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分层练习 电离平衡 酸碱中和滴定含答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1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课标解读课标解读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比较某些物质的导电性强弱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理解电离平衡,了解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概念描述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会进行简单的计算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移动从c(H+)与金属反应的起始速率和产生的H2的量、中和碱的能力、稀释过程中溶液的pH的变化等角度比较相同浓度或相同的pH 的一元强酸和弱酸是历年高考中的热点题型。
考点精讲与例题评析知识点1、电解质和溶液的导电性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主要有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主要有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和NH3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包括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
酸是共价化合物,其他的是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重要区别是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的电解持。
包括弱酸、弱碱和水。
2、电离方程式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
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
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如H2CO3H++HCO3―;HCO3―H++CO32―。
多元弱碱的电离是一步进行的。
如F e(O H)3Fe3++3OH―。
要注意的是,A l(O H)3的两性电离方程式:H++AlO2―+H2O A l(O H)3Al3++3OH―多元强酸的酸式盐的电离:熔融状态下:NaHSO4=Na++HSO4―水溶液中:NaHSO4=Na++HSO4―多元弱酸酸式盐的电离:NaHCO3=Na++HCO3―3、判断电解质溶液强弱的方法(1)在相同浓度,相同温度下,与强电解质溶液进行导电性对比实验(2)在相同浓度、相同温度下,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
(3)浓度与PH的关系(4)测定对应盐的酸碱性,利用盐类水解的知识。
(5)采用同离子效应的实验证明存在电离平衡。
高三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精选3篇)

高三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精选3篇)1. 教案名称: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教学目标:1. 了解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解释电离平衡的原理;2. 掌握电离平衡与浓度、温度、压强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3. 能够应用电离平衡的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电离平衡与浓度、温度、压强的关系;3. 应用电离平衡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你知道什么是电离平衡吗?电离平衡有什么特点?”,引发学生对电离平衡的思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15分钟)结合实例,讲解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解释电离平衡与浓度、温度、压强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3. 案例分析(20分钟)选取一些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应用电离平衡的原理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思考不同浓度、温度或压强条件下电离平衡的变化情况。
4. 课堂练习(1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评。
5.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电离平衡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教案名称: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掌握酸碱的定义和酸碱常数的计算方法;3. 理解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1. 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酸碱的定义和酸碱常数的计算方法;3. 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的关系。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提问“你知道什么是电离平衡常数吗?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之间有什么关系?”。
2. 讲解(15分钟)讲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解释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之间的关系。
3. 实例分析(20分钟)选取一些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计算电离平衡常数和酸碱常数,并讨论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之间的关系。
4. 课堂练习(1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评。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4: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26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考纲要求』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基础梳理』一、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弱电解质(1)一元弱酸,如CH 3COOH:CH3COOH H++CH3COO-。
(2)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分步书写且第一步电离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的电离程度,如H2CO3:H2CO3H++HCO-3、HCO-3H++CO2-3。
(3)多元弱碱,分步电离,一步书写,如Fe(OH)3:Fe(OH)3Fe3++3OH-。
2.酸式盐在水溶液中,强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弱酸的酸式盐中酸式酸根离子不完全电离。
如NaHSO4:NaHSO4===Na++H++SO2-4NaHCO3:NaHCO3===Na++HCO-3[注意]在熔融状态时NaHSO4===Na++HSO-4。
二、理解电离平衡的建立及其特征1.电离平衡的建立(1)开始时,v电离,而v结合为。
(2)平衡的建立过程中,v电离v结合。
(3)当v电离v结合时,电离过程达到平衡状态。
2.电离平衡的特征[基点小练]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而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2)AgCl的水溶液不导电,而CH3COOH的水溶液能导电,故AgCl是弱电解质,CH3COOH 是强电解质()(3)由0.1 mol·L-1氨水的pH为11,可知溶液中存在NH3·H2O NH+4+OH-()(4)弱电解质在溶液里达到电离平衡时,分子的浓度和离子的浓度一定相等()三、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1.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1)温度:升高温度,电离平衡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2)浓度:稀释溶液,电离平衡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第一课时](精选3篇)
](https://img.taocdn.com/s3/m/1c76511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b.png)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第一课时](精选3篇)一、教学内容: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电离平衡常数的定义及计算、酸碱电离平衡的特点、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2. 理解酸碱电离平衡的特点,能够分析酸碱溶液的性质。
3. 了解电离平衡受温度、浓度、溶剂等因素影响的情况。
三、教学重点:1. 电离平衡常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酸碱电离平衡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电离平衡的计算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五、教学方法:讲授、示例分析、练习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如酸碱中和反应,引发学生对电离平衡的好奇和思考。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电离平衡的概念,包括物质在溶液中的电离与解离,以及电离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计算方法讲解(15分钟):教师针对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并给予实例进行示范和分析。
4. 酸碱电离平衡的特点(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酸碱溶液的性质及其与电离平衡的关系,对酸性和碱性溶液的特点进行简单说明。
5. 影响因素的分析(15分钟):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学生思考电离平衡受温度、浓度、溶剂等因素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和规律。
7.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帮助学生梳理重点和难点。
8. 课堂练习(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课后练习题,鼓励学生自主解答并进行互相讨论。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常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了解酸碱电离平衡的特点,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教学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例进行示范和分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同时,课堂练习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巩固知识的机会,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优化方案(教师用书)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第一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第一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考纲展示]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考点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的建立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等)下,当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平衡。
平衡建立过程如图所示。
2.电离平衡的特征二、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条件1.温度:温度升高,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2.浓度:稀释溶液,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3.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电离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4.加入能反应的物质: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三、实例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移动规律遵循平衡移动原理。
以CH3COOH CH3COO-+H+ΔH>0为例:(1)电离平衡右移,电解质分子的浓度不一定减小,离子的浓度也不一定增大。
例如:对于CH 3COOHCH 3COO -+H +平衡后,加入冰醋酸,c (CH 3COOH)增大,平衡右移,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再次平衡时,c (CH 3COOH)比原平衡时大;加水稀释或加少量NaOH 固体,都会引起平衡右移,但c (CH 3COOH)、c (H +)都比原平衡时要小。
(2)稀释弱电解质溶液时,并非所有粒子浓度都减小。
例如:HA 溶液稀释时,c (HA)、c (H +)、c (A -)均减小(参与平衡建立的微粒),但c (OH -)会增大。
(2015·高考全国卷Ⅰ)浓度均为0.10 mol·L -1、体积均为V 0的MOH 和ROH 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 ,pH 随lg V V 0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MOH 的碱性强于ROH 的碱性B .ROH 的电离程度:b 点大于a 点C .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 (OH -)相等D .当lg V V 0=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c (M +)c (R +)增大[解析] 由图像分析浓度为0.10 mol·L -1的MOH 溶液,在稀释前pH 为13,说明MOH完全电离,则MOH 为强碱,而ROH 的pH<13,说明ROH 没有完全电离,ROH 为弱碱。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分层练习第十章 电离平衡第一课时 电离平衡

第十章电离平衡第一课时电离平衡【考纲要求】1.熟练掌握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及有关判断。
2.能从化合物类型、电离程度、电离过程、溶液中的微粒、电离方程式书写几个角度对强弱电解质进行对比。
3.理解电离平衡概念,掌握电离平衡的几个特征。
教与学方案【自学反馈】一、概念辨析1. 电解质:⑴概念:。
(2)常见物质类别:。
2.非电解质:(1)概念⑴ 。
⑴常见物质类别:。
3.强电解质:⑴概念:。
⑴常见物质类别:。
4.弱电解质:。
⑴概念:。
⑴常见物质类别:。
⑴电离度:。
二、强弱电解质比较:比较项目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化合物类别:电离程度:电离过程:溶液中的粒子:实例:电离方程式: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概念:。
2.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特点:⑴“动”:。
⑴“等”:。
⑴“定”:。
⑴“变”:。
3.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浓度:。
温度:。
酸碱性:。
其它条件:。
四、自我练习:1、有如下物质:⑴铜、⑴二氧化硫、⑴氨水、⑴浓硫酸、⑴硫酸、⑴氨气⑴盐酸、⑴水、⑴碘化氢、⑴硫酸钡。
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属于强电解质的是;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2、分别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并思考若存在熔融状态,能否电离?怎样电离?)及存在的微粒种类:⑴H2SO4:;⑴Ba(OH)2:;⑴H3PO4:;⑴Al(OH)3:;⑴NH3·H2O:;⑴NaH2PO4:;⑴NaHSO4:;⑴BaSO4:。
【例题解析】例1在同体积pH=3的H2SO4、HCl、HNO3、CH3COOH溶液中,加入足量锌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SO4中放出H2最多B.醋酸中放出H2最多C.HCl和HNO3放出H2一样多D.HCl比HNO3放出H2少解题思路:。
易错点:。
例2在1升浓度为c摩/升的弱酸HA溶液中,HA、H+和A-的物质的量之和为nc摩,则HA 的电离度是A. n×100%B. n×100%/2C. (n-1)×100%D. n%解题思路:。
高三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第一课时]教案(精选3篇)
![高三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第一课时]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2e197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a.png)
高三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第一课时]教案(精选3篇)第一课时教案(主题:电离平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与电离平衡相关的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2. 电离常数和离子积3.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三、教学重点掌握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应用电离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解题法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与电离平衡相关的实例,引入电离平衡的概念和意义。
2. 知识讲解讲解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包括电离常数和平衡常数的定义。
3. 认知活动分组讨论并解答以下问题:(1) 电离常数和平衡常数有何区别?(2) 如何计算离子积和平衡常数?(3)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离子浓度和平衡常数?4. 练习与巩固以小组形式完成练习题,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1) 计算水的电离常数和离子积。
(2) 已知硫酸铵溶液的浓度为0.1mol/L,求硫酸根离子浓度。
5. 拓展与应用通过实例的分析,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电离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7.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和要求。
八、板书设计电离平衡- 电离常数和离子积-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九、教学辅助工具课件、多媒体设备、练习题十、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例和分组讨论,使学生对电离平衡有了初步了解。
但是在练习与巩固环节,学生遇到一些计算问题,需要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
在下一节课中,应该加强练习题的数量和难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高三化学高考谈谈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电化学的一轮复习教案

质对市爱慕阳光实验学校谈谈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电化学的一轮复习一.化学平衡1.要求及考查方向考点要求考查方向学情分析〔重难点〕化学反速率1.了解概念、表示方法2.理解条件对速率影响1.速率表示方法、相关计算2.外界条件对速率的影响3.v-t曲线的理解和用1.计算反速率或据化学计量系数换算反速率2.外界条件变化与v-t曲线的关系化学平衡1.了解化学反的可逆性。
2.理解化学平衡的涵义及其与反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含义。
掌握浓度、温度、压强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4.以合成氨为例,用速率衡观点理解工业生产条件。
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2.效平衡规律及用3.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或解释生产生活问题4.速率平衡图像的综合用1.勒夏特列原理的实际用2.效平衡规律及用3.速率平衡图像的综合用2.教材分析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在具备了二氧化硫和氧气、氮气和氢气、氯气和水、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相互转化可逆反的知识铺垫之后,是知识的系统化理论化的必然;另一方面该理论为后续电离平衡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化学反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根底理论之一.3.高考回眸〔卷Ⅰ〕年份分值分配考情6分v-t图像题,外界条件变化影响化学反速率的变化,而化学反速率的变化是其平衡变化的本质选择题13题,易6分含量-t图像题,外界条件变化影响,化学反速率、化学平衡综合判断选择题11题,易〔难度0.91〕6分浓度-t图像题,速率、平衡混合分析判断,转化率计算选择题13题,易〔难度0.84〕附:高考题: 13.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的反速率随反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以下表达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A.反达平街时,正反速率和逆反速率相B.该反到达平衡态I后,增大反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到达平衡IIC.该反到达平衡态I后,减小反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到达平衡IID.同一种反物在平衡态 I 衡态 II时浓度不相答案.C思路:条件――→速率――→平衡〔递进式〕:11、:4NH3(g)+5O2(g) 4NO(g)+6H2O(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时酸碱中和滴定【考纲要求】1.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和原理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名称和特点、对仪器洗涤的要求3.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批示剂的选用以及滴定终点的确定4.能正确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教与学方案【自学反馈】一、概念辨析1.酸碱中和滴定:⑴概念:。
(2)原理:。
⑶关键:①准确测定;②准确判断。
2.仪器:⑴酸式滴定管:①构造特点:、②洗涤要求:、③不能盛放的溶液:。
⑵碱式滴定管:①构造特点:、②洗涤要求:、③不能盛放的溶液:。
⑶锥形瓶洗涤要求:。
⑷其它用到的仪器:。
3.试剂:⑴、、。
⑵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二、操作:1.准备:⑴、⑵、⑶、⑷、⑸、⑹。
2.滴定:⑴用移取一定体积的到中,加,在瓶底垫;⑵滴定时左手、右手、目光注视。
⑶终点判断:①、②、③、④。
⑷读数:注意:。
⑸重复滴定:①目的、②当第二次读数与第一次读数误差很小时,是否需要进行第三次滴定,当第二次读数与第一次读数误差较大时,应该直到为止,此时应该取作为计算标准。
三、误差分析:1.产生误差的因素:(1)标准溶液不标准、⑵仪器洗涤未按要求、⑶滴定管气泡未排尽、⑷滴定管读数方法不正确、⑸滴定管漏液、⑹终点判断不准、⑺滴定操作过程和读数过快等2.分析原理:据c标·V标·n标=c待·V待·n待有n待= 。
3.分析事例:在中和滴定操作过程中,对于以下各项因操作不当引起的实验误差,用“偏高”“偏低”或“无影响”等填空:⑴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溶液润洗,使滴定结果_ _。
⑵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又用待测溶液润洗,使滴定结果___ ______。
⑶标准液滴定管在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滴定终了无气泡,结果_______。
⑷滴定前平视,滴定终了俯视,使滴定结果___________。
⑸滴定前仰视,滴定终了平视,使滴定结果____________。
⑹过早估计终点,使滴定结果_______________。
⑺过晚估计终点,使滴定结果_______________,⑻用含Na2O杂质的NaOH固体来配制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用于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使测得盐酸的浓度___________。
⑼用含Na2CO3杂质的NaOH固体来配制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用于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使测得盐酸的浓度___________。
(10)洗涤锥形瓶时,误把稀食盐水当做蒸馏水,然后用锥形瓶装待测的盐酸,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时,对测得的结果______________。
【例题解析】[例1] 用0.1mol/LNaOH溶液滴定100ml 0.1mol/L盐酸时,如果滴定误差在±0.1%以内,反应完毕后,溶液的pH范围为( )A.6.9~7.1B.3.3~10.7C.4.3~9.7D.6~8解题思路:。
易错点:。
[例2] 用中和滴定的方法测定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NaOH的含量,可先在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使Na2CO3完全变成BaCO3沉淀,然后用标准盐酸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试回答:(1)滴定时BaCO3能否溶解?理由是(2)如用甲基橙做指示剂,则测定的结果解题思路:。
易错点:。
【考题再现】1.甲酸和乙酸都是弱酸,当它们的浓度均为0.01mol·L-时,甲酸中的c(H+)约为乙酸中的3倍。
现有两种浓度不等的甲酸溶液a和b,以及0.01mol·L-的乙酸,经测定它们的pH 从大到小依次为a、乙酸、b。
由此可知:()A.a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B.a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C.b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D.b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思维方法:。
展望高考:2.氢氧化钡是一种使用广泛的化学试剂。
某课外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测定试样中Ba(OH)·nH2O的含量。
2⑴称取3.50克试样溶于蒸馏水配成10ml溶液,从中取出1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2滴指示剂,用0.100mol/L的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共消耗标准液20.0ml(杂质不与酸反应)。
求试样中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
⑵另取 5.25克试样加热至失去全部结晶水(杂质不分解),称得质量为 3.09克。
求Ba(OH)2·nH2O中的n值。
⑶试样中Ba(OH)2·nH2O的质量分数为。
思维方法:。
展望高考:【针对训练】A.基础训练1.下列几种情况对中和滴定结果无影响的是A.盛待测液的锥形瓶里留有蒸馏水B.滴定管尖嘴部分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C.滴定管在滴定前未将刻度调在“0”,而调在“2.40”D.滴定达终点时,俯视读数2.某酸溶液和某碱溶液恰好完全中和时,酸和碱液中一定相等的是A.c(H+)和c(OH-) B.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溶质的物质的量D.所提供的H+和OH―的物质的量3.若滴定时选用确定浓度的KMnO4溶液作标准溶液时,KMnO4溶液应盛在A.酸式滴定管中B.碱式滴定管中C.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均可D.只能装入锥形瓶中4.某稀NaOH溶液浓度约为0.07~0.08mol/L,实验室现有①0.1mol·L-1②1.0mol·L-1③5.0mol·L-1的三种标准盐酸,若用滴定法测定NaOH溶液的准确浓度,应选用A.①B.②C.③D.①②③5.下列仪器中,没有“0”刻度线的是A.温度计B.量筒C.酸式滴定管D.托盘天平游码刻度尺6.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①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②往滴定管内注入标准溶液;③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④滴定;⑤洗涤A.⑤①②③④B.③⑤①②④C.⑤②③①④D.②①③⑤④B.提高训练7.用同一种NaOH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实验,完全中和同体积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需要NaOH溶液的体积A.相同B.中和盐酸需要的多C.中和醋酸需要的多D.无法比较8.用0.10mol·L-1 NaOH溶液滴定100.0mL0.10mol·L-1 HCl溶液时,滴定误差在±0.1%以内,反应完毕后溶液的pH变化范围是A.6.993~7.007 B.3.3~10.7 C.4.3~9.7 D.以上都不正确9.已知常温、常压下,饱和CO2的水溶液的pH为3.9,则可推断用标准盐酸滴定NaHCO3水溶液时,适宜选用的指示剂以及滴定至终点时颜色变化的情况是A.石蕊,由蓝变红B.甲基橙,由黄变橙C.酚酞,红色褪去D.甲基橙,由橙色变黄10.用0.1mol·L-1 NaOH溶液滴定0.1mol·L-1 HCl,如达到滴定终点时不慎多加了1滴NaOH溶液(1滴溶液的体积约为0.05ml),继续加水至50ml,所得溶液的pH是A.4 B.7.2 C.10 D.11.311.用0.1mol·L-1盐酸分别与25mlNaOH溶液和25ml氨水完全反应,都消耗了25ml盐酸,这表明NaOH溶液和氨水的关系是A.pH相同B.物质的量浓度相同C.电离平衡常数相同D.反应后所得溶液的pH相同12.某未知溶液可能由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现取等体积的两份上述溶液分别以酚酞和甲基橙为指示剂,用同浓度盐酸进行滴定。
当达到滴定终点,消耗盐酸的体积分别为V1ml和V2ml。
如V1<V2<2V1,则上述溶液中溶质是A.NaHCO3B.Na2CO3 C.Na2CO3、NaHCO3D.NaOH、Na2CO3 13.准确称量2.0g硫酸铵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碱液,高温加热至沸腾,将逸出的氨气吸收在100ml 0.25mol/L的硫酸溶液中,然后用0.50mol/LNaOH溶液进行滴定,当滴入40.00ml时恰好完全中和。
则原硫酸铵样品的纯度是.C.能力训练14.两人用同一瓶标准盐酸滴定同一瓶NaOH溶液,甲将锥形瓶用NaOH待测液润洗后,使用水洗过的碱式滴定管取碱液于锥形瓶中。
乙则用甲用过的碱式滴定管取碱液于刚用水洗过且存有蒸馏水的锥形瓶中,其它操作及读数全部正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操作有错B.乙操作有错C.甲测定数值一定比乙小D.乙实际测得值较准确15.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某Na2CO3溶液的浓度,若配制Na2CO3溶液时所用的Na2CO3中分别含有①NaOH ②NaCl ③NaHCO3④K2CO3杂质时,所测结果偏低的是A.仅①B.仅②C.仅③④D.仅②③④16.完全中和某盐酸时,需一定量的NaOH,如改用与NaOH等质量的Ba(OH)2,反应后溶液显性,如改用与NaOH等质量的Ca(OH)2,反应后溶液显性;如改用与NaOH等物质的量的Ba(OH)2,反应后溶液显性。
17.由于以下操作的不规范,使实验结果带来偏差,请回答(填“偏大”“偏小”“不影响”):(1)在俯视的情况下,用量筒量取amL液体,则液体的实际体积比amL要(2)在俯视的情况下,对滴定管的某一液面读数为bmL,则正确读数要比bmL .(3)若滴定前平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由滴定管所读流出液体的体积为CmL,则实际流出的液体体积比CmL要.(4)在俯视的情况下,对容量瓶进行定容,则所配溶液的实际浓度比想配的浓度要.D.奥赛一瞥18.双指示剂法可用来测定NaOH、NaHCO3、Na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的含量,具体的做法是:先向待测液中加入酚酞,用标准盐酸滴定.当NaOH或Na2CO3被转化为NaCl或NaHCO3时,酚酞由红色褪为无色,消耗V1ml盐酸.然后滴加甲基橙继续用标准盐酸滴定,当NaHCO3转化为NaCl时,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又消耗V2ml盐酸.(1)今用上法进行下表五种试样的测试,根据盐酸的用量(V1,V2)确定试样①~⑤的成分溶液,取出20.00ml,用0.1000mol/L标准盐酸滴定,测得V1=35.00ml,V2=5.00ml,求试样的成份及百分含量.19.金矿开采、冶炼和电镀工业会产生大量含氰化合物的污水,其中含氰化合物以HCN、CN-和金属离子的配离子M(CN)nm-的形式存在于水中。
测定污水中含氰化合物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①水样预处理:水样中加入磷酸和EDTA,在pH<2的条件下加热蒸馏,蒸出所有的HCN,并用NaOH溶液吸收。
②滴定:将吸收液调节至pH>11,以试银灵作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Ag++2CN-== [Ag(CN)2]-终点时,溶液由黄色变成橙红色。
根据以上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⑴水样预处理的目的是。
⑵水样预处理的装置如右图,细导管插入吸收液中是为了。
⑶蒸馏瓶比吸收液面要高出很多,其目的是。
⑷如果用盐酸代替磷酸进行预处理,实验结果将(填“偏高”、“无影响”或“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