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间脑端脑
小脑、间脑、端脑
各功能区的整体观
2、基底核
是大脑半球髓质内灰质团块的总称 体 组成:
豆状核、尾状核、
屏状体和杏仁体
头 尾 状 核
杏仁体
尾
尾状核头
壳
豆 状 核
壳 苍白球
苍 白 球
纹状体:
组成:
豆状核和尾状核
功能: 维持肌肉的紧张度, 协调骨骼肌的运动 背侧丘脑
(2)屏状核:
位于岛叶皮质和豆状 核之间的薄层灰质。
胼胝体
位于大脑纵裂底部
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白质纤维
胼胝体
4.侧脑室
大脑半球内,左右各一, 借左、右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前角
中央部
后角
室间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三脑室
下角
大脑皮质功能区
1. 2. 3. 4. 5.
第Ⅰ躯体运动区 第Ⅰ躯体感觉区 视觉区 听觉区 语言区
1)第Ⅰ躯体运动区 位置:
中央前回和中央 旁小叶前部;
功能:
管理对侧半身骨 骼肌运动
2)第Ⅰ躯体感觉区
位置:
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 叶的后部; 功能: 接受对侧半身感觉传 导纤维
3)视区
位置:距状沟上下的皮质;
颞横回
外侧沟
颞上沟 颞下沟
颞 横 回
2.内侧面
扣带沟 中央旁小叶
胼 胝 体
楔叶
距状沟 透明隔 穹隆
3.下面
嗅球 嗅束
嗅三角
3.下面
钩
侧副沟 枕颞沟
齿状回
海马旁回
齿状回
海马旁回 海马
边缘叶:隔区、扣带回、海马旁回、钩、海马和齿状回 扣带回
隔区
齿 状 回 钩 海马旁回
边缘系统: 主管内脏活动
脑干、小脑间脑和端脑
小脑由两个半球组成,每个半球又分为三个叶:绒球叶、小结 叶和蚓叶。
02
小脑的主要神经元是浦肯野细胞,它们位于小脑皮层的表面,
并与其他神经元形成复杂的连接网络。
小脑与脑干、脊髓和其他脑区之间有丰富的神经纤维连接,以
03
实现信息的传递和整合。
小脑与运动控制和平衡的关系
01
小脑通过接收来自肌肉、关节和前庭器官的信号,来控制和 协调身体的运动。
程需要大脑的不同区域协同工作。
02 03
情感
虽然情感反应主要与边缘系统相关,但端脑也是情感调节的重要区域。 例如,杏仁核是处理情绪反应的关键区域之一,而前额叶则负责调节情 绪反应。
意识
端脑是意识的主要区域。意识是指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包 括感知、记忆、思考等过程。
THANKS.
下丘脑在视觉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影响我们的视觉感知和注意力。
听觉
间脑对听觉信息进行加工,帮助我们理解声音的来源和意义。
端脑
04
端脑的定义和功能
定义
端脑是大脑半球中最重要的部分,负责接收、处理和解释来自身体和环境的信息,并控制身体的运动 。
功能
端脑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感知、记忆、语言、思维、意识等。
端脑的解剖结构
02
小脑对运动的控制涉及到对肌肉收缩的精确调节,以确保运 动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03
小脑还参与前庭系统的功能,调节身体姿势和平衡,以维持 身体的稳定和平衡。
间脑
03
间脑的定义和功能
定义
间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位于 大脑的中间区域,连接着脑干和端脑。
功能
间脑参与了多种重要的生理和行为过 程,包括体温调节、睡眠-觉醒周期、 情绪和动机等。
小脑,间脑,端脑
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
3个面 : 上外侧面 、 个面: 上外侧面、 个面 内侧面、 内侧面、下面 3条沟 : 中央沟 、 外 条沟: 中央沟、 条沟 侧沟、 侧沟、顶枕沟 2条假想线 5个叶 : 额叶 、 顶叶 、 个叶: 额叶、 顶叶、 个叶 枕叶、颞叶、 枕叶、颞叶、岛叶
下丘脑 hypothalamus
• 组成和分区 脑底可见:视交叉、 脑底可见:视交叉、 灰结节、乳头体、 灰结节、乳头体、漏斗 等结构 • 核团: 核团: • 视上核 室旁核
下丘脑的功能: 下丘脑的功能:
神经内分泌的中心、 神经内分泌的中心、皮质下植物性中枢 • 调节体温、摄食、生殖、水盐平衡和 调节体温、摄食、生殖、 内分泌活动 • 人类昼夜节律的起搏点 • 参与情绪行为反应
间
脑
diencephalon
间 脑
diencephalon
•位置 位置 •分部 分部 •结构 结构 •功能 功能
间 脑diencephalon
• 位置 • 外形和分部
• • • • • 背侧丘脑thalamus 下丘脑hypothalamus 上丘脑epithalamus 后丘脑metathalamus 底丘脑subthalamus
大脑皮质机能定位
躯体运动区 躯体感觉区
书写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 视觉性语言中枢
身体各部在躯体运动区 躯体感觉区的投射特点 的投射特点: 身体各部在躯体运动区 躯体感觉区的投射特点:
上、下颠倒,头面部不倒 下颠倒, 左、右交叉 投射区的大小与形体大小无关,取决于运动功 投射区的大小与形体大小无关, 能的重要性、 能的重要性、复杂程度及感觉的敏感程度 (右利者,左利者) 右利者,左利者)
系解课件--小脑 间脑 端脑
E.后丘脑
练习
4.关于外侧膝状体,正确的是() A. 属于背侧丘脑的一部分 B. 接受来自下丘臂的纤维 C. 属于中脑结构
D. 发出纤维至视觉中枢 √
E. 损伤后可致对侧听觉障碍
端脑
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中枢
四、端脑(大脑) 脑的最高级部位,由胚胎时的前脑泡演 化而来 (一)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二)小脑的内部结构 包括:皮质、小脑核、髓质
1、小脑皮质
位于小脑表面,并向内部深陷形成沟,将小脑表面分成许多大致平行的小脑叶片
即:灰质,由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组成。 细胞结构由深至浅:颗粒层、梨状细胞层、分子层
2、小脑核(小脑中央核)
位于小脑内部,埋于小脑髓质内。
即:小脑皮质内神经元胞体聚集而形成的团块。
乳头体区包括乳头体及其背侧灰 质,核团有乳头体核和下丘脑后 核。
乳头体核
下丘脑的主要核团
(1)视上核:视上区,
分泌抗利尿激素(血管加压素) →垂体后叶。
(2)室旁核:视上区,
分泌催产素→垂体后叶。
(3)漏斗核(弓状核):结节
区。包含许多重要神经元群,
如:神经内分泌细胞、
(4)乳头体核:乳头体区
漏斗
1.左侧小脑半球大范围损伤将导致() A. 身体左侧半反射亢进 B. 身体左侧半意识性本体感觉丧失
C. 左侧肢体共济失调 √
D. 左侧肢体偏瘫 E. 右侧肢体偏瘫
练习
2.属于旧小脑的结构是() A.绒球 B.小结 C.小脑扁桃体 D.绒球脚
E.蚓锥体 √
练习
3.不属于间脑的结构是() A.上丘脑 B.下丘脑 C.底丘脑
下面(凹凸不平):
与小脑半球对应的前内侧,各有一突出称小脑扁桃体。 小脑扁桃体的前方有一对绒球。 与小脑蚓对应的下方(前→后):
人体解剖学:小脑间脑端脑
小脑扁桃体
分叶:
1.前叶 2.后叶 3.绒球小结叶
后叶
前叶
原裂
绒球小结叶
后外侧裂
小脑的内部结构:
皮质: 由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组成 髓质: 由神经纤维组成 小脑核: 位于髓质内的神经核团
顶核 球状核
栓状核
齿状核
小脑脚
功能分区: 绒球小结叶:原小脑/前庭小脑 蚓部+半球中间部:旧小脑/脊髓小脑 半球外侧部:新小脑/大脑小脑
额上沟 额下沟
额上回
中 额中回 央
前 回
额下回
外侧沟
中央前沟 中央沟
顶枕沟
枕前切迹
32
顶叶: 中央后沟 中央后回 顶内沟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缘上回 角回
半球上外侧面
中央沟 中央后沟
中
顶上小叶 顶内沟
央
后 缘上回
回
角回
顶枕沟
外侧沟
枕前切迹
33
颞叶: 颞上沟 颞下沟 颞上回 颞中回 颞下回 颞横回
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大脑沟 大脑回 每个大脑半球分为上外侧面、内侧面和下面 半球内有三条恒定的沟:外侧沟、中央沟 和顶枕沟
中央沟
中央沟
顶枕沟
顶枕沟
外侧沟
每侧大脑半球分为额叶、顶叶 、枕叶、颞叶 和岛叶 5叶
中央沟
额叶
顶叶
顶枕沟
外侧沟
颞叶
枕叶 枕前切迹
额叶
顶叶
岛叶 颞叶
枕叶
半球上外侧面
额叶: 中央前沟 中央前回 额上沟 额下沟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躯体感觉中枢
位置:中央后回、 中央旁小叶后部
功能:接受丘脑腹后核传来 的对侧半身的痛、温、触、 压以及位置觉和运动觉
系统解剖学小脑、间脑、端脑课件
枕颞沟
海马回钩
距状沟
大脑半球内侧、底面
第 I 躯体运动区 第 I 躯体感觉区 平衡觉区 味觉区 听区 书写中枢 颞横回
运动性语言中枢 Broca 听觉性语言中枢 视觉性语言中枢
缘上回
角回
大脑半球上外侧面
大脑皮质cerebral cortex的 功能定位
1. 第 I 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2. 第 I 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平衡
脊髓小脑
脊髓小脑束
前庭N核 调节肌 网状结构 张力和 栓、球状核 红核丘脑 协调运动
齿状核 丘脑→ 大脑皮质 调节随 意运动
顶核
大脑小脑
大脑皮质 →脑桥核
间脑 diencephalon
• 位置:中脑mensenphalon和端脑telencephalon间
• 分部 背侧丘脑 thalamus 下丘脑 hypothalamus 上丘脑 epithalamus 后丘脑 metathalamus 底丘脑 subthalamus
丘脑底核
下丘脑
•
hypothalamus
终板 下丘脑沟
位置和外形
上界:下丘脑沟 下界:灰结节-正中隆起 -漏斗-垂体 乳头体mamillary body 前界:终板,视交叉
视交叉 optic chiasm
垂体 hypophysis
漏斗 infundibulum
乳头体
垂体 视束 灰结节 乳头体
下丘脑的功能
小脑
cerebellum
原裂
上面观
小脑半球
小脑 cerebellum
• 外形
蚓部 vermis 半球: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小脑下脚 小脑扁桃体
人体解剖生理学11第五章 第3节 间脑、小脑和端脑的形态结构
四、脑、脊髓被膜
(由外向内):
硬膜:
硬脑膜:大脑镰、
小脑幕
硬脊膜:
蛛网膜:蛛网膜颗粒 软膜: 脉络丛
五、脑的血液供应
1.动脉来源: (1)椎动脉 (2)颈内动脉 2.动脉分布特点: (1)在脑的腹面形成大脑动脉环(WILLIS 环) (2)大脑的动脉分为皮质支和中央支,分别分布于皮质 和髓质。 3.脑的静脉: 脑的静脉不与动脉伴行,可分为浅深两种。浅静脉位于 脑的表面,收集皮质和皮质下白质的静脉血,深部静脉 收集大脑深部的静脉血。深浅静脉均注入附近的硬脑膜 静脉窦。由静脉窦汇入颈内静脉出颅。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颗粒 上矢状窦 中央管
脉络丛:软脑膜及其 血管被室管膜包绕, 突入脑室形成脉络丛, 具有分泌脑脊液的功 能。 蛛网膜颗粒:蛛网膜 突入上矢状窦形成的 结构,可将脑脊液汇 入上矢状窦。
脑屏障
1.血-脑屏障: 由脑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基膜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2.血-脑脊液屏障:脉络丛 内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基膜和脉络丛上皮(室管 膜上皮)。 3.脑脊液-脑屏障:由室管 膜上皮、神经胶质细胞构 成。
大脑前动脉
前交通支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
后交通支
大脑后 动脉
椎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后动脉
小结脑的血液供应
1.动脉来源: (1)椎动脉 (2)颈内动脉 2.动脉分布特点: (1)在脑的腹面形成大脑动脉环(WILLIS 环) (2)大脑的动脉分为皮质支和中央支,分别分布于皮质 和髓质。 3.脑的静脉: 脑的静脉不与动脉伴行,可分为浅深两种。浅静脉位于 脑的表面,收集皮质和皮质下白质的静脉血,深部静脉 收集大脑深部的静脉血。深浅静脉均注入附近的硬脑膜 静脉窦。由静脉窦汇入颈内静脉出颅。
小脑、间脑和端脑ppt-系统解剖学PPT课件
枕叶 枕前切迹
颞叶
枕叶
20
岛叶
岛长回
2020年10月2日
岛环状沟 岛短回
岛中央沟
岛阈
21
端脑的重要沟回
中央前回 中央沟 中央后回
额上回
顶上小叶
额上沟 额中回 额下沟
缘上回 角回
顶枕沟
额下回
外侧沟
颞上回
2020年10月2日
颞横回 颞中回 颞下回
颞上沟 颞下沟
22
颞横回
2020年10月2日
23
中央旁小叶 中央沟 中央后回
前核(A) 中线核
网状核
11
板内核
枕核
后外 背外 侧核 侧核
腹前核
内侧膝状体 腹后内侧核
202外0年1侧0月2膝日 状体
腹中间核 腹后外侧核
12
(二) 丘脑的功能:
丘脑除腹外侧核、腹前核与运动有关外, 主要与感觉有关。
痛觉的感知可发生在间脑水平,但不能 定位。
“丘脑综合征”主要为对侧半身的痛、 温、触觉改变,表现为感觉超常、错解、可 有自发性顽固性疼痛和情绪的改变。
位于“优势半球”。“右利者”或大部
分“左利者”在左侧半球,仅一部分“左利 者”在右侧。
2020年10月2日
35
① 运动性语言中枢:
位于额下回后部,又称Broca区,(44、45区), 此区受损,产生运动性失语症。
运动性
语言中枢
2020年10月2日
36
②书写中枢:
位于额中回后部(8区)。 此区受损,产生失写症。
小脑、间脑和端脑
2020年10月2日
1
I 小脑
2020年10月2日
2
9神经系统--小脑、间脑、端脑
小脑(一)小脑的位置和外形小脑位于颅后窝。
小脑的中部狭窄称小脑蚓,两侧膨大部称小脑半球,小脑半球下面的突起称小脑扁桃体。
(二)小脑的内部结构分为小脑皮质、髓质(髓体)和小脑核。
小脑核有顶核、中间核(拴状核、球状核)、齿状核。
(三)小脑的分叶按形态结构和进化可将小脑分为绒球小结叶(原小脑或古小脑)、小脑前叶(旧小脑)、小脑后叶 (新小脑)3部分。
按机能又可将分为前庭小脑(原小脑或古小脑)、脊髓小脑(旧小脑)、大脑小脑(新小脑)。
(四)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小脑借3对脚与小脑的外部联系。
小脑的功能为:①前庭小脑:维持身体平衡;②脊髓小脑:控制肌张力和协调;③大脑小脑:影响运动的起始、计划和协调。
间脑位于脑干和端脑之间。
可分为丘脑(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后丘脑和底丘脑五部分。
间脑的内腔称第三脑室。
(一)背侧丘脑(简称丘脑)1 、外形由两个卵圆形的灰质团块借丘脑间粘合(中间块)连接而成,其前端的突出部为丘脑前结节,后端膨大称丘脑枕。
2、内部结构丘脑被“Y”形纤维板─内髓板分为前核群、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3部分。
其中外侧核群又可分为背、腹两层:腹层由前向后分为腹前核、腹中间核(又称腹外侧核)和腹后核,腹后核又分为腹后内侧核和腹后外侧核。
此外,在内髓板内有板内核,在第三脑室室周灰质内有正中核,在背侧丘脑外面有丘脑网状核。
3、丘脑核团按功能分类:①非特异性投射核团包括正中核和板内核等。
②联络性核团包括内侧核、外侧核的背层及前核。
③异性中继核团包括外侧核腹层的腹前核、腹中间核和腹后核,其中,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和味觉纤维,腹后外侧核接受内侧丘系和脊髓丘系的纤维。
腹中间核和腹后核接受运动纤维。
(二)后丘脑包括内侧、外侧膝状体。
内侧膝状体接受下丘来的听觉纤维,外侧膝状体接受视束的传入纤维。
(三)上丘脑包括松果体、缰三角和丘脑髓纹。
(四)底丘脑 (又称腹侧丘脑)位于间脑和中脑被盖的过渡地区,内含丘脑底核。
(五)下丘脑1、边界:上界:室间孔延至中脑水管的下丘脑沟。
《系统解剖学》小脑 间脑 端脑
纤维联系 前庭小脑 脊髓小脑 大脑小脑
姿势平衡 肌张力
调节骨骼肌运动
你知道共济失调吗?是哪个部位的病变?
由于小脑某种原因的损伤,将使受害者的肌紧张减退和 随意运动的协调性紊乱,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
顶核 齿状核
小脑内部结构
小脑皮层
知道这些核团位于哪吗?
球状核 拴状核
顶核 接受原小脑的纤维。 齿状核 接受新小脑的纤维。
(1)背侧丘脑(丘脑)
丘脑间粘合,你找到了吗?
第三脑室,找到了吗?
“Y”形的内髓板 三大核群:
1、前核 2、内侧核 3、外侧核
(1)背侧组
(2)腹侧组
腹前核 腹中间核 腹后外侧核 腹后核
腹后内侧核
接受内侧丘系和脊髓丘脑束 传导躯干和四肢的感觉
接受三叉丘系
传导头面部的感觉
大脑皮质
额叶:嗅球(连嗅神经)、嗅 束。 颞叶:海马(旁)回,海马 沟; 齿状回,海马。
海马结构
齿状回
知道它的功能吗? 海马
海马
海马
齿状回
胼胝体 扣带回 中央旁小叶 顶枕沟 距状沟
(1)基底核
尾状核
大脑皮质 髓质 基底核 侧脑室
豆状核(壳、苍白球)
屏状核
杏仁体
旧纹状体:苍白球
纹状体
壳
新纹状体
尾状核
功能:调节肌张力和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②左右交叉 ③投影面积与功能的重要性 和复杂程度呈正比,与靶区 大小无关。
你知道锥体束吗,对了,是该区锥体细胞的轴突。
2)第I躯体感觉区(3、1、2区)
位置: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后部
你知道吗,接受哪里来的感觉,都 是什么感觉?
投影特点: ①上下颠倒,但头面部是正 的 ②左右交叉 ③投影面积与靶区感觉的灵 敏程度呈正比
中枢神经系统-小脑、间脑、端脑
2021/12/16
距状沟
28
四、端 脑
4.听觉区 颞横回。
2021/12/16
29
四、端 脑
5.语言中枢 (1)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额下回后
部。若该区受损,发音器官无障碍,(电 报式语言),称运动性失语。
2021/12/16
30
四、端 脑
(2 )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靠近中央前 回手代表区。该区受损,手部运动虽无碍, 但患者不能写出正确的文字,称失写症。
2021/12/16
13
三、间 脑
(四)上丘脑 丘脑背侧与中脑顶盖前 区相移行的部分。包括 缰三角、松果体、缰连 合、丘脑髓纹和后连 合。 (五)底丘脑 位于间脑与中脑的过渡区,含底丘脑核。
上丘脑
2021/12/16
14
四、端 脑
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
2021/12/16
15
四、端 脑
(一)外形、分叶: 1.外形
左右大脑半球。
包括皮质,髓质,基 底核,侧脑室。 胼胝体 上外侧面、内侧面和底 面。
2021/12/16
16
四、端 脑
2.分叶
①外侧沟、中央沟和顶枕沟;
②两条假设线,
枕前切迹与顶枕沟上端在上外侧面的连线, 以该线的中点与外侧沟后端的连线。以上 述标志,半球分为:
额叶 、 顶叶、 颞叶、枕叶和岛叶。 枕 叶
2021/12/16
缘上回 角回
20
四、端 脑
(2)内侧面:
胼胝体,胼胝体沟
前部
1)额叶:中央前回延
伸到内侧面-中央旁小
叶前部。
2)顶叶:中央后回跨
越上缘延伸至内侧
面,组成中央旁小叶
3小脑间脑端脑
㈠ 位置与外形
(二)内部结构
1. 皮质:由深至浅分为
⑴粒层--颗粒细胞,体积小,密集排列,轴突上行入分子层与浦氏细胞 树突形成突触。
⑵梨状神经元层--浦氏细胞,树突向分子层反复分支呈柏树状,轴突进 入髓体,止于小脑核。
⑶分子层--篮状细胞,体积大,轴突长与小脑平行,侧支呈篮状包绕浦 氏细胞。
连合纤维
胼胝体 穹窿和穹窿连合 前连合
(3)投射纤维(内囊)
①前肢—豆、尾状核之间。 丘脑前辐射:丘脑→额叶; 额桥束:额叶→脑桥核;
②膝部—前、后脚相交处。 皮质脑干束;
③后肢—丘脑、豆状核之间。 丘脑中央辐射 听辐射 视辐射 皮质脊髓束 顶枕颞桥束
内囊受损:三偏症
⑴对侧半身深、浅感觉障碍(偏身感觉障碍): 丘脑中央辐射受损;
2. 髓体:
(1)小脑传入纤维:
下脚
前庭小脑束 → 古小脑; 脊髓小脑后束→旧小脑; 橄榄小脑束 →新、旧小脑;
中脚:皮质脑桥小脑束→新小脑;
上脚:脊髓小脑前束 →旧小脑。
前庭小脑的纤维联系
前庭神经和前庭神经 核与绒球小结叶之间的纤 维联系。 功能:
控制躯干肌与眼外肌 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协 调眼球运动。
腹后核
内侧丘系
腹后外侧核 脊髓丘系终止核。
2.后丘脑
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
3.下丘脑
(1)核团
外侧区:细胞弥散。
内侧区
视前区—视前核; 视上区—视上核、室旁核、下丘脑前核; 结节区—漏斗核、腹内侧核、背内侧核; 乳头体区—乳头体核、下丘脑后核 。
(2)联系途径
① 传入纤维:穹窿: 海马→乳头体。 前脑内侧束:隔核→中脑被盖。
前庭小脑的纤维联系
四讲:间脑、小脑和端脑
和端脑
第一页,共34页。
间脑(jiānnǎo)的分部
• 背侧丘脑(qiūnǎo) • 后丘脑(qiūnǎo) • 下丘脑(qiūnǎo) • 上丘脑(qiūnǎo) • 底丘脑(qiūnǎo)
第二页,共34页。
腹后内侧核和腹后外侧(wài cè)核
三叉丘系
脊髓(jǐ suǐ)丘系、内侧 丘系
岛叶
第二十七页,共34页。
尾状核头
内
背侧丘脑
囊
(qiūnǎo)
(n
与
è i 豆状核
ná
nɡ
)
豆状核
皮质(pízhì)
脑干束 皮质脊髓束
丘脑皮质辐射
第二十八页,共34页。
听辐射
视辐射
右侧内囊膝部损伤后,病人 (bìngrén)的表现:
右侧内囊(nèi nánɡ)膝部
右侧皮质核束
左 侧 (zu ǒ cè)
第三十三页,共34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间脑、小脑 和端脑。腹后内侧核和腹后外侧核。脊髓丘系、内侧丘系。脊髓丘系和内侧丘系。1、第一躯体
No 运动(yùndòng)中枢(4、6区)。3、投影区的大小与脏器大小无关,而与脏器运动(yùndòng)精细
程度有关。3、投影区的大小与脏器大小无关,而与脏器感觉敏感程度有关。3、听觉中枢(41、 42区):颞横回。4、视觉中枢(17):距状沟上、下的皮质。大 脑 皮 质 的 机 能 定 位(二) 。大 脑 皮 质 的 机 能 定 位。投 射 系
第八页,共34页。
新小脑(与大脑 (dànǎo)联系)
旧小脑(xiǎonǎo)(与脊 髓联系
第九页,共34页。
古小脑(与前庭(qiántíng)蜗 器联系)
16间脑、小脑和端脑
四、间脑
1、间脑的位置及主要分部 2、背侧丘脑(丘脑) 3、后丘脑 4、下丘脑
1、间脑的位置及主要分部
间脑位于中脑的前上方, 大部分被大脑半球所掩盖,其 外侧与大脑半球愈合。间脑中 间有一矢状裂隙称第三脑室。
分部:背侧丘脑、下丘脑、 后丘脑、底丘脑、上丘脑。
2、背侧丘脑(丘脑)
位于间脑的背侧,是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团块, 外邻内囊,内邻第三脑室,前下方邻接下丘脑,其 外侧壁紧贴大脑半球的内囊。
丘脑的结构
前核群:前部
内侧核群:内侧部
背侧:外侧核群
外侧
腹前核
腹侧:腹侧核群 腹中间核 腹后内侧核
腹后核
腹后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接受三叉丘系和孤束核发出的嗅觉纤维
腹后外侧核 接受内侧丘系和脊髓丘系的纤维
3、后丘脑
位于背侧丘脑后面外下方的两对小隆起。 内侧膝状体——是听觉传导路的中继站。 外侧膝状体——是视觉传导路的中继站。
嗅球、嗅束、嗅三角。
2、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
由白质和灰质构成。 皮质
灰质 神经核(基底核)
白质(大脑髓质) 侧脑室(大脑半球内部的腔隙)
边缘系统
(1)大脑皮质
人的大脑皮质有许多不同的功能区称为中枢。
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躯体感觉中枢——距状沟上、下皮质 听觉中枢——颞横回 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会后部 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 阅读中枢——角回
囊前肢 、内囊膝和内囊后肢三部分。
(4)边缘系统
在大脑半球内侧面,隔区、扣带回、海马旁回及 钩等围绕胼胝体的脑回几乎围成一圈,加上被挤到侧 脑室下角的海马、齿状回等,共同组成边缘系统(又 称内脏脑),与嗅觉、内脏活动、情绪、行为、记忆 等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 • • • • • 躯体运动中枢 躯体感觉中枢 听觉中枢 视觉中枢 语言中枢 内脏活动中枢
躯体运动中枢
位置: 中央前回 中央旁小叶的前部 特点: 1,左右交叉 2,倒置,但头部正立 3,投射区大小取决于 各部的功能
躯体运动中枢
示中央旁小叶前部
躯体感觉中枢
位置: 位置: 中央后回 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脑 水 平 切 面
前肢: 额桥束 丘脑前辐射 膝: 皮质核束 后肢 后肢: 皮质脊髓束 皮质红核束 顶枕颞桥束 丘脑中央辐射 视辐射 听辐射
内囊结构
“三 三
偏”
• 偏瘫:对侧半身运动障碍 • 偏感觉障碍:侧半身感觉障碍 • 偏盲:双眼对侧视野偏盲
脑 水 平 切 面
脑冠状切面
锥 体 束
视束和视辐射
内侧面和下面
中央旁小叶 楔叶、 楔叶、舌回 枕颞内侧回 枕颞外侧回 海马旁回、 海马旁回、钩 海马、齿状回 海马 齿状回 嗅球、嗅束、 嗅球、嗅束、 嗅三角、前穿质 嗅三角、
侧脑室
中央部 前角 后角 下角 侧脑室脉络丛
基底核
尾状核 豆状核 杏仁体 屏状核
纹状体
尾状核 豆状核
新纹状体 壳 苍白球——旧纹状体 苍白球 旧纹状体
端脑思考题
1. 大脑半球有哪些主要沟、回和分叶? 2. 躯体运动区、感觉区的位置及其定位关系? 3. 视觉、听觉和各语言区的位置? 4. 有哪几对基底核? 5. 胼胝体的位置与分部? 6. 内囊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7. 内囊各主要纤维束的局部位置及临床意义。 8. 侧脑室的位置、分部和交通? 9. 名词解释:纹状体、内囊、“三偏”、嗅脑、边缘叶 10. 依次说出从第三脑室到外侧沟的各结构。 11. 说出丘脑、尾状核、侧脑室和胼胝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小脑、间脑、 小脑、间脑、端脑
小
脑
•位置和形态 小脑半球 蚓部 蚓小结 绒球 上脚(结合臂) 中脚(脑桥臂) 下脚(绳状体)
原裂 小脑扁桃体
小 脑 的 位 置
小脑上面观
小脑下面观
小脑的分叶
• 绒球小结叶---古小脑---平衡 • 前 •后 叶---旧小脑---维持肌张力 叶---新小脑---协调肌群活动
大脑皮质
古皮质:海马和齿状回 古皮质 旧皮质:嗅脑 旧皮质 新皮质:端脑皮质其余部分 新皮质
• 在哺乳动物中,进化等级越高者,新皮质愈发达
• 古、旧皮质的细胞和纤维排列是3层结构 • 新皮质基本可分6层 • 人类的新皮质高度发达,约占全部皮质的96%
细 胞 构 筑 分 区
细 胞 构 筑 分 区
下 丘 脑
组成: 视交叉 灰结节 乳头体 主要核团: 视上核 室旁核
端
脑
telencephalon
端脑(telencephalon) 端脑
主要包括
左、右大脑半球
皮质 髓质 侧脑室 基底核
大脑裂
大脑纵裂 大脑横裂 胼胝体 终板 前连合 透明隔
端脑的外形
外侧沟 中央沟 顶枕沟 额叶 顶叶 颞叶 枕叶 岛叶
端脑的外形
额叶
中央前沟、 中央前沟、额上 沟、 额下沟 中央前回 额上回、额中回、 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
上外侧面
顶叶
中央后沟 中央后回 顶内沟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缘上回、 缘上回、角回
颞叶
颞上沟、 颞上沟、颞下沟 颞横回 颞上回、颞中回、 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
内侧面和下面
胼胝体沟 海马沟 扣带沟 扣带回 距状沟 侧副沟 嗅脑沟 枕颞沟
纹 状 体
半球内的白质
联络纤维---本侧半球各叶皮质间的纤维 连合纤维---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 投射纤维---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之间的纤维
联 络 系
弓状纤维
上纵束 下纵束 钩束
连合系
•胼胝体 胼胝体
嘴 膝 干 压部
•前连合 前连合 •穹窿连合 穹窿连合
内 囊 投射系) (投射系)
•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和豆状核之间的白质纤维 •形态:呈“> <”字形 (水平切面)。 •分部:前肢 前肢 膝 后肢
小脑的内部结构
• 小脑核: 齿状核
栓状核 球状核 顶核
• 髓质:小脑的三对脚
小 脑 脚
小脑上脚和齿状核
间 脑
位置:脑干与端脑之间 分部:
背侧丘脑(丘脑) 后丘脑(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 下丘脑 上丘脑 底丘脑
第 三 脑 室
丘 脑
腹后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后丘脑 上丘脑
特点: 特点: 同躯体运动中枢
躯体感觉中枢
中央旁小叶后部ຫໍສະໝຸດ 听区视区: 视区: 距状沟上、下的皮质
听区: 听区: 颞横回
视 听 区
语言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 : 额下回后部 书写中枢: 书写中枢: 听觉性语言中枢: 听觉性语言中枢: 视觉性语言中枢: 视觉性语言中枢: 额中回后部 颞上回后部 角回
语言中枢
示边缘叶
小脑、 小脑、间脑思考题
1. 小脑的位置如何? 2. 小脑扁桃体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3. 小脑的分叶与古、旧、新小脑及其功能有何关系? 4. 小脑核有哪些对? 5. 间脑的位置?间脑分为哪些部分? 6. 背侧丘脑的位置和分部? 7. 丘脑腹后核的纤维联系概况? 8. 下丘脑的组成及其机能概况? 9. 内、外侧膝状体的位置及纤维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