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一把解读的“钥匙”——咏物散文教学策略探究
咏物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咏物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咏物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引言:咏物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婉约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吸引着读者的目光。
在课堂中,通过进行咏物诗群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探讨咏物诗群文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在进行咏物诗群文阅读教学时,我们需要明确以下几点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与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加深对古代文学与咏物诗的认识和理解。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对文本的解读和理解能力。
4.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1. 选择合适的咏物诗文本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咏物诗作为教学文本,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这些作品既有一定的知名度,又具备较为简单的词汇和句式,适合初学者阅读。
2. 设计多种阅读任务为了增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我们可以设计多种阅读任务,如识别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义、描绘画面等。
通过这些任务,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研读文本,感受作者的意境与思想。
3.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在理解了咏物诗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要求学生以自己所喜欢的事物为对象,写一首简单的咏物诗。
通过这样的创作活动,学生既可以加深对咏物诗的理解,又能够培养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1. 导入法在教学开始前,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咏物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通过播放音频或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进行导入。
引入话题后,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猜测和猜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彼此的互动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咏物诗的内容。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首咏物诗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
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思辨能力。
记叙文阅读——咏物类教案
记叙文阅读——咏物类一、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类阅读。
2、提高学生对文章重要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与分析理解能力。
3、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咏物类阅读的答题技巧。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
2、分析和掌握重要句子或文章所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及作用。
3、总结和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
2、分析和掌握重要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作用。
3、总结和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新课讲解(一)文体知识1、以描摹物体的形状、状态、色彩等元素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称为咏物类记叙文。
2、做此类阅读的基本方法是:(1)、理解作者具体写了什么事物,这个事物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2)、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是写物的整体,后写物的部分;还是先写物的部分,后写物的整体;是先上后下,还是与之相反,等等。
(3)、要明白作者“咏”的物是什么,是怎样由事物展开丰富的联想去“咏”的;事物和联想有什么必然的联系,通过联想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仔细体会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二)范例及练习深度教育--------有效教育领导者(一)风的故事冬天的风衰老而疲惫,他的心正在变得越来越冷漠,他的脾气则一天比一天暴zào(zo),冬天的风呼呼噜噜地喘着粗气,一路上将妨碍他的东西摔摔打打,弄得处处乒乓作响。
人们都不理睬这个吹胡子瞪眼的怪老头。
风的心里很凄凉,也很愤怒,他气呼呼地追赶着那些来不及躲进家里的人,狠狠地扬起灰尘,迷住他们的眼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时的风是多么年轻啊,远远地听见人们的呼唤,便忙不迭地从东方奔来了。
他四处传递着春天的信息,用自己温暖厚实的手把人们从寒冷中解放出来。
重新获得了生机的人们虔诚地感激他。
披文人情 领略韵味--浅谈初中咏物抒怀类散文的教学策略
斗争的经历 ,结合 当时的斗争形 势 , 了这篇 带有 象征 意义的短篇 写 小说《 春天的旋律》《 ,海燕》 是它的 末尾一章。文中用“ 海燕” 象征英勇 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暴风雨 象征席卷一切反动腐朽势力的革命 浪潮; 阳光象征光明的未来。通过描 写暴风雨来临 之前海燕与狂风乌云 战斗的雄姿, 抒发了对革命先驱者的 赞美之情。 此文一 发表在锹周产生巨
的感 受 , 然后 才让 白杨树 出场 。 这 不是远 离主 旨 ,而是 为 了展现 白 杨树 不 同寻常 的生 长环境 ,为下 文 白杨 树 的 出现 做 了铺 垫 和 蓄 势, 更衬托 出它傲 然挺 立 的形 象 , 突出 “ 白杨 树 实在是 不 平凡 的” 。
如《 海燕 》 作 于 10 年 , 创 91 当 时欧洲的工业 蔓延到 了俄 国, 国 俄 革命运 动不断 高涨 , 尔基在彼得 高 堡 参加 了俄 国作 家协会 为 了纪念 农 奴解放 4 周年 而举行 的会 议 , 0 发表 了 击沙皇 的尖锐演说 , 参 抨 还 加 了学生的示威 游行 。 他根据 这次
文 中还会写到其他的事物 ,个别
段 落的似 慢放 实巧 纵 ,通篇 布局 严 收 紧拢 , 线 分 明 , 主 形散 神 聚 。 铺垫 、 比、 对 烘托 则是 常用 的表现
手法。
以及创作 动机等 , 理解 文章 强 都是 有 力的 支撑和 “ 拐点”方可参透 深 ,
微之妙 处。
牵 强 附会 。
T 为一种 可以推广 的方法。 以下举 出 五、 悟散 笔 , 神兼 聚 体 形 i 几例, 供大家参考。 + + + + . + + + + + + + + + 在咏 物类散 文 中经 常会 出现 I 。 . . 。 . 。 。 . 这样 的情 形 , 明题 目为 此物 , 明 可 土 高原 上 漫游 ,而 又写稍 觉 、 最富 有宣 } 傍生 和号召力的诗传单 , 列宁也 曾在演说和著作中引 让暴风雨来 述“
“咏物抒情”类作文写作指导讲学案
“咏物抒情”类作文写作指导讲学案【学习目标】1.明晰“咏物抒情”的概念,归纳“咏物抒情”文章的写作的步骤。
2.了解“咏物抒怀”的写作方法。
3.运用“咏物抒怀”的手法写一篇作文。
【学习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运用“咏物抒怀”的手法写一篇作文。
何为“咏物抒怀”?“咏物抒怀”就是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外物之中,通过对外物的描写来艺术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感悟的写法,在写作手法上又称之为“托物言志”。
二、温故知新(一)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叫做“托物言志”。
(二)托物言志类文章,常把作者自己的“志”(志向、情趣、理想、追求)依托(“托”:借、假托的意思)在某个具体之“物”上,所托之“物”一般是花、草、树、木,或是某一具体的物体。
这个“物”往往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情感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便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来表达,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表达也更巧妙、更完美。
(三)再读《爱莲说》,看看作者是托了什么“物”言了什么“志”的呢?明确: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三个方面来写莲花的高洁,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品格的思想感情。
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之间不仅外在形象特点相似,而且内在精神气质一致。
三、读经典例文,明晰写作思路。
(一)经典例文一:爬山虎在房屋的墙面上、房顶上;在花园的栅栏上、篱笆上,爬着一种绿色的植物,这就是“爬山虎”。
它偎依在洁白的粉墙上,绿白相间,犹如一大块翡翠镶嵌在白玉中,格外美丽。
“爬山虎”不如它的名字那样威武。
它没有牢固的根基,它的干和枝差不多粗细;但是,它奋发有力,坚强不屈,无数只“脚”攀住墙壁,在你没注意的时候,又迈出了一步,努力向上攀登。
它柔软而强劲的身体里,显露的坚强毅力和无限生机,使人望之油然而生敬意。
“爬山虎”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实在是令人敬佩的。
你看它,不管刮风下雨,墙面多滑,它总是一步一步向上长,直到墙顶,俯瞰大地。
试谈散文教学中的“咏物言志”
试谈散文教学中的“咏物言志”作者:薛峰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9年第04期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散文占有很大部分。
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把握抒情散文中“咏物言志”的艺术表现手法,深刻理解作者将生活中对某一客观景物的感触,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寄寓在这一景物之中,从而传达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至关重要。
一、搜求物象,刻划特征作者在选择一种能够闪耀出某些思想光芒的事物作为吟诵对象时,要准确地把握这一事物的特征;在写作时,首先要刻划出它的外形特征,给人以具体的印象。
《银杏》的作者在写银杏的特征时,先介绍它有纯白如银的核皮,富有营养的核仁,花粉和胚株具有动物般的性态等;再指出它是人力保存下来的奇珍,是中国特有的“国树”;又描述它那端直的株干,蓬勃的枝条,青翠、莹洁的扇形的叶片等等,有形有色,给人以视觉美。
二、寄情于物,赋予个性作者在所咏对象的外部特征之中还要表现它的内在气质,或者说是要把景物作为人的品格来写。
客观事物经过作者主观改造后,必然会染上某种主观的感情色彩。
如《白杨礼赞》通过白杨树的干、枝、叶等形态的描述,表现了它的内在品格。
作者在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时,说它在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从而突出它的坚强性格和反抗精神,显示着它的鲜明的个性特征。
郭沫若在写银杏时,除了介绍它的外部的生态特征之外,还把它放到时令中来歌颂它的美好品格:在赤日炎炎的酷暑,它为劳苦大众撑出清凉的华盖;在落木萧萧的深秋,它却叶溢金辉,透出无限生机;在寒风霜雪的严冬,它枝挺太空,凛然卓立。
这些描写往往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
那白杨对的叶“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象征“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写白杨树不屈不挠地抗击着高原上的西北风,暗示出北方军民抗击日寇和国民党顽固派猖狂进攻的不屈精神,从而表示出文章的时代色彩和战斗意义。
郭老在描绘银杏的各种姿态之中赋予它“独立不迁,秉德无私”的高洁品格,鲜明个性。
“咏物散文阅读”教学纪实及评析
“咏物散文阅读”教学纪实及评析【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初三的一节咏物散文复习课。
学生在此阶段已有一定的相关知识积累,但对咏物散文的阅读还没有总结出一定的方法。
基于此,在本节课中,以《紫藤萝瀑布》和《行道树》为例,总结一定的方法,再用此方法研读林清玄的作品《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咏物散文的习惯与技能,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课内外文本,探究阅读咏物散文的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咏物散文的习惯与技能。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咏物散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和领会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并掌握如何表达这种感悟的手法和形式。
【教具】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间播放海边的视频短片,让学生欣赏。
【教学过程】师:惬意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优秀的散文同样会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尤其是咏物散文,作者往往在一种司空见惯的事物上寄托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慨,对生活的感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咏物散文的阅读。
(板书课题。
)咏物散文的阅读一直是我们阅读现代文的难点,很多同学往往在咏物散文的阅读分析上丢分。
那么,我们在初中阶段曾经学过哪些咏物散文呢?生:《爱莲说》。
生:《紫藤萝瀑布》。
…………师:下面我们就以《紫藤萝瀑布》《行道树》为例来探讨阅读咏物散文的方法。
(大屏幕展示:1.所咏之物是什么;2.体察、领会文章中所表露的情感;3.探究作者产生这种情感的缘由。
)生:我们探讨的是《行道树》。
作者借行道树赞美了无私奉献的人,作者产生这种情感的缘由是行道树在文中所表现的精神品质,为人类送来绿阴,迎接太阳,为城市制造清新空气。
生:我们组探讨的是《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的所咏之物是紫藤萝,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师:那么,你能说说对生命哪方面的思考吗?生:作者告诉我们:“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生:还告诉我们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要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
咏物抒怀散文的写作技巧
太 阳渐 渐升 高 ,风 儿 也带 了点 花的香味给人的感受——“ 总习惯 暖意。空中飘舞着几片桃花瓣儿 : 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 在撩 人 的春色里 ,坐在 小 院藤椅 上 渐渐地 ,花瓣儿越来越多 ,宛如轻 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 看书 ,花香氤氲在泛黄的书页里 , 悟的感觉 ,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 又增添了几缕诗意,但百花香气太 盈 的少女 ,用 她雪花般 轻 柔的 足尖 在 《 我眼中的爬山虎》一文中,开 过浓 郁 ,太过粉饰 ,令我喘不气 儿走路。她伴着风 ,驾着气流 ,飞 头写 “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很讨厌爬 来 ” ;紧接着, “ 我把藤椅挪到墙 向天 空,满世界的嫣红 ,那般美 山虎这种植物” ,用 “ 讨厌”一词 角,深吸了一I q 新鲜空气 ,重新捧 好 ,灿烂,令我窒息了……
学 生习作 片段示 例 :
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感情
线 索 ( 一)始终不变的情感贯穿全
文
你看,红褐的枝头斜斜地向上 延伸 ,宛如一条神采奕奕的龙,驾 着嫣红的云朵 ,准备冲向天空。枝 条上星星点点分布着大小不一的红 紫色叶片。叶子刚长出来 ,嫩嫩的 笑 ,似乎能从人的心中抽出希望 , 再往上看 ,看到了一片殷红。花朵
( 三)感悟的真实 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
了,但那银铃般的笑声又那么有诱 气的语句比比皆是,令人赞叹。探 惑 ,一点一点地挑逗着你的心 扉。 其原 因,主要是小作者善于刻画桃
作
文
花色彩艳丽 、可爱 、飞舞轻盈 、形 三. 悟出此物在你心中真实的 尤其是 “ 窒息”一词 ,写出了作者 态各异的独特个性美。 感 受 对桃花的喜爱 、陶醉等丰富情感 , 让人回味无穷。 对物的个性刻画可以从物独特 真实,是作文的要领 ;真实 ,
咏物诗教学策略探微
咏物诗教学策略探微作者:黄丽丽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5年第5期江苏启东市海复小学(226200)黄丽丽[摘要]咏物诗通过借物喻人的手法,呈现诗人自我的品性,或赞颂某一类人群的高贵品质。
教学咏物诗的最高境界在于言意齐飞,物情一色。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诵读产生对诗歌的初步理解,通过联想还原诗歌的意境,并在角色置换中体验诗人的内在情愫,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咏物诗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5)13-035咏物诗是浩瀚的诗词王国中瑰丽的奇葩。
它借助平常生活中的客观事物,在其特质与人的个性高度契合的基础上,通过类比的手法呈现诗人自我的品性,或赞颂某一类人群的高贵品质。
在诗歌教学中,不少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咏物诗创作的这一规律,无视其内在的本质,采用传统常规的教学策略,学生难以真正走进咏物诗的内核,其效益也就可想而知了。
那怎样开展咏物诗的教学呢?一、探寻咏物诗中的自然物象,引发“诗发感动”著名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率先提出了“诗发感动”的概念,即阅读主体在阅读的过程中,会随着诗歌的语言进入诗歌的意境,并随之触动阅读主体的内在意识,从而在比照、反观的思维过程中形成自我感动。
根据阅读主体对诗歌的物象感知,按照顺序的不同可以分为由物及心、由心及物和物即是心三种维度。
因此,在咏物诗的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要引导学生依托诗歌语言,整合提炼出诗歌所蕴藏的“物象”,这是揭秘诗歌内在密码,探寻诗歌整体意境的基础保障。
如,教学于谦的《石灰吟》一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悟诗人是如何进行物象提取的——快速浏览古诗,你从诗歌中看到了哪种物体?在阅读过程中,你觉得物体与读者之间的心灵沟通属于哪种层次?通过自主阅读与教师相机点拨,学生不难发现这首诗的语言都汇聚在“石灰”这一事物的描绘上,“石灰”自然也就成为这首咏物诗唯一的物象。
虽然石灰自身并无情感元素和生命意识,但在于谦的笔下,我们分明从石灰的身上感受到一种毫无畏惧的精神、奋发抵抗的力量,一种清白做人的情怀,形成了“石灰即人,人即石灰”的境界。
咏物类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咏物类散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了解咏物类散文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和感悟能力;2.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分析和理解咏物类散文,提升阅读能力;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咏物类散文。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咏物类散文的特点和魅力;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提高对咏物类散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含多样的咏物类散文文章和图片;2.教学素材:咏物类散文的范文。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张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启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和想象,引入咏物类散文主题。
Step 2:呈现咏物类散文(10分钟)老师呈现几篇咏物类散文的片段,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视角和感悟,引导学生讨论咏物散文的特点。
Step 3:分析咏物类散文(15分钟)老师提供一篇完整的咏物类散文,与学生一起分析其结构、语言运用和描写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咏物类散文的内涵。
Step 4:阅读策略训练(1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进行咏物类散文的阅读,如快速浏览、关键词概括、逐段解读等,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隐含意义和情感色彩。
Step 5:学生互动演练(2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篇咏物类散文进行朗读和讨论,分享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个人感受,加强学生的表达和分析能力。
Step 6:写作练习(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对咏物类散文的理解,选择一个自然物品进行描写写作。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表达出对物品的赞美和感悟。
五、教学反馈Step 7:作品展示(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朗读给全班同学,并展示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技巧,通过同学们的点评和讨论,互相学习和提高。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咏物类散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提高了阅读和写作能力。
七、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观察和体验大自然,写下他们的咏物诗句或散文,发现身边的美丽和温暖。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咏物类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咏物篇(六篇)》教学设计授课教师:福州金山中学严晶晶教学依据散文特点:(一)真,取材于真人真事,抒写真情实感,决不仰仗虚构,这是散文的首要特点。
(二)情,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三)小,篇幅短小,而情长意远,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四)散,主要表现为取材广泛;形式自由;方法多样。
教学目标养成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
读思结合,深度阅读。
交流探讨,提升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品味张晓风散文的风格。
投入感情体验,理解散文主题。
教学难点博大的悲悯情怀,浓厚的人文关怀教学方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浏览阅读、合作探究、感悟交流、反馈展示教学过程一、鉴赏导入张晓风散文的诗性美张晓风把诗与散文糅合在一起,跨越了诗与散文的界限,字里行间透露出浓郁的诗情和诗的意蕴,造就了一种既有意象,又有蕴含,既清新又朦胧,既现实又浪漫的风格。
张晓风的语言婉约中有昂扬和洒脱,是婀娜寓阳刚,常用比喻和意象,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语言风格。
张晓风既汲取了中国古典散文重视韵味的优点,又取法西方现代文学,追求一种在浓墨重彩尽情挥洒中凸现强劲生命力的美学风格。
张晓风的散文文句力求整齐对称,错落有致,色彩感强,具有绘画美和建筑美。
二、自读感悟1.学生自由阅读《咏物篇(六篇)》,要求自读两篇以上,根据张晓风散文特点结合文章分析,并回帖。
2.请回帖的学生发言,交流。
三、深层探讨1.从不同角度分析散文特点。
2.从回帖中抽取代表性的言论进行交流,其他同学就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看法。
四、领会主题博大的悲悯情怀,浓厚的人文关怀五、拓展阅读本月阅读计划:阅读张晓风散文,并在博客上交流。
板书设计亦秀亦豪能博能雅博大的悲悯情怀浓厚的人文关怀教学反思:1.阅读课更适合这样一人一机,且人数控制在30人以内,沟通交流更加透彻。
2.本堂课借助网络更好地进行了文本细读,对一些字、词、句进行“咬”文“嚼”字,让学生在领悟语言文字所创造的意境中,揣摩语言的情韵,培养学生感知语言、品读文章的能力。
咏物诗教案互动课堂: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审美情趣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教授的不仅是文学知识,更是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咏物诗是诗歌形式中的一种,它以“咏物”为主要题材,表现出作者对物体的感性认识和感悟。
在授课中,通过咏物诗教案的互动课堂设计,让学生通过创新思维来理解和感悟诗歌,提升诗歌的审美水平。
一、导入——探究“咏物诗”基本概念在开始咏物诗课的教学之前,我们可以从“咏物”的定义入手,给学生介绍咏物诗的定义和形式,以及历史渊源。
让他们在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咏物诗,并对咏物诗作品有更深层次的认知。
同时,通过和学生的互动,让他们知道咏物诗是如何在文学史上发展和演变的,以及其在不同时期的文学价值等问题。
二、分析咏物诗的特点通过对咏物诗的基本概念介绍,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咏物诗的特点。
例如,咏物诗的表现方式鲜明、生动,诗歌中的物体有鲜明的形象、特点。
同时,咏物诗也是一种表达感悟的手段,通过诗歌将作者对物体的理解与感悟转化成诗歌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开展创新思维活动在课堂中,我们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咏物诗的经典作品,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创作诗歌。
在语言环节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提取出诗歌中的重要元素,例如音韵、节奏、押韵、语气等,让他们对这些重要元素进行思考。
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感性的理解,引导他们审美感觉,把感悟写成诗。
四、启发学生创新观察物体,感受物体,从而写出美妙的诗歌,这是咏物诗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开启他们创新思维的大门。
例如,我们可以分小组,请学生观察自己所找到的物体,并进行头脑风暴,以开创性的方式理解和创造,作出更有创意和更具美感的诗歌。
五、巩固知识在授完咏物诗的课内容之后,我们可以通过检测与复习活动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例如,出题检测学生对所学诗歌的理解程度,让他们在检测中不断参悟,加强对诗歌世界的探究和审美情感的捕捉,从而提高对整个文学世界的认知。
咏物诗的阅读策略
咏物诗的阅读策略
咏物诗是一种以描写物体为主题的诗歌形式,通过对物体的描绘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寓意。
以下是一些阅读咏物诗的策略:
1. **观察物象特征**:仔细观察诗中所描绘的物体的特征、形态、性质等,注意诗人是如何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它的。
2. **体会象征意义**:思考诗人通过物体所传达的象征意义或隐喻,尝试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深层次情感、思想或价值观。
3. **分析修辞手法**:注意诗人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手法可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4. **联系背景和文化**: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和文化背景,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人对物体的选择和描绘的意义。
5. **感受诗歌意境**:用心感受诗歌所营造的意境和氛围,体会诗人通过物体所传达的情感和美感。
6. **多读多比较**:阅读不同诗人的咏物诗,比较他们在表达方式、象征意义等方面的差异,拓宽对咏物诗的理解和欣赏。
7. **深入思考寓意**:思考诗歌中的物体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思考它对人们的启示和警示。
8. **注重个人感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与诗歌中的物象产生共鸣,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和理解。
通过以上策略,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咏物诗,领略诗人通过物象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可以提高对诗歌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当然,不同的诗歌作品可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解读方式,阅读时应保持开
放的心态,根据具体作品进行灵活思考。
咏物散文阅读指导
赞美了奉献者的崇 高精神
托物言志、借景 抒情、象征
托物言志、象征、 对比
自学:对照阅读要求,自读《生机勃勃的太阳花》 (《5+3》P114),并归纳其中的阅读方法
阅读要点
《生机勃勃的太 阅读方法 阳花》
明确所咏之物
太阳花
标题
概括吟咏内容
生机勃勃,尽情绽放
聚焦重点句,提 炼关键词
理解所言之志 辨析表现手法
标题
聚焦重点句, 提炼关键词
理解所言之志 辨析表现手法
对狂野奔放、热情 纯朴的生命本色的 礼赞
抒情、议论 语句
托物言志、象征、对比、整体把握、局部
衬托
分析、对号入座
赞美即使生命再短 抒情、议论语句 暂,也珍爱生命, 活出价值的人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整体把握、局部
象征(借物喻人)
分析、对号入座
反馈:对照阅读要求,结合方法指导,自读《映山 红》(《5+3》P128
阅读要点 《映山红》
阅读方法
明确所咏之物 概括吟咏内容
家乡大别山的映山红
春的使者,狂野奔放、 热情纯朴的生命力
的感情表达出来 )
……
咏物散文读要求并对 应掌握相关阅读方法
咏物散文的阅读要求
阅读要点 明确所咏之物
《紫藤萝瀑布》 紫藤萝
《行道树》
行道树
概括吟咏内容 理解所言之志
辨析表现手法
劫后重生,勃勃生机 甘愿自我牺牲,为自 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
表达生活感悟: “花和人都会遇到 各种各样的不幸, 但是生命的长河是 无止境的”
教材解读(二)
这两篇文章在选材、立意和表现手法上的共性
• 选材:某一具体事物(植物象表、征现动(某物用些、具抽物体象品事意物……)
汲取月亮的深邃神秘鉴赏诗歌的形象咏物篇教案
汲取月亮的深邃神秘鉴赏诗歌的形象咏物篇教案咏物篇教案引言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的诞生、演变、应用与传承,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的历史载体。
而“鉴赏诗歌的形象-咏物篇教案”,更是在我们对中华诗歌研究中,更深入、更准确地理解和解析诗歌的表达方式,让我们更准确地领略诗歌的魅力。
本文将以“汲取月亮的深邃神秘”为例,通过鉴赏诗歌的形象-咏物篇教案,探究它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正文一、课程介绍《汲取月亮的深邃神秘》是一首出自唐代文学家李商隐所作的绝妙诗篇,其中包含的诗歌意境、象征意义、视觉感受,均蕴含了极大的美学与思想内涵。
本课程将以此篇诗歌为例,通过鉴赏诗歌的形象-咏物篇教案,描绘出有关月亮的形象特征,并阐述这些特征在诗歌中所体现的象征意义。
二、月亮的形象特征1、拟人化的特征李商隐在诗中采用了拟人化的抒情手法,将月亮描绘成一个意态悠扬、温柔娴静的女性形象,如“低绮户,照无眠”、“又照透纱窗,清澈又无尘”,不仅仅是为了表达月亮的美丽,更是为了展现月亮神秘、深邃的特性。
2、神秘的特征月亮象征着神秘、深邃和超越人类认知能力的力量,它在夜晚升起,与星辰相伴映照着大地,让人不由地沉浸在浪漫和神秘之中。
“出没重重叠叠山,黑龙江上洛阳梦。
月华如水不须船,水深千仞气凛然。
”诗歌中的这一句,通过山丘上月亮的照映,给人留下一种神秘、高傲的感觉,好似月亮是一位居高临下的大神一般,让我们感受到了月亮超越人类认知能力的神秘力量。
3、诉求情感的特征月亮是诗人心灵的一颗影子,它带给诗人的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是引发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的深度思考。
“居士踏青思茅庵,谁遣轻斜照嫩鸦。
”李商隐以诗意的方式,告诉我们,在深夜中,只有月亮才能让人感受到真正的宁静与美好。
月亮不仅仅给人带来心理上的慰藉,更带来了对生命的思考,对人性的剖析,《汲取月亮的深邃神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人性的复杂性与本质。
三、结论通过鉴赏诗歌的形象-咏物篇教案,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诗歌中形象的作用,以及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咏物诗教案分享:用诗歌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绪
《咏物诗教案分享:用诗歌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绪》引言诗歌是一种充满情感、感性和意境的艺术表达方式,而咏物诗正是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作者对某个事物的情感和感受。
在语文教学中,咏物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堂内容,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本文将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和相关的理论研究,探讨咏物诗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一、咏物诗教学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在现代社会中,文学素养已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
咏物诗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文学作品的风格特色和表达方式,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欣赏水平。
2.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咏物诗作品要求作者能够从生活中的某个细节入手,将其赋予意义和情感,展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自行创作,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还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咏物诗所表达的内容往往是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感受,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到同样的情感和感受,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中表达的情感,以及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咏物诗教学的方法1.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在文学类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讲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和作品的风格特色。
而在咏物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到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带给他们的情感体验上的感受。
2.启发学生创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自行创作。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某个细节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将需要表达的情感和感受转化为优美的诗歌。
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咏物诗表达方式。
3.个性化评价不同学生之间的创作风格和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优缺点进行个性化评价。
实践新课标——创新写作指导课“咏物哲理小诗创作技巧例谈”课堂实录
_实践新课标——创新写作指导课“咏物哲理小诗创作技巧例谈”课堂实录《中国教师报》作者作者--不光心里美不光心里美新课标背景下的一块砖头:哲理与诗意新课标背景下的一块砖头:哲理与诗意——创新写作指导课“咏物哲理小诗创作技巧例谈”课堂实录——创新写作指导课“咏物哲理小诗创作技巧例谈”课堂实录一、心理放松与课程导入一、心理放松与课程导入“语文老师说,今天第一节要听课,起初大家都没在意,没想到临上课来了那么多老师,趁他们鱼贯而入的机会我数了一下,哇,有二十好几位,把教室里的过道都坐满了。
我可从没有见过这样的阵势,心理紧张极了。
”——学生日记摘录过这样的阵势,心理紧张极了。
”——学生日记摘录学生日记里所说的是我执教的一堂“创新写作指导课”学生日记里所说的是我执教的一堂“创新写作指导课”,参加听课的有滨州市教育局、,参加听课的有滨州市教育局、,参加听课的有滨州市教育局、教研教研室高中教学工作视导组的视导员,有县教育局教研室的领导,有本校和兄弟校的同事,正所谓群贤毕至、济济一堂。
贤毕至、济济一堂。
“李老师招呼大家坐好后,笑着对我们说:‘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大家可能觉得有大家可能觉得有些紧张,说实在的,我也紧张。
为了缓解一下儿大家紧张的情绪,咱们先一块做一个游戏。
’一听说游戏,大家稍微松了一口气。
李老师又说:‘我们的游戏从我带给大家的一个礼物开始。
大家猜一猜,是一件什么礼物?’说着拿出了一个大纸包。
大家试试探探的,有的说是书,有的说是糖,有的说是玩具……乱哄哄的,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
李老师笑嘻嘻的不说话,李老师笑嘻嘻的不说话,一层一层的一层一层的剥开裹在外面的报纸,立刻引来了一阵哄堂大笑,连听课的老师们也笑了——原来是一块破砖头!”——学生日记摘录头!”——学生日记摘录二、想象与联想训练二、想象与联想训练我松了一口气,紧张的气氛缓和了,接下来的课就好上了。
我说:“诗歌的创作讲究想象和联想,咏物哲理诗的创作也不例外。
咏物抒怀散文阅读指导
咏物抒怀散文阅读指导一、咏物抒怀也称“托物言志”,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联想或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
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
采用叙述、描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和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
二、如何解读“咏物抒怀”类散文一是透过“物”准确把握作者的“怀”。
1、确定所咏之物一般出现在题目中,以作者所赞颂的事物为主。
2、理清写物顺序3、明确写物之特征4、进行适当联想作者如何描写“物”的形态、特点,弄清作者由物引发的联想,进而理解作者写物的目的,即“抒”什么样的“怀”。
石缝间的生命①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②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
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石缝里。
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中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唯一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
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③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④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
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它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细瘦的薄叶;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不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己去寻找那不被觉察到的石缝。
⑤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
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做野菜。
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
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它们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作佐餐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
它们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生物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的本质就是拼搏。
咏物类散文阅读的命题角度与解题技巧
咏物类散文阅读的命题角度与解题技巧李旭宏的工作室咏物散文阅读命题角度解题技巧咏物类散文阅读的命题角度与解题技巧——以散文《紫藤萝瀑布》与《岳桦》为例学习目标:1.熟读《紫藤萝瀑布》,学会赏析写景写物类散文,把握文体特点。
2.结合《岳桦》练习,了解写景写物类散文的命题角度。
3.完成《听雨》练习,掌握写景写物类散文的答题技巧。
一、经典例文赏析:《紫藤萝瀑布》散文名篇边读边思紫藤萝瀑布(宗璞)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
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 条 得 力 的 “ ”就 是 文 章 中对 于 “ ”的 细致 描 写 。 藤 物
绿 得 流 汁 的槐 叶 华 盖般 为 我 遮挡 骄 阳 烈 日。6 秋 天 , 叶子 色 .
对事物的具体描写是 “ 托物”之 “ 因”,是引发相关感 彩斑斓 ,使窗前像一幅生动的画 。
悟 即 “ 志 ” 的 前 提 , 阅 读 教 学 时 从 咏 物 散 文 中 的 描 写 性 言
树 》 《 》等 多 篇 咏物 散 文 。但 初 一 的 学 生 阅读 起来 却 深 感 炼时一 定要力求由外在特征上升到精神 品格,因为这才是作 蝉
困惑,没有思路,缺少方法。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满足 者咏物 的真正意图所在 。 于就课讲课 ,不求阅读方法和规律 的体现,必然会导致教和 学的双重迷茫。因此很需要探索一条简捷有效的教学路子 , 给学生找一把解读文本 的 “ 钥匙 ”。
上 审美性教学 和方法性教 学兼备 。郑板 桥的 “ 繁就简三 删
在 困境时不抱怨 、不 自弃,坚守信念,顽强淡定,定会
秋树 ,标新立 异二月花 , 晗好体现 了我们阅读教 学上所追 实 现 自 己的 生命 价值 。 ,.
求 的理 想 境 界 。
这样整个课堂主要环节可 以提炼为 “ 美图导入——速读
— —
下面以七年级 ( 上) 《 新课堂语文课外阅读》中的 《 窗
先写 “ ”,再 由物及人 、由物及理 、由物及情 ;几乎 前 的洋 槐 》 一 文 的教 学 为 例 ,加 以说 明 : 物
( 从 文 中 找 出描 写洋 槐 的语 句 : 一)
所有 的短 文 都 是借 物 写 人 ,都 是 为 了表 现 人 —— 表现 人 的 成
长、表现人的品格 、表现人的追求、表现对人生的理解。行
1 这棵洋槐还光秃秃灰蒙蒙一副冬天的面孔,几根枯枝 .
文过 程 中往往 采 用 托 物 言 志 、对 比、欲 扬 先 抑 、衬 托 等 手 法 很顽 固地张扬着 。2 一股熟悉的甜丝丝的清香流动在室 内。 . 彰显主题 。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知什么时候爆 出了黄豆般大小的花苞 ,一层淡绿也呈现 .
— —
教 学 中 先让 学 生 速读 课 文 ,圈划 出文 中 相关 的 描写 语 句 在 咏物 散 文 中作 者 往 往会 从 多 种 感官 角 度 来细 致 描 写事
物 的 形 、色 、香 、 声等 诸 多特 点 ,同 时运 用 比喻 、拟 人 、通
而咏物散文 因其形散意丰 、文笔精粹 、思哲丰厚更凸显 感 等修 辞 来 形 象 生动 地表 现 事 物 , 使 事物 形 神 兼备 ,以此 折 了新语文教学知识性与人文性并重 的理念,所 以近几年颇受 射 出 事物 的 内在精 神 特 质 ;而 这 些 描 写 ,正 是通 往 主 旨的源 语文 阅读 教学 的重视 ,在课本 与课外 阅读 中经常会有所 涉 头 。找到 相关 的描写 后,有感情地 朗读品味 ,进而整 合归 及。例如七年级上册教材里 已出现 了 《 紫藤萝瀑布》 《 行道 纳,透过 “ 现象”抓 “ 本质 ”,提炼 出事物的内在特质 。提
教 完 《 研
' 锻 造 一 把 解 读 的 ‘ 钥 匙 ' ‘
咏物散文教学策略探究
0王 忠 琳 徐 晓 菲
《 年义 务教 育全 日制 初 级 中学 语 文 教 学 大 纲 》 ( 订 九 修 稿 ) 强 调 “ 学 过 程要 注 重 指 导 学生 掌 握 学 习语 文 的 基本 方 教
从 咏物 散 文 构 思特 点 和 写 作意 图着 手 , 阅读 时 可 以先 抽 在它 的枝头上。4 我喜欢沾满晨露的洋槐花 ,一串串白葡萄 . 取 到 一 条 有 力 的 “ 蔓 ” ,然 后 顺 “ ”定 可摸 到 “ ”一 般 摇 曳 在 晨 风 中 ,在 我心 中如 风铃 撞 出玉佩 的丁 当 。 5 夏 天 藤 藤 瓜 .
教 学 研 究
抓描写——配 图朗读描写语段——语言小赏析 ( 把握修辞、
( 洋槐的精神特质归纳整合成 以下三 点: 二)
1 顽 强 淡定 2 充 满 生机 活 力3 默默 奉 献 , 给予 他 人 . . .
( ) “ ”导 出 “ ” : 三 由 物 志
语 句入手 ,便 可 以牵一 发而动全身 ,将 课堂 阅读 触角逐一
延 伸 及 主 题 理 解 、 手 法 品析 、 语 言 赏 味 等 诸 方 面 ; 使 课 堂
准 确 把 握 了 “ ” 的 品格特 征 ,我 们便 可 以很 自信 地 从 物
物的特征中推导出作者的 “ ”——思想感情 。一般来说, 志
咏 物 散文 的 “ ” ,往往 是 歌 咏 “ ”所 象 征 的人 或精 神 。 志 物
咏物 散文注重咏物抒怀 ,即托物言志;它是通过对某一 咏物 散 文 的 主 旨或 隐 晦含 蓄 或 明 了直 白, 但只 要 把 握住 描 写 事物 的具体描述来 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志向的一类文 中 的事 物 特 质 , 便容 易拨 云 见 日。 体。它的构思规律表现在:每篇短文的成文思路均由此及彼
一
、
方法性指导 “ 删繁就简”
阅读 教 学 中化 繁 为 简 、抽 丝 剥茧 的指 导 方法 更 符合 学 生
法 ,养成 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探 究性学习能力”。 还强调 的认 知 特 点和 阅 读 规律 ,故 而备 受 青 睐 。而 咏 物 散文 直 接从
了语 文课 在 发 展 学 生 的语 感 和 思 维 ,培 养 思想 道 德 品 质 ,开 描写入手来解读文章 ,恰可以筛除许多阅读中的旁文繁节,
拓学生视野 ,培养创新精神 ,提高文化 品位和审美情趣,发 而 能 快 速 有 效地 进 入 主题 。 展健康个性 ,形成健全人格等方面 的作用。这些其实就是所
谓 的 语文 教 学 的素 质观 ,语 文 教 学完 全 可 以 结合 本 身 的特 点 与 规 律 , 对 学 生进 行 上 述 综合 素 质 的 培 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