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教案
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教案
【 - 话题作文】【篇一】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教案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教学目标】1.学习说明文中主要的说明方法,如: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等。
抓住事物的特点。
2.学习在观察中敏锐地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
能整理观察得来的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3.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爱护动物的情感,增强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解题:什么是针鼹?它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如果有图片可以用投影的方式展示给学生看,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要明确的一点是:珍奇,稀有。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并正音,注意字音、字形。
褐色()蜥蜴()蜷曲()针鼹()掘洞()喙尖()蛰伏()黏液()2.组织学生给全文分段。
明确:课文共10段,分4个部分。
第一部分:( 1 )由悉尼奥运会引出说明事物的主体——针鼹,并强调“在整个地球上,只有澳洲才有它的足迹”,一开头便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也突出了它的“珍贵”“稀有”。
第二部分:(2——5)介绍针鼹的外形和善于掘土的特长。
作者采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说明针鼹的如下特点:形体较小,像刺猬一样浑身长刺,十分擅长掘土,其速度之快,“就是用现代人的工具甚至机器也未必能赶上它“。
这一段是从外部写针鼹的神奇之处。
第三部分:(6——9)写针鼹的生活习性:以食蚁为主,白天活动,冬季蛰伏,能游泳,胃表皮粗糙,等等。
第四部分:( 10 )主要写针鼹的繁殖。
这一段最能体现针鼹的珍奇之处:既是卵生,又属于哺乳类(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卵生的哺乳类动物只有针鼹和鸭嘴兽两种);虽然有袋囊,但只有繁殖期才出现;怀孕时就挖好“护理巢穴”,以及独特的哺育方式,等等。
(三)学习第1段提问:我们为什么说针鼹是一种珍稀的动物呢?请你从文章中找出句子来说明。
明确:可由“许多人不知道它的名字,只知道……”、“五分硬币上刻有它的形象”、“在整个地球上,只有澳洲才有它的足迹”等词句中知道针鼹是一种珍稀的动物。
七年级下册语文《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针鼹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地区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通过资料卡、图片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稀有动物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针鼹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地区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2. 学会通过资料卡、图片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针鼹的奇特特点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关爱稀有动物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针鼹的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深入了解针鼹的分布地区及其保护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展示针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道“珍奇的稀有动物”。
b.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针鼹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有关针鼹的哪些知识?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针鼹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地区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b. 学生通过资料卡、图片等方式搜集相关信息,加深对针鼹的了解。
3. 课堂讨论a.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针鼹的奇特特点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b.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案例分析a. 教师展示针鼹保护的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针鼹保护的意义。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如何关爱稀有动物。
5.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针鼹的特点及其保护的重要性。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保护稀有动物的决心。
6. 课后作业b. 学生绘制一幅针鼹的图画,展示针鼹的外形特征。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针鼹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思考人类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七年级下册语文《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2)了解针鼹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3)学会通过互联网搜集有关针鼹的资料,提高信息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观察和描述动物的外形特征;(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物的热爱和尊重;(2)培养学生珍惜稀有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2)了解针鼹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3)学会观察和描述动物的外形特征。
2. 教学难点:(1)针鼹的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的理解;(2)如何准确地描述针鼹的外形特征。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及相关资料;(2)多媒体教学设备;(3)针鼹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2)搜集有关针鼹的资料,了解其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3)准备发言稿,介绍针鼹的外形特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针鼹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兴趣;(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理解课文大意;(2)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针鼹的资料,了解其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析针鼹的外形特征;(2)各组派代表发言,介绍针鼹的外形特征;4. 课堂小结:(2)强调珍爱稀有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关于针鼹的小作文;2. 调查身边的同学,了解他们知道的稀有动物,分享彼此的收获;3. 回家后,向家人介绍针鼹的特点和意义,提高全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珍奇的动物针鼹》教案
《珍奇的动物针鼹》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针鼹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分布区域。
2. 学会针鼹的分类和保护方法。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特征的能力。
2. 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有关针鼹的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良好情感。
2. 增强学生对珍奇动物的认识,提高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针鼹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针鼹的分类和保护方法。
三、教学难点1. 针鼹的分类和保护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特征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针鼹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安排学生提前搜集有关针鼹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针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针鼹的外形特征。
2. 新课导入:介绍针鼹的生活习性和分布区域。
3. 课堂讲解:讲解针鼹的分类和保护方法。
4. 学生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针鼹的资料。
5.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保护针鼹及其生态环境。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一幅针鼹的图画,并写一段关于针鼹的描述。
8. 板书设计:珍奇的动物——针鼹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区域:……分类:……保护方法:……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针鼹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区域、分类和保护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观察、描述动物特征方面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对保护珍奇动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针鼹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教师是否清晰地讲解针鼹的分类和保护方法。
3. 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积极分享自己的资料和观点。
4.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动物保护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针鼹及其保护措施。
2.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自然保护区,观察针鼹及其他珍奇动物。
3. 开展针鼹保护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年级下册语文《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针鼹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地区和保护状况,提高学生对珍奇稀有动物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分组讨论、汇报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针鼹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地区和保护状况。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针鼹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理解。
2. 如何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素材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展示针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针鼹这种珍奇稀有动物。
1.2 学生分享对针鼹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 自主学习2.1 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针鼹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地区和保护状况。
2.2 各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探究3.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针鼹的珍稀原因及其保护意义。
3.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针鼹的建议,汇报交流讨论成果。
4. 情感升华4.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认识到保护针鼹及其他珍奇稀有动物的重要性。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如何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奇稀有动物的保护意义。
5.2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6.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针鼹的认识。
6.2 开展家庭作业,调查周围珍奇稀有动物的保护状况,提出保护建议。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态度,是否真正认识到保护珍稀动物的重要性,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七、课堂评价1. 学生对针鼹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地区和保护状况的了解程度。
《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教案
《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针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珍奇动物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爱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针鼹的名称、特点和分类。
探讨针鼹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针鼹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
视频播放:播放针鼹的生活习性视频,增加学生对针鼹的了解。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针鼹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
第二章:针鼹的形态特征2.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针鼹的形态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针鼹的外形、体重、颜色等形态特征。
2.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针鼹的形态特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针鼹形态特征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第三章:针鼹的生活习性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针鼹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3.2 教学内容介绍针鼹的食性、栖息地、繁殖习性等生活习性。
3.3 教学方法视频播放:播放针鼹的生活习性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针鼹的生活环境。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针鼹的生活习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针鼹的分布与保护4.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针鼹的分布范围,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4.2 教学内容介绍针鼹的分布区域、威胁针鼹生存的原因。
探讨针鼹的保护措施和我国的相关政策。
4.3 教学方法地图展示:展示针鼹的分布区域,引导学生了解针鼹的分布情况。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保护针鼹的方法和宣传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针鼹有更全面的认识,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珍奇动物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总结针鼹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保护措施。
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针鼹和其他珍奇动物。
5.3 教学方法小组分享:学生分组分享对针鼹的认识和感受。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珍奇动物。
第六章:针鼹的生态角色6.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针鼹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培养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认识。
《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教案
《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教案课题:《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课型:自读执笔:孙琦备课时间:3.18学习目标:1、了解稀有动物的有关知识。
2、识记理解并积累《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的字词的基础知识。
3、掌握学习说明文的基本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说明方法的运用及作用。
2、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
学习过程:一、导入课文。
1、请大家欣赏一些我国珍稀动物的图片,一起说出它们的名字,好吗?(大屏幕显示)2、大家再看这幅图片,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动物吗?(大屏幕显示)3、这种小动物叫针鼹,它是澳大利亚的珍稀动物,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两种卵生哺乳动物之一,另一种是鸭嘴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说明文,了解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板书课题)二、了解作者1、本文的作者是谁?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有谁能读一下作者介绍?(一名学生朗读)三、交待本课目标:1、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篇说明文,积累了一些学习说明文的经验,同学们想一想,这篇课文我们怎样学习?(学生沉默,思考问题。
)2、我们应该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是一篇什么类型的说明文?说明对象的特征。
知道课文采用怎样的说明顺序。
要找出文章运用哪些说明方法。
要理解文章语言的特点。
(引导学生说出)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针鼹,是一篇事物说明文。
(学生快速处理前两个问题)4、教师幻灯打出目标:了解说明对象针鼹的特征。
知道课文采用怎样的说明顺序。
学习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
理解文章语言的特点。
四、本文的说明对象,我们已经知道是澳大利亚的珍稀动物——针鼹,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我们还需要研究四个问题,恰好咱班有四组,这样,一组研究一个问题,可以吗?(每一组选择一个本组感兴趣的问题。
)下面请同学朗读课文,听读时,大家要注意思考本组需要研究的问题,做好圈点批注,然后,四个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表现积极,回答问题的准确度高。
(一同学读完课文后,请其它同学评价朗读。
)读课文,学生分组完成教学目标(一)学习字词1、学生听朗读录音,注意字音。
七年级下册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针鼹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分布区域;(2)掌握针鼹所属的哺乳动物特征及其分类地位;(3)学会观察和描述针鼹的特点,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观察和分析针鼹的形态特征;(2)运用比较法,了解针鼹与其他哺乳动物的异同;(3)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珍奇稀有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树立环保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针鼹的形态特征及其所属的哺乳动物特征;(2)针鼹的生活习性和分布区域;(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讨论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针鼹所属的哺乳动物特征;(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针鼹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针鼹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源;(2)准备PPT课件;(3)设计教学活动及讨论话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针鼹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针鼹吗?它是什么动物?2. 讲授新课(1)介绍针鼹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分布区域;(2)讲解针鼹所属的哺乳动物特征;(3)分析针鼹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针鼹的特点及其与其他哺乳动物的异同;(2)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珍奇稀有动物的保护,树立环保观念。
五、课后作业1. 绘制针鼹的形态特征图,并简要描述其特点;2.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珍奇稀有动物的保护现状;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描述针鼹的形态特征及其所属的哺乳动物特征;(2)能够运用比较法分析针鼹的特点;(3)了解针鼹的生活习性和分布区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2)学会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 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1.请大家谈谈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或大型运动会的吉祥物,通过实地观察调查,搜集整理有关数据和资料,按照一定的顺序,用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或引用的方法,说明它的外在形态特点,或是介绍其生理生活习性等。字数不少于500字。
2.完成“思考与练习一”中的第2小题。
3.抄写有关字词。
七、板书设计
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3)打比方:也就是比喻。说明文中的打比方,不同于文学作品中的比喻,它要以准确为前提,来不得半点夸张,打比方是为了说明事物的特点。课文第10段中,在介绍针鼹奇特的繁殖方式时,作者用了“母亲”和“幼儿”这些比喻,十分准确形象地说明了针鼹既是卵生,又属于哺乳类(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卵生哺乳类动物只有针鼹和鸭嘴兽两种);虽然有袋囊,但只有繁殖期才出现;怀孕时就挖好“护理巢穴”,以及它哺乳的特点等。一句话,用人们熟知的母亲与幼儿的关系,把不为人知的针鼹的繁殖特点,即特别珍奇之处,具体切实、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出来,真正使人有所“知”。
明确:可由“许多人不知道它的名字,只知道……”、“五分硬币上刻有它的形象”、“在整个地球上,只有澳洲才有它的足迹”等词句中知道针鼹是一种珍稀的动物。
三、学习其余部分,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表现针鼹的特征的
1.思考:作者是抓住针鼹的哪些特征进行说明的?(提示:①告诉学生,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那一事物的征象、标志。②要求学生画出重点的词句,准备概括。)
教学难点:
没有见过针鼹,难以形成直观感受,所以抓住事物的特点,成为难点。
教学用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导语:
单孔目的一科,通称针鼹,又名刺食蚁兽。背部和体侧覆以硬刺,刺下有毛;腹面无刺而被毛,中央有一少毛区域,雌兽的育儿袋即在此处形成;靠近尾的基部有单一的泄殖腔孔。共2属5种,分布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和新几内亚。针鼹吻细长,鼻孔和口位于吻端;口小,无牙,舌细长;眼小;具外耳壳,部分隐于毛中;四肢短,均为5趾;雄性后肢踝部有毒距;尾短,下面裸露。适应食蚁生活,栖息于多石、多沙和多灌木丛的区域,住在岩石缝隙和自掘的洞穴中。黄昏和夜晚出来活动。爪强有力,适于挖掘。
七年级下册语文《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教案
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针鼹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地区以及保护现状,提高学生对针鼹这一稀有动物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
教学重点:1. 针鼹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地区以及保护现状。
2. 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针鼹的独特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的理解。
2. 如何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1. 教材《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2. PPT课件。
3. 相关针鼹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针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针鼹的外形特征。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针鼹的了解。
3. 教师简要介绍针鼹的特点,引出本课主题《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针鼹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地区以及保护现状。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合作探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针鼹的独特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针鼹的保护现状,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关爱动物的经历或想法,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针鼹的特点和保护意义。
2. 学生布置作业: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针鼹的保护倡议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针鼹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地区以及保护现状,提高了学生对针鼹这一稀有动物的认识。
通过合作探讨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了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六、课堂拓展1.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关于针鼹的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教案
珍奇的稀有动物 -- 针鼹项城市第八初级中学王春兰目标导航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按要求积累词语。
2.了解说明文抓住事物特征,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理解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自读说明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通读与自读课文的基础上,以探究方式弄清课文的基本内容与结构,概括本课运用的说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说明文抓住事物特点,条理清晰,从不同角度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辨析本课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有关教学课件一份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放映几幅刺猬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其外形特征,然后再播放针鼹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导入课题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2 展示教学目标目标导航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按要求积累词语。
2.了解说明文抓住事物特征,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理解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自读说明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通读与自读课文的基础上,以探究方式弄清课文的基本内容与结构,概括本课运用的说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说明文抓住事物特点,条理清晰,从不同角度说明事物的特点。
(二)检查预习我能行(1).常识填空《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作者______,____________作家,代表作品____________。
2000年悉尼奥运会吉祥物是______。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针鼹()褐色()掘洞()分泌()黏液()洞穴()蛰伏()脂肪()土屑()粗糙()吮吸()(三)合作探究1.学生默读课文,探讨回答下列问题:(1 )针鼹是珍奇的稀有动物,你能找出相关语句说出它有那些特点吗?(2 )围绕针鼹这种动物介绍了那些内容,试结合各部分内容拟一个小标题。
(3 )作者在介绍针鼹的特点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找出有关语句进行分析。
2021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珍奇的稀有动物 - - 针鼹》教案
2021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珍奇的稀有动物 - - 针鼹》教案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一、指导思想新课程的理念是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面向自然、面向社会、亲身体验,满足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未来终身发展的需要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做学习的主人。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本课是说明文单元中的最后一篇,在“单元说明”中要求“读这些文章,不仅可以使你增长知识,还会引发你探索科学的奥秘和未知世界的兴趣”。
这是初一学生第一次接触说明文,也是第一次阅读科技作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了解说明文的特点,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明的特点和说明内容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为以后学习说明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且本课还是一篇自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稍作提示即可。
因此,我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可爱的大熊猫的视图导入新课,在教学中又插入了针鼹的录象说明,并联系实际谈保护野生动物及环保的重要意义。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可挖掘、要探索的知识和奥秘,人人都应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的思想。
三、学情分析建构主义学说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社会实践通过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因此,在实施课改实验以来,我彻底改变以往的传授教学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上经常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课下让他们上互联网、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求异创新达到知识的获得,得到对知识的再创造过程,成为自己的知识。
因此在设计此课时我就让他们自己查找资料,自己设计问题,解决问题,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定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珍奇的动物针鼹教案
珍奇的动物针鼹教案第一章:认识针鼹教学目标:1. 了解针鼹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掌握针鼹的分布地区和保护现状。
教学内容:1. 针鼹的定义和特点2. 针鼹的生活习性3. 针鼹的分布地区4. 针鼹的保护现状教学活动:1. 引入针鼹的话题,展示针鼹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一种什么动物。
2. 讲解针鼹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如吻部尖尖、善于挖掘等。
3. 介绍针鼹的分布地区,如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等。
4. 讲述针鼹的保护现状,如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等威胁。
第二章:针鼹的生态习性教学目标:1. 了解针鼹的饮食习性和繁殖方式。
2. 掌握针鼹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策略。
教学内容:1. 针鼹的饮食习性2. 针鼹的繁殖方式3. 针鼹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策略教学活动:1. 讲解针鼹的饮食习性,如以昆虫为主食。
2. 介绍针鼹的繁殖方式,如卵生。
3. 探讨针鼹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策略,如擅长挖掘、体温调节等。
第三章:针鼹的分布与保护教学目标:1. 掌握针鼹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
2. 了解针鼹保护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教学内容:1. 针鼹的分布情况2. 针鼹的保护重要性3. 针鼹的保护措施教学活动:1. 展示针鼹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地图,让学生了解其分布范围。
2. 讲解针鼹保护的重要性,如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基因多样性等。
3. 介绍针鼹的保护措施,如设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律法规等。
第四章:针鼹与人类的关系教学目标:1. 了解针鼹与人类生活的关联。
2. 认识到保护针鼹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教学内容:1. 针鼹与人类生活的关联2. 保护针鼹对人类社会的意义教学活动:1. 探讨针鼹与人类生活的关联,如旅游观赏、科学研究等。
2. 讲述保护针鼹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如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等。
第五章:针鼹保护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 掌握保护针鼹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1. 保护针鼹的基本方法2. 实践活动:制作保护针鼹的标语、海报等教学活动:1. 讲解保护针鼹的基本方法,如参与志愿者活动、宣传保护针鼹等。
2021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珍奇的稀有动物 针鼹》教案
2021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教案2021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教案一种罕见的动物——针鼹一、指导思想新课程的理念是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学习兴趣,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索与发现、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现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个人体验,满足学生现实生活、未来终身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材分析与处理本课是说明文单元中的最后一篇,在“单元说明”中要求“读这些文章,不仅可以使你增长知识,还会引发你探索科学的奥秘和未知世界的兴趣”。
这是初一学生第一次接触说明文,也是第一次阅读科技作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了解说明文的特点,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明的特点和说明内容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为以后学习说明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且本课还是一篇自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稍作提示即可。
因此,我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可爱的大熊猫的视图导入新课,在教学中又插入了针鼹的录象说明,并联系实际谈保护野生动物及环保的重要意义。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可挖掘、要探索的知识和奥秘,人人都应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的思想。
三、学情分析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他人的帮助,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人际协作活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社会实践的使用,通过建构获得的。
因此,自课程改革实验实施以来,我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和交流,让他们课后在网上和图书馆查找信息。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创新,我可以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再创造的过程,成为我自己的知识。
《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教案
《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教案《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稀有动物的有关知识。
2、识记理解并积累《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的字词的基础知识。
3、掌握学习说明文的基本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说明方法的运用及作用。
2、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
学习过程:一、导入课文。
1、请大家欣赏一些我国珍稀动物的图片,一起说出它们的名字,好吗?(大屏幕显示)2、大家再看这幅图片,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动物吗?(大屏幕显示)3、这种小动物叫针鼹,它是澳大利亚的珍稀动物,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两种卵生哺乳动物之一,另一种是鸭嘴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说明文,了解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板书课题)二、了解作者1、本文的作者是谁?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有谁能读一下作者介绍?(一名学生朗读)三、交待本课目标:1、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篇说明文,积累了一些学习说明文的经验,同学们想一想,这篇课文我们怎样学习?(学生沉默,思考问题。
)2、我们应该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是一篇什么类型的说明文?说明对象的特征。
知道课文采用怎样的说明顺序。
要找出文章运用哪些说明方法。
要理解文章语言的特点。
(引导学生说出)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针鼹,是一篇事物说明文。
(学生快速处理前两个问题)4、教师幻灯打出目标:了解说明对象针鼹的特征。
知道课文采用怎样的说明顺序。
学习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
理解文章语言的特点。
四、本文的说明对象,我们已经知道是澳大利亚的珍稀动物――针鼹,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我们还需要研究四个问题,恰好咱班有四组,这样,一组研究一个问题,可以吗?(每一组选择一个本组感兴趣的问题。
)下面请同学朗读课文,听读时,大家要注意思考本组需要研究的问题,做好圈点批注,然后,四个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表现积极,回答问题的准确度高。
(一同学读完课文后,请其它同学评价朗读。
)读课文,学生分组完成教学目标(一)学习字词1、学生听朗读录音,注意字音。
2、注意下列词语写法和读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教案
永春延清中学潘顺钦
一、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读说明文的能力;掌握本课的生字生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由朗读与讨论,教师点拨,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与写作特点,提高学生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增强环保意识,树立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说明文抓住事物特点,条理清晰,从不同角度说明事物的特点,体会针鼹的珍奇。
难点:掌握从不同角度说明事物的方法
五、教学道具:多媒体
六、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
七、教学时数:2课时
八、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有一种小动物被选为吉祥物,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本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种可爱的小动物。
二、简介作者
王晓雨:本名王平,笔名王晓雨,雨来。
祖籍天津。
任墨尔本作家协会副主席、大洋洲文联主席、澳大利亚浙江侨民联合会常务副会长。
1984年在《电影新作》杂志上发表《吉卜赛女郎》,在《萌芽》杂志上发表过两篇报告文学,1986年又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小说《家乡水》。
应澳大利亚外交部的邀请,写了《珍奇动物写真》,在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
本文选自《珍奇动物写真》。
有改动。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字词过关
1、给加点字注音:
针鼹.()蜥蜴
..()黏.液()蛰.伏()粗糙.( ) 孵.化()稠.()吮.吸()喙.尖()
2、解释下列词语:
招摇过市:
吮吸:
果腹:
蛰伏:
师讲解明确:
1、给加点字注音:
针鼹(yǎn )蜥蜴( xīyì)黏液(nián )蛰伏
( zhé)孵化(fū)稠(chóu )吮吸(shǔn )喙尖(huì)粗糙( cāo )
2、解释下列词语:
招摇过市:故意在公众场合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这里是诙谐的说法。
(课文注释)
吮吸:用嘴吸。
(课文注释)
果腹:吃饱肚子。
(课文注释)
蛰伏: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吃也不动。
(课文注释)
四、再次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合作探究)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文章是怎样引出说明对象的,这样写好吗?
3、这种动物在世界上的价值是怎样的?
4、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针鼹的?(在文中划出来)
5、作者是怎样来介绍这几个方面的?(在文中划出来)
生讨论回答,师点拨明确: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针鼹)
2文章是怎样引出说明对象的,这样写好吗?(从悉尼奥运会的吉祥物和澳大利亚五分硬币图案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这样写一开始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也使读者产生了强列的阅读愿望。
)
3、这种动物在世界上的价值是怎样的?(珍奇、稀有)
4、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针鼹的?(外貌、掘土的特点、生活习性、繁殖)
5、作者是怎样来介绍这几个方面的?
外貌从两面进行,一是写它身上长满了“粗硬坚锐的刺”;二是介绍它身体的颜色。
掘土的方面,先介绍强有力的武器锐利的爪子“,用比较的说明方法写出与刺猬的最大不同,然后又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说明它的掘土速度之快。
生活习性方面,写它以食蚁为主,把说明与描写结合起来,生动地写出了它的吃相,又写了它的“胃表皮粗糙”,即消化功能发达,还写了它白天活动,冬天蛰伏,能游泳等方面。
繁殖方面体现在它是生蛋的哺乳动物,是没有乳头的哺乳动物,奇特之处还表现在虽然有袋囊,却只有在繁殖期才出现,怀孕时就挖好“护理巢穴”。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课文字词抄2遍;
3、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落实情况。
二、、根据上一节课的内容分析想想全文可划分为几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合作探究)
生讨论回答,师点拨明确:
第一部分:(1 段)引出说明对象,并指出在“整个地球上,只有澳洲才有它的足迹
第二部分:(2—5段)介绍针鼹的外形和善于掘土的特长。
第三部分:(6—9段)写针鼹的生活习性。
第四部分:(10段)写针鼹的繁殖。
三、文章当中运用了很多说明方法,你能找出来吗?举例说明其作用。
(合作探究)
生讨论回答,师点拨明确:
说明这些内容时,主要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1、作比较,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集中在一点或几点上加以比较,以揭示出事物的异同、优劣、高下,突出事物特点的方法。
课文第2——4段,主要用了比较法。
作者把针鼹和刺猬进行了比较。
同:体形小,浑身是刺,并以刺作为保护自己的盾牌。
异:对敌方式不同,刺猬消极待敌,针鼹有掘洞逃跑的“绝活”——爪子锐利,掘洞速度快,逃跑迅速。
作用:不同点的比较,鲜明地突出了针鼹神奇的特点,有力地照应了文题中的一个“奇”字。
为了突出“神奇”这一特点,作者还用了野兔、现代人的工具和机器以及中国的穿山甲与之相比较。
2、列数字,就是运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点,使说明的事物的特点更加精确具体。
运用数字,一般有两种:确数和约数,课文第6——9段写针鼹的生活习性时,作者先是用约数来说明它觅食的生理习性:舌头“伸出嘴外一尺多”,“一天可以吃上万只蚂蚁和白蚁”。
接着用确数写它白天活动“18小时”,冬季蛰伏“28周”,“8月至10月,……袭击大型蚁穴”。
作用:这样说明,使说明的对象特点更加精确可信,增加了说明的科学性。
当然,要取得确切的数字,实地观察调研,查看资料信息是重要的途径。
因此,要写好说明文,学会观察调查、查找资料、掌握数据是非常关键的。
3、打比方,也就是比喻。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不同于作品中的比喻,它要以准确为前提,来不得半点夸张,打比方是为了说明事物的特点。
课文第10段中,在介绍针鼹的繁殖方式时,作者用了“母亲”和“幼儿”这些比喻,十分准确形象地说明了针鼹既是卵生,又属于哺乳类(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卵生的哺乳类动物只有针鼹和鸭嘴兽两种);虽然有袋囊,但只有繁殖期才出现;怀孕时就挖好“护理巢穴”,以及它哺乳的特点。
作用:一句话,用人们熟知的母亲和幼儿的关系,把不为人知的针鼹的繁殖特点,即特别珍奇之处,具体切实、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出来,真正使人有所“知”。
四、学习小结
1、内容小结:本文紧扣住针鼹的“珍奇”特征,从外貌、掘土的本领、生活习性和繁殖方面来写,体现了它的珍奇可爱。
2、方法归纳:说明灵活、语言生动、综合运用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从多角度来进行说明。
3 、内容: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针鼹,作者抓住珍奇和稀有的特征,进行介绍说明的。
开始先由悉尼奥运会的吉祥物说起,引出说明对象——针鼹。
“招摇过市”一词是贬义词用做褒义,诙谐有趣,吸引人;“像刺猬一样”、“许多人不知道名字”、“只有澳洲才有”足以说明它的特点——珍奇和稀有。
接下来介绍针鼹的外形特征,突出它的作为盾牌的尖刺;介绍针鼹本领特点,突出它的爪子锐利,善于掘土;又介绍了它的绝活本领——掘洞逃生和掘洞的神奇。
作者又就针鼹的生活习性来介绍说明它是与人类有益的。
先从它的食物来源说它的习性,它主要吃蚁类和蚯蚓等,特别是澳洲人恨之入骨的白蚁;又从它的嘴部构造特点说明它日吃万蚁的本领;同时作者又介绍了它白天活动、冬天蛰伏、擅长游泳的生活习性和本领;针鼹的胃表皮粗糙善于袭击大型蚁穴也是它的特征。
最后,作者又介绍了针鼹另一奇特之处——繁殖方式特别,寿命长。
(雌兽有临时的腹部口袋、生蛋、哺乳——真是奇特)。
五、请同学概括本文的中心。
这篇说明文,介绍了针鼹的外形和特长、生活习性及生长繁殖等情况,从不同角度说明了针鼹是地球上一种珍奇稀有的动物,使读者提高了保护动物特别是珍稀动物的自觉性。
六、问题讨论。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2、写作上又有什么特点?
生讨论回答,师点拨明确: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逻辑顺序)
2、特点:
①抓住特征,条理清楚,突出“珍稀”。
②恰当的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③语言简洁生动。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种珍贵的稀有动物,我们知道,我国各个种类的稀有动物不多,而众多的动物都需要我们人类的保护,希望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能有所得,那就是保护那些濒临灭绝的稀有动物,希望我们都能够增强自己的保护动物的意识。
呼吁全社会,呼吁全人类——热爱自然,关爱生物。
八、作业:
1、熟读课文,掌握本文说明方法及作用;
2、完成课后习题;
3、预习《网络表情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