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 第二、三章.

合集下载

中药学总结

中药学总结

总论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除中药的制剂外,均是中药学研究的内容。

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药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公元前二世纪。

《神农本草经》载药数是365种。

除《本草经集注》外,均是清代的本草。

《本草经集注》的作者是陶弘景。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是《新修本草》。

最早用图文对照方法的药学名著是《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成书于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

《证类本草》的作者是唐慎微。

《证类本草》成书于宋代。

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的官修本草是《本草品汇精要》。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

《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

《本草纲目拾遗》,成书于清代。

《中药大辞典》,成书于民国时期。

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是《滇南本草》。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植物类药,叶类的采收期是花蕾将开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称为炮制。

中药炮制的目的减毒、改变药物性能或功效、增效、改变药物某些性状,便于贮藏和制剂、纯净药材及矫味矫臭。

将生地黄制成熟地黄、天南星制成胆南星,其目的在于改变药物性能。

大戟、甘遂、川乌、巴豆等药物内服需炮制,其目的在于降低或消除毒性、烈性、副作用。

用酸醋炒玄胡,其炮制目的是增效。

常用的炮制大法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

切制不常用炮制的大法。

修制包括的内容是纯净处理、切制处理、粉碎处理。

雄黄的炮制方法是研成细粉或水飞。

常用的火制法有炒、炙、烘焙、煨、煅。

常用的火制法有炒、炙、煅、煨、烘焙。

为了缓和大黄的泻下作用,宜采用酒制。

用液体辅料与药材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方法是炙。

为了增强黄芪、甘草的补中益气作用,宜采用炙。

为使磁石、自然铜、鳖甲等药物酥脆,宜采用淬。

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方法是惮。

除常用的四类炮制法以外,其他常用的特殊制法有制霜、发酵、发芽。

将大麦、稻谷发芽,其目的是产生新药效。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_中药药剂学(第二至三章)_2010年版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_中药药剂学(第二至三章)_2010年版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1、根据《部颁药品卫生标准》规定,对药酒的要求为
A:细菌数≤100个/毫升,霉菌数≤100个
B:细菌数≤100个/毫升,酵母菌数≤100个
C:细菌数≤500个/毫升,霉菌数≤500个
D:细菌数≤500个/毫升,酵母菌数≤100个
E:细菌数≤500个/毫升,霉菌数+酵母菌数≤200个
答案:D
2、制药厂的生产车间根据洁净度的不同,可分为控制区和洁净区。

控制区一般要求达到
A:100级标准
B:1000级标准
C:50000级标准
D:10000级标准
E:100000级标准
答案:E
3、F0值是验证灭菌可靠性的重要参数,我国《GMP 》规定其值为
A:≥4
B:≥6
C:≥8
D:≥10
E:≥12
答案:C。

2015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二部分 常用单味中药 第三章 妇科常用中成药

2015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二部分 常用单味中药 第三章 妇科常用中成药

天星医考之《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三章妇科常用中成药第一节调经剂调经药的分类活血行气调经剂大黄蛾虫丸、益母草颗粒、妇科十味片、七制香附丸补虚扶正调经剂安坤颗粒、八珍益母丸、乌鸡白凤丸、女金丸温经活血调经剂少腹逐瘀丸、艾附暖宫丸固崩止血剂固经丸、富血宁胶囊安坤除烦剂更年安片、坤宝丸调经药的分类调经剂功能主治活血行气调经剂活血化瘀、通经消瘾、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瘀滞所致的瘢瘕闭经、月经不调补虚扶正调经剂滋阴清热、益气养血、补虚调经阴虚血热的月经先期等证温经活血调经剂温经散寒、暖宫祛瘀寒凝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固崩止血剂滋阴清热、凉血止血阴虚血热的月经先期、量多,以及血热崩漏安神除烦剂滋阴清热、除烦安神绝经前后诸证本类中成药主要有活血破瘀、疏肝理气、滋阴益气、固崩止血、温经散寒等作用。

适用于瘀血内停、肝郁气滞、阴虚内热气血两虚,以及寒凝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崩漏、绝经前后诸证,亦兼治产后恶露不尽等证。

一、活血行气调经剂1.大黄螗虫丸【药物组成】熟大黄、土鳖虫(炒)、水蛭(制)、虻虫(去翅足,炒)、蛴螬(炒)、干漆(煅)、桃仁、地黄、白芍、黄芩、炒苦杏仁、甘草。

口诀:曹将军折旗忙逃,性情邀弟干水酒。

【功能】活血破瘀,通经消瘕。

【主治】瘀血内停所致的瘢瘕、闭经【配伍意义】君药——熟大黄:攻积导滞,逐瘀通经、破瘾消积,推陈致新;炒土鳖虫:泄散,专人血分,能破血逐瘀、消瘸散结。

二者相须为用,破血逐瘀、通经消瘾。

臣药——制水蛭:咸平苦泄;炒虻虫苦寒泄降,制蛴螬咸软微温,均有小毒而善破瘀血、消瘕结;煅干漆:破血攻坚;桃仁:祛瘀生新。

佐药——地黄:凉血清热,养阴益血;白芍:酸敛阴,甘养血与地黄同用,能养阴、补血,以防破血太过,损伤正气;黄芩:助大黄清瘀热;炒苦杏仁:助桃仁破血壅、润燥结。

使药——甘草:甘缓性平,既缓和虫类药之峻猛药性,又调和诸药。

【用法用量】口服。

水蜜丸一次3g,小蜜丸一次3~6丸,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1~2次。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药剂学第三章第二.三.四节第四章浸提.分离.精制.浓缩与干燥 第一节 第二节_2012年版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药剂学第三章第二.三.四节第四章浸提.分离.精制.浓缩与干燥 第一节 第二节_2012年版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1、关于含低共熔混合物散剂的陈述,正确的是
A:低共熔现象是药物混合后出现润湿或液化的现象
B:低共熔现象的发生与药物的品种及比例量有关
C:低共熔药物混合时全都迅速产生低共熔现象
D:薄荷脑与樟脑混合时能产生低共熔现象
E:若低共熔物药效增强则可直接用共熔法混合
答案:A,B,D,E
2、通常所说的百倍散是指1份毒性药物,添加稀释剂的量是 A:100份
B:99份
C:10份
D:9份
E:999份
答案:B
3、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的特点包括
A:适用于提取亲脂性、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物质
B:适用于热敏性、易氧化的有效成分的提取
C:提取速度快,效率高
D:溶解能力对系统压力与温度变化十分敏感
E:提取极性较大、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物质需加夹带剂或升高压力 答案:A,B,C,D,E。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一部分常用单味中药 第三章 泻下药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一部分常用单味中药 第三章 泻下药

天星医考之《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三章泻下药概述【性能特点】药性沉降,主归大肠经。

【含义】主要具有泻下通便作用;或有清热泻火,或有逐水退肿等作用。

部分药还兼有解毒,活血祛瘀等作用。

【适应证】1.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2.部分药还可用于疮痈肿毒及瘀血证。

【配伍】里实兼有表邪者,当先解表而后攻里,必要时攻下药与解表药同用,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里实而正虚者,应与补虚药同用,攻补兼施,使攻下而不伤正。

【使用注意】泻下作用峻猛的药物,易伤正气及脾胃,故久病体弱、脾胃虚弱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慎用或忌用;应用作用较强的泻下药时,当中病即止,慎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

第一节攻下药【性能特点】多苦寒沉降,主入胃、大肠经。

既有较强的攻下通便作用,又有清热泻火之效。

【适应证】实热积滞证。

部分药物可用于温热病、脏腑火热证等。

大黄【药性】苦,寒。

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性能特点】苦寒泄降,作用强烈,素有将军之称。

入脾胃大肠,既善通肠泄热、攻积导滞,又能导湿热之邪从大便而出,促进黄疸消退。

入心肝血分,既善泄血中实热火毒而凉血止血解毒,又能通利血脉而活血化瘀。

1【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

【应用】(1)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湿热泻痢初起。

(2)火热上攻之曰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3)热毒疮肿,水火烫伤。

(4)血热吐血、衄血、咯血、便血。

(5)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瘾瘕积聚,跌打损伤。

(6)湿热黄疸,淋证涩痛。

【配伍】大黄配芒硝:善泻下攻积,又善润软燥屎,还善清热泻火,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效佳。

大黄配巴豆、千姜:大黄苦寒,功善泻热通便、攻积导滞;巴豆辛热,功善峻下冷积;干姜辛热,功善温中散寒。

三药合用,巴豆得大黄,其泻下之力变缓和而持久,大黄得巴豆,其寒性可去,再加温中散寒之干姜,以助散寒之力,故善治寒积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5~10g,热结重症用15~20g,生大黄泻下力强,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

2024年中药学各章总结

2024年中药学各章总结

2024年中药学各章总结第一章:中药生物学本章重点探讨了中药的生物学特性和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

我们了解到中药的药效与生物活性成分密切相关,而药用植物的培育和采集对中药质量的保证至关重要。

此外,本章还介绍了中药炮制的常用方法和贮藏技术。

第二章:中药化学本章重点介绍了中药的化学组成和分析方法。

我们了解到中药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化学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挥发油等。

中药化学分析方法的研究对中药质量控制和活性成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中药药理学本章探讨了中药的药理学特性和作用机制。

我们了解到中药的药理作用主要通过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来实现,而中药多成分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其药效具有多靶点的特点。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药的作用规律和临床应用。

第四章:中药制药学本章重点介绍了中药的制药过程和制剂类型。

我们了解到中药制剂的选择和制备对药效的发挥和药物的质量至关重要。

本章还详细介绍了中药制剂的炮制、加工和质量控制技术。

第五章:中药分析方法学本章重点讨论了中药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我们了解到中药分析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对中药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还介绍了常用的色谱、质谱和光谱等分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第六章:中药药物学本章探讨了中药的药效、毒性和药物相互作用。

我们了解到中药的药效和毒性是相互联系的,而与药代动力学和药物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中药药物学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探讨中药的安全性和合理用药原则。

第七章:中药品质学本章重点介绍了中药品质控制和质量评价的方法。

我们了解到中药品质控制的关键是对中药材的质量评价和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

本章还介绍了中药的标准化和质量评价的方法。

以上是2024年中药学各章的总结范本,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二章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二章

【性味归经】甘,微苦、酸,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口诀:粉总费金子) 【主治病证】 (1)热病伤津口渴,内热消渴。 (2)肺热咳嗽,燥咳痰黏,咳痰带血。 (3)痈肿疮疡,跌打肿痛。 此外,制成天花粉蛋白注射液肌内注射又能引产。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质润,故脾胃虚寒、大便滑泄者忌服。孕妇忌服。反乌头。因兼酸味有敛邪 之嫌,温热病不宜早用。 栀子 1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性能特点】上能清肺而泻火,中清胃热而除烦渴,下滋肾阴而润燥滑肠、退虚热。实火、虚火 皆宜。
2021 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第二章 清热药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主治病证】 (1)热病壮热烦渴。 (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阴虚劳嗽。 (3)阴虚火旺,潮热盗汗。 (4)内热消渴,阴虚肠燥便秘。 【配伍】 知母配黄柏:知母苦甘性寒,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黄柏苦寒,功能清热泻火。两药相配,清 热降火坚阴,治阴虚火旺效佳。(知柏地黄丸) 知母配川贝母:知母苦甘性寒,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川贝母辛苦微寒,功能清热化痰、润肺 止咳。两药相配,既滋阴润肺,又清热化痰,善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二母宁嗽丸) 【用法】清泻实火宜生用,滋阴降火宜盐水炒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质滑,故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天花粉 1
2021 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第二章 清热药
凡药性寒凉,以清解里热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表邪已解、内无积滞的里热证。 清热泻火药性味多甘寒或苦寒,功主清泄实热郁火,主治外感热病气分高热证,以及肺热、胃火、 肝火、心火等脏腑火热证等。 清热燥湿药性味多苦寒,功主清热燥湿,兼以清热泻火,主治外感或内伤之湿热火毒诸证,如湿温、 暑湿、湿热中阻、湿热泻痢、黄疸、带下、淋痛、疮疹,以及诸脏腑火热证。 清热凉血药性味多苦甘寒或咸寒,多入心、肝经,功主清热凉血,兼以滋润、活血,主治外感热病 热入营血之高热神昏谵语,以及火热内生之血热妄行诸证。 清热解毒药性味亦多苦寒,或有辛寒、甘寒,功主清解热毒,主治外感或内生实热火毒诸证,如痈 疮肿毒、丹毒、痄腮、咽喉肿痛、肺痈、肠痈、热毒泻痢、水火烫伤、蛇虫咬伤等。 清虚热药性味苦咸甘寒,多入肝、肾经,功主退虚热、除疳热,兼凉血。主治热病后期之阴伤发热、 久病伤阴之骨蒸潮热,以及小儿疳热。 本类药药性寒凉,易伤脾胃,凡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服;热病易伤津液,清热燥湿互易化燥伤阴 津,故阴虚津伤者亦当慎用;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尤须明辨,不可妄投;要中病即止,避免克伐 太过,损伤正气。

中药学__各章习题

中药学__各章习题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一、选择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本草经集注》D.《证类本草》E.《本草纲目》2.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的本草是A.《唐本草》B.《证类本草》C.《本经》D.《本草经集注》E.《开宝本草》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本草代表作是A.《本经》B.《本草经集注》C.《新修本草》D.《证类本草》E.《海药本草》4.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是A.《雷公炮炙论》B.《炮炙大法》C.《珍珠囊》D.《修事指南》E.以上皆非5.我国第一部药典性本草著作是A.《本经》B.《本草纲目》C.《开宝本草》D.《新修本草》E.《本草品汇精要》6.最早提出按十剂类分药物的本草著作是A.《唐本草》B.《本经》C.《本草经集注》D.《药性论》E.《本草拾遗》7.宋代第一部官修本草著作是。

A.《嘉祐本草》B.《开宝本草》C.《证类本草》D.《图经本草》E.《大观本草》8.宋代的本草代表作是。

A.《证类本草》B.《政和本草》C.《开宝本草》D.《本草别说》E.《本草图经》、9.宋代最著名的私人本草著作是。

A.《证类本草》B.《大观本草》C.《开宝本草》D.《本草衍义》E.《本草折衷》10.忽思慧所著的食疗专著是。

A.《饮膳正要》B.《食疗本草》C.《救荒本草》D.《食治篇》E.《汤液本草》11.明代的本草代表作是。

A.《本草原始》B.《本草纲目》C.《本草蒙签》D.《本草汇言》E.《本草品汇精12.《本草纲目》的载药效为A.1815种B.1892种C.1746种D.1082种E.1558种13.朱棣撰写的本草著作是A.《救荒本草》B.《本草原始》C.《本草汇言》D.《本草蒙签》E.《本草经疏》14.清代的本草代表作是A.《本草纲目拾遗》B.《本草求真》C.《本草备要》D.《本草从新》E.《本经逢原》15.《本草求真》的作者是A.黄宫绣B.赵学敏C.吴仪洛D.江昂E.张璐二、填空题:1.《本草经集注》是由《》和《》两部分组成.2.《炮炙论》收录了种药物的炮制方法,是我国第一部专著.3.我国第一部药典性本草是,载药种。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二章 中医理论基础第三节 五行学说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二章 中医理论基础第三节 五行学说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二章中医理论基础第三节五行学说分类:医药卫生执业药师主题:2022年执业药师《执业中药师全套4科》考试题库科目: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类型:章节练习一、单选题1、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A.取象比类法B.推演络绎法C.以表知里法D.试探法E.反证法【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2、在五行中,“木”的特性为A.生长B.光明C.生化D.寒凉E.清洁【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3、属于“子病犯母”的是A.肝病及心B.脾病及肾C.脾病及肺D.肝病及肾E.肺病及肾【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根据五行归类次序,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

水生木,则水为木之“母”。

因此,肝病及肾属于“子病犯母”。

4、根据五行学说原理,患者时常生气,胸闷不舒,又见食少腹胀便溏,该证候传变属于A.五行相乘B.五行相侮C.母病及子D.子病及母E.五行相克【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相生关系的传变:“母病及子”“子病及母”。

相克关系的传变:“相乘”:“木旺乘土”“土虚木乘”;“相侮”:“木火刑金”“土虚水侮”。

患者时常生气,胸闷不舒,又见食少腹胀便溏,该证候传变属于五行相乘。

5、在五行中,“金”的特性为A.条达B.温煦C.肃降D.承载E.滋润【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6、以五行学说指导诊断,临床见面赤.脉洪,其病位在A.心B.脾C.肝D.肺E.肾【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诊断为心火亢盛。

7、心血不足累及肝血亏虚而致的心肝血虚证,该证候传变属于A.五行相乘B.五行相侮C.母病及子D.子病及母E.五行相生【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8、属于“子病及母”的是A.脾病及肺B.脾病及肾C.肝病及肾D.肝病及心E.肺病及肾【参考答案】:C9、下列五行生克关系中,表述错误的是A.木生火B.土生金C.金克木D.土克火E.火克金【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10、肾精不足不能资助肝血所致的肝肾精血两亏,该证候传变属于A.五行相乘B.五行相侮C.母病及子D.子病及母E.五行相生【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11、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是A.滋水涵木法B.金水相生法C.培土生金法D.泻南补北法E.益火补土法【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泻南补北法是相克规律,其余是相生。

中药学总论(二、三章)

中药学总论(二、三章)

比较
炒至 炒黄 作用 举例 微黄、能嗅到 使药材易于粉 炒牛蒡(bang) 固有气味 碎加工,缓和 子、苏子 药性 焦黄 使药材易于粉 焦山楂,焦白 碎加工,缓和 术、焦麦芽 药性 外部枯黑、内 缓和药物烈性 艾叶炭,地榆 部焦黄 或副作用,增 炭,姜炭等 强其收敛止血、 止泻的作用
炒焦
炒炭
2、灸: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拌炒使 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或附着于药物表面,以 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的方法。 常用辅料:蜜、酒、醋、姜汁、盐水、童便 • 蜜灸 蜜灸百部、款冬花、枇杷叶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 酒灸 酒灸川芎、当归、牛膝增强活血作用 增强活血作用;常山可 增强活血作用 减低催吐作用 • 醋灸 醋灸香附、柴胡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 醋制 醋制芫(yuan)花、甘遂、大戟可降低毒性 可降低毒性 • 盐灸 盐灸杜仲、黄柏可引药入肾和增强补肾作用 引药入肾和增强补肾作用 • 姜灸 姜灸半夏、竹沥可增强止呕作用 增强止呕作用
4、喷洒 对一些不宜用水浸泡,但又需潮湿者,可采用 喷洒: 喷洒 喷洒湿润的方法。而在炒制药物时,按不同要求,可喷 洒清水,酒,醋,蜜水,姜汁等辅料药液。 5、水飞 是借用药物在水中沉降性质取药材极细粉末的 水飞: 水飞
方法。将不溶于水的药材粉碎后置乳钵、碾槽、球磨机等 容器内,加水共研,然后加入多量水搅拌粗粉即下沉,细 粉混悬于水中,随水倾出剩余粗粉再研再飞。倾出混悬液 沉淀后,将水除净,干燥后即成极细粉末。
水制
火制
炒、灸、烫、煅、煨 等 蒸、煮、炖、氵单、 淬
水火共制
其他方法
制霜、发酵、精制、 药拌
• 种子成熟时易脱落,或果壳易开裂,应在 刚成熟是采集:茴香、牵牛子、豆蔻、凤 仙子 • 容易变质的浆果:枸杞、女贞子在略成熟 时于清晨或傍晚分时采集

中药学

中药学

主要特点及学术价值:
①54卷,由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组成。 ②增加药物图谱,附以文字说明。这种图文对 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 ③治学严谨,实事求是。 ④无论形式和内容,都有崭新的特色,不仅反 映了唐代药学的高度成就,且对中外后世药学 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

2.其他有名的本草著作

2.学习方法:
(1)打好基本功,弄通性味、归经、升降浮 沉等中药学的基本理论。 (2)全面学习,重点掌握,抓住主要矛盾。 ①抓住重要章节: ②突出重点药物: ③突出药物功效: ④突出主要功效:

(3)注意药物的功用对比。 ①注意同章节药物的归纳对比:(归纳比 较)如麻黄与桂枝。 ②注意性效极相近似药物的对比:(前后 联系)如苍术与白术。 (4)注意特殊药物的用量用法: 如有毒的药物、矿物及介壳类药物以及需 要特殊煎煮法的药物等。



3.食疗专著 元代忽思慧所著的《饮膳正要》是饮食疗法专著, 记录了不少回、蒙民族的食疗方药和元蒙宫廷食 物的性质及有关膳食的烹饪方法,至今仍有较高 的参考价值。 4.中外医药交流 元代中外医药交流更加广泛,在药物相互贸易中, 政府还派遣人员去各国采购。阿拉伯人、法兰西 人开始来华行医。回回药物院的建立,更促进了 中国医药和阿拉伯医药的交流。

药: 《说文解字· 草部》 将其训释为“治病之草,从草,乐音”。 明确指出了“药”即治病之物,并以“草” (植物)类居多的客观事实。

(二)秦汉时期――本草学的形成时期 (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代表作:《神农本草经》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作 者: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 成书年代:约成于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 (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 。

中药学第三章

中药学第三章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1. 炮制:是中药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

(每一味中药都必须进行加工炮制,用水洗也叫炮制)(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
2. 中药炮制的目的:
①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
②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
③干燥药材,利于贮藏;
④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⑤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

(巴豆压油取霜;醋煮甘遂、京大戟;生半夏和生南星用姜矾水泡制)
⑥增强药物功效,提高临床疗效。

(醋制延胡增强活血止痛的功能,蜜制百部润肺止咳,酒制大黄活血,羊脂炒淫羊藿补肾助阳)
⑦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

(生地黄用黄酒蒸制成熟地黄,由寒凉药变为温热药,由清热凉血变成养血滋阴的药物;生首乌与制首乌;天南星与胆南星)
⑧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入盐走肾脏,用醋注肝经)(知母、黄柏、杜仲用盐炒后可增强入肾经的作用;柴胡、香附、青皮经醋炒后可增强入肝经的作用)
3. 中药炮制的方法:
(1)修治:如羚羊角镑片
(2)水制:漂洗,浸泡,闷润,水飞
(3)火制:炒,炙,煅,煨
(4)水火共制:煮、蒸、炖、火单(chan,即焯水)、淬(煅烧后马上放入水中)(5)其他制发:制霜,发酵,发芽,精制(通过化学的方法提纯),药拌
4. 水飞:系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

(如朱砂粉,不可煅烧,只能水飞,朱砂磨碎后放入水中,极细的粉末会悬于水中,较大的颗粒会沉于水底,悬浮液可用蒸发取细粉,沉淀物要重新研磨直到合格为止)
5.炙:用液体的辅料拌炒药物,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

(不包括水,用水的叫做水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炒黄——文火短时间炒,使药材颜色变黄或加深;目的: ①炒黄——文火短时间炒,使药材颜色变黄或加深;目的: 增效、缓性、减毒。 ②炒焦——中火加热,使药材表面焦黄或焦褐,内部加深, ②炒焦——中火加热,使药材表面焦黄或焦褐,内部加深, 并有焦香气;目的:消食健脾或减轻刺激性。 ③炒炭——武火加热,使药材表面焦黑,内部焦黄或焦褐; ③炒炭——武火加热,使药材表面焦黑,内部焦黄或焦褐; 目的: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⑵拌炒(加固体辅料炒)——多用中火或武火。辅料有麸、 ⑵拌炒(加固体辅料炒)——多用中火或武火。辅料有麸、 米、土、砂以及较少用的蛤粉、滑石等。各自的作用分别 是: ①麸:补脾、缓性、除腥臭等。 ②米:健脾止泻、减毒、矫臭味等。 ③土:多用灶心土,也可用黄土、赤石脂等。 ④砂:增效——使坚硬药物酥脆,易于粉碎;减毒;洁净; ④砂:增效——使坚硬药物酥脆,易于粉碎;减毒;洁净; 矫臭味等。 ⑤蛤粉:使药酥脆、减低滋腻性、矫味、增强化痰作用等, 用于拌炒胶质药物。 ⑥滑石:使药酥脆、减毒、矫味。
有关图片:
当 归 连 枸 杞 黄
人 白 术 参
二.采集
中药采集季节的原则:在药用部分中有效成分含量最高 中药采集季节的原则:在药用部分中有效成分含量最高 的时候采集。一般是在药用部分生长最旺盛的时候 药用部分生长最旺盛的时候。 的时候采集。一般是在药用部分生长最旺盛的时候。 有关论述: ⑴民谚:“当季是药,过季是草” ⑴民谚:“当季是药,过季是草”。 ⑵《唐本草》:“乖于采摘,乃物是而实非”。⑶《千 唐本草》 乖于采摘,乃物是而实非”。⑶《 金翼方》 金翼方》:“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以阴干、暴干,虽 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废 人工,卒无裨益” 人工,卒无裨益”;“若不依时采之,则与凡草不别, 徒弃功用,终无益也。” 徒弃功用,终无益也。”
5、漂:以多量水多次漂洗药材的方法,用以减轻 毒性或除去盐分或腥臭异味。 6、水飞:将质地坚硬、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等 类药物适当破碎后置于乳钵等容器中,加适量清 水反复研磨、沉淀……,从而利用粗细粉末在水 水反复研磨、沉淀……,从而利用粗细粉末在水 中悬浮性的区别,以提取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火制: 三、火制:通过以火加热的方法炮制药物,系深 层加工的主要形式,一般均以影响药物性能为目 的。 1、炒:目的是增效、改性、减毒或矫味、矫臭等。 分为清炒、拌炒(加固体辅料)两类。 ⑴清炒:按火候又分为:
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 修治:浅层加工,只影响药材外观形态、体 一、修治:浅层加工,只影响药材外观形态、体 积等,不影响其性能。方法包括: ⑴纯净处理——除去杂质、非药用部分。 纯净处理——除去杂质、非药用部分。 ⑵粉碎处理——减小药材体积,以增大与水的接 粉碎处理——减小药材体积,以增大与水的接 触面积。 ⑶切制处理——将药材制成一定规格、形态的饮 切制处理——将药材制成一定规格、形态的饮 片,以便于进一步深加工或调剂。 名词:★饮片 名词:★饮片:加工为一定规格、形态(片、丝、 饮片: 块、段),以便于煎煮的药材。分广义和狭义: 广义—中医临床配方调剂所用药材;狭义 狭义— 广义—中医临床配方调剂所用药材;狭义—切制 为一定形态的药材。又称“咀片”,源自“口父 咀”。 ★镑:用镑刀将药材切成极薄片。镑刀—木柄上 用镑刀将药材切成极薄片。镑刀— 平行镶嵌许多锋利刀片的中药炮制工具。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定义:中药在应用前为便于临床调剂或制剂所进 行的加工处理过程。其中部分药物要在修治整理 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深化的特殊处理,称为“ 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深化的特殊处理,称为“炮 炙”。 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或烈性。 1.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或烈性。 2.增强疗效。 2.增强疗效。 3.改变药物性能,以适应病情需要。 3.改变药物性能,以适应病情需要。 4.便于制剂或贮藏。 4.便于制剂或贮藏。 5.除去杂质、非药用部分及矫味、矫臭。 5.除去杂质、非药用部分及矫味、矫臭。
3、煅:用猛火煅烧药物。分为两种: ⑴明煅(直接煅):药物放炉火上或置入容器但 不加盖加热,使药酥脆,用于炮制矿物及贝壳类 药物。 ⑵焖煅(密闭煅、间接煅):药材置入密闭容器 内加热,用于轻松性药物的炭化。 4、煨:以湿面粉或湿纸包裹药物,放入热火灰中 加热;或以草纸与饮片分层叠放加热;也可将饮 片加放两层麸皮间,在初步加热后拌炒。目的是 除去药材中挥发性或刺激性成分,降低副作用, 或缓性、增效等。 5、烘焙:以文火间接或直接加热,使之充分干燥。
2、炙:液体辅料拌炒药物。为改变药物性能最 常用的方法。按辅料不同可分为: ⑴酒:一般用黄酒。缓和寒性,引药上行;活 血通络;矫臭去腥。 ⑵醋:引药入肝;活血止痛;减毒缓性;矫臭 味。 ⑶盐(水):引药下行;补肾;缓和辛燥性。 ⑷姜(汁):减寒性;止呕;缓性(刺激性)。 ⑸蜜:润肺止咳;补脾益气;缓性;矫味;消 毒。 ⑹其他:油(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甘草 (汁)、米泔水、黑豆汁、胆汁、鳖血、童便、 萝卜汁、石灰水等。
二、水制:用水或其它液体辅料加工处理药物,目的 水制:用水或其它液体辅料加工处理药物,目的 在于:洁净药材;调整药性;软化药材。方法包括: 1、洗:又称“淘洗”。以清水洗涤或快速洗涤药材, 、洗:又称“淘洗” 以除去杂质。 2、淋:用清水喷淋或浇淋药材,以软化药材,适宜 于芳香、质地疏松药材的软化。 3、泡:将药材用清水浸泡一定的时间,使其吸入适 量水分,也以软化药材为主要目的,适于质地坚硬, 水分较难渗入的药材。 4、润:将经泡、洗、淋的药材,以器具盛装或堆集 专用台上,以湿物覆盖或喷洒适量清水,使水分缓慢 渗入药材组织,也为便于切制。常用方法有浸润(水 或液体辅料浸泡,经常翻动)、伏润(药材置于相对 密闭的容器,如缸、坛等中闷润)、露润(药材置于 湿润且铺有篾席的地上,以期自然吸潮回润)等。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一.产地 道地药材:特定产地;历史悠久;资源丰富;质 量稳定;药效突出 量稳定;药效突出。 药效突出。 关键所在:药材质量。 、附 (乌)、膝、贝等;河南:四大“怀药” (乌)、膝、贝等;河南:四大“怀药”—药、 膝、菊、地;宁夏:枸杞;青海:黄、虫;云南: 木香、三七、木香、茯苓;东北:人参、花鹿茸; 安徽:木瓜、石斛;山西:党参、黄芪;山东: 阿胶;浙江:白芍、菊花、白术、白芷、香附等。
四、水火共制:综合应用火和水(或液体辅料) 水火共制:综合应用火和水(或液体辅料) 加工药物。 ⑴蒸:有两种分类法:①根据是否加辅料分为清 蒸和加辅料蒸;②根据是否密闭可分为直接蒸和 密闭蒸。目的:改性、减毒、利于贮藏、软化。 ⑵煮:将药材放入锅内加辅料或不加,以清水煮。 目的:减毒、改性、清洁。 ⑶淬:将矿物药煅红后立即投入液体辅料中骤然 冷却。目的:使药酥脆、减毒、增效、洁净。 ⑷燀:将药材放入沸水中短暂浸煮,迅即取出。 目的:除去非药用部分;或便于肉质药材的干燥 贮藏。
五、其他制法 1、制霜:分为去油制霜、渗析制霜、升华制霜、 煎煮制霜等。 2、发酵:利用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材 发泡、生衣。 3、发芽:使新鲜果实或种子萌发幼芽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