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六条规定”解读

合集下载

国防科研生产业务安全保密风险及防控措施

国防科研生产业务安全保密风险及防控措施

国防科研生产业务安全保密风险及防控措施
国防科研和生产业务的安全保密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情报窃取和泄漏:包括间谍、黑客等非法获取机密信息的行为,以及内部人员泄露机密信息的行为。

2. 设备与技术被盗窃或失窃:包括关键技术被复制、窃取或盗卖;设备或产品被盗窃或失窃等情况。

3. 人员安全问题:包括内部人员受贿或故意损坏设备等行为,以及对军事设施和人员进行威胁和恐吓的行为。

4. 对创新的限制:包括国家政策和法规的限制,以及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

为了防止以上安全保密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物理安全:加密数据,设置门禁系统,安装监控摄像头和报警设备等物理防范措施来确保敏感信息、设备和技术的安全。

2. 加强网络安全:采用专业的安全防护软件和设备,定期检查和更新防护措施,以及加强员工网络安全意识。

3. 加强人员管理:对人员进行安全背景调查,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监管和管理,确保机密信息不被泄露。

4. 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强化科技创新管理,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保护知识产权和国家利益。

5. 加强合作伙伴安全管理:对参与国防科研和生产的合作伙伴进行安全背景调查,进行有效的安全合作和管理。

保密六条规定

保密六条规定

保密六条规定在当今信息社会,信息的保密显得尤为重要。

无论是个人隐私还是商业机密,都需要严格保密,以防止信息泄露带来的负面影响。

为此,制定一套科学的保密规定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六条保密规定,以帮助您更好地保护信息安全。

第一条规定:严格控制信息的获取和分发途径。

在公司或组织内部,应建立起完善的审批制度,确保员工只能获取到与其职责相关的信息。

同样重要的是限制信息的分发途径,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获取敏感信息,并采取适当的加密措施,防止信息被不当传播。

第二条规定:建立严格的访问权限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公司或组织应该根据员工的职务和需要,设定不同的访问权限。

只有获得相应权限的员工,才能够接触到敏感信息。

同时,应该定期审查并更新员工的权限,以适应组织结构的变化。

第三条规定:加强对员工的保密教育和培训。

公司或组织应该定期组织保密教育和培训,加强员工对保密意识的培养。

培训内容应包括信息安全意识、保密规定的具体要求以及保密技巧等。

通过培训,提高员工对信息保密重要性的认识,并使其能够正确使用保密工具和技术。

第四条规定: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公司或组织应该建立一个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信息的安全管理和保密工作。

该部门应制定详细的保密制度和措施,制定信息安全政策,并确保其严格执行。

同时,应该定期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并修补安全漏洞。

第五条规定:加强对外部人员的管理。

除了内部员工,公司或组织还要与供应商、客户以及合作伙伴等外部人员进行交流和合作。

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必须对外部人员进行认证和访问控制,限制其获取敏感信息的权限,并与其签订保密协议以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第六条规定:建立定期的安全审计机制。

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可以帮助公司或组织检测和排查潜在的安全漏洞。

通过对系统、网络和设备的安全性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并修复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总结起来,保密六条规定主要包括严格控制信息的获取和分发途径、建立严格的访问权限管理制度、加强对员工的保密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外部人员的管理以及建立定期的安全审计机制。

保密十不准、六条规定.doc

保密十不准、六条规定.doc

国防科技工业涉密人员保密行为十不准
一、不准将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泄露给无关人员;
二、不准将涉密计算机或涉密移动介质接入互联网;
三、不准用非涉密计算机传真机处理传输国家秘密;
四、不准用非保密移动电话普通电话谈论国家秘密;
五、不准携带涉密载体回家或在家中处理国家秘密;
六、不准携带涉密载体探亲访友或至工作无关场所;
七、不准在个人著述或公开的信息中涉及国家秘密;
八、不准私自复制留存遗弃或向他人出借国家秘密;
九、不准私自将国家秘密带出国境或参加涉外活动;
十、不准擅自接受媒体采访或私自与境外人员交往。

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六条规定”
一、禁止私自在机关、单位登陆互联网;
二、禁止在家用计算机处理涉密信息;
三、禁止涉密网与互联网连接或在连接互联网计算机处理涉密信
息;
四、禁止私自留存涉密计算机、涉密移动存储介质或涉密文件资料;
五、禁止在涉密计算机与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
质;
六、禁止擅自对外披露单位涉密信息和内部信息;。

中央六条禁令

中央六条禁令

中央六条禁令1. 禁止随意泄露涉密信息为了保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中央发布了禁止随意泄露涉密信息的规定。

这一禁令的目的是确保涉密信息的安全性,防止信息被泄露给不相关的人员。

根据这一禁令,任何涉密信息都必须得到相关授权才可以进行传递或分享。

员工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协议,并采取措施确保不会随意透露或泄露任何涉密信息。

违反这一禁令的行为将面临严重的纪律处分,并可能涉及法律追究。

2. 禁止私自串通行贿为了防止公共资源被滥用和不当利用,中央发布了禁止私自串通行贿的规定。

这一禁令的目的是确保公共资源的分配公正、透明,避免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

根据这一禁令,任何形式的行贿行为、串通行贿行为都是严禁的。

政府职员、企事业单位员工必须依法履行职责,不能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违反这一禁令的行为将面临严重的后果,包括法律追究和纪律处分。

中央将建立举报机制,保护举报人的权益,并加大对行贿行为的打击力度。

3. 禁止滥用职权搞权力寻租为了建设廉洁政府,中央发布了禁止滥用职权搞权力寻租的规定。

这一禁令的目的是杜绝腐败现象,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根据这一禁令,政府职员不得滥用职权谋取私利,不能以权谋私、以权谋财。

同时,政府职员还应该主动作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并履行职责保护市场参与方的合法权益。

违反这一禁令的行为将受到行政处罚,并可能面临职务调整或者追究刑事责任的后果。

4. 禁止违规干预市场经济运行为了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央发布了禁止违规干预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定。

这一禁令的目的是保护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环境,抑制不正当行为的发生。

根据这一禁令,政府职员不能以任何形式违规干预市场经济的运行。

政府应该依法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好自己的监管作用,维护市场的秩序,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对于违反这一禁令的行为,中央将加大惩治力度,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行政责任,并严肃处理涉及违规干预市场经济行为的政府官员。

5. 禁止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央发布了禁止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的规定。

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六条规定”解读

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六条规定”解读

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六条规定”解读第一条禁止私自在机关、单位登陆互联网私自在机关、单位登陆互联网是指: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未经批准,在机关、单位私自利用公有或个人计算机以及其他具有联网功能的电子设备登陆互联网。

互联网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网络空间,境外情报机构已经把互联网作为窃取情报的重要途径,且攻击手法日益隐蔽、日趋先进。

涉密机关、单位登录互联网的IP地址,是境外情报机构窥视的重点,在未采取管理和技术防范措施的情况下,私自在机关、单位登陆互联网,一旦发生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或设备上处理、存储、传输泄密信息,导致泄密事件发生。

由于一些工作人员对访问互联网存在的安全风险缺乏了解,利用互联网处理、存储、传输涉密信息的现象屡禁不止。

在军工单位近年来发生的泄密事件中,90%以上与互联网有直接关系,互联网已成为泄密的主要渠道。

因此,加强对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在机关、单位登录互联网的监督控制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安全保密管理的一项紧迫任务。

具体要求如下:(一)机关、单位应建立登陆互联网管理制度;(二)集中使用的连接互联网计算机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分散使用的连接互联网计算机应明确管理负责人;(三)工作人员登录互联网必须通过审批,进行实名登录,严禁将涉密载体带入登录互联网的场所;(四)采取必要的技术防护与监控措施,记录工作人员访问的互联网网址;(五)对外发送电子邮件、发布信息,须经保密审查;(六)禁止将个人具有连接互联网功能的电子设备带入机关、单位保密要害部门、部位。

第二条禁止在家用计算机处理涉密信息在家用计算机处理涉密信息是指:工作人员使用个人私有的计算机或将单位的计算机带回家处理、存储、传输涉密信息,其中包括将单位的涉密移动储存介质带回家介入个人私有的计算机使用。

家用计算机一般都连接互联网,且安全性较低,很容易被植入木马程序或被远程控制。

如果在家用计算机处理和存储涉密信息,就等于将涉密信息放在互联网上,极有可能导致涉密事件发生。

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六条规定解读完整版

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六条规定解读完整版

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六条规定解读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六条规定”解读第一条禁止私自在机关、单位登陆互联网私自在机关、单位登陆互联网是指: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未经批准,在机关、单位私自利用公有或个人计算机以及其他具有联网功能的电子设备登陆互联网。

互联网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网络空间,境外情报机构已经把互联网作为窃取情报的重要途径,且攻击手法日益隐蔽、日趋先进。

涉密机关、单位登录互联网的IP地址,是境外情报机构窥视的重点,在未采取管理和技术防范措施的情况下,私自在机关、单位登陆互联网,一旦发生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或设备上处理、存储、传输泄密信息,导致泄密事件发生。

由于一些工作人员对访问互联网存在的安全风险缺乏了解,利用互联网处理、存储、传输涉密信息的现象屡禁不止。

在军工单位近年来发生的泄密事件中,90%以上与互联网有直接关系,互联网已成为泄密的主要渠道。

因此,加强对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在机关、单位登录互联网的监督控制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安全保密管理的一项紧迫任务。

具体要求如下:(一)机关、单位应建立登陆互联网管理制度;(二)集中使用的连接互联网计算机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分散使用的连接互联网计算机应明确管理负责人;(三)工作人员登录互联网必须通过审批,进行实名登录,严禁将涉密载体带入登录互联网的场所;(四)采取必要的技术防护与监控措施,记录工作人员访问的互联网网址;(五)对外发送电子邮件、发布信息,须经保密审查;(六)禁止将个人具有连接互联网功能的电子设备带入机关、单位保密要害部门、部位。

第二条禁止在家用计算机处理涉密信息在家用计算机处理涉密信息是指:工作人员使用个人私有的计算机或将单位的计算机带回家处理、存储、传输涉密信息,其中包括将单位的涉密移动储存介质带回家介入个人私有的计算机使用。

家用计算机一般都连接互联网,且安全性较低,很容易被植入木马程序或被远程控制。

保密六条释义

保密六条释义

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六条规定”释义第一条禁止私自在机关、单位登陆互联网释义私自在机关、单位登陆互联网是指: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未经批准,在机关、单位私自利用公有或个人计算机以及其他具有联网功能的电子设备登陆互联网。

互联网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网络空间,境外情报机构已经把互联网作为窃取情报的重要途径,且攻击手法日益隐蔽、日趋先进。

涉密机关、单位登录互联网的IP地址,是境外情报机构窥视的重点,在未采取管理和技术防范措施的情况下,私自在机关、单位登陆互联网,一旦发生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或设备上处理、存储、传输泄密信息,导致泄密事件发生。

由于一些工作人员对访问互联网存在的安全风险缺乏了解,利用互联网处理、存储、传输涉密信息的现象屡禁不止。

在军工单位近年来发生的泄密事件中,90%以上与互联网有直接关系,互联网已成为泄密的主要渠道。

因此,加强对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在机关、单位登录互联网的监督控制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安全保密管理的一项紧迫任务。

具体要求如下:(一)机关、单位应建立登陆互联网管理制度;(二)集中使用的连接互联网计算机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分散使用的连接互联网计算机应明确管理负责人;(三)工作人员登录互联网必须通过审批,进行实名登录,严禁将涉密载体带入登录互联网的场所;(四)采取必要的技术防护与监控措施,记录工作人员访问的互联网网址;(五)对外发送电子邮件、发布信息,须经保密审查;(六)禁止将个人具有连接互联网功能的电子设备带入机关、单位保密要害部门、部位。

第二条禁止在家用计算机处理涉密信息释义在家用计算机处理涉密信息是指:工作人员使用个人私有的计算机或将单位的计算机带回家处理、存储、传输涉密信息,其中包括将单位的涉密移动储存介质带回家介入个人私有的计算机使用。

家用计算机一般都连接互联网,且安全性较低,很容易被植入木马程序或被远程控制。

如果在家用计算机处理和存储涉密信息,就等于将涉密信息放在互联网上,极有可能导致涉密事件发生。

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六条规定”解读

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六条规定”解读

国防科技工业安全“六条规定”解读第一条禁止私自在机关、单位登陆互联网私自在机关、单位登陆互联网是指: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未经批准,在机关、单位私自利用公有或个人计算机以及其他具有联网功能的电子设备登陆互联网。

互联网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网络空间,境外情报机构已经把互联网作为窃取情报的重要途径,且攻击手法日益隐蔽、日趋先进。

涉密机关、单位登录互联网的IP地址,是境外情报机构窥视的重点,在未采取管理和技术防措施的情况下,私自在机关、单位登陆互联网,一旦发生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或设备上处理、存储、传输泄密信息,导致泄密事件发生。

由于一些工作人员对访问互联网存在的安全风险缺乏了解,利用互联网处理、存储、传输涉密信息的现象屡禁不止。

在军工单位近年来发生的泄密事件中,90%以上与互联网有直接关系,互联网已成为泄密的主要渠道。

因此,加强对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在机关、单位登录互联网的监督控制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安全管理的一项紧迫任务。

具体要求如下:(一)机关、单位应建立登陆互联网管理制度;(二)集中使用的连接互联网计算机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分散使用的连接互联网计算机应明确管理负责人;(三)工作人员登录互联网必须通过审批,进行实名登录,严禁将涉密载体带入登录互联网的场所;(四)采取必要的技术防护与监控措施,记录工作人员访问的互联网网址;(五)对外发送电子、发布信息,须经审查;(六)禁止将个人具有连接互联网功能的电子设备带入机关、单位要害部门、部位。

第二条禁止在家用计算机处理涉密信息在家用计算机处理涉密信息是指:工作人员使用个人私有的计算机或将单位的计算机带回家处理、存储、传输涉密信息,其中包括将单位的涉密移动储存介质带回家介入个人私有的计算机使用。

家用计算机一般都连接互联网,且安全性较低,很容易被植入木马程序或被远程控制。

如果在家用计算机处理和存储涉密信息,就等于将涉密信息放在互联网上,极有可能导致涉密事件发生。

此外,即使家用计算机未连入互联网,因属私有财产,家庭成员均可接触或使用,也将导致知密围扩大或因存储介质的使用使涉密信息流入互联网。

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六条规定解读

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六条规定解读

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六条规定解读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六条规定”解读第一条禁止私自在机关、单位登陆互联网私自在机关、单位登陆互联网是指: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未经批准,在机关、单位私自利用公有或个人计算机以及其他具有联网功能的电子设备登陆互联网。

互联网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网络空间,境外情报机构已经把互联网作为窃取情报的重要途径,且攻击手法日益隐蔽、日趋先进。

涉密机关、单位登录互联网的IP地址,是境外情报机构窥视的重点,在未采取管理和技术防范措施的情况下,私自在机关、单位登陆互联网,一旦发生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或设备上处理、存储、传输泄密信息,导致泄密事件发生。

由于一些工作人员对访问互联网存在的安全风险缺乏了解,利用互联网处理、存储、传输涉密信息的现象屡禁不止。

在军工单位近年来发生的泄密事件中,90%以上与互联网有直接关系,互联网已成为泄密的主要渠道。

因此,加强对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在机关、单位登录互联网的监督控制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安全保密管理的一项紧迫任务。

具体要求如下:(一)机关、单位应建立登陆互联网管理制度;(二)集中使用的连接互联网计算机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分散使用的连接互联网计算机应明确管理负责人;(三)工作人员登录互联网必须通过审批,进行实名登录,严禁将涉密载体带入登录互联网的场所;(四)采取必要的技术防护与监控措施,记录工作人员访问的互联网网址;(五)对外发送电子邮件、发布信息,须经保密审查;(六)禁止将个人具有连接互联网功能的电子设备带入机关、单位保密要害部门、部位。

第二条禁止在家用计算机处理涉密信息在家用计算机处理涉密信息是指:工作人员使用个人私有的计算机或将单位的计算机带回家处理、存储、传输涉密信息,其中包括将单位的涉密移动储存介质带回家介入个人私有的计算机使用。

家用计算机一般都连接互联网,且安全性较低,很容易被植入木马程序或被远程控制。

从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

从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

以“六条规定”为纲,建立保密主动“防护网”——谈国防科技工业涉密单位计算机、互联网使用保密保障体系的建设摘要: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媒介的非自主泄密,已成为当前国防科技工业涉密单位最主要的泄密方式和趋势,针对于此,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六条规定”应势出台,强令要求和指导涉密单位如何保密,杜绝计算机、互联网泄密。

本文以“六条规定”为纲要,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延伸,从人防、技防的角度出发,研究国防科技工业涉密单位保密保障体系的建设,针对于计算机、互联网使用所造成的泄密问题,提出建立保密意识“防护墙”、规章制度“保密盾”、管理监督“加密锁”三位一体的计算机、互联网使用保密保障体系。

关键词:国防科技六条规定保密现今,任何科学研究都离不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而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科研领域使用的越来越深、越来越广,其也成为了高科技窃密所使用的一条主渠道,甚至称之为窃密的利器。

由此造成的泄密问题快速的浮出水面,日益严重。

尤其在重要、重点的,掌握高精尖技术的国防科技工业相关的涉密单位,更成为窃密分子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窃密“攻击”的重点对象。

彻底抛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不现实。

面对这种有着潜伏很深、随时随地存在、专攻麻痹大意特点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窃密,我们所能做的、所要做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强大的计算机、互联网使用保密保障体系,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以主动地保密意识、谨慎的保密行为、严格的保密管理、更高的防窃秘技术,杜绝泄密,保证秘密的安全,使窃密者无孔可钻、无计可施。

一、建立时刻具有保密警醒的自我意识“防护墙”保密意识“防护墙”的建立,这是人防泄密的核心和关键,也是这个计算机、互联网使用保密保障体系的核心和关键,是保密的第一道关口。

存在于国防科技工业涉密单位的泄密行为,绝大多数为非主动的无意识泄密,根源之一就在于保密意识的薄弱。

而保密意识“防护墙”就是针对于此最有效地、主动地泄密防卫。

这层“防护墙”,主要作用就是时刻保持着对保密的警醒——在言,警觉是否涉密,出口之前,过滤掉涉密信息;在行,熟知保密工作流程,操作前后,确保无违规,无泄密。

安徽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安柴杯”保密知识竞赛试题

安徽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安柴杯”保密知识竞赛试题

安徽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安柴杯”保密知识竞赛试题单位姓名职务一、填空题(20分,共20题)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自年月日起实行2、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时间内只限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3、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一项。

4、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实行、、、的方针,既,又。

5、涉密人员根据涉密程度分为涉密人员、涉密人员和人员,实行管理。

6、涉密人员上岗前应当经过,,。

7、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管理。

其中核心涉密人员脱密期为年,重要涉密人员为年,一般涉密人员为年。

8、有严重违反保密规定的种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的立案标准是: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项(件)以上的;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项(件)以上的;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项(件)以上的;…….。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的立案标准是: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项(件)以上的;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项(件)以上的;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项(件)以上的;…….。

10、文件、资料汇编中有密件的,应当对各独立密件的和作出标志,并在封面或者首页以其中的最高密级和最长保密期限作出标志。

11、计算机口令在网络中必须加密和。

12、涉密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连接国际互联网,必须实行。

13、涉密计算机的密级应按和存储信息的确定。

14、未经本单位管理部门批准,不得自行对涉密计算机进行格式化并重装操作系统。

15、涉密办公自动化设备现场维修时,应由有关人员陪同。

16、存储在涉密计算机或存储介质中的电子文件,只要内容涉密,就应当。

17、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禁止在和上交叉使用。

18、单位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就当进行。

19、严禁将用于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具有打印、复印、传真等多功能的一体机与连接。

20、销毁磁介质、光盘等秘密载体,应当采用或的方法彻底销毁,确保信息无法还原。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Х”。

保密培训记录表

保密培训记录表
3、〈〈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4、〈〈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六条规定”解读》
5、〈〈公司保密制度汇编》中的公司保密制度。
公司保密办公室
保密教育培训记录表
主持人
培训日期
持续时间
培训地点
培训方式
口讲课 □其他
培训内容
参加学习人员签名
参加人姓名
所在项目部
参加人姓考勤人员:年 月曰
备注
说明:本表由保密办公室保存
培训学习内容:
1、〈〈军工涉密业务咨询服务安全保密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 〈〈军工涉密业务咨询服务安全保密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国防科技工业安全生产培训规定

国防科技工业安全生产培训规定

国防科技工业安全生产培训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防科技工业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防科技工业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适用本规定。

国防科技工业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事业单位)是指由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国防科工委)实施行业管理的核工业、航天工业、航空工业、船舶工业和兵器工业的生产、经营、科研单位。

第三条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培训,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增强预防事故、控制职业危害和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包括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

第四条国防科工委负责指导、监督国防科技工业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第五条企事业单位负责本单位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工作。

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安全生产法、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培训工作制度。

第二章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的安全生产培训第六条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接受专门的安全生产培训,具备与所从事的岗位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取得安全生产培训证书。

其中从事船舶造修的企业和涉及放射性物质、火炸药、推进剂及其制品科研、生产、储存、销毁、处置与使用的企事业单位(以下称“从事危险作业的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培训取得安全生产培训证书后,并经考核合格取得安全生产合格证书,方可任职。

第七条企事业单位申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时,其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获得安全生产培训证书;其中从事危险作业的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获得安全生产合格证书。

第八条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是指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及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分管科研、生产、试验、技术、特种设备管理、危险品采购、储存、运输、销售、销毁等活动的负责人等;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指企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

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六条规定”解读

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六条规定”解读

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六条规定”解读第一条禁止私自在机关、单位登陆互联网私自在机关、单位登陆互联网是指: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未经批准,在机关、单位私自利用公有或个人计算机以及其他具有联网功能的电子设备登陆互联网。

互联网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网络空间,境外情报机构已经把互联网作为窃取情报的重要途径,且攻击手法日益隐蔽、日趋先进。

涉密机关、单位登录互联网的IP地址,是境外情报机构窥视的重点,在未采取管理和技术防范措施的情况下,私自在机关、单位登陆互联网,一旦发生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或设备上处理、存储、传输泄密信息,导致泄密事件发生。

由于一些工作人员对访问互联网存在的安全风险缺乏了解,利用互联网处理、存储、传输涉密信息的现象屡禁不止。

在军工单位近年来发生的泄密事件中,90%以上与互联网有直接关系,互联网已成为泄密的主要渠道。

因此,加强对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在机关、单位登录互联网的监督控制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安全保密管理的一项紧迫任务。

具体要求如下:(一)机关、单位应建立登陆互联网管理制度;(二)集中使用的连接互联网计算机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分散使用的连接互联网计算机应明确管理负责人;(三)工作人员登录互联网必须通过审批,进行实名登录,严禁将涉密载体带入登录互联网的场所;(四)采取必要的技术防护与监控措施,记录工作人员访问的互联网网址;(五)对外发送电子邮件、发布信息,须经保密审查;(六)禁止将个人具有连接互联网功能的电子设备带入机关、单位保密要害部门、部位。

第二条禁止在家用计算机处理涉密信息在家用计算机处理涉密信息是指:工作人员使用个人私有的计算机或将单位的计算机带回家处理、存储、传输涉密信息,其中包括将单位的涉密移动储存介质带回家介入个人私有的计算机使用。

家用计算机一般都连接互联网,且安全性较低,很容易被植入木马程序或被远程控制。

如果在家用计算机处理和存储涉密信息,就等于将涉密信息放在互联网上,极有可能导致涉密事件发生。

保密六条规定

保密六条规定

保密六条规定
1. 保密信息定义:明确界定哪些信息属于保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商业秘密、技术数据、客户资料、内部文件等。

2. 保密义务:规定所有员工、合作伙伴和第三方服务提供者在接触保密信息时必须遵守的保密义务,包括但不限于不得泄露、不得复制、不得未经授权使用等。

3. 保密期限:明确保密信息的保密期限,直至该信息公开或失去商业价值为止。

4. 保密措施:要求采取合理的物理和技术措施来保护保密信息,如限制访问权限、加密存储、安全传输等。

5. 违约责任:规定违反保密协议的后果,包括但不限于赔偿损失、终止合同、法律追究等。

6. 保密协议的修改和终止:明确保密协议的修改和终止条件,以及在终止后保密义务的持续有效性。

航空工业六条红线内容

航空工业六条红线内容

航空工业六条红线内容
航空工业六条红线是指中国国防科工委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提出的一项限制技术转让和国家安全的政策原则。

具体内容包括:
1. 不允许向外国出口航空发动机技术,特别是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和涡轮叶片技术。

2. 不允许出口超音速导弹技术。

3. 不允许外国投资者在中国成立航空发动机技术相关企业。

4. 不允许外国航空公司在国内投资成立航空维修企业。

5. 不允许外国公司参与国内航空器维修市场的招投标。

6. 不允许中国航空企业将技术图纸提供给外国合作伙伴。

这些限制措施旨在保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和技术核心竞争力,防止对国家关键技术的依赖和失去控制权。

然而,这些政策也限制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和国际合作的机会。

随着中国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一些限制逐渐放宽或取消。

保密培训记录表格模板

保密培训记录表格模板
保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育培训记录表
主持人
培训日期
持续时间
培训地点
培训方式
□讲课 □其他
培训内容
参 加 学 习 人 员 签 名
参加人姓名
所在项目部
参加人姓名
所在项目部
应签到人,实际签到人。
考勤人员: 年 月 日
备注
说明:本表由保密办公室保存
培训学习内容:
1、《军工涉密业务咨询服务安全保密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军工涉密业务咨询服务安全保密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3、《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4、《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六条规定”解读》
5、《公司保密制度汇编》中的公司保密制度。
公司保密办公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六条规定”解读第一条禁止私自在机关、单位登陆互联网私自在机关、单位登陆互联网是指: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未经批准,在机关、单位私自利用公有或个人计算机以及其他具有联网功能的电子设备登陆互联网。

生的泄密事件中,90%为当前安全保密管理的一项紧迫任务。

具体要求如下:(一)(二)(六)禁止将个人具有连接互联网功能的电子设备带入机关、单位保密要害部门、部位。

第二条禁止在家用计算机处理涉密信息在家用计算机处理涉密信息是指:工作人员使用个人私有的计算机或将单位的计算机带回家处理、存储、传输涉密信息,其中包括将单位的涉密移动储存介质带回家介入个人私有的计算机使用。

家用计算机一般都连接互联网,且安全性较低,很容易被植入木马程序或被远程控制。

如果在家用计算机处理和存储涉密信息,就等于将涉密信息放在互联网上,极有可能导致涉密事件发生。

此外,即使家用计算机未连入互联网,因属私有财产,家庭成员均可接触或使用,也将导致知密范围扩大或因存储介质的使用使涉密信息流入互联网。

当前因使用家用计算机处理涉密信息造成泄密的事件呈高发势头,必须加大监督管理制度,彻底消除这一安全隐患,坚决杜绝在家用计算机处理涉密信息的违规行为。

具体要求如下:(一)对单位计算机和一定存储介质机型技术绑定,是单位移动存储介质和家用移动存储介质无法交叉使用;进行安全保密检查,防止泄密事件发生。

第三条把国家秘密摆在了境外情报机构的办公桌上。

因此,禁止将涉密网与互联网连接,禁止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处理涉密信息。

具体要求如下:(一)涉密网、涉密计算机必须与互联网等公共信息网实行物理隔离;(二)禁止在涉密信息系统中使用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网络设备、计算机和外围设备(鼠标、键盘等);(三)禁止将处理涉密信息的多功能一体机连接公共电话线;(四)禁止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处理、存储涉密信息。

第四条禁止私自留存涉密计算机、涉密移动存储介质或涉密文件资料私自留存涉密计算机、涉密移动介质或涉密文件资料是指四种情形:一是因退休、辞职、调动等原因,不在原岗位工作,原来经手的涉密计算机等,应交回原单位(部门)而为交还的;二是因为完成某项工作任务需要暂时使用的涉密计算机等在工作任务完成后,应交还原单位而未交还的;三是使用、阅办完毕的涉密计算机等不及时交单位管理的。

具体要求如下:第五条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极有可能感染“摆渡”木马程序,行程涉密与非涉密计算机之间的隐蔽信息“摆渡”通路,导致泄密事件发生。

近年来,因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发生的泄密事件越来越多,教训十分惨痛。

具体要求如下:(一)建立和完善移送存储介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二)对移动存储介质进行技术绑定措施,严格控制适用范围和权限,未经注册授权的移动存储介质不得在涉密计算机上使用;(三)禁止在涉密计算机和非涉密计算机之间直接交换使用。

由非涉密计算机向涉密计算机导入给涉密信息,必须通过中间机单项导入;由涉密计算机向非涉密计算机导入非涉密信息,应采取刻录一次性光盘的方式传输。

第六条禁止擅自对外披露单位涉密信息和内部信息禁止擅自对外披露单位涉密信息和内部信息是指:未经机关、单位保密部门审查批准,擅自通过新闻媒体或其他公开场合披露或提供涉密信息和内部信息。

擅自对外披露单位涉密信息和内部信息,将使涉密信息和内部信息的知悉范围无法控制,尤其将未经保密审查的敏感信息向媒体透露,可能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系统。

当前,境外敌对势力把军工系统的新闻宣传媒体作为刺探情报的重要渠道,保密工作的关系。

具体要求如下:保密工作方案;1.2.在系统内通报批评;3.按照《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责任制暂行规定》,追究有关领导责任;4.对方生泄密事件的单位,同时给与其他相关处罚。

附录二:党纪政纪处罚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丢失秘密文教资料或者泄露党和国家秘密,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者泄露因履行职责掌握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附录三:国家法律处罚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二条规定: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机密的文件、资料或者其他物品,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

立案规定如下: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的立案标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2.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3.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4.5.6.7.以牟取私利为目的泄露国家秘密的;8.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案的立案标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1项(件)以上的;2.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3项(件)以上的;3.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4项(件)以上的;4.违反保密规定,将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或者计算机信息系统与互联网相连接,泄露国家秘密的;5.泄露国家秘密或者遗失国家秘密载体,隐瞒不报、不如实提供有关情况或者不采取补救措施的;6.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附录四:中国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1988年9月5年4月29第一章第一条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法。

第二条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第三条家秘密的义务。

第五条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的保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保密工作。

第六条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以下简称机关、单位)管理本机关和本单位的保密工作。

中央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管理或者指导本系统的保密工作。

第七条机关、单位应当实行保密工作责任制,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完善保密防护措施,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加强保密检查。

第八条国家对在保守、保护国家秘密以及改进保密技术、措施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第九条下列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项,泄露后可能损害国家在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等领域的安全和利益的,应当确定为国家秘密:(一)国家事务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二)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三)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秘密事项;(五)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第十条化及时调整。

第十二条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

机关、单位确定、变更和解除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应当由承办人提出具体意见,经定密责任人审核批准。

第十三条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应当遵守定密权限。

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

具体的定密权限、授权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

机关、单位执行上级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需要定密的,根据所执行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确定。

下级机关、单位认为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有关定密事项属于上级机关、单位的定密权限,应当先行采取保密措施,并立即报请上级机关、单位确定;没有上级机关、单位的,应当立即提请有相应定密权限的业务主管部门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公安、国家安全机关在其工作范围内按照规定的权限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

第十四条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第十五条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第十六条光介质、电磁介质等载体(以不属于国家秘密的,不应当做出国家秘密标志。

第十八条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应当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变更。

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的变更,由原定密机关、单位决定,也可以由其上级机关决定。

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变更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或者人员。

第十九条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自行解密。

机关、单位应当定期审核所确定的国家秘密。

对在保密期限内因保密事项范围调整不再作为国家秘密事项,或者公开后不会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应当及时解密;对需要延长保密期限的,应当在原保密期限届满前重新确定保密期限。

提前解密或者延长保密期限的,由原定密机关、单位决定,也可以由其上级机关决定。

第二十条机关、单位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或者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或者有争议的,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第三章保密制度第二十一条国家秘密载体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维修和销毁,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

第二十二条维修和销毁,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

第二十三条按照涉密程度实行分级保护。

(三)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四)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五)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

第二十五条机关、单位应当加强对国家秘密载体的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一)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二)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三)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四)邮寄、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五)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

第二十六条禁止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

递国家秘密。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措施,并对参加人员进行保密教育,提出具体保密要求。

第三十二条机关、单位应当将涉及绝密级或者较多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机构确定为保密要害部门,将集中制作、存放、保管国家秘密载体的专门场所确定为保密要害部位,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配备、使用必要的技术防护设施、设备。

第三十三条军事禁区和属于国家秘密不对外开放的其他场所、部位,应当采取保密措施,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决定对外开放或者扩大开放范围。

第三十四条从事国家秘密载体制作、复制、维修、销毁,涉密信息系统集成,或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等涉及国家秘密业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经过保密审查,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机关、单位委托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前款规定的业务,应当与其签订保密协议,提出保密要求,采取保密措施。

第三十五条在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以下简称涉密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实行分类管理。

任用、聘用涉密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查。

涉密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品行,具有胜任涉密岗位所要求的工作能力。

涉密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章监督管理第四十二条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组织开展保密宣传教育、保密检查、保密技术防护和泄密案件查处工作,对机关、单位的保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