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十三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十三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十三篇《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如果字词过关了,对诗歌的浅层次的鉴赏比较容易办到,但深层次的鉴赏恐非易事。

希望能通过这三首诗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解决办法1.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学生活动设计】1.第一课时,让学生诵读第一.二首诗,并尝试着从表达技巧上进行鉴赏。

2.第二课时,让学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从情感深处与《归园田居》产生共鸣。

【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学习并鉴赏《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二.整体感知《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

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

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

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短歌行》这首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

人生苦短、生命无常,这是汉乐府涛歌里常见的主题,可见当时这个问题萦绕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

由人生有限,引发出人们的思考:人应该怎样活着?对此,汉乐府诗歌里更多的是主张及时行乐,“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西门行》)将这种主张发挥到了极致。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 3篇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 3篇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情况。

2.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3.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

4.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他那种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新设计教学古代诗歌,一般的程式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串讲全诗、讲写作特点。

本教学设计意在打破这样的程式,利用多媒体创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进诗中、进入角色,自己去悟诗、品诗,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使其学会鉴赏诗词。

本设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主要采用问题式教学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初中时学生就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饮酒》等作品,对陶渊明及作品风格有所了解,有了这样的基础,这首诗的解读就会更加容易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诗中形象及语言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一、导语古代文人寒窗苦读,通过金榜题名、出仕,然后实现治国、平天下、济苍生的宏伟抱负。

这可谓是古代文人特有的一种“情结”。

可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在出仕多年后,毅然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这是为什么?他归隐田园之后又是怎样的生活状况?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

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三、解题1、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明确:“归”2、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讨论、明确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四、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1、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2、为何归来?明确:A、性本爱丘山(本性)B、守拙归园田3、归向何处?明确:归向园田思考:(1)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来分析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优秀11篇)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优秀11篇)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优秀11篇)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学习诗歌素描,以写促读。

【教学重点】对《归园田居(其一)》进行素描。

【教学难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巧用诗歌中的元素构思文章。

【学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入新课:大部分同学为了使文章富有文采往往把诗歌嵌入文章当中去,那么你们知道诗歌还有一种利用的方式吗,那就是诗歌素描。

一首诗歌,就是一个灵魂,一首诗歌,就是一段经历,一首诗歌,一幅美景,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巧用诗歌中的元素,来做一篇文章。

2、概念介绍:素描:文学上指文句简洁、不加渲染的朴素描写。

素描即改写,只是这种改写更加灵活、自由。

在记诵的基础上,用文字传达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可以以诗歌内容为原型,也可以改编内容,改造其中的人物、事件。

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换成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3、投影: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菊花人生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

早上,雾色渐渐散去。

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4、《归园田居》素描练习:练习1:“园田”扩展练习:陶渊明向往的是园田生活,请你根据《归园田居》提供的信息,通过自己的想象加工,描绘一下的田园风光。

(注意:不是翻译)练习时间:10分钟。

学生展示片断,教师点评。

教师示范:透过晨雾暮霭,陶渊明与家人葛衣芒鞋,荷锄园田;在屋子周围的柳树和桃树伸展出最迷人姿态的季节里,他与友人在树下饮酒作诗畅聊至天明。

那时,炊烟从远处村落袅袅升起,雏鸟刚刚发出稚嫩的鸣叫,姿态骄傲的公鸡在树颠呼喊天明,远处农家大黄狗的嬉戏,惊醒了熟睡中的小儿……这一切在他的眼里都那么自然,虽清贫但宁静,虽守拙但归真。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归园田居4篇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归园田居4篇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归园田居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归园田居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人陶渊明的生平和背景。

2. 理解诗歌《归园田居》的意境和主题。

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4.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课本《文言文阅读与写作》的归园田居课文。

3. 相关的诗歌欣赏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诗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和主题。

2. 导入新课,说出本节课学习的诗歌的题目《归园田居》,引发学生的兴趣。

导读:1. 展示一些关于陶渊明的图片和资料,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和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标题,预测诗歌内容。

阅读理解:1. 学生跟读课文,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解释诗歌的标题。

2.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课本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诗歌分析:1. 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行数、诗句和句式的特点。

2.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字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等。

3.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感和思想境界。

拓展延伸:1. 分析诗歌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谈论现代社会与田园生活的差异与联系。

2. 欣赏其他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作业布置:1. 配置相关的作业,如默写文中的生字词、写一篇读后感等。

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陶渊明的诗歌作品,扩展诗歌欣赏的视野。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陶渊明的生平和背景有了一定了解,理解和欣赏了诗歌《归园田居》的意境和主题,分析了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诗歌分析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归园田居精选4篇(二)教案主题:《故都的秋》阅读与鉴赏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和理解《故都的秋》的内容;2. 能够分析并解读作品中的意象和意义;3. 能够运用相关的阅读策略和技巧阅读和感受文学作品。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8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8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8篇)《归园田居》篇一教学设计*陶渊明的是高中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内容。

以下我们从设计意图、媒体设计、设计实施及教学设计流程图四个方面谈谈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教学古代诗歌,一般的程式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串讲全诗、讲写作特点。

本教学设计意在打破这样的程式,利用多媒体创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进诗中、进入角色,自己去悟诗、品诗,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使其学会鉴赏诗词。

*本设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主要采用问题式教学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问题设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平静恬淡的意境,二是联想思辨——诗人对待人生的思想态度。

*二、媒体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融汇了常用的电教媒体——录音机、投影仪、录像机及电视机的功能,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片于一体,通过大屏幕和伴随着优美的背景音乐的诗朗诵,将全诗内容缓缓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其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在教师对作者及其当时的背景作以简单介绍后,再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与诗文描写的情景相符的画面,师生共同欣赏全诗,为下一步把握全诗的意境、风格奠定基础。

*媒体的有效介入,使诗歌的声、形、意、像完整、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因为媒体的介入,使得反馈与调整更及时、更准确,从而减轻了师生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教学过程*1.课题导入*陶渊明的诗以其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为读者营造了一个个温馨、愉悦的港湾。

俄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陶渊明的就是一幅优美的田园风景画。

*2.教学过程*(1)聆听诗歌配乐诵读*要求:想象诗歌所绘之景。

*学生朗读以多媒体配乐。

*要求:模仿朗读,体会诗人的心境。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归园田居》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篇1教学流程如下:一、优美语言导入出示目标二、自读释疑,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全诗,理解诗文大意2、教师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生1:“荫”是什么意思?师:同桌能不能解答一下?3、请学生齐读全诗,随后教师更正学生的读音【感受:自读释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自读后提出问题还尊重了学生的初读感受,符合新课改精神】三、品读诗文,赏析探究:1、作者笔下的园田生活是怎样的?学生各自回答2、他是如何描写园田生活的?请找出一些句子分析(教师提示:可从景物特点和手法的角度切入分析)学生讨论,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教师总结3、请任选一两个句子,用优美的语言描绘生写作1分钟,学生发言随后,教师请学生闭眼,在音乐声中欣赏教师自己的作品过渡:美吗?——生:美4、这都是普通的景物,为什么这样美?生答师点:美由心生5、学生诵读、背诵描写园田的部分【本环节的问题和下一部分的问题都有这样的特点: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由浅入深整个设计几乎无懈可击】三、知人论世:1、作者为何回归园田?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生1:“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教师指导诵读:那几个字可以重读?哪个词可以读得夸张一些?——生回答,诵读生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教师指导诵读,生反复读,最后背诵2、既然如此,作者为什么还要做官?生答师点拨教师出示背景,引导学生总结,教师抒情总结【感受:本环节第二个问题于无疑处生疑,着实让听课老师在意外的同时进行了深思;而且,背景在此处出示非常恰当】四、1、学生个读全诗,教师范背全诗,学生齐背全诗2、教师抒情总结全文:……构筑理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3、学生自由读全诗,学生接力背诵全诗,最后学生齐背全诗【感受:课堂即将进行到最后一个环节时,我很担心,我怕教师最后再来一个什么延伸拓展但是,教师却以当堂背诵作为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我这才松了一口气当堂背诵作为最后一个环节,大胆而有实效据说,此设计是由高全套老师建议,真是高明巢宗祺先生说:“要理直气壮地让孩子记忆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用的东西……背诵,是一种体验的过程、感悟的过程、接受熏陶的过程”很多诗歌实录评点中,专家几乎都批评授课老师“为什么不让学生当堂背诵这一首短诗?”张老师在这个环节中舍弃花哨的东西,让学生当堂背诵,有了收获还有两点值得肯定:其一、此处的背诵有课堂中间的背诵做铺垫;其二、接力背诵的形式非常好】【感受:接着说最后一个环节,我觉得齐背、教师总结后又让学生自由读背,似乎有拖时间、等下课之嫌最好是:个读——师范背——生自由读(时间可以长一些)——生接力背——齐背——教师抒情总结8、点拨中有抢学生话头的现象,有点急要耐心地等学生说完9、给学生讨论、写作的时间太短;而且,教师在学生讨论、写作时有催学生的话语这又给人一种感觉:教师在尊重学生表象下真正惦记的是自己的教学任务当改正之,给足学生思考、讨论、写作的时间10、我特别要提的是,教师有点紧张,这一点几乎所有听课老师都能感觉到美丽的张云佳老师的发颤的声音,让人心疼我想,这也许是大赛经验缺乏的结果提个小建议:走到大赛舞台上,就要有“舍我其谁”的自信,要有“听课老师越多,我发挥越好”的“人来疯”精神】《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知作者及其影响。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优秀6篇】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优秀6篇】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优秀6篇】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⑴熟知作者及其影响。

⑵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能力目标:训练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目标:通过学生对诗歌的审美领悟,绘画出诗歌的诗意图,由此促进学生与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方法目标:以引导为主,学生体验为辅,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诗歌的鉴赏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从而加深学生的文化积累,领悟诗歌中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精神,同时要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诗中形象及描写手法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导入→分析文本→把握主旨→解析景语→体味意境→总结规律→扩展练习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考勤二、导入:师:初中学过《桃花源记》,谁能说说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生七嘴八舌)生:景色怡人。

生:人人劳动,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生:自给自足,丰衣足食。

生:与世隔绝,幸福快乐。

生:热情好客,淳朴。

同学们,还记得在你们初中时学过一篇散文,其中,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那篇诗歌是什么,作者是谁,还记得吗?(《桃花园记》,陶渊明),诗人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同时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那么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品——《归园田记》。

那么这篇诗歌跟《桃花源记》一样?又是要反映什么呢,还是纯粹的写作者要归田当农夫的'单纯愿望呢?三、简介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 3篇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 3篇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篇7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2、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3、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朗读法、联想法、点拨法、交流法教学过程一、背景导入,营造气氛课件展示环境优美,和平安宁的图片。

师生共赏,由优雅安宁的世外桃源,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

要求:注意拼音节奏。

2、自由朗读。

解词释句3、词语小测试。

三、研读赏析,解读文本1、品读一读:读出农夫的无奈和辛苦。

(草盛苗稀,晨兴月归,夕露沾衣)二读:读出耕者的乐观和坚定。

(理秽荷锄,精心侍弄,衣沾不惜)三读:读出诗人的情趣和愉悦。

(带月晚归,悠然惬意)四读:读出隐士的洁身守志。

(淡泊名利,超凡脱俗)2、解读陶渊明的性格志趣四、拓展探究,加深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五、练习设计,巩固知识六、深层思考,升华思想1.评价陶渊明。

2.探讨:你欣赏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吗?如果陶渊明生活在当代,他还会隐居起来吗?《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篇8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

课文解读陶渊明于公元405年辞官还乡,从此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

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为诗史上的名作,对后世的山水田园诗影响深远。

课文中所选的是第三首。

《归园田居(其三)》记晨起至晚于南山为田豆锄草,在辛勤劳作中抒发自己脱离尘俗回归自然的恬静愉悦的心情。

但与其它诗作对比来看,这里的“愿”有它特殊的的内涵。

陶渊明宁愿归乡务农,也不肯出卖灵魂换取荣华富贵,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知识分子的清高与正直的思想品格。

这首诗语言朴素无华,不事雕饰。

然而却在平淡的外表下,包容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一颗纯净逸世的诗心。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3篇-最新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3篇-最新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3篇《归园田居》篇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掌握生字词,能够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体味诗歌的内涵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同时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境。

2、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陶渊明的田园诗平淡自然,通过学习,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体味诗歌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陶渊明田园诗的能力。

教学方法1、诵读法。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同时有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内容和理解作者情感,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

2、讲授法。

抓住关键的诗句进行分析、讲解,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知识迁移法。

通过两首诗的学习和比较,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陶渊明和《归园田居》组诗情感的理解。

教具准备:黑板、粉笔、图片课时字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一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图片,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诗意的田园风光,进入一个世外桃园,引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他的思想。

提问:看到这些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图有什么感觉?你们喜欢吗?这有没有让你们想到世外桃园?我们上个单元也学过一篇有关世外桃园的文章,记得是哪篇课文啊,谁写的?(《桃花源记》陶渊明)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内容谈谈对陶渊明的理解。

找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

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桃花源记》向我们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社会的向往,批判了现实社会的黑暗。

从《爱莲说》里知道他是一个隐士。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陶渊明隐居田园的生活过得怎样。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

二、朗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而且要注意下面的注释,对诗歌有一个总体感知。

2、全班有感情的齐读课文,教师正音。

三、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作者:(同上)写作背景:诗人曾几度出仕做官、归隐,在官僚与隐士中徘徊。

《归园田居》教案设计(优秀10篇)

《归园田居》教案设计(优秀10篇)

《归园田居》教案设计(优秀10篇)《归园田居》教案篇一《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的名篇,教学这篇文章,除了让学生明白诗歌的意思和体味田园的意境外,了解陶渊明的精神世界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这首诗教学设计为一课时,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桃花源记》和《五柳先生传》,对陶渊明的性格、行文风格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具备一定的诗歌感受能力,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课文下的注释来了解本首诗的内容。

所以根据高一学生的实际和本课意境较为浅显的特点,我在上课时以“归”字为中心辐射开来,以“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四个问题来紧扣诗中相应的句子,从而将本文的行文思路清晰地展现在了学生的面前。

同时通过诗句中如“羁鸟”、“性本”“自然”等关键词语的理解准确地阐释了上面的四个问题,把学生的感受和分析落实到具体的语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真正做到“望文生义”,从而避免了学生的凭空想象。

为了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中间穿插对田园生活诗句的改写描绘和对诗歌的反复朗读。

为了更好地理解陶渊明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在理解本诗内容的基础上,还引用了其它相关的诗句来说明陶渊明归隐过后所面临的物质上贫困但内心却自由无比的生活,进而提出了“ 自由精神与丰厚物质之间,我们该如何选择?”的问题,学生讨论并发言,不强求唯一的答案,只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即可,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启示,并在学习中成长。

在上课的过程中,基本能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思路进行讲授,知识讲解、朗读、讨论等环节都能较好地进行,整堂课上下来,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对于我抛出的每个问题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气氛很好,在时间上也掌握的刚好。

但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前面结构内容分析的时候主要是老师讲解学生听,给学生参与的时间不够;在引入讨论环节的时候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使得刚开始讨论的时候学生只能从宏观上谈自己的理解,不能更好地结合自身的现实。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通用5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通用5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通用5篇)《归园田居》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归园田居》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情怀的能力。

3、培养学生能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的内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

2、掌握诗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他那种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2、学会辩证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二、教学重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四、教学方法1、运用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运用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自己品味诗中运用的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

4、探究阅读法,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有新意。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语:由陶诗《饮酒》、《桃花源记》导入。

一提到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我们就会想到他的名句。

你能说出名句吗?《桃花源记》里,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体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纯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一》,体会他超凡脱俗的品质和归隐田园后闲适愉悦的心境。

(二)简介陶渊明,并解题《归园田居》是一组诗,共五首,歌咏田园生活之乐。

写于辞官归隐的次年。

此诗为第一首,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叙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轻松喜悦之情,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精选7篇)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精选7篇)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背景,体会诗歌中优美的田园风光,感受作者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学生能够提升有感情阅读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提高提升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田园生活,的人生态度,培养热爱自然风光,热爱生活的人生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诗歌所呈现的意向,体会作者对待生活恬淡乐观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采用温故知新法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桃花源记》。

桃花源是一个理想王国般令人神往的地方,景色宜人,安宁祥和,我们可以从《桃花源记》中体会到作者陶渊明对于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一首山水田园诗《归园田居(其一)》。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是东晋时期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2、教师范读,学生标注读音停顿,并注意朗读的情感。

3、学生朗读诗歌,并运用手中的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解决生字词、疏通文意。

4、诗歌标题中哪一个字最重要?(“归”)通过这个字,可以看出诗歌分为几个部分?(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何而归;第二部分:归向何处。

)(三)深入研读1、作者从何而归?从文中找到答案并分析。

学生:作者从尘网与樊笼中归来,将官场生活比作尘网,将曾经无法逃脱的束缚比作樊笼,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官场的厌倦与憎恶,所以想远离归隐。

2、作者又归向何处?从文中找到诗句分析。

学生:“守拙归园田”,作者归向田园,享受于美好自然的田园风光。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2篇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2篇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的主题和意义;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和视角来解读这首诗。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知识介绍,包括作者杨万里、写作背景等;2. 共同朗读《归园田居(其三)》;3. 诗歌欣赏和分析,包括诗歌主题、意象、语言表达等;4. 学生自由发挥,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诗歌创作或表达。

教学步骤:Step 1:创设情境,介绍杨万里及《归园田居(其三)》的背景知识。

-通过图片、音频等形式展示适合年龄的杨万里图片以及相关的背景音乐。

-介绍《归园田居(其三)》的诗歌背景,包括杨万里的生平、创作背景等。

Step 2:共同阅读诗歌,辅助学生了解诗歌内涵。

-老师先朗读全文或者分段进行朗读,学生跟读。

-辅助学生理解生词和短语的意义,解释复杂句子的结构。

Step 3:诗歌欣赏和分析。

-让学生回想自己在刚才共同阅读中的体会,或者再次朗读诗歌。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并引导学生从主题、意象、语言表达等方面分析诗歌。

Step 4:学生自由发挥,进行诗歌创作或表达。

-学生可以选取自己喜欢的一段或几段诗句,仿照杨万里的字句进行创作,写下自己的诗歌。

-学生也可以选择其他形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比如绘画、音乐、舞蹈等。

Step 5: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或表达成果。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创作的诗歌或其他形式的表达,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课堂上进行一定的点评和讨论,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借鉴。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分析能力: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创作和展示来评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2. 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创作和展示来评价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

3. 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互相借鉴和交流来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归园田居》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2.理解诗中所描绘的田园生活和与自然的融合3.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准备:1.《归园田居》的诗歌文本2.相关介绍作者和背景的资料3.准备幻灯片或者海报,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教学活动:1.导入:通过展示《归园田居》的图片和介绍作者的背景,激发学生对于田园生活的兴趣,并引发学生对于诗歌的思考和想象。

2.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朗读诗歌的不同部分,齐声诵读或者轮流朗读。

通过集体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意境,增加互动与合作。

3.诗歌分析:通过与学生一起分析诗歌的主题、意境、表达手法等,引导学生理解《归园田居》表达的深意,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者全班讨论,探讨诗中的意象、抒发的情感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理解等。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包括作者的独特表达方式、对自然的热爱和抒发等方面。

5.文学创作: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文学创作,通过画画、写诗或者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根据课堂讨论的内容进行引导,或者给予学生一些启发和指导。

6.总结回顾:课堂最后进行总结回顾,通过学生的发言和展示作品,重点强调诗歌的文学价值和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独到见解。

同时,也可以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创作。

教学延伸:1.课后阅读:布置课后阅读《归园田居》和作者的其他作品,鼓励学生多读诗歌和文学作品以加深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田园生活体验: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田园生活体验活动,如去农场实地参观,学习农耕知识,或者组织农耕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田园生活的魅力。

3.写作比赛: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写作比赛,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风格表达对于田园生活的思考和感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于《归园田居》这首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考方式。

7.2《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7.2《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科目语文章节7 课题《归园田居》教时 2课程标准《归园田居》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之手。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陶渊明的人生哲学和文学风格,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符合《课程标准》的多维要求。

教学目标(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2)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

(3)学习诗歌中的写景手法和抒情方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人生志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板书设计归园田居陶渊明意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村、炊烟等意境:清新、自然、宁静、祥和手法:白描、对比情感:对官场的厌倦,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作业布置写一篇关于《归园田居》的读后感。

嫩江市高级中学教案教学 反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学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田园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2)提问:同学们,你们向往这样的田园生活吗?在古代,有一位诗人也对田园生活充满了向往,他就是陶渊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其一,一起走进他的田园世界。

2、 作者及背景介绍(1)让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陶渊明,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2)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官场腐败。

陶渊明不愿同流合污,于是辞官归隐,过上了田园生活。

《归园田居》就是他归隐后所作。

3、 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诗歌,让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情境教学法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魅力。

7.2《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

7.2《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诗人生平及写作背景,了解田园诗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反复诵读,品味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深厚醇美的特点,把握诗人情感。

审美鉴赏与创造:解读诗歌中的意象,把握作品的意境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理解作者追求自然、抱朴含真的人生选择,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诗歌语言质朴自然的特点。

难点通过抓关键词解读诗人的精神世界,领略其“真淳”本性。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组讨论法、教师引导法、情境教学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常说诗言志,诗歌是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志向的。

第七课有两篇诗歌,曹操的《短歌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短歌行》,在这首诗里,曹操表达的是时光逝去、贤才难求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宏愿。

今天,我们随着陶渊明一起从繁华的官场抽身,探求他表达了自己什么情感?二.知人论世1.作者介绍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一说寻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人,另一说江西宜丰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2.写作背景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其儒道思想的矛盾性,他时官时隐,举棋不定。

义熙元年(405)八月,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

当时东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十分尖锐,权力斗争激烈,他的抱负不得施展,又不肯与当时的社会同流合污。

于是在任八十余天就辞官归田,从此与官场决裂,终老田园。

3.常识积累田园诗派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流派,最重要代表人物为东晋诗人陶渊明。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8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8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8篇《归园田居》教案篇一诗五首教案示例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掌握文学常识。

2.把握文言词语的读音及含义。

3.把握诗歌意境,理解诗歌抒发的情感。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美育渗透点理解每首诗的内容、意境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美好的审美情趣。

二、学法引导1.要充分利用课本上的“阅读提示”和注释,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句意了解作者、出处和诗体。

2.要从整体上把握,弄懂每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内容(景、物、事),要表达什么感情,逐步进入到诗歌的意境,还要看一看作者怎样运用精练,含蓄、形象的语言来叙事写景、表情达意的。

3.可以将五首古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看看所写之景有何异同,所叙之事有何异同,所抒之情有何异同,写作方法有何异同。

4.熟背、默写、理解这些诗。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可以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特别是诗人此时的心情来读诗,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掌握赏析诗歌的基本办法。

2.难点《归园田居》和《游山西村》两首诗所蕴涵的情感。

可为学生介绍背景和作者的情况,帮助学生理解。

3.疑点田间地头的辛苦劳作与市井生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状况,而在作家笔下为何这样恬淡安逸?《归园田居》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愿”指什么?《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是什么意思?解决办法介绍背景和诗人性格。

教师向学生介绍陶潜高洁的人格,从而帮助学生理解。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1.诗歌的朗读磁带及录音机。

2.图片或挂图。

3.投影仪及文学常识介绍、随堂练习的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指导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介绍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参照注释,自己疏通文意。

3.在诵读中引导学生感知诗歌意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余秋雨的《信客》,写了两代信客的命运,着重刻画一个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赞美他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说明无私奉献的人总是能赢得敬重和爱戴的。
课时设计说明
《阿长与<山海经>》二课时
《背影》二课时
《台阶》一课时
《老王》二课时
《信客》一课时
学情分析
初进中学的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比较粗疏,阅读及写作能力还不是很强,特别是对写景抒情的散文缺乏深刻的体会,理解不到作者的感情。因此,教这类散文,一是通过抓朗读来加深对内容及作者感情的理解。朗读形式可以是放录音、教师范读或学生朗读。二是教师选择重点段落作较细的讲解,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细笔描绘的地方,突出课文语言在描写上的“细”与“美”的特点。课文中的细笔描绘可作为范例,给学生以启发。文中的形象美、语言美、结构美、情味美等,学生由于年龄小,不注意体会,教师可适当地点拨、引导,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
速读课文,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精读研讨,赏析修辞
拓展练习
在4人小组里面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倾听同学的阅读感悟,对自己的批注进行补充。
课堂练习
小组进行班级交流。
出示题目
投影
课后反思
学生归纳
教师总结
点评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比较前学评价及技术应用
导入课题
回顾以前知识
在 鲁迅 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 寿镜吾 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万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板书标题、作者,指定学生简介作者。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本文篇幅较长,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住课文内容,然后再着重研读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卜事,分析课文时切忌面面俱到,一定要突出教学重点,做到纳举目张。
教学过程(可续行)
学习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1)听课文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①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的是哪件?为什么这样安排?
②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从总体上来说,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的呢?
投影
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推举代表进行复述课文竞赛,师生评议。提示学生复述时不必说出事情的具体过程,只要求概述出文章要点即可
山东省2013年初中校本研修阶段
课时教学设计模板
作者姓名
崔文进
学校
梁山县小安山镇第一初级中学
学科
语文
年级/班级
八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时名称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2013.
学生人数
120
单元背景
单元学习概述: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虽是一个粗人,然而质朴、善良、热心。鲁迅深情地抒写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真挚的怀念。
朱自清的《背影》,突出地刻画父亲的“背影”,着力表现父亲的爱。在祸不单行、阴云笼罩、哀愁焦虑的日子,父爱显得异乎寻常地感人。文章中的叙述和描写都恰到好处,朴素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的感情。
李森祥的《台阶》,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双重感情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