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第十章反垄断法共33页

合集下载

产业经济学教程-第十章

产业经济学教程-第十章
信息不完全
如果关于价格、成本或需求的信息只为私人厂商所掌握,那么达成 合作就是很困难的
产品的异质性
产品异质性使得厂商们要就每件产品的价格或产出水平达成一致, 这就使达成一致的可能性变小了。
卖方的集中度
一般而言,卖方集中度越高,合谋就易发生。
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
合谋的稳定性与产能的利用率成反方向关系
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
上海财经大学
合作策略性行为的公共政策
关于合作策略性行为,经济学家研究的角 度和法学家是很不一致的,基本前提就大 相径庭。
在美国、加拿大和欧盟明确的限制竞争的 协议都是违法的。
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
第十章 合作策略性行为
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
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
上海财经大学
合作策略性行为
第一节 合作策略性行为概述 第二节 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 第三节 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 第四节 合作策略性行为的存在性与不稳定性 第五节 合作策略性行为的公共政策
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
共同成本手册
多条生产线产品范围不同 多产品定价公式
转售价格维持(RPM)
通常是指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上下游价格控制关系。
一派的观点是转售价格维持是便利上游制造商合谋的商业惯例。 另一派的观点是转售价格维持是下游销售商之间的合作行为。
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
上海财经大学
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
逆选择与道德风险
研究事前非对称信息的称为逆选择(adverse selection) 研究事后非对称信息的称为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产业经济学(完整版)

产业经济学(完整版)

与所有者之间在利益上可能存在冲突。尽管企业董事会通
常会拥有任命和解雇管理者、确定管理者的薪酬并保留在
必要的时候干预企业经营的权利,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
存在,管理者往往要比股东及其代表董事会成员更加了解
企业的运作,股东或者董事会成员很难对管理者的行为进
行有效的监督。尤其是在股份制企业中的小股东,他对于
4
精选ppt
二、企业的边界
企业的边界问题包含两层含义:横向边界和纵 向边界。所谓横向边界,就是指企业生产特定产 品的数量及其产品种类,而纵向边界,则是指企 业内部生产流程中不同生产阶段的数量。
5
精选ppt
第二节 企业的目标
一、内部的监督激励机制
现代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制度安排,使管理者
2
精选ppt
第1章 企业:目标、结构与组 织
3
精选ppt
第一节 企业的本质
一、交易成本与企业的性质
交易成本的存在,导致了单纯依靠市场的价格机制很有 可能导致市场参与者在某些方面产生很高的成本,从而影 响生产和交易的效率,如获取相关的价格信息、根据信息 签订合约并有效执行合约以及规避市场风险等。企业通过 内部交易来取代市场交易,以此来减少交易成本,这就是 企业会存在的根本原因。
在短期偏离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也是为了
能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先存活再去谋发展。
8
精选ppt
第三节 企业的结构
一、常见的企业结构
业主制企业结构 合伙制企业结构 股份制企业结构
9
精选ppt
二、股份制企业内部结构
U型组织结构 H型组织结构 M型组织结构 其他结构
10
精选ppt
三、股份制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其演化

英文版产业经济学教程第10章串谋

英文版产业经济学教程第10章串谋

第二章 垄断协议 第十三条 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下列垄断协议: (一)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 (二)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 (三)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 (四)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五)联合抵制交易; (六)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 本法所称垄断协议,是指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 同行为。 第十四条 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下列垄断协议: (一)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 (二)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M p p 1
• • •

那么其未来报酬为零。 企业1的最优偏离值就是使短期利润最大化。 M p ( 是 企业1短期利润最大化的价格是 一个很小的数值)。 所以,最优偏离后的报酬是 V' M ,即短期利 润加上未来的零利润。 1 M 1 M 从均衡角度,应满足 或简化为
• 行业衰落的反面是行业正在发展。假定需求以速 度g在增长,这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t+1时期的利润将较t时期增长一个因子(1+g)。 • 可以把这种现象描述为假定利润函数不变,而考 虑成折现因子的变化。由于行业增长率为 (1+g),所以折现因子为 1 h ( 1g)
1r/ f
• 结论:企业间相互作用越频繁,行业存在和增长 的可能性越大,合谋价格就越趋于均衡。
n n n n i 1 i i i 1 i i 1 i i i 1
( a b q )( q ) C ( q )
均衡条件
• 一阶条件为 • 对称的合作 古诺均衡为
MR a 2 b q MC 2 cq i i i j 1j

01 产业经济学推荐教科书

01 产业经济学推荐教科书

《产业经济学》推荐教科书一、苏东水:产业经济学此教科书是内容比较全面、系统,各大专院校采用较多的教材。

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经济学、管理学门类专业基础课程系列教材之一。

本书根植于东方管理文化与现实产业发展的实践,围绕如何实现产业资源的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和合理利用这一中心,按照企业、市场和政府三条主线逐层展开,既同国际接轨又与实践结合。

除论述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产业发展外,还适应中国特色和经济全球化对产业经济理论的要求,论述了东方管理“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产业经济思想,吸收、体现世界产业经济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精华。

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在广大读者广泛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修改,补充形成了新的专著。

目录第一篇总论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第一节产业的含义与分类一、产业的含义二、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三、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产业经济学二、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三、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第三节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一、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意义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实践意义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现实意义第四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二、产业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第五节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一、中国产业经济学的思想渊源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三、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第二篇产业组织第二章理论演变第一节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一、产业组织的定义二、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三、“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第二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第三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二、可竞争市场理论三、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四、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应用第三章企业第一节西方观点:什么是企业一、新古典企业理论二、现代企业理论第二节东方观点:什么是企业一、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二、东方企业的特点三、中国当代企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企业的地位二、企业的作用第四章市场第一节市场结构一、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基本类型二、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第二节市场行为一、市场行为的定义二、市场竞争行为三、市场协调行为第三节市场绩效一、市场绩效的定义二、绩效指标三、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第四节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第五章竞争第一节静态竞争策略一、产量决策——古诺模型二、价格决策——伯特兰德模型三、产品决策——豪泰林模型第二节动态竞争策略一、产量领先策略——斯坦克尔伯格模型二、长期竞争策略——无限次重复古诺模型三、米尔格罗姆一罗伯兹垄断限价模型第三节竞争的人为为人观……第三篇产业结构第六章理论发展第七章关联第八章优化第四篇产业管理第十章产业政策第十一章政策类型第十二章产业规制第十三章行业管理第五篇产业发展第十四章产业发展理论第十五章中国产业发展展望二、芮明杰:产业经济学此教材是复旦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核心课程教材。

《产业组织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组织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组织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产业组织理论英文名称:Industrial Organization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 2020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产业经济学二、课程简介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主要内容是市场的组织和结构、市场策略行为和市场绩效,基本的政策导向是反垄断政策。

目前,产业组织理论已经成为经济学领域以及公司理财、组织战略、经济法学等相关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产业组织理论是目前国际经济学领域发展最快和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产业组织的基本理论和以博弈论为主的分析工具,熟用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和主要分析方法,能对现实经济中存在的大量产业组织现象进行较深入的经济学分析。

学生除了掌握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分析范式之外,还需要及时关注重大的产业组织现象、问题和产业组织政策变化,能从专业的角度解释并且评价现实产业组织的实践问题,有能力提出假说,建立理论模型或实证检验,并设计符合可行的产业组织政策。

因此,需要学生及时完成课后作业、阅读每章的经典文献和参与课堂案例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既照顾理论的系统性,又突出教学重点。

系统总结我国政府在推动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做出的努力,展示中国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思考我国政府在鼓励竞争,促进企业创新,改善社会福利水平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与取得的成绩,让学生深刻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模型推导和前沿专题,教师可课外单独辅导,以满足部分素养较好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的教学进度参考本大纲规定的教学时间安排,具体内容可酌情调整。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一)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掌握产业的分类,了解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进程,理解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的中国意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产业组织研究的对象第二节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产业组织与微观经济学第四节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经济学(三)思考与实践总结我国政府在推动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做出的努力,展示中国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产业经济学完整教学课件

产业经济学完整教学课件
❖ 重点产业:在国民经济规划中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 ❖ 先行产业:狭义的包括:瓶颈产业和基础产业
广义的包括狭义的先行产业和先导产业。
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产业经济学的对象与性质 1.研究对象 以产业为研究对象。 2.性质 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的中观层次的经济学,属
于应用经济学。
(二)产业经济学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1.三次产业分类法
目的:为分析经济增长过程中各项社会经济指标 及其结构变动。
分类: 第一次产业(primary industry) 第二次产业(secondary industry) 第三次产业(tertiary industry)
2.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
联合国《全部经济活动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 (1971)》,将产业划分为四个层次:
5、产业生命周期分类法
目的:根据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制定产业政策等。 标准:根据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分类。 (1)幼小产业(Infant Industry) (2)成长产业(Growing Industry) (3)成熟产业(Maturity Industry) (4)衰退产业(Declining Industry) (5)淘汰产业(Falling Industry)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一、两种主要观点的分野
观点1: 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等同于产 业组织理论(Industrial Organization)。 观点2: 还应包括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 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等。
二、我国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政策理论 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市市市 场场场 结行绩 构为效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产业: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和劳务的企业所组合的集合。

这些企业往往具有类似的生产经营技术、工艺和经营管理等基本特性。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政策理论、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第二章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和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

规模不经济:因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单位产品成本提高的现象。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和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最大最佳规模:最小最佳规模:最小经济规模:指在长期中平均成本处于或接近其最小值的最小的规模。

适者生存法:不同规模企业的竞争会筛选出效率较高的企业,所以,这是一种根据竞争的优胜劣汰规律,通过纵向对比,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方法。

水平一体化:是企业在原有生产经营范围内,通过联合、兼并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企业,以扩大企业规模。

垂直一体化:是企业在供、产、销方面实行纵向渗透和扩张。

混合一体化: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控制多个产业中的若干生产经营单位,实行跨产业经营,通过充分利用共同资源,降低单位产出的成本以实现范围经济。

多元化:多元化是特性不同的对象组合,业务的多元化指非相关、跨行业、多品类的业务组合。

第三章市场集中1、一般集中:表示在整个国民经济或全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最大若干企业所占的比重。

2、市场集中:描述特定市场的规模结构,衡量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以反映特定市场受到大型经济组织控制的状况。

3、产业集中:是指市场上的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售额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一个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如何,表明它在市场上的地位高低和对市场支配能力的强弱,是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志。

国内产业经济学博士点高校出版教材

国内产业经济学博士点高校出版教材

产业经济学教材:1、石奇,2011:产业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章绪论第1篇产业组织第2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第3章寡头市场第4章价格战略与非价格战略第5章进入和退出第2篇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第6章产业关联第3篇产业空间第4篇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2、刘树林,牛海涛等,2012:产业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市场结构第三章市场行为第四章市场绩效第五章产业结构演进理论第六章产业结构优化现代基准第七章产业关联第八章创新与产业竞争第九章产业集聚第十章高技术产业发展第十一章产业组织政策第十二章产业结构政策第十三章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政策3、李悦等,2013:产业经济学(第三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第1篇产业发展第1章产业形成与分类第2章产业经济发展规律第3章战略性新兴产业第4章创意产业第5章文化产业第6章新型工业化道路第7章交通运输业第8章第三次工业革命第9章互联网产业第10章流通产业第11章旅游产业第12章海洋产业第13章老龄产业第2篇产业结构第14章产业结构理论第15章产业结构演变与优化升级第16章现代产业体系第17章三次产业发展趋势第18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第19章工与农和城与乡第20章城乡良性互动战略第21章农业结构与趋势第22章投入产出第23章产业关联第3篇产业组织第24章产业组织理论第25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第26章企业国际化与跨国公司第27章企业文化4、孙智君:产业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导论第二章产业结构理论第三章产业关联理论第四章产业结构优化和主导产业的选择第五章产业住址理论演变第六章市场结构与绩效的度量第七章市场行为第八章产业政策。

5、卢福财,2013:信毅教材大系:产业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导论第二篇基础理论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第三章寡头竞争理论第四章产业结构理论第五章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理论第六章产业布局第七章产业规制理论与政策第三篇综合应用第八章产业政策第九章产业分析方法与应用第四篇理论专题第十章产业竞争力第十一章产业生态化第十二章产业集群理论第十三章网络组织第十四章双边市场第十五章产业融合理论第十六章产业内贸易第十七章纵向产业组织理论第十八章企业理论第十九章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6、洪涛,2014:流通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导论第一章流通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第二章从交换、流通、商业到流通产业第三章流通的地位和作用第四章流通产业结构第五章流通组织形式与业态第六章商品交易方式及其创新第七章流通运行的载体与机制第八章流通经营活动及其流程第九章流通客体与商品价格第十章流通网络布局及其规划第十一章流通经济效益与评价第十二章流通竞争环境与秩序第十三章流通产业的宏观调控第十四章现代流通及其内容第十五章流通业对外开放7、崔彬等,2013:资源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部分理论篇导论第一章资源产业经济学概述第二章资源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第三章资源产业法律法规体系第四章国土资源产业规划第五章资源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体系第二部分产业篇第六章能源资源产业第七章矿产资源产业第八章土地资源产业第九章海洋资源产业第十章环境资源产业8、邱风,2005:产业经济学案例,浙江大学出版社第一篇产业组织第一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第二章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第三章市场集中第四章企业的一体化战略行为第五章企业的价格行为第六章市场绩效第二篇产业结构第七章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第八章产业布局第九章产业竞争力第三篇产业政策第十章产业政策理论概述第十一章产业结构政策第十二章产业组织政策第四篇反垄断与政府管制第十三章反垄断法第十四章自然垄断产业的政府管制9、龚仰军,2014:产业经济学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分工、产业分类和产业发展第三章产业结构第四章产业关联第五章产业结构政策第六章市场结构第七章市场行为:企业定价第八章企业行为:纵向控制第九章市场行为:研究与开发第十章市场绩效第十一章产业组织政策第十二章规制经济理论与政府规制政策10、赵玉林,2014: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产业结构演变第三章产业结构优化第四章产业布局与产业集聚第五章高技术产业发展第六章产业关联分析第七章产业组织理论流派第八章市场结构第九章市场行为第十章中间型产业组织第十一章产业结构政策第十二章产业组织政策11、李明志等,2014:产业组织理论(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2、杜朝晖,2010:产业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导论第二章企业理论第三章市场结构及其计量第四章市场结构的主要决定因素第五章现代企业的定价行为第六章价格歧视第七章策略性行为第八章广告,产品定位与服务第九章研究与开发第十章企业并购、纵向约束与多样化经营第十一章市场绩效第十二章产业组织的国际化发展第十三章产业组织政策第十四章管制理论与管制政策第十五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产业组织及政策的变化13、肖兴志、张嫚:产业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引言第二章企业理论第三章市场结构的决定第四章垄断第五章合作寡头垄断第六章非合作寡头垄断第七章垄断竞争与产品差异第八章企业兼并第九章进入与退出第十章价格歧视第十一章定价行为第十二章纵向约束第十三章不完全信息第十四章广告第十五章研究与开发第十六章市场绩效的衡量第十七章反垄断政策第十八章规制政策14、黄桂田:产业组织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市场结构与经济福利第三章寡头市场中的竞争与战略第四章差异化市场结构与企业战略第五章信息、市场与企业行为第六章广告第七章非合作性政策第八章合作性政策第九章价格歧视与非线性定价第十章市场结构的度量与新经验产业组织第十一章研究与开发第十二章管制第十三章反垄断第十四章拍卖理论与运用15、马建堂,1993: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6、方甲,1993: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7、夏大慰,1994:产业组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8、玉立、王询,1996:当代西方产业组织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龙茂发等,1996:产业经济学概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杨公朴、夏大慰,1998:产业经济学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1、谢地,1998:产业组织经济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2、杨治,1985: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3、董守才等,1992:工业组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C1.策略性行为:指一个企业旨在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企业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做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2.产业结构政策:指政府依据本国的产业结构现状,规划产业结构逐渐演进的目标,确定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实现资源的重点配置的政策;3.产业集群:指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4.策略性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垄断利润,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一系列的有意识的策略性行为构筑起的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5.创造性毁灭: 潜在进入者创新对原有企业造成的致命性打击,迫使他们退出原有的市场;F1.范围经济: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2.富有的窘境:在解释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方面存在均衡过多的问题;G1.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2.管制:指管制者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H1.混合并购:彼此没有相关市场或生产过程的公司之间进行的并购行为;J1.进入壁垒:是指潜在进入企业和新企业若与既存企业竞争可能遇到的种种不利因素;L1.掠夺性定价:是指一个厂商将价格定在牺牲短期利润以消除竞争对手并在长期获得高利润的行为;S1.市场结构:指市场中各种要素供给者、需求者、供给和需求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2.水平一体化:是企业在原有生产经营范围内,通过联合、兼并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企业,以扩大企业规模;3.市场势力:也称市场权力;是指卖方或买方不适当地影响商品价格的能力;T梯度发展理论: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不同生命阶段的产业有不同的最优区位;W1.网络外部性:指消费的外部性,即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将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从而增加了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2.完全消耗系数:两个产业间的产品直接消耗关系;但一种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消耗不仅有直接消耗,而且还有间接消耗;X1.X非效率:即内部低效率,它是反映市场绩效优劣的一个指标;Y1.有效竞争:指将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两者有效地相协调,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长期均衡的竞争格局;Z1.纵向兼并:指处于生产同一或相似产品不同生产阶段的企业之间的并购;2.直接消耗系数:生产单位产品对某一产业产品的直接消耗量;3.主导产业:是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简答B1.博弈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素:1博弈的参加者2策略空间;3局中人的盈利函数;策略空间、盈利函数以及局中人的与博弈有关的特征等知识构成博弈的信息,从信息完备与否的角度,博弈可以分为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两类;按照局中人行动的先后次序,分为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C1.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包含哪些内容产业经济学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以及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结构政策研究;其中,产业组织主要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关系;而产业结构研究各产业之间的关系,如产业间投入产出关联等;2.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内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产业发展的效率3.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1技术创新环境;2完善的基础设施;3政策法规和行政绩效;4优美的生态环境;5高素质人才的供给;6地方文化的亲和力;F1.范围经济的主要来源是什么规模经济的主要来源是:1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经济性;2采用大型、高效和专用设备的经济性;3标准化和简单化的经济性;4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5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6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H1.横向并购的竞争效应横向并购的目的是为了迅速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规模效益和市场占有率,由于横向并购对竞争存在着潜在的负作用,因而一直是反垄断法的管制重点;2.合作策略性行为有哪两大类简述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的商业实践;合作策略性行为分为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和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加以分析;在没有涉及到信息的模型中,每个企业都知道与其他企业接触时会确定的协议,并且能够及时发现欺骗行为并加以惩罚;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企业就无需明确地合谋;但是现实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是广泛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的多种商业实践本质就是解决寡头合作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J1.结构性进入壁垒有哪些规模经济、必要资本量、原有企业的绝对成本优势、网络效应、产品差异和政策性因素;L1.垄断的基本类型有哪些根据垄断的形成原因和特征,我们可以把垄断分为经济垄断、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这三种基本类型;Q1.企业投入产出分析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生产结构的分析;2分析主体生产与辅助生产、附属生产的联系和比例;3编制企业生产计划;4在企业生产计划调整上的应用;2.企业实施横向并购的动机是什么一是由于成本节约所致,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管理协同效应,二是由于追求市场势力所致;3.企业如何将兼并与创新结合,既获得更新效应保持最大的创新动机,也维持最高的创新能力原有企业实施兼并与收购,对于自身在新一代产品的技术创新中保持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还有另一层积极的含义:1如果新进入企业被原有企业的收购行为吓倒,自动退出竞争,这时候原有企业选择威慑策略成功;虽然付出了一些额外成本,但对原有企业来说,它可以遏制竞争对手的创新活动;2兼并与收购就是原有企业实现规模经济和充分利用创新技术的最有效途径;R1.如何理解和度量范围经济请指出范围经济的一个实例;理解: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度量:令TCQ x,Q y表示一个企业生产Q x单位的产品X和Q y单位的产品Y所发生的总成本,则存在范围经济的条件可用下式表示:TCQ x,Q y<TCQ x ,0+TC0,Q y实例:就羊毛和羊肉联合生产的例子而言,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同一群绵羊同时生产羊毛和羊肉的成本,往往低于用一群羊只生产羊毛而用另一群羊只生产羊肉的成本之和;2.如何判别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一般可以用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来区别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反之,若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济;3.如何看待进入壁垒的福利效应进入壁垒的存在可能会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但绝对的自由进入也可能导致过度进入,因此进入壁垒的福利效应是复杂的;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市场效率的提高,一方面来自企业内部配置效率的改进,另一方面也来自对低效企业的淘汰;如果退出壁垒过高,则会使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弱化,行业内企业不能够通过兼并、重组来实现规模经济和有效竞争;S1.试列举一些高集中度产业、中等集中度产业和低集中度产业;大型民用客机、汽车制造业等产业属于高集中度产业;服装制造、采掘等产业属于中等集中度产业;餐饮、酒店服务等产业属于低集中度产业;2.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方法a.综合反映企业数量和资源份额非均等的指标b.单纯使用市场份额非均等指标c.单纯测量企业数量的指标d.反映共谋潜力3.市场绩效的衡量标准有哪些①收益率,是一种衡量每一元投资盈利多少的方法;②勒纳指数,即价格—成本加成;③托宾q,是指一家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与这家企业资产的重置成本的比率;Z1.自然垄断的判断标准是什么该行业的现行市场为垄断或者寡头的不完全竞争市场;形成自然垄断市场结构的主要根源在于经济效率的优先考虑;一个国家的法律对之必须持肯定的态度; 2.在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中,哪一个最容易导致垄断性市场结构,为什么横向并购;优势企业通过横向并购对同行业劣势企业的兼并,集中了同行业的资本,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市场势力;这一方面有利于优势企业达到最佳的生产规模,采用新技术,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降低了市场竞争的程度,垄断者可以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超额的垄断利润;三、案例分析题1.中国啤酒企业并购(1)什么是企业并购有几种类型即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2)几种并购类型的区别是什么上述并购属于哪种并购类型1横向并购是指并购双方处于同一行业的并购活动;2纵向并购是指处于生产同一或相似产品不同生产阶段的企业之间的并购;3混合并购是指在彼此没有相关市场或生产过程的公司之间进行的并购行为;上述并购属于横向并购;(3)在几种并购类型中,哪一种最容易导致垄断性市场结构为什么优势企业通过横向并购对同行业劣势企业的兼并,集中了同行业的资本,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市场势力;这一方面有利于优势企业达到最佳的生产规模,采用新技术,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降低了市场竞争的程度,垄断者可以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超额的垄断利润;2.苏泊尔市场集中度纷争(1)市场集中度的含义,计算方法;是对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它用来衡量企业的数目和相对规模的差异,是市场势力的重要量化指标;(2)上述市场属于高集中度,还是中等或低集中度产业中等集中度产业(3)爱仕达等企业反对SEB绝对控股中国炊具行业老大苏泊尔,原因何在如果法国SEB集团成功获得苏泊尔的绝对控股权后,必然垄断中国相关产品市场;法国SEB公司会利用资金优势,将打破目前良性竞争格局,导致以价格战、广告战等为先导的恶性竞争;而这势必会导致诸多国内相关企业破产倒闭,行业内数十万员工失业;3.中国移动电信市场的不对称管制(1)什么是不对称管制不对称管制是行业主管部门为调整不对称竞争,扶持弱小经营者,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而采取的一种过渡性管制手段;(2)根据案例,分析电信市场不对称的内容;不对称管制主要应用于基础产业从垄断向竞争转变时,表现为行业主管部门对市场支配者的管制较其他企业严格;在电信业中,不对称管制通常主要表现在对新老企业的不对称管制上,对原有企业的管制有:分拆市场支配者、限制其业务范围;规定其市场主导业务与其他业务分立经营或帐务独立;强制其与其他企业网络无条件或有条件互联互通;严格控制其资费水平和形式; 对新企业的管制有:新企业不承担固定资产投资费用;新企业在短期内不提供遍服务义务;新企业可采取灵活价格政策;(3)根据案例,分析不对称管制在电信市场上的作用;对自然垄断产业内原有企业与新企业实行不对称管制是政府在进入管制实践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扶持新进企业,引入竞争;4.辽宁汽车产业及其集群发展(1)辽宁汽车产业集群的特征及其形成因素特征:从地域分布看,辽宁汽车产业集群分布较散,企业只是生产的地域集中而不是集群;从地理分布看,辽宁汽车产业更多地表现的是生产集中的特点,生产集中仅仅是相关企业集中在一个地区,但相互之间的联动作用非常少,竞争制约非常严重;而集群则要求整车厂和相关配件厂的关系非常密切,要实现专业化的分工协作,而不是目前的这种局面;形成因素:①自然条件;辽宁本就是重工业基地,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②经济因素;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需求增长很快;③借助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以及现有的工业基础与中国汽车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辽宁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2)试进行汽车产业群成长与发展的环境分析;根据我国汽车工业的客观现实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中界定我国汽车工业的位势与升级途径,积极实施汽车工业集群化发展战略,争取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汽车产业集群; 我国目前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汽车产业集群,只有一些生产的地域集中;从国际汽车产业集群来看,汽车产业集群基本上都是围绕一个或多个汽车总装厂进行零部件企业与其他相关企业的聚集而逐步形成;四、论述题1.试论述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产业组织理论可追溯到亚当·斯密、马歇尔等;梅森及弟子贝恩等人完整地提出了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标志着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后来芝加哥大学的学者形成了有别于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二十世纪70年代后,引入博弈论逐渐形成了旨在分析企业策略性行为的“新产业组织理论”NIO;2.简述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产业经济学包含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两大范畴;产业组织研究向完全竞争模型中加入现实世界的磨擦系数,以便深入地分析市场中的企业如何组织以及它们如何在现实中进行竞争;产业结构研究是为了分析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大类部门之间、制造业各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各中间产品之间的均衡状态;3.产业结构政策的主要内容;产业结构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主导产业政策、支柱产业政策、幼稚产业扶植政策、衰退产业援助政策;(1)主导产业政策;各国都采取各种相关政策,促进主导产业的发展;支柱产业政策;(2)支柱产业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产业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3)幼稚产业扶持政策;幼稚产业是指在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机构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成熟的同行产业而言;(4)政府运用经济手段等来促进幼稚产业的发展;衰退产业是指某一产业处于生命周期的衰退期,且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在国民经济地位趋于下降的产业;4.试论述支柱产业政策;支柱产业政策;支柱产业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产业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相对于其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较大的产业;支柱产业支持政策是指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结合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实际情况,采用经济或者非经济的一系列政策,包括支柱产业结构高度化政策和支柱产业结构协调化政策;5.简述垄断性产业的主要管制政策;(1)价格管制政策;价格管制是政府对垄断性产业管制的核心内容;(2)进入管制政策;刺激企业降低成本,几级开阵技术创新,使消费者能享受较低的价格,也有利于提高管制效率;(3)联网管制政策;联网管制在电信产业中具有典型性,它是政府管制的一项重要内容;(4)质量管制政策;把企业的最高限价与质量水平挂钩;对低质量的服务进行经济制裁等;(5)对企业内部业务间交叉补贴行为的管制政策;在被管制的垄断性产业中,企业内部业务间交叉补贴行为是普遍存在的;6.简述哈佛学派关于市场绩效的观点,并做出评述;哈佛学派构建了现代产业组织的描述性研究范式,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分析框架,简称SCP分析框架;SCP分析范式假定,可以对市场绩效进行客观的度量,并认为市场绩效取决于市场行为,而市场行为又取决于市场结构;由于存在这种单向的决定关系,可以用市场结构来解释市场绩效;根据SCP分析范式,企业产品的价格P与其边际成本MC的关系以及经济利润的大小取决于市场结构;因此,在垄断产业中,企业具有市场力量,可以将价格提高到边际成本以上,从而获得经济利润,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市场绩效也就比较差;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越高,企业的市场势力就越小,价格越接近边际成本,难以获得经济利润,资源配置效率就比较高,市场绩效好;7.简述我国产业结构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调整对策;主要问题问题:1整体技术水平较低,自主研发能力薄弱;2“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特征明显;3在能源、矿产资源、环境容量、土地等方面存在明显的资源瓶颈;调整对策:1加强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提高科学技术的产业转化能力;2通过理顺资源价格体系,加强技改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引进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3加快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4实现农业发展的“高效化、生态化、有机化”;8.简述新产业组织理论;新产业组织理论NIO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它的研究焦点是策略性行为;NIO的兴起和发展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范式提出了重要挑战;一方面,NIO超越了传统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另一方面,也对芝加哥学派的静态的价格—产出框架提出了质疑;以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为方法论基础的新产业组织理论则明确了策略性行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核心地位;9.简述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模型;该模型,强调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进入者不知道原有企业的生产成本类型,低成本原有企业试图利用限制性定价手段向进入者显示自己是个低成本的企业,以区别于高成本的企业,使进入者认为进入是无利可图的,而高成本的企业则制定高的价格才符合其自身利益,这一结果在博弈论中称为分离均衡;当然,一家高成本的原有企业为了扰乱进入企业对他的成本类型的估计,可以利用原有企业的先动优势采取限制性定价手段使进入者产生原有企业是低成本企业的幻觉;进入者可能把他误认为是一个低成本的企业,这一结果在博弈论中称为混同均衡;10.试论中国产业布局的有效路径;参照产业布局相关理论和产业集群发展新要求,中国产业布局集群化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突出生态效率的原则、追求有序的均衡协调发展原则、培育新区位因素的原则;根据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和创新对提升产业竞争力重要性,应注重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针对产业集群政策的功能目标,以及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促进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多层面的政策措施相互配合;其中,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促进创新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11.试述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产业结构优化将极大地促进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1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将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2产业结构高度化使得资源利用水平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不断突破原有界限,从而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中朝阳产业的成长,代表产业技术水平的高效率产业部门比重不断增长,经济系统内部显示出巨大的持续创新能力,进而极大地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产业经济学(第四版)案例思考参考答案

产业经济学(第四版)案例思考参考答案

第二章我国航空业的规模经济1.根据民航业特征,说明民航业规模经济来源答:在技术水平与机队规模结构一定的情况下,航空公司规模经济主要是通过“提高旅客和货物的运输量、周转量”来实现。

航线网络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是航空公司追求运输网络规模经济过程。

运输工具的运载能力经济,指的是在运载率有保障的条件下,大型飞机的每座成本通常低于小型飞机。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大型飞机往往在动力系统等技术装置方面较小型飞机更为先进,所以大型飞机飞行同等距离所消耗的燃料并不一定比小飞机多;再加上大型飞机也无须额外飞行员,维修费较小飞机也非按比例等量增加等原因,所以使得使用大型飞机较小飞机更“合算”。

机队规模对航空公司规模经济的实现也有较大影响。

在较大空间范围内,随着通航城市的增加,对运输的需求总量也会增加,这样航线、航班的增加使航空公司的运输能力得到充分利用,航空公司的总成本呈现弱增性。

但是,当航空公司脱离自身规模水平,盲目追求市场范围的扩张时,因组织客货源及运营能力的不足,这种经济性就会丧失。

在航空业中还存在密度经济,即在一定时间内,随着往返飞行频率的提高,飞机的平均利用率显著上升,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公司一部分固定运力成本被逐渐摊薄,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

需要注意的是,密度经济效应的实现有赖于机场运营效率的提高。

如果机场不能有效调度,即使航空公司有意安排更多的航班架次,也会因无法保证飞行起降时间,最终削弱以上经济效果。

2.简述民航业网络经济的成因答:航空公司存在航线网络经济。

传统点对点航线网络结构是指在通航点之间开辟直达航线,网络中基本没有通过枢纽中转连接的通航点。

中枢辐射式航线网络是指选择适当机场作为中心枢纽,周边客流量较小的城市不直接通航,而是在枢纽机场通过航班衔接方式加以联接。

中枢辐射式航线网络结构为航空公司提供了一种用有限的机队资源覆盖最大市场范围的可能。

中枢辐射航线网络特点是航班在枢纽机场紧密衔接,旅客在不同航班之间进行中转衔接。

产经教材课件10章 反垄断法

产经教材课件10章 反垄断法

五、反托拉斯法的适用例外
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特别法,规定反托拉斯法 或多或少地不适用于个别具体的经济部门、 企业的某些行为方式或者一些危机情况。这 些部门在整体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交通,能源、通讯、金融、保险业等,通 常由政府设立独立的机构直接进行管理和监 督。
第十章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本章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
1.反垄断法的概念以及反垄断法的立法目的和 保护对象。 2.美国反托拉斯法的主要内容。 3.中国《反垄断法》的宗旨和主要任务。 4.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与我国的对策。
第一节 反垄断法概述 第二节 美国的反托拉斯法 第三节 中国的反垄断法
第一节 反垄断法概述
三、垄断
(一)垄断、垄断力和垄断化 《谢尔曼法》第2条禁止“从事垄断或企图垄断或与
他人联合或共谋,以垄断洲际贸易或对外贸易”。该 法 禁 止 垄 断 化 ( monopolizing ) 而 非 垄 断 (monopol)。垄断是一种状态,指企业占有垄断力 (monopoly power),也就是在某产品市场上享有 支配和独占的权力,其他企业无法与之竞争。所谓垄 断力,是指企业在相关市场上控制价格或排除竞争的 能力。而垄断化是旨在取得或维持垄断力的行为。
(二)纵向限制行为
纵向限制是指上下游不同环节的企业之间通过 市场合约的方式对购买、转售或销售等实行的 不完全控制。
纵向限制行为主要包括搭售、转售价格维持 (RPM)、排他性交易等。根据《克莱顿法》 第3条,禁止搭售安排,而排他性交易一般是 允许的。根据长期的判例实践,转售价格维持 是违法的。
关于非价格限制,原则上也被认为是有害于竞争的,因 此是本身违法的,但最高法院1977年对Continental TV v. GTE Sylvania案的判决有所改变,是美国对纵向限制反 垄断执法的重要分水岭。该案是关于地域限制的反垄断 案例。基地设在旧金山的大陆电视公司是斯洛文尼亚公 司最得力的销售企业之一,斯洛文尼亚公司在距离大陆 电视公司不远的地方批准设立了一个销售企业,却不准 大陆电视公司在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设立新的经 销店。于是大陆电视公司起诉斯洛文尼亚公司,认为其 销售地域限制条款触犯了《谢尔曼法》第1条。但法官 认为斯洛文尼亚公司的地域限制条款不适用本身违法原 则,只有那些严重限制竞争的纵向限制行为才适用本身 违法原则。应采用合理推定原则来评判其性质和效果, 依据合理推定原则,斯洛文尼亚公司并不违法。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1.公开合谋的常见实施机制有哪些?1.共同成本手册与多产品定价公式。

:前者保证价格基准的同一性,后者可以给不同型号的产品定价2交货定价:指支付的价格等于指定位置的价格加上该位置到客户位置的运费3零售价格维持:是指销售商给零售商规定的销售产品价格的下线。

4最惠国待遇条款:销售商不会以更低的价格销售给其他人5.竞争一致条款:厂商承诺与竞争对手的价格一致。

6分割市场与固定市场份额:分配给每一个厂商一定的购买者或地区。

2.形成及维持合谋的因素有哪些?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越高越容易形成合谋,企业成本:企业成本之间的差异增大了合谋的难度。

多市场接触:多市场竞争容易维持合谋。

信息的非对称性:信息不对称是达成合谋困难。

需求弹性,需求弹性小有利于合谋。

产品同质:产品同质时达成合谋容易。

行业协会:提供了信息交换平台。

订单性质:大额订单有很强的背叛激励。

5.经济全球化对市场结构变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一.经济全球化与市场集中度:1.经济全球化提高了市场集中度市场规模扩大加速企业扩张,导致市场集中度提高2.经济全球化降低了市场集中度。

经济全球化促使国际分工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市场集中度降低。

二:1.提高了进入壁垒,市场规模与企业规模扩张,必然提高行业的进入壁垒。

2.降低了进入壁垒。

专业化分工深化,柔性生产方式,技术革新,金融市场全球化降低了进入壁垒。

三。

提高了产品差异化。

经济全球化导致竞争加剧,提高了产品差异化。

1.简述价格歧视的条件和类型。

条件:1.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市场势力2.企业必须了解或者能够推断消费者的购买意愿3.企业必须能够阻止或限制转卖行为。

类型: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企业向每个消费者索取其愿意为单位产品支付的最高价格,从而获取了全部消费者剩余。

二级价格歧视:也称为非线性定价。

企业通过诱导消费者在企业提供的不同消费组合之间选择来实行价格歧视。

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对同一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 这种产业定义有较大的伸缩性,既可以有较广义的概念,如第一、第二、第三 产业,也可以是较狭义的概念,如石油产业、机械产业等。通过这种产业的定 义与划分,我们就能以“产业”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分析各产业部门间的供 给与需求关系,分析产业间均衡状态,揭示出社会经济总量失衡的具体原因, 以便采取相应政策措施,促进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各部门的均衡发展。
1970年,谢勒(Scherer)出版了《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在贝恩基础上 对SCP分析框架进行了完整系统阐述,并指出了所谓的产业基本条件对市场结构 和市场行为的影响,同时强调市场行为对市场结构和产业基本条件的反馈效应 。
由于以梅森、贝恩为代表的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基本是以哈佛大学为中 心展开的,因此该学派被称为哈佛学派。在哈佛学派众多学者的努力下, SCP范式走向了成熟,产业组织理论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哈佛 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产业经济学的主流学派。
• 哈佛学派的这种结构主义观点对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反垄断政策的开展 以及政府管制政策都曾发生过重大影响。在1970年前后,美国司法部对一批大 型反托拉斯案件相继提起诉讼,包括IBM公司、施乐公司、埃克森公司等。
• SCP分析范式存在着许多缺陷,因而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成为经济学理论界 批判的热点。其中,最著名和最有影响力的批判来自于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 学派,其代表为斯蒂格勒(Stigler)、德姆塞茨(Demsetz)、布罗曾(Brozen)、 波斯纳(Posner)等。
• 广义的产业结构理论还包括产业关联、产业布局和产业竞争力等内容的研究。 产业关联又被称为产业联系理论,是产业结构理论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产业 之间投入—产出联系。与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相比,它更细致地研究产业之间 的质的联系和量的关系,因而能很好地反映各产业的中间投入和中间需求。这 是产业经济学区别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1.范围经济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也即是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所需成本的总和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

只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的成本要低,就会存在范围经济。

2.掠夺性定价又称劫掠性定价、掠夺价、有时亦称掠夺性定价歧视,是指一个厂商将价格定在牺牲短期利润以消除竞争对手并在长期获得高利润的行为。

3.产业集群是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

4.管制指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管制者(机构),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主要是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

5.有效竞争指将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两者有效地相协调,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长期均衡的竞争格局。

二、简答题1.一、综合反映企业数量和资源份额非均等的指标绝对集中度指标;E.I即E指数;H.H.I即H指数;CCI也称为包括性集中指数;R.I称罗森布拉斯指数。

二、单纯使用市场份额非均等指标相对集中度指标;剩余;相对熵。

三、反映共谋潜力绝对集中度差分和相对集中度差分四、单纯测量企业数量的指标2.结构性进入壁垒:规模经济壁垒;必要资本量壁垒;网络效应壁垒;产品差异化壁垒;绝对成本优势壁垒;政策法律制度壁垒。

3.横向并购目的是为了提高规模效益、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因为横向并购对竞争存在着潜在的负作用,所以一直是反垄断法的管制重点。

其可能导致的反竞争效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过度的并购将造成市场过度集中,进而导致企业间形成共谋;过度并购可以导致独占,从而限制竞争。

4.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产业发展的效率。

5.现代角度:知识经济,新区位因素,经济全球化。

传统角度: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资本的供给;自然因素包括自然条件,自然资源;技术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加工技术,运输技术,与技术相关的组织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经济区位,人口,社会历史因素。

产业经济学第10章课件

产业经济学第10章课件

• 相关支持产业
• Ø 好的上游企业都协助企业掌握新方法, 新机会和新技术的 应用, 使企业的产品突出于其他所有产品。
• Ø 好的下游企业有助于企业及时了解市场变化, 及时正确地 提升或改变产品及质量, 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 产业链中高度发达的合作对于一个产业持续地创新和升级以 维持其优势是必需的。
际竞争力创造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企业要以独特的产品或生产 技术创造高层次的竞争力,则必须借助高级生产要素。 需求条件 主要指本国市场需求的特征,包括: 本国市场的性质,即本国主力需求在 整个国际市场细分结构中的位置;本国需求的规模和成长模式;由本 国市场向国际市场转换的能力。在任何一种产业中,本国市场对竞争 力的形成都有相当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来自规模经济,就产业 竞争力的形成而言,国内市场的素质比其规模更重要得多。
• — — 世界经济论坛
• 竞争力指的是在国际市场上所处的地位, 最 终可以理解为“成本”概念, 即如何能以较

二、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视角
产业竞争力是一国的产业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竞争 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 产业国际 竞争力表现为一国生产特定产品的能力、占领国际市场和获 取利润的能力。
第10章 产业竞争力
本章主要内容
1 产业竞争力研究理论 2 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第一节 产业竞争力研究理论
一、竞争力的概念
1.宏观层面竞争力的概念 国际竞争力是在自由、公正的市场条件下, 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
的产品、好的服务的同时, 又在提高国民的实际收入。 —— 美国《关于国际竞争能力的总统委员会报告》
荷兰格林根大学体系 该体系用于进行产业产出与生产率的国际比较, 强调产业竞争 力可以由价格水平、生产率水平及质量水平等三方面反映。 在进行评价时, 对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分类按同一分类体系标 准化, 得到可比数据, 然后根据这些可比数据计算出反映产业 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参数。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体系 人均制造业增加值 人均制成品出口 高技术产品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 高技术产品占制成品出口的比重

产业经济学之垄断

产业经济学之垄断

如果只有其中一部分联合,那这个卡特尔就成为面对不合作的
竞争性从属厂商的主导厂商.
主导厂商产量决策
假设
—无进入模型
除主导厂商外所有厂商都是价格接受者,通过把边际成 本定在等于行业价格的水平来决定它们的产量.
主导厂商知道它抬高行业的价格不会引起新厂商进入 市场或现有厂商增建厂房.
产品同质,价格单一.
主导厂商知道在任一给定价格下,竞争性从属部分能生 产多少产量.即它了解竞争性从属厂商的供给曲线.
若主导厂商通过限制产量来拉高市场价格,竞 争性从属部分的产量就也增加.结果,行业产出 减少得比你所希望的少.
若在一个价格下,竞争性从属部分无力生产完 全满足市场需求的产量.那么相对于这一剩余 需求来说,主导厂商就处于垄断地位.那么,我们 先确定你的剩余需求曲线,然后采取垄断厂商 的定价.
垄断企业有效经营的动机
垄断厂商同竞争厂商一样,希望使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 如果提高经营效率能够增加利润,那么不管是垄断厂商还
是竞争厂商都会这么做.垄断厂商和竞争厂商具有同样的 降低成本的动机. 然而,垄断厂商却未必有同竞争厂商一样有效地生产的能 力. 一个垄断厂商没有其他厂商作参照,也有没其他标准来判 断它经营的有效程度如何.所以,垄断厂商比竞争厂商更难 于监督内部效率.
某一行业的较早进入者通过 边做边学 掌握了可以较低成本
进行生产的经验.
一个较早的进入者有时间发展到最优规模.
第二个原因是由于某些厂商进入市场的时间较长而产生的商誉或 通过广告而获得的声望.
第三个原因是一群厂商可能会作为一个主导厂商际上就是垄断厂商.
垄断买主
市场上的唯一买主称为垄断买主.垄断买主要 买多少的决策决定着它支付的价格.
为了多雇一个工人,垄断买主不仅要付给那个 工人稍高一些的工资率,而且要付给它雇用的 其它全部工人稍高的工资率.

《反垄断法》全文泛读(下)

《反垄断法》全文泛读(下)

《反垄断法》全文泛读(下)第四章经营者集中第二十条经营者集中是指下列情形:(一)经营者合并;(二)经营者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三)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

〖解说〗经营者集中是指经营者通过合并、资产购买、股份购买、合同约定(联营、合营)、人事安排、技术控制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的情形。

其中,合并是最重要和最常见的一种经营者集中形式。

经营者集中的界定:1)合并集中,包括新设合并与吸收合并;2)控股集中或取得资产的方式控制其他经营者形成的集中;3)其他控制或决定性影响的集中: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

第二十一条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解说〗本条确立了我国对一定规模的经营者集中实行事前申报或者事后审查制度,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批准经营者实施集中,并且明确规定未申报的不得实施上一条规定的集中行为,本规定属于强制性的禁止性规定,如未申报,原则上应认定集中无效。

考虑到标准的变化未直接规定经营者集中的具体申报标准。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规定了外资并购的审查标准和范围,外资并购垄断行为的豁免,外资并购的域外效力以及外资并购的行政主管机构等。

第二十二条经营者集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一)参与集中的一个经营者拥有其他每个经营者百分之五十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份或者资产的;(二)参与集中的每个经营者百分之五十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份或者资产被同一个未参与集中的经营者拥有的。

〖解说〗本条规定了经营者集中申报例外情形1)参与集中经营者中的一个经营者已经绝对控制了其他每个经营者(标准为拥有其他每个经营者百分之五十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份或者资产);2)参与集中的每个经营者被同一个未参与集中的经营者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