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4:第1章第2节《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同步测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据此完成1~2题。

1.这段歌词中描述的中国一个城市密集区是( )

A.长江三角洲B.珠江三角洲

C.环渤海地区D.海西经济区

2.这一时期,在我国“南海边”的“座座城”中出现了( )

A.人口和产业高度集聚

B.城市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时期

C.商业和制造业向郊区迁移

D.工业城镇、卫星城镇发展迅速

解析:歌词所描述为改革开放政策下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珠三角、长三角与环渤海地区为我国三大城市密集区,这一时期处于城市的高速发展时期,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B、C、D三项描述的现象均处于城市发展后期的成熟阶段。

答案:1.B 2.A

20世纪初期,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0世纪后期,逆城市化进一步加剧。据此回答3~4题。

3.逆城市化现象表现为( )

A.郊区和乡村人口向城市中心迁移

B.城市中心人口向郊区、乡村迁移

C.城市中心区迅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

D.工业和商业迅速向城市中心集聚

4.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

A.城市人口减少和工业迅速发展

B.城市中心商业和工业迅速发展

C.人们追求生活质量和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D.城市中心人口出生率降低

解析:由于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环境恶化,生存环境极差,在郊区或更远处的小城镇甚至乡村,由于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再加上小轿车的普及,为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人们纷纷向其迁移,形成逆城市化现象。

答案:3.B 4.C

(2011年扬州高二检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大大

加快。根据人口普查资料,1978~2004年,我国城市人口规模从1.9亿人增加到5.4亿人,城市化水平由17.9%上升到41.7%。预计到205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占总人口的61%。读中国城市化进程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起步早,发展慢,城市化水平高

B.起步早,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

C.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D.发展快,城市化水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6.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城市化进程处于徘徊时期,其主要原因是受( )

A.自然条件制约 B.国家政策制约

C.人口增长情况制约 D.历史发展制约

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读图和联系中国历史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虽然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经济有所发展,但中国城市化才刚刚起步,城市化起步晚,而且在改革开放之前经济发展速度较慢,所以城市化的速度较慢。在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受国家“上山下乡”政策的影响,城市化水平止步不前甚至后退。中国城市化真正的飞速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飞速提升的同时促进了城市的飞速发展。

答案:5.C 6.B

改变了土地的利用方式,并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气会影响大气环境质量,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利影响表现在:

①对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土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对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对地下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多选)( )

A.带动区域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B.缩小了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

C.满足了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

D.促进产生结构的良性调整

E.增强了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

(3)上海市将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实现“天蓝、水清、地绿、住佳”的目标,为此上海新建了延中、太平桥等公共绿地或绿化带,说明这些绿地或绿化带的环境功能。

(4)由于人口和产业活动的高度密集,上海市环境污染现象十分严重,试分析城市环境污染的污染物来源,并选择大气、水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中的一类提出防治建议。

解析:本题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为切入点,考查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城市环境问题的防治。城市绿化带的作用主要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减弱噪音、阻滞粉尘等。城市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生产、生活废弃物及交通。

答案:(1)①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②工业废弃物增多,占用耕地导致土壤肥力下降③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④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雨雾天气(或城市多酸雨) ⑤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2)ABCDE

(3)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减弱噪音、吸烟除尘、美化环境、改善生态等。

(4)来自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废弃物及交通。

大气污染:植树造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等。(任选一项给出两点以上建议即可)

一、选择题

下表是我国某一地区自建国以来城市、产业及人口的变化情况。根据下表完成1~2题。

1.

A.甲B.乙

C.丙D.丁

2.下列因素与逆城市化现象无关的是( )

A.郊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B.城市居民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

C.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增多

D.城郊交通联系更加便捷

解析:题干中图表示的是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表现为城市数目增加,城市人口数量上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城市化进程与工业总产值的关系并不密切,农民工进城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