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农业生产活动
XJ湘教版 初二八年级地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全章 分课时)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4、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牧品种。
教学难点主要农业区与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重点1、主要农作物的分布;2、我国主要牧区的分布和主要的优良畜种。
新课教学新课导人:方案①: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我们每天喝的牛奶,吃的米饭、蔬菜、瓜果、鱼肉,穿戴的衣帽,都是由哪一个产业生产的或由哪一个产业提供原料?(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农业。
)对,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我国的“农业”。
方案②: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
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
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
你们知道什么是农业吗?你们又了解多少有关农业的知识呢?方案③:同学们,如果让你一个星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你会怎样?(学生会有各种回答,只要基本相符,都要肯定。
)但是你们是否知道,在非洲,还有不少的居民长期处在饥饿之中,甚至死于饥饿。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农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
)在屏幕上展示出课本中将农业含义分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1)狭义的农业是指什么?(2)广义的农业包括哪些生产部门?(3)农业的五个部门各生产哪些主要产品?设问;以下活动,哪些属于农业生产活动:A.上山打野兔;B.野外采蘑菇;C.水塘养鱼(答案为C)让学生齐声朗读“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这段阅读材料。
提问:读了这段文章之后,你对中国农业有什么认识?讲述“我国农业的发展”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问:我国农业是在汁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让学生观看一段旧中国农民逃荒讨米的录像资料,不要很长,一分钟左右。
第4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文化
返回
(2)评价 “抑商”政策的实施,有效地保证了农业生产中劳动力的 稳定,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维持了社会稳定。但随着“抑 商”政策的强化,商品经济发展的道路被堵塞,整个社会趋于 保守,人们缺乏创新意识,满足于现状,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 步发展。
二读图明史——汉代二牛抬杠的耦犁
返回
[解读] “耦犁”是西汉武帝时期著名农学家、搜粟都尉赵过 发明的一种先进的农业耕作工具。它大大提高了耕田的效率, 对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无疑起了促进作用。按《中国史稿》和 《中国农学史》的观点:“耦”是“合犋”的两头牛,“犁” 是犁地的意思或工具,即二人在前牵牛,一人在后扶犁(即一张 犁),共计二牛三人。从西汉晚期起,二牛三人的耕作方法已逐 渐为一人扶犁并驶二牛的方法所取代。
返回
(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 史料相对较长,信息丰富。①~③反映了盐铁官营政策实行的 背景;④~⑦反映了盐铁官营的具体措施和适用范围;⑧⑨反 映了其带来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分析时一定要厘清内容, 概括归纳。 [提示] 历史背景:工商食官传统的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 加强;对匈奴战争致使财政亏空;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特点:控制生产与流通;民制官收与完全官营相结合;严格管理。 作用:①积极作用: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增强了对匈奴战争 的实力;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促进了先进技术的改进与 推广。②消极作用:抑制了私营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产品质量 低劣,价格昂贵;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返回
2.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 (1)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①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 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②思想: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践德政、推行教化。 ③教育: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在中央兴办太学,大大提 高了儒学的地位;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 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人教版高中地理电子教材.doc
编写说明为了帮助教师理解并使用好《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地理》,我们编写了这套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用书,共分两册,分别与教科书上、下册配合使用。
本书各单元的结构分为教材分析、练习篇参考答案、参考资料三个部分。
在教材分析中,对整个单元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编排作了总的说明,对每一课的具体内容作了分析说明,同时对教学方法和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供教师参考。
由于缺乏教学实践的反馈信息,编写时间又很仓促,因此这套教师教学用书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希望广大教师提出宝贵意见。
本书的编写者:第五单元:高俊昌;第六单元:刘健;第七单元:韦志榕;第八单元:覃燕飞、丁尧清。
责任编辑:刘健;审定:吴履平。
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会室2003年9月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教材分析在前四单元学习了自然地理的基础上,从本单元开始,将要学习人文地理。
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与自然环境联系最紧密、相互影响最深刻的就是生产活动。
因而教材将人类的生产活动安排成人文地理的开篇。
人类的生产活动也是多方面的,教材按照大纲的要求,只讲述了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两种生产活动,即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
为社会发展服务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
我国现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目前以至今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经济建设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
为此,教材对本单元内容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第一,突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材无论讲述农业生产活动,还是讲述工业生产活动,侧重点都不在生产活动的本身,而是在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上。
教材在本单元的引言中概要地阐述了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全单元教材就是本着具体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而逐渐展开的。
在人类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人类的生产活动同样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由于可持续发展问题将在第8单元作单独讲述,本单元教材只是在自学园地中,安排了“持续农业”的内容,供学生自学。
《农业概论》教学大纲
《农业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农业概论》是一门以初步介绍农业概念、发展历程、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等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熟悉农业生产的方式和方法,掌握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和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农业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为今后从事相关职业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支持。
二、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熟悉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掌握农业生产的方式和方法,了解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和相关理论知识。
3.培养学生对农业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兴趣和热情。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职业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支持。
三、教学内容1.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农业生产的方式和方法4.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和相关理论知识5.农业生产中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关系6.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四、教学方式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PPT演示等形式,传授基础知识和相关理论。
2.实践教学:组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网络教学:运用网络平台、在线资源等,拓展教学渠道,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要求1.学生应按时参加课堂教学,完成作业和实践任务。
2.学生应认真学习课本和相关资料,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
3.学生应加强实践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
4.学生应尊重教师和同学,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
六、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占30%。
2.期中考试:占30%。
3.实验报告和实践成果:占20%。
4.期末考试:占20%。
七、教学参考书目1.《农业概论》(主编:王明华)2.《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主编:张三)八、教学安排1.每周上课2次,每次2小时。
2.教师办公时间:每周三下午2:00-4:00。
以上为《农业概论》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全面,目标明确,希望学生能够踊跃参与,积极学习,取得优异成绩。
第四章 农业生产要素
18
1.土地承包经营
家庭承包与其他方式的承包在承包的主体、方法、原 则和承包地的功能等方面,都存在重要区别。
可分为两大类
作为农业经营对象的生物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 、农作物资源、动物资源、水产资源和遗传资源等;
为农用生物提供生产载体或生长环境,其本身并没有 生命体征及物质生产能力的农业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水资源、气候资源等。
第一节 土地资源
一、农业土地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土地:在经济学上是指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以及与之相 连的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水文、植被等一切自然条件。
农业土地资源的特性
自然特性:
土地是自然的产物,面积是有限的。 土地位置是固定的,不能移动 土壤肥力的可变性 土地生产力具有差异性
经济特性
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土地利用的区位性 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二、土地资源利用的原则
因地制宜 节约用地 保护资源 有偿利用
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主要有 七种: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抵押、入股和继承 。
⑴转包。转包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把自己承包期内承包的 土地,在一定期限内全部或者部分转交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内 部的其他农户耕种和经营。
⑵出租。出租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作为出租人,将自己 承包期内承包的土地,在一定期限内全部或者部分租赁给他 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并收取租金的行为。
⑶互换。互换是指承包人之间为方便耕种或者各自需要,对 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交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4-2农业 第一课时(课件)
绿色农业
PART 02
我国农业的 分布
秦岭—淮河
水田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水稻
主要农作物
糖料 作物
油料 作物
甜菜
大豆 花生
甘蔗 油菜
经济 作物
棉 花
棉花
我国农业的分布
练一练:我国农业的南北差异
s
小麦
水稻
甜菜
s
油菜
花生
大豆
s
甘蔗
我国农业的分布
我国东部的农业类型
读图思考:阅读下图,思考我国东部的林业集中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
西南 林区
东北 林区
四大
牧区 降 水
黄河水 少
高山冰
雅鲁藏布江谷地 雪融水
西牧
东耕
我国农业的分布
我国东部的农业类型
读图思考:阅读下图,结合实际分析我国东部地区的南北农业有什么差异?
东北:春小麦
小麦
北方:旱地
华北:冬小麦
水稻
南方:水田
我国农业的分布
我国东部的农业类型
思考:阅读下图,结合实际分析我国东部地区的南北糖料作物有什么差异?
棉花南北都有分布,三大棉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新疆
我国农业的分布
东 北
华 北
秦岭—淮河
南 方
这里耕地多为旱地,种植的小麦、玉 米、大豆品质优 良。同时,这里还是有名的甜菜基地呢!受气候条件限 制,这里大部分地区一年只收获一次。
第四讲 产业集群和新产业区理论(区域经济学-四川农业大学,谢彦明)
第四讲工业集聚、产业集聚和新产业区理论人类的许多经济活动都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趋势。
世界范围内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及其对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使其日益成为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等不同学科共同探讨的对象。
在一些开创性研究的启发和带动下,工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
一般来说,工业集聚不同于产业集群。
工业集聚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但并非任何工业集聚都能发展成为产业集群。
从概念上来说,工业集聚(Industrial Agglomeration)指的是相同或不同类型的工业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它侧重于工业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
而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则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Porter,1998)。
显然,与企业在空间上简单的集聚相比,产业集群则是一个类似于生物有机体的产业群落,它是企业自组织或有组织的综合体,而不是无组织的混合体和堆积物,它揭示了在一些地方相关企业集结成群,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现象和机制(王缉慈,2002)。
近年来,产业集群表现出来的强劲竞争力也引起了很多国家和地区公共政策制定者的关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无论在中心的还是外围的区域,发展产业集群已成为工业政策的一种新形式。
关于工业集聚的研究工业在地理上的集中分布是现代工业布局最突出的特点。
对于工业集聚形成的内在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地区工业化的进程。
一、工业集聚的理论基础工业集聚理论的古典基石集中体现在以韦伯(Webber)为代表的古典区位论和马歇尔(Marshall)关于产业区的论述上,前者由艾萨德(Isard)继承和发展,最终形成在实证研究和规划中广泛应用的产业综合体(Industrial Complex)模型,后者演化成纯经济分析中的产业集聚模型(Gordon IR. and McCann P. 200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农业》教学设计
①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等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棉花、油菜、茶叶等是主要的经济作物。
②经济作物的特点:经济作物通常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发展
①农业现代化的现状: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②农业现代化的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将不断提高,对农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②农业的发展历程:农业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
2.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
①土地: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不同的土地类型对农业生产有不同的影响。
②水资源:水是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合理利用水资源对提高农业产量至关重要。
③气候: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适宜的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介绍我国主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和经济作物(如棉花、油菜、茶叶等)的种植技术和特点。
4.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发展:探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和趋势,分析农业现代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5.农业政策与农业发展:介绍我国农业政策的变化,以及这些政策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6.农业可持续发展: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探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7.农业与市场经济:介绍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发展特点和挑战,分析农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具体包括:
1.地理实践力:通过分析农业发展的实例,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综合思维: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思考农业发展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时加深全班对农业的认识和理解。
农业研学活动方案设计
农业研学活动方案设计一、活动背景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是民生之基。
农业研学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操作和科学探究,让学生深入了解农业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次研学活动的主题是“农业与文化”,旨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农业文化的魅力,增强对农业的热爱和尊重。
二、活动目标1. 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 掌握农业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如种植、养殖、加工等。
3. 体验农业生产的艰辛与乐趣,感受农业文化的魅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5.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三、活动对象本次活动面向中小学生,分为初级(小学生)和高级(中学生)两个层次。
四、活动时间活动时间共计两天,第一天上午9:0012:00,下午2:305:30;第二天上午9:0012:00。
五、活动地点本次活动将在当地的农业基地进行,如有机蔬菜种植园、水果采摘园、农业博物馆等。
六、活动流程1. 第一天上午:开营仪式,领导致辞介绍活动安排;参观农业博物馆,了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开展农业知识小竞赛,激发学生兴趣。
2. 第一天下午:实践活动(1):有机蔬菜种植体验。
学生分组进行种植实践,学习种植技术,体验劳动的乐趣;(2)农业机械操作体验。
学生参观农业机械,了解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动手操作农业机械。
3. 第二天上午:农产品加工体验。
学生参观食品加工厂,了解食品加工的过程,亲手制作简单的食品;开展农业科技小发明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农业相关的小发明。
4. 活动总结与分享。
学生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分享,交流心得体会,展示自己的成果。
七、活动准备1. 提前与农业基地联系,确定活动时间和内容,签订安全责任书。
2. 准备活动所需的物资,如种子、幼苗、农业机械、食品加工工具等。
3. 安排人员负责活动的组织和指导,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4. 加强安全教育,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遵守纪律。
八、注意事项1. 服从指挥,不擅自离队。
《农业生产活动》课件
农业生产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气候变化
土地资源有限 人口增长
科学调整种植和养殖策略,选择适应气候 变化的作物和品种。
发展高效的耕作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粮食产量满足人 口需求。
结论和展望
农业生产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产业。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将进 一步提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活动》PPT课 件
农业生产是指通过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家禽的活动。它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产业,为粮食、纤维和能源等提供重要支撑。
农业生产的定义和背景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是指种植和饲养活动,为人类提供食品和其他农产品。
农业的背景
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农耕社会。
农业的重要性
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提供食物和就业机会。
农业生产的过程和方法
1
耕种和播种
通过耕地和播种,种植农作物。
养殖和饲养
2
养殖家畜和家禽,提供肉类和其他
畜产品。
3
Hale Waihona Puke 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施肥促进植物生长,防治病虫害保 证作物产量。
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介绍
果园种植
果园种植适用于温暖气候地 区,提供水果和果汁。
稻田耕种
稻田耕种是一种主要的粮食 生产方式,提供大米和其他 稻类产品。
牧场饲养
牧场饲养提供牛奶、肉类和 皮革等畜产品。
现代农业生产的趋势和技术
1 科技创新
现代农业借助科技创新,如精准农业和遥感技术,提高产量和效益。
2 可持续发展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3 智慧农业
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学生农场实践活动教学(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学生们的生活越来越远离大自然。
为了让学生们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环保意识,学校组织了一次学生农场实践活动。
本文将详细描述此次活动的教学过程和成果。
二、活动背景1. 活动目的(1)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农业生产的认识和兴趣。
(2)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环保意识,让他们亲身体验农耕劳动的艰辛和乐趣。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 活动对象本次农场实践活动面向全校七年级学生,共计100名学生。
3. 活动时间2019年10月26日(星期六)4. 活动地点某农业科技园三、活动准备1. 活动策划(1)确定活动主题:亲近自然,体验农耕。
(2)制定活动方案:包括活动流程、活动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
(3)联系活动场地:与农业科技园取得联系,确定活动时间和场地。
2. 教师培训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学校组织了一次教师培训,让老师们了解活动流程、安全注意事项等。
3. 学生分组将100名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组10人,每组配备一名指导老师。
四、活动过程1. 早晨7:30,全体师生在学校集合,乘坐大巴前往活动地点。
2. 8:30,到达农业科技园,举行简短的开营仪式。
3. 8:45,分组进行农耕体验活动。
(1)水稻插秧:学生们学习水稻插秧的技巧,亲自动手插秧,体验农耕劳动。
(2)蔬菜种植:学生们学习蔬菜种植的知识,亲手种植蔬菜,了解植物生长过程。
(3)果树修剪:学生们学习果树修剪的技巧,亲手修剪果树,了解果树生长规律。
4. 11:30,午餐时间,品尝农家菜。
5. 12:30,分组进行团队拓展活动。
(1)拔河比赛:增强团队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
(2)接力跑: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6. 14:30,总结发言,颁发奖品。
7. 15:00,全体师生乘坐大巴返回学校。
五、活动成果1. 学生们对农业生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他们对农业生产的认识和兴趣。
第4讲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36张PPT)高考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2.汉代察举制(1)特点:先考察而后推荐,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2)内容①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②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3)意义: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
必备知识与教材融合
学习情境——汉代的察举制度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察举制不同于先秦时期的世官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拔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汉代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是什么?如何认识该制度?提示:标准:孝廉,另外有茂才等。认识:为汉朝选拔了大批人才。
必备知识与教材融合
学习任务五:两汉时期的文化与中外文化交流
1.两汉的文化
史学
《史记》
西汉司马迁撰写,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
《汉书》
东汉班固撰写,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文学
汉赋
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乐府诗
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五言诗
东汉民间流行,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
必备知识与教材融合
学习任务一:西汉从建立到强盛
(1)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2)统治
制度建设
“汉承秦制”,但地方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文景之治”
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使经济恢复、社会稳定
王国问题
分封诸侯王,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
2.西汉的强盛——加强中央集权
商业
汉朝以后,凡是涉及买卖、租佃、借贷等财产关系和收养、雇佣、立嗣等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农业的定义、分类、分布及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和技术,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农业作为一种生产活动,其生产特点、技术要求、影响因素等较为复杂,需要学生通过本章学习,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农业的认知多来源于生活经验,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理解,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农业。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农业的定义、分类、分布及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案例等资料,分析农业生产的地理环境和技术条件;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分析和理解农业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农业生产的地理环境和技术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讲解农业的定义、分类、分布及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2.案例分析法:通过地图、案例等资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分析和理解农业问题。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生产的技术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图片展示法:展示我国农业生产的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农业的实际情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解:详细讲解农业的定义、分类、分布及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让学生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和技术。
3.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农业生产的技术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农业》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农业》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2. 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
3. 研究并表演与农业相关的歌曲和舞蹈。
4.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农业的定义和分类。
2. 中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介绍。
3. 研究演唱歌曲《农夫种地忙》。
4. 研究表演舞蹈《稻谷之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农业景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农业的概念。
2. 新知讲解(15分钟)1. 介绍农业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农业的重要性。
2. 分组让学生自由讨论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并向大家汇报。
3. 音乐研究(25分钟)1. 听歌曲《农夫种地忙》。
2. 学唱歌曲,并分组进行合唱练。
3. 设计简单的舞蹈动作,加入歌曲表演中。
4. 舞蹈研究(30分钟)1. 观看舞蹈《稻谷之舞》的演示视频。
2. 分组研究舞蹈动作,进行练和排练。
5. 合并演练(20分钟)将歌曲和舞蹈进行合并演练,让学生在团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
2. 评价学生在表演中的音准和舞蹈动作的准确性。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农业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行收集了解更多有关农业的信息。
2.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自己对农业的研究成果。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相应的练册任务。
2. 写一篇小议论文,谈谈自己对农业的认识和思考。
七、教学资源1. 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象。
2. 歌曲《农夫种地忙》及伴奏音乐。
3. 舞蹈《稻谷之舞》的演示视频。
以上为《农业》优质教案的大致框架和教学参考,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九年级《化学与农业生产》教案、教学设计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九年级《化学与农业生产》为主题,围绕化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展开。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了解化学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的新时代农业人才。
-安排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价值。
3.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实验演示、实验操作、小组合作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化学肥料的鉴别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实验技能。
-实验操作: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如测定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了解土壤肥力状况。
4.通过实验操作、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使其认识到化学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注农村发展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合理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步骤、观察指标等;
-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分析。
3.查阅资料,了解新型肥料、生物农药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撰写一篇科普文章。
要求:
-文章需包括新型肥料、生物农药的原理、优缺点等内容;
-结合实际案例,阐述现代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语言简练,易于理解。
4.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次关于“合理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主题班会,向同学们宣传环保理念。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了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等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化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但尚不深入。学生对农业生产实践活动充满好奇,对于化学在其中的作用机理和实际应用表现出浓厚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知识,引导他们深入探讨化学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春耕课程活动方案
春耕课程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春耕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学生来说,了解春耕知识,体验农耕乐趣有助于增强对农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春耕的重要性和基本步骤;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4.增进学生对农业的热爱和欣赏。
三、活动内容与安排1. 知识讲解(30分钟)•介绍春耕的意义和重要性;•讲解春耕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引导学生认识春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
2. 体验活动(60分钟)•分组进行春耕体验,体验农民的劳作场景;•学生依次体验翻地、播种、浇水等过程;•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农具、保护环境。
3. 小结与分享(30分钟)•学生交流体验心得,分享感想;•总结春耕活动中的困难和乐趣;•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四、活动准备与要求1.准备春耕活动的农具和作业场地;2.安排老师和工作人员指导学生进行活动;3.学生自带帽子、手套等防护用具,穿着便于活动的服装;4.确保活动过程中的安全和秩序。
五、活动效果评估1.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评估活动效果;2.观察学生对春耕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3.分析学生在活动中展现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技能。
六、活动心得春耕课程活动是一次接近自然、体验劳作的有意义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农耕的辛苦与快乐,更加深了他们对农业的理解和尊重。
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农业的热爱,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以上就是本次春耕课程活动方案,希望能够得到全体师生的支持与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混合农业 (1)特点:以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 (2)典型国家:澳大利亚。
【例2】
(2010· 浙江卷)读下图,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
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 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 B.甘蔗、棉花、柑橘、葡萄 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 D.花生、大豆、茶叶、棉花 [答案] B
资料;科技先进。
3.大牧场放牧业 (1)主要分布及放牧牲畜品种: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美国、阿根廷牧牛;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养羊。 (2)潘帕斯草原的区位优势:气候温和,草类茂盛,一年四季
都可放牧;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有利于大规模经营;距
海港近,交通方便,产品便于运出,促进商品经营。 (3)阿根廷人建设大牧场,促进草原牧牛业发展的措施:培育 良种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意在考查 考生的知识归纳、运用、迁移能力。第(1)题,本题要求描述 发展特点,这种类型的题目,要求从图中归纳概括,要能体 现出“发展”特点,如使用以下词语:“增长较快”、“减
产较大”、“发展缓慢”等。同时要分层次有条理的答题,
如:要点一中分了四部分作答,先从整体上描述,再找出发 展最快的及最慢的,使答题具有完整性。第(2)题,影响农业
)
(2)四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均属于( A.自给型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 [答案] D
)
B.混合型农业 D.集约型农业
[解析] (1)本题考查世界农业区的分布,意在考查考生的读 图分析能力。图中甲为台湾岛,为热带季风气候,适合甘蔗 种植;乙为尼罗河三角洲,为长绒棉产地;丙为密西西比河 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适合种植柑橘;丁为罗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答案: D
4~6.解析:根据国土形状、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可以判 断出甲国为荷兰,乙国为肯尼亚。第4题,甲国位于亚欧大 陆西岸的中纬度地区,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 流的影响,属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乙国
讷河三角洲,是著名的葡萄产地,故选B。
(2)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意在考查考生调动与运用知识的 能力。四地农业都属于投入生产资料多,生产规模大,集约 程度高的集约型农业,故选D。
[名师点拨]
农业地域类型分析判断的一般方法
判别农业地域类型,关键要建立一种思维方式,即生产对 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方式。如表:
解析:根据题目要求应选择混合农业。
答案:B
9.m、n两地均盛产葡萄。两地相比,m地的区位优势是 ( ) B.市场广阔 D.技术条件好
A.交通便捷 C.鲜果上市早
解析:m地比n地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因而鲜果上市早。
答案:C
10.白色农业亦即微生物农业,它是以蛋白质工程、细胞工 程、酶工程为基础,用基因工程等高科技开发微生物资源的 工程农业。白色农业是在工厂化条件下生产的,原料虽丰富, 但分布是有选择性的,其布局应( )
A.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B.接近光热充足、地势平坦的地区 C.接近科技发达的地区 D.接近土壤贫瘠、缺粮严重的地区
解析:白色农业是以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基础, 用基因工程等高科技开发微生物资源的工程农业,因此要接 近科技发达的地区。 答案:C
7.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 型是( A.a ) B.b C.c D.d
解析:根据图中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可以判断,a为地中海
农业,b为混合农业,c为乳畜业,d为游牧业。面向城市市
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 答案:C
8.若图乙中箭头线q表示产品流量最大,则该经营方式对应 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a B.b ( ) C.c D.d
专题二 区位因素分析 第4讲 农业生产活动
热点剖析
热点一:农业的区位选择
[名师点拨]
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与发展农业生产的有
利条件是有区别的,如影响南疆长绒棉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 源,而非光热条件。南疆光热条件优越,是发展农业生产的 有利条件,而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
性因素,是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在东非高原上,虽然位于赤道地区,但由于地势高,改变了
水热状况,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为干湿两季。第5 题,与甲国相比,乙国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热量丰富,光照
充足。第6题,荷兰属发达国家,是传统的鲜切花生产国,
维持其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是技术优势。
下图甲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乙是“该区 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7~9 题。
(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 [答案] 答案要点一:全国总产量增长较快;传统主产区中, 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其他发展缓慢;广西迅速发展,成为 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余省区(大于0.1吨)多数有发展,只
有新疆减产较大。
答案要点二:东部原产量大,增长量较少;中部有明显增长, 但总产量相比不大;西部以广西为代表增长迅速;主产区由
(2)影响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高温多雨的气候;比较
平坦的地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有丰 富的生产经验。
(3)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经营模式:小农经营;单产和商品率:单产虽高,商品率却 低;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2.商品谷物农业 (1)主要作物:小麦、玉米。 (2)分布国家:美、加、阿、澳、乌、俄,我国东北和西北也 有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控制的发达
大
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①③ C.②③ 答案:B B.①④ D.②④
5.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①热量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6.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 势条件是 ( )
光合生产量大,而光温生产量迅速降低,则是说此地光照充
足,但平均气温较低。第(3)题,图示三类作物的比较,实际 生产量最高的为玉米,因此玉米种植的面积应最广。
(2009· 辽宁文综)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 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4~6题。
4.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成因
(
)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 匀 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
3.该地区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可能是 A.水稻 C.大豆 答案: D B.小麦 D.玉米
(
)
1~3.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及农作物的 分布。第(1)题,图示显示,光合生产量较高,但光温生产量 迅速降低,在这里体现了气温对作物生产的严重影响。因此 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限制性条件应是气温。第(2)题,
精题小练
读“我国某地区主要农作物不同层次生产潜力递减柱状 图”(单位:千克/百平方米),回答1~3题。
1.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土壤 答案: B 2.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 A.光照 B.气温 )
)
C.降水 D.土壤
答案: A
4.乳畜业 (1)特点:随着城市发展而产生的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2)生产对象:奶牛。产品:牛奶及奶制品。 (3)影响因素:主要受市场、交通和饲料因素制约。 (4)分布: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及大工业区附近。世界乳畜业主 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
和新西兰等地。我国大城市周围也有分布。
【例1】 题。
(2010· 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1个月。桑蚕的饲 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
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
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 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下图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 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
东部转移到西部(总产量2000年以东部最多,2007年以西部
最多)。
(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 [答案]热量资源丰富(纬度较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 离珠江三角洲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 (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
简述理由。
[答案] 赞成。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 动力,热量条件好等。或不赞成。理由:地势较高,交通不 便,离市场较远,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
生产对象 1 2 3 水稻 牛、羊 小麦、玉米
判断依据 生产目的
生产规模
判断结论 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 自给 小农经营 业 大牧场放 面向市场 大牧场 牧业 规模较大、机械化 商品谷物 面向市场 水平较高 农业
4
5
谷物、牲畜
单一热带 经济作物
面向市场
面向国 际市场
规模较大、机械化 混合农业 水平较高 大规模的密集型农 种植园农 场、生产设施齐全 业
区位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热量、水源、土壤等)和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技术等)。第(3)题,首先要明 确表明自己的态度,然后阐述自己的理由,答案要符合当地 实际。
热点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 区;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旱地直播技术)。
国家)
(3)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和商 品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