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Precision Teaching)是由巴班斯基(Ogden Lindsley)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与方法。
它侧重于强调个体学习者的进步和精确度,在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利用量化数据和反馈来促进学习。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
传统教学方法通常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习者个体化需求的重视。
然而,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是独特的,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速度和学习需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学习者个体的学习进展,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重视学习结果的精确度。
精确度指的是学习者在特定技能上的正确率和速度。
在这个理论中,关注的是学习者个体每次学习任务中的进步和成果。
通过定量测量和记录学习结果的精确性,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习者在不同技能上的进步情况,并根据反馈数据进行调整和优化教学。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还强调了反馈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习者及时和具体的反馈是非常重要的。
反馈可以告诉学习者他们的进步情况,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并帮助他们进行纠正和改进。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提倡使用不同类型的反馈,包括正向和负向的反馈,并通过频繁的反馈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效果。
在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目标行为。
目标行为是学习者需要掌握的特定技能或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和定义学习者的目标行为,并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和练习活动。
通过设定和达到目标行为,学习者可以逐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并实现持久的学习效果。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在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在各个领域的教育和培训中都有所运用,包括学校教育、特殊教育、医学培训等。
在学校教育中,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在特殊教育中,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可以提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习障碍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巴班斯基
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教学规律,就是指按系统论的观点分 析教学这一系统与其内的子系统以及 与其外的大系统之间的各种联系时所 得到的规律性的结论。 教学原则,也就是依据实际,包括社 会环境、学生班级情况 、教学内容 等出发,根据需要施教。
教学评价
关于效果,不仅要依据学生的成绩, 还要依据品德方面和一般发展方面 的成果;关于质量高低和时间的消 耗量,主要是依据国家提出的目的、 任务及其他规定。
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班级教学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组织形 式,但同时也必须区分面向全班的、 分组的、个别的三种工作形式,了 解它们的优缺点。在具体教学中, 应视具体情况,以某一种形式为主, 将三者结合起来运行。
组织和实施的方法
组织和实施学习活动的方法;检查和自 我检查的方法。在具体情况下选择教学方 法时要注意六条基本准则:教学方法必须 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必须符合教学 目的和任务;必须与教学内容的特征相适 应;必须考虑学生及班集体学习的可能性; 必须考虑教学的现有条件和规定的时限; 必须适合教师本身的可能性。这六条准则 中,第一条中所提出的教学规律性和教学 原则是总纲。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一)最优化不是片面的 (二)最优化具体条件下的最优化
(三)最优化是教师工作的一项特殊原则
(四)最优化要实现最佳的结果
教学过程最优化要从全部系统的 角度考虑问题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教学任务 (三)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四)组织和实施的方法
(五)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六)教学评价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
一、巴班斯基简介 二、巴斯基的最优化理论 三、最优化的基本方法 四、最优化标准
一、巴班斯基
251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理论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1927—1987)在总结60年代顿河罗斯托夫地区克服大面积留级现象的经验基础上,运用辩证的系统方法来改进教学,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巴班斯基认为,以往的教学过程理论在一定范围内也反映了某些教学的规律性,但只是过程的某个侧面、某种关系,往往以偏概全。
因此要运用辨证系统的方法,把教学过程置于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从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中综合地研究对象,以期达到最优地处理教学过程问题,即在规定时间内以较少的精力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效果。
这里所指的“最优”,不是绝对的,而是与具体条件相联系的。
在某一条件下的最优,在另一条件下未必最优。
这就要用系统论的方法来达到最优或优化。
巴班斯基指出,近年来教育科学家“十分重视对过程基本环节的阐述”,查明一个单元教学过程的“典型段落”,这被看作是教学过程的缩影。
他认为,在现有的教育学中,对教学过程环节存在着不同观点,有的考察掌握知识过程和讲授过程的基本环节;有的用掌握知识的因素(知识的感知、理解、概括、熟记和运用)代替教学过程的环节。
故有必要对如何阐述教学过程的“段落”提出一些基本要求:第一将内容与活动结合起来;第二反映出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及相互影响;第三要包括从教师使教学任务具体化(即备课)开始,到教师间接控制的学生独立学习活动(如作业)为止的整个教学过程。
这样便可以得出比较完整的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1)掌握教学的社会目的和任务,在研究学生、教学条件、教师本身可能性基础上使之具体化;(2)考虑全班学生特点,使教学内容具体化;(3)计划教学手段,最优地选择出教学活动的形式与方法,制定课的计划;(4)计划的执行,这是中心环节,要把教师的教的影响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统一起来,形成师生在教学中的相互影响;(5)对知识、技能、技巧掌握的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和自我检查,随机应变进调整教学过程的进程;(6)分析教学效果,查明尚未解决的任务,供下一轮过程参考。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
最优化教学理论的代表──巴班斯基一、简介巴班斯基(1927—1987),是苏联当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
巴班斯基毕生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
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他以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潜心进行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和积极现实意义的、颇有新意的完整的教学理论,在苏联和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他一生发表的著作约有三百多部(篇),代表作是《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基础》以及他主编的《教育学》以上著作都有中译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等等。
巴班斯基去世后,苏联教育科学院编纂出版了《巴班斯基教育文选》,以纪念这位为教育理论作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家。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产生,与苏联教育改革中产生的问题直接有关。
第一,这一理论的提出,是要克服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片面性。
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理论家们对一些基本的教学论问题看法不一,互相排斥,方法论上形而上学和绝对化盛行。
以赞科夫为代表的各种教学实验取得很大成就,但由于大部分研究者只从某一方面研究教学现象,导致了片面性,只能使一部分学生获得较好发展,而且忽略了德育和劳动教育问题。
第二,提出这一理论是为了解决学生负担过重问题。
1964年教改的重点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过分强调“高难度”和“高速度”原则,使社会对学校的要求与师生实现这些要求的实际可能之间存在差距,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
第三,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对罗斯托夫地区教育经验的总结。
60~70年代,罗斯托夫地区的教师创造了在普通学校中大面积消灭留级现象、预防学生成绩不良的成功经验。
巴班斯基运用现代科学的系统论思想,对这一经验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原理。
他又会同有关部门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四年实验研究,使这一理论更成熟、更完整、更科学。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尤·克·巴班斯基(1927——1987)是苏联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苏联教育科学院正式院士、副院长、教育科学博士。
也是苏联当代教育理论界的权威之一。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最大的特色,就是其方法论基础与众不同,即他首次尝试性地使用了辩证的系统结构方法论。
他指出,要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就必须以辩证的系统结构方法论来研究教学过程。
在他的这个系统结构方法论之下,还包括如下一些具体观点:整体观,联系观,矛盾观,综合观,真理的具体性原理,划出系统中主要环节的原理等等。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概述(一)教学最优化的定义教学最优化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耗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
巴班斯基在不同场合对“教学过程最优化”或“教学最优化方案”作了与上述定义基本一致的解释:1、所谓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使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解决教养和教育学生的任务,并取得尽所可能最大的效果。
2、教学过程最优化指的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3、当代学校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所选择的教学教育过程的方法,可以使师生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的效果。
4、最优的教学方案,也就是对现有条件来说,对现阶段来说,从其效果和师生的时耗角度看,为最佳的教学方案。
(二)教学最优化的标准通过上述定义和解释可以看出,教学结果和教学时耗量,是评定、选择、实施最优化教学方案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这就涉及教学最优化的标准问题。
教学最优化的第一个标准是,每个学生都在教养、教育、发展上达到符合他最近发展区内实际学习可能性的水平。
这里强调的不是现有的实际学习可能性,而是在最近发展区内的实际学习可能性。
最优化教学理论的代表---巴班斯基
原则3:
系统性和连贯性原则。该原则要求系统地、连续 地、按一定逻辑顺序来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内容 的每一组成部分同其它部分都必须有逻辑的联系。
原则4:
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原则。因为在发达的社会主 义条件下科学已变成直接的生产力。
8
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原则还要求在教学 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我们的日常生活对学 生的积极影响,而且要克服可能产生的 对正在形成的个性的不良影响。案例如 下:
14
所以巴班斯基这样说:“你告 诉我,我会忘记;你给我示范,我 能记住;你让我自己做,我就会明 白,而且一辈子都明白”。 “我们的教师决不能做讲堂上的 圣人,而是要和学生进行苏格拉底 式的互动”。
15
最优地选择教学手段。教师要从已 有的(幻灯片、 电影片、电视片等)中选择最助于完成课堂教学基 本任务、使用起来又省时间的那些教具。 最优地选择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各种教学 方法——口述法、直观法、实践法、独立工作法、 问题探索法和复现法等最优结合方案。
12
规律6:
对教材的感知越是多种多样,就越牢固地掌握 这些内容。由此规律产生的直观性教学原则或运用 多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触觉等)进行学习的 原则可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13
有一项关于学习的研究表明: 通过读获得的知识的保持率为1%, 通过听获得的知识的保持率为20%, 通过看获得的知识的保持率为30%, 通过看和听获得的知识的保持率为50%, 通过交谈获得的知识的保持率为70%, 通过做获得的知识的保持率为90%。 由此可见,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的知识的保持率最高。
9
例: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先生71年提出了“生存教育” 构想,目的是使学生不仅学到某一种实用技能,而且获得谋生 的能力。美国加州一公立学校的教师设计了一个主题为“银行 业和汽车销售业”的系列活动: 活动一:参观当地一家银行 活动二:到汽车销售中心“购买”一辆小汽 活动三:起草一份有关购买小汽车的贷款合同 活动四:计算每月的贷款利息 活动五:写一台关于“银行业务与汽车销售业”的戏 活动六:制作“银行里典型的一日活动”的幻灯片 这一活动巧妙地将语文、数学、银行业、汽车销售业等多 方面的课程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学生能够很好地从知到做。 “知言而不能行,谓之疾;此疾虽有天医,莫能治也。”
实用文档之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
实用文档之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是指苏联心理学家巴班斯基(Lev Semyanovich Vygotsky)在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教育理论,主要强调学生发展的社会性和文化性,认为社会的交往和文化环境对个体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主要包括区域理论和近期发展区域理论两个概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个概念以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1.区域理论区域理论指的是一个学生在学习其中一知识或技能上,处于已经掌握该知识或技能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尚不能完全掌握该知识或技能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一段区域。
实际发展水平是指学生可以独立完成项任务的能力水平,而潜在发展水平则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完成的任务的能力水平。
根据区域理论,教师应该精准地判断学生所处的实际发展水平,并在该水平上进行教学。
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或技能,教师应该在给予肯定的同时提供更高难度的任务,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而对于学生尚未掌握的知识或技能,教师应该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并逐步提高。
2.近期发展区域理论近期发展区域理论是巴班斯基在区域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概念,强调了学生与教师或同伴合作的重要性。
根据近期发展区域理论,教师需要创造一个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教学环境,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促使学生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完成更高水平的任务。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不仅可以应用于学校教育中,也适用于各种教育场景。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定适当的任务和目标,合理引导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实现他们的最佳发展。
总之,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关注学生的社会性和文化性,强调了学生发展的区域和近期发展区域,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角色。
这一理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是苏联当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
1949年毕业后在中学当物理教师,其间在职进修并获得教育科学副博士学位。
1973年获教育科学博士学位,1974年被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
他以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潜心进行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和积极现实意义的、颇有新意的完整的教学理论,在苏联和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他一生发表的著作有三百多部(篇),代表作是《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基础》以及他主编的《教育学》。
作为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著述字里行间不乏“苏维埃教育”“发达社会主义”等特定背景及其名词,之于当下中小学教师而言,或许显得有些古板枯燥。
当前涉及教师专业阅读的有关文论解读、开展教师阅读推动的活动之中,几乎很少谈到其人其书,巴班斯基在中小学大众视野中似乎成了一个束之高阁、渐行渐远的名词。
金克木先生谈及读书治学经验时曾指出:“就书籍而言,总有些书是绝大部分的书的基础,离了这些书,其他书就无所依。
”其实,对处于班级授课制运作形态之下的中小学教师,巴班斯基可谓必读,尤其是对启迪教师的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方法应用、提升教学规范化与课程自觉性方面,其人其书仍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去年6月的一次会议上,山东省教科院李文军副院长曾谈到,不要小瞧前苏联而去盲目学习西方的一些教学思想,他特别提到了巴班斯基,强调其论述背景也是班级授课制,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是有启发的。
“最优化”蕴含的教学质量观与科学发展观巴班斯基认为,在现代学校条件下,“首先必须把解决教学教育任务的效果、质量,以及教师和学生为解决这些任务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作为教学过程最优性的最重要标准”,“判断教学质量,我们将依据教学成果同现代学校教学的全部目的和任务的要求相符合的程度,依据教学成果同每个学生在一定发展时期内的最大可能性相适应的程度”。
他进而指出,能同时符合下列两条标准的教学过程是最优的:(1)教学过程的内容、结构和发挥作用的逻辑,都要根据国家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每个学生最大的学习可能性的水平,保证有效地和高质量地解决学生的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2)达到既定的目的,既要不超过现行教学计划用于课堂作业的时间,也不要超过学校和劳动卫生学规定师生用于家庭作业的最高时间标准,同时还应防止师生疲劳过度的现象。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
最优化教学理论的代表──巴班斯基一、简介巴班斯基(1927—1987),是苏联当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
巴班斯基毕生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
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他以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潜心进行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和积极现实意义的、颇有新意的完整的教学理论,在苏联和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他一生发表的着作约有三百多部(篇),代表作是《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基础》以及他主编的《教育学》以上着作都有中译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等等。
巴班斯基去世后,苏联教育科学院编纂出版了《巴班斯基教育文选》,以纪念这位为教育理论作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家。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产生,与苏联教育改革中产生的问题直接有关。
第一,这一理论的提出,是要克服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片面性。
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理论家们对一些基本的教学论问题看法不一,互相排斥,方法论上形而上学和绝对化盛行。
以赞科夫为代表的各种教学实验取得很大成就,但由于大部分研究者只从某一方面研究教学现象,导致了片面性,只能使一部分学生获得较好发展,而且忽略了德育和劳动教育问题。
第二,提出这一理论是为了解决学生负担过重问题。
1964年教改的重点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过分强调“高难度”和“高速度”原则,使社会对学校的要求与师生实现这些要求的实际可能之间存在差距,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
第三,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对罗斯托夫地区教育经验的总结。
60~70年代,罗斯托夫地区的教师创造了在普通学校中大面积消灭留级现象、预防学生成绩不良的成功经验。
巴班斯基运用现代科学的系统论思想,对这一经验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原理。
他又会同有关部门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四年实验研究,使这一理论更成熟、更完整、更科学。
巴班斯基 最优化理论
一、巴班斯基的生平巴班斯基(1927-1987),他是前苏联很有影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毕生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
在长期的教育生涯中,巴班斯基不仅培养了许多教育科学工作者,而且从事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以总结“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而著称。
巴班斯基在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以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创造了大面积克服留级现象的经验,更直接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实验材料。
巴班斯基在此基础上与1972年出版了《教学过程最优化:预防学生学业不良的方法》一书,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育原理,此后,他又出版了《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并在《国民教育》和《苏维埃教育学》等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来阐述自己的最优化教学思想。
巴班斯基(ЮрийКонстиновичБабанский,1927—1987),是苏联当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
1927年1月7日巴班斯基诞生于罗斯托夫一个农民家庭。
卫国战争期间他在一所国营农场工作。
战后进顿河罗斯托夫师范学院物理数学系。
1949年毕业后在中学当物理教师,其间在职进修并获得教育科学副博士学位。
后来调往罗斯托夫师范学院任教育学教研室主任、副院长、党委书记。
1971年他成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73年获教育科学博士学位,1974年被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正式院士。
1975年他调任该科学院附属的高级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并以院士秘书身份主持该科学院教育学理论和历史科研部的工作。
1979年他担任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直至1987年8月9日因心脏病突发猝然去世。
他生前还兼任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中央理事会会长、全苏“知识”协会附属心理学和教育学传播委员会主席、苏联最高学位评定委员会教育科学评议会主席。
巴班斯基毕生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
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他以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潜心进行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和积极现实意义的、颇有新意的完整的教学理论,在苏联和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展开全文一、巴班斯基生平简介巴班斯基(1927--1987年),生前是前苏联教育科学博士、教育科学院院士及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
他研究的中心课题是:“教学过程最优化”。
关于该课题的论述占据了他著作的较大比重,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问答》、《中学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一)产生的历史背景60年代,前苏联教育改革和教学实验不断深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由于教学内容复杂化并强调不低于国际水平,而学制比别国短,要在"10年完成"12年的课程计划,因此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一直无法解决。
于是一批学者提出把“劳动的科学组织”原理纳入到教育工作中来,使教师和学生耗费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经费,获得最大可能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最优化”就是从教学侧面对劳动的科学组织原理予以丰富和深化。
此外,在罗斯托夫地区,学校大面积消灭了留级现象,并总结了“发挥课堂教学巨大可能性”的经验,也为巴班斯基教学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观点1.基本概念“教学过程最优化”是由“教学过程”和“最优化”两个概念组成的。
巴班斯基用系统论观点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系统,它是由目的;激发———动机;教学内容;操作———活动;检查———调整;效果———评价六个基本要素组成的。
而师生的双边关系及教学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社会心理条件(是影响系统运作的三个基本因素。
他的“最优化”是指“对现有条件来说,对学生和教师在当时的实际可能性来说,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
因此“最优化永远是相对的,因为它并不提供理想的、绝对的决策”,它只是寻求指导教学过程的理想方案的一个步骤。
2.基本标准为寻求最优化的教学方案,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用以对所有可能的方案进行最优程度的评定。
为此,他提出效果和时间耗费两个标准。
效果标准是指在学生达到国家规定水平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学校和班级,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 1、克服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存 在的片面性 • 2、解决学生负担过重问题 • 3、教育经验总结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般概念
•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 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保 证在规定时间内解决教养和教育学生 的任务,并取得尽可能最大的效果。
巴班斯基:1927——1987苏 联著名教育家、社会活 动家、苏联教育科学院 正式院士、副院长、教 育科学博士。也是苏联 当代教育理论界的权威 之一。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产生的时代 背景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般概念 三、评价最优化的基本标准 四、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
深入研究学生,具体落实任务
• • • • • • • 1参加公共活动的积极性和劳动积极性 2道德修养 3学习态度 4学习认识活动的技能技巧水平 5学习毅力 6身体素质 7家庭的教育作用
优选教学内容的七条标准:
• • • • • • • 1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2教学内容的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 3突出主要的和本质的 4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各年级学生的可能性 5教材安排必须符合规定给该教材的时数 6考虑教学内容的国际水平 7内容应符合当前教师的可能性和学校教学物质设 备的可能性
优选教学内容时的工作程序
• 1深入分析教科书内容,判断它能否完成特 定课题的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 • 2从教学内容中划分出最主要的、最本质的 东西。 • 3考虑学科之间的协调。 • 4按照分配给本课题的教学时数安排教学内 容。 • 5保证区别对待差生和优生。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
• 1组织和自我组织教学活动的方法 • 2激发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 • 3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
巴班斯基的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解读
班级:17数学学号:4171012021 姓名:施维一、巴班斯基(简介)巴班斯基是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副院长,苏联著名教育家,教育学博士,主要著作有:《教学过程最优化般教学论方面》《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一方法论基础》,他根据顿河罗斯托夫几个学校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应用现代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最优化的理论。
二、核心观点(加阐述)1、教学的动力:巴班斯基认为,教学的动力源于教学的“主导矛盾”,即学生在教师影响下产生的掌握知识技能、技巧的需要,与学生所拥有的满足这些需要的实际可能性之间的矛盾。
(在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其对知识的需求。
)2、教学的目的:巴班斯基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有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三者相互联系。
(学生应掌握各门学科的技能,并熟练的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使学生掌握一般技能,使其能在生活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品质。
又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会公德、政治和伦理道德,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3、教学的规律和原则:巴班斯基在研究教学过程中内因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得到以下规律:(1)教学过程受制约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及对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的需要(社会所需的人才制约了我们教学内容与方式)(2)教学过程与作为统一体的教养、教育、发展过程是相互联系的(教养、教育、发展的过程依赖于教学)(3)教学过程依从于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教学要在学生的能够接受的范围内)(4)教学过程依从于它得以进行的各种条件(依赖于学校环境、教具、设施等)(5)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知识的传授包括教与应用)(6)教学内容取决于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的存在)(7)教学的刺激方法、组织方法、检查方法均取决于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8)教学的组织形式取决于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例如教学目的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或教学内容需要学生的合作学习,因此应组织小组交流的学习模式)(9)只有具备必要条件并保证教学过程各成分相互联系,才能使教学结果具巩固性和效用性教学原则:(1)教学的目的性原则(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平衡发展)(2)教学的科学性以及与生活实践想联系的原则(将知识与实际相连便于理解)(3)教学的系统性、连贯性原则(形成知识体系)(4)教学的量力性、可接受性原则(依赖于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教学在质不在量)(5)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认识兴趣和求知需要的原则(6)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积极性、自觉性和独立性原则(7)各种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最优结合的原则(最优结合使教学效果最大化)(9)为教学创造最优条件的原则(10)教学成果的巩固性和效用性原则4、优选教学内容的标准:(1)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标准(2)教学内容的诸多组成部分的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标准(3)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该年龄学习的可能性标准(4)教学内容符合用于学习该教材的法定时间的标准(5)教学内容符合该方面的国际经验的标准(6)教学内容符合当前教师的教学的实际可能性和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的标准5、教学方法: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和学生旨在通过教学达到学生教养、教育和发展目的的一种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巴班斯基是俄罗斯心理学家,他的最优化教学理论是关于学习和教学的理论。
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师的角色是创造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强调了学习的个体差异和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性。
他提出了一些原则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教学。
首先,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强调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所以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
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目标,以便个性化地指导学生。
这种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
此外,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还强调了积极反馈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明确的目标和期望,以及及时的反馈和认可。
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促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这种积极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进展,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
另外,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强调了学习的互动性。
他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过程,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中才能更好地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
总之,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原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他的理论强调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现有知识的重要性,以及教学的互动性和积极反馈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原则和方法,设计适合学生的个性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就。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及其现实反思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及其现实反思巴班斯基是教育心理学家,他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一种基于实践和经验的理论,旨在寻求教学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巴班斯基认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核心概念是“适应”和“反馈”。
他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进行调整,以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和教学策略。
而反馈是用来评估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学效果的工具,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水平,设计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这可以帮助每个学生在适当的挑战下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
其次,教师还应该提供明确和具体的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
同时,他也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和激励学生的重要性,以促进他们的参与和努力。
首先,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强调了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的重要性,但在一个班级中,教师往往需要应对30多个学生的差异和需求。
这对教师的能力和资源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很难实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教学。
其次,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强调了反馈的重要性,但实际上,给每个学生提供及时和个性化的反馈也是一项困难的任务。
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可能导致教师无法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而只能采用一些普遍性、一般性的反馈方式。
再次,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教学策略和方法,但这些策略和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教学场景和问题。
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年级和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需求,需要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最后,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强调了教师的主动参与和指导的重要性,但现实中,学生的学习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家庭背景、学校资源等。
在一些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教师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指导。
综上所述,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种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教学方式,强调了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的重要性。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及其现实反思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及其现实反思尤•康•巴班斯基(1927.1~1987.8)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前苏联教育科学博士、教授、教育科学院院士。
他在全面总结顿河一罗斯托夫地区克服大面积留级现象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探讨预防学生学业不良问题入手,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为核心,结合系统论、控制论等原理,对教育教学中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形成了“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教育教学思想。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概念“最优的”这个术语,意思是说“根据一定的标准衡量对当时条件来说最佳的”。
教学过程最优化,综合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和原则, 教学任务、内容、方法和形式,以及该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选择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大可能的效果。
这里着重指出的是在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中, “最优的一词并不等于“理想的” , 也不是一般所指的“最好的” ”。
“最优的是从一定标准来看, 对一定条件来说是最好的意思” 更具体地说“是指一定学校、一定班级在具体条件的制约下所能得到的最大成果,也就是指学生和教师在一定场合下所具有的全部可能性”。
发挥了全部可能性, 获得该条件所能达到的最大成果, 就可认为是实现了最优化。
可见最优化不是一种抽象、僵化的模式,它是相对于一定条件而言的,这充分显示出辨证法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的灵魂。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起源顿河—罗斯托夫地区的教学科学实验是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起源。
任何一门学科要想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必须有其自身独特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来源于教育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是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科学实验。
纵观巴班斯基走过的教育科学化道路,经历了两个重大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六十年代初,顿河—罗斯托夫地区创造了大面积客服留级现象的经验,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教学最优化理论
教学最优化理论尤里·康斯坦丁诺夫·巴班斯基1927--1987是原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院土,着名教育家、教学论专家;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教育活动、教育思想和成就的集中代表;一、教学最优化的基本准则;所谓"最优化"是指在现有的条件下,根据当时的实际可能性,按照一定的准则来衡量是最好的;"最优的组织教学过程,应当是各个班级的每个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方面,达到他当时实际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同时在可能的范围内,提高他的教育水平和发展水平;"因此,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两个基本准则是:1每个学生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方面都达到他该期内可能达到的水平;2每个学生和教师都遵守归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数;二、教授最优化的八个方法;巴班斯基指出,教学最优化要求教师教的最优化和学生学的最优化,前者更为迫切和重要,具体方法:1综合规划和具体确定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任务;2使教学内容符合教学任务,把注意力集中到主要东西上;3选择最适当的课堂教学结构,即提问→学习新知→练习→巩固→家庭作业→小结的顺序;4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其中包括口述法、直观法、实践法、复现法、探索法、独立工作法、激励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5对学生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采取全班形式,小组形式和个别形式;6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7选择最优的教学速度,节省教师和学生的时间;8按最优的准则分析教学效果和师生的时间用量;三、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巴班斯基将教学方法分为三大类:1组织学习的认知活动的方法;2激励学习的认知活动的方法3检查学习的认知活动的方法;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任务、目的及学生的特点、本人的特长以及现有的教学条件来选择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进行最优化的组合;四、消除学生负担过重的途径;在这巴班斯基提出了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他认为,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就是他的心理、生理和精神潜力的总和,学习超过了这个总和就是学习负担过重;学习负担过重与教学内容有直接联系,应区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巴班斯基强调,教学最优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学生的学习负担的最优化;学生学习负担最优化有赖于课堂教学方法各个成分的完善;因此,不管是拟定授课计划,还是安排提问和讲授新课的时间,以及进行课堂教学,教师都应把重点放在讲授新教材上;选择最优的教学结构,最优的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对消除学生家庭作业负担过重现象也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最优化本身正是为了节省学生的时间,并把它作为最重要的准则之一;尤其要强调指出,语文、数学、物理等科优选必要数量的练习,对形成学生必要的技能技巧具有重大意义;教学的技巧就在于通过一、二道练习,向学生指出解决该类习题的一般方法,并教会他们解决类似性质的其他习题的特殊算法;消除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同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的方法,有着最直接的联系;解决好这个问题,将有助于消除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现象:做作业的时间一样,但疲劳可以减轻,因为,有兴趣地做一项工作,所耗精力要少得多;消除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具体措施包括:使课堂教学各个成分不断完善;选择最优化的教学结构、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最优化的条件;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合理化;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I 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概念;2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基础;3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原则;4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程序;5预防和克服学生成绩不良而采取的最优化措施;6对优秀学生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途径;该理论对原苏联教育界有很大的影响,对中国甚至对世界教学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贡献;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为什么会受到如此重视和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创造性;主要表现在:1它引入了许多新的概念,革新了教学论范畴,打破了传统教学论独树一帜的局面;2它采用了唯物辩证法与系统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方法论的突破,往往是学科发展的关键;由于他采用了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方法论基础.构建了崭新的原则体系和方法体系,使该成果处处闪耀着创造性的光辉;3它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最优化理论,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可能性、教师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的条件、环境等灵活运用;第二,科学性;主要表现在:1该理论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2最优化概念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即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人力、物力及时间与精神因素的约束下,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工作效果能达到最好;3重视教学教育规律的探讨和揭示;第三,完整性;主要表现在:1教育思想的系统性;2强调教导过程中的教学过程和教育过程的完整性和教学过程中教养职能、教育职能和发展职能的统一性;3强调教学过程中的教师的教授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统一性;第四,实用性;主要表现在:1最优化理论是苏联顿河--罗斯托夫地区教学教育工作先进经验的总结,是经过学校教学教育实验验证的成功理论;它符合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因此,它具有普遍的实用性;2它提出的最优化的标准,不仅有助于教师论证自己选择该条件下综合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各种课堂教学结构等的最好方案,而且能够为教学教育结构的评价提供客观标准,使教学教育过程形成了一个有闭合回路的系统,可以实行有效地控制,3它提供了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程序,可以预防和克服学生因成绩不良而出现的弊端,对优秀生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提供了最优化的途径,使该理论具有可操作性,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造了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优化教学理论的代表──巴班斯基一、简介巴班斯基(1927—1987),是苏联当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
巴班斯基毕生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
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他以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潜心进行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和积极现实意义的、颇有新意的完整的教学理论,在苏联和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他一生发表的著作约有三百多部(篇),代表作是《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基础》以及他主编的《教育学》以上著作都有中译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等等。
巴班斯基去世后,苏联教育科学院编纂出版了《巴班斯基教育文选》,以纪念这位为教育理论作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家。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产生,与苏联教育改革中产生的问题直接有关。
第一,这一理论的提出,是要克服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片面性。
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理论家们对一些基本的教学论问题看法不一,互相排斥,方法论上形而上学和绝对化盛行。
以赞科夫为代表的各种教学实验取得很大成就,但由于大部分研究者只从某一方面研究教学现象,导致了片面性,只能使一部分学生获得较好发展,而且忽略了德育和劳动教育问题。
第二,提出这一理论是为了解决学生负担过重问题。
1964年教改的重点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过分强调“高难度”和“高速度”原则,使社会对学校的要求与师生实现这些要求的实际可能之间存在差距,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
第三,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对罗斯托夫地区教育经验的总结。
60~70年代,罗斯托夫地区的教师创造了在普通学校中大面积消灭留级现象、预防学生成绩不良的成功经验。
巴班斯基运用现代科学的系统论思想,对这一经验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原理。
他又会同有关部门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四年实验研究,使这一理论更成熟、更完整、更科学。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般概念巴班斯基把辩证的系统论观点作为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以整体性观点、相互联系观点、动态观点、综合观点、最优化观点等指导教学论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这就是说,巴班斯基的理论把构成教学过程的所有成分、师生活动的一切内外部条件,看成是相互联系的,在相互联系中考察所有教学任务和完成这些任务所可能采用的形式和方法(即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诸要素的合力)。
因此,教学过程最优化不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而是科学地指导教学、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的方法论原则;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任务、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即把教学看成一个系统,用系统的观点、方法来考察教学),教师对教学过程作出的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安排,是教师有意识地、有科学根据地选择一种最适合于某一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整个教学过程的模式,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保证教学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看来是最优的作用,获得可能的最大效果(即在一定条件下,花最少的教学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最优的”是指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在具体条件制约下所能取得的最大成果,也是指学生和教师在一定场合下所具有的全部可能性。
最优化是相对一定条件而言的,在这些条件下是最优的,在另一些条件下未必是最优的。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的灵魂──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
(三)评价最优化的基本标准评价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标准有两条。
一条是效果标准,即每个学生在教学、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都达到他在该时期内实际可能达到的水平(但不得低于规定的及格水平)。
这条标准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要从学习成绩、品德修养、智能发展三个方面全面衡量效果;第二,评价效果要有客观标准,这就是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等;第三,评价要依据具体条件和实际可能。
另一条标准是时间标准,即学生和教师都遵守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
把这两条标准具体化,可以把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评价标准规定为:(1)在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过程中,形成某种个性特征、提高每个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水平方面可能取得的最大成果;(2)师生用最少的必要时间取得一定的成果;(3)师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取得一定的成果;(4)为在一定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成绩而消耗最少的物资和经费。
教学过程最优化可分为总体最优化和局部最优化。
总体最优化要求以综合地解决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为目标,以效果和时间、精力、经费等的最低消耗作为衡量最优化的标准,要求学校领导、全体师生、家长共同解决最优化任务。
局部最优化是根据总体目标的一部分或按照个别标准进行最优化。
(四)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是指相互联系的、导致教学最优化的方法的总和。
这一方法体系强调教学双方最优化方法的有机统一,它既包括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成分(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效果),又包括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准备、进行、分析结果);既包括教师活动,又包括学生活动,强调师生力量的协调一致,从而找到在不加重师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
该方法体系包括以下八个基本方法。
1.综合规划学生的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注意全面发展巴班斯基通过深入研究,为广大教师拟定了综合规划任务的程序。
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周密考虑学生在学习某个课题时可能完成的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
然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业程度、教育水平和发展水平去具体确定任务。
第三步是教师比较各种任务的意义和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从中确定主要的任务。
最后,教师确定每堂课的“最高任务”。
按这样的程序综合设计和具体确定教学任务,就能同时完成多项任务,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2.深入研究学生,具体落实任务巴班斯基提出要研究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
实际的学习可能性是指以个性为中介的、决定具体的个人在学习活动范围内潜在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统一。
内部条件包括:个人接受教学的能力、思维、记忆等基本过程和属性的发展程度;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学习劳动的技能和技巧;对个人的工作能力有特殊影响的身体发展因素;个人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有特殊影响的教育因素。
外部条件包括家庭、文化环境和生产环境的影响以及教师、学生集体和教学物质基础等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判明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必须有比较完整的研究学生的大纲和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学生的方法。
巴班斯基经过深入的实验研究后提出了一份大纲。
该大纲包括七个项目:学生参加公共活动的积极性和劳动积极性,道德修养,学习态度,学习认识活动的技能技巧水平,学习毅力,身体素质,家庭的教育作用。
研究学生的方法包括观察、谈话、诊断性作业、研究有关文件、教育会诊等。
教育会诊法是巴班斯基的创造。
这种方法类似于医生给病人看病,即在班主任的主持下,由任课教师、校医、家长代表等参加讨论全班学生鉴定的会议。
与会者充分发表意见,找到个别学生学习不良和行为欠佳的原因,确定用共同的力量去排除那些原因的方法。
3.依据教学大纲,优选教学内容,分出内容重点这一方法以抓住活动的主要环节这个方法论原理为根据,并且考虑了心理学关于形成动力定型以及在一定时间内所能感受的客体和概念有一个最合适的可能数量的理论。
巴班斯基提出了优选教学内容的七条标准:(1)教学内容的完整性;(2)教学内容的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3)突出主要的、本质的东西;(4)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各年级学生的可能性;(5)教材安排必须符合规定给该教材的时数;(6)考虑教学内容的国际水平;(7)内容应符合当前教师的可能性和学校教学物质设备的可能性。
巴班斯基又规定了教师在优选教学内容时的工作程序:(1)深入分析教科书内容,判断它能否完成特定课题的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2)从教学内容中划分出最主要的、最本质的东西;(3)考虑学科之间的协调;(4)按照分配给本课题的教学时数安排教学内容;(5)保证区别对待差生和优生。
4.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巴班斯基把教学方法分成三大类。
第一大类是组织和自我组织教学活动的方法;第二大类是激发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第三大类是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
第一大类从传递和感知知识信息的来源分成口述法(讲述、讲演、谈话)、直观法(图解、演示等)和实践法(练习、实验、劳动等);从传递和感知知识信息的逻辑分成归纳法和演绎法;从思维方面分成复现法和问题探索法;从学习管理方面分成学生独立学习法和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第二大类分成激发和形成学习兴趣的方法、激发和形成学习义务感和责任感的方法。
第三大类分成口头检查和自我检查法、书面检查和自我检查法、实验实践检查和自我检查法。
巴班斯基认为,每种教学形式和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方法。
而且教学方法具有辩证统一性,各种方法互相渗透,师生从各方面相互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根据相应教学阶段的任务、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可能性以及教师运用各种方法的可能性来选择教学方法,并队教学方法进行最优组合,配合运用。
5.采取合理形式,实行区别教学(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区别教学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重要办法,为此,必须把全班的、小组的和个别的教学形式最优地结合起来。
区别教学决不是简化教学内容,而是对学生进行有区别的帮助。
6.创造必要条件巴班斯基指出要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实现创造必要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教学物质条件、学校卫生条件、道德心理条件和审美条件。
7.随时调整教学活动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意外情况,需要迅速改变教学方法。
教师善于对变化了的情况灵活地作出反应,是教师掌握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标志。
8.分析教学效率,确定最优速度,节省师生时间以上八个方法构成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完整的方法体系。
只有综合运用整个方法体系,才可认为是真正实施了教学过程最优化。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巴班斯基从辩证的系统结构论出发,使发展性教学的所有研究成果都在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体系中占据恰当的位置,通过教学过程最优化体现出发展性教学的最优效果。
因此,尽管这一理论体系存在着优选步骤繁琐、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等缺点,但仍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