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上课教学方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24、最后一分钟课型:阅读教师:教学目标(三维融通表述):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5个生字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过程与方法1、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
2、在吟诵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四次“最后一分钟”,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看图交流,揭题1、交流香港的有关信息2、出示文中插图。
师:同学们,请仔细看这幅图,你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特殊的时刻吗?3、教师激情揭题:是的,这个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
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大地四处开放;这一刻,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这一刻,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解决字词障碍,了解诗歌内容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把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由提出困难,共同解决。
3、再读诗歌,思考一个问题:文中的四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三)品读诗歌,体会、激发情感、师:诗歌的大概内容同学们都已有所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好好地品味这“最后一分钟”。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几次提到“最后一分钟”?第一处“最后一分钟”1、指名读第一小节2、师:同学们,在第一小节中躲着一种修辞手法,你能把它找出来吗?(生:拟人)那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说一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拉着香港这位亲人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历程。
3、齐读第一小节第二处“最后一分钟”1、师: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升起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无比的--(激动、自豪)。
请大家读一读第二小节,边读边体会这一份激动和自豪。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
2.通过阅读散文,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3.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什么是散文?2.散文的特点是什么?3.如何进行散文阅读和欣赏?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散文?–散文是一种文体,是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感情、思想和生活体验的文学作品。
2.散文的特点:–自由、灵活,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多样。
–多以抒情、议论、叙事为主要表现形式。
–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排比、夸张等。
3.散文的阅读和欣赏:–通过朗读和解析散文提升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针对散文内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四、教学活动设计1.导入:–利用图片或小故事引导学生探讨散文的特点。
2.教学过程:–第一部分:讲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阅读一篇优秀的散文,分析其结构和写作手法。
–第三部分:学生分组阅读不同散文,进行感悟并展示。
3.活动设计:–小组互动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各自所读散文的感想,梳理散文的内涵和特点。
–师生互动探讨:教师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散文点评,引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反馈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和表达能力等。
–针对学生的问题和不足给予及时指导和帮助。
2.作业布置:–布置阅读理解题目或写作练习,巩固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围绕散文这一文体展开,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欣赏散文,培养其语文素养和审美情感。
希望学生通过本次教学能够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提高自身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上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
(1)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2)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读后概括出来,并说说课文的哪些内容最能表达中心思想。(本文深刻揭露了英法侵略者大肆掠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肆意践踏我国文化艺术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愤慨。)
五、提问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很长的篇幅描写圆明园的美景它与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起反衬作用,更加突出中心。)
六、指名分三部分朗读课文,体会中心思想
2.理解:什么叫瑰宝什么叫精华
3.默读课文后,谈一谈哪些地方体现出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
4.用书上恰当的词语概括这几方面的内容。
(边讨论边板书: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中外风景名胜。)
5.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6.教师:这一段描写太妙了,把圆明园的举世闻名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你喜欢这一段中的哪些语句,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同欣赏。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位英雄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并组成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加以体会。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并能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学习运用正确的文字表达方式,能够简洁明了地叙述事物;•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运用正确的文字表达方式,简洁明了地叙述事物;•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及投影仪;•本单元教材及相关学习资源;•学生的练习本和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
2.引导学生讨论视频内容,让他们猜测本单元的主题。
导入课文1.分发课文给学生,让他们阅读课文标题和导语,预测课文的内容。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理解和预测。
文本理解1.教师重点解读课文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引导学生回答课文中的问题,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拓展活动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叙述该故事。
2.学生展示自己的故事,并互相评价。
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总结课文的要点。
2.发布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第二课时导入新课1.完成上节课布置的预习任务,学生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展示他们的成果。
2.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课文朗读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要求学生语音准确,语调自然。
2.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朗读,其他学生可以提出改进意见。
语篇解读1.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和段落间的逻辑关系。
2.鼓励学生互相讨论,理解课文的中心意思并找出相关证据。
阅读理解1.分发阅读理解题给学生,要求他们仔细阅读题目和课文,然后选择正确的答案。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后,教师进行答案讲解,提示学生如何找到正确答案的线索。
拓展活动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细读并找出段落的中心思想。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 习作 教案
习作“______即景”教案一、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半命题习作,学生对半命题习作接触较少,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补题,引导学生针对题目初步审题。
本次习作选材广泛,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选材构思,还需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迁移的能力。
五年级学生能简单介绍一处景观或某一种自然现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写作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关注学生实践的具体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教学目标1.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描写观察景物变化所得,把题目补充完整。
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写出动态变化。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借鉴描景状物的写法,写出眼前景物短时间的变化。
多角度地描写观察所得。
【教学难点】使用恰当的动词、表示承接的词语描写景物。
交流分享习作,互评修改。
四、教学过程(一)设问激趣1.交流分享:(1)你见过哪些美景?(课件展示图片)(2)有些美景转眼即逝,你用哪些办法记住它们?(拍照、画画、写作)2.习作题目:(1)半命题:根据习作要求补充完整题目。
(2)“即景”:限定→眼前的、当下的景物。
(3)较短时间内所见的、有一定变化的景物。
3.审题意,明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习作内容,提取关键信息:(1)习作对象: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
(2)习作任务:①观察景物的变化;②写下观察所得。
(3)习作要求:①按顺序描写景物;②写出特点及动态变化。
(二)交流思考1.选材探究(一):教师:你见过哪些自然现象,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自然现象:刮风、下雨、打雷、日出、日落、月食等现象。
如:钱塘江涨潮、雨后彩虹、火烧云等。
教师:你见过哪些自然景观?自然景观:大自然的山水田园、竹林、溪流、瀑布、荷塘、湖泊……如:清晨的公园、中午的荷塘、雨后的树林等。
3.补充题目:教师:根据观察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___即景”。
引导学生学会补充半命题习作的题目,带引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题目,总结可以填自然现象,也可以填观察范围。
2023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单元教案5篇
2023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单元教案5篇2023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单元教案5篇教学工作一般包括五个基本环节一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成绩测评。
备课是起始环节,是教学全过程的基础。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2023五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2023五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1《地震中的父与子》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
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①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②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
(2)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1.默读课文,思考:①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③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范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范文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最新范文1[学习目标]1.了解鲁迅是个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人,并能产生崇敬之心,进而争取也做个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的人。
2.能正确理解三句重点句的含义。
3.知道列举具体数字与反映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特点的关系。
4.能收集珍惜时间的格言3———5条。
[教学重点]教给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说出指定句子的含义,学懂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人新课1、板书:时间同学们,你们知道关于时间的谚语或格言吗?交流2、板书:鲁迅你知道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吗?师: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一生取得的巨大成就是跟他对待时间的态度分不开的。
那么。
鲁迅先生是怎样对待时间的呢?这是我们学了《鲁迅与时间》一课后必须弄清的问题。
3、完整课题4、检查预习:字解释二、默读课文,直接感知鲁迅特点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鲁迅是怎样对待时间的?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
(学生只要找到文中的句子读出即可。
)师:确实,文章的众多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的是: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他对待时间,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引出重点句学,或先学:“时间,每天得到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或先学:“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示2句话)三、深读课文,仔细品味:1.出示句子:时间,每天得到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先反复读句,指名读,集体读。
然后分四步学习句子:`(1)找:找出重点词语。
(勤勉、懒散、悔恨。
在这些词语下面加上小圆点。
)(2)学:学懂词语的意思。
训练:把词语的意思放到句中去说一说。
〈时间给勤奋的人会带来智慧和力量!而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懊悔。
〉(3)联:联系课文内容。
找一找与句子有关的课文内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会认28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
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勿忘国耻的情感。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五壮士的精神品质的。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深厚爱国热情与强烈的民族精神。
3、从对本单元的学习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4联系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并且能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5、能用普通话进行流利的交谈,正确认识父母的爱。
教学重点:
应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
合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
教学难点:
在于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时安排:
内容课时
21圆明园的毁灭2课时
22狼牙山五壮士2课时
23难忘的一课1课时
24最后一分钟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七3课时
回顾拓展2课时。
五年级语文教案-浙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精品
19赤壁之战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学会生字,理解“调兵遣将、相持、计策、自不量力、丢盔弃甲”等词语地意思,初步尝试缩写和改编课文。
2、认真阅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赤壁之战”的战争意义和历史意义。
3、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能有目的地进行拓展阅读,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缩写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赤壁之战”的战争意义和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课前师生共同搜集“赤壁之战”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读通课文,学习生字和有关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破题开篇,了解背景1、出示课题,引导学生理解“之”的意思。
2、引导学生利用课外阅读的知识,介绍“你所知道的‘赤壁之战’”。
3、课件演示:赤壁之战的时代背景。
二、读通课文,质疑问难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个别学生轮读课文,检查通读课文效果,随机进行教学处理。
(1)联系上下文理解“隔江相对”,课件演示:两军布阵图。
(2)理解“调兵遣将”,比较“遣”与“遗”的字形。
(3)指导读通顺长句“不错,……上面铺着火硝、硫黄。
”(个别学生读课文,重点是检查能否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暴露出来的具有共性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解决,通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基础;随机进行部分字词教学,既是字词分散教学的一种形式,也是从课文阅读整体出发的一种考虑。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勾画,思考:(1)你对“赤壁之战”又知道了什么?(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对课文地理解程度,学生的回答会多种多样,教师要多肯定多鼓励学生能自己读懂课文,适当引导学生纠偏。
)(2)你对“赤壁之战”还有什么问题?(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和习惯,同时也是对课文得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要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质疑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并以此为依据,展开下一步教学。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估计在这些范围之内:为什么要采用火攻?曹操怎么会这么轻易相信黄盖?怎么会这么巧,那天刚好刮东南风?……)三、研读课文,讨论争辩1、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研究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后,根据研究需要也可以阅读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深入研究。
五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范文
五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范文作为小学教师免不了要写教案,那么五年级的语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重难点】重点: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讲了那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难点:体会三处“万年牢”的内在关系,学会为人和做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父亲,从中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这节课我们要走进另一位父亲,让我们一起读读他的故事吧!齐读课题“6、万年牢”二、预习检测1、词语检测(1)去把儿闷好削竹签挑选(2)蘸糖甩糖风掺假赚钱(3)走街串巷掉皮损伤耽误晾晒(带拼音读)、 (指名读,跟读)、(去掉拼音男女赛读)2、这是课文插图。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画,结合你的预习,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三、围绕提示,自学课文学习之前,我们要先理出自学提示。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前绿色部分的提示以及课文中的问题泡泡,动笔归纳出我们的学习任务。
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情?2、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出现了 3 次,画出相应的语句,想想 3 次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两个学习任务,画出相应的句子。
四、抓住重点,深入探究1.现在我们一块儿围绕自学提示,来交流交流收获吧。
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情?( 父亲在家做糖葫芦认真细致,在别人的店里他依然那样实在。
)2.“万年牢”这个题目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把你勾画出的相应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①父亲说:“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浙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读懂作文背后的情感
浙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读懂作文背后的情感读
懂作文背后的情感
语文教育是培养孩子们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阅读是语文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在五年级的学习中,阅读已经不再是阅读单词、阅读句子了,而是要能读懂更复杂、更具有情感因素的篇章,为此,浙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被课程设置者作为关键单元对待。
这个教案的核心是要求孩子们掌握读懂作文背后的情感,从而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
在这个单元中,孩子们重点学习了“写作是表达情感的手段”这一观点,并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方式阅读各种类型的文章,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表达,了解并掌握作家的意图和情感,感悟并领悟文字背后的内涵和感情。
这个教案的难度较大,涉及的阅读材料较复杂,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
因此,老师要引导孩子们有目的地阅读,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这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语言与情感的密切关联,领悟到作家借助语言表达情感的艺术魅力。
通过这个教案的学习,孩子们在阅读的基础上,更深入地了解到作家的心情和情感,能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在情感认识上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这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阅读能力,而且也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了坚实的阅读和情感认知的基础。
浙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作为一个考验孩子们综合素质和阅读技能的关键单元,极大地拓宽了阅读的视野,提升了孩子们的阅读和情感认知能力,值得家长和教师们重视和宣传推广。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教案
3.师生交流
让我们一起像张继那样,用心去感受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悠悠传来的钟声,好像在对孤独的张继这样说——
六、了解钟声文化
1.夜渐渐深了,只有钟声在陪伴着张继。钟声会对张继说什么呢?写一写。交流写话内容。
2.钟声文化:张继之前,人们把愁思诉诸给明月,而张继之后,中国文人心中多了一个可以寄托愁思的景物,那就是钟声。
回顾陆游、王士祯、陈小奇的钟声。
七、延伸
也许将来,你也会去苏州,也许你也会写下关于钟声的诗句,我期待着!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21.古诗三首
课时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四、朗读课文,直到能够背诵
五、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1、整体感知
物吗?
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
(2)、体会出这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表达羁旅怀乡的感情。
2、互文见义:词的上片用“山一程,水一程”的旅途上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下片用“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的孤寂情怀。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课题
22.四季之美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旷、怡”等6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彩云”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3.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5篇
五班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5篇五班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1《我们的民族学校》学习目标1.生疏“坝、傣”等5个生字。
会写“坪、坝”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装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学校的宠爱之情。
3.背诵自己宠爱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预备:1.课前发动同学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1.呈现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状况。
同学呈现介绍,老师提示同学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老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状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谐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学校,大家情愿不情愿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学校。
3.老师配乐范读。
三.自同学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学校美不美?大家确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生疏的生字依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同学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老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同学感到生疏的词语也该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竞赛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竞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
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留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留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五上第七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以“景物”为主题,包含《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4 篇课文,以及“习作:______即景”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本单元所选的4篇课文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抒发了作者由衷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通过读书,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本单元的习作“______即景”,属于半命题作文,应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
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生动。
“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想象、背诵等多种形式学习,特别是引导学生就自己喜欢的段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案设计: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任教年级:授课教师:XXXX实验学校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温馨提示:该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是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本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尽量地避免采用:淘汰法、尝试错误法等弱智、愚蠢、迟笨的方法。
要注意使用“优选法”来选择使用的教学方法。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1《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识性课文。
本课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 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
课文内容生动有趣, 语言朴素而生动, 是一篇寓科学知识于趣味故事的优秀教材。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
水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 所以教学过程中, 应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 积极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 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 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 了解水的变化及与人类的关系。
信息资料1、生字词语卡片、故事录音、反映水的变化的录像片或课件。
2、师生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故事导入:同学们, 今天我想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介绍给你们, 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们呀?(播放录音故事)(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语文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24、最后一分钟课型:阅读教师:目标(三维融通表述):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5个生字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过程与方法1、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
2、在吟诵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体会四次“最后一分钟”,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看图交流,揭题1、交流香港的有关信息2、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师:同学们,请仔细看这幅图,你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特殊的时刻吗?3、教师激情揭题:是的,这个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
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大地四处开放;这一刻,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这一刻,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重温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解决字词障碍,了解诗歌内容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把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由提出困难,共同解决。
3、再读诗歌,思考一个问题:文中的四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三)品读诗歌,体会、激发情感1、师:诗歌的大概内容同学们都已有所了解,接下就让我们一起去好好地品味这“最后一分钟”。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几次提到“最后一分钟”?第一处“最后一分钟”1、指名读第一小节2、师:同学们,在第一小节中躲着一种修辞手法,你能把它找出吗?(生:拟人)那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说一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拉着香港这位亲人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历程。
3、齐读第一小节第二处“最后一分钟”1、师: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升起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无比的--(激动、自豪)。
请大家读一读第二小节,边读边体会这一份激动和自豪。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3、师:看着同学们这么认真地读着,老师相信你们的体会肯定也到位了。
五上第七单元语文教学设计
五上语文第七单元整体解读一、单元内容浏览本单元围绕“自然之趣”这一主题编排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
《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词,或写山间傍晚的景色,或写夜泊枫桥时的所见所闻,或写长途羁旅风光;《四季之美》描写了春夏秋冬某一特定时间的景致;《鸟的天堂》描写了大榕树在早晨和傍晚时的不同情景;《月迹》描写了不同地点的月亮。
几篇课文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表现出了景致的情趣。
接下来我将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逐一解读。
二、语文要素解读1.阅读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
本单元选编的几篇课文,均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如,《山居秋暝》中对清泉、竹子、莲叶等景致进行了动态描写,衬托了山间傍晚的幽静;《四季之美》描写了春天黎明天空颜色的变化、夏夜萤火虫翩翩飞舞、秋天黄昏时归鸦回窠和大雁比翼而飞等景致,凸显了景物的动态美;《鸟的天堂》中傍晚的大榕树是静谧的,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节奏可以比较缓慢的读出它的静态美。
早晨的大榕树则是热闹的,给人以百鸟朝凤的动态美,读的时候可以用较快的节奏来表达赞美之情。
一静一动,特色鲜明;《月迹》一文既有对月亮爬竹帘格儿的动态描写,也有对满院子玉玉的、银银的月光的静态描写,充满了情趣。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关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并品味和积累;“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引导学生在仿写中进一步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作用。
从整个单元来看,从能感受到景物的动态和静态到体会动态美,再到说出和读出静态和动态的不同特点,最后来体会描写,语文要素的落实是层层递进。
2.习作要素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这次习作在“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基础上,进行由学到用、由读到写的训练。
写出景物的变化从三年级开始就有了一定的安排,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金色的草地》随着时间的变化同一个事物会发生变化,《我爱家乡的杨梅》观察杨梅树随着季节的变化发生变化。
五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4.根据节奏,小组成员互读,要读得有韵味。
三、把握词意
1.根据注释默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意,把握不准的,可以向同学请教。
2.请学生说说词的意思。要求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解释。
四、深入理解。
1.根据问题再读课文。
A作者身在何方?
B作者在“相思”谁?是从哪句中体现出来的?
学生齐读全诗。
三、感“眠”悟“愁”,“对”出愁思
1.抓一“眠”字,进入情景。
(1)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想一想:哪些字眼、哪些词语向我们透露出张继没有睡觉的消息?
(2)学生默读、圈画。
(3)停。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字眼看出张继的不眠?
月落。他看到月亮落下去了。
板书:月落
乌啼。他听到了乌鸦的啼叫。耳闻乌啼,所以未眠。
(3)问: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那作者是在什么样的心态下看到这么清幽、宁静的景象呢?
(4)问:看到这样清幽、宁静而清新的景象,作者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5.分析艺术技巧
(1)问:颔联运用了一种修辞方法,大家知道是什么对仗。
(2)问:大家注意到没有,颈联也运用了一种修辞手法,是什么呢?:对仗。
六、布置作业。(出示课件6)
1.掌握课后生字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赤壁之战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学会生字,理解“调兵遣将、相持、计策、自不量力、丢盔弃甲”等词语地意思,初步尝试缩写和改编课文。
2、认真阅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赤壁之战”的战争意义和历史意义。
3、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能有目的地进行拓展阅读,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缩写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赤壁之战”的战争意义和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课前师生共同搜集“赤壁之战”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读通课文,学习生字和有关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破题开篇,了解背景1、出示课题,引导学生理解“之”的意思。
2、引导学生利用课外阅读的知识,介绍“你所知道的‘赤壁之战’”。
3、课件演示:赤壁之战的时代背景。
二、读通课文,质疑问难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个别学生轮读课文,检查通读课文效果,随机进行教学处理。
(1)联系上下文理解“隔江相对”,课件演示:两军布阵图。
(2)理解“调兵遣将”,比较“遣”与“遗”的字形。
(3)指导读通顺长句“不错,……上面铺着火硝、硫黄。
”(个别学生读课文,重点是检查能否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暴露出来的具有共性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解决,通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基础;随机进行部分字词教学,既是字词分散教学的一种形式,也是从课文阅读整体出发的一种考虑。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勾画,思考:(1)你对“赤壁之战”又知道了什么?(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对课文地理解程度,学生的回答会多种多样,教师要多肯定多鼓励学生能自己读懂课文,适当引导学生纠偏。
)(2)你对“赤壁之战”还有什么问题?(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和习惯,同时也是对课文得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要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质疑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并以此为依据,展开下一步教学。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估计在这些范围之内:为什么要采用火攻?曹操怎么会这么轻易相信黄盖?怎么会这么巧,那天刚好刮东南风?……)三、研读课文,讨论争辩1、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研究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后,根据研究需要也可以阅读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深入研究。
(这一设计主要体现:一是给学生选择学习的机会;二是给学生自由研读的空间;三是引入课外资料实施开放教学。
)2、课堂交流研究成果,教师相机点拨,全体学生体会课文语言,学习课文重点内容。
(1)引导学生读一读三处描写曹军把船练起来的句子,体会火攻的妙处。
(2)引导学生读黄盖的信,体会曹操的盲目乐观和自信。
……(在这里,教师的点拨非常重要,要引导学生言之有文,言之有理,是学生能从整体上深入理解课文。
3、以同质小组的形式交流富余成果。
(这是对合作学习时机的一种尝试,可以进一步满足学生的交流欲望,相互补充研究成果,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深入阅读课文,感受“赤壁之战”的战争意义和历史意义,尝试缩写和改编课文,拓展阅读。
教学过程:四、精读深思,总结课文1、默读课文,概括“赤壁之战”周瑜获胜的原因。
(要求学生不要说具体的措施,要很概括地说出几条原因,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同时也是语言品质的训练。
)2、小组讨论,优化答案。
(在个体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安排小组讨论,更有实效,确实能起到启发市委、深入思考、优化答案的效果。
)3、课堂交流。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智慧的火花,及时鼓励引导,帮助学生提高概括水平。
一般的说,可以概括为:知己知彼、扬长避短、把握时机等。
)五、缩写改编,内化课文1、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联系课文理解“计策”。
2、以“黄盖是怎么说的?”为话题,缩写改编课文后半部分。
(利用课文地空白点进行语言转换和课文缩写练习,内化课文语言,深入理解课文。
)3、交流评价。
4、思考:把我们写的这段话放进课文中去好不好?为什么?(感悟一种写作技巧。
)六、拓展阅读,激发兴趣1、小结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
2、引入《念奴娇·赤壁怀古》,读一读,找一找那一句是描写赤壁之战的。
(在课内引入《念奴娇·赤壁怀古》全诗、注释以及今译文,体现了语文课堂的开放,扩大了阅读教学的容量,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豪情,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名著和古诗文,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
)七、作业:(任意选择)1、缩写《赤壁之战》全文。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浏览“网上三国”。
3、编一张以“三国”为主题的小报。
4、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板书设计:20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教学目标1、学会9个生字,理解20个新词的意思。
2、缩写课文第2自然段,按照提示(内容提纲)简要复述课文。
3、懂得对坏人不能讲慈悲,要善于识破诡计,敢于斗争。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经过,特别是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在理解的基础上,按课后练习3的提示,复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教学难点:注意前后内容之间的衔接,根据提示进行复述,按要求缩写第2自然段。
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揭题。
1、了解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2、简要介绍吴承恩生平。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读课文,回顾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2、难点反馈。
难读的:喝难写的:箍、吆易混淆的:诡计(鬼)3、通过联系上下文阅读的方法理解部分难词。
挑拨:搬弄是非,引起纠纷。
索性:干脆,表示直截了当。
慈悲:慈善,富有同情心。
诡计多端:害人的计策很多。
4、通过“课题扩展法”说说课文大意:唐僧西天取经途中路遇白骨精,孙悟空三次识破白骨精的变化,打死白骨精的三个化身。
三、脉络分段。
1、再读课文,问:“三打”指的是什么?2、找出课文中“三打”白骨精的各个段落,以每次打白骨精作为一段,这篇课文应分几段。
3、让学生读读课文,用“||”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自然段)第三段(第3自然段)第四段(第4、5自然段)第五段(第6自然段)四、学习第一段。
1、轻声自由读第一段,先想想这段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即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再说说故事发生的原因。
(白骨精残害百姓,孙悟空要为民除害。
)2、“专门”什么意思?你能用“不但……而且……”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么?3、进一步理解“诡计多端”的意思,再以憎恨的语气读这一段的第2句话。
4、概括第一段段意:唐僧带徒弟上西天取经,一天来到一座高山前。
山上住着白骨精,残害百姓,而且诡计多端。
五、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第2课时一、研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各个段落。
1、学生轻声读课文第二、三、四段,想想为了吃唐僧肉,白骨精变发几次?每次变成什么?为什么这么变?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说说他的性格特征。
3、自读课文,找出片断重点理解。
4、交流讨论:(1)分析孙悟空的人物特征。
◆孙悟空用鼻子一嗅,闻到一股妖气,再用火眼金睛凝视,一下子看出那村姑是一个妖怪。
①过程:嗅——凝视。
②理解怎样是凝视。
③“一下子”看出悟空本领高强。
指名朗读,点评。
◆“大胆妖怪”悟空一声吆喝,举起金箍棒,劈面便打。
啪的一声,那村姑倒地死去。
理解:①吆喝写出了气势。
②劈面便打是果断。
重点指导朗读。
◆悟空看得仔细,认出那婆子也是那个妖怪变的。
悟空飞步向前,大喝一声:“妖怪,你又来了,再吃我一棒!”金箍棒当头劈去,那婆子便应声倒下。
理解飞步向前的勇猛,大喝一声的威武。
难点:应声倒下。
◆悟空气得毛发直竖,大喝道:“不管你千变万化,妖怪总是妖怪!”说罢抡棒就打。
各自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妖怪吃人本性不变,你今天救了他,他却不会放过你。
是妖就要打,哪能讲慈悲!联系以上两句话理解“慈悲”,以及应该怎样“慈悲”。
(2)分析唐僧的表现:责怪——怒喝——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
唐僧责怪悟空不该错杀好人。
(句中的一个“好”字反映了唐僮的是非不分,也揭露了白骨精的狡诈。
)唐僧怒喝道:“你接连打死母女二人,是何道理?”(唐僧的气愤之情比第一次更深,更能说明唐僧的糊涂。
)(3)分析白骨精的人物特点。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变成一个村姑,穿着花衣裳,提着一篮馒头,笑着向唐僧走来。
(白骨精善于乔装打扮,做坏事,表现了她诡计多端的本性。
)那婆子拄着竹杖,口中喊着寻女儿。
白骨精又变成一个老头儿,手持拐杖,来找唐僧。
那老头大声呼喊:“救命啊,救命!”那老头冲到悟空面前说:“你打死了我的老伴和女儿,我这条老命出不要了,索性跟你拼了!”(白骨精利用唐僧“人妖不分”的弱点,先是大喊“救命”;再是诬赖悟空“打死了老伴和女儿”,要与悟空拼了,最后利用唐拦住悟空的机会逃命。
)二、学习第五段。
1、指名读第6自然段。
2、最后唐僧怎么做?说明了什么?(用“不但……而且……”的句式回答这个问题。
说明了唐僧至此,还是敌我不分。
)3.概括段意:唐僧把敢于打妖的孙悟空赶回花果山去了。
三、总结全文。
课文写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但三次怒打,白骨精三次逃跑,唐僧三次阻拦,第一次写法各有不同。
这样写既为了避免语句的重复,也为了把故事推向高潮,唐僧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
四、完成《作业本》第1、2、3、4题。
第3课时一、听写词语。
二、完成课后练习1。
1、白骨精的诡计多端表现在哪里?(为了吃唐僧肉,“千变万化”,先变村姑,再变老婆子,最后变成老头儿,“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2、你认为用什么词语概括孙悟空的特点最恰当?(孙悟空火眼金睛善于识破妖魔鬼怪的阴谋,具有勇敢斗争的精神。
)3、唐僧说的“人以慈悲为本”是什么意思?他的话错在哪里?(“人以慈悲为本”本来的意思是说做人要慈善,要有同情心。
但唐僧对白骨精讲慈悲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唐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
)三、简要复述“三打白骨精”的经过。
1、完成《作业本》第5题。
(1)指名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2)投影出示《作业本》第5题的“例”,分析缩写课文的方法。
(抓住主要的人与物,删去次要的话。
)(3)回忆第2自然段主要人物与主要情节。
(4)自由读课文第二段,独立完成缩写。
完成后讨论交流:第二段:白骨精想吃唐僧肉,变成村姑。
孙悟空识破诡计一打白骨精,白骨精逃走。
唐僧责怪悟空不该错杀好人。
2、用“缩写的话”复述“孙悟空一打白骨精”的经过。
3、按同样的方法,缩写复述二、三打白骨精。
(1)四人小组讨论,缩写、复述。
(2)指名复述,评议。
第三段:白骨精变成老婆子,孙悟空再打,白骨精又逃。
唐僧怒喝孙悟空。
第四段:白骨精变成老头儿,孙悟空又打,白骨精装模作样。
唐僧以“慈悲为本”,拦住悟空,救了妖精。
4、完整复述“三打白骨精”的经过。
(1)指名复述,评议。
(2)选两位学生上台复述。
(3)学生各人自己复述。
四、完成《作业本》第6题。
教学后记概括孙悟空的特点,应引导学生从孙悟空的语言、行动中去体会他善于识破诡计,具有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20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二)教学目标1、学会3个生字,理解16个新词语的意思。
2、在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会破折号和引号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