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板块运动0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古生物群:由于相同的生物种不可能在相隔十分遥远的地点分别独立出现,它们应该起源于同一地区,然后再逐渐传播到其他地区。但是,魏根纳通过对比发现,在远隔重洋的大西洋两岸许多生物种群却存在着亲缘关系,其中特别是那些根本无法远涉重洋的陆生生物群落
(3)地质构造的连续性:如非洲南部的开普山脉可与南美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山脉连接,北美与西北欧的加里东褶皱带和海西褶皱带完全可沿走向相接;。
海岸山脉----安第斯山脉,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岛弧----日本海沟
安第斯山脉: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形成的。
马里亚纳海沟
日本海沟: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而形成的
小组讨论:
用板块构造运动的相关理论,解释解释东非大裂谷①、大西洋的大洋中脊②、落基山③、和日本岛弧④的形成原因。
请学生上讲台指出这些地方的位置
(4)关于古气候相似,我们能在南美洲、非洲、印度、澳大利亚上发现了同一地质年代的冰川堆积物,表明这几个陆地原先连在一起,且位于极地附近。就古地质构造而论,南美洲和非洲在地层年龄上连续分布,可以看作是同一地质构造的连续。
读图、观察,找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证据
讲解法
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
质疑大陆漂移
承上启下,进入海底扩张学说的学习
出示“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请同学说出六大板块,自己再强调一遍
设问:“哪一个板块是几乎都大洋组成的?
太平洋板块。那么,其余板块既包括大块陆地又包含大片海洋
请同学们说一下“印度半岛”与“阿拉伯半岛”所在板块?
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
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板块有两种边界类型,请哪位同学上来指一下两类板块边界的分布。
③海底岩石年龄一般不超过-2亿----年。
地球有着46亿年的演化历史,在海底却找不到超过2亿年的岩石,这是为什么?面对这些问题,海底扩张学说的提出,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观察
对海底扩张过程进行推理
总结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内容
我给出2个关键的线索,一、海底扩张的动力来源是地幔物质的对流,它位于软流圈;岩石圈最不稳定的破碎带在海岭处。请同学们观察动画,并独立思考海底扩张是怎样发生的。
(学生独立思考)
海底扩张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对流
海底扩张是洋壳新陈代谢的过程,洋壳从海岭处不断生长并向两侧扩张,老的洋壳在海沟处俯冲入地幔而消失。同时,正因为海底扩张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对流,所以也解决了大陆漂移驱动力的问题,这个解释受到科学家的普遍认同。
这部分知识偏难,学生口头表达不是很容易,所以以教师讲解为主
用故事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引发学生设想:“可能这些大陆原来在一起,后来分开了”。
2’
讲谈法
大陆漂移学说的论证过程
魏格纳大胆假设并经过一些论证,发表了大陆漂移学说,震惊了全世界。
其中,大陆岸线的吻合是最吸引人的证据。
(1)大陆轮廓相吻合:如大西洋两岸,南美洲和非洲轮廓可以很好地拼合在一起(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
教师:古力巴哈学校:七宝中学班级:高一(二)班日期:2009.10.21
课题
板块运动(第一课时)——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能够说出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2)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能够说出六大板块名称并能在地图上勾勒出六大板块分布范围。
注意它们位于哪些边界
学生讨论
教师学生共同总结
板块运动小结
帮助学生回忆
回忆
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
转呈:但他的理论成果却延传至今,魏格纳提出的大陆在地质历史中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水平移动,这是值得肯定的。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海洋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球科学家们开始了对海洋岩石学的研究,并揭示出了洋底的基本面貌。在了解海底地貌的基础上,创立了海底扩张学说,弥补了大陆漂移学说驱动力不明的弱点。那么,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海底地貌是怎样的。
联系实际,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讲解法
地图法
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
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简介)——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者有一次生病住院,恰巧他看见病房的墙上有一副世界地图(呈现地图)。突然他惊奇得发现:如果把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对接一下,恰好可以吻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回答)
由海底扩张学说过渡到板块构造学说的教学
此前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大陆是漂在海洋上的,而现在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若干刚性的板块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之上,全世界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
突出科学研究在不断摸索与前进,并善于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
六大板块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滑动。板块与板块的相互运动就叫做板块运动。
(学生回答)我们总结一下海底地貌第一个特点:海底中央由相对较高的海岭构成,海洋的最深处在大陆附近的海沟处。
让学生对海底基本面貌有个感性认识,消除认知误区
提问法
观察
海底年龄特征
大家再来观察这张全球海底地质年龄图,你能说出海底岩石年龄的分布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②岩石离海岭越近,年龄越轻----越轻--(越轻/越老);离洋脊越远,年龄--越老----。同一年龄岩石在海岭两侧对称分布。
引发学生思考
讲述魏格纳勇于为科学献身的奉献精神,并鼓励学生向他学习、多思考、多观察
提问法
地图法
观察
海底地貌特征
观察一下下面的地图并填空。
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根据你的以往经验,你认为海底地形是怎样的?哪里深、哪里浅。然后,再来观察这张大西洋海底地形图,你能说出海底地表形态是怎样分布的吗?
我们看到的这条漫长的线就是海底山脉,称为洋脊,因此海底是中间比较高。既然海底最深处不在大洋中心,那会在哪里?经过海底探测仪器的发现,其实最深处就在大陆边缘的海沟上。
所谓生长边界(书上说的张裂地区)(与大洋中脊图比较),以大洋中脊为代表,是火山山脉,是板块生长扩张的边界。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比如东非大裂谷与地中海。
所谓消亡边界呢,就是板块相撞积压的地区,他有两种不同情况:
1、当两个大陆板块相撞,接触地带受挤压变形,构成巨大的山脉。例如喜马拉雅山
2、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时,由于大洋板块位置较低、密度较大,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插入地幔中,逐渐融化而消亡,这里常常形成海沟,而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成为岛弧和海岸山脉。
大陆漂移学说:
漂移方式:大陆地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浮在大洋地壳上进行水平移动
漂移动力:驱动力来自天体引潮力与地球自转离心力
大家想想看,大陆漂移的驱动力有没有问题?前面我们学过,天体引潮力的确可以诱使海水发生周期性的涨伏,但这种力不足以把沉重、巨大的大陆推移到几千千米之外,同样,地球自转离心力也不行。魏格纳不能给予一个使人信服的解释。
教师设问:“观察各大洲大陆轮廓图,你有何想法?”
教师设问:“难道这是巧合吗?”
教师及时鼓励:“当年魏格纳也是这么想的,你们具有科学家的潜质!”
魏格纳虽然年轻气盛、思维活跃,但同时他也非常强调实践,尊重科学的严谨性。他没有急于公布自己的发现,而是一头扎进科学研究中。接着追问:“如果你是魏格纳,你如何验证你的设想?
教学重点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海底扩张发生过程、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讲谈法、讲解法、地图法等
教学媒体
PowerPoint 2003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疑导入
引入新课
在新课之前,先看一张大陆轮廓的图,请说出各大洲的的名称。(学生回答)
同学们都说的很对,这张图片是目前的海陆分布图。但最初海陆是这样分布的吗?现在我们知道不是的,但以前的人认为是的。
(3)辨别出图中板块的界线类型,解释海沟、岛弧、山脉、裂谷等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
运用世界地形图,比较板块生长界与消亡界及其对应的地貌形态的差异,学会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并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理解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树立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2)通过三大理论的学习,学生形成认识世界要带着发展的眼光去不断探索,有追求真理的不懈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