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14专题训练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共15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共15张ppt)

吴又可著 崇祯十四年
《温疫论》记载了不少治疗传染病的新方法。
历代“战疫者”贡献汇总
名医/医学名著
中医贡献
战疫贡献
医祖:扁鹊 望闻问切四诊法
《黄帝内经》 中医学奠基之作 恶核病:最早记载腺鼠疫。
医圣: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 河,为中医灵魂所在。
葛洪
《肘后备急方》,青蒿抗疟疾,狂犬病防治,最早记载天花。
十五年秋,李自成围开封,河决城陷……水大半入浊、入泗 、入淮,与故河分流,邳、亳皆灾。
崇桢十六年,大疫,南北数千里,北至塞外,南逾黄 河,十室鲜一脱者。
——均摘自《明史纪事本末》
疫因 生态 流民 饥荒 旱灾 水灾 战乱聚焦明末
大瘟疫
疫蚤、疫鼠 垦殖 觅食 人 人群 战争、躲荒
干旱
干旱
十三年,两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浙江大旱蝗。至冬大饥,人 相食,草木俱尽,道殣相望。
第14课 历史上的 疫病与医学成就
中国历代名医
扁鹊 张仲景 葛洪 孙思邈 李时珍 吴又可
战国 汉末 东晋 隋末
明后
明末
——龚胜生:《中国疫 灾的时空分布变迁规律》
第14课 古代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中外疫病史》
疫病资料卡
“疫者,民皆病也” ——《说文解字》 名称:传染病
“先于初民就业已存在的传染病 ,将建会安与二人十类二始年终(同2在17,年并)一,如疠 既气往流,行仍,将家是家影有响僵人尸类之历痛史,的室基室 本有参号数泣和之决哀定。因或素阖之门一而。殪”,或覆 族—而—丧威。廉·—H—·曹麦克植尼《尔说在《疫瘟气疫》与人》
十五年秋,李自成围开封,河决城陷……水大半 入浊、入泗、入淮,与故河分流,邳、亳皆灾。

高中历史必修第2册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3)

高中历史必修第2册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3)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并不满意在华盛顿会议上得到的利益,美国依 旧是日本在亚洲的主要对手,两国的矛盾有增无减。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 大地震,美国发放高息债券,引起了日本的反感。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 新的移民法,排斥日本移民入境,使日本爆发了反美抗议浪潮,甚至有人叫 嚣要用战争解决问题。英国在华盛顿会议后就认定今后与日本之间必有 一战,并开始在新加坡扩建海军基地,修建防御工事,与日本的关系骤然紧 张。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第七单元
历史
时空坐标
内容索引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堂篇 探究学习
课标定位
素养解读
了解第一 (1)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认识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
次世界大 治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它们矛盾激化的原因,掌握第一次世
战,理解 20世纪上
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培养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2)能够运用列表等方法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 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加强热爱和平、避免
易错提示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但不 是规模最大的,规模最大的是索姆河战役。
易错提示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但不 是规模最大的,规模最大的是索姆河战役。
知识图示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2.结果:战后形成了新的国际秩序。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注:左侧代表德国的执旗者向右侧代表英国的观看者不断挑衅。 情境解读 读材料一表格数据时要纵横对比,找到变化趋势。材料二漫画的 寓意是德国向英国霸权提出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及结果即可。
互动探究(1)材料一表明英德经济发展分别出现了怎样的特征?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英德之间怎样的关系?根据材料一,说明产生这种关 系的原因以及最终导致了怎样的结局。 提示 (1)特征:英国经济发展缓慢,德国经济迅速发展。 (2)关系:英德之间的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原因:经济发展 的不平衡导致了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结局:两大军事集团的最终形成;第一 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林则徐给英国女王的信中写到“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远绥怀倍加优礼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所由以富庶者赖有此也”导致上述观念的根本原因是()A. 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B. 闭关锁国政策实施C. 传统文化长期领先世界D. 专制主义空前强化【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林则徐的信中反映了天朝上国观念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观念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A2.20世纪20年代始一批具有现代意义新式金融机构如信用合作社等逐渐涉足农村借贷下表是苏南三地信用合作社与旧式金融机构(农业仓库、典当)、高利贷之间的利率比较据此可知()A. 农民摆脱了高利贷盘剥B. 农业近代化发展程度显著提高C. 传统信贷仍占主导地位D. 新式金融对农业促进作用有限【答案】D【解析】对材料进行分析可知信用合作社的利率相对于农业仓库、最低率的高利贷的利率并没有明显降低故可知其作用有限故D项符合题意A项表格只反映利率问题不能体现“摆脱”问题排除B项金融机构的利率问题不能反映农业近代化问题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新旧金融机构市场规模的问题排除故选D3.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A. 苏州B. 重庆C. 上海D. 沙市【答案】C【解析】材料中“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同时并存”只有上海上海有洋务企业中军事工业轮船招商局、民族企业发昌机器厂上海是第一批通商口岸外商企业较多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4.驻华大使司徒雷登1947年9月下旬给马歇尔的内部报告中称“(中国)到8月底通货比5月底膨胀了64% ……1947年的头5个月一直维持着这样高的通货膨胀率从年初始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几乎同步上升……”这一现象对民族工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 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B. 改变了民族工业分布于沿海地区的布局C. 美国商品挤占中国市场D. 民族工业无法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通货膨胀了64%……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几乎同步上升”可知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故A项正确民族工业布局的改变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美国商品挤占中国市场在材料中亦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民族工业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在近代一直没有实现且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A5.1914年颁布的《中华民国矿业条例》第一章总则第四条规定凡是与中华民国有约定的外国人可以和本国人民一起取得我国的矿业权但要遵守本条例和其他相关法律外国人民在合股中所占股份不得超过全部股份的百分之五十这一规定()A. 迟滞了外资对华输出的步伐B. 极大激发了华侨的投资热情C. 旨在改变不合理的工业结构D. 力图维护我国的经济主权【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矿业权的问题与外资对华输出的步伐无关故A项错误CB项和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根据材料可知在矿业权上中华民国坚持中国人占有主权其目的是维护经济主权故D 项正确故选D6.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上通过“国民经济建设计划” 旨在挽救日本侵华后的经济困局计划中指出“关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实现我们觉得这个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本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据此我们对该计划应持的积极评价是()A. 主动借鉴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B. 为我国商品经济的自由发展创造机会C. 促进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D. 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答案】D【解析】通过“国民经济建设计划” 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D正确借鉴罗斯福“新政”、商品经济、官僚资本主义材料未体现故ABC错误7.据表可知()表各国对华投资变化表A. 美日借助时机扩大对华经济侵略B. 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侵略中国C. 经济危机促使列强减少对华投资D. 英国资本逐渐撤出中国资本市场【答案】A【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战后帝国主义在华投资发展十分迅速而且极不平衡德国战后对华投资骤减英国有所增加而美国和日本增长最快从1914年到1931年增长都在4倍左右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信息排除仅由材料无法得出D项排除故选A8.阅读《1894~1920年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表》此阶段()A. 官僚资本因甲午战争失败而衰退B. 民族资本保持旺盛的生命力C. 外国资本因特权而占据主导地位D. 重工业资本超过轻工业资本【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官僚资本在1914~1920年间投资减少排除A从1894年到1920年民族资本的投资保持较大比例故体现民族资本保持旺盛的生命力B项正确C项说法错误外国资本在1914~1920年间投资减少没有体现占据主导地位排除材料涉及各类资本在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中的投资情况没有涉及重工业资本和轻工业资本的对比排除D故选B9.陈启沅创办于1873年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 1881年南海知县曾下令将其封闭 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这一变化说明()A. 清政府发展资本主义以增强实力B. 清政府开始发展制造业应对危机C. 封建主义对民族工业的阻碍消失D. 国内外形势迫使清政府调整政策【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早期一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曾被政府视为异端发展受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鼓励办厂可见国内外形势迫使清政府调整政策 D项正确A项未体现“变化”B项的“开始”表述错误C项表述绝对化故选D10.2014年又逢甲午 120年前的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这场战争的结果使中日两国自此国运殊途面对危局清朝政府于1896年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 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A. 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 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C. 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 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题干材料“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这是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清政府出卖矿产资源故B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无关应排除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并说明其影响11.(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社会对商业的态度变化并简析其原因【答案】(1)政策重视农业及其发展运用经济手段和政治手段打击私营商人、抑制私营工商业(重农抑商也可)影响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封建地主的政治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社会形成歧视商人的风气人为地割裂了农业与商业的联系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与进步【解析】(1)第一小问的政策依据材料一“抑商精神被后世继承并有发展”可以得出重农抑商政策第二小问的影响结合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从积极和消极影响分析即可例如维护统治和国家统一、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歧视商人、割裂农商联系、抑制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等【答案】(2)变化由歧视商人、商业到鼓励商业发展原因外因西方列强侵略加深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重商主义”的影响内因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晚清政府出于挽救统治的需要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等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道路的实践与反思【解析】(2)第一小问的变化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抑商政策依据材料二“社会出现一种‘重商’思潮”可以得出从由抑商转变为鼓励商业发展第二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面对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重商主义’的传入”可以得出列强的侵略使得民族危机严重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受西方“重商主义”的影响由“清政府颁布系列文件奖励实业鼓励商业发展”可以得出政府政策的调整“国民纷纷投身实践创办企业”可以得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道路的实践与反思12.(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家庭手工业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动及其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关系12.(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1899﹣1912年相比 1912﹣1925年间大生纱厂获得迅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2.(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答案】原因西方经济侵珞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关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解析】原因根据“白洋布盛行土布日贱仅得往日之半耳”可得出西方经济侵略变动根据所学可得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答案】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奖励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一战爆发【解析】本问回答所学知识中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原因即可【答案】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其发展主要在轻工业方面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传统经济形势仍占绝对优势【解析】从图片中民族工业的分布可得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从行业可得出其发展主要在轻工业方面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13.(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南京条约》中丧失的国家主权由此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3.(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析梁启超当时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目的13.(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13.(4)据材料概括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答案】(1)主权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税自主权变化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南京条约》的内容可以分析出《南京条约》中丧失了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税自主权第二小问从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由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2)背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目的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救亡图存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解析】(2)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19世纪末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等方面来分析得出答案第二小问目的从材料“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方面来分析得出答案【答案】(3)实质任务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解析】(3)从材料“打倒列强除军阀”“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中可以归纳出国民革命的实质任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答案】(4)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影响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强了民族团结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解析】(4)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强了民族团结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14.(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中国推行专利制度的背景并概括指出近代中、英两国专利制度的相同点14.(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评价中西方专利制度的影响【答案】(1)背景①列强入侵②专利制度传中国③近代化(洋务运动)发展的需要④清政府为了维护统治相同点①都有明确的专利权期限②都是为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的干预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 需要“根据材料萌芽于晚清时期”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概括第二小问“相同点” 需要考生对材料一、二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从期限、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干预、二者联系等方面进行概括【答案】(2)评价晚清①中国专利制度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对于集中资本、防止国内过度竞争与外商排挤、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有积极作用对中国早期的现代化有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②但变相的专卖与垄断经营又阻碍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和社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西方①近代专利制度推动了发明创造与技术革新②促使欧美工业革命的发生③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的长足发展【解析】(2)根据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主旨对西方近代专利制度主要从积极方面进行分析概括而晚清的专利制度则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概括。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课题: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一.学习目标唯物史观: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揭示帝国主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

时空观念:梳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了解战后国际秩序调整了列强在欧洲、亚洲、太平洋的矛盾。

历史解释:通过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的基本史实,分析战后的国际秩序没有带来真正和平的原因,理解战后国际秩序下潜伏的危机。

史料实证:通过史料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性质,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对战后世界的影响。

家国情怀:认识大战的极端残酷性对人类的影响,认识全人类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愿望。

【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背景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背景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

二.课型及课时安排新授课,一课时三.自学自导1.阅读第14课,梳理本课所讲的知识点。

2.用双色笔重点圈划一战的背景、重要战役以及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3.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出一战的历程及结果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阅读课本内容,回答下列问题,试一试,你能行!1.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的时间?主要原因是?2.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表现有哪一些?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一些?4.一战的实质是?5.一战有几条重要的战线?分别有哪些著名的战役?6.一战结束后建立了什么样的国际秩序?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吉鸿昌 17.国际联盟的性质、宗旨、原则是什么?8.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什么?(二)反馈落实(3分钟):通过本节课的预习,你还有哪些疑惑的地方,可以小组讨论?(三)梳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10分钟):(四)例题导引(5分钟):阅读课本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你能得出什么样的历史启示?(五)迁移训练(10分钟):如何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六.当堂检测)(9分钟)(请大家用5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2分钟的时间与同桌讨论你的疑惑,2分钟的时间我们进行整体解答与总结)1.某年7月出版的《申报》刊载《太平洋会议与中国》一文,称“舆情因美国邀中国与会,大为兴奋”;北京学生代表同期发表《希望国人注意太平洋会议》通电,指出“中国前途一线之生机,或系之于是;中国末路最后之打击,或亦在于是”。

新步步高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检测卷人民版必修2

新步步高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检测卷人民版必修2

新步步高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检测卷人民版必修2(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上海《川沙县志》记载晚清:“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

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

”由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B.上海一带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C.洋货入侵挤压了民族工业发展D.中国人民抵制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2.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江苏、广东、上海之各种土特产。

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西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矣。

故该业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广货铺,复曰洋货铺。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出( )A.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B.我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C.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D.社会风俗习惯发生了改变3.以下言论中,体现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思想的是( )A.“欲自强,必须裕饷,欲裕饷莫如振兴商务”B.“识时务者莫不以采西学制洋器为自强之道”C.“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D.“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4.它“虽宣言变法,却专事练兵购械等项,不知本源,只变事不变法”。

“它”是指( ) A.洋务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5.“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

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A.新思想的萌发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清末新政6.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

这说明( )A.民族企业存在着有伤社会风化现象B.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C.封建势力严重束缚着民族工业的发展D.民族企业与官办企业竞争加剧7.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练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练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历史上的疫病1.曹植在《说疫气》云:“室室有号泣之哀……”王充《论衡·命义篇》云:“温气疫疠,千户灭门。

”材料()A.体现了疫病造成的悲惨景象B.强调了疫病防治的重要性C.意在说明国家统一的重要性D.强调了疫病对经济的影响2.(2021吉林松原月考)公元2—3世纪,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天花、鼠疫等疫乱。

两个帝国都遭受了疾病的蹂躏,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这一事件()A.说明世界已经连成一个整体B.表明专制制度不断强化C.反映出疫病影响世界的发展D.导致两个帝国分崩离析3.(2022广东汕尾期末)古罗马人把瘟疫的发生与神罚联系起来,因此医疗和医生都得不到重视。

古罗马人认为最佳的预防瘟疫的方式是卫生清洁,于是在罗马城修建大量的公共浴场和公共厕所。

这说明古罗马()A.人民对疫病预防治理愚昧无知B.重视从公共卫生角度防治疫病C.疫情推动国家城市治理的发展D.宗教观念影响医疗技术的进步4.(2022湖北调研模拟)《痘疹定论》记载:宋代宰相王旦,因苦于自己的孩子们均有天花之疾,故在幼子王素出生时,请峨眉山医师为其种痘。

王素种痘7日后发热,12日后结痂。

这是史料记载的一次天花疫苗人痘接种获得成功的案例。

由此可知宋代()A.医疗卫生水平领先世界B.对于瘟疫防治有所认知C.经济发展推动医疗进步D.理学兴起利于中医发展5.(2022山东滕州一中月考)西汉后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南齐时设立了“六疾馆”,用以隔离病人;隋唐时期有“病坊”,一些寺院也收治病人。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防疫活动的开展()A.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B.受到了外来宗教的援助C.得益于救治机构的建立D.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6.(2022福建厦门期末)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

1940年,提取青霉素的方法被发明。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时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时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时作业1姓名:学号班级; 使用时间:一、单选题1.(此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

下列剧情有违历史史实的是()①《汉武大帝》中的刘彻设刺史监察地方②介绍清朝官员的连续剧被命名为《宰相刘罗锅》③《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④《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此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中国古代曾有一个中枢机构,它是有官无吏的特殊衙门,该机构任职的,无定员,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最多时达十一人。

这一机构中的“官员”最有可能称之为()A.参知政事B.内阁大学士C.军机大臣D.同平章事3.(此题考查学生材料分析能力)军机处是一个顾问应对的智囊机构,起草谕旨,管理机密档案的秘书班子。

它最显著的特点是“承旨”,其使命是承认和服从这种权力。

这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避免了皇帝任意妄为B.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C.未影响中央机构职权D.完善了皇帝独裁机制4.(此题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康熙帝为了洞悉政情民隐,令亲信官员用密折奏事,而且规定奏折必须由大臣亲自书写,不拘形式,如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正月初八,康照帝在陕西巡抚鄂海的请安折上批示:“联体安善。

以后奏折,尔亲手写来,即字不好、有错亦不妨,但不可令人知道……”这一做法旨在()A.显示君主体恤百姓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C.提高政府办事效率D.确保政令安全畅通5.(此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清代一位皇帝特意设立了一个临时军政机构,开始名为军机房,就设在乾清门西侧的养心殿外,当时正在西北用兵,军事上需要集中力量迅速解决,以防贻误军机。

这位皇帝还()①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②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③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④重建太和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此题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努尔哈赤在八大贝勒(旗主)会议的基础上,增设若干名理政听讼大臣,责成他们与八旗旗主一同议政。

高中历史专题综合检测(八)(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综合检测(八)(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专题检测卷(八)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中心地位,英国一开始对此持有异议,但在1946年时不得不接受了这一方案,因为它当时只有两个选择( )A.要么向美元低头,要么出现国家贷款违约B.要么退出关贸总协定,要么向美元低头C.要么出现国家贷款违约,要么退出关贸总协定D.要么力挺英镑,要么出现国家贷款违约答案 A解析当时英国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向美元低头,要么出现国家贷款违约,不然美国人将不会再给他们放贷了。

“关贸总协定”于1947年成立,B、C两项不正确;二战使英国实力大为削弱,“力挺英镑”是不可能的。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并确立美元的霸主地位,世界金融中心从英国转移到美国的标志是( )A.美国是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B.雅尔塔体系的正式建立C.浮动汇率制取代了固定汇率制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答案 D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世界金融中心从英国转移到美国。

3.下列机构的宗旨在二战后初期与二战后美国推行的马歇尔计划所宣扬的目标相一致的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世贸组织答案 B解析马歇尔计划宣扬的目标是援助欧洲复兴经济,世界银行初期的宗旨也是致力于欧洲经济的复兴。

4.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规定:“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时,在关于产品销售、兜售、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的全部法令、条例和规定方面,所受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

”这一规定促使( )A.世界完全形成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B.发展中国家经济迅速超过发达国家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获得对等的利益D.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答案 D解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条约的形式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行贸易自由化,体现了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而A、B、C三项都不符合史实,故选D项。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检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检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国际联盟的半官方微章中,五边形象征五大洲,五角星代表五大种族,并以英文和法文书写“国联”字样,但并未获得成员国的广泛认可。

联合国章中间是歡欖枝绕的世界地图,地图的纬线由五个同心圆构成,长期沿用。

材料表明,与国联相比,联合国A.突出了世界和平与团结B.忽略了种族和解重要性C.实现了国际关系民主化D.实际由英法两大国主导2.列宁指出:它(凡尔赛体系)使世界十分之七的人口陷于被奴役的地位。

这些奴隶遍及全世界,受英国、法国和日本等一小撮国家的宰割。

这表明该体系A.解决了法德之间的矛盾B.形成了稳定的国际和平体系C.带有帝国主义的掠夺性D.巩固了英国殖民帝国的地位3.1916年之时,协约国后方劳动力严重匮乏,而战争还不知何时结束,英法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开始考虑从国外招募工人,法国公使康悌提出要招募华工到法做工。

经过几个月反复磋商,次年5月最终协定中方用惠民公司名义,由商人出面招募人,法国由军部代表陶履德上校改称农学技师来华,合同中极力避免参战字样。

英国的华工招募计划则在8月正式启动。

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①当时“一战”尚未波及中国①借“惠民公司”名义表明中国政府尚未对德宣战①期间发生美国参战①“以工代兵”是中国参与“一战”的方式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4.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美、英、法、日、意、中、荷、比、葡等国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先后签订了三大条约(如表)。

据此可知,该会议()A.满足了中国作为战胜国所提要求B.导致了国际政治力量新的分化组合C.确立了美国战后超级大国的地位D.使中国再次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5.各大国都承认维也纳会议提出的一项原则: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应被容许增加其领土属地,除非得到其他大国的同意。

此原则隐含三个原则:一是大国高度自律;二是大国愿意承认现存条约的有效性;三是单个国家在谋求单方面扩张时,愿意参加诸国协调的制约行动。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导学案二次备课【课前导习】1、通过学习清朝前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了解清朝封建专制的发展,认识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和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2、通过了解清朝时期统一全国的经济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至南海诸岛、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展示预习】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1.康乾盛世(1)时间: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100多年的鼎盛局面。

(2)表现: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

2.君主专制加强(1)皇帝独断大政:康雍乾三位皇帝都以著称,不仅独断朝廷大政方针,对于地方具体事务也总是详加过问,_____得到加强。

(2)奏折制度①康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②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3)设置军机处①设立: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由皇帝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②职责:军机处官员在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内阁负责处理一般文书。

(4)大兴文字狱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_____,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二、疆域的奠定1.东南版图的奠定——收复和统一台湾(1)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郑成功驱逐殖民者,收复台湾。

(2)台湾府的设立: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

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

2.东北版图的奠定——签订《尼布楚条约》(1)背景: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

(2)过程: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的俄军,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

(3)结果:1689年,两国签订,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巩固西北边疆——管理蒙古、新疆(1)平定准噶尔叛乱①明朝末年,鞑靼分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被称为漠西蒙古。

《二 罗斯福新政》(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_人民版_2024-2025学年

《二 罗斯福新政》(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_人民版_2024-2025学年

《二罗斯福新政》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罗斯福新政主要针对的是哪一时期的经济危机?A、19世纪90年代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50年代2、罗斯福新政中最著名的立法是?A、《全国工业复兴法》B、《农业调整法》C、《社会保险法》D、《紧急银行法》3、1932年,面临破产危机的美国汽车公司老板艾尔弗雷德·斯隆提出了一项改革措施,其核心是提高汽车的性能和耐用性,进而刺激市场需求,这一措施实际上起到了稳定经济的作用。

以下哪项措施与斯隆的想法最为接近?()A. 建設公共工程,刺激经济就业B. 实施社会保障,保障民众生活C. 降低汽车价格,刺激消费需求D. 制定行业自律规章,规范市场秩序4、在罗斯福新政实施过程中,面对农业过剩问题,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稳定农业。

以下哪项措施不符合美国农业新政的基本原则?()A. 推广新技术,提高农业产量B. 帮助农民合作销售农产品C.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D. 控制农业生产,减少农产品过剩5、题干:罗斯福新政期间,以下哪项措施是为了刺激消费,提高民众生活水平?A.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B. 实施农业调整法C. 推行美元贬值政策D. 加强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监管6、题干:以下哪项不是罗斯福新政期间实施的经济措施?A. 新政中的“三个R”:救济、复兴、改革B. 推行国家工业复兴法C. 实施美元贬值政策D. 建立国家公路系统7、罗斯福新政主要采用了解决经济危机的哪种方式?A、军事扩张B、减少政府干预C、增加政府干预和社会管制D、鼓励私有企业自由发展8、关于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直接人民生活改善,就业机会增加B、确立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C、缓解了社会矛盾,增强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D、完全消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9、题干:在罗斯福新政期间,联邦政府为了刺激消费,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下不属于这些措施的是:A. 最低工资法B. 社会保障法C. 绿色新政D. 土地改革法 10、题干:以下关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美国社会弱势群体得到了一定的保障B. 恢复了广大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C. 央行对金融市场的控制得到缓解D. 美国逐步实现了国家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11、【题目】1933年,罗斯福上任美国总统后,为了解决经济危机,他采取的第一项重大措施是:A. 实施新政改革B. 推行新政中的《全国工业复兴法》C. 成立国家复兴管理局D. 实施美元贬值政策12、【题目】以下关于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A. 恢复了美国国民经济B. 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C.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D. 严重削弱了美国的国际地位1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哪一项?A、建立社会保障体系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C、兴办公共工程D、兴办公共工程与调整工业生产相结合14、罗斯福新政是否引起了政治上的反应?A、没有引起任何反应B、引起了左翼反对C、赢得了广泛支持,没有反对D、引发了广泛的反对,尤其是保守派15、美国历史上,哪项经济政策被认为是应对大萧条的直接措施?A. 金本位制B. 货币贬值C.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D. 战时经济管制16、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罗斯福新政中的直接经济措施?A. 土地改革B. 社会保障C. 公共工程D. 创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Ⅱ)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Ⅱ)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Ⅱ)
通过必修Ⅱ的学习,了解历史上中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学会搜集、整理和运用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相关资料,理解历史上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对其做出科学的评价与解释;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专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五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007.8.19三稿。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2)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2)
【刷有所得·拓展】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这段时期,以来华西 人、出洋华人、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为媒介,以香港、通商口岸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哲学、 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应用科技、史学、 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疫病的影响。由材料“亚历山大染疾身亡,他建立的大帝国随之土崩瓦解”可知 亚历山大因疫病而亡,直接导致帝国的瓦解,说明疫病一定程度上影响历史发展进程,故 选D项;亚历山大帝国瓦解后建立的政权和亚历山大建立的帝国在社会制度方面具有一致性, 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出政治制度的调整,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疫病对历史发展的影 响,并未提及生产关系,排除C项。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材料涉及玉米的医药特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玉米在明 代传入中国,而同时代医药著作有《本草纲目》,故C项正确。《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 西汉间,故A项错误。《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时期,故B项错误。《农政全书》是明朝 研究农业生产的著作,故D项错误。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刷提升
1.[黑龙江鸡西2021高二期末]东汉时,中医发现柳树皮可退烧止痛,而古巴比伦、古埃及、 古希腊在更早时期也有同样记载,但直至19世纪,欧洲科学家提纯柳树皮、绣线菊等得到 水杨酸,才最终明白其原理,后又通过化学合成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解决了水杨酸严 重伤胃的缺点。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B ) A.中医长期领先欧洲医学 B.传统医学具有经验性特征 C.西药阿司匹林源于中医 D.中医药需要现代科学验证
解析
本题考查黑死病的影响。材料中黑死病流行使天主教丧失在欧洲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领导地 位,促进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萌芽产生,即文艺复兴兴起,故选B项;“摆脱了”说法错误, 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挑战创世说,C项错误;先有文艺复兴,之后才有宗教改革运动, “直接”表述错误,D项排除。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章《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测试(一)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章《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测试(一)

203601.下列关于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的解释,最完整的是( )A. 自然经济瓦解—商品经济发展—追求黄金美梦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货币要求的增加C.商业危机—东西商道断绝—商品价格猛涨D.黄金梦—航海技术进步—资本主义萌芽2. 16 世纪,在西欧流行这样一句话:“谁控制了(亚洲的)马六甲,谁就扼住了(意大利)威尼斯的咽喉。

”下列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新航路开辟D.工业革命3.近代西方某航海家在其《航海日志》中写道:“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前往印度… … 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这位航海家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4.西班牙的物价在16 世纪中叶开始上涨,17 世纪初上涨四倍。

英法的物价上涨晚于西班牙五十年,到17 世纪中叶达到顶点。

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确立B.工业革命在世界的扩展C.贵金属在欧洲大量流通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5. 1674 年“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更名为纽约市(City of New York) ,下面漫画(图1、图2)反映了更名后两个国家的关系,这两国最有可能是( )A.葡萄牙与西班牙B.荷兰与英国C.英国与法国D.美国与法国6.凡是不以工业发展为基础的商业繁荣,是不能持久的;在资本主义世界地位的上升,必须凭借自己雄厚的工业基础。

“不能持久”的例证不包括( )A.意大利B.葡萄牙C.荷兰D.英国7.“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细雨。

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但风吹雨打之下,却浸泡了千家万户。

”材料强调的是( )A. 中国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B.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C. 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8. 《全球通史》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 更重要的是18 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一、学思之窗(教材P66) 你认为,导致当今中国产品丰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 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工农业产品增加; 实行开放政策,引进先进品种;科学技术开展;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高涨。
二、本课测评(教材P67) 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提示 变化表现:衣的方面,从长袍马褂到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食的方 面,从传统饮食到引进西餐,讲求饮食的营养均衡和安康;住的方面,从传统平 房到宽阔楼房;风俗方面,改变陈规陋习,推广文明习俗。 变化原因:外因: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使西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 习俗传入中国。内因: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自身的落后,主动向西方学习;中国 共产党以开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工作重心;近现代工农商业的开展。
【图解历史】 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
主题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史料探究]
1.原因 史料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 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①!……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 些现在世界的大势②!闭关自守③,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④,保不住 了。
——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注:①指的是有规律的生产、作息的生活方式。②注重假日休息。 思考 (1)依据史料说明社会习俗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提示 国人承受了工业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节假日休息制形成。
史料二 为政者对社会风气起着率先垂范的引领作用,就目前来看,通过修养崇清尚 俭、不慕虚荣①的党风政风来带动社会风气转向②,恐怕才是政府形塑社会风气的合 理方式。 ——人民时评:政府该如何“移风易俗〞 注:①表达了党风政风的内涵。②“带动〞表达了意义。 思考 (2)依据史料分析当今党风政风的内涵是什么?有何意义? 提示 内涵:清廉节省,不慕虚荣。意义:引领社会风气,推动社会新习俗的形成。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同步练习)1.清人赵翼在论述某一制度时,写道:“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值缮写。

”该制度是()A.内阁制B.议政王大臣会议C.南书房D.军机处2.据下表可推知,当时的统治者()A.坚持发展平等的对外关系B.因地制宜地处理民族事务C.已形成近代民族国家意识D.具备一定的疆域边界观念3.如表是《中国历史纲要》(上)的中国古代史目录。

可以提炼的主题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B.传统经济结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C.科技成就居于世界领先地位D.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的日益活跃4.奏折是清朝官员向皇帝上呈的机密文书,起初主要是让一些在外公干的近臣汇报地方情况和官民舆论,皇帝阅后在原折上朱批发回,顺便交代新的任务。

雍正帝即位后,扩大了使用范围,规定内外大臣对机密、紧急的事务均可奏折上闻。

由此可见,奏折制度的实施()A.延缓了宫廷决策的效率B.减轻了皇帝处理政事的负担C.有利于君主集权的加强D.促使中枢秘书机构发生变化5.清《会典》将军机处称为“办理军机处”,无公署,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

军机大臣的值房称为“军机堂”,开始仅有板屋几间,后来才改建瓦屋,军机章京的值房,最初有屋一间半,后来才有屋五间。

这些情况()A.彰显了清政府的简朴作风B.反映了军机处的临时性质C.体现了皇权对中枢的管控D.源于中央机构之间的矛盾6.清朝政府未在西藏地区设立行省,而是通过设置驻藏大臣和册封达赖、班禅,来管理该地区的宗教和行政事务。

这体现了清朝的边疆治理()A.比较重视订立盟约B.具有因俗而治特点C.以军事征服为依托D.主要依靠和亲联姻7.清朝督抚离京赴任前,例由皇帝召见,称为“陛辞”,皇帝对即将上任的督抚进行训示,告诫他们应当注意的事项,然后才作为钦差大臣派出。

这说明()A.清朝督抚依然是临时派遣职官B.权力机构的设置未能形成定制C.清朝统治者意在严密控制地方D.清朝督抚地方治理的效能有限8.如表涉及军机处的一些现象。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课题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课型新授课编号周次学生课程标准知道古代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与影响;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与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

核心素养通过制作历史上重大疫病及中医药成就表格,立足时空观念,掌握疫病表现及中医药取得的成就。

通过史料实证,,从历史解释的角度明确疫病流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掌握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近代中西医之争。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法一、历史上的疫病1、疫病表现疫病时间概况天花古埃及时期席卷尼罗河沿岸,法老拉美西斯五世也罹患天花18世纪肆虐欧洲,彼得二世、路易十五等多位君主死于天花中国清朝康熙皇帝得过天花;被天花传染的普通百姓不计其数鼠疫6世纪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造成人口锐减一半世纪时欧洲鼠疫大流行,流行了3个世纪,欧洲死亡人口过半,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欧洲许多地区发生严重饥荒。

斑疹伤寒20世纪早期和大流行,造成数百万人死亡。

西班牙流感1918-1919年全球大爆发,全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以上。

【思考】结合教材和上述表格,分析古代疫病流行有何特点(时间、地域空间、社会空间角度)?2.【史料实证能力训练一】疫病带来的影响材料一:疫疾为人类带来的最为直接的灾难是导致大量人口的死亡。

中国历代老百姓被疫病夺去生命的总数是无法算清楚的。

一场疫病死去数十万、数百万人,在古书中每个朝代都曾出现过。

而更多的时候古人笼统地以“死人无算”、“道騹相望”、“疫死者几半”等词概括过去。

每场鼠疫等凶恶疫病爆发过后,其高死亡率阴影笼罩整个社会,甚至在数十年里也难以磨灭,使得人们的心理变得十分脆弱。

——张剑光《三千年疫情》材料二:现代人口学家对染病的广大地区的全面估计,欧洲人口8000万中死亡2400—2500万,即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另一方面,幸存的普通民众也在绝望中转向了狂饮暴食和恣意纵欲。

毁坏劳动成果,谋财害命、欺骗、通奸、盗窃,已成通常之事。

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模拟题精选: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模拟题精选: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文明婚礼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

这里的“文明婚姻”()A.彻底冲破了传统婚姻的束缚B.表现出新旧杂陈的某些特征C.体现出契约性的原则D.采用了简单化的形式2.中国的社交礼仪,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以取代等级分明的跪拜礼。

在称呼上,逐步采用平等的“先生”“同志”,代替了“老爷”“大人”等称谓。

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A.鸦片战争时期B.太平天国运动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3.甲午战争后,“剪发易服”行动不断推进,服饰西方化潮流刺激了西装面料的进口,传统面料销量日减。

为此,立宪派也日益注重倡导中式服装。

“剪发易服”与“国货运动”并行的主要原因是()A.易服与保存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B.剪发与维护清朝统治之间的矛盾C.服饰西方化潮流引发利权之争D.立宪派以剪发易服推进宪政改革4.民国初年的北京大学有个学者名为辜鸿铭,他出生在东南亚的印尼,在英国读书,回国后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妻子则是日本人,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

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A.睦邻友好是中国的主流外交政策B.近代中国由封闭逐渐走向开放C.近代西方科技文化在中国的盛行D.中国学子踊跃留学并归国建设5.《礼记·内则》中有“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的规范;1924年民国教育委员会主张女学生“应依章一律着用制服”“袖必齐腕,裙必齐胫”。

现在的大众传播媒介上经常出现女性健美、体操、游泳、跳水、选美比赛以及身着泳装的时装模特儿的形象,甚至连“比基尼”也被国人接受了。

上述变化说明()①女性服饰观念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②男女平等在服饰上得到了充分体现③社会环境对女性服饰变化有了更多宽容与理解④服装的实用性日益成为社会时尚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6.辛亥革命后,出现了握手、鞠躬礼,大街上还不时能听到“先生”、“同志”的称呼,这不能表明()A.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由理念化为行动B.列强对中国文化侵略不断加剧C.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出现了新陈代谢D.重大历史事件是社会习俗变迁的重要推动力量7.1902年《大公报》刊登了中国第一则征婚广告,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赞扬者称其为“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批评者认为“观其口气,大有以中国伟人自居之意,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口谈维新的庸人罢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2)1——4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以下项目中不.属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特点的是()A.以家庭为基本的生产单位B.主要采用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D.耕作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进步2.著名学者余秋雨把都江堰视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因为“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

”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A、大禹B、郑国C、李冰D、王景3.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灌溉工具的是()曲辕犁A.翻车B.高转筒车C.水排D.立井水车4.明朝“嘉庆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材料中的“本”是指()A.农业B.手工业C.商业D.服务业5.下列言论中不能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A.事末利(商业)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B.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6.下列对“草市”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出现于六朝时期②在唐代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③政府对草市不实行管理④宋代的草市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瓷器可分为青瓷、青白瓷和白瓷。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诗中的“越窑”和“大邑”分别以生产什么瓷器出名?()A.青瓷、青白瓷 B.青白瓷、白瓷 C.白瓷、青瓷 D.青瓷、白瓷8、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9.下列明清时期经济现象中,符合当时世界历史潮流的是()A.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得以推广 B.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均有很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废除了汉唐以来的人头税10.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民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洋布、洋棉美观耐用,价格便宜B.中国关税低有利于外国商品倾销C.中国手工业纺织无法与外国的机器纺织抗衡D.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各地自由经商11.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B.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C西方侵略者控制中国海关D.农产品的商品化1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

此时,作为一位投资者,你的选择主要是受到()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影响 B.国外投资者的影响C.外商企业投资赚钱的刺激 D.清政府官僚的大力支持13A .辛亥革命的推动B .甲午战争的影响C .一战的影响D .有识之士的倡导14、“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

”诗中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A .自然灾害的发生B .农村劳动力流失C .“大跃进”中的大炼钢铁运动D .农村生产力水平下降15、右图反映的是上个世纪50年代末的土高炉炼钢的情景,这种 情景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领导人的果断决策16、右表为安徽凤阳县的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

究其政策方面的原因,关键在于实行了(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农民土地所有制 C.对外开放政策 D.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17“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首歌反映的事件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 .在广东、福建沿海搞经济特区C .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D .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18.以前在老上海人中流传这样的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而如今,这句话已经被浦东的飞速发展冲刷得无影无踪了,现在浦东的陆家嘴已经成为上海繁荣的标志,导致浦东飞速发展的最直接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1990年中央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决策C.浦东人民的不懈努力D.在浦东发现丰富的矿产资源19、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①中共十二大召开②中共十三大召开③邓小平南方谈话④中共十四大召开 (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20.下列流行语中,属于20世纪80年代的有( )A .911、本·拉登、申奥成功、入世、WTO 、翠花上酸菜、QQ 、反恐、flashB .下岗、抗洪、再就业、泰坦尼克、哇噻、帅呆了、美女作家、知本家、打假C .下海、申奥、发、大哥大、第二职业、电脑、没商量、说法、发烧友D .中国特色、倒爷、万元户、迪斯科、平反、顶职、一号文件21、洋装在中国流行,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进中国服饰的改良,下列服装哪个体现出中西合璧特色( )A 、中山装和旗袍B 、华冠儒服C 、男女礼服D 、列宁服22、改变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婚姻依据,倡导婚姻自主,婚姻礼俗删繁就简,是近代婚姻礼仪变化的方向。

这种变化开始于( )A .清朝同光年间B .清末民初C .新中国成立后D .改革开放23.下列情况在民国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男子流行中山装,女子则以旗袍为日常着装B 中西餐并行于世C 京津地区出现了欧化住宅D 男子普遍留长辫,女子大多缠足24、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开创国人办报先例的是( )A 、《昭文新报》B 、《中外纪闻》C 、《强学报》D 、《邸报》二、非选择题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永乐二年(1404)正月]禁民下海。

,时福建濒海居民,私栽海舡(注:舡即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

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材料二顺治元年(1644),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

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

时刻嘹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卷十二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急,何谓中国不缺耶。

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清政府海外贸易政策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政府采取这一政策的不同出发点和根本原因。

(6分)(2)明清的海外贸易政策反映当时何种显著的社会特征?这种政策的沿用和发展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4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资,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举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

但20年代初他的企业衰落了。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拆卸,倒卖一空请回答:(1)秦二爷投资创办的近代工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2分)(2)依据所学知识,你认为秦二爷会投资哪些行业?其分布地点有什么特点?(2分)秦二爷投资企业的时代,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当时政府对此持怎样的态度?(2分)(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他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

(6分)(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年代初秦二爷的企业衰落的客观原因是什么?(2分)(5)结合其企业的最终命运,你认为他的理想能否实现?请说明理由(3分)27.阅读下列材料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60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中国经历了沧海桑田。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

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

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引自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20日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4分)“一五”计划的实施有何重大影响?(2分)(2)“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 (3分)(3)“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分别是什么?此后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6分)(4)“八五”计划期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主要解决了什么重大转变?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历史意义如何?(4分)(5)“九五”期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2分)(6)从上述材料中,你认为制定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分)25 ①相同点:都不许民间船只出海;禁止对外贸易。

(2分)出发点:明朝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倭寇勾结,防止倭寇的侵扰;清朝是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郑成功的反清势力相联系。

(2分)根本原因:明清时期封建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2分)②社会特征: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的日趋衰落。

(2分)影响:这种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防止东南沿海的反清活动。

但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多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成为近代中国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2分)26.(1)明代的“机房”主要是手工劳动,民族工业是机器生产。

(2分)(2)纺织、面粉等轻工业;近代民族工业多分布在我国沿海地区(2分)兴办实业的热潮。

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分)(3)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提高,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法令,激发了资产阶级投资的热情。

(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3分)(4)因为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侵略。

(2分)(5)不能。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剥削,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发展起来 (3分)27.(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4分)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奠定工业化的基础。

(2分)(2)“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1分)(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