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课改理念 优化教学过程(朱小平)
论如何在小学教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一、教师备课要创新实施创新教育,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建立真正的创新教育的理念,所备的课要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适应,要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着想。
备课时一般做到:①教学目的要创新。
要根据教材内容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制订具体的目的和要求;②教学过程要创新。
设计时不循旧规,对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讲授新课、主要环节如何处理进行创新设计;③教学方法要创新。
可以采用提问法、发现法、联想法、操作法等等,方法不固定单一,思维不封闭僵死;④教学程序要突出创新;⑤师生合作要体现创新性。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着,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
二、课堂教学要创新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是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
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过程越开放,思维就越活跃,思维发展也就越充分。
创设创新情境,学生主动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创新动机,激发、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
同时,要积极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创新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
创设教学情境有多种做法,如动手操作、制造悬念、实物观察、电教媒体展示、新旧知识间矛盾冲突、“问题解决”的方法。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回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并有意渗透转化的思想,然后教师让大家想一想谁能吧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比一比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
学生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创新,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
引导自主学习,激励学生探索创新。
美国心理学家杰斯认为:“数学不同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创造条件能够促进人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条件。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
思维研究认为,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吉阳镇南新小学朱少红新课程改革经历了十一年的风雨,吹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而新课程理念也深入人心。
从事数学教学二十余年,尤其是近十年来的新课程改革,使教学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也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理念与旧方法的碰撞,使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真正体会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
教师需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精心设计主体活动,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下面我就谈谈本人在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上的一些认识。
一、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我在新课程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在其原来知识基础上大胆突破,开拓思路,树立新理念,用与别人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达到课堂的高效性和实用性。
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如今创新还是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革过去以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为主的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方法。
要设法激活学生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参与,学会发现,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要使学生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教师的创新意识可以体现在利用已有的教材,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树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教的观点。
例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时,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用同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将圆柱体中的红色液体倒入圆锥体中,问学生“你们发现什么?”再将液体由圆锥体中倒入圆柱体中,问学生“你们又发现什么?”4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进行实验、交流、讨论,得出同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存在着这样的关系:圆柱体的体积=圆锥体的体积×3,由此得到了圆锥体的体积公式。
重构教学内容 优化课堂教学
重构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大溪四中金清土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科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科学,不同的人在科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切实改变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训练而忽视学生个性发展、价值观形成等倾向,处理好科学双基的定位,让每个学生爱学、好学、乐学科学。
课程标准也改变了大纲要求过于笼统、狭隘的缺陷,把过去在教材及课堂实施中占据绝对的双基内容只作为其中一个方面的目标,而对人的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的要求更加全面、具体、细致。
为此,课标指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新一轮课程改革还明确提出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要求我们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而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更多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但限于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采用这些方法必不可少的要耗费较多的时间。
一、重构的目的和理论依据要使探究式、讨论式在课堂上更多的被应用,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把持着课堂进行满堂灌的现象,就要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学生的探索与研讨腾出时间和空间,这就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
因为过去我们是课堂教学的主宰,有45分钟的时间,把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面面俱到的传授给学生,而现在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我们只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精心选材,整合重组教学内容,用有限的时间为他们建构起知识的主干并创设情景让他们探究和研讨。
系统论是进行教学内容重构的重要理论依据,系统论告诉我们:一个系统的功能不仅取决于它内部的要素,更取决于各要素之间的结构。
具有良好结构的系统,往往会出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
科学学科逻辑特征和教材的传统规范,决定了科学教材的编写要做到内容铺排的阶梯性和连贯性、文字表述的严谨性和简明性。
“教—学—评”一体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思考
“教—学—评”一体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思考作者:崔洁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24年第07期[摘要]“教—学—评”一体化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目的是改变以往课堂教学重教轻评的模式,有效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语文新课标理念为指引,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优化教学设计;要完善课堂评价体系,从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以及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这样实施“教—学—评”一体化,让整个语文学习过程变得更具有连贯性和结构化,能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19-0020-0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语文新课标增加了教学“评价建议”的内容,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的问题,还强化“教到什么程度”等方面的具体指导。
为此,教师应以“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为指导,把評价融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并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而展开,以真正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标,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构建真实而有意义的语文课堂。
一、基于课标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语文新课标的颁布为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提供了依据,是教师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参照与凭借。
一般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一)基于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统编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双线”组织单元,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与路径。
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教师根据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能凸显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使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在课堂中得到落实。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心得---朱小平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心得梅江小学朱小平我在教学中牢固坚持以词句教学为重点,以生字,阅读、写作教学为依托,贯穿始终,环环相扣,互为促进,滚动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第一、创设平等、活跃的课堂氛围。
结合本班的特点,我在课堂上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如画画、猜字谜、讲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活跃起来。
在教学活动中,我与学生是平等的,这样会使学生没消除紧张,对于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畅所欲言。
对说得好的,我会马上表扬;有错误的也进行鼓励,希望他们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退缩了。
我觉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
第二、加强阅读理解能力。
学课文时,要求学生先自学,标出自然段,划出不理解的词和句,思考课后问题。
这是我对课前预习提出的要求。
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真正做好预习,也可以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第三、强化“三步生字学习法”。
生字仍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三步生字学习法”的第一步是“识别字音,字形,这都在预习课文里进行,使学生对生字的正确读音和写法有了初步的感知。
第二步是在“课堂中辨形辨意”,坚持“字不离词”的原则。
结合文中的词语分析字意,初步学会口头应用。
第三步是“单元巩固法”。
这是纠正错别字的重要阶段,运用形近字、辨析,句中改错字等多种灵活方式,检验巩固学生对文中字形,字意的理解和掌握,对本阶段中不能掌握的生字,采用在书上用红笔圈记的方法,缩小复习范围,不定时抽查。
第四、坚持每天20分钟课外阅读要求学生每天早上坚持20分钟阅读,内容不限,可以是优秀作文,童话故事,也可以是报刊杂志。
指导学生先从精读做起,一字字,一句句认真读,懂得每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字词及时找工具书解决,对不理解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发问。
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
与课改同行——下路小学新课改工作小结交流会
——下路小学新课改工作小结交流会
2012年6月15日
与课改同行
讲稿首页 课改小学新课改工作小结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校紧跟时代步伐,强力推进课改,深化课 堂教学改革,实施生本课堂,追求高效课堂、卓 越课堂,减负提质,做了一些值得肯定的工作。 现将我校一年来的课改工作小结于后,希望各位 老师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投身课改实践,多出经 验快出成果,为实现县教委提出的“135”工作目 标,打造渝东教育强县,办人民满意教育作出积 极贡献!
(1 2 3 )
十、2012.5.16开展了科学、体育等学科课堂教 学展示活动
它山之石
(1 2 3 )
教师之声
(1 2)
讲稿首页 课改小结 心灵荟萃
(1 2 3 )
十、2012.5.4举行“新课改●新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它山之石
(1 2 3 )
教师之声
(1 2)
讲稿首页 课改小结 心灵荟萃
(1 2 3 )
它山之石
(1 2 3 )
教师之声
(1 2)
阅读全文
它山之石(二)
新课改背景下解读“读思练”课堂导学模式
简报首页 课改小结 心灵荟萃
(1 2 3 )
它山之石
(1 2 3 )
教师之声
(1 2)
在石柱县教育系统内,谭小林研究员的“读思练”课堂导学 模式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该模式有很强的理论支撑,符合新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实践与应用。近年来,我 对“读思练”导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摸索与探究,大体领会到了该 模式的基本理念与精髓。下面,我就谭小林主任的“读思练”课堂 导学模式进行简单的解读,如有不当之处,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推动下,一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能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不 能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要。因此,改革势在必行,谭主任的 “读思练”课堂导学模式就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大研究 成果。“读思练”课堂导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是:活乐教学,动感课 堂。 一:活乐教学 我对“活乐教学”的理解是“活课堂”和“乐课堂”。所谓 “活课堂”是与“死课堂”相对的;“乐课堂”是与“苦课堂”相 对的。“活课堂”和“乐课堂”又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传统 的教学课堂上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没有活力,自然课堂也就 没有了乐趣,就会苦燥。……
赵云——对自主性学习的思考
对自主性学习的思考赵云(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江苏淮安,211700)摘要自主性学习一直是化学课堂所强调的。
本文主要对自主性学习的要求,课堂中如何进行自主性学习的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究。
主要从教师角色的转换、课堂上情境导入、问题引领等方面进行阐述。
对于新课程理念下帮助教师定位,实现课程优化有着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自主学习角色转换情境导入问题引领温馨气氛新课程理念中,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时代的主流。
自主学习,是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如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自主学习需要满足以下三个要求。
第一,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形成学习的内在需要。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能够事半功倍,而不是一种负担。
第二,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初步具备学习的能力。
中学生或强或弱地都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的能力,都有逐步增强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和可能,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
教师应该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逐步增强独立学习的能力。
第三,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责任意识。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它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
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发表一些不成熟的见解。
一、教师要做好自己的角色转换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会影响教学系统中的各个因素。
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化学教师必须首先清楚地认识自己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应该“扮演”的角色。
1、教师要做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运用于课堂,主要是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组织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鼓励他们锲而不舍地进行探究,并帮助他们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注重学习知识过程中的方法。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撰写方法——以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撰写方法——以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江苏省沛县树人小学 朱小平【摘 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运用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撰写方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加强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撰写方法,并提出个人见解,希望能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提供个人见解。
【关键词】 核心素养;单元设计;撰写方法;教师;学生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设计对教学实践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明确“教师应如何开展教学内容”“为学生传输哪方面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如何提升教学效率,使学生乐于学习”。
目前,不少小学数学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仅以课时为基本单位,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却很容易导致数学知识零碎化,无法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对此,需要运用长远眼光,整合相关知识资源,正确使用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撰写方法,综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本文将简单介绍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撰写方法内涵,论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层次,并举例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流程。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撰写方法内涵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撰写方法内涵以核心素养为基本要求,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教师为学习者的中心,传统的知识传授被转变为“知识修剪结构完善”,而且,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撰写方法有一个重要目标,即设计科学的学习任务,用有价值的问题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除此之外,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撰写方法秉承“因材施教”和“教育公平”原则,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育人价值。
最重要的是,对于数学教学工作来讲,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撰写方法主张结合本学科的特征,塑造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整体视角提升数学课程实施品质
作者: 朱小平
作者机构: 扬州市梅岭小学,225002
出版物刊名: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页码: 5-8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期
主题词: 教学整合 数学课程 实施品质
摘要:在数学课程实施过程中,以合学习规律、合学生能力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引领学生进行良好的认知构建,直接影响着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提高。
针对学生的认知困惑和发展障碍,教学需要寻求整体视角:回到生活中寻找数学思考的力量和灵光,立足数学的认知体系纵横贯通上下求索,启用历史发展的维度审视教学疑难困惑,跨越成人视角的边界真诚地向儿童学习。
课改概念和课堂教学的五个重构
课改概念和课堂教学的五个重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课改概念和课堂教学的五个重构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课改概念和课堂教学的五个重构》,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改概念和课堂教学的五个重构》篇1一、课改概念课改概念是指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改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改概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培养创新思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课改概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 强调素质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课改概念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态度和综合素质。
二、课堂教学的五个重构课堂教学的五个重构是指:重构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重构教学评价和重构教学管理。
1. 重构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目标注重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重构教学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品德教育。
2. 重构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重构教学内容强调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3. 重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
重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探究性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4. 重构教学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注重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化学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二)教学设计必须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
2.1 重过程
重知识与能力的发生过程 重知识与能力发展的过程 重知识归纳和能力提升的过程
提问技巧能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发
展,提问应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同时考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思考充分地、恰当地运用实验与媒体手段。
2.2
(1)设计融洽气氛的形成
重情感
教学内容定方法:
陈述性知识通常采用启发接受式学习方法。 理解性知识通常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方法。
教学目标定方法: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常采用启发接受式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常采用 自主、 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多种学习方式融合→适应自己的教学 方式→顺藤摸瓜式的学习方法
“气和字则秀”、“气和课则优”
学生心理心理自由,心理愉悦、健康、安全即亲力。
师生互动,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倾述,教师表现出热情、 信任,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有效激励。
(2)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方法目标的达成中体现出来。
2.3
重学生
教师目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
(1)良好的教学设计是有效的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行师生互动的前提。“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要求教 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 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 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 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 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 习共同体”。来自三序结合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
(1)节奏感强 与课堂45分钟的思维曲线基本吻合
(2)动静搭配
学生活动和学生思考有机结合
创新的理念、智慧的课堂(听朱乐平讲座有感)
创新的理念、智慧的课堂——听朱乐平讲座之体会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俞静丽有幸聆听了朱乐平老师有见地、有特色的专题报告——从“圆的认识”看图形与集合教学,收获颇丰。
在报告中朱老师提出的五个观点,很值得我们数学老师去深思和努力地落实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行为中。
观点一:几何内容体系严密,逻辑性强,教师备课时要特别注意本体性知识的回顾与学习,否则容易出科学性的错误。
观点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由于解决问题的思路表达的困难,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几何体相差较大,因此要十分重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起点。
观点三: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观点四: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为了突破空间观念的培养,在新课教学时,“过程”特别重要,因此不要在一节课中求全。
观点五:要精心呵护“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新设计,积极倡导同课异构的研究思路。
这五个观点句句中肯,专家的深刻分析概括给我们指明了前路,点出了我们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忽视或平常不在意的各方面以及我们需要重视的方面,很值得学习。
下面就简单谈谈我体会最深的几个方面。
一、取舍结合圆的认识》一课是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经典之一,很多老师演绎过许多精彩,自己也曾几次执教过本节课。
这次有幸聆听浙江省特级教师朱乐平老师的倾情演绎,着实让我们眼前一亮,同时也给我们强烈的思考。
《圆的认识》一课竟然可以这样上。
一直以来,自己在执教《圆的认识》一课时,总是不会先去了解学生已经对圆有多少了解,而且西瓜芝麻一把抓,觉得这也不能丢,那也不能掉,要教圆的各部分名称,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要讲清楚。
而用圆规画圆步骤更要详细讲,这样下来学生本已知道的知识又重复讲时间浪费很多,效果并不好。
结果连圆的真正定义都不清楚。
朱老师在报告中指出,现在大部分教师能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起点,但凭感觉的多,真正去做调查的少。
别人做的调查也没有充分的关注,总觉得不适合自己的班级,这样就不能实实在在地去了解学生的起点。
他上公开课《圆的认识》之前,就对学生进行了前测,然后对调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六认真(朱小)
一、教学设计(教案)的基本要求及评价标准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们都希望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来追求一种理想的课堂教学,只有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在新课程理念下,实现创生理想课堂的教学设计(教案),应呈现出如下鲜明的特征。
它不是对课堂情景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它只描述大体的轮廓,它只明确需要努力实现的三维目标,它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出现留下足够的空间。
它不是一出已经定稿的剧本,而更像是一部不能划上句号的手稿,它一直处于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动态发展之中。
它是教师生命力的载体和再现,它是教师构思教学的过程,它凝聚着教师对教学的理解、感悟和教育的理想、追求,闪烁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
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对传统教案的超越,是新课程理想课堂的“催生剂”。
好的教学设计应体现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体现针对性和创新性,体现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应具有深刻性。
在此,我们提出新课程下教学设计(教案)的几点原则建议,并拟出一个完整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供教学管理者和学科教师参考。
教学设计评价表教师在结合学科实际具体设计中,应有所调整和创新,不必千篇一律。
有的项目可省略,有的项目可合并(如教材、学情两项),教师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设计具有特色的教学设计。
检查评价者若运用教学设计评价表,对有合并项目的,按合并项目评分。
对教学设计的要求与检查,应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对青年教师侧重规范的养成,对中青年骨干教师侧重教学创新,对老教师、有名望教师侧重经验的总结积累。
二、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及评价标准为了引导和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所大力倡导的新理念、新要求、新教法和新学法,帮助老师在听课和评课中注意一些基本要素,我们制定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作为指导意见,供老师们参考。
“评价标准”分五个指标:A、教师素质,B、教师教学行为,C、学生学习方式,D、教学过程,E、教学效果。
同时,对每一个指标的权重也做了大致的分配,但考虑这五个因素不是绝对独立,而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所以分配的权重仅供参考。
创新教学理念 改进教学方式——新课改后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新课改后小学语文的教学模
式
朱晓娟
【期刊名称】《学生之友(小学版)下》
【年(卷),期】2011(000)009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进入新的发展轨道,教学改革的模式也异彩纷呈,笔者在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以来,通过对教学活动的积极尝试与探究,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明显提升了教学的成效.本文就此作简单的阐述.
【总页数】1页(P44)
【作者】朱晓娟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新课改后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2.新课改语境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式分析
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改进
4.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研究
5.新课改语境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式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朱小平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朱小平发布时间:2021-06-18T10:53:06.633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7月下作者:朱小平[导读]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地推行,核心素养要求历史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重点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来,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人翁地位,从而促进学生各项学习能力的提升,更好地达到历史教学目标。
本文根据核心素养的内涵,提出了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朱小平湖北省监利市柘木乡石桥中学湖北监利 442000【摘要】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地推行,核心素养要求历史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重点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来,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人翁地位,从而促进学生各项学习能力的提升,更好地达到历史教学目标。
本文根据核心素养的内涵,提出了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7-149-01引言随着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推行,各个阶段的教育理念和模式都在不断地发展改变,就初中历史教学而言,虽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依然存在着沿用传统教学方式的现象。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历史教学水平,也能够为基础教育的创新和改革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体现出基础教育的真正作用,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历史学习提升学习能力,有效地掌握历史学习方法,为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保障。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拥有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个人发展的终身素养,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
朱小平中学生创新课程感悟
朱小平中学生创新课程感悟案例一:创新,是学习的生命力。
它就像一盏明灯,在黑暗中放射万丈光芒,引导人们不断前进,走向成功之路。
翻开人类历史长卷,有多少伟大的科学实践者不正是通过点燃创新――这盏明灯而达到成功彼岸的'吗就拿物理学家法拉第来说吧,他在奥斯特试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产生了新的研究思路,提出能否实现磁生电这一伟大的构想,经过一系列的试验于探究,他终于成功了,从而开创了电学事业的先河。
他不正是由于创新精神而获得成功的吗培根曾经说过,“只见汪洋就以为没有大陆的人,不过是拙劣的探索者”,这些“拙劣的探索者”的失败,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创新的精神。
科学发明需要创新精神,学习同样需要创新精神。
英国有个人叫亚克敦,可谓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人,他阅读过的书不计其数,可最终却毫无建树,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将书本只是加以创新,转变为自己的思想和能力。
与之相反,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对资本家发给工人的工资产生了疑问,正是抱着这种求索创新的精神,他不断深入工人群众,调查研究,终于发现了剩余价值的秘密,为了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学习必须有创新,否则,即便读万卷书,也是徒劳无益的。
学习贵在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学有所成只有发扬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名合格的弄潮儿!同学们,行动起来,让我们为祖国的明天而奋斗吧!案例二:通过这学期对创新思维课的学习,感触非常深刻。
我了解到创新思维不仅仅教会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如何去思考、发现问题这样一个过程。
只有当你了解了这个过程,并不断的反复去训练,你才有可能真正领悟到创新思维的神奇,真正获取灵感。
因此不得不说,创新思维这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我们生活中有着何等重要地位。
我了解到创新思维不仅仅教会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如何去思考、发现问题这样一个过程。
只有当你了解了这个过程,并不断的反复去训练,你才有可能真正领悟到创新思维的神奇,真正获取灵感。
把握课标理念精髓 搞好语文课堂教学
把握课标理念精髓搞好语文课堂教学发表时间:2019-07-03T16:48:56.950Z 来源:《教育学》2019年7月总第182期作者:朱其芬[导读] 近年来,在新课改的浪潮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多样,花样倍出,课堂上,教师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学的快乐、轻松,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实则学生获之甚少。
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宁陕小学711699摘要:近年来,在新课改的浪潮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多样,花样倍出,课堂上,教师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学的快乐、轻松,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实则学生获之甚少。
其实,语文课堂教学不复杂,归纳起来,最重要的有三点:一是教学生识好字;二是教学生读好文;三是教学生做好文。
关键词:语文课标理念课堂教学一、转变汉字教学理念,教好学生识字写字人常说:“字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
教学生写字,实际上也是在教学生如何做人。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体会汉字的组合美、间架结构美、汉字笔画的变形美等,有些字可以让学生根据字理识字,依据字理写字,争取把字认真写好。
另外,还可以采用生活识字、创设情境识字、旧字带新字、生字复现等方法让学生在趣味中识字,这样对学生来说,印象会更深刻。
同时在识字的基础上还应提高学生写字意识。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写字,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要在学生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和规范意识上下功夫,在课堂教学写字时要让学生一看二写三对照,争取每个字的每个笔画都写到位、写规范。
二、高度重视朗读指导,教好学生读好课文1.应注重教师的范读。
因为教师的范读是一种最直接的引导,它是朗读训练初始阶段最常用的手段。
哪个字要读得轻,哪个字要读得重,哪儿要读得快,哪儿要读得慢,一经范读,就能渗进学生心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果教师自身朗读的水平有限,也可以用放录音的办法,反复地让学生听,并练习轻声朗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会课改理念优化教学过程朱小平义乌市教研室 322000摘要一个由新课程理念影响和引导出的充满民主、和谐、激情的课堂已向我们走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反思一年的教学行为,必须进一步领会课改理念,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教学预设必须转变理念,贵在生成;教学方法必须适应课改,贵在融合;教学过程必须凸现三维目标,贵在参与;教学媒体必须有效辅助,贵在整合。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过程有效通过短短一年的化学新课程实验,我们高兴地看到,过去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开始“裂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思维产生碰撞、情感受到熏陶的课堂教学行为逐步形成,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一个由新课程理念影响和引导出的充满民主、和谐、激情的课堂已向我们走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我们不由对在新课程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困惑进行深深地反思:由于存在着教学内容面面俱到而又面面浮浅、知识很难形成体系、课时不够用和课后练习与教学进度脱节等来自教材和课程的困惑;存在着没有现成的的经验和方法导致惯性教学、学生活动影响教学进度、探究难以建构知识体系等来自教师的困惑;存在着实验室建设、教学资源、网络资源跟不上课改步伐等来自教学资源的困惑。
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与新课程理念不相和谐的做法,暴露了不少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主要有:(1)重教学形式,轻教学实效。
有些教师偏面理解新课程理念,流于形式,虽各种活动频频“闪亮登台”,但“活动”是外在多于内在,学生缺少体验、巩固、提升,学得浮躁,学得模糊,学得低效。
(2)重知识“完整”,轻“指导意见”。
有些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浙江省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缺乏深入学习和领会,怕高考“吃亏”,教学“惯性”严重,在教学过程中随意拓展外延、加深难度,追求以往“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造成学生“消化不良”,进而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化学的信心。
(3)重实验演示,轻学生操作。
由于教学时间紧,活动与探究较多,各班同时开设学生实验条件不具备,导致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降低。
笔者认为只有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资源的运用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和改进,才能真正提高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化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下面结合我市一年来化学教学调研、教研活动,针对进一步领会课改理念,优化教学过程谈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教学预设必须转变理念,贵在生成。
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运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
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进行重组、活用,使预设进尽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
因为预设与生成都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少的两个方面,预设高水平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
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充分的预设,课堂教学则会变得无序、缺乏目标和计划,也不会有良好的生成效果。
因此,教师只有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控,追求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达成。
首先,教学预设前教师要做到“四清四减”,即理清课标、指导意见的要求,减少过高预设;摸清学生的知识储备,减少惯性预设;弄清初高中教材或必修与选修的知识体系,减少盲目预设;查清学生能力现状,减少无效预设。
其次, 教学预设时教师的角色要转换、定位——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造者和实践者。
要改变过去只预设“内容”不预设“人文”,只预设“形”不预设“神”,只预设“结果”不预设“过程”现状,才能创建凸显个人特色的鲜活教学预设。
具体的说教师的教学预设要实现“四变”:一变教学目标“一维”为“三维”;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三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四变“注重结果”为“关注过程”;突出“四化”:课程心灵化,过程动态化,内容生活化,情境和谐化;着力“四活”:把教材用活、把方法激活、把过程盘活、把媒体点活;力求“四味”:充满趣味,饱含情味,具有韵味,令人回味。
第三,教学预设中教师要将“三序”有机结合。
即(1)知识序:教材体现的知识演变的顺序。
但教材呈现的编者思路不一定符合学生实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水平,寻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顺序;(2)认知序: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序。
学生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般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顺序;(3)教学序:教师进行系统教学而预设的顺序,教学过程应有学生观、时间观、质量观。
“三序”结合的教学预设的基本目标是:(1)节奏感强。
教学节奏与课堂45分钟的思维曲线基本吻合;(2)动静搭配。
学生活动和学生思考能有机结合;(3)讲练结合。
教师引导与指导、学生回答与思考或练习巩固能有机结合。
“三序”有效结合能使学生思维之花常开,成功之果常摘。
如:化学1专题2第一单元的教学可以先学习氯气的性质,并同时学习溴、碘的提取中氯气与KBr、KI溶液的反应,使氯气的性质完整,再学习氯气的生产原理,避免学习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过程中氯气鉴别等知识准备不足,达到“三序”都顺畅。
二、教学方法必须适应课改,贵在融合。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非常丰富的艺术。
教学是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种模式。
只有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使用教法,才能适应课改要求。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方式,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
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
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六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
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地将各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要根据教学内容定方法:如陈述性知识通常采用启发式、讲授式学习方式教学,有多种理解可能的知识要采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在学习化学1、化学2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为解决内容多时间紧的矛盾,我们采用“长藤结瓜式”的教学方式:“藤”——主干知识、陈述性知识,以启发式、讲授式教学为主,重在知识的建构;“瓜”——有意义的理解性小单元、小模块知识,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探究,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重在能力、素养的提升和个性的发展。
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建构有序,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参与机会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不会发生冲突,知识、能力和方法生成的效率高。
如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预设为(1)通过初中的酸、碱、盐相互关系、活动顺序的应用推理,化学实验的引思激趣,启发学生得出氯气与金属、非金属、卤化物反应的规律;由于学生对氯的含氧酸知识准备不足,探究学习困难,可通过多个实验和提供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氯气的成份,写出化学方程式;通过启发明确氯气与水反应的原理,便进一步启发学生推导出氯气与稀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从而使氯气的化学性质之“藤”长茂盛。
(2)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氯水中漂白物质的探究活动,使次氯酸漂白原理的探究之“瓜”瓜熟蒂落。
三、教学过程必须凸现三维目标,贵在参与。
新课程理想课堂的境界,可用一句话概括为:焕发出生命活力。
所谓活力,即师生生命的创造力,其课堂特征是: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向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理想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它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归宿,以师生有效参与为载体,以学生学力提高为目的。
3.1 重情感,学习环境贵在和谐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
新课程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支持性的学习氛围。
教育家罗杰斯指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
众所周知写字“气和字则秀”,同样课堂教学“气和课则优”。
可见,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学生心理自由、愉悦、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
这就要求在师生互动时,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倾述,教师表现出热情、信任,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有效激励,形成师生“互动流”,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中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因此每节课要有“形”有“神”、有“情”有“韵”,并以“情景”为亮点,以“情感”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以“STS”为源泉。
通过创设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将知识教学镶嵌在情景中,融入到活动中,课堂成了虚拟的智慧宫、科技园、演讲厅和挑战平台。
实践证明:环境越和谐,亲和力越强,教学越有效。
3.2 重情景,问题设置贵在有度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心向。
创设优良的学习情景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一方面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习情景通常以问题形式体现,好问题的要求是:一是问题有价值。
问题对达成目标有贡献,有必要,有价值。
教学中千万不能由“满堂灌”变为“满堂问”。
二是问题具有挑战性。
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设计知识陷阱、设置知识墙等。
教学中要克服“填鸭式”的随口问。
三是问题符合可行性原则。
问题的难度应控制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挑子”,满足学生的成功感。
四是问题要接问题,问题要套问题,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发展;同时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恰当地运用实验与现代技术等手段。
提问技巧贵在以人为本、把握好度。
3.3 重参与,学生思维贵在有效学习论认为:学习是无序到有序的结构化了的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不断顺应和同化的建构过程。
教学过程好不好的标准,笔者认为主要是:一看课堂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是否人人参与、教学流程是否有创意、学生的思维是否产生碰撞和智力是否得到挑战、师生的个性是否张扬等;优良的教学过程是以有效实现“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为前提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教和学生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