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围城》的修改

合集下载

《围城》的版本变迁及修改

《围城》的版本变迁及修改

《围城》的版本变迁及修改作者:宋丙秀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3年第04期摘要:《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曾先后以不同的版本与语种面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当下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版本问题正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拟对《围城》的不同版本变迁和修改情况进行说明,从而使读者对《围城》的不同版本及不断修改过程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关键词:《围城》版本变迁修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往往会对古典名著的版本渊源进行研究,叙述其版本变迁情况。

现代出版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的意识形态和时代的需要,也为现当代作家提供了更多主动或被动修改自己作品的机会。

不同版本的文学作品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必然会表现出或多或少的差异。

为了更好地把握和研究文学作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现代文学作品的不同版本的变迁问题。

一、《围城》的版本变迁《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作者锱铢积累而成,反映了抗战初这一特定时期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理变迁。

小说写于1944年,1946年2月至1947年初连载于《文艺复兴》,这是《围城》首次与读者见面,学界一般将此称为初刊本。

1947年5月,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的《围城》是最早的单行本,即小说的初版本。

钱钟书先生在初版卷首的《序》中道:“承郑西谛李健吾两先生允许这本书占去《文艺复兴》里许多篇幅,承赵家璧先生要去在《晨光文学丛书》里单行,并此致谢。

”[1]这是有力的佐证。

小说出版后颇受欢迎,且引起了强烈反响,并于1948年9月再版,1949年3月三版。

至此以后,由于与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不合拍,《围城》在国内30余年一度不得重印,却在香港和海外宽松的文化政策下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在香港的盗印本不断泛滥。

改革开放后,《围城》在1980年10月由作者重新修订后,被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这再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此版本也成为小说的定本。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陆之外的香港、台湾地区出现了香港基本书局、台湾谷风出版社、台湾文史哲等出版社出版的多个版本。

浅析《围城》的艺术特色 删减 1500字以内

浅析《围城》的艺术特色  删减 1500字以内

作品通过对方鸿渐及他周围的一群人,从热闹的十里洋场到闭塞的三闾大学,从国外留学生活到国内游荡经历的描绘,用漫画夸张的手法嘲弄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揭示了人生如"围困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命名的“围城”有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它象征着当时的人生“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的绝境。

①作为现代讽刺文学的精品,其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幽默机智的讽刺语言作者用独具才情的笔和一连串幽默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批留学外国的知识分子在抗日后方的特殊环境里所做的无异于常人的事情,讽刺了他们生活中的种种丑态。

第二章里,方鸿渐想买一套獭绒西装外套,钱不够。

在张太太的相亲宴席上,他恰巧打牌赚了近三百块钱,却因小气丢掉了张家的“我你他”小姐。

回家的路上:“‘我你他’小姐,咱们没有‘举碗齐眉’的缘分,希望另有好运气的人来爱上您,想到这里,鸿渐顿足大笑,把天空月亮当做张小姐,向她挥手告别。

洋车夫疑心他醉了,回头叫他别动,车不好拉。

”他记得《三国演义》里的名言:“妻子如衣服”,当然衣服也就等于妻子;他现在新添了皮外套,损失个把老婆才不放在心上呢。

洋车上“顿足大笑”,对月亮“挥手告别”,生动地描述出方鸿渐丢妻得钱时的陶醉神志。

“损失个把老婆才不放在心上”,幽默地嘲讽了方“博士”轻浮浪荡的人品。

如此妙语,俯拾皆是,构成了《围城》语言的一大特色。

讽刺手法灵活多样《围城》中的比喻,标新立异,带有深刻的哲理意味,使人在频频发笑的同时认识了深刻的道理。

如"一个人的缺点正象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给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是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的新标识"③,这种带有格言味道的比喻对高松年爬上校长地位后就暴露恶劣本性进行彻底的嘲弄与讽刺。

这种新颖独特的比喻随处可见,让人耳目一新,又带给人深深地思考。

《围城》还擅长用讽刺性的比喻进行评点的技巧,生动风趣,显示出作者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例如方鸿渐经不起父亲和丈人的两面夹攻,懂得文凭的重要,文章评到:"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象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这一精辟的评点,含蓄幽默的方式注入了作者强烈的喜怒哀乐的感情,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

2003_围城_的修改与版本_本_性_金宏宇

2003_围城_的修改与版本_本_性_金宏宇

确、 严谨的态度。 钱钟书 本 人 对 《围城》 汇校本的出现似乎十 分不满意。 据报导钱钟书收到 “汇校本” 以后对人 说: “什么汇校本呵, 这是变相的盗版嘛。要使用 我的作品, 也不预先征求我的意见。再说, 个别排 校错误,或者疏漏之处,我在再版时已经改了过 来, 作者有对他自己作品的修改权呀, 有什么必要
! 如果此报导引言确实, 特 别 将 它 标 明 出 来 呢0 ”
说明钱钟书除对侵权愤怒之外,对修改校勘等问 题也缺乏严谨的态度。钱钟书虽然有大量谈论修 改问题的文字,但多半是从写作角度谈论而较少 从校勘学角度去看修改。在 《谈艺录 ・ 七四》 中他 对王安石爱改他人之作深加讽刺, 说: “公在朝争 法, 在野争墩, 故翰墨 间 亦 欲 与 古 争 强 梁 , 占尽新 词妙句, 不惜挪移采折, 或正 摹 , 或反仿, 或直袭, 或翻案。” 说王安石对他人之作 “以为原句不佳,
-)""&!)
摘要: 本文结合钱钟书关于修改、 阐释等相关艺术见解, 具体考察了 《围城》 的修改、 校勘 及版本变迁。认为该作具有不同的文本或版本 “本” 性。文章提出了 !" 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 版本互串和文学史模糊叙述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围城》 ; 修改; 版本; 文本批评; 文学史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 "$*""/)*"家中只有鲁迅等少数人对修改和校勘问题有明
中的枝节、 太露的描写、 外语原文及音译等等。但 以一句话概括两次大改的特点, 似乎可信: “对初 刊的修改, 多所痛删; 对晨光初版的修改全然是精

《围城》的版本变迁及修改

《围城》的版本变迁及修改

注现代文学作品的不同版本 的变迁 问题 。

文译本 ,如英 译本、 日译 本、德译本 、西班牙译本等 。值
得 一提的是 ,1 9 9 1 年 四川 I 文 艺 出版 社 出 版 的 《 围城 》 汇 校

《 围城 》 的 版 本 变迁
《 围城 》 是 钱 钟 书 先 生 唯 一 的 一 部 长 篇 小 说 ,是 作 者 本 引 发 了 《 围 城 》 的 版 权 之 争 ,并 进 一 步 促 进 学 界 对 现 代 锱 铢 积 累 而 成 ,反 映 了 抗 战 初 这 一特 定 时 期 一 群 知 识 分 子 文 学 作 品 出版 版 本 及 其 修 订等 问题 的 关注 和 研 究 。
针 ,倡 导 文 艺 工 作 者 都 能 为 伟 大 的 无 产 阶 级 革 命 事 业 作 出 “ 末 ”改 为 “ 么 ” ,将 状 语 后 的 “的 ”改 为 “ 地 ” 等 等 都 自己 的 贡献 。 因 此 ,在 这 一 文 艺 整 风 运 动 的影 响 下 , 当 时 是 为 了 符 合 语 言 规 范所 作 的 修 改 。但 是 《 围城 》 的 修 改 在 很 多 作 家 对 自 己 的 作 品 进 行 修 改 以 适 应 时 势 ,如 丁 玲 的 有 些 地 方 ,例 如 将 “ 马将 ” 改 为 “ 麻将 ”, “ 西 崽 ” 改 为 《 太 阳 照在 桑 干 河 上 》 、赵 树 理 的 《 小 二 黑 结 婚 》 、 周 立 “ 侍 者” , “ 撩铃 ”改为 “ 按铃 ”, “ 微生虫 ”改为 “ 细
《 围城》在大 陆被 禁的时期 。四十年代毛泽 东 《 在延 安文
城 》在 1 9 8 0 年l O 月 由作 者 重 新 修 订 后 ,被 人 民 文 学 出版 社 艺 座 谈 会 上 的 讲 话 》 明 确 提 出 了 文 艺 为 工 农 兵 服 务 的方 2Leabharlann 0 l 3. 0 4 国 文

戏仿和反讽:论《围城》的小说艺术

戏仿和反讽:论《围城》的小说艺术

戏仿和反讽:论《围城》的小说艺术【摘要】《围城》是一部充满戏仿和反讽的小说,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作者的才华。

戏仿的表现形式在小说中随处可见,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嘲讽来呈现出小说的幽默感和讽刺力。

而反讽的艺术手法则更加具有犀利的锋芒,通过对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语言风格的巧妙挖掘,揭示了许多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

人物形象的戏仿与反讽使得小说更加具有深度和立体感,情节安排的戏仿和反讽则让读者在笑声中思考人生的无常和荒谬。

在语言风格上的戏仿和反讽更是给了读者一种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

通过对《围城》中戏仿和反讽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关键词】戏仿,反讽,《围城》,小说艺术,表现形式,艺术手法,人物形象,情节安排,语言风格,引言,结论,展望。

1. 引言1.1 引言《围城》是一部以戏仿和反讽为主要表现手法的小说艺术之作。

在小说中,钱钟书通过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讽刺揭示,展现了一幅真实而又讽刺的画面。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从戏仿的表现形式、反讽的艺术手法、人物形象的戏仿与反讽、情节安排的戏仿和反讽以及语言风格上的戏仿和反讽等几个方面探讨《围城》这部小说中的戏仿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及其表现形式。

通过深入分析《围城》中的戏仿和反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钱钟书的小说艺术,以及小说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人生哲理。

在文学创作中,戏仿和反讽不仅是一种文学手法,更是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思和批判,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2. 正文2.1 戏仿的表现形式戏仿是《围城》中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通过模仿、夸张或变形等手法,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物进行嘲讽或揭示。

在小说中,戏仿的表现形式多样,既有对人物、情节的戏仿,也有对语言风格、文化现象的戏仿。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戏仿常常体现在对某些特定类型人物的夸张和讽刺之中。

小说中的方鸿渐就是对一类中国知识分子的戏仿,他虚伪、自私、好吹牛,这种戏仿不仅令人发笑,还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移《围城》的语言艺术

移《围城》的语言艺术

移《围城》的语言艺术《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自明。

同时,它作为一部经典小说,也有着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本文将会从语言艺术的角度来探究《围城》的文学价值,分析其语言艺术的运用和表现。

象征手法的运用在《围城》这本小说中,极具代表性的表现就是其深入的象征手法。

这种手法运用的非常到位,让整个小说更加丰富深刻。

例如在书中,有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符号就是「城」。

这个符号在整个故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全书围绕「城」变化展开,击中了社会现象的痛点。

在表现上,《围城》利用「城」的象征意义在文本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它不仅体现了现实社会的物质意义,同时也折射了人们心理状态的变化。

在小说的描写中,城始终安置在人们目光所及的位置,同时城中的人们,也因各自的经历而看待世界十分不同。

在这样的情境下,霍达的叙述更显得深刻,人物塑造方面也更内敛易懂。

换句话说,通过「城」这一象征手法的运用,霍达巧妙地将主题艺术辖区扩大,将社会现象的痛点素描出来,从而实现对社会深刻的揭示。

反讽手法的应用除了象征手法之外,《围城》中所体现的反讽手法也是极类独-specific。

无论是蒋捷还是贾平凹等人,都是小说中受到反讽的对象,他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自欺欺人和幼稚可爱的一面,是小说中表现的一种暴露自我与求之不得的关键因素。

同时,在这种「自欺欺人」的状态下,反讽手法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将他们的自我之虚的一面越描越真地展现出来。

在这种状态下,实现对现实生活中种种表面现象的揭示,才得以实现。

叙事的整体特点叙事方式是小说所采用的一种主要手段,透过叙事,作者可以描绘人物、描绘情节。

然而,霍达在《围城》中,采用的是轻快、朗朗上口的叙事方式。

这样的叙事方式加速了情节的展开,同时也是小说中语言艺术的一大特色。

在整本小说中,人物塑造也是很好的,除了代表性比较强的主要人物以外,还有一些人物的角色和性格都得到比较全面的展现。

同时,叙事方式的轻便、玄妙的写作风格成为了整部小说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文学作品。

浅论《围城》的修改

浅论《围城》的修改

浅论《围城》的修改作者:李亚楠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26期作者简介:李亚楠(1992.9-),女,籍贯:山西晋城,天津师范文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6-14-021944年钱锺书开始写围城,历时两年完成。

《围城》从1946年开始在《文艺复兴》上连载,到1947年上海晨光公司出单行本,再到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围城》及之后的四次印刷,历时近四十年,作者对小说分别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

1991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围城》汇校本对初刊本、初版本、定本进行了汇校,其中也有少数错讹、漏校之处,现参考汇校本浅论《围城》的修改。

一、人物形象的误读①鲍小姐压根儿就是块肉,西门庆夸奖潘金莲或者法国名画家塞尚(cezance)品题模特儿所谓:“好一块肥肉”(Cette belle viande),谈不上心和灵魂。

改为:鲍小姐谈不上心和灵魂。

②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所以该牢牢捧住这饭碗。

哼!我愿意是茶盏,女人喝了消遣;或者酒钟,女人喝了迷醉;或者咖啡杯,女人喝了兴奋。

我不愿意女人读了那本书当我是饭碗,我宁可她们瞧不起我。

改为: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所以该牢牢捧住这饭碗。

哼!我不愿意女人读了那本书当我是饭碗,我宁可她们瞧不起我。

这两处的删除,初看是关于肉体、女性描写的删除,正是金宏宇所说的向“洁”化方向发展。

仔细结合上下文语境和整篇小说对人物形象的设置来看,“洁”化叙事还是有所偏颇。

首先,这一观点并不充分,在小说中,这类描写仍然可见,“贴肉短裤”、“熟食铺子”、“汽车夫愿意跟汽车的母亲和祖母发生肉体恋爱”等,《孟子》里讲“食色性也”,《围城》的序言里强调“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饮食男女是人性的基本方面,作者并不回避对肉和性欲的描写,;实则这样删除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对方鸿渐形象的误读,另一方面是为了恢复小说叙事的节奏,突出小说叙述的重点。

《围城》小说改编电视剧中的艺术探索

《围城》小说改编电视剧中的艺术探索

《围城》小说改编电视剧中的艺术探索【摘要】《围城》小说改编电视剧中艺术探索的文章探讨了该剧在艺术表达上所面临的挑战和突破。

首先从剧情改编和忠实度入手,讨论了如何在保持原著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剧情调整。

重点放在了角色塑造和演员表现上,探讨了演员如何通过表演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对场景再现和视觉呈现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如何通过布景和摄影技术还原小说中的场景。

通过对配乐和氛围的营造进行评价,总结了该剧的艺术成就,并对改编电视剧的未来发展提出启示,为今后的电视剧改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围城》、小说、改编、电视剧、艺术探索、背景介绍、题目含义、艺术挑战、剧情重塑、文本忠实度、角色塑造、演员表现、场景再现、视觉呈现、配乐、氛围营造、总结评价、启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围城》是由钱钟书所著的一部经典文学作品,讲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种种荒诞和矛盾。

这部小说通过描绘围城中的各色人物和他们之间的矛盾纠葛,呈现出了一幅生动而细腻的社会画卷。

钱钟书以其精湛的文字功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在笑声和泪水中感受现实世界的种种困境。

随着《围城》这部经典小说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人们开始将其改编为电视剧,希望通过视觉和声音的呈现,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这部作品的魅力。

电视剧改编《围城》不仅是对原著的一种致敬,更是一次对艺术表达形式的探索和挑战。

在改编过程中,导演、编剧和演员们面临着诸多艺术挑战,需要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找到适合电视剧表现形式的艺术语言,让观众在荧幕前感受到小说中那种独特的魅力。

1.2 题目含义《围城》这部小说的题目含义非常丰富多彩,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和哲理。

围城一词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用来形容个人或群体在某种困境中难以自拔、被困住,无法摆脱困境。

这在小说中也有体现,主人公勾结陈世美跳进围城之后,陷入“围城”之中,无法自拔,最终结局悲惨。

围城也可以指人们自身建构的精神困境,包括社会压力、道德困境、情感纠葛等。

论围城英译本中的变形倾向

论围城英译本中的变形倾向

论围城英译本中的变形倾向《围城》是当代中国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许多读者都为它所倾倒。

作为一部中国小说的代表之作,《围城》也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其中,英译本《围城》更是成为了一部畅销书,许多海外读者也通过它了解和接触了中国文化。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英译本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变形倾向,本文将就其进行探讨。

1. 语言语言是一种文化、思想和社会制度的载体,也是一个民族的特征之一。

《围城》这部小说的语言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但英译本却采用了一定的翻译技巧和手法进行了改变。

例如,《围城》中的“围城”和“城外”都是固定用语,但英译本中却采用了“The River and the Source”和“Beyond the City”等,显得更为自由和灵活。

尽管这样的改变便于西方读者的理解和接受,但一方面,它削弱了小说的特色;另一方面,可能也在潜移默化中传达出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2. 文化中国文化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复杂的文化系统,它包含了许多深层次的思想和价值观。

《围城》作为中国文学中的代表作之一,也自然承载了许多中国文化的内容。

但是,英译本中的作出了一些变化,使一些中国元素变得较为模糊或缺失。

例如,《围城》中的许多文化寓意和象征意义难以在英译本中被完整地呈现出来,西方读者可能难以感受到原著所表达的深层次的思想含义。

3. 翻译技巧《围城》的英译本对于翻译技巧讲究非常高,它采用了不少于两位翻译家共同翻译的方式。

由两位翻译家一起合作翻译,避免了单一翻译者出现的专业性不足和文化差异,通过交流、协商等方式,加深了原作的深度和广度,使之更具可读性。

但是另一方面,这也可能会导致英译本中的一些翻译场面有一定的水平划分,使得以下方面的表现十分丰富,而与以上方面的表现相去甚远,稍有机会偏差就有可能使英译本由于格式、语言和文化背景之间的不同而落入香芒浓郁的泥潭。

4. 翻译审美翻译审美是在翻译过程中发生的。

它通常指的是译者通过文学审美的眼光来选材、翻译文本,并对翻译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

《围城》小说改编电视剧中的艺术探索

《围城》小说改编电视剧中的艺术探索

《围城》小说改编电视剧中的艺术探索【摘要】《围城》小说改编电视剧在艺术探索方面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通过对角色塑造的深入挖掘,情节编排的巧妙安排,视觉呈现的精心设计,音乐配搭的恰到好处,以及文化隐喻的巧妙融合,这部电视剧展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在对原著的阐释和延伸方面,电视剧能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进行更加细致的展现,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说背后的含义。

小说与电视剧之间的呼应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电视剧的呈现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重温这部经典作品,从而引发更多的文学讨论和思考。

通过对《围城》电视剧的艺术探索,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围城》、小说改编、电视剧、艺术探索、角色塑造、情节编排、视觉呈现、音乐配搭、文化隐喻、艺术价值、原著阐释、延伸、呼应。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围城》是中国著名作家钱钟书的文学代表作品,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以1948年中国内战时期的南京为背景,描写了一位青年才子离开大都市北平,到南京小镇执教大学的经历和发生在他身边各种悲喜交加的故事。

小说中精彩绝伦的描写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使之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

近年来,《围城》这部经典小说被多次改编成电视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不同版本的电视剧在角色塑造、情节编排、视觉呈现、音乐配搭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同的艺术探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呈现风格。

通过对这些电视剧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围城》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以及对其不同维度的诠释和延伸。

完。

2. 正文2.1 角色塑造的艺术探索《围城》小说改编电视剧中的角色塑造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艺术任务。

通过对原著中的人物进行重新诠释和塑造,制作团队需要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寻找出真实且更有戏剧张力的表现方式。

对于主角方鸿渐这一复杂且矛盾的人物形象,电视剧通过演员的表演以及剧本的细节处理,将他的内心挣扎和困惑表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在他身上看到了一个小人物的成长故事,也感受到了社会环境对他的挤压和考验。

《围城》电视剧改编的叙事研究的开题报告

《围城》电视剧改编的叙事研究的开题报告

《围城》电视剧改编的叙事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围城》电视剧改编的叙事研究背景介绍:《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创作的经典小说,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

其中,2018年的电视剧版本备受关注,不仅在视觉效果、演员阵容上有很大提升,还对原著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编,受到了观众和评论家的好评。

本论文就是想从叙事的角度对这个电视剧版本进行一定的研究和探讨,以期对改编策略和叙事手法进行分析和总结。

研究目标:1.探讨电视剧《围城》的改编策略,包括对原著进行了哪些改动,以及为什么做出这些改动;2.分析电视剧《围城》的叙事手法,如采用了哪些叙事手法,叙事结构是否严谨,以及是否提高了观赏度等;3.通过分析分析电视剧与原著的异同之处,探索改编对于故事情节的辅助和强化作用。

研究内容:1.《围城》电视剧改编概述2.电视剧《围城》的改编策略分析3.电视剧《围城》的叙事手法分析4.电视剧与原著的异同比较分析5.电视剧《围城》叙事策略和改编对于观众的意义研究方法:本论文将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

在文献分析法方面,将主要对电视剧《围城》的相关材料进行梳理和分析,结合一些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搭建起电视剧的叙事研究的理论框架。

在比较分析法方面,则主要是以原著和电视剧改编作品的比较为依据,针对电视剧版的叙事策略和改编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

预期成果:通过对电视剧《围城》的改编和叙事进行研究,本论文将得出一系列的结论和观点,主要包括电视剧改编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电视剧的叙事手法对于观众的影响和意义等。

同时,本论文还将对于电视剧版《围城》的改编策略和叙事手法,提出一些具体的改进和优化建议,希望能为类似的改编和创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意义。

从《围城》的修订看中国语文现代化

从《围城》的修订看中国语文现代化

On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as Reflected in the Revised Versions of the Besieged
City
作者: 何茂活
作者机构: 河西学院文学院,甘肃张掖734000
出版物刊名: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36-41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3期
主题词:�围城》 中国语文现代化 语言文字规范化
摘要:钱钟书先生曾对其长篇小说《围城》作过多次修订,其中1980年所出的“重印本”对此前版本改动最大.该书的修订客观地反映了上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的中国语文现代化进程.对其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明确“中国语文现代化”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该书的修订看,中国语文现代化至少包括如下内容:语言共同化、文体口语化、汉字简省化、词形规整化和格式清晰化.。

围城读后感修订稿

围城读后感修订稿

围城读后感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围城读后感围城读后感范文一:《围城》这本书我读了很多遍,这次读完以后,对这本书又有了些新的认识.有的报道说,方鸿渐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还怀疑作者的博士单位是否也是虚构的.但无论如何,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这句话是无容置疑的.但正因为他是知识分子,而且是那种带着玩世的态度处世又有点良心的知识分子,才构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围城".他希望做个大人物,这样的性格,似乎就决定了他的一生.方鸿渐的第二圈"围"就是给他带来多灾多难的假学位.方鸿渐到底是个知识分子,在买假文凭之前,他也问问良心,他为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父亲是科举中人,要看报条,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据."以他自己的口气,就是"说了谎话,还要讲良心."说谎就说谎嘛,讲了良心这谎话就变得不伦不类了.既然讲良心,就干脆别买学位了.既然都不讲良心了,就干脆把学位发扬光大吧害得自己当个副教授忍气吞声的,两头不着岸.方鸿渐一生的第三圈"围城",我想没有人会反对,是他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候的玩世态度.也许从第—,圈"围城"建立时,就决定了会有第二圈围城,就决定了会有第三圈围城了.在那个到处是"小人物"的时代,做个大人物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耐的.可是他还是希望做个大人物,买文凭时,希望自己能够使家翁感觉光耀门楣;买了文凭,又觉得有损道德.要知道,社会上只有两种人能够混得好.—种是真正大写的入,他们有他们独特的才能,他们有他们高尚的情操.他们是因为他们近乎模范的举止,才赢得别人的尊重.而另—种,则是完全相反的.他们用旁门左道,说谎时,能够令自己都骗过来.他们深有城俯,他们的行为举止有时真是没有良心可言.而社会上更多的,是后者,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袁世凯用了多少手段才当上大总统乾隆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就连现在的企业在商场上竞争,也用尽手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面对这些时都能够狠下—条心的.多数的人都像方鸿渐—样,有那么一点的良心,有那么—点的虚荣.他们处处做小人,又不得处处提防小人.他们也知道世道的艰险,可是并没有好好地去接纳它.他们尝试去改变,就好像方鸿渐想知道韩学愈文凭的真伪,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样.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设定了陷阱等他踩进去. 或许《围城》的文学价值也正在此.它写出了人们不愿意正视的,真实的社会环境.世道的艰险,可是并没有好好地去接纳它.他们尝试去改变,就好像方鸿渐想知道韩学愈文凭的真伪,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样.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设定了陷阱等他踩进去.或许《围城》的文学价值也正在此.它写出了人们不愿意正视的,真实的社会环境.围城读后感范文二:《围城》我是先看电视剧,后来有断断续续读丁些片段(这本书情节连续性不强,确实可以跳着读),最近才—口气从头到尾将整本书读完。

试论围城的讽刺艺术修改

试论围城的讽刺艺术修改

目录内容摘要 (1)一、深厚的艺术渊源 (2)二、创辟幽默的讽刺语言 (3)三、寓意深刻的象征手法 (4)四、幽默、讥讽的讽刺手法 (5)(一)讥讽式的文笔 (5)(二)漫画式的勾画 (6)(三)犀利细微的心理分析 (8)注释 (9)参考文献 (10)致谢辞 (11)试论《围城》的讽刺艺术内容摘要:《围城》是一部睿智的书,是一名智者对人性的洞察与讥讽,是一部以旧中国中上层知识分子病态畸形生活为描述对象的幽默而辛辣的讽刺小说。

讽刺艺术高超,别具一格,妙趣横生,各类比喻精辟、新颖,令人叫绝且俯拾即是。

各类机智的反语、双关、谐音、对仗、警语、格言,和古今中外的典故、逸闻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

采用独特象征,包含深刻的哲理;还常以幽默、漫画、讥讽式的笔法讽刺时弊,描摹人情世态,讥讽“芸芸众生”。

心理描述细致精微,能准确转达出人物特定场合下刹时所萌生的心思和微妙情绪。

在幽默外表下露出辛辣犀利的笔锋,一针见血。

关键词:讽刺幽默比喻象征漫画对于现代青年来讲,钱锺书无疑是一个谜一般神秘而富于魅力的人物。

他是“钟情于书”的大学者。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除鲁迅、梁实秋、老舍之外,可称得上幽默大师的人物。

他的淹贯中西古今的博学,口若悬河的口才,浓郁的机趣与睿智,澹泊宁静,毁誉不惊的人格,使得他极富传奇色彩,盛行海内外。

夏志清称他为“今世第一博学鸿儒”。

伸展称其为“文化昆仑”。

尤其是昔时他的“奇书”《围城》一经出版,就十分畅销,洛阳纸贵。

鲁迅说“喜剧就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了给人看。

”钱钟书的《围城》撕破的是那些学历煌煌的虚假面孔,作品通过对方鸿渐及他周围的一群人,从热闹的十里洋场到闭塞的三闾大学,从国外留学生活到国内游荡经历的描画,用漫画夸张的手法嘲弄知识分子的精神窘境,提示了人生如“围困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一典型的社会意理。

他那清如水,明如镜,挥洒自如而又耐人寻味的语言,使《围城》成为幽默文学语言的范本。

“感愧”后的妙笔生花——《围城》初版本漫谈

“感愧”后的妙笔生花——《围城》初版本漫谈

“感愧”后的妙笔生花——《围城》初版本漫谈《围城》是著名作家、学者钱钟书先生唯一一部长篇小说。

1944年初,他34周岁那年开始动笔写作《围城》。

据杨绛女士回忆,钱先生创作《围城》很是认真严谨,每天只写500字左右,整整写了两年,至1946年初才完成。

《围城》首先在郑振铎、李健吾主持的大型文艺刊物《文艺复兴》上连载六期,在载完的那期上还发表了钱先生撰写的《〈围城〉序》。

1947年,上海晨光出版公司把《围城》列为赵家璧主编的“晨光文学丛书”第八种于同年5月出版发行。

我收藏的这册《围城》正是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7年5月初版本,是我的恩师、著名史学家方诗铭先生生前赠予我的。

该书为精装本,文字竖排。

封面为枣红色,没有任何图案或画面,简洁雅致,别开生面。

书脊上可见醒目的金黄色文字,为“围城赵家璧主编晨光文学丛书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发行”,显得格外别致和稀罕。

说其稀罕,是因为我在已出版的有关现代文学研究的出版物中,从未发现刊登过这种《围城》精装竖排本的书影。

卷前收录了钱钟书1946年12月15日撰写的《序》: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

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还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人物当然是虚构的,有历史癖的人不用费心考订。

承郑西谛李健吾两先生允许,这本书占去《文艺复兴》里许多篇幅,承赵家璧先生要去在“晨光文学丛书”里单行,并此志谢。

好朋友像柯灵、唐弢、吴组缃、卞之琳几位先生的奖勖,以及读者的通讯、批评者的谴责,都使我感愧。

我渐渐明白,在艺术创作里,“柏拉图式理想”真有其事。

悬拟这本书该怎样写,而才力不副,写出来并不符合理想。

理想不仅是个引诱,并且是个讽刺。

在未做以前,它是美丽的对象,在做成以后,它变为惨酷的对照。

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

两年里忧乱伤生,屡想中止。

由于杨绛女士不断地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

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

不过,近来觉得献书也像致身于国、还政于民等等佳话,只是语言幻成的空花泡影,名说交付出去,其实只仿佛魔术家玩的飞刀,放手而并没有脱手。

漫谈《围城》

漫谈《围城》

漫谈《围城》《围城》是钱锺书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现当代长篇小说的经典,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小说塑造了抗战开初一类知识分子的群像,生动反映了在国家特定时期,特殊人群的行为操守以及困惑;从另一个角度记述了当时的情景、氛围。

钱锺书在《围城·序》中说:“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

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这部小说所揭示人性弱点与人类的精神困境,在今天依然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

而在钱锺书的夫人杨绛看来,“《管锥篇》《谈艺录》的作者是个好学深思的锺书,《槐聚诗存》的作者是个'忧时伤生’的锺书,《围城》的作者呢,就是个'痴气’旺盛的锺书。

”“庚款”学生的讽刺与自嘲钱锺书跟中国传统文人不大一样。

后者一般怎样?我们看大量的古典诗词,不少诗人或者文章家对自己评价都特别高。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幽默感就会比较少。

……但我们看钱锺书的《围城》,处处有反讽和自嘲。

1908年,美国用庚子赔款退还款的一部分创立了清华学堂,随后一批批学生考取庚款留学美国,当时清华是留美预备学校。

另外一部分的余款由1924年中美共同组建的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管理支配。

这基金会现在还在运转,不过是在中国台湾。

钱锺书1929年考上清华大学外文系,1933年毕业后回到上海。

在光华大学教了两年书,又是跟庚款有关——他考上了英国当时退还中国的庚款,所以钱锺书就是一个庚款学生。

在民国时候,履历表上填自己是庚款学生是很荣耀的。

庚款学生出去不容易,都要经过考试筛选,可不是自己直接联系一个学校就去读书了。

钱锺书先生在清华念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后来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开山鼻祖曹禺。

当然,钱锺书怎么评价曹禺,我不大敢说(笑)。

如果仔细看看的话,《围城》里有个人物褚慎明原名就叫家宝,背后是不是有一点暗通(曹禺)?我不敢确定。

试论《围城》修辞改笔之得失

试论《围城》修辞改笔之得失

试论《围城》修辞改笔之得失
郝荣斋
【期刊名称】《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23)002
【摘要】《围城》的成功,得益于钱锺书对言语的反复修改.从初刊本到初版本再到定本,其言语逐步优化,而这又是与作者"削繁求简"、"避复去板"、"以俗为雅"、"状物如睹"、"义切音和"等观点相契合的.当然,改笔之中也不免有"疵累".
【总页数】5页(P28-32)
【作者】郝荣斋
【作者单位】河北省出版总社,报刊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试论英语"一笔双叙"与"轭式修辞法"之对比及翻译 [J], 朱山军
2.笔笔飞舞字字血泪——《李陵答苏武书》修辞鉴赏 [J], 高静
3.是削足适履还是讲求自然——戴望舒改诗的修辞得失 [J], 王俊衡
4.作家改笔研究的创意之作——读倪宝元、张宗正《改笔生花——郭沫若语言修改艺术》 [J], 李熙宗
5.名家改笔很值得学习研究——倪宝元《汉语修辞新篇章》序 [J], 周振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句读不同 意趣迥异——谈钱钟书对《围城》一处标点的修改

句读不同  意趣迥异——谈钱钟书对《围城》一处标点的修改

句读不同意趣迥异——谈钱钟书对《围城》一处标点的修改邵建新
【期刊名称】《读写月报:高中版》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上个世纪80年代,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随着同名电视剧的热播而家喻户晓,这部被冷落了几十年的名著以其睿智、幽默的语言倾倒了亿万读者。

《围城》的语青魅力除了作者的卓越才华外.更与他的精心修订密不可分.钱钟书先生就是对小不点儿的标点.也是同样重视、用心修订。

【总页数】1页(P92-92)
【作者】邵建新
【作者单位】江苏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从认知视角谈隐喻修辞对读者认知的影响——基于钱钟书《围城》中经典隐喻
2.谈广播新闻稿件中标点符号的运用和修改
3.谈《雷雨》的一处修改
4.山水同辉风
采迥异——谈李白《蜀道难》与王维《山居秋暝》的不同艺术风格5.《琐忆》中
一处标点的修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围城》的分裂与补救

论《围城》的分裂与补救

论《围城》的分裂与补救
程小强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年(卷),期】2017(000)002
【摘要】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围城》的创作跨越抗战胜利前后两个时期,前后部分的风格因此截然不同。

创作于沦陷时期的部分多见过火的讽刺和趣味文字游戏,创
作于抗战胜利后的部分注重抒叙'深厚有味'的人生困境体察,形成现代中国文学创作史上绝无仅有的分裂景象。

这反映在七十余年的《围城》评价史上,一面是针对前
半部分的激烈批评,一面是借势1980年代以来流行的文学性、现代性、审美性、
自由主义等文学风潮对剩余部分兼及整本小说底蕴以刻意审美化、思想化及哲学化。

于钱锺书而言,抗战胜利引起的文学环境遽变促使其借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如存在
主义文学思潮对沦陷时期文学的颓废风、娱乐风及相应艺术手法以自我否定,客观
上掩饰与补救了钱氏其人与《围城》前半部分在人生观与文学观上的重大缺陷。

【总页数】9页(P76-84)
【作者】程小强
【作者单位】[1]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陕西宝鸡721016; [2]陕西文
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5
【相关文献】
1.《围城》中的"激问"句组——兼析交往理性的"围城" [J], 张春泉
2.《围城》中的人生和人生中的围城 [J], 林诗晴
3.谈苏文纨的“围城”——《围城》探秘之六 [J], 管冠生
4.欲望的围城——试论《围城》中的三角欲望 [J], 廖心茗
5.《围城》中的围城——论《围城》的比喻艺术 [J], 单艳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