后的专项资金如何应用,资金使用的科学性、严谨性就尤为重要,内部审计时保证专项资金按照原计划进行运用的重要措施,本文将对此展开论述。
一、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的特点与现状高校的专项资金主要是由政府拨款,由高校领导安排的除基本支出外的指定项目的资金,包括学校扩建、科研、重点学科建设等内容在内的专项资金。
专项资金的特点主要是政策性强、专款专用、时效性强。
不同性质的专项资金有不同的管理办法,其时效性很强,部分项目资金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完毕,否则会被收回,资金的使用也有很强的政策性,必须按照申报批复的内容执行,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资金用途,有专款专用的特点。
高校专项资金的特点与现状为专项资金的管理带来的管理难度与挑战,专项资金核算的复杂性加强了审计的难度,高校资金管理项目各环节执行的真实性与合法合规性直接关系到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学校发展的利益。
二、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的问题及其原因目前,高校负责人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中存在着认识误区,负责人主要想多申报资金,同时专项资金的审核和拨付中也存在很大问题,导致专项资金效益难以发挥。
(一)没有贯彻专款专用的制度在高校中没有完全贯彻专款专用的制度,专项资金的挤占和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院校针对专项资金宽泛随意使用,甚至在项目完成后有剩余的部分也添加到项目中进行核销,不上交余款,甚至出现了项目结束后审计发现结余,学校让审计放缓出报告,将余款使用完毕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民办高校教育经费监管的思考研究———基于投资及回报的角度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我国民办高校教育经费监管重点分析197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在其1980年出版的《自由选择》的著作中曾用一个矩阵说明了四种花钱和消费的形式:(1)花自己的钱,为自己消费,既讲节约又讲效果;(2)花自己的钱,为别人消费,只讲节约不讲效果;(3)花别人的钱,为自己消费,只讲效果不讲节约;(4)花别人的钱,为别人消费,不讲节约也不讲效果。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花钱上的区别表现为:前者是花自己的钱,后者是花别人的钱。
所以,公办高校教育经费监管的重点是防止侵吞公共财政资金;与公办高校不同,民办高校的投资者多将高校的钱当成“自己的钱”了,因此,我国民办高校突出的矛盾是投资者短期的逐利与民办高校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民办高校教育经费监管的重点是:1.防止借“合理回报”将民办高校教育经费转化为私产由于“合理回报”规定不明确,合理回报的“合理”没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和执行结果的监督。
于是,不少民办高校的出资者借“合理回报”之名,得“牟取暴利”之实。
民办高校的发展多因资金的不足严重影响着其可持续发展。
2.防止内部治理的不完善导致教育经费的流失民办高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会结构的不合理、职能和议事规则的不明晰、监事会和内部审计监察部门的缺失都使得教育经费疏于监管,特别是疏于对出资者的监管,这也为民办高校出资者非法占有或挪用教育资金提供了便利。
3.防止利用民间融资非法集资和乱收费。
民办高校的出资者一般为民营企业家,他们对于教育规律掌握一般不如公办高校,但他们对市场规律的“充分”运用则优于公办高校。
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他们易通过非法集资或乱收费等方式获取资金,大大增加了民办高校的财务和法律风险。
二、民办高校教育经费监管的难点分析民办高校教育经费监管的突出难点是“合理回报”问题。
由于“合理回报”理论模糊,法规不明晰,不仅董事会(理事会)等治理结构的内部监管难以操作,政府层面的外部监管也不便处置。
(一)“合理回报”理论模糊“合理回报”的理论模糊表现在其性质是属于收益分配还是奖励?这就牵涉到另一个深层次理论问题:民办高校投资者的出资属于投资(则收益分配)还是捐资(则奖励)?即民办高校的产权归属问题。
1.民办高校举办者的权力不明确,产权规范不清晰2002年12月28日颁发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民办学校对举办者投入民办学校的资产、国有资产、受赠的财产以及办学积累,享有法人财产权。
”我们知道,法人财产权和出资者所有权是两种权力,《民办教育促进法》只规定了民办高校的法人财务权,对出资者的权力并未进行明确的规范。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五条规定:“国家保障民办学校举办者、……的合法权力”,但举办者到底有哪些合法权力?法律并未明确。
产权关系的模糊,意味着权力没有限度和边界,由于不能确保自身的权力,举办者很难从长期利益考虑办学,这就助长了举办者的短期行为和机会主义。
2.“合理回报”的法律定性是“奖励”,该定性混淆了成本支出与收益分配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室主任侯小娟是《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主要制定者之一。
2003年4月7日,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促进民办教育发展论坛”上指出:“《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规定的‘合理回报’问题,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我们认为,‘合理回报’应该看成是国家对民办学校出资人的一种鼓励、奖励措施,与允许其营利完全是两回事。
‘合理回报’与‘奖励’和‘补偿’相比,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更能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更符合客观实际。
给民办学校的出资人以‘合理回报’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
我国现阶段的民办教育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都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私立教育,因此民办教育立法不能简单地套用其他国家的做法。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间资本尚不雄厚,缺乏各种公益性社会基金,相关政策也不配套,现阶段政府也不可能像西方一些国家给民办教育更多的资金资助。
要吸引民间资金办学,就应当采取些特殊政策。
‘合理回报’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2]《民办教育促进法》将“合理回报”的内容放在了“第七章扶持与奖励”中,《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也将“合理回报”的内容放在“第六章扶持与奖励”中。
可见,“合理回报”的法律定性是“奖励”,不是收益分配。
大家都知道,奖励和收益分配在会计上的列支渠道是不一样的,奖励是成本费用的组成部分,属于所得税前的列支项目;而”合理回报”是收益分配的体现,是所得税后的盈余分享,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
这里对“合理回报”的表述和定性显然是混淆了这两者的概念和性质和不同的纳税影响。
从另一方面说,这实际上把举办者的出资行为约定成了“捐资”,与实践中存在“捐资”和“投资”两种出资办学情形不符,也使得“投资”办学的回报和投入资金的产权问题成了理论规范上的盲区。
(二)“合理回报”法规不明晰1.法规对“合理回报”的提取基数规定不明晰《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规定允许“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合理回报”在办学结余中列支,二是以办学结余作为提取“合理回报”的基数。
法规的不明晰,带来执行制度的自由裁量空间,实践中”投资回报的提取基数呈现了使用投资额、学费、办学结余(当年办学结余或累计办学结余)等作为基数的多元的情形。
2.法规对“合理回报”的提取比例规定不明晰《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
取得合理回报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可10多年过去了,国务院至今未出台“取得合理回报的具体办法”。
部分地区政府或主管部门在地方制度中对合理回报相关内容有相应表述。
如:江苏省教育厅和财政厅2002年联合颁布的《江苏省民办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试行)》第十七条对学校净收益的分配中规定:净收益的分配顺序为:(一)计提30%的事业基金;(二)对投资者投资成本的合理补偿……投资成本补偿额按实际投入资本的一定比例计算,具体比例根据计提事业基金后的净收益额确定,可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同期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二个百分点。
当然,该文件发布日期为2002年6月6日,早于《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的日期2002年12月28日,其“投资成本的合理补偿”和“合理回报”是否等同值得商榷;其按银行贷款利率的标准计算投资收益也容易混淆视听:出资者的回报按借款利率的标准计算,该出资是权益、借款还是捐资?如果是按借款利率计算,该部分“合理补偿”到底应该列入“分配”还是应该列入“成本费用”?2010年11月3日,江苏省政府发布文件苏政办发[2010]135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其中第十八条规定:每年合理回报额不超过学校账面记录出资人的实际出资额与当年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150%的乘积。
浙江省温州市作为教育改革试点地区,在温委发[2013]63号文件第五部分第22条指出,年奖励额不超过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按2012年7月6日的贷款利率为准)的两倍,即12%。
各个地区以及同一地区的不同时期可能都有着不同的规定标准,“合理”没有一个法定的、唯一的明确标准。
3.法规对于管理和监督的相关条款不明晰《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六章为管理和监督的相关条款,但未见具体的关于“合理回报”的监督条款,监督部门也表示为“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
不明晰的监督规范实际上导致了“合理回报”的外部监管缺失。
由于“合理回报”理论上的模糊,法规界定和监督规范上的不明晰,造成外部监管的无据可依,内部监管的控制不力,民办高校“合理回报”的监管实质上处于缺失的状态。
三、提高和强化民办高校教育经费监管的对策与建议(一)完善法律法规建设,确保外部监管有法可依在传统的观念中,由于教育的公益性,民办教育出资者追求“回报”常常被认为不合理、不合法,甚至常常受到社会指责。
然而,这样的指责也有失公允。
民办高校的出资者是在政府教育资金不足的前提下响应政府号召、帮助政府解决教育民生问题的善举,国家一直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教育: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24条规定:“继续鼓励社会、个人和企业投资办学和捐(集)资助学,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
”《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第41条规定:“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企业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出资和投资办学。
”2005年2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第四条规定:“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
支持、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投资教育、科研、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非营利性和营利性领域。
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发[2014]60号文《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
意见鼓励社会资本加大社会事业投资力度。
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租赁等途径,采取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医疗、养老、体育健身、文化设施建设。
要求尽快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意见;完善落实非营利性教育、医疗、养老、体育健身、文化机构税收优惠政策。
应该说,民办高校的发展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民办教育的出资者也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推动者!现阶段,教育的内涵发展和教育生态体系的建设仍然需要社会资本的不断投入。
而要让社会资本真正依法办学,需要从法律上对其投资的产权和收益权有明确的界定。
1.落实营利与非营利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十四条依法管理民办教育中要求:开展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试点。
2013年9月,国务院法制办发出关于《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其中针对民办教育从目的、法律地位、分类管理、合理回报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修改和调整。
但征求意见稿之后尚未见到进一步的法律修订稿。
事实上,高等教育发展成绩斐然的美国也是有明确的营利与非营利分类的,其中,非营利性质的如哈佛大学和营利性质的如凤凰城大学等都是美国发展很好的大学。
就我国实践而言,社会资本用于教育,根据其是否要求取得回报或补偿分为两种情形:一是不要求回报和补偿的捐资办学;二是要求回报或补偿的投资办学。
而在要求取得回报或补偿的情况下,又存在两种情形:一是要取得不受特定限制的收益分配模式,二是可以接受一定限制的限额成本补偿模式(具体分类及支持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