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充分利用教师、学生和资源等因素,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理论体系。
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评价的进行等方面,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础。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发展的要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将教学目标分解成具体的知识点、技能和情感目标,以便指导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能够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学科发展的要求。
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中引入生动的实例、案例和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的应用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环节。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游戏法等。
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合作学习等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的进行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关键环节。
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困难,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考核、小组讨论、测验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此外,教学过程最优化还需要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个人素质的支持。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方法选择能力、教学技巧运用能力等。
教师还需要具备积极进取、善于创新的教育理念和人文关怀精神,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总之,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教育和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合理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教学内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准确的教学评价,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巴班斯基
巴班斯基的教育思想苏联教育家巴斑斯基(1927-1987)是 "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1977)、《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一一方法论原理》(1982)等。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般原理巴班斯基指出,"最优化"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的意思,其本质在于"以最小必须的消耗,取得该情况下最大可能的效果。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内涵是指,从现有的学校条件和师生的实际可能性出发,依据一定的标准来衡量教学所能获得的最佳效果。
在他看来,教学过程效果最优化有两条衡量标准,第一条标准是"每个学生按照所提出的任务,于该时期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达到最高可能的水平 (当然,不能低于及格水平)。
"第二条标准是"学生与教师遵守学校卫生学和相应批示所规定的课堂教育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
"(二)教学最优化的方法巴班斯基分析了教学最优化,提出了一些既能提高教育效率、又能防止过度消耗教师的时间与精力的方法。
主要有:1、综合规划教学任务,以综合的观点来选择和决定教学任务、安排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活动形式。
在拟定某个专题、某个篇章的教学任务时,应考虑教学过程中的教养、共产主义教育和心理发展的任务,那么,在同一时间内就能同时解决几个任务,这就直接促进了教学最优化。
2、在研究班级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把教学任务具体化。
这个具体的任务应"指向消除学生知识中的落后面,解决学生教育和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应考虑教学现有的条件和可能性,研究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以及预见外在条件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影响。
巴班斯基指出:"不遵守这个办法,就不可能在合理花费师生的时间和精力下,取得最大可能的效果。
最优化教学理论的代表---巴班斯基
原则3:
系统性和连贯性原则。该原则要求系统地、连续 地、按一定逻辑顺序来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内容 的每一组成部分同其它部分都必须有逻辑的联系。
原则4:
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原则。因为在发达的社会主 义条件下科学已变成直接的生产力。
8
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原则还要求在教学 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我们的日常生活对学 生的积极影响,而且要克服可能产生的 对正在形成的个性的不良影响。案例如 下:
14
所以巴班斯基这样说:“你告 诉我,我会忘记;你给我示范,我 能记住;你让我自己做,我就会明 白,而且一辈子都明白”。 “我们的教师决不能做讲堂上的 圣人,而是要和学生进行苏格拉底 式的互动”。
15
最优地选择教学手段。教师要从已 有的(幻灯片、 电影片、电视片等)中选择最助于完成课堂教学基 本任务、使用起来又省时间的那些教具。 最优地选择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各种教学 方法——口述法、直观法、实践法、独立工作法、 问题探索法和复现法等最优结合方案。
12
规律6:
对教材的感知越是多种多样,就越牢固地掌握 这些内容。由此规律产生的直观性教学原则或运用 多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触觉等)进行学习的 原则可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13
有一项关于学习的研究表明: 通过读获得的知识的保持率为1%, 通过听获得的知识的保持率为20%, 通过看获得的知识的保持率为30%, 通过看和听获得的知识的保持率为50%, 通过交谈获得的知识的保持率为70%, 通过做获得的知识的保持率为90%。 由此可见,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的知识的保持率最高。
9
例: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先生71年提出了“生存教育” 构想,目的是使学生不仅学到某一种实用技能,而且获得谋生 的能力。美国加州一公立学校的教师设计了一个主题为“银行 业和汽车销售业”的系列活动: 活动一:参观当地一家银行 活动二:到汽车销售中心“购买”一辆小汽 活动三:起草一份有关购买小汽车的贷款合同 活动四:计算每月的贷款利息 活动五:写一台关于“银行业务与汽车销售业”的戏 活动六:制作“银行里典型的一日活动”的幻灯片 这一活动巧妙地将语文、数学、银行业、汽车销售业等多 方面的课程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学生能够很好地从知到做。 “知言而不能行,谓之疾;此疾虽有天医,莫能治也。”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1、基本概念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理论的实质其实就是以最小代价取得相对最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和原则、教学任务、内容、方法和形式,以及该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选择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大可能的效果。
其关键是比较各种方案,选择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
本质是获得最优效果。
应当着重指出的是,在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理论中,“最优的”一词并不等于“理想的”,也不是一般所指的“最好的”。
最优化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寻求最好的方案,以达到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的目的。
具体地说,是指学生和教师在具体条件的制约下所能达到的最大成果,如果师生发挥了全部可能性,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成果,就可认为是实现了最优化。
最优化是相对的,它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最好的”、“最有效的方案”。
可见,最优化不是一种抽象的、僵化的模式,它是相对于一定条件而言的。
这充分显示出辩证法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的灵魂。
2、基本标准巴班斯基评价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基本标准有两条:一是效果标准,即每个学生在教学、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都达到在该时期内实际可能达到的水平(但不得低于规定的及格水平)二是时间标准,即学生和教师都遵守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
3、基本方法体系(1)综合设计教学任务,并把教学任务内容具体化。
(2)深入研究学生,具体落实任务。
(3)依据教学大纲,优选教学内容,分出内容主次。
(4)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教法。
(5)采取合理的形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6)分析教学效率,确定最优速度,节省师生时间。
4、对教学最优化理论的评析教学理论的优势是:(1)以辩证的系统理论作为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巴班斯基以辩证的系统理论作为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系统。
巴基斯坦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基斯坦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1927-1987)提出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20世纪70年代,为了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留级、学习成绩不佳的现象,巴班斯基提出,要对学校教学进行整体优化。
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巴班斯基将最优化分为"总体最优化"和"局部最优化"。
学校实践中,领导和教师往往注意到的是个别的、局部的问题,更多地是集中精力解决薄弱环节,而有时甚至以损害其他方面为代价。
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抓住了教学论中的关键问题,即如何通过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既得到教学的最大可能效果,又不致造成师生负担过重。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方法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方法体系包括六个方法:(一)综合地规划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的任务;(二)研究学生并使教学任务具体化;(三)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四)选择最合理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五)区别对待学生;(六)采取专门措施节约时间,选择最优的教学速度。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巴班斯基指出,"最优的",就是"从一定标准来看是最好的"。
所谓最优化的教学,就是在教学、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效,而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卫生学所规定的标准。
(一)最优化不是片面的"教学过程最优化不仅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师的劳动,还要求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因此,把"最优化"理解为单指教师的工作,是片面的。
(二)最优化具体条件下的最优化这里所说的尽可能最大的效果并非泛泛而谈,乃是针对一所学校或一定班级现有的具体条件而说的"。
因此,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不是泛泛地谈理想,而是具体条件下的最优化。
名词解释教学过程最优化
名词解释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通过教学计划、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合理安排,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佳效果的一种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最优化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最优化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进一步发展的需求。
2. 全面发展:教学过程最优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提高,还包括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3. 最优效率:教学过程最优化追求的是最高效率,即在最小的教学投入下,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4. 教学评价:教学过程最优化需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实施需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持:
1. 教学理论基础:教学过程最优化需要依靠扎实的教学理论基础,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
2. 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最优化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
3. 教学仪器设备:教学过程最优化需要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效率。
4. 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过程最优化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包括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教学理念,旨在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在《生活与哲学》高考复习中的应用
何 谓 教 学 过 程 最优 化 ?综 合 巴班 斯 基 在 不 同 著 作 中 对 教 学 过程 最 优 化 的论 述 ,可 以 给 教 学 过程 最优 化 下 一 个 比较 完 善 的 定义 : 学 过 程 最优 化 是指 在 教学 过程 中 , 师 在 全 面 考 虑 教 学 教 教 规律 、 则 、 务、 容、 法和形式 , 原 任 内 方 以及 系 统 特 征 和 内 外 条 件 的基 础 上 , 择 教 学 过程 的 最 佳 方 案 , 织 对 教 学 过 程 的 控 制 , 选 组 从 而 在 规 定 的 时 间 内使 学生 在 教 养 、教 育 和 发 展 三 个 方 面 获 得
2综 合 规 划 任 务 , 求 最 优 目标 . 寻
巴班 斯基 认 为综 合规 划 教 学任 务 是 教学 过程 最 优化 的最 重要 方法。 因为 有 综 合 规划 , 可 以在 同 一 时 间里 , 只完 成 一 个 , 是 就 不 而 同 时完 成 若干 个 教 学教 育任 务 。 《 活 与哲 学》 块 总体 上 打破 了 生 模
试 题 如何 体 现 考 纲精 神 , 而 有 效 地 把 握 2 1 命 题 趋 势 。 从 00年
() 材 教 辅 对 比优 化 。 对 教 材 、 纲 的 要 求 选 择 教 辅 , 5教 针 考 强
二 、 学 过 程 最优 化原 理在 《 活 与 哲 学》 考 复 教 生 高
习的应 用
的 。因 此 , 第 一轮 的复 习 中 , 先要 加 强 单 元 或 专 题 的 复 习 , 在 首 构 建完 整 知 识 体 系贯 穿 整 个 复 习过 程 。 整体 优 化 , 复 习 中构 建 概 在 念 图寻 求 最优 目标 。可 以帮 助 学 生 复 习 以前 知 识 的 归 纳梳 理 、 拓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尤•克•巴班斯基(1927 ―― 1987)是苏联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苏联教育科学院正式院士、副院长、教育科学博士。
也是苏联当代教育理论界的权威之一。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最大的特色,就是其方法论基础与众不同,即他首次尝试性地使用了辩证的系统结构方法论。
他指出,要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就必须以辩证的系统结构方法论来研究教学过程。
在他的这个系统结构方法论之下,还包括如下一些具体观点:整体观,联系观,矛盾观,综合观,真理的具体性原理,划出系统中主要环节的原理等等。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概述(一)教学最优化的定义教学最优化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耗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
巴班斯基在不同场合对“教学过程最优化”或“教学最优化方案”作了与上述定义基本一致的解释:1 、所谓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使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解决教养和教育学生的任务,并取得尽所可能最大的效果。
2、教学过程最优化指的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3、当代学校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所选择的教学教育过程的方法,可以使师生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的效果。
4、最优的教学方案,也就是对现有条件来说,对现阶段来说,从其效果和师生的时耗角度看,为最佳的教学方案。
(二)教学最优化的标准通过上述定义和解释可以看出,教学结果和教学时耗量,是评定、选择、实施最优化教学方案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这就涉及教学最优化的标准问题。
教学最优化的第一个标准是,每个学生都在教养、教育、发展上达到符合他最近发展区内实际学习可能性的水平。
这里强调的不是现有的实际学习可能性,而是在最近发展区内的实际学习可能性。
其教养水平可以用五级记分制来作定量评估,教育水平和发展水平可采用高、中、低三级评定制。
教育教学最优化教学理论[方案]
教育教学最优化教学理论吴德亚0813135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专业摘要:巴班斯基不仅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而且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程序。
这个程序共有四个基本环节:合理设计教学任务;选择解决教学任务的最合理方案;实施所选择的教学方案;评价教学效果和分析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费用。
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以最小代价取得相对最好的教学效果i巴班斯基认为,所谓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情况下,在全面考虑教学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保证过程(在最优化的范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来看最有效的作用。
教学过程最优化也可以具体地理解为教师合理地选择能体现教养、教育和发展三者相结合的教学任务,并在此基础之上采取在自身条件范围之内的最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在一定条件下,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教育教学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主要立足于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过程的效率,努力做到付出最小的代价来取得相对最好的教育教学的效果。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中的“最优化”不是绝对的,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或标准,而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巴班斯基为了让人们真正弄懂他所讲的“最优化”的本质,还举了两个事例:一个学生原来是不及格生,另一个是优等生。
由于教师采取了不同对待的方法,专门关心了第一个学生,结果他的学习成绩得了“及格”,而第二个学生,由于教师忽略了他,结果期末得了“4”分,低于了他的可能性,虽然他的知识水平已经相当高了,但他没有全力以赴地学习。
那么,教师对这两个学生的工作,哪一个是更具有效的呢?如果只根据成绩判断,两个效果都不错,但应该说,教师对第二个学生做的工作并不是最优化的,因为他所获得的成绩低于他的可能性,没有达到最大限度的可能。
从这两个学生教育情况的比较来看,我们就很清楚:“最优化”就是最优化,而不是理想化,很具体,也很明确。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及其现实反思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及其现实反思巴班斯基是教育心理学家,他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一种基于实践和经验的理论,旨在寻求教学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巴班斯基认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核心概念是“适应”和“反馈”。
他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进行调整,以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和教学策略。
而反馈是用来评估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学效果的工具,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水平,设计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这可以帮助每个学生在适当的挑战下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
其次,教师还应该提供明确和具体的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
同时,他也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和激励学生的重要性,以促进他们的参与和努力。
首先,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强调了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的重要性,但在一个班级中,教师往往需要应对30多个学生的差异和需求。
这对教师的能力和资源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很难实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教学。
其次,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强调了反馈的重要性,但实际上,给每个学生提供及时和个性化的反馈也是一项困难的任务。
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可能导致教师无法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而只能采用一些普遍性、一般性的反馈方式。
再次,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教学策略和方法,但这些策略和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教学场景和问题。
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年级和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需求,需要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最后,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强调了教师的主动参与和指导的重要性,但现实中,学生的学习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家庭背景、学校资源等。
在一些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教师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指导。
综上所述,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种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教学方式,强调了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的重要性。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及其现实反思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及其现实反思尤•康•巴班斯基(1927.1~1987.8)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前苏联教育科学博士、教授、教育科学院院士。
他在全面总结顿河一罗斯托夫地区克服大面积留级现象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探讨预防学生学业不良问题入手,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为核心,结合系统论、控制论等原理,对教育教学中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形成了“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教育教学思想。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概念“最优的”这个术语,意思是说“根据一定的标准衡量对当时条件来说最佳的”。
教学过程最优化,综合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和原则, 教学任务、内容、方法和形式,以及该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选择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大可能的效果。
这里着重指出的是在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中, “最优的一词并不等于“理想的” , 也不是一般所指的“最好的” ”。
“最优的是从一定标准来看, 对一定条件来说是最好的意思” 更具体地说“是指一定学校、一定班级在具体条件的制约下所能得到的最大成果,也就是指学生和教师在一定场合下所具有的全部可能性”。
发挥了全部可能性, 获得该条件所能达到的最大成果, 就可认为是实现了最优化。
可见最优化不是一种抽象、僵化的模式,它是相对于一定条件而言的,这充分显示出辨证法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的灵魂。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起源顿河—罗斯托夫地区的教学科学实验是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起源。
任何一门学科要想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必须有其自身独特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来源于教育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是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科学实验。
纵观巴班斯基走过的教育科学化道路,经历了两个重大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六十年代初,顿河—罗斯托夫地区创造了大面积客服留级现象的经验,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试谈“教学过程最优化”
试谈“教学过程最优化”通过对教学环境最优化、教材质量最优化、教学过程最优化论述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对策。
标签:教学;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最优化理论源于原苏联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把它作为一个基本的教学原则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信息化教学中存在过分强调技术而忽视质量效益的现象。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永恒的主题,追求最优化是理想、是目标、是行动指南。
通常所说的教学最优化,一是教学环境最优化,二是教材质量最优化,三是教学过程最优化。
一、教学环境最优化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由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师生关系、班风学风、课堂教学气氛、突发事件等因素组成,心理环境对教学的影响往往大于物理环境,特别是师生关系、作风纪律的影响最大,最应引起重视。
班级应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学风纪律良好的集体。
教学环境诸因素产生的环境信息作用于人,对人的心理产生心理响应,有积极的,有消极的,有人提出了“环境育人”的说法。
我们应该努力创造最优化的教学环境,以保障实现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在信息时代中,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既定社会文化,而且还要让学生形成创造文化的意识与一定能力,与信息化手段的日新月异相伴随,课程的载体不仅有教科书等书本,还可以有各种形式的多媒体文件;与信息化对于日常生活日益扩大与加深的影响相伴随,课程的学习者——学生,也不再生活在贫乏、单调、平面化的信息环境中,而是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满活力与变化的交互式媒体世界中(由家用电脑、因特网、面向对象的多用户网络游戏以及虚拟现实等组成),作为数字化技术的享用者,他们并不只是通过被动的听和读的途径成长起来的,而是更多地通过实验和参与的方式、通过非线性的学习成长起来的。
在信息时代教育活动中,学生会不时激发出“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要这样做”之类的研究(反思)欲望,不时生发出“有无更科学的途径与方法”、“有无更合理的思想与行动”之类的建构(探索)热情;在这种教育活动中,教师会适时提供新的线索,引导学生不断搜索新的学习资源,以便对各种不同的知识、思想、价值与行为进行比较、甄别、判断及选择;在这种教育活动中,充满了对话、碰撞、交流与生成,教师在学生面前既是一个“教育者”,也是一个“学习者”,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巴班斯基《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
巴班斯基《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是由苏联心理学家巴班斯基(Lev Vygotsky)所著,这本书是关于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过程优化的重要著作之一、巴班斯基通过对儿童发展和学习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观点,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儿童的学习过程。
《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首先探讨了儿童发展的基本原理。
巴班斯基认为,儿童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儿童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情境的参与来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知识和认知能力。
这一观点与传统的认知发展理论不同,传统理论认为儿童是在个体内部不断发展的,而巴班斯基强调了社会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
接着,巴班斯基介绍了他的主要理论,社会文化心理学。
他认为,人类的意识和思维是通过语言和符号系统来形成和发展的。
这一理论强调了文化和社会背景对于儿童学习的影响,也说明了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文化工具,来引导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在《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后半部分,巴班斯基具体阐述了他关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考。
他提出了一种被称为“近发展区”的概念,意味着教学应该处于儿童已经掌握的能力和他们还未掌握的能力之间。
这样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逐步达到更高的学习水平。
巴班斯基还强调了对于儿童的教学应该是个体化和情境化的,需要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
这一理念对于现代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通过对儿童发展和学习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观点。
这些理论和观点为教育者提供了有关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指导和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儿童的学习过程。
同时,这本书还强调了社会和文化对于儿童学习的影响,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因此,《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是一本对于教育者和研究者都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人物:巴班斯基:苏联教育家。
毕业于顿河罗斯托夫师范学院。
1971 年当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1974 年被选为正式院士。
1979 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
把现代控制论、系统论观点用于教学论研究,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
主要著作有《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观点)》、《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原理)》等。
(二)理论:所谓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以及该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保证过程(在最优化的范围内) 发挥在一定标准看来最有效的作用。
也可把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解为:教师有目的地选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保证在规定时间内解决教养和教育学生的任务,并取得尽可能最大的效果。
最优化包含 5 个因素:1/ 121.遵循教学规律。
根据教学规律所论证的原则、方法、形式和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
2.考虑条件。
既包括教学的外部条件,又包括师生的实际情况。
3.选择方案。
比较各种可行方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
4.调控活动。
随时控制和调整师生教学活动的进程。
5.获得效果。
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最大可能的效果。
上述五方面缺一不可,但关键是选择最佳方案,其本质是获取最优效果。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包括:1.综合教学任务,注意全面发展。
2.了解研究学生,具体落实任务。
3.选择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体化。
4.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方法。
5.采用合理形式,实行区别教学。
6.确定最优速度,节省师生的时间。
7.优化教学条件,提供教学保证。
8.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调整教学过程。
---------------------------------------------------------------最新资料推荐------------------------------------------------------ 9.分析教学效果,研究和改善教学。
巴班斯基以辩证的系统方法论来研究教学、教育过程,使教学论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他坚持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找到了新的途径。
但其理论也有不完善之处,如理论阐述得比较粗糙,优选步骤有些烦琐[2]。
(三)文章:最优化教学理论的代表──巴班斯基一、巴班斯基的生平巴班斯基(Юрий Констинович Бабанский,19271987),是苏联当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
1927 年 1 月 7 日巴班斯基诞生于罗斯托夫一个农民家庭。
卫国战争期间他在一所国营农场工作。
战后进顿河罗斯托夫师范学院物理数学系。
1949 年毕业后在中学当物理教师,其间在职进修并获得教育科学副博士学位。
后来调往罗斯托夫师范学院任教育学教研室主任、副院长、党委书记。
1971 年他成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1973 年获教育科学博士学位, 1974 年被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正式院士。
1975 年他调任该科学院附属的高级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并以院3/ 12士秘书身份主持该科学院教育学理论和历史科研部的工作。
1979 年他担任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直至 1987 年8月 9日因心脏病突发猝然去世。
他生前还兼任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中央理事会会长、全苏知识协会附属心理学和教育学传播委员会主席、苏联最高学位评定委员会教育科学评议会主席。
巴班斯基毕生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
20 世纪 60 年代初至 80 年代中,他以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潜心进行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和积极现实意义的、颇有新意的完整的教学理论,在苏联和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他一生发表的著作约有三百多部(篇),代表作是《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基础》以及他主编的《教育学》以上著作都有中译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等等。
巴班斯基去世后,苏联教育科学院编纂出版了《巴班斯基教育文选》,以纪念这位为教育理论作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家。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产生,与苏联教育改革中产生的问题直接有关。
第一,这一理论的提出,是要克服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最新资料推荐------------------------------------------------------ 存在的片面性。
随着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开始的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理论家们对一些基本的教学论问题看法不一,互相排斥,方法论上形而上学和绝对化盛行。
以赞科夫为代表的各种教学实验取得很大成就,但由于大部分研究者只从某一方面研究教学现象,导致了片面性,只能使一部分学生获得较好发展,而且忽略了德育和劳动教育问题。
第二,提出这一理论是为了解决学生负担过重问题。
1964 年教改的重点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过分强调高难度和高速度原则,使社会对学校的要求与师生实现这些要求的实际可能之间存在差距,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
第三,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对罗斯托夫地区教育经验的总结。
60~70年代,罗斯托夫地区的教师创造了在普通学校中大面积消灭留级现象、预防学生成绩不良的成功经验。
巴班斯基运用现代科学的系统论思想,对这一经验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原理。
他又会同有关部门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四年实验研究,使这一理论更成熟、更完整、更科学。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般概念巴班斯基把辩证的系统论观点作为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以整体性观点、相互联系观点、动态观点、综合观点、最优化观点等指导教学论研究,提5/ 12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这就是说,巴班斯基的理论把构成教学过程的所有成分、师生活动的一切内外部条件,看成是相互联系的,在相互联系中考察所有教学任务和完成这些任务所可能采用的形式和方法。
因此,教学过程最优化不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而是科学地指导教学、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的方法论原则;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任务、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教师对教学过程作出的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安排,是教师有意识地、有科学根据地选择一种最适合于某一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整个教学过程的模式,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保证教学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看来是最优的作用,获得可能的最大效果。
必须注意,在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中,最优的一词具有特定的内涵,它不等于理想的,也不同于最好的。
最优的是指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在具体条件制约下所能取得的最大成果,也是指学生和教师在一定场合下所具有的全部可能性。
最优化是相对一定条件而言的,在这些条件下是最优的,在另一些条件下未必是最优的。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的灵魂──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
(三)评价最优化的基本标准评价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标准有两条。
---------------------------------------------------------------最新资料推荐------------------------------------------------------ 一条是效果标准,即每个学生在教学、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都达到他在该时期内实际可能达到的水平(但不得低于规定的及格水平)。
这条标准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要从学习成绩、品德修养、智能发展三个方面全面衡量效果;第二,评价效果要有客观标准,这就是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等;第三,评价要依据具体条件和实际可能。
另一条标准是时间标准,即学生和教师都遵守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
把这两条标准具体化,可以把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评价标准规定为:(1)在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过程中,在形成某种个性特征、提高每个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水平方面可能取得的最大成果;(2)师生用最少的必要时间取得一定的成果;(3)师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取得一定的成果;(4)为在一定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成绩而消耗最少的物资和经费。
教学过程最优化可分为总体最优化和局部最优化。
总体最优化要求以综合地解决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为目标,以效果和时间、精力、经费等的最低消耗作为衡量最优化的标准,要求学校领导、全体师生、家长共同解决最优化任务。
局部最优化是根据总体目标的一部分或按照个别标准进行最优7/ 12化。
(四)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是指相互联系的、导致教学最优化的方法的总和。
这一方法体系强调教学双方最优化方法的有机统一,它既包括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成分(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效果),又包括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准备、进行、分析结果);既包括教师活动,又包括学生活动,强调师生力量的协调一致,从而找到在不加重师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
该方法体系包括以下八个基本方法。
1.综合规划学生的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注意全面发展巴班斯基通过深入研究,为广大教师拟定了综合规划任务的程序。
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周密考虑学生在学习某个课题时可能完成的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
然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业程度、教育水平和发展水平去具体确定任务。
第三步是教师比较各种任务的意义和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从中确定主要的任务。
最后,教师确定每堂课的最高任务。
按这样的程序综合设计和具体确定教学任务,就能同时完成多项任务,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最新资料推荐------------------------------------------------------ 2.深入研究学生,具体落实任务巴班斯基提出要研究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
实际的学习可能性是指以个性为中介的、决定具体的个人在学习活动范围内潜在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统一。
内部条件包括:个人接受教学的能力、思维、记忆等基本过程和属性的发展程度;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学习劳动的技能和技巧;对个人的工作能力有特殊影响的身体发展因素;个人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有特殊影响的教育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