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学案

合集下载

细菌【一等奖教案】 新人教版

细菌【一等奖教案】 新人教版

《细菌》教案、教学目标:1.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2•说出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认同发现细菌的过程中理性的怀疑和技术的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难点:“观察与思考”活动:比较细菌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细菌的大小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及./[-、八、一r、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师提问:表面干净的头发和针尖,「真的什么都没有吗?利用课件展示电镜下头发周围的细菌图片和针尖周围细菌的图片。

PPT展示几种不冋形态的细菌,让学生分组讨论:你能尝试描述细菌的形态吗?不同形态的这些细菌在组成结构上是否一样呢?PPT展示细菌、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

提问:(1)细菌与动物细胞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什么?(2)细菌和植物细胞还有什么不同?(3)根据细菌和植物细胞的不同推测,它们在营养方式上是否不同呢?播放细菌繁殖的视频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认识到细菌的繁殖特点。

各小组探究:计算: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分享故事芽抱的抵抗恶劣环境的本事可能咼得出乎我们的想象有一个真实的事情: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前,美国向月球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卫星上携带了一台电视摄像机。

两年半后・,美国的阿波罗12号飞船到达了月球,宇航员把这台摄像机带了回来。

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把摄像机的一小块塑料隔离板放在吕养液中,几小时后观察,在培养液中发现了一串串链球菌。

它25分钟•繁殖一代,据此可以推算出,至少有一个链球菌生活在这个摄像机上。

在人类登上月球以前,这个链球菌竟然在月球那么严酷的环境下不吃不喝生.活了两•年半!我们不得不佩服细菌的生活能力呀!细菌很小,用肉眼是看不见的,但到底多小,多数同学可能并不清楚)。

小组代表走上讲台,指图作答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2023年中考生物总复习学案:细菌、真菌和病毒

2023年中考生物总复习学案:细菌、真菌和病毒

第17课时 细菌、真菌和病毒【考情分析】考试内容要求年份/分值 题型 考查点 1.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A2021/0.75选择题 病毒的类型及特征 2020/1 非选择题 病毒的结构特征 2018/0.5选择题细菌的特殊结构(芽孢);病毒的生活方式 2017/1 选择题 细菌的主要特征 2016/1选择题 病毒的结构特征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A2019/1,2021/1 非选择题 真菌的生殖方式 2016/0.25 选择题 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015/1选择题细菌和真菌特征的比较【版本导航】人教版:八年级上P66~93;冀少版:八年级上P90~P111、P120~P124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7页一、细菌1.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细菌。

2.法国科学家“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的存在。

3.形态: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只能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

4.结构(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 ,细菌具有DNA 集中的区域(拟核),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2)特殊结构:荚膜(起保护作用)、鞭毛(细菌的运动结构)。

5.营养方式: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6.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7.芽孢:是细菌在不良环境中形成的休眠体,它对不良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环境适宜时又会重新萌发成新细菌,所以灭菌以杀死芽孢为标准。

二、真菌1.种类:包括多细胞真菌(青霉、香菇等)和单细胞真菌(酵母菌等)。

2.结构:真菌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3.营养方式:无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4.生殖方式:靠孢子繁殖后代,酵母菌还可进行出芽生殖。

5.真菌、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真菌、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供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学案4.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学案4.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年级:八年级课型:新授课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和真菌它们对植物和动物(包括人类)生活的影响。

3.关注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

学习重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预习案一、预习提纲1.细菌和真菌是怎样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2. 细菌和真菌它们对人类和动植物有哪些影响?二、预习检测:1.在自然界中,植物体内含有叶绿体,它是有机物的者,动物是有机物的者,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有机物的者。

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和。

它们的共同作用促进了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

2. 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的生活方式是自养,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的是生活,与动植物和人共同生活的是生活,引起动植物遗体腐烂的是生活。

3.手足癣是由于(填细菌或真菌)寄生引起的。

地衣与共生在一起形成的,通过光合作用为提供有机物,为提供水和无机盐。

4.人体内的大肠杆菌能为人体提供维生素和维生素。

人体肠道内的细菌,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几乎占粪便干重的。

【展示交流】分小组交流以上内容行课案【合作探究】1.细菌、真菌分解自然界中的有机物时,利用了其中的能量,这些能量最初的源头是来自什么能源?2.树林里的落叶层为什么不是越积累越厚?3.有人说“就算你天天讲卫生,也做到了饭前便后洗手,但是你的身体还是有细菌”,此话对吗?举例回答。

4.过多服用抗生素,对人体肠道里的正常菌群会产生什么影响?5. 某学校两位同学对校内落叶处理产生了分歧,甲说,可以用焚烧法,速度快。

乙反对这种方法,他设想土埋法,利用细菌、真菌分解落叶。

为了证明他的想法正确,拟定了三个方案,把同类型树叶分甲、乙两组(树叶上滴加蒸馏水,保持树叶潮湿):①将甲组放在无菌土中,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②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土中,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③将甲、乙组都灭菌处理,甲放在无菌土中,乙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土中。

阜城县第五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7

阜城县第五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7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学习目标】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关注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方面的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难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新知探究】自主探究:1.阅读教材84页演示实验“发酵现象”,完成下列内容。

(1)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温开水的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现象是:一段时间后,瓶内的液体的变化是________,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___。

(3)取下气球,闻闻瓶内的酵母菌培养液,可闻到玻璃瓶充满________味;将气球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会发现澄清石灰水________。

3.阅读教材85页“制作米酒”的过程,思考下列问题。

(1)按制作顺序填写制作的简易步骤:糯米浸泡、洗净→________冷却并装入容器→接入________→________发酵。

(2)将糯米蒸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蒸熟的糯米用凉开水冷却至30℃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糯米饭的中间挖一个凹坑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交流:为什么做馒头揉面时要加一些上次揉面留下来的“老面”做“引子”,而不是用蒸熟的馒头作“引子”?为什么老面要经常更换?拓展提升:1. 下列关于细菌、真菌在实践应用中的叙述,错误的是()A.醋酸菌酿醋B. 酵母菌制作泡菜C.乳酸菌制作酸奶D. 霉菌制酱2.下列食品与其发酵所利用的微生物对应正确的是()。

A.香醋——青霉菌B.酸奶——醋酸菌C.酱油——乳酸菌D.面包——酵母菌3. 与做馒头、制酸奶有关的微生物依次为()A.酵母菌、乳酸菌B.霉菌、酵母菌C.酵母菌、霉菌D.乳酸菌、酵母菌4. 李真周末经常帮妈妈做馒头,制酸奶、腌泡菜等家务,下面是她的几点收获,你不认同的是()A、发面的时候不能用开水融化酵母B、做酸奶之前要将器皿加热煮沸C、腌制泡菜要将坛子密封D、三种食品都是利用了细菌发酵的原理附:参考答案自主探究:1.(1)使酵母菌与糖充分混合,为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水分(2)冒出气泡,慢慢胀大(3)酒,浑浊(4)发酵,酵母菌能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2.3.(1)蒸熟、冲淋,酒曲,保温(2)高温灭菌,同时煮熟后有利于快速发酵(3)防止高温杀死酒曲粉末中的酵母菌(4)增加氧气,使酵母菌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合作交流:“老面”中有酵母菌,而蒸熟的馒头中的酵母菌已经被杀死不能被用作“引子”。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5.4.2《细菌》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5.4.2《细菌》 教学设计

《细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细菌》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开始的,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的,从学生最熟悉的环境启发他们进入微观的环境中去。

教材在本节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脉络安排内容,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去通过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来归纳出细菌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获得基础知识,发展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在制作课件和学案时都着重体现了这些方面。

本节课在整章的编排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对前面所学的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的延续,启下是为后面讨论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做铺垫,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体会细菌和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本节课在整个初中生物教学中,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能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等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掌握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细菌的形态结构2.教学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普遍有较浓厚的兴趣,个体表现欲望比较强烈,在课堂上参与课堂活动的积级性普遍较高。

但是他们对生物知识的体会比较直观和片面,特别对微生物缺乏认识,对科学的探究能力相对欠缺。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要注重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破伤风”一词,你们一定不陌生。

那你们知道破伤风是由什么引起的吗?什么样的伤口才容易得破伤风呢?前面我们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知道了细菌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比如我们的手上、身上、书本上等等,甚至是空气中,但我们能看见它们吗?你了解细菌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细菌的有关知识。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学习任务一:细菌的发现自学课本P71—72页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分小组展示:1.最先发现细菌的人是,他利用发现了细菌。

人教(2019)生物选择性必修三(学案+练习):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

人教(2019)生物选择性必修三(学案+练习):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

人教(2019)生物选择性必修三(学案+练习)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1.微生物的选择培养(1)选择培养基: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进行培养。

①系列稀释操作系列稀释:移液管需要经过灭菌。

操作时,试管口和移液管应离火焰1~2 cm 。

操作过程如下:②涂布平板操作 序号图示 操作 1取0.1 mL 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2将涂布器浸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 3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灼烧,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 s 4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菌液涂布均匀 ③培养:待涂布的菌液被培养基吸收后,将平板倒置,放入℃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 d 。

2.微生物的数量测定(1)稀释涂布平板法①计数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单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②计数标准: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③计数方法:通常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以保证获得菌落数为30~300、适于计数的平板。

在同一稀释度下,至少应对3个平板进行重复计数,然后求出平均值。

④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这是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表示。

(2)显微镜直接计数法①计数原理:利用特定的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然后再计算一定体积的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②优点:是一种常用的、快速直观的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③缺点:统计的结果一般是死菌数和活菌数的总和。

3.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1.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均可实现细菌的分离和计数。

(×) 2.培养分解尿素的细菌,培养基的pH会增大。

【精品学案】1.2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

【精品学案】1.2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

(1)培养基的营养构成是怎样的? 提示: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 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2)培养基灭菌后,为什么需要冷却至50 ℃左右时才能用来 倒平板? 提示:倒平板时,若高于50 ℃会烫手;低于50 ℃,若不及时操 作,琼脂就会凝固。
典例剖析 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所需营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碳源不可能同时是氮源 B.所有的碳源都能提供能量 C.除水以外的无机物只提供无机盐 D.有些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答案:D
二 无菌技术
重难归纳
1.几种消毒和灭菌方法的比较
比较项目 适用范围
操作方法
消 煮沸 日常食品,罐装食 毒 消毒法 品等
在 100 ℃煮沸 5~6 min
方 巴氏消 牛奶等不耐高温 在 62~65 ℃消毒 30 min 或
法 毒法 的液体
80~90 ℃处理 30 s~1 min
比较项目 适用范围
操作方法
提示: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图B 效果的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
微判断2统计菌落数目时为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 目最多的平板进行统计。( × )
三、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1.土壤取样 (1)土壤要求:酸碱度接近中性的潮湿土壤。 (2)取样环境:在城市,从公园里、街道旁、花盆中的土壤中 取样;在农村,从农田或菜园里的土壤中取样。 (3)取样部位:距地表3~8 cm的土壤层。
解析:有些物质可以既作碳源又作氮源,如牛肉膏,A项错误。
无机碳源(如CO2、NaHCO3等)不能提供能量,B项错误。有 些无机物可作为碳源或氮源,如碳酸盐、硝酸盐,C项错误。
有些无机氮源也可以提供能量,如NH3可为硝化细菌提供能 量和氮源,D项正确。

肺炎双球菌转化学案

肺炎双球菌转化学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学案【一】教学目标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

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体验科学探索过程,领悟科学研究方法。

【三】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英,格里菲思)(1)实验材料:R、S型肺炎双球菌,生理状态相同点小白鼠若干。

(2)实验原理:S型细菌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3)实验过程及现象第一组:给小白鼠注射,小白鼠不死亡。

第二组:给小白鼠注射S型活细菌,小白鼠,体内出现S 型活菌。

第三组:给小白鼠注射,小白鼠不死亡。

第四组:给小白鼠注射,小白鼠,。

(4)实验讨论①、第一组和第二组对照说明了什么?这是什么对照?②、第二组和第三组对照说明了什么?③、第三组和第四组的对照中,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④、第四组小鼠为什么死亡?⑤、第四组小鼠体内的S型细菌从何而来?(5)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假说①、同学们的假说:②、格里菲斯的假说:(6)演绎推理:格里菲斯有没有验证他的假说?他有没有探究出遗传因子是什么?如果同学们用假说—演绎法继续完成该实验的探究,你该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S型细菌中什么是转化因子呢?二、体外转化实验(1944,美,艾弗里及其同事)(1)实验材料: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固体培养基。

(2)设计思路:。

(3)实验过程及现象(4)实验讨论①、这几组实验之间是什么对照?自变量,因变量是什么?列举两个无关变量。

②、加入多糖、脂质、蛋白质、RNA,培养基中都没有S型细菌出现,说明了什么?。

③、当加入DNA,培养基中出现了S型细菌,说明了什么?。

④、S型细菌的后代还是S型细菌,说明了什么?。

⑤、S型细菌的DNA用DNA酶处理后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说明了什么?设置这一步有必要吗?。

《细菌导学案》

《细菌导学案》

《细菌》导学案
一、导入
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细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微生物。

你知道细菌是什么吗?它们有哪些特点?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关于细菌的知识。

二、探究
1. 什么是细菌?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它们无法看见,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细菌的形态有很多种,有的呈球状,有的呈杆状,有的呈螺旋状。

细菌在生物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些细菌可以帮助分解有机物质,有些细菌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还有一些细菌可以造成疾病。

2. 细菌的繁殖方式
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两种:二割裂和孢子形成。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细菌可以通过二割裂的方式迅速繁殖,使得它们的数量迅速增加。

而当环境条件恶化时,一些细菌会形成孢子,以珍爱自己的生存。

3. 细菌对人类的影响
细菌对人类的影响是双面的。

一方面,有些细菌可以帮助我们分解食物、增进大自然的循环,维持生态平衡;另一方面,一
些病原性细菌会引发疾病,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正确对待细菌,在平时生活中保持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总结
通过进修,我们了解了细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它们在生物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细菌,保持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注意洗手、保持环境清洁,以减少细菌对我们健康的影响。

四、拓展
你知道除了细菌,还有其他哪些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影响吗?请自行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微生物的知识。

2020-2021高二生物1学案:专题2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含解析

2020-2021高二生物1学案:专题2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1学案:专题2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含解析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知识点一菌株的筛选与选择培养基1.筛选菌株(1)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2)实例:从热泉中筛选出Taq细菌。

热泉70~80 ℃的高温条件淘汰了绝大多数微生物,而使耐热的Taq细菌脱颖而出。

(3)方法: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

归纳总结:选择培养微生物的方法通常有两种:(1)可利用该分离对象对某一营养物质有“嗜好"的原理,专门在培养基中加入该营养物质,从而使它成为一种加富培养基;(2)可利用该分离对象对某种抑菌物质的抗性,在混合培养物中加入该抑菌物质,经培养后,其他微生物生长受抑制,而分离对象却可乘机大大繁殖,在数量上占优势.2.选择培养基(1)概念:选择培养基指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2)选择培养基的制备原理: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一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不同而制备培养基。

(3)选择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允许特定种类微生物生长,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化学成分。

(4)选择培养基的用途:使混合菌株中的目的菌变成优势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

(5)实例:在培养基中以尿素为唯一的氮源可得到能利用尿素的微生物;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分离得到酵母菌和霉菌。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所需培养基配方培养基组成提供的营养或作用KH2PO4 1.4 g、Na2HPO4 2。

1无机盐g、MgSO4·7H2O 0。

2 g葡萄糖10.0 g碳源尿素1.0 g氮源、碳源琼脂15.0 g凝固剂用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氢元素、氧元素尿素,以尿素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会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繁殖,所以,用该培养基能够筛选出可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教学设计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教学设计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真菌》教学设计一、教学思路本节课遵循课标,创新设计,开放实验教学,解决课堂教学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课程目标。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真菌》旨在让学生认同“细菌真菌的分布是广泛的”这一概念。

传统教学中重在让学生提出各种假设,教师的指导性不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得不到锻炼;本节课则围绕主题,层层设疑,贴合实际,贯彻了学以致用的思想和理念。

二、实验教学分析“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活动,是义务教育《生物学》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六个综合性探究活动之一。

实验的重难点是:1.学会简单的微生物实验操作;2.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真菌;3.认同细菌真菌的分布是广泛的这一概念。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真菌》实验进行了改进。

我用“探究桶装水开封后细菌真菌的来源”这个主题,通过理清思路——小组讨论——分组实验——组内观察——交流讨论等方式突破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菌落的概念;2.熟悉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3.知道设置实验对照,得到实验结论;2.培养发散性思维;重难点:通过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步骤,理解科学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四、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一般培养基(原理: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营养粉,混合在清水中,搅拌均匀,高温灭菌处理,冷却制成培养基,存放到冰箱内备用)。

2.资料:学案。

五、教学过程:1.生活中有这样两句俗语:“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你认同哪种说法?2.校园绿地内空气特别清新,这里有细菌真菌存在吗?3.开盖饮用后的矿泉水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质,为什么?4.家中吃剩的肉汤放置于冰箱不同温层(保鲜、冷藏、冷冻层),保存时间不一样,为什么?。

生物竞赛微生物学案

生物竞赛微生物学案

微生物学编者吴宇轩预备章:微生物学绪论一、微生物学定义: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一般<0.1mm(人眼分辨率)。

二、微生物分类:三、微生物学认识历史1.“身在菌中不知菌”、“微盲”疾病、发酵2. 微生物学的先驱者——列文虎克组成显微镜,第一次用肉眼观察到细菌3. a细菌学(医学微生物学)奠基人——科赫纯种培养,第一次观察到病原菌科赫法则:鉴定一个病是不是传染病(内容仅作科普)内容1.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相同的微生物,且在健康者体内不存在;2.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得到纯培养;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4.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b 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提出胚种学说,否定自然发生论、研制狂犬病、炭疽病疫苗、鸡霍乱。

曲颈瓶实验(奠定微生物学基础)c 近代各类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1997年——研究绵羊瘙痒病发现朊病毒2005年——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

2006年——在RNA 干扰——双链RNA 引发的基因沉默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2007年——利用胚胎干细胞引入特异性基因修饰的原理上的发现发现了导致子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

2008年——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2009年——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

2010年——在体外受精技术领域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2011年——发现树突细胞和其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

2012年——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写成多功能细胞。

2013在——细胞内运输系统领域的新发现,三人发现了细胞囊泡交通的运行与调节机制。

2014年——发现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四、微生物的五大特性1.体积小、面积大 比面值大2.吸收多、转化快 DNA 复制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第一章:原核微生物一、细菌A :细菌的形态和染色1.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弧菌、螺菌、螺旋体)2.大小:μm 级别 特例:“纳米细菌”使人、牛动物肾结石细菌3.染色观察法(重点为革兰氏染色法)B :细菌的构造基本构造革兰氏染色法笔记(课上记)a.G +和G −比较b.肽聚糖结构c.细胞壁功能:固定外形、保护细胞、致病性、抗原性、对噬菌体敏感其他笔记:a.液态镶嵌模型(流动镶嵌模型)①膜的主体是脂质双分子层;②脂质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③整合蛋白因其表面呈疏水性,故可溶于脂质双分子层的疏水性内层中;④周边蛋白表面含有亲水性基团,故可通过静电引力与脂质双分子层表面的极性头相连;⑤脂质分子间或脂质与蛋白分子间无共价结合;⑥脂质分子层犹如海洋,周边蛋白可在其上做漂浮运动,而整合蛋白则似冰山沉浸在其中做横向移动。

幼儿园微生物奇妙世界:生物知识教学案

幼儿园微生物奇妙世界:生物知识教学案

幼儿园微生物奇妙世界:生物知识教学案近年来,幼儿园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重视,幼儿园教学案也成为了教师们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在生物知识教学中,微生物作为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幼儿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以幼儿园微生物奇妙世界为主题,探讨如何进行生物知识教学案的撰写和设计。

一、微生物:神奇的小生物对于幼儿园儿童来说,微生物可能是一个陌生的领域。

但事实上,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们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微生物虽小,却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

发酵食物的过程中,就是微生物在起作用;又我们生病时,医生会给我们开消毒杀菌的药物,也是在对抗微生物。

让幼儿园儿童认识微生物,也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启蒙。

二、生物知识教学案的撰写与设计1. 目标在撰写微生物奇妙世界的教学案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幼儿园儿童的芳龄段特点决定了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清晰。

引导幼儿园儿童认识原生动物、细菌和真菌,培养幼儿园儿童的科学探究能力等。

2. 内容教学内容应该丰富多样,贴近幼儿园儿童的生活实际。

可以通过图片、故事、游戏等形式向他们介绍微生物的宏伟世界。

要注重生物知识的系统性和发展性,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呈现生物奇妙世界。

3. 方法在教学案中,要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可以组织幼儿园儿童观察各种微生物的图片,或者制作微生物的模型。

通过互动的教学方法,帮助幼儿园儿童理解微生物的奇妙世界。

4. 资源在教学案中,还需要考虑教学资源的利用。

可以利用图书、实物、多媒体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幼儿园儿童的学习兴趣。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教师,我认为幼儿园微生物奇妙世界的生物知识教学案应该注重幼儿园儿童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微生物的神奇魅力。

也应注重培养幼儿园儿童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探索微生物世界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和启发。

教学案的撰写和设计要围绕微生物奇妙世界展开,注重幼儿园儿童的个性化发展,使他们在生物知识教学中获得知识的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万州区第六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册5.4.2细菌学案新版新人教版3

万州区第六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册5.4.2细菌学案新版新人教版3

第二节细菌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细菌的发现1.细菌的发现:17世纪后叶, 列文虎克制作了能放大200倍~300倍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

2.细菌的由来: 巴斯德通过“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3.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他还发现了乳酸菌, 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知识点2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4.大小: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5.类型:根据细菌外部形态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都是单细胞的,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

6.结构(如图所示,完成填图):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DNA 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7.营养:细菌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

知识点3 细菌的生殖8.生殖方式: 分裂生殖。

9.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细菌的发现1.最早发现并描述细菌的人是(A)A.荷兰人,列文虎克B.法国人,巴斯德C.英国人,弗莱明D.德国人,罗伯特·虎克知识点2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2.除了一般细菌具有的结构外,有些细菌还具有特殊的结构是(C)A.细胞壁、细胞膜B.细胞核、荚膜C.荚膜、鞭毛D.细胞质、荚膜3.与植物叶肉细胞相比,细菌细胞缺少(D)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成形的细胞核⑤叶绿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4.如图所示为细菌的三种类型,图中甲、乙、丙依次是(B)A.球菌、杆菌、螺旋菌B.杆菌、球菌、螺旋菌C.螺旋菌、杆菌、球菌D.球菌、螺旋菌、杆菌5.如图为细菌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遗传物质存在于图中序号[1]所指的结构中。

(2)序号[6]所指的结构是鞭毛,它使细菌能够运动。

1.2.2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与计数学案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1.2.2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与计数学案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第2节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第2课时微生物的选择培养与计数学习目标:1.学会用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理解选择培养的原理2.学会通过调整增养基的配方来有目的地培养某一种微生物3.学会用多种方法测定微生物的数量学习内容:一、选择培养基1.自然界中目的菌的筛选:从目的菌株生存的中找。

(1)实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中用到的耐高温的DNA聚合酶,是从热泉中筛选出来的中提取出来的。

(2)依据:水生栖热菌能在℃的高温条件下生存,而绝大多数微生物在此条件下不能生存。

2.选择培养基:允许的微生物生长,同时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3.实验室中目的菌的筛选(1)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和pH等),同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2)方法:利用培养基分离。

二、微生物的选择培养1.方法:对样品进行充分,然后将涂布到制备好的培养基上。

也就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2.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过程(1)系列稀释操作①将10 g土样加入盛有 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充分摇匀。

②取1 mL上清液加入盛有 mL无菌水的试管中,依次等比。

(2)涂布平板操作①取菌液:取0.1 mL菌液,滴加到表面。

②涂布器消毒:将涂布器浸在盛有的烧杯中。

③涂布器灭菌:将涂布器放在火焰上,待酒精燃尽、涂布器后,再进行涂布。

④涂布平板:用涂布器将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涂布。

(3)培养:待涂布的菌液被培养基吸收后,将平板,放入30~37℃中培养1~2 d。

三、微生物的数量测定1.稀释涂布平板法(1)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单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

(2)计数原则:①一般选择菌落数为的平板进行计数。

样品的将直接影响平板上的菌落数目,通常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液进行培养。

②在一同稀释度下,应至少对个平板进行重复计数,然后求出。

(3)结果分析: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这是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根据上述教材结构及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特制定以下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2. 分析、归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原理。

(二)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分析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等。

2.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米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学情分析学习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学生已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相关知识,为学习本节课做好了铺垫,同时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有关细菌真菌参与食品制作的常识,但对于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及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等知识缺乏深层次的了解。

教师可利用这些学生想知道又不能解决的问题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矛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运用多种手段(演示实验、动手实践、趣味视频、小品配音、小组协作讨论等)将教学内容形象具体、直观化,以利于学生的知识构建。

三、重点难点依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已分析掌握的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层次、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等,有针对性的确立重、难点如下:(一)教学重点1.分析、归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原理。

2.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应用。

(二)教学难点分析、归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原理。

四、教学过程4.1【导入】创设情境展示一则新闻《粪水可以喝?!比尔盖茨喝给你看!》,介绍美国一家公司研制出一款污水处理装置,可以从人类粪便中提取出可以直接饮用的纯净水,你敢喝吗?比尔·盖茨真的喝了一杯,还称赞“味道不错”!从而导入话题。

4.2【活动】演示实验①酵母菌吹气球(发酵现象)1.演示实验①酵母菌吹气球(发酵现象)1)展示“温开水+葡萄糖+酵母菌”混合均匀后的实验现象,每组分发一瓶学生提前做好的酵母菌发酵瓶,观察发酵现象,发现瓶内产生大量的气泡。

八年级生物上册 5.4《细菌和真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5.4《细菌和真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5、人们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6、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______、______、_____等。
————智慧引领————
1、引入:视频师带你去寻找, 真菌(蘑菇、木耳、草菇、香菇、灵芝、青霉…),细菌(抹布、砧板、针头、鼻腔、口腔…);2、展示教学目标、生读。3、自主学习(对着学案)阅读课本67-68、70页,完成下列内容,把重点词句在课本中划出来,标注出疑问之处。4、1至3组回答后,看视频比较细菌、真菌的菌落说出它们的区别;
学生独立完成,每人回答一题。
师评价各组成绩,选出优胜组。
板书设计: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分布广泛。(二)、菌落:
细菌:小、白色、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真菌:较大、颜色丰富、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三)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四)、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水分,营养物质(有机物、氧),适宜的温度(有的还需要特定的条件),一定的生存空间。
5、四、五两组回答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生看视频、强化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
6、七、八两组回答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提示1、3、4.
学生看视频,师重点讲述。
二、自信展示
在探究“测量不同环 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课题中,请各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如下问题:
1、为什么要有两套培养基的培养皿?各做什么用?
2、为什么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接种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
3、 提示3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条件下不可能有真菌和细菌?在这个探究中,有这样的情况存在吗?为什么?
小组讨论,1、2组讨论1、2两题;3、4两组讨论2、3两题;5、6两组讨论3、4两题;7、8两组讨论4、5两题;教师巡回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
第二节细菌
学习人班级时间
学习目标: 1.能够描述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

2.能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认同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观点。

学习重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学习难点:“观察与思考”活动:比较细菌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并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展示:常温下存放多天已经变质的肉汤。

提问:(1)打开瓶盖会闻到臭味,食物为什么会发臭?
(2)食物上的细菌是如何产生的?
二、细菌的发现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关于“细菌的发现”这部分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细菌是谁最先发现的?他能发现细菌最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2.细菌是自然发生的吗?巴斯德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他是如何证明的?
3.读了这个故事,你对科学的发现过程有什么新的认识?三、细菌的大小
自主学习:通过观看不同放大倍数下钉子的图片,感受到:
细菌的个体十分,大约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或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四、细菌的形态
通过观察多种不同形态的细菌图片,发现细菌的外部形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强调:虽然有些细菌相互连接成团或组成长链,但是其中每个细菌都是生活的,细菌都是生物。

五、细菌的结构
自主学习1
观察细菌的结构示意图,找出细菌的基本结构和
附属结构。

基本结构:
附属结构:
自主学习2 小组合作:
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回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讨论细菌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异同,并回答问题。

讨论:(1)细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2)细菌能像植物那样制造有机物吗?其营养方式是什么?
六、细菌的生活
思考:细菌是如何生活的?
细菌没有 ,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 生活,并把 分解为简单的 ,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 。

营养方式: 七、细菌的生殖
自主学习:观察电镜下细菌生殖的图片,推测细菌的生殖方式。

细菌是靠 进行生殖的,也就是 细菌分裂形成 细菌,属于 生殖。

细菌生殖的特点: 。

技能训练:小组讨论计算
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若按每30分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或其他影响细菌生活繁殖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八、课堂小结
列文虎克:发现细菌 细菌的发现
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细菌 细菌的形态 形态:
和结构 基本结构:
结构: 与动植物细胞 最主要的区别: 细菌的生活 营养类型: 生物圈中的成分: 细菌的生殖方式
思考:细菌为什么分布广泛? 随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都是分解者
B .细菌细胞不同于洋葱细胞的主要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 .细菌依靠芽孢进行繁殖
D .将食品放在冰箱中可防止腐败变质,原因是低温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 2.大量细菌可使食品迅速腐烂,食品在冰箱中能保存一定时间不腐烂,是因为冰箱中( )
A .细菌很少
B .细菌繁殖很慢
C .没有细菌
D .细菌都冻死了 3.天热了,鲜肉容易变馊是由于( )
A .腐生细菌大量繁殖的结果
B .霉菌大量繁殖的结果
C .酵母菌发酵的结果
D .病毒增殖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
1.下图为细菌结构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 是 ,它是 集中的区域。

(2)F 是 ,它使细菌能够 。

(3)字母 所代表的结构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菌细胞。

(4)与植物细胞相比,该细菌的结构中没有 ,也不具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