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小议幼教“小学化”的危害
小议幼教“小学化”的危害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焦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日益严重。
所谓“小学化”,指的是幼儿教育过早地引入小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使幼儿失去了幼儿时代应有的快乐和成长空间。
面对这一现象,我们不得不深思幼教“小学化”所带来的危害。
幼教“小学化”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
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应该享受快乐玩耍、探索世界的权利。
过早引入小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使幼儿失去了这些本应属于他们的权利,长时间的课业压力和学习负担不仅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还可能造成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抑郁等。
幼教“小学化”剥夺了幼儿的游戏和探索的权利。
幼儿时期的游戏和探索是孩子认识世界、发展智力和感知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快乐成长的重要方式。
“小学化”的教育方式过于功利化,导致幼儿失去了丰富多彩的游戏和探索时间,无法享受快乐的幼年时光。
幼教“小学化”限制了幼儿的个性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而“小学化”教育往往是一刀切的,对幼儿进行机械式的教育,无法顾及每个孩子的个性化需求。
这种教育模式容易忽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影响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幼教“小学化”剥夺了幼儿的家庭生活和社会体验。
过早开始强化小学化的幼儿教育,使得幼儿长时间处于课堂学习之中,减少了他们与家人和社会的交流时间。
这不仅影响了幼儿与家庭的亲子关系,也影响了他们对社会的积极参与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幼教“小学化”会增加家长的教育负担。
随着教育的“小学化”,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焦虑也在增加,他们为了孩子的学习问题常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过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竞争性教育,容易带来家庭矛盾和教育成本的增加,给家庭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鉴于以上这些危害,我们应该警惕幼教“小学化”的现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调整幼儿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倡导幼教“本真化”,让幼儿能够在快乐游戏中成长;社会应该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监督和评价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保障幼儿权益;家长应该正确看待幼儿教育,理性对待孩子的成长,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不断促进幼儿和全社会的健康发展。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幼儿进行的教育,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一个阶段。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期望不断提高,学前教育逐渐呈现出小学化的倾向,即在学前教育中加入大量的小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种现象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讨论。
学前教育小学化带来的危害也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
学前教育小学化会给幼儿带来过早的学习压力。
3-6岁的幼儿正处于身体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外界的认知和接受能力还不够成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果在这个阶段被迫学习和掌握大量的小学知识,幼儿可能会产生学习厌倦、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对其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学前教育小学化会导致幼儿过早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和自由。
3-6岁是幼儿成长中的快乐时光,他们应该在自由活动和游戏中得到快乐,并借此建立对周围世界的认知。
如果学前教育变得小学化,幼儿将失去这个快乐自由的时光,而被过早地过载了学习任务和压力,从而导致他们再也无法体验到属于童年时光的快乐和幸福。
学前教育小学化也会对幼儿的身心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3-6岁是幼儿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对他们进行过多的小学化教育,将会剥夺他们正常的身心发育,甚至会对他们的生长和身体健康产生隐患。
学前教育小学化不仅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同时也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学前教育小学化也会对家长和教师带来不良影响。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行为和心态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如果家长过分追求幼儿的学校化教育,过分关注幼儿的学习成绩和能力表现,将会导致他们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陷入了功利化的教育方式,从而导致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逐渐疏远。
而对于教师来说,如果学前教育小学化,他们将面临更大的教学压力和责任,不得不去应对幼儿的学习问题,而忽略了对幼儿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小学化所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对幼儿的身心发育和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对家长和教师带来不利影响。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解决措施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解决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家庭对幼儿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很多家长也会提出要求,希望幼儿园能够进行小学化的教育,这种情况在一些地区非常普遍。
但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存在很多的危害,这些危害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旨在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进行分析,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措施,以保证幼儿教育能够真正起到健康成长的作用。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 压力太大幼儿教育小学化之后,学习压力会有明显增加。
一些幼儿园会以小学的方式,让孩子学习识字、上数、文化课等内容,这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严峻的挑战,他们很难应对这些学习压力,这样会让儿童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2. 影响幼儿的兴趣幼儿教育小学化之后,课程难度和学习内容增加了,很可能会让孩子们失去了对其他领域的兴趣。
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幼儿会感到累、烦、无聊,他们可能会对其他游戏、玩具、书籍等物品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在老师和家长的要求下,孩子们无法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事物进行自由探索和交流,这会对孩子的兴趣习惯产生负面影响。
3. 阻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教育小学化会过分注重课程进度和成绩的考核,而忽略了儿童的身心健康。
在小学化的教育体系下,幼儿需要不断地学习、考试,没有时间和空间去玩耍和休息,长此以往,会对儿童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儿童在身心健康方面的问题出现,不仅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影响,也会给家庭带来更多的困扰和烦恼。
二、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建议1. 健康、快乐的教育至上在幼儿教育中,应该把健康、快乐的教育放在至上,鼓励孩子们在自由的环境中学习,让孩子们能够在游戏中学习、在观察中学习,免去他们过多学习的压力,发挥孩子主动性和主体性,把学习变成一种自然、轻松、快乐的过程,从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 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音乐、体育、美术、自然科学、动手制作等方面的教育内容,能够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探究性、表达性和合作性,从而激发他们对未来学习的兴趣和能动性。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和市场的需求,过早地让孩子接受小学教育,这种现象在短时间内似乎能够让孩子在知识上有所领先,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却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产生了一系列危害。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地将孩子引入了小学的学习模式,这不仅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发展和探索,还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应该更多地接触自然、玩耍、交朋友,而不是过早地学习知识。
学前教育小学化让孩子过早地接触抽象的数学知识、拼音、汉字等,这些内容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来说过于复杂和枯燥,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社交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应该通过与同龄人的互动和玩耍来培养合作、分享、沟通等社交技能。
而学前教育小学化让孩子更多地与书本和老师接触,缺乏与同龄人的互动和玩耍,这会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发展。
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地给孩子带来了压力。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成熟,难以应对小学化的学习内容和评价标准,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压力,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应该通过游戏、绘画、音乐等多样化的活动来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地让孩子接触书本知识,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学习兴趣、社交能力、心理压力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危害。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和发展,我们应该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避免过度强调知识和成绩,重视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愈发引发。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原因及对策,希望能引起广大家长的重视和思考。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幼儿教育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发展和培养的重要阶段,但近年来,幼儿教育出现了小学化倾向,这种倾向给幼儿教育带来了一些弊端。
本文将从早教过度、课程压力以及童年失去等角度探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首先,小学化倾向导致了幼儿早教过度的问题。
在小学化的潮流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将幼儿教育视为提前学习知识的阶段,而非以健康成长为主。
很多家长将孩子送到各种早教机构,让幼儿接受过早的学业训练,这给幼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研究表明,幼儿期的学习应以体验和游戏为主,过早地引入学习压力会对幼儿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其次,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导致了课程压力的增加。
在追求小学化教育的过程中,一些学前教育机构纷纷增加了课程内容,将更多的小学内容引入幼儿的学习中。
这使得幼儿需要面对过多的学习任务和知识点,给了幼儿过重的课业负担。
过多的学习压力不仅容易导致幼儿焦虑和厌学情绪产生,也可能影响了幼儿对其他发展领域的探索和兴趣培养。
最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导致了童年的失去。
幼儿期是孩子的童年时光,是他们放飞自我的时刻。
然而,小学化的幼儿教育让孩子提前迈入了严肃的学习模式,他们失去了自由玩耍、探索世界的机会。
过早地剥夺孩子的童年,可能导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态度,影响他们的整体人格发展。
为了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带来的问题,我们应该重视幼儿教育的本质,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首先,家长和教育机构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确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而非过早地灌输知识。
其次,学前教育机构应当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课程,注重幼儿的情感、认知和身体发展,提供适合幼儿特点的教育内容。
同时,家长也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帮助他们保持快乐的童年。
总结起来,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体现在早教过度、课程压力增加以及童年失去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幼儿教育的目标和方式,并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浅谈幼小衔接小学化的危害及对策改后
浅谈幼小衔接小学化的危害及对策改后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幼小衔接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关注,幼儿园逐渐开始强化小学课程,形成小学化的趋势。
然而,这种趋势却存在着危害,需要有效的对策改变。
一、小学化对幼儿成长的危害1、窒息幼儿特有的普遍性发展幼小衔接小学化的做法往往会让幼儿在各个方面都面临小学生的压力,忽略了幼儿特有的普遍性发展。
这种情况下,幼儿园的教育很难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和对未来学习的兴趣,使得幼儿可能会面临严重的学习障碍。
2、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小学化的教育往往会给幼儿过多的作业和课程,导致幼儿精神压力过大,身心发展出现问题。
除此之外,小学化的教育也会给幼儿设限和束缚,阻碍幼儿的自由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
3、降低幼儿园教育的品质为迎合幼儿园小学化的趋势,很多幼儿园也在不断地做出各种改变。
然而,这些改变有些是为了表面上的“功效”,而忽视了教育的实质,从而降低了幼儿园教育的品质。
二、有效对策改善幼小衔接1、正确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幼小衔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幼儿园应该正确地认识到幼儿与小学生的差别,尊重幼儿的特有发展规律,在小学化的趋势中不刻意迎合和放弃幼儿园的特点,并将幼儿师范教育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
2、科学人性化的教育模式可以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变,营造幼儿园和小学不同的教育氛围,同时保持传统教育模式之外的多元化教学体验。
家长们也应该调整升学观念,提高对幼儿才疏学浅、兴趣爱好多样的包容程度。
3、提升幼儿素质,增强小学学习能力除建立科学人性化的教育模式,幼儿园应该注重提高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智能开发及动手能力,让幼儿具备更优秀的学习基础。
通过游戏、趣味性、互动性等方法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并持续地提高其数学、语言、读写、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总之,幼儿期是人类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将其视同小学生来对待,不仅会造成“过早教育”现象的出现,更会产生幼儿早期发展受阻、身心健康受到摧残的问题。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与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与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幼儿教育方面,管理层针对“小学化”的课程和教学理念,意味着对幼儿提前学习各科知识和技能,以达到小学阶段内容的一种教育方式。
然而,“小学化”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带来了很多弊端,不仅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发展,也会直接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
因此,本文将浅谈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和对策,旨在为幼儿教育界的相关人员指明正确的教育方向。
一、小学化的危害1.增加幼儿负担如果在幼儿园中实行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幼儿们需要学习大量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会使幼儿们的学习负担加重,影响幼儿身心健康,以及幼儿成长。
2.剥夺幼儿快乐学习的机会幼儿园教育应该是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方式提供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机会。
但是,如果在幼儿园中,家长或管理人员强制实行小学化教育方式,那么幼儿园不再是一个幸福快乐的天堂,而是一个学习中心,孩子们的学习从乐趣变成了任务,幼儿的成长也会出现负面影响。
3.降低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幼儿时期,幼小的身体比头脑更为活跃,但是,如果将幼儿朝小学化的方向引导,限制了幼儿的玩耍和自由活动,剥夺了他们探究和表达自我的机会,那么一定会影响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小学化的对策1.多元化教育课程幼儿教育的课程应该有多样性,涉及到幼儿各方面的兴趣和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最基本的形式,可以兼顾知识的传递和幼儿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幼儿园可以增加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如制作手工、寻宝游戏、趣味小实验等,让幼儿在整合和创造中探索世界。
2.重视幼儿社交能力培养在家庭和幼儿园中重视幼儿社交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自信与积极性,也能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具有广阔的人际交往空间。
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幼儿的个性化和情感性倾向,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注重幼儿思维能力幼儿园是培养幼儿常识的良好场所,教育应该注重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思维质量的提高。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的伤害着我们可爱的孩子,实在令人担忧!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教具演示,有的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幼儿园做不完,回家还要做,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1.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
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
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
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
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
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解决措施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解决措施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但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教育以小学教育为模式,采用传统教育方式,注重知识灌输和考试成绩,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和解决措施。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 抑制幼儿身心发展幼儿教育小学化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
幼儿时期,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育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如果用小学教育的方式来教育幼儿,那么就会抑制幼儿身心发展,影响幼儿未来的成长。
2. 增加幼儿压力幼儿教育小学化注重考试成绩和学习竞争,这会给幼儿带来很大的压力。
幼儿压力过大会导致抑郁、焦虑等行为异常,影响幼儿身心健康。
3. 削弱幼儿自主性和创造性幼儿教育小学化注重知识灌输和模仿,忽视幼儿自主探索和创造的能力,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受到削弱。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解决措施1. 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幼儿教育要注重幼儿身心发展,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建立适应幼儿需求的教育模式。
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2. 培养幼儿自主探索和创造的能力幼儿教育应该培养幼儿自主性和创造性,发挥幼儿天真的好奇心和无限的想象力。
教师应该创造有利于幼儿探索和创造的环境和机会。
3. 建立积极健康的教育氛围幼儿教育应该创造积极健康的教育氛围,鼓励幼儿参与多种活动,培养幼儿兴趣和爱好,让他们身心愉悦地学习。
结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严重,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为了培养健康、快乐、自信的幼儿,必须建立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模式。
我们要注重幼儿自主性、创造性、积极性的培养,建立良好的教育氛围,关注幼儿身心健康,让幼儿能够快乐地成长。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解决对策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解决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度也日益增加,人们对于幼儿教育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近年来出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即将过早的学习压力、内容和形式引入到幼儿教育中。
幼儿教育小学化带来了很多危害,本文将从危害及解决对策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危害1. 儿童学习压力过重幼儿教育小学化导致幼儿面临过重的学习压力。
传统的小学化教育模式要求幼儿必须通过一定的考试和测试来评定学习成绩,这种做法让幼儿在很小的时候就背上了来自学业的压力,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2. 幼儿失去了快乐童年幼儿教育小学化让幼儿失去了快乐的童年。
过早的学习压力和繁重的学业任务让幼儿失去了本应该属于他们的快乐时光,玩耍的时间被大幅度减少,他们失去了和同龄人一样的成长环境和机会。
3. 幼儿个性发展受阻幼儿教育小学化影响了幼儿的个性发展。
在这种过早引入学业的环境中,幼儿的个性发展被忽视,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无法发展出自己的独特个性。
4. 家长和老师间的矛盾增多幼儿教育小学化给家长和老师间的矛盾增添了更多的火药。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家长往往会过分干涉孩子的学习,希望他们能够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而老师则会因为家长的过分干涉而感到压力增大,矛盾加剧。
二、解决对策1. 建立健康的幼儿教育理念我们应该建立起健康的幼儿教育理念,让幼儿能够在一个轻松活泼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教师和家长应该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基本素养,而非过早教授知识。
2. 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应该注重幼儿的身心健康,避免给他们过重的学习压力。
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充足的休息和玩耍时间,让他们能够快乐地度过童年。
3. 培养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我们应该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去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幼儿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而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家长和老师应该相互配合,共同呵护好幼儿的成长。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 引言1.1 什么是学前教育小学化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过度重视学前阶段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得学前教育的特点逐渐向小学阶段靠拢的现象。
在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对幼儿施加过多的学习压力,忽视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使得幼儿失去了原本应有的快乐童年。
学前教育小学化也表现为过度强调学术成绩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综合发展。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甚至可能导致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学前教育小学化不仅是对幼儿童年的剥夺,更是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阻碍。
值得我们深入反思和警惕。
1.2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背景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对学前教育理念的认识和实践的不断变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家庭教育的转变,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教育机构和家长开始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相结合,希望通过提前教授小学知识和技能来提升孩子的竞争力。
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媒体的吹捧,使得学前教育小学化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学前教育小学化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对儿童童年的剥夺、增加儿童的心理负担、影响儿童社交能力的培养等。
对于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背景,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以便更好地引导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2. 正文2.1 剥夺了儿童的童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之一就是剥夺了儿童的童年。
在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教育模式下,儿童被强制性地进行学习和训练,失去了玩耍、探索、想象的时间和空间。
儿童本应该是天真无邪的,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但是在学前教育小学化下,他们被迫接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缺乏自主和自由,无法享受快乐的童年时光。
这种剥夺了儿童的童年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也阻碍了他们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应该受到保护和关爱,而不是被剥夺了童年的权利。
我们应该反思学前教育小学化给儿童带来的危害,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让儿童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小学化教育的危害
幼儿园小学化教育的危害幼儿园阶段提前开设小学课程,从表面上看是向小学靠近,多学一点,学深一点,让幼儿早起步、早领先,赢在起跑线上。
实际上,这种急功近利、顾此失彼的做法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1.有害于幼儿的身体发育。
幼儿时期正处于长身体阶段,肌肉和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
强迫幼儿过早的拿笔写字、久坐、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会影响幼儿手部肌肉和大脑的发育,同时还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不良症状产生,影响幼儿以后身体成长。
2.有害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过早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
超负荷或超年龄段的学习内容和教育方式给幼儿心理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过早失去欢乐的童年,从而使他们产生厌倦、疲惫、畏惧、苦恼的情感,这样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发展。
3.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剥夺了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的机会。
注重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对幼儿情感、社会性及实际能力的培养束缚了儿童个性、社会性的形成与发展,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4.不利于幼儿未来的学习。
幼儿过早地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导致厌学情绪。
学习兴趣丧失,后续学习动力不足。
学会的儿童容易产生自满情绪,减弱学习兴趣,学习较差的儿童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厌学心理,都容易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呆板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制约儿童思维的发展。
这些都对幼儿将来的学习和发展不利。
引用自《舟山教育学院》之前我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幼儿园学小学,小学学初中,初中学高中,高中学大学,那么大学应该学什么呢?有的网友说大学学社会,也有的网友说大学学幼儿园。
我个人觉得不管是学社会还是学幼儿园都是一样的,因为学社会就是学习与人交往和沟通,学习怎么说话、怎么和别人交流相处。
而幼儿园其实要学的就是这些,社会交往、同伴交流、动手动脑。
几年前有个新闻:在一次酒会上,有人问一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得主“您觉得你是在哪所大学或者研究院学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老人答到“在幼儿园。
浅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危害
浅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危害由于字数限制,本回答仅提供三篇文章。
第一篇:小学化现象的危害小学化是指一些幼儿园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都以小学教育方法为主,其中幼儿在只能按照规定的步骤行事,学习的内容也偏重知识的灌输,过度重视学习成绩的情况普遍存在。
这种幼儿园教育现象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会带来很多危害。
1. 对孩子的自主意识造成伤害。
在小学化的幼儿园中,孩子被要求按照老师或家长的规定去做事,不能自己决定。
这样容易造成孩子自主意识的削弱,即使孩子长大后,也不再想自己做决定。
2. 锻炼孩子的能力受到挫折。
很多小学化的幼儿园都以教育出成绩优异的小学生为目标,孩子们在这样的压力下容易产生消沉和压抑,对自己的能力也会产生质疑。
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应该多关注锻炼问题解决能力、自我意识、协作精神等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成绩。
3. 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小学化的幼儿园教育会造成孩子的身心负担,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难以承受过多的学习压力。
过早地接受学习,休息时间减少,长时间坐姿,智力压力过大,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不好,可以增加孩子压力,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第二篇: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现象——危害分析随着全社会对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入高品质的幼儿园。
但当前教育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幼儿园出现了小学化现象。
这种现象对幼儿的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危害。
1. 童年失落感。
小学化现象的出现,让孩子失去了他们应该享受的阶段。
这使得他们失去了童年的乐趣和纯真的快乐,以前只应该体验到的教育压力也会出现在童年中。
幼儿园外的游戏玩耍,社交与学习并存的生活状态也受到了影响。
2. 学习负担重。
小学化现象的最大问题是幼儿园将教材转化为幼儿学习的内容。
日常的技能磨练、游戏和玩耍被放置在次要位置,在学习功课上投入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让孩子在幼年时期承受了太多的压力。
3. 对幼儿情感发展的影响。
幼儿时期是孩子情感成长的重要期,但小学化教育却大大削弱了幼儿感性表达的能力。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素质教育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素质教育的危害学前教育小学化,这个话题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个现象对幼儿素质教育的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导致幼儿过早承受学业压力。
在小学化的教育模式下,孩子们过早地接触到了本该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知识,这不仅让幼儿感到疲惫,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幼儿期的孩子本该无忧无虑地玩耍、探索世界,而小学化的教育却让他们过早地背负起学业的压力,这无疑是对幼儿天性的扼杀。
学前教育小学化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在小学化的教育模式下,孩子们的学习内容往往是统一规定的,这导致幼儿无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学习内容。
长此以往,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将受到限制,他们的兴趣和潜能也可能被埋没。
再者,学前教育小学化容易导致幼儿产生厌学情绪。
在小学化的教育环境下,孩子们过早地接触到了复杂的学科知识,这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
当他们无法适应这种压力时,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这种情绪一旦产生,将对孩子们的成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学前教育小学化还可能影响幼儿的社交能力。
在小学化的教育环境中,孩子们过早地被要求遵守纪律、听从指令,这可能导致他们在与同伴交往时过于拘谨、放不开。
而幼儿期的社交能力对孩子们的成长至关重要,这无疑是对他们社交能力的一种削弱。
学前教育小学化容易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
在小学化的教育模式下,幼儿园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购买教材、教具,以及培训教师。
然而,这些投入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为小学化的教育内容并不适合幼儿。
这种资源的浪费,对幼儿园和整个社会都是一种损失。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幼儿园的角色至关重要。
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过分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关注他们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幼儿园则应当严格执行教育部门的规定,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学前教育小学化,这个现象就像是一股不合时宜的潮流,悄悄渗透进了本应纯真的幼儿世界。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将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与小学教育相近或相同,以小学的课程、考试和任务要求作为学前教育的标准。
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危害,下面将从学生发展、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学生发展造成危害。
学前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全面发展,培养其身心素质和社会能力,而非单纯追求学习成绩。
学前教育小学化会让幼儿过早地接触学习内容和考试压力,长时间坐课堂、做作业,而忽视了他们天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抑制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种过早的学习压力容易造成孩子们学习的厌倦和厌学情绪,对他们的个性、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学前教育小学化会加剧教育的不公平。
学前教育本来应该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弥补家庭教育差异带来的不平等。
学前教育小学化将幼儿之间的差异放大,导致家庭背景好的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就具备了学习上的优势,而家庭背景差的孩子则更加被边缘化。
这种不公平现象在小学入学阶段就开始了,不仅违背了学前教育的初衷,也加深了教育差距,对社会公平产生负面影响。
学前教育小学化可能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有着不同的目标和需求,小学教育更注重学科知识和学业成绩的突出,而学前教育更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和综合素养的发展。
学前教育小学化会让学校和教师过早地专注于学科教学,忽视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
对于教师来说,他们需要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小学教育的要求,这可能会造成教师教育质量的下降。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学前教育阶段没有充分发展其他能力的机会,可能导致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困难和不适应。
学前教育小学化存在学生发展受限、教育公平减少和教育质量下降等一系列危害。
我们应该重视学前教育的独特性和特点,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注重他们的兴趣培养和综合素养的发展,从而实现学前教育的真正目标。
浅议幼儿小学化教学的危害
浅议幼儿小学化教学的危害
幼儿小学化教学,指的是针对幼儿阶段的学生进行过于严格、过早地进行类似小学生
的学习和教学安排。
近年来,幼儿小学化教学在教育界引起了一定的争议,有人认为这种
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益处;而另一些人则
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会给幼儿带来很多危害。
本文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浅议幼儿小
学化教学的危害。
幼儿小学化教学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心理发展需要充分的自由、游戏和探索。
而采用小学化的
教学方式,过早地对幼儿进行严格的学习和考核,会使幼儿失去了自由玩耍和探索的机会,导致幼儿缺乏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这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幼儿小学化教学会对幼儿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幼儿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过早
地进行严格的学习和考核会使幼儿长时间处于课堂学习的状态,缺乏足够的运动和休息,
容易导致幼儿出现近视、颈椎病、肥胖等身体健康问题。
而且,长时间的课堂学习会使幼
儿缺乏与同龄人的交流和游戏的机会,容易导致幼儿出现孤僻、内向等问题,严重影响幼
儿的身心健康。
幼儿小学化教学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学习兴趣和创造力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我们应该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采用
更加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希望教育界
和家长们能够关注并引起重视,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积极的教育环境,为幼儿的健康成长
提供更好的保障。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解决措施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解决措施导言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幼儿教育逐渐呈现出小学化的趋势。
小学化幼儿教育是指在幼儿教育阶段,过度注重学术知识传授,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的整体性和多样性。
本文将就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1 压力过大小学化教育会给幼儿带来过大的学习压力。
幼儿教育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而小学化教育则将过多时间用于学习内容的灌输,给幼儿带来了学习压力的沉重负担。
1.2 忽略身心发展小学化教育往往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的整体性和多样性。
幼儿时期是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交能力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过度注重学术知识传授而忽视身心发展,会影响幼儿的全面成长。
1.3 剥夺快乐童年幼儿时期是快乐的童年时光,幼儿应该享受玩耍、探索和自由的权利。
而小学化教育将幼儿过早地纳入严谨的学习规划中,剥夺了幼儿快乐童年的权益。
1.4 造成教育失衡小学化教育容易导致教育失衡。
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包括语言、音乐、美术、体育、社交等方面的发展。
而过度注重学术知识,会使这些综合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导致教育失衡。
2. 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措施2.1 优化课程设置针对小学化教育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来解决。
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引导幼儿参与各种活动,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
可以适当增加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时间,让幼儿充分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2.2 引导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除了学校的教育,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也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正确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包括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家长应该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
2.3 增加游戏和自由活动时间幼儿的学习应该通过游戏和自由活动来进行。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形式,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应该增加游戏和自由活动的时间,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 引言1.1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背景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我国开始推行学前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学前教育在实践中逐渐呈现出小学化的倾向。
学前教育的小学化主要表现在对幼儿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教育目标的设定上过于追求学术化和功利化,忽视了幼儿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求。
与此社会上的竞争压力和家长们对幼儿教育的过度焦虑也促成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学前教育变得越来越注重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幼儿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幼儿的成长和发展,甚至可能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有必要深入研究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和危害,加强对幼儿发展规律的理解,以促进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1.2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定义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学前教育阶段,将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要求简单地移植到学前教育领域,使幼儿面临过多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忽略了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追求过早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
学前教育小学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过度强调幼儿的认知发展,忽视了幼儿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二是注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缺乏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和活动形式;三是过度强调学习内容的量化和科学性,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定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幼儿教育的片面认识和误解,忽略了幼儿个体差异和发展需要,对幼儿全面发展造成了阻碍和危害。
需要加强对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认识,提倡以幼儿为中心,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1.3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可谓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也逐渐成为家长们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这种趋势下,一些地方和机构开始出现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
学前教育小学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一些幼儿园和培训机构中,开始过早地引入小学课程,如语文、数学等,让幼儿提前接触和学习小学阶段的知识,这导致了幼儿过早面对学习压力和竞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的伤害着我们可爱的孩子,实在令人担忧!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教具演示,有的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幼儿园做不完,回家还要做,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1.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
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
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
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
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
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
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
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
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
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
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
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5.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学前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
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
有一个孩,其家长深知学前教育的真谛,从孩子出生起就不断的给孩子以各种感官的刺激,当孩子能听懂成人的语言时,则开始给孩子讲故事。
每天晚上,孩子总是在语言优美动听的童话故事中进入梦乡,一直到孩子上小学自己会阅读为止。
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玩乐的过程中,孩子学习了粗浅的天文地理、人文景观、飞鸟鱼虫等常识,建立了粗浅的数概念,训练孩子的各种能力,教孩子尊重他人、尊重长辈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行为,通过各种智力游戏、智力图片开发孩子智力,孩子在幼儿园教育也是游戏形式进行的,孩子的童年是游戏的、快乐的,在亲子共读中,在游戏玩乐中,书不知不觉的成了孩子的伙伴,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这样潜移默化的形成了。
直到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幼小衔接的需要学习了一些简单笔画的书写以及拼音声母的读法。
孩子上了小学以后,三年级之前在班里虽然不出头,但学习很顺利,家庭作业从来不用家长督促,孩子学习很自觉,即使家长在客厅看电视也不会影响他。
到了四年级,知识的深度、难度加大了,这孩子的潜力开始显露出来,孩子的数学老师说:这孩子头脑反应快,难度较大的数学应用题总是他率先解出。
实质上,是因为这孩子从小就接受语言的训练,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强,能很快的将应用题中复杂的数据理顺关系并做出灵敏的反应。
从此,直到现在这孩子已经上高中三年级,学习很轻松没有太大压力,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
与其相反,学前教育“小学化”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因长时间的“灌输”学习,智力没有到全面开发反而受到抑制,头脑僵化,反应不灵活,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小学化”方式教育的孩子和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教育的孩子其智力上表现有十分明显的不同。
有一年,县里举办“黄河花蕾”幼儿选拔赛,当时,私立幼儿园没有现在多,生源的竞争没有现在激烈,集体幼儿园不存在生源不足的压力,所以还不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在这次比赛中,有一道智力题是一副图画,画面上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野生的、家养的等等许多动物,要求幼儿在规定时间里观察画面,然后,不看图给画面上的动物分类,要求说出哪些动物属于鸟类?哪些动物属于兽类?哪些动物属于家禽?哪些动物属于家畜?哪些动物属于野兽?要正确回答这一系列的问题,是一个较复杂的脑力活动过程,孩子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综合的分析能力、灵敏的思维能力、集中的注意力、良好的记忆力,同时还要有平时关于动物分类的知识储备。
教育局、县直等经过正规的幼儿教育方式训练出来的孩子观察准确、思维灵敏、思路清晰、反应迅速、答题准确条理,确让评委们赞叹不已!而那些“小学化”教育方式下选拔来的孩子,只是一双大眼睛瞪着画面,小脑瓜根本不知到怎样思考,移开画面让其回答时,孩子显得目光呆滞、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尽管评委一再启发,最后还是不得不摇头叹息。
请问:孩子在智力上的残缺是谁的
错?只有教育的错!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错!是老师的错!是家长的错!没有残缺的孩子,只有残缺的教育!“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只是简单的要求孩子学会写字、学会算术,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搬到幼儿园,而忽视了学前教育的全部要义,使孩子的智力得不到全面开发;反而抑制了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使孩子受害终生,“小学化”的幼儿教育就是一种残缺的教育。
6.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
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在学前,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
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从孩子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培养孩子学会认识、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这些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7.拔苗助长,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许多家长不懂得学前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而是提前把上小学才学的知识硬填给孩子。
学前阶段的孩子无论智力和能力都够不上,所以必定学不好,其结果是使孩子扫兴和反感,再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批评,孩子厌学是必然的。
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无异与拔苗助长。
有的孩子即使勉强学了,但入小学后成绩也未必好。
到了小学再学就等于留级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
无味枯燥的重复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容易因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讲,养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反而影响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完成,成了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差生”,从而使孩子产生对学校、对学习的厌恶、厌烦情绪。
许多家长总是埋怨孩子不学习,不争气,其实最该检讨和受到责备的正是我们家长自己,孩子本来是棵好苗苗,却被你急功近利的做法给“拔”得“蔫”了甚至“枯”了,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正好比“起了个大早”却送孩子“赶了个晚班”。
总之,学前教育“小学化”对我们的孩子百害而无一利。
务必引起各级领导,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家长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